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Na、K基蒙脱石的基因特性与其水化膨胀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剑波 董宪姝 +2 位作者 李宏亮 樊玉萍 马晓敏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6-141,共6页
为了研究Li、Na、K基蒙脱石的基因特性对水化膨胀特性的影响,采用氯化锂、氯化钠、氯化钾对离心提纯后的怀俄明型钠基蒙脱石进行改型处理,制备出Li、Na、K基蒙脱石样品,并进行了水化膨胀试验,之后采用ICP、FTIR、XRD、NMR等方法分析了Li... 为了研究Li、Na、K基蒙脱石的基因特性对水化膨胀特性的影响,采用氯化锂、氯化钠、氯化钾对离心提纯后的怀俄明型钠基蒙脱石进行改型处理,制备出Li、Na、K基蒙脱石样品,并进行了水化膨胀试验,之后采用ICP、FTIR、XRD、NMR等方法分析了Li、Na、K基蒙脱石的元素含量、官能团种类、水化膨胀状态下层间距变化及水分赋存状态。结果表明,Li基蒙脱石的羟基伸缩振动峰和羟基弯曲振动峰强度高于Na基和K基蒙脱石,改型蒙脱石的水化膨胀能力由强到弱排序为:Li基>Na基>K基,Li、Na、K基蒙脱石在水化膨胀状态下均有结合水和自由水2种水分,含水量排序为:Li基>Na基>K基,水化膨胀后Li基蒙脱石的层间距增加最多,K基蒙脱石的层间距增加最少。研究结论为揭示蒙脱石的结构内水赋存机理和综合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 改型 水化膨胀
下载PDF
Hardy-Orlicz-Lorentz空间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宏亮 阮建苗 孙钦秀 《数学年刊(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7-330,共14页
论文利用极大刻画方法介绍了带一般参数的Hardy空间.作为特殊情况,它们包含了经典H^(p)空间,Hardy-Lorentz空间H^(p,q)和广义的Hardy-Lorentz空间H^(p)(Ф).
关键词 Hardy-Orlicz-Lorentz空间 Orlicz-Lorentz空间 重排 极大刻画
下载PDF
腹部推拿对阈下抑郁大学生自主神经功能调控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冯敬钊 夏云 +2 位作者 韩思凡 李洪亮 龙抗胜 《中医康复》 2025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的:探究腹部推拿对阈下抑郁大学生自主神经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12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招募的阈下抑郁大学生64例,并随机分为腹部推拿组与对照组各32例;最终完成试验的受试者为,腹部推拿组31例,对照组29例。腹部... 目的:探究腹部推拿对阈下抑郁大学生自主神经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12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招募的阈下抑郁大学生64例,并随机分为腹部推拿组与对照组各32例;最终完成试验的受试者为,腹部推拿组31例,对照组29例。腹部推拿组以摩腹、按揉腹部、振腹三种手法进行操作,对照组则在腹部予以静止性触摸,每周一、三、五各干预1次,每次25 min,共6周。观察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及1个月随访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评分,干预前后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及频域指标VLF、LF、HF、LF/HF的变化,以及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腹部推拿组患者HAMD-17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患者HAMD-17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腹部推拿组患者HAMD-17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1个月随访时,腹部推拿组HAMD-17评分仍维持治疗后水平,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对照组HAMD-17评分逐渐回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腹部推拿组SDNN、RMSSD、pNN50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SDNN、RMSSD、pNN50较治疗前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腹部推拿组SDNN、RMSSD、pNN50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腹部推拿组VLF、LF较治疗前升高(P<0.01)、HF较治疗前升高(P<0.05),LF/HF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VLF、LF、HF较治疗前有升高趋势,LF/HF较治疗前有降低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腹部推拿组VLF、L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F高于对照组(P<0.05)、LF/HF低于对照组(P<0.05)。腹部推拿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部推拿能够改善抑郁情绪,并能调控自主神经功能,尤其是激活副交感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阈下抑郁 大学生 腹部推拿 自主神经 心率变异性 抑郁 推拿
下载PDF
苹果NLP(Nin-Like Protein)转录因子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寻 陈西霞 +5 位作者 李宏亮 张富军 赵先炎 韩月彭 王小非 郝玉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4333-4349,共17页
【目的】探究苹果NLP转录因子全基因组特征与表达模式,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其结构特点与作用机制。【方法】基于本地BLAST数据库和Pfam数据库两大数据库,运用blastp和hmmsearch两种查询策略,对苹果全基因组范围内的NLP转录因子家族成员进... 【目的】探究苹果NLP转录因子全基因组特征与表达模式,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其结构特点与作用机制。【方法】基于本地BLAST数据库和Pfam数据库两大数据库,运用blastp和hmmsearch两种查询策略,对苹果全基因组范围内的NLP转录因子家族成员进行鉴定。经过严格筛选与确认后,对搜索结果进一步展开分析,主要分为3部分,包括NLP蛋白分析、NLP分析与苹果NLP表达分析,其中ProtParam、Clustal Omega、MEGA7、MEME 5.0.2、SOPMA、Phyre2、WoLF PSORT、STRING等程序或软件用于蛋白质分析,基因分析使用MG2C、GSDS 2.0、PlantCARE、psRNATarget等在线工具,对于苹果NLP表达情况利用qRT-PCR进行定量检测。【结果】从苹果全部蛋白数据库中共筛选出6个NLP成员,系统进化分析可将它们分为Ⅰ、Ⅱ、Ⅲ三类;蛋白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其次是α-螺旋,占比最小的是β-转角;亚细胞定位预测均定位于细胞核中,符合转录因子的特征;染色体定位显示5个基因(MDP0000584547除外)定位于4条染色体上;启动子分析发现大量与激素和逆境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暗示它们可能参与到激素和逆境信号的调控过程中,此外还识别到一个响应氮的GCN4作用元件,进一步说明该类转录因子与氮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定量检测揭示苹果NLP家族在茎、叶等组织高表达的特征模式,并且表达分析结果也证实苹果NLP响应氮饥饿、干旱胁迫等。【结论】通过对苹果全基因组的分析,共识别6个NLP转录因子,对6个基因的结构与蛋白保守域分析,发现它们之间具有极高的相似性、保守性,同时又存在差异。类比拟南芥NLP蛋白的关联网络,推测与拟南芥NLP7同源性最高的MDP0000132856可能也具有复杂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NLP转录因子 氮信号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基于simulink的ABS作用下的电机制动仿真 被引量:4
5
作者 袁善坤 储江伟 +1 位作者 李洪亮 张民安 《森林工程》 2018年第6期38-42,共5页
为探究电动汽车在ABS作用下的电机制动特性,本文基于汽车单轮模型,建立电动汽车动力学模型,构建液压制动系统传递函数,设计基于PID控制原理的ABS模型。选用永磁同步电机,采用id=0控制策略,利用坐标变换原理,对永磁同步电机进行矢量控制... 为探究电动汽车在ABS作用下的电机制动特性,本文基于汽车单轮模型,建立电动汽车动力学模型,构建液压制动系统传递函数,设计基于PID控制原理的ABS模型。选用永磁同步电机,采用id=0控制策略,利用坐标变换原理,对永磁同步电机进行矢量控制,并起制动作用。设计制动力传输系统,实现制动力矩的传递。设定单轮电动汽车模型参数及制动初速度为25 m/s,利用simulink建立电动汽车单轮制动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研究分析制动过程中,在ABS作用下,单轮电动汽车模型的滑移率的变化情况;在有无电机制动情况下,液压制动力矩的变化对比;电机制动时,定子三相输出电流的变化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制动时,电机转子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则电机回收部分制动能量,该模型能够得出可观的仿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轮模型 仿真试验 ABS 矢量控制 电机制动
下载PDF
Sedimentary records of eutrophication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upwelling area over last 100 a 被引量:12
6
作者 FENG Xuwen JING Xianglong +3 位作者 YU Xiaoguo li hongliang CHEN Jianfang QIAN Jiangchu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9-61,共13页
The upwelling area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was selected to collect the core, where the red tide occurred frequently and hypoxic existed.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total nitrogen (TN), biogenic silica (BSi... The upwelling area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was selected to collect the core, where the red tide occurred frequently and hypoxic existed.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total nitrogen (TN), biogenic silica (BSi) and stable organic carbon isotopic ratios(δ13 Corg) were determined on the 210pb-dated sediment core.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C, TN, BSi as well as their sedimentation fluxes have in- creased to some extent since the 1970s. TOC and TN fluxes increased about 45%, 36%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δ13 Coorg value in the core was -23.67 ×10^-3 which remained nearly constant before the 20 century. The δ13 Corg values increased after the 1900s, two marked increases were observed from the 1950s and the 1970s. A simple δ13 Cors model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contribution of terrigenous and marine organic matter inputs for the sediment, which indicated the increase in accumulation since the 1970s has been almost exclusively marine. The increasing of marine organic matter accumulation (TOC, TN and BSi) was corresponding with the increasing of fertilizer consumption and the NO3-N budgets from the Changjiang River. The riverine runoff of fertilizers and nutrients stimulated the algae blooming. Enhanced primary production resulted in an enrichment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sediment. These data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anthropogenic nutrient loading has been a significant factor on the eutrophication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gjiang Estuary total organic carbon total nitrogen biogenic silica stable carbon isotopes EUTROPHICATION
下载PDF
Variations in paleoproductivity and the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over the past six decades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被引量:8
7
作者 JIN Haiyan CHEN Jianfang +5 位作者 WENG Huanxin li hongliang ZHANG Weiyan XU Jie BAI Youcheng WANG Kui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期38-45,共8页
Total organic carbon and organic carbon stable isotope, biogenic silica, chlorin were measured from a high resolution sediment core to indicate the variation in paleoproductivity and the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ove... Total organic carbon and organic carbon stable isotope, biogenic silica, chlorin were measured from a high resolution sediment core to indicate the variation in paleoproductivity and the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over the past decades (1942 to 1997)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Based on these biomarkers, the shift in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past decades was discussed in response to the long-term variations in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and nutrient ratio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δ 13 C values varied from –26.15‰ to –19.5‰, suggesting the combined organic carbon sources of riverine and marine organisms. Based on the biogenic proxies, paleoproductivity changes were categorized into three stages: low production before 1950; an increase in production with the dominance of diatoms during 1950 to 1980, consistent with increasing of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a decrease in production after 1980 when the diatom production decreased while the production of non-silicious phytoplankton increased due to high nutrient inputs, and high N/P and P/Si ratios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The sedimentation record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riverine organic carbon increased since 19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LEOPRODUCTIVITY organic carbon stable isotope biogenic silica CHLOR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下载PDF
藏东昌都红层滑坡的地质成因模式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洪梁 黄海 +7 位作者 张勇 田尤 陈龙 张佳佳 李元灵 高波 杨东旭 王灵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3-509,共17页
藏东昌都红层紧邻北澜沧江结合带(LCS),是近年来新厘定的红层岩系。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红层及滑坡灾害研究,文章基于翔实的现场调查,从构造地质学角度约束滑坡发育的边界条件,总结归纳了藏东昌都红层滑坡的地质成因模式,并对不同类型滑... 藏东昌都红层紧邻北澜沧江结合带(LCS),是近年来新厘定的红层岩系。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红层及滑坡灾害研究,文章基于翔实的现场调查,从构造地质学角度约束滑坡发育的边界条件,总结归纳了藏东昌都红层滑坡的地质成因模式,并对不同类型滑坡典型案例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受区域造山作用影响,藏东昌都红层掀斜,发育大量透入性构造面,导致岩体物理力学性能弱化。藏东昌都红层滑坡的地质成因模式主要包括原生层理型、层理断层型、层理节理型、褶皱节理型和断层节理型等5类。构造面是红层滑坡发育的主控因素,建议在明确研究区构造演化过程及构造框架的基础上,精细刻画滑坡区构造面发育特征。研究成果可为揭示滑坡发育的内在机制及监测预警、工程防治等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成因模式 红层滑坡 北澜沧江结合带 构造面 藏东昌都红层
下载PDF
Inorganic Carbon Parameters Responding to Summer Hypoxia Outside the Changjiang Estuary and the Related Implications 被引量:6
9
作者 WANG Bin CHEN Jianfang +2 位作者 JIN Haiyan li hongliang XU Jie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3年第4期568-576,共9页
The eutrophication, hypoxia and coastal acidification are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this study, inorganic carbon parameters, including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DIC), total alkalinity (TA) and calcu... The eutrophication, hypoxia and coastal acidification are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this study, inorganic carbon parameters, including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DIC), total alkalinity (TA) and calculated partial pressure of CO2 (pCO2), obtained from a summer cruise in August, 2009,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ir integrated response to biological processes accompanying the oxygen depletion in the areas of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According to the observations, the typical hypoxia occurred in the bottom water just outside the Changjiang Estuary with Dissolved Oxygen (DO) lower than 2.00 mg L^-1. The biological uptake in the surface water and the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bottom water were fully coupled with each other.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Chl_a (Chl_a = 10.9μgL^-1) and DO (9.25 mgL^-1), profoundly decreased DIC concentration 0828 μmolkg^-1) and elevated pH (8.42) was observed in the surface water. The correspondingly increased DIC and depletion of oxygen were observed in the bottom water. The semi-quantitative analysis proved that the locally-produced phytoplankton, determined by primary productivity, was deposited to the bottom and contributed about 76% of total amount of the organic carbon decomposition in the bottom. However, in the bottom hypoxia (DO = 2.05 mgL^-1) area observed in the Southern Zhejiang coastal water, the responding patterns of inorganic carbon parameters deviated from the previous one. The expanding of Changjiang Diluted Water (CDW), the adding of Hangzhou Bay water (with high DIC concentration) and Coastal Current together modify the DIC background value in this area, and the local degeneration and upwelling process may also help to offset the local DIC removed by net biological uptake in surface water. In addition when the mixing occurring in autumn, which may break the summer stratification, the excess release of high DIC in the bottom water to the subsurface water could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coastal acidification and the CO2 uptake capacity in thi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DIC) biological uptake HYPOXIA coastal acidification
下载PDF
金水六君煎物质基准中半夏和陈皮的薄层鉴别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欣 董自亮 +5 位作者 李红亮 吴瑞军 覃瑶 彭涛 秦少容 罗维早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6期47-52,共6页
目的:建立经典名方金水六君煎物质基准中半夏和陈皮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以半夏对照药材为对照,对金水六君煎中半夏进行薄层鉴别研究,以橙皮苷和陈皮对照药材为对照,对金水六君煎中陈皮进行薄层鉴别研究,并对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 目的:建立经典名方金水六君煎物质基准中半夏和陈皮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以半夏对照药材为对照,对金水六君煎中半夏进行薄层鉴别研究,以橙皮苷和陈皮对照药材为对照,对金水六君煎中陈皮进行薄层鉴别研究,并对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建立的薄层色谱法能鉴别出半夏和陈皮,斑点对应较好,阴性无干扰,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方法适应性良好。结论:本法简单可行、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金水六君煎物质基准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水六君煎 半夏 陈皮 橙皮苷 薄层色谱
下载PDF
一种钆硼酸盐Rb2LiGdB2O6的结构、合成及光学性质
11
作者 崔心冬 耿亚茹 +5 位作者 贾贞 李洪亮 孙建之 王志刚 吕元琦 夏明军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71-1077,共7页
在Rb2CO3-Li2CO3-Gd2O3-H3BO3体系中,用自发结晶的方法获得了一种钆硼酸盐Rb2LiGdB2O6(RLGBO)单晶,同时,用固相合成法获得了RLGBO粉末多晶。单晶结构解析表明,RLGBO属于正交晶系,Pbcm空间群,晶胞参数a=7.0259(3)A,b=9.6103(4)A,c=10.056... 在Rb2CO3-Li2CO3-Gd2O3-H3BO3体系中,用自发结晶的方法获得了一种钆硼酸盐Rb2LiGdB2O6(RLGBO)单晶,同时,用固相合成法获得了RLGBO粉末多晶。单晶结构解析表明,RLGBO属于正交晶系,Pbcm空间群,晶胞参数a=7.0259(3)A,b=9.6103(4)A,c=10.0562(4)A和z=4。热学性质表明,RLGBO在840℃下保持良好的热稳定性。在RLGBO中分别掺杂2%的Ce3+,80%的Eu3+和50%的Tb3+之后,其结构不会发生改变。在紫外光及近紫外光激发下,RLGBO∶Ce3+,RLGBO∶Eu3+和RLGBO∶Tb3+可分别发射蓝光,红光和绿光。结果表明,RLGBO化合物可作为发光物质的基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酸盐 自发结晶 荧光 固相反应 RLGBO
下载PDF
含氟高分子材料包覆铝核壳材料研究进展
12
作者 郭学永 周近强 +5 位作者 李洪亮 吴成成 方华 邓鹏 朱艳丽 刘睿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34-1546,共13页
金属铝(Al)具有高燃烧热值、高密度、低耗氧量等优异性能,是固体复合推进剂领域最受青睐的金属添加剂。为了提高固体复合推进剂的性能,有必要采取措施对Al进行包覆改性。近年来含氟高分子包覆Al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介绍... 金属铝(Al)具有高燃烧热值、高密度、低耗氧量等优异性能,是固体复合推进剂领域最受青睐的金属添加剂。为了提高固体复合推进剂的性能,有必要采取措施对Al进行包覆改性。近年来含氟高分子包覆Al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介绍了不同种类的含氟高分子包覆金属Al核壳材料、不同包覆方法、Al核壳材料的性能以及含氟高分子与Al的作用机理,总结发现通过Al核壳结构设计、含氟高分子引入和Al颗粒表面的自活化策略等途径,含氟高分子与氧化铝层之间的表面发生剧烈的氧化过程,增强Al核壳材料点火和燃烧性能,显著改善推进剂的燃烧团聚和燃烧效率。但目前含氟高分子包覆Al核壳材料研究过程仍存在许多不足,如缺乏新型多元含氟高分子包覆Al的能量性能的研究;缺乏Al颗粒与包覆层在高升温速率下作用机理的认识;包覆效率和批量制备能力低,阻碍了其实际应用等。未来可从进一步增强朝着研发新型含氟聚合物、研究对反应历程中产物的实时捕捉和开发工业化生产制造技术等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高分子 铝核壳材料 包覆 复合固体推进剂
下载PDF
植物生长剂对高温胁迫后黑木耳菌丝生长的影响
13
作者 刘岩岩 刘俊杰 +1 位作者 李宏亮 李红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122,共8页
以黑木耳品种‘89-1’为试材,在40℃高温胁条件下,测定添加FA、NAA、6-BA、GA和IAA植物生长剂不同培养基的黑木耳菌丝长势和生长速度,研究了5种植物生长剂对高温胁迫后黑木耳菌丝生长及显微结构的影响,以期为黑木耳品种选育和生产实践... 以黑木耳品种‘89-1’为试材,在40℃高温胁条件下,测定添加FA、NAA、6-BA、GA和IAA植物生长剂不同培养基的黑木耳菌丝长势和生长速度,研究了5种植物生长剂对高温胁迫后黑木耳菌丝生长及显微结构的影响,以期为黑木耳品种选育和生产实践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剂对黑木耳菌丝长势和生长速度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添加了GA的培养基,在25℃和40℃高温培养环境下,对黑木耳菌丝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当浓度配比为15×10^(-7)mg·mL^(-1)时,对高温胁迫后的黑木耳菌丝修复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菌丝 高温胁迫 植物生长剂
下载PDF
结合算子选择的卷积神经网络显存优化算法
14
作者 魏晓辉 周博文 +1 位作者 李洪亮 徐哲文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2-310,共9页
针对卷积神经网络训练中自动算子选择算法在较大的显存压力下性能下降的问题,将卸载、重计算与卷积算子选择统一建模,提出一种智能算子选择算法。该算法权衡卸载和重计算引入的时间开销与更快的卷积算子节省的时间,寻找卸载、重计算和... 针对卷积神经网络训练中自动算子选择算法在较大的显存压力下性能下降的问题,将卸载、重计算与卷积算子选择统一建模,提出一种智能算子选择算法。该算法权衡卸载和重计算引入的时间开销与更快的卷积算子节省的时间,寻找卸载、重计算和卷积算子选择的调度,解决了自动算子选择算法性能下降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智能算子选择算法比重计算-自动算子选择算法缩短了13.53%训练时间,比已有的卸载/重计算-自动算子选择算法缩短了4.36%的训练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存 卷积神经网络训练 卷积算子 卸载 重计算
下载PDF
动静荷载作用下煤矿TBM滚刀贯入度预测理论模型
15
作者 王成博 沈仁为 +4 位作者 李宏亮 张鹏涛 程晋轶 李天国 唐彬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0期231-234,共4页
全断面掘进机(TBM)掘进过程中,除步进油缸顶推刀盘,带动滚刀切入岩石外,滚刀还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为研究TBM滚刀在“顶推-冲击”动静荷载耦合作用下的破岩特性,建立了动静荷载作用下滚刀破岩理论分析模型。分别对静载和动载条件下TBM... 全断面掘进机(TBM)掘进过程中,除步进油缸顶推刀盘,带动滚刀切入岩石外,滚刀还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为研究TBM滚刀在“顶推-冲击”动静荷载耦合作用下的破岩特性,建立了动静荷载作用下滚刀破岩理论分析模型。分别对静载和动载条件下TBM滚刀贯入度进行开展分析研究,获得了动静荷载作用下TBM滚刀贯入度计算公式。基于煤矿TBM掘进硬岩巷道工程问题,计算TBM掘进煤矿巷道滚刀贯入度,并与滚刀贯入度现场监测数据对比,研究结果表明:TBM施工现场滚刀贯入度最大14.7 mm,最小5.2 mm,平均值为9.76 mm,滚刀贯入度理论计算值为9.27 mm,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滚刀 动静荷载 贯入度 理论模型
下载PDF
长粒香型水稻新品种牡科稻10号
16
作者 李洪亮 孙玉友 +9 位作者 魏才强 解忠 程杜娟 曲金玲 宋泽 刘春光 姜龙 徐德海 王丽 时新瑞 《中国种业》 2024年第7期189-190,共2页
牡科稻10号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育成的早熟、长粒、香型水稻新品种,于2023年6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推广,具有产量高、抗稻瘟病、适应性广等突出特点,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10℃活动积温2400℃区... 牡科稻10号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育成的早熟、长粒、香型水稻新品种,于2023年6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推广,具有产量高、抗稻瘟病、适应性广等突出特点,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10℃活动积温2400℃区域种植。该品种的成功选育为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水稻种植提供了品种选择,有效缓解了该稻区长期以来在生产实践中缺乏集长粒、优质、香型为一体的优异水稻品种的现状。总结了牡科稻10号的品种特征、产量表现以及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在市场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粒 香型 水稻 新品种 牡科稻10号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传感器的测点热误差补偿方法设计
17
作者 卜芃 李宏亮 龚佳骏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03-1808,共6页
红外光谱传感器测量受测点不合理产生的热误差影响存在测量偏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近红外光谱传感器测点热误差补偿方法。根据近红外光谱传感器热变形和测点温度之间的关联性,确定近红外光谱传感器最佳测温点。根据偏F统计量的检验在... 红外光谱传感器测量受测点不合理产生的热误差影响存在测量偏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近红外光谱传感器测点热误差补偿方法。根据近红外光谱传感器热变形和测点温度之间的关联性,确定近红外光谱传感器最佳测温点。根据偏F统计量的检验在回归模型中加入拟合处理后的温度变量,删除前期无利用价值的温度变量,以此为依据建立测点热误差模型。根据测点热误差模型中的约束条件,对各个测点进行标定处理,同时引入人工神经网络对近红外光谱传感器各个测点进行温度拟合补偿。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得到的测点热误差补偿量最高值为45μm、对丝杠XYZ三个轴的补偿量与实际值一致、补偿后的误差控制在4.5μm以内。证明采用所提方法可以获取满意的近红外光谱传感器温度补偿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传感器 热误差 温度补偿 人工神经网络 关联性 误差模型
下载PDF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Metallogenic System of Mafic Large Igneous Provinces(MLIPs)
18
作者 li hongliang li Guangming +4 位作者 FU Jiangang DONG Suiliang QING Chengshi DAI Zuowen MIU Huaq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S1期189-190,共2页
Large igneous provinces(LIPs)generally refer to the different types of the igneous rocks,which intrude in a short time,ranging in area from 50000 to 100000 km;(Sheth,2007;Bryan et al.,2008).While the mafic large
关键词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Metallogenic System of Mafic Large Igneous Provinces MLIPs
下载PDF
数字化投入与全球价值链网络地位攀升——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宏亮 张为付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82,共13页
利用WIOD世界投入产出与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从全球生产网络视角分析数字化投入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网络地位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数字化投入显著促进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网络地位攀升,表现为数字化投入强度越大,行业全球价值链... 利用WIOD世界投入产出与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从全球生产网络视角分析数字化投入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网络地位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数字化投入显著促进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网络地位攀升,表现为数字化投入强度越大,行业全球价值链网络中心度越高;第二,产业链自主可控通过增强制造业关键链节的控制力和国内供给率从而对数字化投入与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网络地位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贸易壁垒限制要素跨境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数字化投入的促进效应;第三,异质性检验显示,数字化投入对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影响更为明显,并且数字基础设施投入有利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网络地位攀升,但数字媒体及交易投入的影响有限;第四,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化投入带来的成本降低和资源错配缓解效应是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网络地位的渠道。研究结论为推进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及增强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投入 全球价值链网络 网络中心度 社会网络分析
下载PDF
藏东南乌连沟石冰川活动特征与灾变机制
20
作者 李元灵 余斌 +7 位作者 黄海 陈龙 杨东旭 张佳佳 高波 田尤 李洪梁 罗伦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2期406-416,共11页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的石冰川活动性增强,产生灾变的趋势上升。采用遥感影像分析、现场调查及气象和径流监测等方法,获取了藏东南地区乌连沟石冰川的特征数据,分析其灾变形成泥石流的诱发因素及过程。结果显示,乌连沟石冰川2010...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的石冰川活动性增强,产生灾变的趋势上升。采用遥感影像分析、现场调查及气象和径流监测等方法,获取了藏东南地区乌连沟石冰川的特征数据,分析其灾变形成泥石流的诱发因素及过程。结果显示,乌连沟石冰川2010—2017年平均运动速度为1~3 m·a^(-1),且前缘整体运动速度显著高于中后部。石冰川前缘向前运动进而失稳,可持续为沟道输送松散物源,2013年及2014年约有5600~9000 m^(3)石冰川输送的松散物质被启动。形成泥石流除需要充沛的物源外,还需要足够的水源启动。区内降雨量有限,乌连沟最大径流出现在5—6月,主要由高温引发冰雪消融贡献。分析2013年及2014年两次泥石流事件发现,其主要诱发因素是高温,灾变机制为气温快速升高导致表层冰雪快速消融,融水在石冰川表面凹陷处积聚形成湖塘,湖水泄流启动了石冰川前缘积累的松散物质形成泥石流。未来随着气候变暖加剧,石冰川的活动性进一步增强,在急剧升温或强降雨影响下,形成泥石流的规模及频率可能会增加,需防范石冰川灾变形成泥石流的致灾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冰川 泥石流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