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新生代盆地性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倩倩 袁四化 +4 位作者 王亚东 李伟民 刘永江 郑世刚 赵英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81,共22页
含油气盆地不同阶段的性质对于恢复盆地的演化过程、评价油气资源生储运条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前人关于新生代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性质与演化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解译现有地震剖面,系统地开展了盆地构造几何形态、沉积速率、沉积相... 含油气盆地不同阶段的性质对于恢复盆地的演化过程、评价油气资源生储运条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前人关于新生代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性质与演化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解译现有地震剖面,系统地开展了盆地构造几何形态、沉积速率、沉积相、沉积旋回、沉积中心迁移以及盆地内不整合的接触关系等方面研究。研究表明:作为陆内挤压背景下的巨大坳陷,新生代的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具有几何剖面形态不对称、沉积速率较高但又低于西部典型前陆盆地、过补偿状态下强烈缩短致使沉积中心迁移、沉积-构造反旋回性质明显发育等特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以狮子沟组为界线,前期发育细粒远源沉积,属压陷盆地;后期沉积速率显著增加,粗颗粒沉积发育,具有非典型的类前陆盆地性质,并由周缘山体构造活动及盆地过补偿状态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新生代 前陆盆地 几何形态 沉积速率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东北缘改造:来自吉林辉南地区构造热事件的古地磁记录
2
作者 金继浩 任收麦 +4 位作者 王胜建 刘永江 侯啓东 刘一珉 王浩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9-301,共13页
华北克拉通东北缘处于构造运动活跃地区,古地磁研究可为构造演化和岩浆热事件提供依据。笔者在吉林辉南地区中寒武统32个采点共采集246块样品进行了岩石学、岩石磁学及系统热退磁实验。古地磁实验表明,徐庄组砂质泥岩主要磁性矿物是赤... 华北克拉通东北缘处于构造运动活跃地区,古地磁研究可为构造演化和岩浆热事件提供依据。笔者在吉林辉南地区中寒武统32个采点共采集246块样品进行了岩石学、岩石磁学及系统热退磁实验。古地磁实验表明,徐庄组砂质泥岩主要磁性矿物是赤铁矿和磁铁矿,张夏组灰岩主要磁性矿物是颗粒较小的磁铁矿和黄铁矿,且均发生了重磁化,并记录了稳定的中温分量,前者中温分量地理坐标平均方向为D/I=10.9°/50.8°,α_(95)=11.7°,对应的极位置为76°N,264.6°E,A_(95)=13°,与早白垩世岩浆活动记录的古地磁极位置一致;后者中温分量地理坐标平均方向为D/I=29.1°/59.0°,α_(95)=6.5°,对应的极位置为68°N,213.7°E,A_(95)=8.4°,与第四纪火山岩记录的古地磁极位置一致。综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早白垩世—第四纪,吉林辉南及邻区古地磁记录的2次较为强烈的构造热事件,以及因敦化-密山断裂带左旋走滑运动造成的北向运移形成的古纬度差,一定程度上对华北克拉通东北缘起到双重改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东北缘 中寒武世 重磁化 构造热事件
下载PDF
碳基催化剂低温SCR脱硝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浩杰 刘永江 +6 位作者 禾志强 刘岗 张志勇 岳永红 阿菇娜 张海峰 宋涛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23,共10页
低温脱硝是目前脱硝领域研究热点,开发低温条件下(<300℃)高效、稳定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是关键。碳基材料具有发达孔隙结构和高比表面积,能够为活性催化组分的负载提供空间和表面支撑,碳基催化剂低温脱硝技术具有广阔的发... 低温脱硝是目前脱硝领域研究热点,开发低温条件下(<300℃)高效、稳定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是关键。碳基材料具有发达孔隙结构和高比表面积,能够为活性催化组分的负载提供空间和表面支撑,碳基催化剂低温脱硝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介绍了低温脱硝反应机制和常用碳基材料,分析了影响碳基催化剂低温脱硝性能因素,从预处理增强含氧官能团、活性组分提升脱硝性能、合理煅烧方式强化脱硝性能、抗中毒维持脱硝性能稳定4个方面,详细总结了碳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低温脱硝 碳基材料 催化剂
下载PDF
一种综合成本与消耗量的启发式库存备件管理方法
4
作者 赵泽宸 刘永江 王利民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41-244,共4页
由于传统ABC分类法具有评价指标单一的局限性,容易导致备件分类不合理,为解决企业生产设备的备用零部件(后续统称备件)存放的仓库中类型繁多、数量庞大、管理复杂等问题,采用基于成本的ABC分类法(Activity Based Classification, ABC),... 由于传统ABC分类法具有评价指标单一的局限性,容易导致备件分类不合理,为解决企业生产设备的备用零部件(后续统称备件)存放的仓库中类型繁多、数量庞大、管理复杂等问题,采用基于成本的ABC分类法(Activity Based Classification, ABC),结合备件的消耗量,将备件划分为9类,以实施差异化管理。此外,为了更贴近实际需求,引入一种启发式的优化算法,以优化分类结果。这一研究旨在解决备件分类问题,有望提高企业仓库管理的效率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分类法 仓库管理 模拟退火算法 备件分类
下载PDF
基于改进WPHM方法的烘丝机寿命预测研究
5
作者 刘泳江 王利民 王佳豪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4年第17期147-150,共4页
为准确把握烘丝机热风机的维修时机,提出了一种结合岭回归改进的Min-Max标准化方法处理数据,采用牛顿-拉夫森(Newton-Raphson)算法和威布尔比例风险模型(WPHM)的寿命预测方法。首先,使用威布尔分布和PHM模型构建剩余寿命预测模型;其次,... 为准确把握烘丝机热风机的维修时机,提出了一种结合岭回归改进的Min-Max标准化方法处理数据,采用牛顿-拉夫森(Newton-Raphson)算法和威布尔比例风险模型(WPHM)的寿命预测方法。首先,使用威布尔分布和PHM模型构建剩余寿命预测模型;其次,利用改进的Min-Max标准化方法处理数据;最后,建立似然函数,使用Newton-Raphson算法进行求解。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Newton-Raphson算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在参数估计精度上更高,证明了其可靠性和有效性,为烘丝机热风机的维修决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命预测 WPHM 岭回归 牛顿-拉夫森算法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记忆库的像素级无监督工业异常检测
6
作者 刘永江 陈斌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87-3594,共8页
基于特征嵌入的无监督异常检测方法通常使用patch级特征定位异常。patch级特征在图像级异常检测任务上具有竞争力,但在像素级定位方面存在精度不足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由多尺度记忆库与分割网络组成的像素级异常检测方法 Me... 基于特征嵌入的无监督异常检测方法通常使用patch级特征定位异常。patch级特征在图像级异常检测任务上具有竞争力,但在像素级定位方面存在精度不足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由多尺度记忆库与分割网络组成的像素级异常检测方法 MemAD。首先,通过预训练的特征提取网络对训练集中的正常样本进行特征提取,构建3个尺度下的正样本特征记忆库;其次,在训练分割网络时,计算模拟的伪异常样本特征与记忆库中距离最近的正样本特征的差特征,进一步引导分割网络学习如何定位异常像素。实验结果表明,MemAD在MVTec AD(MVTec Anomaly Detection)数据集上的图像级和像素级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达到了98.0%和97.4%,优于大多数的现有方法,验证了它在像素级异常定位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无监督异常检测 特征嵌入 记忆库 语义分割
下载PDF
结直肠管状腺癌患者CDX2蛋白表达及其与不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7
作者 刘永江 刘启明 +2 位作者 邵占功 张文 王雪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3期95-98,共4页
目的:观察结直肠管状腺癌患者的人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audal type homeo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2,CDX2)蛋白表达及其与不同中医体质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将92例结直肠管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92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结直肠管状腺癌患者的人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audal type homeo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2,CDX2)蛋白表达及其与不同中医体质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将92例结直肠管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92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根据中医体质九分法将研究组患者分为气虚组22例,阳虚组23例,湿热组25例,平和组22例,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及不同中医体质组患者CDX2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不同临床特征与CDX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结直肠组织中CDX2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5);气虚组、阳虚组、湿热组患者CDX2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平和组(P<0.05);CDX2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等临床特征无关(P>0.05),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CDX-2在结直肠管状腺癌患者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671,P<0.001),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呈负相关(r=-0.582,P<0.001)。结论:结直肠管状腺癌患者结直肠组织中CDX-2蛋白阳性表达水平降低,气虚、阳虚、湿热等偏颇体质患者结直肠组织中CDX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CDX2蛋白表达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结直肠管状腺癌患者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管状腺癌 CDX2 阳虚 气虚 湿热
下载PDF
微板块构造理论:全球洋内与陆缘微地块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31
8
作者 李三忠 索艳慧 +6 位作者 刘博 刘永江 李玺瑶 赵淑娟 朱俊江 王光增 张国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24-355,共32页
任何板块都存在一个由小长大的过程。微地块(微板块)有时是大板块的前身,微地块的起源、生长、夭折、消亡和残留过程对研究板块构造具有重要意义。据其组成,微地块可划分为微陆块、微洋块、微幔块。本文以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中的微... 任何板块都存在一个由小长大的过程。微地块(微板块)有时是大板块的前身,微地块的起源、生长、夭折、消亡和残留过程对研究板块构造具有重要意义。据其组成,微地块可划分为微陆块、微洋块、微幔块。本文以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中的微地块为例,系统总结了洋脊增生系统、俯冲消减系统、深海板内系统、伸展裂解系统、碰撞造山系统5种构造环境下的微地块特征,并据此首次进行了成因分类,提出拆离微地块、裂生微地块、转换微地块、延生微地块、跃生微地块、残生微地块、增生微地块、碰生微地块和拆沉微幔块9种类型。对不同类型微地块边界进行了系统界定,并对其成因进行了系统讨论。这些微地块边界类型,包括活动的或死亡的拆离断层、俯冲带、洋中脊、转换断层、破碎带、切割岩石圈的断裂、假断层、洋内汇聚带、叠接扩张中心、非叠接扩张中心、洋脊断错等,其成因的关键研究在于对三节点稳定性进行分析。洋内或洋缘微地块研究,不仅为开展深海大洋精细化构造分析和板块重建工作提供参考,而且对解释大陆内部一些微地块成因具有启发性,可丰富大陆造山带、陆内、板内、幔内和陆缘构造的研究内容,使得造山带演化、板内变形和地幔过程研究更为精细化,甚至推广到早前寒武纪的前板块构造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块 微板块 板内 陆缘 洋中脊 俯冲带 前寒武纪
下载PDF
佳木斯地块构造演化 被引量:21
9
作者 李伟民 刘永江 +5 位作者 赵英利 冯志强 周建平 温泉波 梁琛岳 张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65-684,共20页
佳木斯地块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是我国东北地区一个重要的大地构造单元,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复杂的多构造体系叠合的演化过程。本文在总结近二十年已报导的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笔者近年工作,探讨了佳木斯地块的基底属性和来源,重塑了... 佳木斯地块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是我国东北地区一个重要的大地构造单元,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复杂的多构造体系叠合的演化过程。本文在总结近二十年已报导的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笔者近年工作,探讨了佳木斯地块的基底属性和来源,重塑了佳木斯地块西缘碰撞拼贴,以及东缘俯冲-增生的构造演化过程。研究表明,佳木斯地块具有亲冈瓦纳大陆的构造属性,裂离后经历了长距离的北漂。与松辽地块先后两次拼合,首次发生于中志留世(~425Ma),在晚二叠世前后(~250Ma)沿原缝合带位置发生裂解,拉张出新的有限洋盆(牡丹江洋),并于侏罗纪(185~145Ma)与松辽地块沿牡丹江-依兰构造带再次碰撞拼贴,形成了高压变质的黑龙江增生杂岩带。而佳木斯地块东缘受晚石炭世-晚三叠世(305~250Ma)泛大洋的俯冲-增生事件影响,形成了跃进山增生杂岩,随后于中侏罗世-早白垩世(165~128Ma)在古太平洋板块的西向俯冲作用下,形成了饶河增生杂岩。因此,佳木斯地块的构造演化既涉及了晚古生代古亚洲洋构造域的消亡,又经历了中生代古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加与改造,而黑龙江杂岩的形成标志着古太平洋构造体制与古亚洲洋构造体制的转换始于晚三叠世(~21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佳木斯地块 中亚造山带 基底属性 俯冲-增生 古亚洲洋构造体制 古太平洋构造体制
下载PDF
轨道交通变流器共性技术研究综述
10
作者 刘海涛 刘永江 +2 位作者 李华 贺冠强 彭宣霖 《机车电传动》 2024年第4期1-16,共16页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对变流器的品质要求日益提升,推动着变流器向轻量化、低噪声、高可靠性、美观的方向发展。文章重点介绍了轨道交通变流器设计中的重要共性技术,覆盖了功率器件应用、轻量化、减振降噪、电磁兼容、热管理、工业...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对变流器的品质要求日益提升,推动着变流器向轻量化、低噪声、高可靠性、美观的方向发展。文章重点介绍了轨道交通变流器设计中的重要共性技术,覆盖了功率器件应用、轻量化、减振降噪、电磁兼容、热管理、工业设计等重要领域,概述了这些重要共性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总结了各项技术当前所面临的难题与挑战,并以实际应用为例,对这些技术在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入阐述,为设计出“更轻、更静、更可靠、更美观”的变流器提供参考与技术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流器 共性技术 振动噪声 电磁兼容 热管理 工业设计 轻量化
下载PDF
太平洋板块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板块重建 被引量:60
11
作者 李三忠 曹现志 +12 位作者 王光增 刘博 李玺瑶 索艳慧 姜兆霞 郭玲莉 周洁 王鹏程 朱俊江 汪刚 赵淑娟 刘永江 张国伟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5期642-677,共36页
太平洋板块是一个中生代以来形成的地球上最大的大洋板块,但其起源机制、结构构造、构造演化等始终不清楚。太平洋板块内部的复杂性更是未受到重视,其内部的大火成岩省、海山链、微洋块、微陆块及其下部更深层地幔的微幔块都非常发育,... 太平洋板块是一个中生代以来形成的地球上最大的大洋板块,但其起源机制、结构构造、构造演化等始终不清楚。太平洋板块内部的复杂性更是未受到重视,其内部的大火成岩省、海山链、微洋块、微陆块及其下部更深层地幔的微幔块都非常发育,这些复杂板内或板下构造代表的地球动力学含义亟待解决。文章基于最新的板块重建结果,试图分析其运动学过程,揭示太平洋板块形成与演化机制。研究表明,太平洋板块起源于RRR三节点,但不是一个纯粹的完整大洋板块,其增生演化过程经历了非威尔逊旋回模式,其板缘经历了一些外来微陆块或微洋块的并入,其内部也因各种原因出现了一些新生微洋块,总体表现为一个碎片化的镶嵌式板内格局。太平洋板块记录了与邻区板块相互作用的重要构造事件,大约55Ma左右开始俯冲到东亚陆缘,导致东亚陆缘短暂的北西—南东向伸展,随后受印度—欧亚碰撞动力系统和太平洋俯冲动力系统联合控制,总体处于右行右阶的拉分背景,形成了一系列盆地群,俯冲后撤等逐渐形成了双俯冲系统。太平洋板块还记录了深浅部耦合过程,下地幔中的太平洋LLSVP通过遥相关对上部岩石圈微板块、大火成岩省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火山链或热点揭示板块运动同时,也反映深浅部物质交换过程,海山群也揭示太平洋板块之下软流圈并非单一对流胞,其对流格局的多样性尚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板块 地幔柱 微板块 洋陆过渡带 多圈层相互作用 洋底动力学 中-新生代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段早二叠世A型花岗岩成因及对扎兰屯地区构造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超 吴新伟 +4 位作者 刘永江 张渝金 张超 郭威 崔芳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91-1106,共16页
本文通过对大兴安岭中段扎兰屯地区早二叠世花岗岩进行岩石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分析,揭示早二叠世花岗岩的成因和构造背景,探讨贺根山-黑河缝合带中段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特征。早二叠世花岗岩主要由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组成,形成年龄... 本文通过对大兴安岭中段扎兰屯地区早二叠世花岗岩进行岩石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分析,揭示早二叠世花岗岩的成因和构造背景,探讨贺根山-黑河缝合带中段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特征。早二叠世花岗岩主要由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组成,形成年龄为289~298Ma。样品的高硅、高铝、低P2O5、低CaO、低MgO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较低的FeO/MgO比值和低的Ba、Sr、Eu组分,表现出A型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此外,样品的低Sc、Ni、Co、V含量及Nb/Ta(4.88~21.9)和Zr/Hf比值(8.32~29.1)表明研究区早二叠世花岗岩岩浆是壳幔物质混合作用的产物。早二叠世A2型花岗岩形成于伸展环境,说明早二叠世之前兴安地块与松辽地块已完成拼贴,早二叠世期间贺根山-黑河缝合带在扎兰屯地区处于碰撞拼贴以后的后碰撞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贺根山-黑河缝合带 松辽地块 兴安地块 大兴安岭 扎兰屯地区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伸展隆升样式:来自科洛-嘎拉山韧性变形带的证据 被引量:13
13
作者 梁琛岳 刘永江 +4 位作者 李伟 刘勃然 李伟民 张夺 刘同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873-2900,共28页
大兴安岭地区出露的系列古老变质变形岩石,为研究大兴安岭隆升机制和兴蒙造山带演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大兴安岭北段科洛新开岭群和嘎拉山落马湖群内发育典型向SE的伸展滑脱构造,宏微观构造和石英EBSD组构均指示岩石变形发生在地壳... 大兴安岭地区出露的系列古老变质变形岩石,为研究大兴安岭隆升机制和兴蒙造山带演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大兴安岭北段科洛新开岭群和嘎拉山落马湖群内发育典型向SE的伸展滑脱构造,宏微观构造和石英EBSD组构均指示岩石变形发生在地壳浅部的低绿片岩相,是中低温(350~450℃)条件下缓慢变形的的结果。科洛地区变形代表一种拉伸近似等于压扁的应力状态,变形岩石多为L=S构造岩,较少发育b型线理,多片理化和不对称褶皱等;而嘎拉山地区的应变强度更大,拉伸作用更强,变形岩石以LS和L=S构造岩为主,发育大量叶理、a型及b型线理、鞘褶皱。运动学和流变学特征表明,越远离主伸展区应变强度越弱,应变趋于平面应变,差异应力减小,应变类型纯剪组分增多。结合新近锆石年代学数据,认为新开岭岩群和落马湖群的原岩多形成于早石炭世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汇聚拼贴时期的花岗质岩石侵位,早白垩世伴随着古太平洋板块的持续NW斜向俯冲,大兴安岭东部长距离俯冲的古太平洋板片发生断离,造成地幔物质上涌,大规模强烈的岩浆侵位,大规模的强烈的韧性变形和伸展构造发育,并导致大兴安岭深部基底快速隆起以及两侧断陷盆地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伸展构造 应变分析 EBSD 流变学参数 锆石U-PB年龄 隆升
下载PDF
基于声品质的动车组牵引电机噪声管控方法研究
14
作者 刘永江 彭宣霖 +1 位作者 陈科 王文韬 《机车电传动》 2024年第4期17-25,共9页
针对动车组乘客对舒适度日益增长的要求,文章开展了牵引电机电磁噪声的管控方法与标准研究。首先解析了变流器供电下的牵引电机声源噪声特性,并从声品质角度出发分析了高速动车组内的噪声特性,明确了电机噪声管控的方向;然后结合车体隔... 针对动车组乘客对舒适度日益增长的要求,文章开展了牵引电机电磁噪声的管控方法与标准研究。首先解析了变流器供电下的牵引电机声源噪声特性,并从声品质角度出发分析了高速动车组内的噪声特性,明确了电机噪声管控的方向;然后结合车体隔声特性和声源特性,提出了具体的电机声源管控目标,包括声压级和三分之一倍频程差值两个方面;最后,通过具体案例实践,验证了所提噪声管控方法的有效性,实现在满足车内噪声幅值要求的前提下,乘客主观听感体验显著提升。本研究不仅为高速动车组电磁噪声管控提供了有效手段,而且为轨道交通乘坐舒适度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系统 电磁噪声 噪声管控 声品质 高速动车组
下载PDF
东北大兴安岭北段蛇绿岩的时空分布及与区域构造演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冯志强 刘永江 +8 位作者 金巍 蒋立伟 李伟民 温泉波 李小玉 张铁安 杜兵盈 马永非 张丽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0-136,共17页
大兴安岭北段作为中亚造山带东段重要组成单元,该区域的构造背景一直悬而未决,它涉及兴安与松辽地块基底属性、额尔古纳地块亲缘性以及三者之间的拼贴位置、时限和方式等众多科学问题。蛇绿岩作为研究造山带的重要工具之一,不仅是古板... 大兴安岭北段作为中亚造山带东段重要组成单元,该区域的构造背景一直悬而未决,它涉及兴安与松辽地块基底属性、额尔古纳地块亲缘性以及三者之间的拼贴位置、时限和方式等众多科学问题。蛇绿岩作为研究造山带的重要工具之一,不仅是古板块或微地块的重要边界,而且是认识地幔组成和壳幔演化的重要窗口。然而大兴安岭北段蛇绿岩却鲜有报道。根据近年来野外工作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文章探讨了蛇绿岩形成时代及构造环境。研究表明:(1)大兴安岭北段蛇绿岩整体呈北东向展布,但时代跨越较大,主要包括新元古代、早奥陶世—志留纪、石炭纪—二叠纪;(2)大兴安岭北段蛇绿岩均有E-MORB地球化学特征,其中新元古代的蛇绿岩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而晚古生代的蛇绿岩则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3)大兴安岭北段新元古代蛇绿岩可能形成于洋内岛弧环境,记录着前寒武纪陆-弧碰撞信息,而早奥陶世—志留纪蛇绿岩可能与早古生代弧-盆体系演化相关。尽管上述认识为大兴安岭北段古生代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但大兴安岭北段蛇绿岩仍存在较多问题亟须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段 蛇绿岩 洋壳残片 构造演化
下载PDF
板块驱动力:问题本源与本质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三忠 王光增 +7 位作者 索艳慧 李玺瑶 戴黎明 刘一鸣 周洁 郭玲莉 刘永江 张国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5-643,共39页
本文回顾了板块构造理论之前和之后关于地球驱动力问题的发展历程,从近3000年人类由表及里认识地球的历史讨论中,可以发现人们认知这个问题的历史转变和外在干扰,并从唯物论?唯心论和固定论?活动论两条主线,梳理理解板块驱动力的问题本... 本文回顾了板块构造理论之前和之后关于地球驱动力问题的发展历程,从近3000年人类由表及里认识地球的历史讨论中,可以发现人们认知这个问题的历史转变和外在干扰,并从唯物论?唯心论和固定论?活动论两条主线,梳理理解板块驱动力的问题本源和本质。当人们追究板块构造起源到前板块体制下的早期地球时,板块驱动力问题变成了对全时整体地球动力学问题的讨论,实质是对地球上块体变形和变位根本动因的追寻。随着视野逐渐开阔,人们必然回溯到最早期开尔文提出的热驱动,并通过对比太阳系其他行星,试图回答“为什么太阳系中唯独地球具有板块构造”这个根本问题。因此,地球变形和变位的一切根源和本质在于热的时空不均一性和不同阶段地球的热状态和热结构,然而,热驱动是重力作用衍生的次级机制。地球构造圈形变机制实际上在不断演变,重力驱动力的表现型式也在不断演变,具体地区和不同时空尺度又有所不同,因而就区域构造解析而言,驱动力是多起源的。最后,本文将板块驱动力问题拓展到地球系统动力学问题探讨,并就方法论、认知论做了简要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力 板块 板内 地幔对流 地幔柱 俯冲带 前寒武纪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段扎赉特旗地区石炭纪花岗岩的岩石成因、构造背景及对增生造山作用的指示 被引量:17
17
作者 马永非 刘永江 +2 位作者 秦涛 孙巍 臧延庆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931-2955,共25页
本文通过对大兴安岭中段扎赉特旗地区石炭纪花岗岩进行岩石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分析,揭示其岩石成因、形成的构造背景及对增生造山作用的指示。早、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形成年龄依次为334Ma(早石炭世中期)与316Ma(晚石炭世早期)。早石... 本文通过对大兴安岭中段扎赉特旗地区石炭纪花岗岩进行岩石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分析,揭示其岩石成因、形成的构造背景及对增生造山作用的指示。早、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形成年龄依次为334Ma(早石炭世中期)与316Ma(晚石炭世早期)。早石炭世二长花岗岩具有较高的Si O2及Al2O3含量,铝指数均大于1. 1,为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相对较低的Rb/Ba及Rb/Sr比值反映出砂屑岩等贫泥质成分岩石为其原始岩浆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不同岩石类型脱水熔融实验也证明其成岩岩浆来源于变沉积岩的部分熔融。大量正的εHf(t)值和较为年轻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637~1048Ma)说明原始成岩岩浆来源于较为年轻的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少量负的εHf(t)值和较为古老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1268~1863Ma),说明成岩岩浆中也有少量古老前寒武纪壳源物质的参与。锆石饱和温度计算表明岩石的岩浆结晶温度在800~850℃之间。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富集轻稀土元素及Rb、Ba、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具有未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征。其岩浆来源于石榴子石稳定区之上,具中等地壳深度的变玄武岩部分熔融。同时其正的εHf(t)值(2. 1~8. 9)和较为年轻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701~1094Ma)说明年轻下地壳物质也参与了原始岩浆的形成。岩浆演化过程中结晶分异作用较差,熔融作用发生于H2O不饱和的条件下。早石炭世二长花岗岩形成于碰撞后构造环境,说明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最晚在早石炭世中期之前已经开始碰撞缝合。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的形成则与古洋盆闭合之后碰撞拼贴板块之间因造山作用而引发的"后碰撞"相关。中亚造山带在新元古代至寒武纪及晚古生代时期均经历了重要的地壳增生事件,除水平增生外,垂向增生也是一种重要增生方式,增生机制主要通过"二阶段增生"模式实现。前期俯冲板片的断离下沉或下地壳的拆沉作用导致的幔源岩浆上升在增生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提供了热量,而且提供了新的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赉特旗地区 石炭纪花岗岩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构造背景 增生造山作用
下载PDF
海底“三极”与地表“三极”:动力学关联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三忠 索艳慧 +9 位作者 王光增 姜兆霞 赵彦彦 刘一鸣 李玺瑶 郭玲莉 刘博 于胜尧 刘永江 张国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2,共22页
地球地表环境3个极端分别为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被誉为地表“三极”。本文提出深地动力系统的“三极”,分别为Tuzo、Jason和东南亚环形俯冲系统,这“三极”主体发育于海底之下的深部地幔,因此称为海底“三极”。地表“三极”和海底“... 地球地表环境3个极端分别为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被誉为地表“三极”。本文提出深地动力系统的“三极”,分别为Tuzo、Jason和东南亚环形俯冲系统,这“三极”主体发育于海底之下的深部地幔,因此称为海底“三极”。地表“三极”和海底“三极”统称地圈“六极”,是全球变化(变暖或变冷)、深时地球、深地动力、地球系统、宜居地球等地球科学前沿研究领域难以回避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的6个纽带和突破口,也是寻求地球系统动力学机制的关键所在。Tuzo和Jason是现今分别位于大西洋、太平洋之下的大型横波低速异常区(LLSVP),它们控制了大火成岩省、微板块的形成和演化,也控制了集中式火山去气作用,进而引起大气循环变化;它们还不断衍生微板块,并将其向北驱散,这些微板块围绕东亚环形俯冲系统不断聚集,导致大量物质深俯冲,促进深部物质循环,同时,在岛弧地带释放大量温室气体,改变地表系统大气环流;板块聚散伴随海陆格局变迁,同时,也改变着全球海峡通道、高原隆升和垮塌,调节着地表流体系统的运行:包括海洋环流和大气环流。冰盖形成与演化也受其控制。海底“三极”也是地史时期超大陆聚散的根本控制因素,而地表系统的百万年内的多尺度周期性变化主要受公转偏心率、地轴斜率和岁差控制,气候变化受热带驱动和冰盖驱动双重控制。总之,尽管早期地球以后逐渐具有地球宜居性,但地圈-生物圈相互作用极其复杂,地圈“六极”研究可作为宜居地球研究的突破口和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 LLSVP 地表系统 微板块 全球变化 南极洲 北极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电力在线技术监督平台建设方案 被引量:40
19
作者 张国斌 张叔禹 +1 位作者 刘永江 郭瑞君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4-100,共7页
本文结合内蒙古电网特点,介绍了内蒙古全区发电侧电力在线技术监督平台的设计方案。首先,明确提出了内蒙古电力在线技术监督平台的架构设计方案及应遵循相关要求,并对基于源、网、荷综合数据基础上重点开发的功能模块进行介绍;同时,结... 本文结合内蒙古电网特点,介绍了内蒙古全区发电侧电力在线技术监督平台的设计方案。首先,明确提出了内蒙古电力在线技术监督平台的架构设计方案及应遵循相关要求,并对基于源、网、荷综合数据基础上重点开发的功能模块进行介绍;同时,结合平台建设中数据预处理等实际案例,详细阐述了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的具体应用策略以及在未来电力行业的应用;重点分享了在平台定位、功能设计、模块开发、网络架构设计等方面的一些思考和经验,以期为电力系统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与开发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人工智能 云平台 智能算法 建模 评价 在线监控平台
下载PDF
辽北地区早石炭世变质火山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对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构造演化的启示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丽 张超 +5 位作者 刘永江 李伟民 葛锦涛 冯志强 陈井胜 付俊彧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394-2412,共19页
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分布的构造混杂岩带为研究古亚洲洋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下二台岩群"作为该构造混杂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时代和构造属性仍存在争议。详细的研究表明下二台地区变质火山岩原岩包括流纹岩、英安岩、... 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分布的构造混杂岩带为研究古亚洲洋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下二台岩群"作为该构造混杂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时代和构造属性仍存在争议。详细的研究表明下二台地区变质火山岩原岩包括流纹岩、英安岩、安山岩,为一套钙碱性火山岩,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根据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将其分为变质酸性火山岩和变质中性火山岩;二者均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Eu负异常不明显,但变质中性火山岩稀土总量低于变质酸性火山岩,变质酸性火山岩明显亏损Sr、P元素,结合野外产出面积和高场强元素相关性特征,认为二者不是同一基性岩浆分异的产物。变质火山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341~348Ma,代表其原岩结晶年龄。变质酸性火山岩原始岩浆来自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变质中性火山岩原始岩浆来自于俯冲带附近岩石圈地幔,并遭受了地壳物质的混染,二者均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环境。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下二台岩群"由不同时代、不同构造环境下形成的地质单元叠置混杂而成,称其为"下二台"构造杂岩更为准确。下二台地区变质火山岩表明在早石炭世初,古亚洲洋板块已经南向俯冲,在华北板块北缘形成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早石炭世变质火山岩原岩为这一俯冲阶段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华北板块北缘 “下二台岩群” 构造杂岩 早石炭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