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ponses of 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 to different sizes of precipitation events in a temperate grassland ecosystem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被引量:4
1
作者 GUO Qun li Shenggong +6 位作者 HU Zhongmin ZHAO Wei YU Guirui SUN Xiaomin li linghao liANG Naishen BAI Wenmi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6年第1期36-46,共11页
Changes in the sizes of precipitation event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may have profound impacts on ecosystem productivity in arid and semiarid grasslands. However, we still have little knowledge about t... Changes in the sizes of precipitation event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may have profound impacts on ecosystem productivity in arid and semiarid grasslands. However, we still have little knowledge about to what extent grassland productivity will respond to an individual precipitation event. In this study, we quantified the duration, the maximum, and the time-integrated amount of the response of daily 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 (GPP) to an individual precipitation event and their variations with different sizes of precipitation events in a typical temperate steppe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uration of GPP-response (τ<sub>R</sub>) and the maximum absolute GPP-response (GPP<sub>max</sub>)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the sizes of precipitation events (P<sub>es</sub>), driving a corresponding increase in time-integrated amount of the GPP-response (GPP<sub>total</sub>) because variations of GPPtotal were largely explained by τ<sub>R</sub> and GPP<sub>max</sub>.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these two parameters to GPP<sub>total</sub> were strongly P<sub>es</sub>-dependent. The GPP<sub>max</sub> contributed more to the variations of GPP<sub>total</sub> when P<sub>es</sub> was relatively small (<20 mm), whereas τ<sub>R</sub> was the main driver to the variations of GPP<sub>total</sub> when P<sub>es</sub> was relatively large. In addition, a threshold size of at least 5 mm of precipitation was required to induce a GPP-response for the temperate steppe in this study. Our work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modeling community to obtain an advanced understanding of productivity-response of grassland ecosystems to altered precipitation regi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ipitation event GRASSLAND 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 global climate change precipitation regime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成像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设计 被引量:3
2
作者 丁泽刚 李凌豪 +2 位作者 李埔丞 吕林翰 史一鹏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2,共7页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系统组成复杂,搭载于飞机、卫星等运动平台上才可实现数据获取,难以开展基于SAR雷达实物的实验教学。为解决此问题,设计并搭建了SAR高分辨率成像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将系...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系统组成复杂,搭载于飞机、卫星等运动平台上才可实现数据获取,难以开展基于SAR雷达实物的实验教学。为解决此问题,设计并搭建了SAR高分辨率成像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将系统设计技术、实验设计技术、数据采集过程、信号处理技术、图像评估技术等SAR实验的完整流程进行了高展示度、高保真度、高交互性的计算机模拟。一方面,该虚拟仿真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SAR设计、工作和应用的流程,巩固相关课程基础知识,激发学习雷达信号处理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该仿真平台已成功应用于虚拟仿真教学课程实践,教学效果良好,对培养新工科技术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信号处理
下载PDF
IR-90全液压铁钻工夹持定位精度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李昊轩 王清岩 +3 位作者 钟蔚岭 盛洁 李苓豪 金赠伍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5-1315,共11页
铁钻工为先进的钻井辅助作业设备,但国内铁钻工在自动化程度、夹持定位精度和工作平稳性方面有较多不足。为了解决此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铁钻工结构及其液压控制系统。首先通过机-液联合仿真分析,研究了铁钻工上卸扣过程中钻杆轴... 铁钻工为先进的钻井辅助作业设备,但国内铁钻工在自动化程度、夹持定位精度和工作平稳性方面有较多不足。为了解决此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铁钻工结构及其液压控制系统。首先通过机-液联合仿真分析,研究了铁钻工上卸扣过程中钻杆轴线的偏移角度和径向力变化;然后在此基础上对铁钻工的控制系统进行优化,采用同步分流马达和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进一步分析液压缸增加输入流量对固定钳和动钳的液压缸同步性能、夹持定位精度及接头螺纹径向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PID控制时比同步分流马达夹持效果更好,当单个液压缸输入流量为18 L/min时,固定钳夹紧钻杆时钻杆轴线绕x、y轴偏角能控制在0.10°和0.06°以内,响应速度在6.8 s左右,上下钻杆重心沿x和y轴方向的距离可以分别控制在1.93和2.85 mm之内,保证了固定钳和动钳的夹持定位精度以及动作快速性和稳定性。接头螺纹径向力曲线也表明了铁钻工冲扣时钻杆接头间产生的不平衡径向力(17.2 kN)远大于旋扣时(641.0 N),更易导致钻头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钻工 定位精度 机-液联合仿真分析 不平衡径向力 钻井
下载PDF
反循环气动潜孔锤进气端分流引射接头设计及结构参数分析
4
作者 李苓豪 王清岩 +2 位作者 范黎明 盛洁 钟蔚岭 《世界地质》 CAS 2024年第2期299-307,共9页
为解决反循环气动潜孔锤在钻进过程中岩石重复破碎及排渣效率低下的问题,笔者基于NGQ-320反循环气动潜孔锤设计了进气端分流引射接头。该接头可实现潜孔锤供气量的动态调节,其引射结构可以将部分压缩气体引入中心通道,对井底流场产生泵... 为解决反循环气动潜孔锤在钻进过程中岩石重复破碎及排渣效率低下的问题,笔者基于NGQ-320反循环气动潜孔锤设计了进气端分流引射接头。该接头可实现潜孔锤供气量的动态调节,其引射结构可以将部分压缩气体引入中心通道,对井底流场产生泵吸作用的同时改善冲击机构的动力供给;同时采用CFD技术研究了分流引射接头局部流场,分析了喷射孔夹角、喷射孔开口深度、喷射孔直径和喷射孔偏转角度等参数对中心通道抽吸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各项结构参数的较优取值。结果表明,分流引射接头在喷射孔开口深度320~330 mm、喷射孔夹角30°~35°、喷射孔直径12 mm、喷射孔偏转角11°~13°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抽吸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潜孔锤 反循环 分流引射接头 计算流体动力学
下载PDF
退化草地的系统性恢复:概念、机制与途径 被引量:31
5
作者 王德利 王岭 +2 位作者 辛晓平 李凌浩 唐华俊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532-2540,共9页
草地是地球陆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泛的多功能生态系统,长期以来过高的家畜数量使草地超载过牧,同时气候变化也对草地的生态稳定性产生负向作用,导致世界及我国的草地出现普遍性退化。草地退化是制约草地实现生产、生态功能的世界性环... 草地是地球陆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泛的多功能生态系统,长期以来过高的家畜数量使草地超载过牧,同时气候变化也对草地的生态稳定性产生负向作用,导致世界及我国的草地出现普遍性退化。草地退化是制约草地实现生产、生态功能的世界性环境问题之一,如何有效地使退化草地恢复是人类面临的巨大科学与技术挑战。迄今对草地恢复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而这些研究总体上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并且实践多于理论研究,尚未形成有共识的草地恢复理论。只有深刻认识草地恢复的过程、机制及途径等理论问题,才能更有效地建立其相关的技术基础,进而研发出行之有效的草地恢复技术。本文作者针对草地恢复问题,分析总结了以往建立的草地恢复模型,即恢复演替理论、阈值模型、选择状态模型及过滤模型等,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草地的系统性恢复概念,即通过构建基本的草地关键组分(植被-动物-微生物的营养级物种与优势种)激发草地生态(跨营养级的养分-水分联系、地上-地下耦合等)的自组织过程,实现以系统稳定平衡和多功能协同为目标的恢复方式。草地的系统性恢复强调:恢复目标是接近或达到新的稳定平衡状态,这种状态能够保证维持草地主体功能即可。草地的恢复方式是从营养结构到生态过程和多功能的“系统化”,实际上是从“系统”角度定义、实施草地恢复;草地结构的恢复,即需要恢复草地的优势种或营养级物种,以此构建的生物多样性、食物网或生态网络之框架;草地过程的恢复是实现其自组织性,即依赖草地的内源动力,促发草地过程“自然地”达到稳定状态,这种内源动力源于草地系统存在的生物组分,由于生物可以进行新陈代谢而产生对环境的适应,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反馈;草地功能的恢复主要是恢复草地的多功能(产品生产与生态服务),并使多功能之间形成协同与耦合,最终体现的是草地恢复的结构整体性、过程自组织性和功能完整性。文中还阐释了草地系统性恢复的相关机制,同时,对草地系统性恢复的主要方式或途径——封育式自然恢复、人工辅助式干预恢复、适度利用式激发恢复等,进行了深刻解析。鉴于我国牧区的草地面积、家畜数量基数、以及社会生产状况,草地的适度利用恢复可能是一种现实而有效的恢复途径。尽管草地恢复与草地退化密切关联,然而,草地恢复的过程与机制远比想象得更加复杂。本文构建了草地系统性恢复的概念框架,试图丰富、推动发展草地恢复的一般性理论。今后,仍然需要在不同的退化草地上,开展更多的长期试验与技术实践来检验、修正及发展这一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退化 恢复 系统性恢复 营养级构 生态过程
下载PDF
北方草甸和草甸草原生态恢复的理论、技术与实践 被引量:10
6
作者 唐华俊 辛晓平 +7 位作者 李向林 闫玉春 李凌浩 王德利 周延林 王明玖 周道玮 崔国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527-2531,共5页
草地是主要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全球草地总面积占陆地面积的22%—25%[1]。草地不但是重要的牧草生产基地,每年提供25—30亿吨干物质,而且是最主要的陆地碳库,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约650—810 PgC,占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37%,其中90%以... 草地是主要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全球草地总面积占陆地面积的22%—25%[1]。草地不但是重要的牧草生产基地,每年提供25—30亿吨干物质,而且是最主要的陆地碳库,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约650—810 PgC,占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37%,其中90%以上储存在土壤中[2-5]。草地也是受人类干扰最剧烈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尤其是开垦和放牧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草地生态系统大多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对气候变化比较敏感,是荒漠化潜势最强烈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 草地总面积 牧草生产 自然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 草原生态恢复 陆地碳库
下载PDF
面向城市复杂区域的无人机倾斜摄影航线规划方法 被引量:18
7
作者 盛辉 李凌昊 +3 位作者 刘树生 朱俊利 刘善伟 邵成立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52,共6页
本文针对城市复杂区域倾斜摄影建筑物遮挡问题,提出了一种无人机航线规划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前期测区踏勘成果确定航线的高度范围,选择合适的高度并进行合理性验证;然后通过建筑最密集区域确定航线方向并计算重叠度;最终根据侧视影像... 本文针对城市复杂区域倾斜摄影建筑物遮挡问题,提出了一种无人机航线规划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前期测区踏勘成果确定航线的高度范围,选择合适的高度并进行合理性验证;然后通过建筑最密集区域确定航线方向并计算重叠度;最终根据侧视影像临界点设计该区域的航线路径。本文以大型企业园区为例进行实景三维建模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建立的三维模型,每栋建筑均能保持完整的侧面纹理,且与飞行控制软件自动规划的航线相比,模型分辨率更高,纹理及整体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倾斜摄影 航线规划 侧视影像 三维模型
下载PDF
一种基于Cache机制的嵌入式Flash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3
8
作者 曹健 李凌浩 +2 位作者 黄雅东 吴中海 张兴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16年第8期238-241,共4页
嵌入式Flash(e Flash)在SoC中的运用日益广泛,而Flash较慢的读取速度与处理器高频取指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针对该问题,在Flash控制器中引入Cache机制,并运用组相联映射、优化的"最近最少使用"LRU(Least Recently Used)替换... 嵌入式Flash(e Flash)在SoC中的运用日益广泛,而Flash较慢的读取速度与处理器高频取指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针对该问题,在Flash控制器中引入Cache机制,并运用组相联映射、优化的"最近最少使用"LRU(Least Recently Used)替换算法、流水预填充结构对Cache进行多方面优化。与未加入Cache机制的Flash控制器相比,加入Cache机制的Flash控制器可使处理器取指时间节省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FLASH CACHE 组相联映射 LRU 流水预填充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的剖面数字露头系统研发及岩层面重构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郑红霞 李凌昊 +5 位作者 盛辉 刘善伟 冯建伟 许津 梁承佳 昌伦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3-63,共11页
针对大坡度、大规模的露头剖面考察中识别范围不足,面貌不全、人工依赖大、精度差、数据共享低的状况,使用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技术摄取露头剖面影像,建立毫米级精度的全景三维模型,采用Web GIS技术,自主研发网络版数字露头平台,实现露... 针对大坡度、大规模的露头剖面考察中识别范围不足,面貌不全、人工依赖大、精度差、数据共享低的状况,使用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技术摄取露头剖面影像,建立毫米级精度的全景三维模型,采用Web GIS技术,自主研发网络版数字露头平台,实现露头数据的共享。为重构某一局部岩层面,三维模型表面需建立一个贴面。数字地球引擎Cesium内置方法、边界面法建立贴面时,出现了贴面范围不准确、内部不连续的问题,提出一种在Web虚拟场景上充分利用空间场景几何特征与空间距离度量关系,自动判定岩层剖面特征点的新方法。特征点作为加密点在空间范围内构建三维Delaunay三角网,准确标定出某一岩层范围,实现了剖面岩层的重构。结果表明,该方法重构的岩层范围正确,内部连续,结果清晰,为地质资料知识库构建提供辅助手段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 数字露头 特征点 岩层面重构 DELAUNAY三角网
下载PDF
智能变电站远动快速对点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10
作者 李凌昊 王在帅 +2 位作者 丁金泽 高孟琛 王鹏 《现代工程科技》 2024年第12期29-32,共4页
深入分析智能变电站远动快速对点系统的关键技术,以提高智能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及安全性。通过对远动系统通信技术、状态量/模拟量仿真技术和智能变电站SCD文件解析技术的研究,在远动系统通信技术方面,提出了模拟MMS模块发送带有动作信... 深入分析智能变电站远动快速对点系统的关键技术,以提高智能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及安全性。通过对远动系统通信技术、状态量/模拟量仿真技术和智能变电站SCD文件解析技术的研究,在远动系统通信技术方面,提出了模拟MMS模块发送带有动作信息的MMS报文的快速对点方式,实现站端-远动-调度主站的完整调试。在状态量/模拟量仿真技术方面,设计了点值对点系统,利用仿真平台对远动装置的输入和输出报文进行校对,实现了对远动机的测试,进而实现站端—远动—调度主站的测试。在智能变电站SCD文件解析技术方面,利用JAXB与VTD-XML技术从SCD中提取与信息流有关的逻辑设备、逻辑节点、数据对象等,建立了系统内部的高性能数据索引和关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 远动快速对点 远动系统通信技术 状态量/模拟量仿真技术 SCD文件解析技术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的地基MIMO SAR近场层析成像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丁泽刚 刘旻昆 +5 位作者 王岩 李根 李凌豪 李喆 曾涛 龙腾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29-740,共12页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层析技术是一种通过多航迹观测,获取目标高程信息,重建目标三维结构的重要手段。目前,层析SAR成像多应用于星载与机载平台,均以远场假设为基础,即认为雷达与目标间的距离远大于目标几何尺寸...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层析技术是一种通过多航迹观测,获取目标高程信息,重建目标三维结构的重要手段。目前,层析SAR成像多应用于星载与机载平台,均以远场假设为基础,即认为雷达与目标间的距离远大于目标几何尺寸,此时多航迹观测雷达对目标的视角变化很小,目标的散射特征变化很小。但是在近场构型下,多航迹观测雷达对目标的视角变化大,目标的散射特征变化大,现有基于远场假设的层析处理方法不再适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研究了基于压缩感知的地基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SAR近场层析成像方法,主要包含了以下方法创新:(1)基于孤立强点定标完成通道间幅相误差补偿,提高成像质量;(2)基于散射体结构信息与闪烁强点剔除实现高精度多图配准;(3)利用解斜思想与三维空间几何关系估计高程信息。最后,本研究实现了基于Ku频段MIMO SAR的建筑物三维结构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输入多输出合成孔径雷达 近场层析 压缩感知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腐植酸对燕麦叶片光合性能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英浩 刘景辉 +3 位作者 朱珊珊 田露 张志芬 戴云仙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85-1391,共7页
为明确腐植酸在干旱胁迫下对燕麦叶片光合性能的调控效应,以燕麦品种燕科二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分别在正常供水(75%田间持水量)、中度干旱胁迫(60%田间持水量)和重度干旱胁迫(45%田间持水量)3个水分条件喷施腐植酸和等量清水(CK)... 为明确腐植酸在干旱胁迫下对燕麦叶片光合性能的调控效应,以燕麦品种燕科二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分别在正常供水(75%田间持水量)、中度干旱胁迫(60%田间持水量)和重度干旱胁迫(45%田间持水量)3个水分条件喷施腐植酸和等量清水(CK),分析了干旱胁迫下喷施腐植酸后燕麦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燕麦叶片的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呈下降趋势。在正常供水条件下,喷施HA处理的各指标值与CK差异不显著;干旱胁迫下,与CK相比,喷施腐殖酸后各指标值均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提高幅度较大,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由此说明,干旱胁迫条件下喷施腐植酸可改善燕麦叶片的光合性能,促进干物质积累和增加产量,且在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燕麦 干旱胁迫 光合特性 光合色素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与功能磁共振的人工智能前列腺癌诊断效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凌昊 胡怡音 +3 位作者 孟广明 黄子丹 李致勋 姜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5-389,共5页
目的评估基于深度学习网络的人工智能通过扩散加权成像(DWI)与表观扩散系数(ADC)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抽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数据库中进行过前列腺MRI扫描并取得病理结果的112例患者,其中前列腺癌52例,由3名影像医师对... 目的评估基于深度学习网络的人工智能通过扩散加权成像(DWI)与表观扩散系数(ADC)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抽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数据库中进行过前列腺MRI扫描并取得病理结果的112例患者,其中前列腺癌52例,由3名影像医师对图片进行标记后,导入人工智能系统进行训练,使用未标记数据进行分割准确性测试,并利用ADC图像对残差网络(ResNet)ADC区域分割的前列腺癌诊断能力进行测试。使用交并比指标计算分割准确率。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定性诊断模型效能。结果卷积神经网络的ADC与DWI准确度分别为61.34%、57.35%;ResNet的ADC与DWI准确度分别为60.05%、63.08%;ResNet定性诊断模型的AUC为0.782,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39%、54.50%、73.68%。结论深度学习网络在前列腺病灶分割和定性分析上均显示出较大的优势,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深度学习 表观扩散系数 卷积神经网络 残差网络
下载PDF
曲面斜楔驱动的钻杆夹持机械手设计及机液联合仿真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昊轩 王清岩 +2 位作者 金赠伍 李苓豪 郭乃铭 《世界地质》 CAS 2022年第4期898-906,共9页
为解决钻杆旋转时易偏斜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滚轮结构和曲面斜楔结构的机械手。该机械手保留了钻杆旋转自由度,避免拧卸时钻杆偏斜导致的螺纹破损,保障了施工安全性。为提高机械手工作稳定性,利用蓄能器和负载敏感变量泵提高液压系统... 为解决钻杆旋转时易偏斜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滚轮结构和曲面斜楔结构的机械手。该机械手保留了钻杆旋转自由度,避免拧卸时钻杆偏斜导致的螺纹破损,保障了施工安全性。为提高机械手工作稳定性,利用蓄能器和负载敏感变量泵提高液压系统的保压性能、减少了能耗。为验证机械手在实际工况中夹紧功能的可靠性,利用Recurdyn和AMEsim进行机液联合仿真分析和刚柔耦合分析,模拟在改变钻杆直径和回路额定压力的情况下钻杆受力、回路压力和机械手关键零部件所受应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钻杆直径为φ127 mm、φ108 mm、φ89 mm和φ73 mm时,回路许用压力范围分别为8~12 MPa、8~12 MPa、6~8 MPa和3~5 MPa。在许用压力范围内,机械手既满足可靠夹紧的需求,其结构强度也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自由度 曲面斜楔 保压 机液联合仿真分析 刚柔耦合分析
下载PDF
单机械手夹持状态下钻杆运移平稳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昊轩 王清岩 +2 位作者 金赠伍 李苓豪 郭乃铭 《钻探工程》 2022年第3期76-82,共7页
本文主要针对一种新型的可以保留钻杆旋转自由度的机械手,研究其运移钻杆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否满足要求。该机械手通过蓄能器提高了停泵保压效果,通过滚轮结构保留了钻杆的旋转自由度。本文建立了机械手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及配套的液压... 本文主要针对一种新型的可以保留钻杆旋转自由度的机械手,研究其运移钻杆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否满足要求。该机械手通过蓄能器提高了停泵保压效果,通过滚轮结构保留了钻杆的旋转自由度。本文建立了机械手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及配套的液压控制回路,并进行机-液联合仿真分析。在分别改变钻杆直径和液压回路压力的条件下,观察机械手夹紧效果。通过仿真得到了钻杆的夹紧力变化曲线及钻杆重心位置变化曲线,确定了液压系统的许用压力范围,并验证了单机械手夹持状态下钻杆运移平稳性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机械手 钻杆运移 管具可旋转 保压 机液联合仿真 平稳性分析
下载PDF
流产衣原体CPAF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
16
作者 刘萍 马晓霞 +5 位作者 周小凯 马鹏 常秋燕 李林杰 李凌浩 马忠仁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6-91,共6页
为了研究流产衣原体蛋白酶样活性因子(CPAF)的免疫原性,建立快速有效的流产衣原体抗体检测方法,根据Gen Bank中公布的流产衣原体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流产衣原体CPAF蛋白编码基因的特异性引物,以流产衣原体标准菌株基因组为模板,经PC... 为了研究流产衣原体蛋白酶样活性因子(CPAF)的免疫原性,建立快速有效的流产衣原体抗体检测方法,根据Gen Bank中公布的流产衣原体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流产衣原体CPAF蛋白编码基因的特异性引物,以流产衣原体标准菌株基因组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长度为1 809 bp目的基因片段;对获得的目的基因进行测序,并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预测分析;再将该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 ET-30a中,经双酶切、测序鉴定;构建成功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并用IPTG对目的蛋白进行诱导表达,通过对诱导条件的优化,确定诱导表达的最佳条件,表达产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成功克隆流产衣原体CPAF蛋白的编码基因,该编码产物可能是定位于宿主细胞质中的一种衣原体分泌性蛋白酶,分子内具有多个可能的抗原表位;重组表达质粒经IPTG诱导后,表达分子质量为67.6 ku的CPAF蛋白,该重组蛋白能与抗His-tag单克隆抗体以及流产衣原体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结果表明,以大肠杆菌表达系统重组表达的流产衣原体CPAF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动物流产衣原体病的血清学诊断及亚单位疫苗研究的候选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衣原体 CPAF 克隆 序列分析 原核表达
下载PDF
多级结构钛硅分子筛及其催化氧化应用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李令豪 华子乐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2021年第4期351-362,共12页
近年来,多级结构钛硅分子筛(TS-1)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多级结构钛硅分子筛制备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了不同的制备方法和先进表征技术,并比较了各制备方法的优劣势,讨论了合成材料的孔结构、活性钛物种对烯烃环氧化催化反应... 近年来,多级结构钛硅分子筛(TS-1)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多级结构钛硅分子筛制备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了不同的制备方法和先进表征技术,并比较了各制备方法的优劣势,讨论了合成材料的孔结构、活性钛物种对烯烃环氧化催化反应和燃油催化氧化脱硫性能的影响。最后,对多级结构钛硅分子筛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硅分子筛 多级孔结构 活性钛 烯烃环氧化 燃油氧化脱硫
下载PDF
模拟降水量变化对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幼苗光合特性及矿质营养积累的影响
18
作者 战丽杰 李凌浩 +4 位作者 孟伟 徐伟 韩晨静 李宗泰 张宏宝 《山东林业科技》 2019年第5期6-12,17,共8页
为研究降水量变化对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幼苗光合特性及矿质营养积累的影响,采用盆栽实验,以防风幼苗为材料,模拟研究了正常降水(CK,施水量为309mm,参照防风种子采集地1979-2000年6-9月的总降水量)、增加降水30%(+W)和减少降... 为研究降水量变化对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幼苗光合特性及矿质营养积累的影响,采用盆栽实验,以防风幼苗为材料,模拟研究了正常降水(CK,施水量为309mm,参照防风种子采集地1979-2000年6-9月的总降水量)、增加降水30%(+W)和减少降水30%(-W)对防风幼苗光合特性及矿质营养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和+W处理相比,?W处理防风幼苗的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表观叶肉导度(移栽后73d、102d和128d)显著提升;脯氨酸含量(叶片、叶柄和根)、氮含量(叶片、叶柄和根)、磷含量(叶片和根)、钾含量(叶片和叶柄)、钙含量(根)和硫含量(叶片)显著增加。在本实验条件下,减少降水处理能够使防风幼苗叶片光合作用及植株矿质营养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有利于其生长发育,有利于防风幼苗初生代谢产物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防风 光合特性 矿质营养
下载PDF
深厚砂性土地基大型水闸闸基防渗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金山 李凌镐 +2 位作者 钟乐 潘松 李嘉明 《江西水利科技》 2023年第6期409-415,共7页
为研究某深厚砂性土地基大型水闸防渗设计方案,分别应用AutoBank软件和MIDAS有限元软件进行了渗流和应力变形计算分析。研究表明:不设防渗墙或设置悬挂式防渗墙时,闸基出口段最大坡降均小于出口段允许坡降值,而水平段最大坡降均大于水... 为研究某深厚砂性土地基大型水闸防渗设计方案,分别应用AutoBank软件和MIDAS有限元软件进行了渗流和应力变形计算分析。研究表明:不设防渗墙或设置悬挂式防渗墙时,闸基出口段最大坡降均小于出口段允许坡降值,而水平段最大坡降均大于水平段允许坡降值且渗漏量较大,设置防渗墙入基岩1m,满足渗流要求;防渗墙上部以拉应力为主,下部以压应力为主,最大压应力出现于地层分界位置,但均未超过混凝土设计抗拉抗压强度;在临近地层分界线的上部区域以及底部嵌固端,普通混凝土防渗墙与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有较大的区别,普通混凝土防渗墙在地层分界线上部区域最大拉应力值为0.37MPa,底部嵌固端最大拉应力值为1.46MPa,后者超过了混凝土设计抗拉强度,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在上述部位无拉应力;普通混凝土防渗墙及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水平位移基本一致,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竖向位移较普通混凝土防渗墙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砂性土地基 大型水闸 混凝土防渗墙 二维有限元 应力变形计算
下载PDF
大尺寸电弧等离子体的产生、控制及应用
20
作者 马中洋 李淩豪 +1 位作者 孙红梅 倪国华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76-2890,共15页
电弧等离子体在工业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但受自收缩特性的影响,造成的温度梯度大、高温区体积小,制约了该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的发展.基于电弧发生技术,通过多种调控手段获得大体积均匀热等离子体,在热喷涂、微纳粉体制备和煤制乙... 电弧等离子体在工业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但受自收缩特性的影响,造成的温度梯度大、高温区体积小,制约了该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的发展.基于电弧发生技术,通过多种调控手段获得大体积均匀热等离子体,在热喷涂、微纳粉体制备和煤制乙炔等领域,已展示出非常好的应用前景.文章从大尺寸电弧等离子体应用需求入手,详细综述了国内外在大尺寸电弧等离子体技术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首先,从产生的方式上,介绍了多相交流、多电极直流和磁驱动旋转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并分别阐述了大尺寸热等离子体产生的基本原理和电弧的基本特征;在电弧特性控制方面,基于发生器结构特征,从电极几何位形、气流驱动和磁场驱动等几个方面,汇总了等离子体的调控方法及其调控机制,论述了它们对等离子体位形、动态特性和流动特性的影响;最后,介绍了国内外大尺寸电弧等离子体应用的基本情况及其研究进展,围绕着应用痛点,进一步凝练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电弧等离子体技术的应用升级和新领域应用的拓展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 大尺寸热等离子体 发生器 等离子体控制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