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81—2016年辽宁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洁 王子江 +5 位作者 刘学升 李鑫 刘芸 孙思浓 孙英伟 姚文清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探索辽宁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规律及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1981—2016年辽宁省HFRS疫情数据和人口资料,分析HFRS时间、地区、人群发病的变化情况。结果 1981—2016年,辽宁省HFRS发... 目的探索辽宁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规律及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1981—2016年辽宁省HFRS疫情数据和人口资料,分析HFRS时间、地区、人群发病的变化情况。结果 1981—2016年,辽宁省HFRS发病率波动在0.86/10万~13.04/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4.16/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06/10万,平均病死率为1.52%。36年间出现了3个明显的发病周期(1981—1990年,1991—2009年,2010—2016年),第3个发病周期发病率波动较小,在1.67/10万~3.00/10万之间。HFRS秋冬峰(10-12月)和春夏峰(3-6月)发病例数的比值在1981—1998年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最高比值达14,1999—2016年秋冬峰与春夏峰发病例数的比值小于1。80年代初,疫区主要分布在辽宁省东部和中部,之后逐渐向西部和南部扩散。进入21世纪后,疫区扩大至全省2/3以上的县区,现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的葫芦岛、锦州以及东部地区的铁岭、抚顺地区。在人群分布上男性多于女性,以农民为主,15-6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结论 1981-2016年,辽宁省HFRS发病率经过2个较大发病周期后,逐渐降低至3/10万,流行季节性在90年代后期发生转变,秋冬峰与春夏峰发病人数比例发生逆转,疫区逐渐扩大,推断疫区类型由姬鼠型混合疫区向家鼠型混合疫区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肾综合征出血热 长期趋势 流行特点
下载PDF
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策略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曹袁媛 吴昊 +4 位作者 张雷 程新琦 赵庆 刘学胜 顾尔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8-522,共5页
目的心脏手术患者液体治疗策略历来存有争论。文中旨在观察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策略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12月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98例患者纳入研究... 目的心脏手术患者液体治疗策略历来存有争论。文中旨在观察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策略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12月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98例患者纳入研究。以2016年6月20日进行质量改进为截点。质量改进前5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质量改进后42例患者纳入试验组。质量改进措施为采用以每博量变异和心脏指数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输注液体,标准化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优化血流动力学。通过电子病历系统采集术中和术后数据,比较两组患者的液体出入量、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术后苏醒时间、24小时胸腔引流量、6小时内拔管率、ICU驻留时间、术后第1天肌钙蛋白I水平、30天病死率以及半年病死率。结果采用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后,试验组较对照组液体总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万汶输注量显著增加[(676.79±380.90)mL vs(890.48±222.58)mL]、晶体输注量显著减少[(663.84±224.97)mL vs(430.24±201.76)mL]、尿量显著增加[(516.07±224.87)mL vs(695.24±311.53)mL],液体正平衡显著减少[(683.82±556.08)mL vs(456.43±505.3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血回输、红细胞输注比例、出血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苏醒时间、24小时胸腔引流量、6小时内拔管率、术后第1天肌钙蛋白I水平、ICU驻留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住院天数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11.81 d vs 13.82 d,P<0.05)。对其对数转换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质量改进措施的标准化系数B为-0.296(SE=0.061,P<0.05),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采用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能减少术后住院天数19.4%(95%CI 7.3%~31.5%)。术后并发症从41.07%下降至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采用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策略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术后住院天数,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多波长半导体激光阵列端泵Nd∶YAG脉冲激光器 被引量:8
3
作者 彭超 刘学胜 +4 位作者 司汉英 董剑 曹明真 刘友强 王智勇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2-168,共7页
研制了无温控多波长激光二极管阵列端面泵浦Nd∶YAG电光调Q激光器。采用4 000 W多波长准连续激光二极管阵列作为泵浦源,快轴准直镜与透镜导管作为泵浦耦合系统,端面泵浦6 mm×60 mm的Nd∶YAG晶体,并采用RTP晶体进行电光调Q实验。... 研制了无温控多波长激光二极管阵列端面泵浦Nd∶YAG电光调Q激光器。采用4 000 W多波长准连续激光二极管阵列作为泵浦源,快轴准直镜与透镜导管作为泵浦耦合系统,端面泵浦6 mm×60 mm的Nd∶YAG晶体,并采用RTP晶体进行电光调Q实验。在重复频率5 Hz、室温(25℃)时,激光器获得了最大输出能量74.4 m J、脉宽15 ns的1 064 nm脉冲激光输出,光光转换效率达到11%。在25~55℃的工作温度下,对多波长LDA的光谱特征与激光器的输出特性作了测试,激光器输出能量随着工作温度的上升而先迅速下降再逐步保持稳定,当重复频率分别为5 Hz和10 Hz时,激光器对应的最低输出能量分别为48 m J与37 m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激光器 多波长激光二极管阵列 透镜导管 电光调Q 高能量
下载PDF
汉坦病毒在锦州市啮齿动物中的携带率及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振 毛玲玲 +6 位作者 孙英伟 王子江 刘学升 张洁 白梅 张旭 姚文清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8年第6期572-574,共3页
目的研究锦州市啮齿动物中汉坦病毒(HV)的感染情况及基因分型。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鼠肺中HV抗原;阳性样品扩增汉坦病毒M片段并测序;构建系统发生树进行系统发生分析及分型。结果2011—2013年在锦州市出血热疫区,对捕获的97... 目的研究锦州市啮齿动物中汉坦病毒(HV)的感染情况及基因分型。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鼠肺中HV抗原;阳性样品扩增汉坦病毒M片段并测序;构建系统发生树进行系统发生分析及分型。结果2011—2013年在锦州市出血热疫区,对捕获的977只鼠进行HV抗原检测。共检出HV抗原阳性鼠肺样品43份,病毒携带率为4.40%。依据病毒分类及命名原则将43份样品分为7个毒株,每个毒株随机选取1份HV抗原阳性样品,对部分M片段进行扩增并测定序列。分析表明7株病毒与汉城病毒(SEOV)有较高的相似性,为95.6%~100%,而与汉滩型病毒(HTNV)相似性仅为70.2%~71.4%,表明7份鼠肺均携带SEOV。结论锦州地区HV优势毒株为SEO型,其主要传染源是褐家鼠,系统进化树显示分离到7株SEO起源相同,均为S3亚型,并有明显的地区聚集性,变异较小,基因型别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坦病毒 出血热 带毒率 系统发生分析 基因分型
下载PDF
1J高光束质量免水冷脉冲Nd∶YAG激光器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学胜 杨松 +5 位作者 司汉英 邹吉跃 闫岸如 王聪聪 刘友强 王智勇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23-1530,共8页
研制了一种TEC制冷LD侧泵高能量、高光束质量、电光调Q全固态Nd∶YAG激光器。在主振荡器中晶体棒的尺寸为φ7 mm×100 mm,Nd原子数比例为1.1%,LD泵浦的最大峰值功率为15 kW,在重复频率为10 Hz时,获得了350 mJ输出能量,脉冲宽度为9.7... 研制了一种TEC制冷LD侧泵高能量、高光束质量、电光调Q全固态Nd∶YAG激光器。在主振荡器中晶体棒的尺寸为φ7 mm×100 mm,Nd原子数比例为1.1%,LD泵浦的最大峰值功率为15 kW,在重复频率为10 Hz时,获得了350 mJ输出能量,脉冲宽度为9.7 ns,光束质量因子M 2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分别为3.3和3.8。使用主振荡功率放大结构,提高了最终的输出功率。第一级放大器Nd∶YAG晶体棒尺寸为φ7.5 mm×134 mm,在输出重复频率10 Hz、泵浦电流80 A、泵浦脉冲宽度200μs时,得到最大单脉冲能量700 mJ,脉冲宽度10 ns。第二级放大器Nd∶YAG晶体棒尺寸为φ8 mm×100 mm,泵浦电流为80 A。最终我们获得了最大的单脉冲能量1085 mJ,脉冲宽度10 ns,能量不稳定度小于3%,测量的光束质量因子M 2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分别为3.9和4.8,实现了焦耳级高光束质量Nd∶YAG激光器的小型化、无水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激光 LD侧泵浦 MOPA 电光调Q
下载PDF
双程放大740 mJ TEC冷却LD泵浦Nd∶YAG激光器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学胜 董剑 +5 位作者 徐爱东 彭超 刘友强 曹明真 何欢 王智勇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91-996,共6页
报道了一种实现高能量输出的激光二极管(LD)泵浦无水冷全固态Nd∶YAG双程放大器结构。整个放大系统采用了泵浦与晶体棒集成的模块以及半导体制冷器(TEC),从而实现了激光系统的小型化。总腔长为730 mm。在10 Hz重复频率下,主振荡器得到... 报道了一种实现高能量输出的激光二极管(LD)泵浦无水冷全固态Nd∶YAG双程放大器结构。整个放大系统采用了泵浦与晶体棒集成的模块以及半导体制冷器(TEC),从而实现了激光系统的小型化。总腔长为730 mm。在10 Hz重复频率下,主振荡器得到了最大脉冲能量为350 m J的激光输出。脉宽为9.7 ns,光束质量M^2在两个方向分别为7.7和12.3。并进行了双程放大的研究,双程放大后得到了740 m J、10 ns的激光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激光器 高能量 TEC冷却 LD泵浦 主振荡功率放大器
下载PDF
2014—2016年锦州市出血热疫区鼠密度及其感染汉坦病毒情况调查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振 孙英伟 +6 位作者 毛玲玲 王子江 刘学升 张洁 白梅 张旭 姚文清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8年第5期488-490,共3页
目的探索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依据,分析锦州市鼠种构成、鼠密度、汉坦病毒感染率。方法采用夹夜法捕鼠,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鼠肺检测出血热病毒抗原。结果 2014—2016年锦州市出血热疫区捕鼠2科4属5种,共606只,在村内鼠优势种为褐家鼠,在... 目的探索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依据,分析锦州市鼠种构成、鼠密度、汉坦病毒感染率。方法采用夹夜法捕鼠,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鼠肺检测出血热病毒抗原。结果 2014—2016年锦州市出血热疫区捕鼠2科4属5种,共606只,在村内鼠优势种为褐家鼠,在野外为黑线姬鼠。2014—2016年鼠密度分别是2. 91%、1. 88%、2. 13%,平均鼠密度为2. 23%。2014—2016年鼠带毒率分别是5. 42%、2. 96%、4. 98%,平均鼠带毒率为4. 46%。2014年鼠密度与2015年、2016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016年村内和野外鼠带毒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锦州地区鼠间疫情呈散发分布,近几年疫情有上升和扩散趋势,应严格监测疫区动态,避免人群出血热疫情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热 鼠密度 带毒率 疫情
下载PDF
深部动载作用下超大断面硐室群锚固围岩破坏失稳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学生 范德源 +2 位作者 谭云亮 王新 ALEXEY Agafangelovich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407-3418,共12页
深部近距离超大断面硐室相互影响导致围岩应力集中且破裂范围大,特别是在动载扰动下易发生破坏失稳现象。首先以龙固煤矿井下煤矸分离系统超大断面硐室群为研究背景,通过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建立计算模型,利用内置动力模块研究了不同硐... 深部近距离超大断面硐室相互影响导致围岩应力集中且破裂范围大,特别是在动载扰动下易发生破坏失稳现象。首先以龙固煤矿井下煤矸分离系统超大断面硐室群为研究背景,通过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建立计算模型,利用内置动力模块研究了不同硐室间距和动载强度条件下深部超大断面硐室群围岩变形破坏规律。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硐室间距减小,围岩变形程度逐渐增大并最终发生整体破坏,动载扰动下硐室群临界间距范围较静载时增大了约33.3%~50%;随着动载强度增加,锚固围岩响应逐渐增强,发生破坏失稳的临界动载强度约为4.0~4.5 MPa。基于弹塑性力学和弹性波理论,构建了动静组合载荷下锚固围岩力学模型,获得了深部动载下硐室群锚固围岩破坏失稳判据,并将锚固围岩划分为3个状态:整体稳定、静态破坏和动态失稳,在此基础上获得了硐室群破坏失稳临界间距的解析表达式。现场算例计算及现场监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及可行性。该研究可为深部动载影响超大断面硐室群布置设计及围岩稳定性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载扰动 超大断面 硐室群 变形破坏 破坏失稳
下载PDF
锂氟化碳电池正极水性聚合物粘结剂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浩杰 任斌 +2 位作者 刘雪省 郑海山 杨芳凝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39-1941,2000,共4页
为提高锂氟化碳电池氟化碳正极比能量和在放电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采用丁苯橡胶、聚丙烯腈和聚丙烯酸基粘结剂等水系粘结剂制备新型氟化碳正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循环伏安法(CV)、剥离强度、恒流放电等测试方法,对比研究了水... 为提高锂氟化碳电池氟化碳正极比能量和在放电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采用丁苯橡胶、聚丙烯腈和聚丙烯酸基粘结剂等水系粘结剂制备新型氟化碳正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循环伏安法(CV)、剥离强度、恒流放电等测试方法,对比研究了水性粘结剂和PVDF粘结剂对氟化碳正极结构稳定性和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丙烯酸基粘结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粘结力强,放电后极片结构稳定,不存在掉粉现象,制备的锂氟化碳电池比能量可达751 Wh/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氟化碳电池 粘结剂 氟化碳正极
下载PDF
罗哌卡因对HeLa细胞自噬及自噬溶酶体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继千 刘学胜 王纯辉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1581-1584,共4页
目的:探究罗哌卡因对HeLa细胞自噬及自噬溶酶体的影响方法:采用HeLa、HeLa-GFP-LC3、HeLa-RFP-LAMP1等细胞系进行研究,并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饥饿组(饥饿处理0、4、12 h)和罗哌卡因组(10 mg/m L罗哌卡因,处理0、4、12 h),使用显微成... 目的:探究罗哌卡因对HeLa细胞自噬及自噬溶酶体的影响方法:采用HeLa、HeLa-GFP-LC3、HeLa-RFP-LAMP1等细胞系进行研究,并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饥饿组(饥饿处理0、4、12 h)和罗哌卡因组(10 mg/m L罗哌卡因,处理0、4、12 h),使用显微成像技术联合多种生化手段检测罗哌卡因处理的细胞中自噬的诱导、自噬溶酶体形态及溶酶体数目。结果:罗哌卡因组与空白对照组细胞相比产生大量LC3点状聚集,并且LC3Ⅱ蛋白水平明显提高(P<0.05);相比于空白对照组细胞,罗哌卡因组和饥饿组细胞经4 h处理后产生大量自噬溶酶体,罗哌卡因组细胞自噬溶酶体体积大于饥饿处理组;饥饿组细胞溶酶体数目在4 h减少,而在12 h有所恢复,但是罗哌卡因组细胞溶酶体数目持续减少无法恢复。结论:罗哌卡因可引发HeLa细胞自噬并破坏自噬溶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自噬 自噬溶酶体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JFD6井1000m以深白垩系青山口组油页岩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付涛 孙伟国 +3 位作者 詹天宇 朱小锋 刘学生 徐银波 《吉林地质》 2020年第1期38-42,共5页
松辽盆地油页岩资源极其丰富,JFD6井位于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哈拉海向斜内。通过录井资料,测试分析及测井解释,对该井青山口组油页岩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青山口组一段油页岩质量较好,含油率属于低-中等级,而且为低硫油... 松辽盆地油页岩资源极其丰富,JFD6井位于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哈拉海向斜内。通过录井资料,测试分析及测井解释,对该井青山口组油页岩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青山口组一段油页岩质量较好,含油率属于低-中等级,而且为低硫油页岩。表明在未来油页岩开发利用中,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程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油页岩 质量特征 青山口组
下载PDF
中空二氧化锰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12
作者 苏金然 王九洲 +1 位作者 刘雪省 王立群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84-1687,共4页
制备出两种形态的MnO2,中空微球和中空微方,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N2吸脱附对两种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中空微球具有较小的粒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将两种材料应用于电容器,中空... 制备出两种形态的MnO2,中空微球和中空微方,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N2吸脱附对两种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中空微球具有较小的粒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将两种材料应用于电容器,中空微球具有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0.1A/g电流密度下的比电容为263F/g,当电流密度增大至5A/g时,比电容为157F/g,容量保持率高达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微球 中空微方 电容器
下载PDF
基于LCP径向偏振光输出的掺镱MOPA脉冲光纤激光器 被引量:8
13
作者 贾文增 刘学胜 +2 位作者 司汉英 杨松 王智勇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97-1004,共8页
为实现光纤激光器径向偏振光的高效输出,提出并搭建了基于液晶聚合物(LCP)的纳秒脉冲掺镱(Yb)主振荡器功率放大(MOPA)系统。该系统采用空间相位转换法,利用LCP涡旋半波片将全光纤MOPA激光器输出的高峰值功率、窄线宽、线偏振、高斯形分... 为实现光纤激光器径向偏振光的高效输出,提出并搭建了基于液晶聚合物(LCP)的纳秒脉冲掺镱(Yb)主振荡器功率放大(MOPA)系统。该系统采用空间相位转换法,利用LCP涡旋半波片将全光纤MOPA激光器输出的高峰值功率、窄线宽、线偏振、高斯形分布的纳秒脉冲信号转换为横向强度呈空心环状分布的拉盖尔-高斯光。MOPA激光器系统由窄线宽连续种子源、电光强度调制器和后续的5级YDF放大器组成,通过实验获得了20.1 W的稳定LP01模输出。而后的LCP涡旋波片用作空间模式转换器,最终获得的平均输出功率为19.5 W,脉宽为10 ns,重复频率为10 kHz,横向剖面呈规则空心环形的径向偏振光输出,模式转换效率可达97%。另外,通过PBS测量法测得径向偏振光的模式纯度约为88.5%,兼具高功率与高纯度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激光器 径向偏振光 主控振荡器的功率放大器 空间相位转换 高功率 高纯度
下载PDF
无水冷LD侧面泵浦Nd∶YAG固体激光放大器 被引量:4
14
作者 曹明真 刘学胜 +4 位作者 徐爱东 董剑 刘友强 何欢 王智勇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23,共7页
通过对行波放大器储能及小信号增益进行理论计算,模拟出输出激光特性,即随着放大器泵浦电流的增加,放大器增益介质内储存能量和小信号增益系数快速增长,提取效率达到76%以上.输出能量随放大器泵浦电流的增加,呈线性增长趋势,在泵浦电流... 通过对行波放大器储能及小信号增益进行理论计算,模拟出输出激光特性,即随着放大器泵浦电流的增加,放大器增益介质内储存能量和小信号增益系数快速增长,提取效率达到76%以上.输出能量随放大器泵浦电流的增加,呈线性增长趋势,在泵浦电流为80A时,输出光能量逐渐饱和,最大输出能量为798mJ.实验中,放大器入射光源采用脉冲能量为350mJ、重复频率为10Hz、脉宽为10ns的脉冲激光,放大器中的Nd∶YAG晶体棒尺寸为Φ7.5mm×134mm,Nd^(3+)的掺杂浓度为1.1%,泵浦功率最大24kW,使用三个最大功率为66 W的半导体制冷器进行半导体热电制冷,在重复频率为10Hz,泵浦电流为80A,泵浦脉冲宽度为200μs时,获得了最大脉冲能量为700mJ、脉冲宽度为10ns的激光输出,通过光束质量诊断仪M-200S测得输出光束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光束质量分别是7.9和1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固体激光器 无水冷 放大器 Nd∶YAG 短脉冲 高能量 高稳定性 LD泵浦
下载PDF
辽宁省大连地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侯豪华 毛玲玲 +3 位作者 梁玉红 刘芸 刘学升 邓宝成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97-902,共6页
目的对大连地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影响预后因素进行分析,为早期治疗降低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2020年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2例SFTS病例,其中存活病例79例,死亡病例33例,分析存活组与死亡组... 目的对大连地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影响预后因素进行分析,为早期治疗降低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2020年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2例SFTS病例,其中存活病例79例,死亡病例33例,分析存活组与死亡组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以及影响SFTS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共纳入112例患者,病死率为29.5%。年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房颤,住院时间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症状中死亡组患者早期出现神经症状、出血表现比例高于存活组患者,实验室指标中钙离子、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酐、尿素氮水平、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清蛋白、血小板、C-反应蛋白、病毒载量水平,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毒载量、神经系统症状、出血表现、肌酸激酶>170 U/L可作为预测SFTS患者预后的指标。结论大连地区SFTS患者病死率较高,病毒载量、早期神经系统表现、出血表现和早期肌酸激酶>170 U/L可作为患者预后预测指标。大连地区高病死率的原因是否与病毒株和毒力差异,以及临床治疗差异等相关,需要进一步研究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临床特征 预后因素
下载PDF
大信号无水冷LD侧泵Nd∶YAG激光放大器 被引量:3
16
作者 邹吉跃 刘学胜 +6 位作者 徐爱东 王聪聪 闫岸如 赵明 杨松 刘友强 王智勇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85-890,共6页
为了获得高激光脉冲能量,设计了高能脉冲激光放大系统。对该放大系统的输出能量、脉冲宽度、能量稳定度、输出脉冲宽度等进行了研究。首先,进行四能级激光速率方程的分析递推出泵浦能量和储存能量、增益系数等的关系。接着,进行了激光... 为了获得高激光脉冲能量,设计了高能脉冲激光放大系统。对该放大系统的输出能量、脉冲宽度、能量稳定度、输出脉冲宽度等进行了研究。首先,进行四能级激光速率方程的分析递推出泵浦能量和储存能量、增益系数等的关系。接着,进行了激光放大器的系统设计,然后进行实验验证,最后,实验还进行了输出激光的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Nd∶YAG晶体棒尺寸为Φ8mm×100mm、Nd^3+的掺杂浓度为1.1%、泵浦功率最大24kW、重复频率为10Hz、泵浦电流为80A、泵浦脉宽为200μs的条件下,得到脉冲宽度10ns、最大脉冲能量1050mJ的脉冲激光,输出能量不稳定度<3%,通过刀口法测得水平和垂直方向光束质量M^2分别是3.9和4.8。满足了高能量、无水冷、稳定可靠等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侧面泵浦 放大器 高能量 无水冷
下载PDF
浅埋厚松散层薄基岩综采工作面开采覆岩切落体结构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汪北方 蒋嘉祺 +2 位作者 刘学生 梁冰 张晶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011-3021,共11页
浅埋厚松散层薄基岩综采工作面开采覆岩破断失稳诱发的强压显现问题日益凸显,已对矿井安全及高效生产带来严重威胁。为此,以神东矿区22614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监测、相似试验与力学建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其强矿压显现特征,揭... 浅埋厚松散层薄基岩综采工作面开采覆岩破断失稳诱发的强压显现问题日益凸显,已对矿井安全及高效生产带来严重威胁。为此,以神东矿区22614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监测、相似试验与力学建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其强矿压显现特征,揭示采动覆岩破断失稳诱因,构建覆岩破断结构力学模型,核定工作面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并开展现场实例应用。结果表明:现场监测的工作面开采顶板平均破断步距为11.2 m,液压支架平均工作阻力为8450.1 kN,最大工作阻力为11857 kN;相似试验中,工作面开采老顶呈短悬臂岩梁剪切破断,断裂面贯通地表,覆岩滞后煤壁整体切落,平均垮落步距为12.5 m;通过建立浅埋厚松散层薄基岩综采工作面覆岩切落体结构平面力学模型,提出了覆岩切落体结构失稳判据,指明不稳定系数与覆岩切落角和液压支架承载力间的正相关关系;并给定了工作面液压支架工作阻力计算公式,算出了液压支架平均承载力为8364.22kN,与现场监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结果可为我国浅埋厚松散层薄基岩综采工作面支架选型和顶板控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综采工作面 厚松散层薄基岩 切落体结构 平面力学模型 失稳判据 液压支架工作阻力
下载PDF
选区激光熔化成形W-Ni-Cu的成形工艺及热物理性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闫岸如 刘学胜 +1 位作者 王智勇 贺定勇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24-1032,共9页
为了研究W-Ni-Cu合金选区激光熔化技术(SLM)直接成形工艺及其热物理性能,设计了以激光功率、扫描速度、扫描线长度、搭接率为变量的工艺实验,研究各参数对致密度的影响,采用SEM、热分析仪、差式扫描量热仪、热-机械分析仪研究合金的微... 为了研究W-Ni-Cu合金选区激光熔化技术(SLM)直接成形工艺及其热物理性能,设计了以激光功率、扫描速度、扫描线长度、搭接率为变量的工艺实验,研究各参数对致密度的影响,采用SEM、热分析仪、差式扫描量热仪、热-机械分析仪研究合金的微观组织、导热率与热膨胀系数。结果表明:选择合理的优化工艺参数,W-Ni-Cu(SLM)成形致密度最高达到94.5%;微观组织为难熔相W发生了桥接与团聚,基体相CuNi呈网络状包裹于W相周围;测试试样所加载热流平行于烧结成形方向时,导热系数与热膨胀系数分别是120.314 0W/(m·K)及7.16×10-6/K,加载热流方向垂直于烧结成形方向时,导热系数与热膨胀系数分别是99.257 2W/(m·K)及7.02×10-6/K。不同方向成形测试件导热系数和热膨胀系数的差异是由难熔相W在CuNi相中的分布以及孔隙数量决定的。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成形技术可以成形性能较好的W-Ni-Cu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区激光熔化 W-Ni-Cu合金 工艺参数 微观组织 热导率 热膨胀系数
下载PDF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loading rate effects on failure and strain energy characteristics of coal-rock composite samples 被引量:17
19
作者 MAQing TAN Yun-liang +3 位作者 liu xue-sheng ZHAO Zeng-hui FAN De-yuan PUREV Lkhamsure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3207-3222,共16页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coal and rock is energy-driving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rmodynamics.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strain energy characteristics of coal-rock composite sample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def...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coal and rock is energy-driving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rmodynamics.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strain energy characteristics of coal-rock composite sample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of coal-rock composite structures.In this research,laboratory tes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uniaxial compressions of coal-rock composite samples were carried out with five different loading rates.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strength,deformation,acoustic emission(AE)and energy evolution of coal-rock composite sample all have obvious loading rate effects.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elastic modulus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loading rate.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loading rate,the AE energy at the peak strength of coal-rock composites increases first,then decreases,and then increases.With the increase of loading rate,the AE cumulative count first decreases and then increases.And the total absorption energy and dissipation energy of coal-rock composite samples show non-linear increasing trends,while release elastic strain energy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s conducted on coal-rock composite samples were simulated numerically using the particle flow code(PFC).With careful selection of suitable material constitutive models for coal and rock,and accurate estimation and calibration of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coal-rock composite sample,it was possible to obtain a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results.This research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understanding failure of underground coalrock composite structure by using energy related measuring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rock composite samples uniaxial compression loading rate acoustic emission energy evolution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earch on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surrounding rock for deep super-large section chamber under dynamic and static combined loading condition 被引量:13
20
作者 FAN De-yuan liu xue-sheng +3 位作者 TAN Yun-liang SONG Shi-lin NING Jian-guo MA Q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3544-3566,共23页
The stability control of surrounding rock for large or super-large section chamber is a difficult technical problem in deep mining condition.Based on the in-sit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Longgu coal mine,this paper us... The stability control of surrounding rock for large or super-large section chamber is a difficult technical problem in deep mining condition.Based on the in-sit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Longgu coal mine,this paper used the dynamic module of FLAC3D to study th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deep super-large section chamber under dynamic and static combined loading condition.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static loading condition,the maximum vertical stress,deformation and failure range are large,where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coefficient is 1.64.The maximum roof-to-floor and two-sides deformations are 54.6 mm and 53.1 mm,respectively.Then,under the dynamic and static combined loading condition:(1)The influence of dynamic load frequency on the two-sides is more obvious;(2)The dynamic load amplitude has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degree,and the plastic failure tends to develop to the deeper;(3)With the dynamic load source distance increase,the response of surrounding rock is gradually attenuated.On this basis,empirical equations for each dynamic load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by using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and al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re greater than 0.99.This research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supporting design of deep super-large section chamber under same or similar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mining super-larger section chamber static load dynamic load frequency dynamic load amplitude dynamic load source distan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