^(177)Lu标记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放射性配体疗法已在国外获批应用于晚期前列腺癌治疗,且正在国内开展多项临床试验。专家组参考国外经验和观点,并结合国内临床实践和实测数据,形成^(177)Lu-...^(177)Lu标记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放射性配体疗法已在国外获批应用于晚期前列腺癌治疗,且正在国内开展多项临床试验。专家组参考国外经验和观点,并结合国内临床实践和实测数据,形成^(177)Lu-PSMA放射性配体疗法在前列腺癌临床应用中的专家共识。展开更多
以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Bunge)Hu ex H.F.Chow.〕19个种源地的211份样本为研究对象,对其表型性状(包括13个质量性状和29个数量性状)进行观测和变异分析,并采用巢式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研究数量性状的变异来...以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Bunge)Hu ex H.F.Chow.〕19个种源地的211份样本为研究对象,对其表型性状(包括13个质量性状和29个数量性状)进行观测和变异分析,并采用巢式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研究数量性状的变异来源、与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及能够反映酸枣表型特征的主要数量性状。结果表明:酸枣质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和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1.44%~55.21%和0.34~1.65;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和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4.57%~85.46%和0.24~2.09,极值比为1.67~14.06。陕西佳县、内蒙古元宝山和河北复兴种源的数量性状变异程度较高,辽宁喀左、陕西延川和河北赞皇种源的数量性状多样性丰富。酸枣数量性状种源间和种源内的方差分量比例均值分别为69.86%和14.88%,表型分化系数均值为0.82。叶长、叶形指数、可食率等12个数量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9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9.74%,叶形指数、叶柄长度、叶柄宽度等17个数量性状可作为评价酸枣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基于数量性状可将19个种源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主要特征为叶片小、果实和果核小、出核率高;类群Ⅱ主要特征为果实和果核大、可食率高;类群Ⅲ主要特征为叶片长、枣吊长、枣吊叶片数多;类群Ⅳ主要特征为二次枝长、直刺和弯刺短。综合上述研究结果,酸枣表型多样性丰富,种源间和种源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种源间变异是主要变异来源,不同种源酸枣可用于选育不同表型性状酸枣品种。展开更多
文摘^(177)Lu标记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放射性配体疗法已在国外获批应用于晚期前列腺癌治疗,且正在国内开展多项临床试验。专家组参考国外经验和观点,并结合国内临床实践和实测数据,形成^(177)Lu-PSMA放射性配体疗法在前列腺癌临床应用中的专家共识。
文摘以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Bunge)Hu ex H.F.Chow.〕19个种源地的211份样本为研究对象,对其表型性状(包括13个质量性状和29个数量性状)进行观测和变异分析,并采用巢式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研究数量性状的变异来源、与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及能够反映酸枣表型特征的主要数量性状。结果表明:酸枣质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和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1.44%~55.21%和0.34~1.65;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和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4.57%~85.46%和0.24~2.09,极值比为1.67~14.06。陕西佳县、内蒙古元宝山和河北复兴种源的数量性状变异程度较高,辽宁喀左、陕西延川和河北赞皇种源的数量性状多样性丰富。酸枣数量性状种源间和种源内的方差分量比例均值分别为69.86%和14.88%,表型分化系数均值为0.82。叶长、叶形指数、可食率等12个数量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9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9.74%,叶形指数、叶柄长度、叶柄宽度等17个数量性状可作为评价酸枣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基于数量性状可将19个种源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主要特征为叶片小、果实和果核小、出核率高;类群Ⅱ主要特征为果实和果核大、可食率高;类群Ⅲ主要特征为叶片长、枣吊长、枣吊叶片数多;类群Ⅳ主要特征为二次枝长、直刺和弯刺短。综合上述研究结果,酸枣表型多样性丰富,种源间和种源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种源间变异是主要变异来源,不同种源酸枣可用于选育不同表型性状酸枣品种。
文摘本试验旨在研究投喂频率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生长性能、免疫、血清及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在摄食高脂饲料的条件下,采用4种投喂频率(1、2、3、4次/d)投喂初始质量为(11.51±0.02)g的石斑鱼56 d,共360尾,每种投喂频率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0.3 m 3玻璃钢桶,每桶30尾鱼。结果表明:1)1次/d组石斑鱼终末体质量(FBM)、增重率(WGR)及特定生长率(SGR)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次/d组饲料系数(FCR)最低,显著低于1次/d组(P<0.05)。投喂频率对石斑鱼脏体比(VSI)、肝体比(HSI)与肥满度(CF)无显著影响(P>0.05)。2)1次/d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间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投喂频率的升高,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在1次/d组有最大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则呈相反趋势,在1次/d组有最小值,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过氧化氢酶(CAT)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上升的趋势,在4次/d组有最大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3、4次/d组显著高于1、2次/d组(P<0.05)。3)1次/d组肝脏T-AOC,CAT、SOD、溶菌酶(LYS)活性及免疫球蛋白(IgM)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4)4次/d组肝脏TG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次/d组肝脏T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次/d组肝脏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4次/d组肝脏脂蛋白脂酶(LPL)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肝脏肝脂酶(HL)活性呈现上升趋势,3、4次/d组显著高于1、2次/d组(P<0.05)。3次/d组肝脏甘油三脂酶(ATGL)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所述,适宜的投喂频率能提高石斑鱼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脂代谢能力。本试验条件下,摄食高脂饲料石斑鱼的最佳投喂频率为2次/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