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soscal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ncrete under Uniaxial Tension
1
作者 CHEN Tao li kungang XIAO Shiyun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156-1168,共13页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to generate a mesoscale model of concrete with randomly packed aggregates with different shapes and sizes.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crete specimens under uniaxial tensile...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to generate a mesoscale model of concrete with randomly packed aggregates with different shapes and sizes.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crete specimens under uniaxial tensile loads were studied using statistical result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ntire process of damage and failure of specimens exhibited mainly two failure types:fracture patternsⅠandⅡ.Furthermore,the influences of the aggregate content ratio,aggregate shape,aggregate size,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ITZ)strength,and porosity ratio on the concrete specimens were analyzed.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lastic modulus of the concrete specimens increased approximately linearly with the aggregate volume ratio but decreased linearly with the porosity and was not affected by the ITZ strength.The tensile strength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s in the aggregate content and porosity of the sample,but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the ITZ strength.In addition,the aggregate shape led to a difference in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concre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 mechanical behavior AGGREGATE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PORE
下载PDF
我国灰色地带就业的法律反思与规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坤刚 王一帆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0-98,共9页
我国的建筑业农民工从业、互联网平台就业、超龄就业、家政从业、农村中的雇用等就业形态既不是标准劳动关系就业,也不同于标准的劳务关系就业,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模糊地带,属于灰色地带就业。因为缺乏针对性的法律调整,灰色地带就业在... 我国的建筑业农民工从业、互联网平台就业、超龄就业、家政从业、农村中的雇用等就业形态既不是标准劳动关系就业,也不同于标准的劳务关系就业,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模糊地带,属于灰色地带就业。因为缺乏针对性的法律调整,灰色地带就业在司法实践中常被非此即彼地硬性视为具有劳动关系或劳务关系的性质,结果导致劳动者权利保障不足,用人单位用工风险增加。灰色地带就业问题是在我国二元社会的土地保障背景下,劳动立法对就业消极“二元区分”产生的结果。应改变劳动立法的这种二元调整模式,重新考虑就业各方的核心利益和承受力,合理分配风险承担,做到既不失守于劳动关系核心的从属性标准,又适度打破劳动权利、社会保险与劳动关系之间的对应捆绑,并对社会保险作灵活统筹安排,以建立对具体的、个性化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和核心利益的层次化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地带就业 劳动关系 劳务关系 从属性 社会保险
下载PDF
基于FCE-AHP的汽车驾驶体验评价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曾栋 李坤刚 +2 位作者 程海峰 周砖 仇式鹏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7-73,106,共8页
针对汽车驾驶体验的不确定问题,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CE),提出了汽车驾驶体验的评价方法。首先,结合情感化设计三层次理论,以感觉层、行为层和自我层为准则,以舒适性、审美性、操控性、安全性、交互性和价值性为评价标... 针对汽车驾驶体验的不确定问题,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CE),提出了汽车驾驶体验的评价方法。首先,结合情感化设计三层次理论,以感觉层、行为层和自我层为准则,以舒适性、审美性、操控性、安全性、交互性和价值性为评价标准,构建了驾驶体验评价层次化模型;其次,通过用户访谈与调查问卷法,要求用户对评价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并计算,确定了驾驶体验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最后,以“丰田卡罗拉”车型为具体应用实例,对其驾驶体验评价项进行主观评分,采用四分图进行数据对比分析,分别从标准层与方案层提出驾驶体验优化建议,为汽车体验设计与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体验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用户主观评价
下载PDF
感性工学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7
4
作者 曾栋 程海峰 +3 位作者 李坤刚 仇式鹏 张昆 叶敏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8-153,61,共7页
感性工学作为一门研究如何将目标用户的感性需求转化为产品设计要素的科学,在汽车造型设计领域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其中,基于用户感性需求的获取、提炼及表达的产品设计方法、流程研究,是感性工学在汽车造型设计领域中的研究重点。... 感性工学作为一门研究如何将目标用户的感性需求转化为产品设计要素的科学,在汽车造型设计领域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其中,基于用户感性需求的获取、提炼及表达的产品设计方法、流程研究,是感性工学在汽车造型设计领域中的研究重点。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归纳与整理,可以发现基于感性工学的汽车造型设计流程和方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共性。通过结合汽车造型设计实践和相关研究现状,提出了基于感性工学汽车造型设计的一般流程以及各流程节点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展望,为研究同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工学 汽车造型 设计流程 设计方法
下载PDF
BIM在道路提升改造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昆冈 程生平 李瑛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年第2期183-185,215,M0020,共5页
结合G310天水段提升改造工程特点,将BIM技术深入应用到工程方案设计中。介绍了在BIM设计流程、道路设计可视化、工程量计算、不同BIM平台软件融合应用等方面取得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 BIM 道路工程 提升改造 设计 应用
下载PDF
外国人在华就业法律规制的完善
6
作者 汪发洋 李坤刚 曹有康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6-152,共17页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人口少子老龄化程度加深、国际科技人才竞争加剧等诸多挑战,劳动力市场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外国人的入境就业管理领域应贯彻分类管理、有条件许可的“选择理念”,外国人在华就业的劳动保护领域应...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人口少子老龄化程度加深、国际科技人才竞争加剧等诸多挑战,劳动力市场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外国人的入境就业管理领域应贯彻分类管理、有条件许可的“选择理念”,外国人在华就业的劳动保护领域应贯彻与本国劳动者平等的“统合理念”。目前我国调整外国人在华就业关系的法律规范存在一些弊端性问题,如外国高端人才引进程序缺乏开放性和便捷性、一般人才工作许可制度偏离市场需求、非法雇用外国人的制裁宽严失衡、合法就业的劳动法律适用不明确、非法就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劳动保护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应以“选择理念”为指引完善出入境管理法律规制,对外国高端人才放开以独立申请为核心的工作许可,对外国一般人才实施以劳动力市场测试为前置的工作许可,并制定宽严适当的非法雇用外国人的法律责任;应以“统合理念”为指引完善外国人就业的劳动法律规制,对在华合法就业的外国人给予实质平等的劳动保护,对非法就业的外国人已经提供的劳动给予基准的劳动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人在华就业 “选择理念” “统合理念” 出入境管理 劳动保护
原文传递
“互联网+”背景下灵活就业者的工伤保险问题研究 被引量:61
7
作者 李坤刚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0-151,共12页
我国新型"互联网+"下的灵活就业人数在以较快的速度增加,而人工智能将导致就业进一步灵活化,故建立灵活就业者工伤保险符合就业的当前需要和未来趋势,同时还应防止建立灵活就业者工伤保险后可能淡化劳动关系的趋势。现行的工... 我国新型"互联网+"下的灵活就业人数在以较快的速度增加,而人工智能将导致就业进一步灵活化,故建立灵活就业者工伤保险符合就业的当前需要和未来趋势,同时还应防止建立灵活就业者工伤保险后可能淡化劳动关系的趋势。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与灵活就业者具有不匹配性,可借鉴地方试点,以"以支定收、适当补贴、分账管理、能保尽保、合理补偿"为原则,适当缩小工伤认定范围,改工伤双赔模式为单赔模式,强调灵活就业的工伤保险应以治疗和康复为保障目的。另外,还必须处理好不同地域和就业类型变化下,工伤保险的可持续缴费和灵活衔接,以符合灵活就业的工伤保险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灵活就业 工作伤害 社会保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