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gress and prospects of carbon dioxide capture,EOR-utilization and storage industrialization 被引量:8
1
作者 YUAN Shiyi MA Desheng +3 位作者 li junshi ZHOU Tiyao JI Zemin HAN Haishui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2年第4期955-962,共8页
Carbon dioxide capture,EOR-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EOR)are the most practical and feasible large-scale carbon reduction technologies,and also the key technologies to greatly improve the recovery of low-permeabili... Carbon dioxide capture,EOR-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EOR)are the most practical and feasible large-scale carbon reduction technologies,and also the key technologies to greatly improve the recovery of low-permeability oil fields.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main course of CCUS-EOR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broad and its industrialization progress.The progress of CCUS-EOR technological research and field tests in China are summarized,the development status,problems and challenges of the entire industry chain of CO_(2) capture,transportation,oil displacement,and storage a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a huge potential of the large-scale application of CCUS-EOR in China in terms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nd oil production increase.At present,CCUS-EOR in China is in a critical stage of development,from field pilot tests to industrialization.Aiming at the feature of continental sedimentary oil and gas reservoirs in China,and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he abundant reserves for CO_(2) flooding,huge underground storage space,surface infrastructure,and wide distribution of wellbore injection channels,by cooperating with carbon emission enterprises,critical technological research and demonstra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should be accelerated,including the capture of low-concentration CO_(2) at low-cost and on large-scale,supercritical CO_(2) long-distance transportation,greatly enhancing oil recovery and storage rate,and CO_(2) large-scale and safe storage.CCUS-EOR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 should be constructed for the whole industrial chain to support and promote the industrial scale application,leading the rapid and profitable development of CCUS-EOR emerging industrial chain with inno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dioxide CCUS-EOR carbon capture TRANSPORTATION oil displacement carbon storage enhanced oil recovery INDUSTRIALIZATION
下载PDF
无痛人工流产术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与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对比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丽华 王莹 +1 位作者 李军仕 李新锋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022-1026,共5页
目的:对比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与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2月-2023年10月在本院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女性102例分为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0.1μg/kg复合丙泊酚2.0mg/kg,n=51)和艾司氯胺酮组... 目的:对比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与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2月-2023年10月在本院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女性102例分为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0.1μg/kg复合丙泊酚2.0mg/kg,n=51)和艾司氯胺酮组(艾司氯胺酮0.2mg/kg复合丙泊酚2.0mg/kg,n=51)。比较两组不同时点[麻醉诱导前(T0)、给药后1min(T1),给药后3min(T2),意识消失时(T3)、手术开始时(T4)、手术结束时(T5)]血流动力学指标、围手术期指标、苏醒后宫缩疼痛程度、不良反应。结果:艾司氯胺酮组T3、T4、T5时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均高于舒芬太尼组,T4时血氧饱和度高于舒芬太尼组,丙泊酚总用量(121.33±12.48mg/kg)、意识消失时间(32.59±3.87s)小于舒芬太尼组(150.49±14.26mg/kg、37.06±4.52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苏醒后15min(2.75±0.36分)、30min(3.15±1.02分)均低于舒芬太尼组(3.69±0.58分、4.48±1.59分),不良反应发生率(13.7%)低于舒芬太尼组(31.4%)(均P<0.05)。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中,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具有比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更好的麻醉效果,能够有效维持受术女性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丙泊酚使用剂量,减轻术后宫缩疼痛程度,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人工流产术 艾司氯胺酮 舒芬太尼 丙泊酚 麻醉镇痛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 and potential of new enhanced oil recovery methods in oilfield development
3
作者 YUAN Shiyi HAN Haishui +5 位作者 WANG Hongzhuang LUO Jianhui WANG Qiang LEI Zhengdong XI Changfeng li junshi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4年第4期963-980,共18页
This paper reviews the basic research means for oilfield development and also the researches and tests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EOR)methods for mature oilfields and continental shale oil development,analyzes the probl... This paper reviews the basic research means for oilfield development and also the researches and tests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EOR)methods for mature oilfields and continental shale oil development,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EOR methods,and proposes the relevant research prospects.The basic research means for oilfield development include in-situ acquisition of formation rock/fluid samples and non-destructive testing.The EOR methods for conventional and shale oil development are classified as improved water flooding(e.g.nano-water flooding),chemical flooding(e.g.low-concentration middle-phase micro-emulsion flooding),gas flooding(e.g.micro/nano bubble flooding),thermal recovery(e.g.air injection thermal-aided miscible flooding),and multi-cluster uniform fracturing/water-free fracturing,which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for their mechanisms,approaches,and key technique researches and field tests.These methods have been studied with remarkable progress,and some achieved ideal results in field tests.Nonetheless,some problems still exist,such as inadequate research on mechanisms,imperfect matching technologies,and incomplete industrial chains.It is proposed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basic researches and expand the field tests,thereby driving the formation,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field development enhanced oil recovery mature oilfield shale oil improved water flooding chemical flooding gas flooding thermal recovery
下载PDF
人工流产术中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及对女性焦虑抑郁影响
4
作者 李军仕 王卫萍 +1 位作者 李迪 晋冰韦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9-32,38,共5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及对女性术后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拟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女性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分别应用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及对女性术后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拟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女性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分别应用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及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方案,观察和对比两组丙泊酚使用量、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留观时间及疼痛(VAS)评分,并在术前、术后1周应用焦虑(SAS)和抑郁(SDS)量表评估受术者心理状况,评估心理韧性及恢复质量.结果:两组丙泊酚使用量、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留观时间及VAS评分均无差异(P>0.05);术后1周,两组SAS、SD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45.08±8.76分、44.93±8.26分)低于对照组(52.01±7.99分、50.15±6.71分);两组心理韧性评分及恢复质量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方案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在满足麻醉效果前提下,能够缓解受术者术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可作为临床优化麻醉方案的可行性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人工流产术 艾司氯胺酮 丙泊酚 焦虑 抑郁 心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阿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于患者非插管全麻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的安全性比较
5
作者 赵飞飞 李军仕 +1 位作者 王卫萍 张亚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3期2429-2433,共5页
目的对比阿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于非插管全麻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采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使用阿芬太尼经非插管全麻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的40例患者资料,纳入阿芬太尼组;采集同期于医院... 目的对比阿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于非插管全麻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采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使用阿芬太尼经非插管全麻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的40例患者资料,纳入阿芬太尼组;采集同期于医院使用舒芬太尼经非插管全麻胸腔镜楔形切除术治疗的40例患者资料,纳入舒芬太尼组。患者病历资料、手术资料等资料均保存完整,完成非插管全麻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整理患者资料,记录并对比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前、切皮时、清醒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围手术期指标(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结果阿芬太尼组与舒芬太尼组麻醉前、切皮时、清醒时的MAP、HR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麻醉前,切皮时的MAP、HR下降,相较于切皮时,清醒时的MAP、HR上升(P<0.05)。阿芬太尼组起效时间、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舒芬太尼组(P<0.05),阿芬太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舒芬太尼组(P<0.05)。结论阿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于非插管全麻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在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的效果相当,但是相较之下,阿芬太尼起效快,且患者术后能在短时间内苏醒并恢复自主呼吸,且不良反应少,使用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插管全麻 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 阿芬太尼 舒芬太尼 血流动力学 安全性
下载PDF
换向阀自动化测试试验台研制
6
作者 刘宇航 李俊士 +1 位作者 王松 吕洪磊 《煤矿机械》 2024年第2期59-62,共4页
对换向阀各项性能的自动化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进行研究,依据GB 25974.3-2010《煤矿用液压支架第3部分:液压控制系统及阀》中的要求,搭建了换向阀自动化测试试验台。利用数据采集、数据信号处理、自动反馈控制等技术方法实现了换向阀性... 对换向阀各项性能的自动化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进行研究,依据GB 25974.3-2010《煤矿用液压支架第3部分:液压控制系统及阀》中的要求,搭建了换向阀自动化测试试验台。利用数据采集、数据信号处理、自动反馈控制等技术方法实现了换向阀性能测试的自动化,从根本上解决现有换向阀测试方法存在的测试效率低、测试准确率低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向阀 自动化 测试 试验台
下载PDF
基于LabVIEW的电磁卸载阀性能测试平台设计
7
作者 李业龙 李俊士 +3 位作者 王涛 郭资鉴 孔祥凯 王新 《煤矿机械》 2024年第9期1-4,共4页
电磁卸载阀是矿用乳化液泵站的关键控制元件,通过调节泵站的压力,确保乳化液供应过程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泵站的供液质量和系统的节能效果。为研究电磁卸载阀的性能,设计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电磁卸载阀性能测试平台... 电磁卸载阀是矿用乳化液泵站的关键控制元件,通过调节泵站的压力,确保乳化液供应过程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泵站的供液质量和系统的节能效果。为研究电磁卸载阀的性能,设计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电磁卸载阀性能测试平台。该系统主要有数据采集、实时状态监测、参数配置、数据回放分析等功能。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数据传输稳定、实时性好、工作效率高等特点,可为后续开发矿用电磁卸载阀产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卸载阀 LABVIEW 乳化液泵站 数据回放分析
下载PDF
液压支架电磁阀驱动及传感器测试装置设计研究
8
作者 李俊士 杨立 崔仕杰 《煤矿机械》 2024年第4期4-7,共4页
介绍了液压支架电磁阀驱动及传感器测试装置整体设计、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等,并对液压支架电磁阀驱动及传感器测试装置功能和设备技术指标进行了阐述。在液压支架电磁阀驱动及传感器测试装置平台应用的基础上,分析了液压支架控制器软件... 介绍了液压支架电磁阀驱动及传感器测试装置整体设计、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等,并对液压支架电磁阀驱动及传感器测试装置功能和设备技术指标进行了阐述。在液压支架电磁阀驱动及传感器测试装置平台应用的基础上,分析了液压支架控制器软件测试方法研究与测试平台搭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阀装置 传感器 测试装置
下载PDF
动态渗吸对超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影响及应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胡亚斐 李军诗 +5 位作者 胡水清 吴峙颖 姜晶 董宁 胡泊旸 吕彦兵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3-128,共6页
针对超低渗透油藏渗透率低、孔喉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常规注水难以建立有效驱替、裂缝-基质间渗吸作用强等问题,运用室内渗吸实验和相似理论,在分析超低渗透油藏动态渗吸驱油机理的基础上,得到动态渗吸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将实验... 针对超低渗透油藏渗透率低、孔喉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常规注水难以建立有效驱替、裂缝-基质间渗吸作用强等问题,运用室内渗吸实验和相似理论,在分析超低渗透油藏动态渗吸驱油机理的基础上,得到动态渗吸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将实验室数据应用到油田现场。实验结果表明:影响超低渗透油藏动态渗吸的主要因素包括润湿性、注入速度、裂缝密度、吞吐周期等。其中,润湿性是渗吸的主要影响因素,岩石亲水性越强,渗透率越高,裂缝越多,动态渗吸效果越好;适合超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注水速度为0.1 mL/min;合理吞吐周期为2~3个,优化闷井时间为30 d左右。矿场试验表明,鄂尔多斯盆地A油田5口水平井进行体积压裂并利用动态渗吸采油后,平均含水下降20个百分点,5口水平井累计增油2145 t,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对超低渗透油田生产方案的制订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油藏 动态渗吸 渗吸采收率 吞吐轮次 闷井时间 长庆油田
下载PDF
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埋存产业化进展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73
10
作者 袁士义 马德胜 +3 位作者 李军诗 周体尧 姬泽敏 韩海水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28-834,共7页
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埋存(CCUS-EOR)是最现实可行的规模化减碳技术,也是大幅度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的关键技术。梳理了国外CCUS-EOR发展的主要历程及其产业化进展,总结了中国CCUS-EOR技术攻关成果和矿场试验进展情况,分析了CO_(2)捕... 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埋存(CCUS-EOR)是最现实可行的规模化减碳技术,也是大幅度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的关键技术。梳理了国外CCUS-EOR发展的主要历程及其产业化进展,总结了中国CCUS-EOR技术攻关成果和矿场试验进展情况,分析了CO_(2)捕集、输送、驱油与埋存等全产业链的发展现状、面临问题与挑战,指出了中国CCUS-EOR规模化应用在驱油增产、埋存减碳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和发展前景。提出目前中国CCUS-EOR正处于矿场试验向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针对中国陆相油藏的特点,发挥油田CO_(2)驱油可驱储量丰富、地下埋存空间巨大、地面基础设施完善和井筒注入通道分布广泛等优势,积极与碳源排放企业合作,加快攻关低浓度CO_(2)的低成本规模捕集、超临界长距离输送、更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和埋存率、安全规模埋存等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示范工程建设,构建CCUS-EOR全产业链理论技术标准体系,支撑和推动工业化规模应用,以创新链引领CCUS-EOR新兴产业链快速效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CCUS-EOR 碳捕集 输送 驱油 碳埋存 提高采收率 产业化
下载PDF
提高采收率技术创新支撑我国原油产量长期稳产 被引量:24
11
作者 袁士义 王强 +2 位作者 李军诗 高明 韩海水 《石油科技论坛》 2021年第3期24-32,共9页
提高采收率技术已成为我国油田开发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的带动下,依靠持续自主创新,我国陆上油田已形成精细水驱、化学驱、稠油热采、气驱、微生物驱等提高采收率理论技术系列,总体处于国际领... 提高采收率技术已成为我国油田开发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的带动下,依靠持续自主创新,我国陆上油田已形成精细水驱、化学驱、稠油热采、气驱、微生物驱等提高采收率理论技术系列,总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大庆、长庆、胜利、辽河、新疆和大港等油田成功实现工业推广应用,为保障国家原油产量长期稳产发挥了重大作用。文章系统总结了提高采收率技术取得的创新成果及突破性成就:精细水驱推动老油田水驱技术升级,对延缓产量递减发挥重要作用;化学驱理论技术多方位持续创新,技术水平和应用规模保持世界前列,其中聚合物驱在大庆油田二类油层矿场提高采收率约14%,二元复合驱表面活性剂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矿场提高采收率18%以上,三元复合驱矿场提高采收率20%以上;稠油热采由蒸汽吞吐向蒸汽驱、SAGD和火驱技术跨越发展;注气形成较成熟的配套技术,矿场取得良好增油效果,具备5-10年上产千万吨潜力;微生物驱核心技术取得突破,矿场提高采收率7%以上。针对低油价、降本增效和节能环保等新形势新要求,我国提高采收率技术需持续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不断升级核心技术、探索颠覆性技术,加大试验和工业化力度,为保障国家石油安全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精细水驱 化学驱 气驱 稠油热采 微生物驱
下载PDF
古龙页岩油有效开发关键理论技术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2
12
作者 袁士义 雷征东 +5 位作者 李军诗 么忠文 李斌会 王瑞 刘一杉 王青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2-572,共11页
针对古龙页岩油地下储集状态、开采机理、原油流动、高效采出4大问题,提出了高效开发面临的关键理论技术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页岩储集层不同储集空间中的流体赋存状态、流体相态变化、开采机理、原油启动机制、流态和流动规律、... 针对古龙页岩油地下储集状态、开采机理、原油流动、高效采出4大问题,提出了高效开发面临的关键理论技术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页岩储集层不同储集空间中的流体赋存状态、流体相态变化、开采机理、原油启动机制、流态和流动规律、开采方式和提高采收率途径等方面的重点探索研究,给出了页岩油多尺度赋存状态及纳米限域空间流体相态特征,明确了以压裂缝-页理缝-基质渗吸为核心的多相、多尺度流动模式及开采机理,初步建立了相应的多尺度流动数学模型和可采储量评价方法,探讨了早期补能开发模式及采收率达到30%的可行性。据此提出古龙页岩油有效开发进一步重点研究方向:(1)攻关岩心、流体原位原始状态取样及无损测试技术;(2)构建高温、高压、纳米尺度室内模拟实验方法;(3)研发融合多尺度、多流态的数值模拟技术与规模化应用软件;(4)攻关无水体系(CO_(2))压裂技术方法和增加垂直裂缝高度的压裂工艺;(5)探索早期补能提高采收率方法;(6)实施全生命周期技术经济评价。同时建议尽快开展多系列矿场试验,验证理论认识,优选开采方式,形成配套技术,提供可推广的开发模式,支撑和引领古龙页岩油规模有效开发上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页岩油 陆相页岩油 纳米限域空间 开采机理 流动模式 早期补能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陆相页岩油开发技术进展及规模效益开发对策思考 被引量:16
13
作者 袁士义 雷征东 +1 位作者 李军诗 韩海水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24,共12页
中国陆相页岩油资源丰富,2022年产量达到340×10^(4) t,初步实现页岩油工业开发的起步。与北美海相页岩油相比,中国陆相页岩油类型更多、埋藏更深、微纳米尺度孔隙更为发育、物性条件差、开发机制与规律更为复杂,人工改造难度更大... 中国陆相页岩油资源丰富,2022年产量达到340×10^(4) t,初步实现页岩油工业开发的起步。与北美海相页岩油相比,中国陆相页岩油类型更多、埋藏更深、微纳米尺度孔隙更为发育、物性条件差、开发机制与规律更为复杂,人工改造难度更大、成本更高等,使其有效规模开发面临更大的挑战。通过较为系统地总结近年来中国不同类型陆相页岩油开发理论、主体技术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阐述各类页岩油主要开采机制、初步形成的技术体系/开发方式和实践效果,深入分析规模有效开发特别是提高采收率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大幅提高陆相页岩油开采规模与效益的思路对策。建议通过对中国页岩油资源的分类分级评价,明确各页岩油藏经人工改造所能形成的可采储量潜力规模、接替途径及可持续性;深入揭示不同类型页岩油储层结构、岩性特征、赋存状态和流动机制,攻关创建更高质量的“人造油藏”及规模开发关键技术,特别是研发和优化储层改造方式提高有效缝网波及体积、追求储量动用/可采程度最大化;加快平台/区块立体开发工业性试验,升级形成可规模推广的效益开采模式和配套技术体系,建立块间接替、整体优化动用的规模开发方式;加快早期补充地层能量攻关试验、形成多介质大幅度提高页岩油采收率技术并尽早应用;推进全生命周期、地质-工程一体化、工程市场化等管理模式创新和智能化技术应用,大幅提高开采效益,推动实现页岩油大规模效益开发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油 效益开发 流动机制 开采模式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智能放煤控制系统测试平台设计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俊士 郭资鉴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24-130,共7页
综采工作面放顶煤开采方式是工作面回采和放顶煤开采方式的高效结合,其智能开采水平的提高对于提升煤炭生产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安全系数有很大的帮助。根据智能放煤控制器的功能和实现原理,设计开发了针对智能放煤控制系统的测试平台。该... 综采工作面放顶煤开采方式是工作面回采和放顶煤开采方式的高效结合,其智能开采水平的提高对于提升煤炭生产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安全系数有很大的帮助。根据智能放煤控制器的功能和实现原理,设计开发了针对智能放煤控制系统的测试平台。该平台采用集中分布式架构,构建了独立的数字化仿真测试网络,实现了放煤过程中智能放煤控制所需的视频、煤矸识别、振动、声波、油缸行程、角度等信号的模拟,以及放煤控制器输出信号的实时采集。测试平台实现对放煤控制系统工作过程的复现、各种工况适应性的测试、控制模型的训练和验证,同时也为进一步优化采煤工艺、放煤工序调整等提供了研究和验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放煤控制系统 测试平台 数字仿真 放煤工艺 放煤控制模型
下载PDF
全身麻醉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和术后镇痛效果 被引量:28
15
作者 李军仕 安静 +1 位作者 宋红伟 苏孟勤 《癌症进展》 2021年第10期1019-1022,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和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106例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全麻组和复合组,每组53例,全麻组患者采用单纯全...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和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106例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全麻组和复合组,每组53例,全麻组患者采用单纯全麻,复合组患者采用全麻复合TPVB。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术后2、12、24、48 h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术后24、48 h两组患者的静脉自控镇痛(PCIA)泵按压次数、镇痛药物总输注量,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指标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两组患者的SBP、DBP、HR均低于本组术前,全麻组患者的MAP高于本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复合组患者的SBP、DBP、HR、MAP均低于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12、24、48 h,复合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全麻组(P﹤0.01)。术后24、48 h,复合组患者的PCIA泵按压次数和镇痛药物总输注量均明显低于全麻组(P﹤0.01)。复合组患者的苏醒室留置时间、拔管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全麻组(P﹤0.01)。复合组患者的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全麻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TPVB能够提高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手术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效果,使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癌根治术 全身麻醉 胸椎旁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下载PDF
Key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issue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Gulong shale oil, Daqing Oilfield, NE China 被引量:2
16
作者 YUAN Shiyi LEI Zhengdong +5 位作者 li junshi YAO Zhongwen li Binhui WANG Rui liU Yishan WANG Qingzhe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3年第3期638-650,共13页
Aiming at the four issues of underground storage state,exploitation mechanism,crude oil flow and efficient recovery,the key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issue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Gulong shal... Aiming at the four issues of underground storage state,exploitation mechanism,crude oil flow and efficient recovery,the key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issue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Gulong shale oil are put forward.Through key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fluid occurrence,fluid phase change,exploitation mechanism,oil start-up mechanism,flow regime/pattern,exploitation mode and enhanced oil recovery(EOR)of shale reservoirs with different storage spaces,multi-scale occurrence states of shale oil and phase behavior of fluid in nano confined space were provided,the multi-phase,multi-scale flow mode and production mechanism with hydraulic fracture-shale bedding fracture-matrix infiltration as the core was clarified,and a multi-scale flow mathematical model and recoverable reserves evaluation method were preliminarily established.The feasibility of development mode with early energy replenishment and recovery factor of 3o%was discussed.Based on these,the researches of key theories and technologies for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Gulong shale oil are proposed to focus on:(1)in-situ sampling and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core and fluid;(2)high-temperature,high-pressure,nano-scale laboratory simulation experiment;(3)fusion of multi-scale multi-flow regime numeric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and large-scale application software;(4)waterless(CO_(2))fracturing technique and the fracturing technique for increasing the vertical fracture height;(5)early energy replenishment to enhance oil recovery;(6)lifecycl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evaluation.Moreover,a series of exploitation tests should be performed on site as soon as possible to verify the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optimize the exploitation mode,form supporting technologies,and provide a generalizable development model,thereby supporting and guiding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of Gulong shale 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long shale oil continental shale oil nano confined space production mechanism flow mode early energy replenishment enhanced oil recovery
下载PDF
基于Fluent的纯水溢流阀结构设计及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涛 李俊士 孔祥凯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11-217,共7页
针对纯水溢流阀阀芯与阀套存在的气蚀、冲蚀问题,设计一种具备高压引流孔与多级串联阀口结构的阀芯。介绍阀芯与阀套关键配合尺寸的设计思路,利用Fluent简要分析了微射流与冲蚀的发生机制,并推导多级串联阀芯的抗气蚀原理;依据改进阀芯... 针对纯水溢流阀阀芯与阀套存在的气蚀、冲蚀问题,设计一种具备高压引流孔与多级串联阀口结构的阀芯。介绍阀芯与阀套关键配合尺寸的设计思路,利用Fluent简要分析了微射流与冲蚀的发生机制,并推导多级串联阀芯的抗气蚀原理;依据改进阀芯的实际结构推导建立纯水溢流阀的数学模型。为验证改进式阀芯的抗气蚀、冲蚀性能,建立两种阀芯的Fluent流体仿真模型,探究高压引流口与多级串联阀口对气蚀、冲蚀现象的影响机制。仿真结果表明:同等压力等级下,新式阀芯的射束流速更低、气蚀现象更轻,有助于纯水溢流阀长期稳定的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水溢流阀 抗气蚀 优化设计 多级串联阀口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液压缸优化设计 被引量:3
18
作者 孔祥凯 李俊士 +1 位作者 张学亮 郭资鉴 《煤矿机械》 2022年第10期131-134,共4页
以某型液压缸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计算和仿真分析得出缸筒应力状态和疲劳寿命。针对缸筒存在的问题,进行结构优化设计。最后通过仿真分析和现场试验验证的方法证明优化方案有效,解决了缸筒疲劳寿命低的问题。
关键词 液压缸 结构优化 疲劳损伤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基于LabVIEW与微信小程序的数字液压缸测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业龙 李俊士 +2 位作者 乔子石 郭资鉴 孔祥凯 《煤矿机械》 2023年第11期200-203,共4页
为研究数字液压缸在乳化液作为工作介质时位移控制精度表现情况,设计了一种基于LabVIEW与微信小程序的数字液压缸测控系统。该系统主要有数据采集、实时状态监测、参数配置、数据回放分析等功能,同时支持电脑和手机移动端进行数据交互... 为研究数字液压缸在乳化液作为工作介质时位移控制精度表现情况,设计了一种基于LabVIEW与微信小程序的数字液压缸测控系统。该系统主要有数据采集、实时状态监测、参数配置、数据回放分析等功能,同时支持电脑和手机移动端进行数据交互。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数据传输稳定、实时性好、工作效率高等特点,可为后续开发矿用数字液压缸产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液压缸 LABVIEW 微信小程序 实时状态监测
下载PDF
用于脑电图采集的柔性微针阵列干电极技术
20
作者 张嘉言 李君实 +2 位作者 张致同 黄东 李志宏 《微纳电子与智能制造》 2022年第3期88-98,共11页
脑电图是反映人生理、心理和精神状态的重要指标,能够指导多种神经系统或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并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中有广泛应用。基于微机电系统技术的微针阵列电极是实现高质量、长时程脑电图采集的有效解决方案,具有显著优于传统... 脑电图是反映人生理、心理和精神状态的重要指标,能够指导多种神经系统或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并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中有广泛应用。基于微机电系统技术的微针阵列电极是实现高质量、长时程脑电图采集的有效解决方案,具有显著优于传统湿电极的电学性能和可穿戴性。本文介绍了脑电信号采集电极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基于聚酰亚胺微模塑工艺的柔性微针阵列干电极,其电极-皮肤界面阻抗仅为2.52±0.04 kΩ(1 kHz)和4.88±0.2 kΩ(10 Hz)。进一步地,本文开发的柔性无线可穿戴脑电采集系统准确记录了脑电信号,为便携、可穿戴的动态脑电监测和脑机接口系统提供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电极 微针阵列 电极-皮肤界面阻抗 脑电采集 可穿戴设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