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清胰通腑汤联合腹部外敷对肝胆湿热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症状缓解及血、尿淀粉酶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月期间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肝胆湿热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目的探讨清胰通腑汤联合腹部外敷对肝胆湿热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症状缓解及血、尿淀粉酶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月期间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肝胆湿热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内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清胰通腑汤联合腹部外敷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7 d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腹痛、腹胀、发热、黄疸、恶心呕吐),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edside index of acute pancreatitis severity,BISAP)评分及血、尿淀粉酶水平的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黄疸消失时间及恶心呕吐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血、尿淀粉酶水平、APACHEⅡ评分和BIS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尿淀粉酶水平、APACHEⅡ评分和BISA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48%(38/42)明显高于对照组73.81%(3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给药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在西医内科治疗基础上采用清胰通腑汤联合腹部外敷治疗肝胆湿热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能够有效缓解局部症状,降低血、尿淀粉酶水平,有助于改善缓解胰腺损伤,促进疾病转归,治疗方案安全有效。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清胰通腑汤联合腹部外敷对肝胆湿热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症状缓解及血、尿淀粉酶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月期间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肝胆湿热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内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清胰通腑汤联合腹部外敷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7 d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腹痛、腹胀、发热、黄疸、恶心呕吐),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edside index of acute pancreatitis severity,BISAP)评分及血、尿淀粉酶水平的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黄疸消失时间及恶心呕吐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血、尿淀粉酶水平、APACHEⅡ评分和BIS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尿淀粉酶水平、APACHEⅡ评分和BISA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48%(38/42)明显高于对照组73.81%(3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给药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在西医内科治疗基础上采用清胰通腑汤联合腹部外敷治疗肝胆湿热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能够有效缓解局部症状,降低血、尿淀粉酶水平,有助于改善缓解胰腺损伤,促进疾病转归,治疗方案安全有效。
文摘目的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骨密度随年龄变化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并进行骨密度检查的64例男性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50岁以前分为一个年龄段,50岁以后按每10岁分段,比较各年龄段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差异,同时分别按体质量指数(bone mass index,BMI)、血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组,比较不同组间骨密度差异。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年龄组间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体质量指数组间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髋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D缺乏组与非缺乏组比较,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抵抗组与非胰岛素抵抗组比较,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T2DM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缓慢降低,不同年龄阶段骨密度差异不大。男性T2DM患者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25OHD水平等与骨密度无确切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