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齐古背斜深浅层泥岩裂缝发育差异性及其制约下油气保存条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伟 周永 +4 位作者 冯阵东 鲁雪松 卓勤功 刘惟庆 王光绪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6,共8页
前陆冲断带油气资源丰富,但复杂构造作用下盖层封闭能力的差异阻碍油气勘探进程。目的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冲断带地表油气泄露严重且勘探不足的问题,方法以齐古背斜深浅泥岩盖层为研究对象,在明确地层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测井资料反演与实... 前陆冲断带油气资源丰富,但复杂构造作用下盖层封闭能力的差异阻碍油气勘探进程。目的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冲断带地表油气泄露严重且勘探不足的问题,方法以齐古背斜深浅泥岩盖层为研究对象,在明确地层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测井资料反演与实测数据,构建研究区力学参数数值模型,运用有限元方法对齐古背斜古、今构造应力场进行模拟,并将获取的应力场数据与裂缝参数理论相结合,分析盖层的裂缝形成时期,计算现今应力场对盖层裂缝的改造结果。结果结果表明:齐古背斜古、今应力分布受控于埋深、构造位置、断裂走向和断裂汇聚位置;现今应力场下,齐古背斜浅部盖层不易破裂,只对古构造应力场形成的裂缝起改造作用;深浅盖层裂缝发育程度差异大,背斜高点裂缝发育可能是造成浅部油气泄漏的主要原因;裂缝带在断层附近更发育,断层带附近裂缝渗透率远大于正常地层的,可能为深部油气向浅层运移甚至散失提供通道;深部盖层相对稳定,盖层条件不是制约准南下组合勘探成败的关键因素。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准噶尔盆地南缘冲断带深部油气勘探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裂缝预测 盖层评价 数值模拟 侏罗系 齐古背斜
下载PDF
Fluid evolution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odel of ultra-deep gas reservoirs in Permian Qixia Formation of northwest Sichuan Basin,SW China 被引量:3
2
作者 LI Jianzhong BAI Bin +6 位作者 BAI Ying lu xuesong ZHANG Benjian QIN Shengfei SONG Jinmin JIANG Qingchun HUANG Shipe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2年第4期719-730,共12页
The fluid evolution and reservoir formation model of the ultra-deep gas reservoirs in the Permian Qixia Formation of the northwestern Sichuan Basin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in section,cathodoluminescence,inclusion ... The fluid evolution and reservoir formation model of the ultra-deep gas reservoirs in the Permian Qixia Formation of the northwestern Sichuan Basin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in section,cathodoluminescence,inclusion temperature and U-Pb isotopic dating,combined with gas source identification plates and reservoir formation evolution profiles established based on burial history,thermal history,reservoir formation history and diagenetic evolution sequence.The fluid evolution of the marine ultra-deep gas reservoirs in the Qixia Formation has undergone two stages of dolomitization and one phase of hydrothermal action,two stages of oil and gas charging and two stages of associated burial dissolution.The diagenetic fluids include ancient seawater,atmospheric freshwater,deep hydrothermal fluid and hydrocarbon fluids.The two stages of hydrocarbon charging happened in the Late Triassic and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respectively,and the Middle to Late Cretaceous is the period when the crude oil cracked massively into gas.The gas reservoirs in deep marine Permian strata of northwest Sichuan feature multiple source rocks,composite transportation,differential accumulation and late finalization.The natural gas in the Permian is mainly cracked gas from Permian marine mixed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with cracked gas from crude oil in the deeper Sinian strata in local parts.The scale development of paleo-hydrocarbon reservoirs and the stable and good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are the keys to the forming large-scale gas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huan Basin northwest Sichuan Basin Permian Qixia Formation accumulation evolution fluid sources hydrocarbon charging gas accumulation
下载PDF
Restoration of reservoir diagenesis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process by calcite in-situ U-Pb dating and fluid inclusion analysis: A case study on Cretaceous Qingshuihe Formation in Gaoquan Structure, southern Junggar Basin, NW 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GUI Lili ZHUO Qingong +7 位作者 lu xuesong YANG Wenxia CHEN Weiyan WU Hai FAN Junjia HE Yinjun CAO Rizhou YU Xiaoqi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3年第6期1386-1397,共12页
The complexity of diagenesis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deep reservoirs in southern Junggar Basin restricts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the lower reservoir assemblage. The lithofacies and diagenesis of reservo... The complexity of diagenesis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deep reservoirs in southern Junggar Basin restricts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the lower reservoir assemblage. The lithofacies and diagenesis of reservoirs in the Cretaceous Qingshuihe Formation in the Gaoquan structure of the Sikeshu Sag, southern Junggar Basin were analyzed. On this basis, the thermal history was calibrated using calcite in-situ U-Pb dating and fluid inclusion analysis to depict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process in the Gaoquan struc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Qingshuihe reservoir experienced two phases of calcite cementation and three phases of hydrocarbon charging. The calcite cements are dated to be (122.1±6.4) Ma, (14.4±1.0) Ma - (14.2±0.3) Ma. The hydrocarbon charging events occurred at around 14.2-30.0 Ma (low-mature oil), 14.2 Ma (mature oil), and 2 Ma (high-mature gas). The latter two phases of hydrocarbon charging contributed dominantly to the formation of reservoir. Due to the S-N compressive thrust activity during the late Himalayan period since 2 Ma, the traps in the Gaoquan structure were reshaped, especially the effective traps which developed in the main reservoir-forming period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scale, resulting in weak hydrocarbon shows in the middle-lower part of the structure.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effective traps in key reservoir-forming period controlled hydrocarbon enrichment and distribution in the lower reservoir assemblage. Calcite U-Pb dating combined with fluid inclusion analysis can help effectively describe the complex diagenesis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process in the central-west part of the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id inclusion calcite in-situ U-Pb dating diagenetic sequenc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iming Sikeshu Sag southern Junggar Basin CRETACEOUS Qingshuihe Formation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超深层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过程
4
作者 吴海 卓勤功 +4 位作者 柳少波 张亚丽 鲁雪松 张梓煜 刘慧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16-2232,共17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近年取得了重要勘探突破,随着勘探持续深化,在工业油气流圈闭附近的构造却钻探失利,下组合区域差异较大,成藏过程复杂。通过对高泉地区构造进行平衡地质剖面恢复,结合流体包裹体、埋藏史、热史和油气运聚数值模拟研... 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近年取得了重要勘探突破,随着勘探持续深化,在工业油气流圈闭附近的构造却钻探失利,下组合区域差异较大,成藏过程复杂。通过对高泉地区构造进行平衡地质剖面恢复,结合流体包裹体、埋藏史、热史和油气运聚数值模拟研究,揭示了高泉地区下组合的构造演化与成藏过程,并分析了部分井失利的原因。结果表明,高泉构造在前侏罗纪已经存在,为一宽缓古隆起,新生代早期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分割为若干断块构造,分割后的圈闭成藏过程具有差异性。高泉构造总体经历了3期油气充注和晚期的调整改造:第一期为中新统塔西河组沉积时期(约16 Ma)的低熟原油充注,对应包裹体荧光为黄色;第二期为独山子组沉积中期的成熟原油充注(约7 Ma),对应的是石英颗粒愈合缝内蓝色、蓝白色荧光油包裹体;第三期为上新世(约3 Ma)以来的天然气充注,天然气来源主要为四棵树凹陷,高泉地区本地烃源岩主体并未进入生气阶段。四棵树凹陷近端和远端圈闭成藏潜力和勘探远景具有较大差别,凹陷周边圈闭晚期多经历改造和调整,近端圈闭具有距离油源近、供烃充足等优势,应作为优先勘探目标,远端圈闭改造后油气源补充不足,具有较大勘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油气成藏 包裹体 高泉地区 四棵树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SPECT-CT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
5
作者 陆雪松 胡可欣 +1 位作者 景栀子 谢勤岚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24年第8期116-120,共5页
随着SPECT-CT成为核医学的主流影像诊断设备,人才的缺口也逐渐增大,且传统的教学已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为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设备结构复杂、原理抽象、教学成本较高等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Unity3D的SPECT-CT虚拟仿真实验教... 随着SPECT-CT成为核医学的主流影像诊断设备,人才的缺口也逐渐增大,且传统的教学已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为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设备结构复杂、原理抽象、教学成本较高等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Unity3D的SPECT-CT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并构建了沉浸式SPECT-CT虚拟实验室场景。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可弥补学习资源有限、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效率较低等问题,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CT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东部深层二叠系超压形成机制及演化特征
6
作者 魏成林 张凤奇 +5 位作者 江青春 鲁雪松 刘刚 卫延召 李树博 蒋文龙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7-177,共11页
利用钻井、录井、测井以及实测地层压力等资料,采用考虑多种超压机制的盆地模拟技术,综合判识了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东部二叠系地层超压的成因机制,定量恢复了各成因类型的超压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东部二叠系... 利用钻井、录井、测井以及实测地层压力等资料,采用考虑多种超压机制的盆地模拟技术,综合判识了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东部二叠系地层超压的成因机制,定量恢复了各成因类型的超压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东部二叠系发育弱超压—强超压,地层压力系数为1.36~1.88,过剩压力为12~49 MPa,不同构造部位发育的超压存在明显差异。凹陷区超压最强,地层压力系数为1.50~1.88,过剩压力为23~49 MPa;斜坡带次之,地层压力系数为1.52~1.79,过剩压力为24~37 MPa;凸起区相对最弱,地层压力系数为1.36~1.59,过剩压力为12~23 MPa。(2)研究区不同岩性的地层超压成因不同,芦草沟组烃源岩超压成因为生烃和欠压实作用;上乌尔禾组储层超压成因为超压传递和欠压实作用;上乌尔禾组泥岩盖层超压成因为欠压实作用。(3)研究区芦草沟组烃源岩和上乌尔禾组泥岩盖层的超压具有持续增大的特征,芦草沟组烃源岩生烃增压贡献率沿凸起区、斜坡带至凹陷区逐步增大,上乌尔禾组泥岩盖层欠压实增压量也具有相同变化趋势;上乌尔禾组储层超压经历了晚三叠世至晚侏罗世缓慢增大、晚侏罗世末期至早白垩世快速增大、早白垩世末期至现今缓慢增大3个阶段,其中超压传递增压对现今储层超压的贡献率为58.46%~78.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超压 生烃增压 欠压实超压 超压传递 上乌尔禾组 芦草沟组 二叠系 阜康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库车坳陷阿瓦特地区巴西改组构造变形与油气成藏特征
7
作者 王莹莹 桂丽黎 +4 位作者 鲁雪松 刘汇川 莫涛 周慧 姜林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1-641,共11页
库车坳陷前陆冲断带构造变形主要发生在喜马拉雅运动中—晚期,前人确定了盐上浅层褶皱构造变形的启动时间,但对盐下冲断构造变形与油气成藏时间的研究缺少绝对定年的约束。以库车坳陷阿瓦特地区为例,利用岩相学观察、方解石U-Pb定年、... 库车坳陷前陆冲断带构造变形主要发生在喜马拉雅运动中—晚期,前人确定了盐上浅层褶皱构造变形的启动时间,但对盐下冲断构造变形与油气成藏时间的研究缺少绝对定年的约束。以库车坳陷阿瓦特地区为例,利用岩相学观察、方解石U-Pb定年、流体包裹体分析等资料,分析阿瓦特地区下白垩统巴西改组储集层成岩作用、方解石脉体形成时间及油气成藏过程,确定了阿瓦特地区巴西改组构造变形和油气成藏时间。结果表明:阿瓦特地区巴西改组储集层发育2期方解石,早期方解石胶结物形成年龄为(98.0±14.0)Ma,晚期方解石脉体形成年龄为(3.7±1.0)Ma,代表了盐下冲断构造变形时间;方解石脉体中发育1期油包裹体和1期气包裹体,通过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埋藏史和热史,推断油充注时间为4.0—3.0 Ma,天然气充注时间为3.0—1.0 Ma,早期油藏经历了上新世晚期气洗改造,形成现今的凝析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阿瓦特地区 构造变形 流体包裹体 油气成藏期次 成藏模式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及周缘深层二叠系超压形成机制及演化特征
8
作者 苟宇杰 张凤奇 +5 位作者 江青春 鲁雪松 刘刚 卫延召 刘海磊 蒋文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30,共15页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及周缘深层二叠系超压形成机制及演化特征,基于钻井、测井、实测地层压力等资料,运用测井曲线组合分析法和交会图版法以及盆地模拟技术,对超压成因机制及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定量表征目的层不同成因类型超...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及周缘深层二叠系超压形成机制及演化特征,基于钻井、测井、实测地层压力等资料,运用测井曲线组合分析法和交会图版法以及盆地模拟技术,对超压成因机制及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定量表征目的层不同成因类型超压的贡献率。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深层二叠系不同岩性地层超压成因具有明显差异,其中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烃源岩层超压成因主要为生烃和欠压实作用,其中生烃作用占主导;泥岩盖层超压成因主要为欠压实作用;而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储层超压成因主要为超压传递和欠压实作用。②研究区风城组烃源岩生烃增压自早二叠世开始,现今达到最大,不同构造部位增压大小差别较小,烃源岩层超压主要分布于39.43~49.16MPa,但其贡献率具有明显差异,凸起区较大,而凹陷区较小;凸起区和凹陷区生烃增压对总超压贡献率分别为84.49%~94.41%和65%~67.3%,研究区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生烃增压大小与风城组具有相似的规律;欠压实作用对泥岩盖层超压的贡献率一般为100%。③研究区二叠系储层超压传递增压主要形成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以及古近纪至今,其贡献率在不同凸起区存在明显差异,达巴松凸起和石西凸起分别为21.86%~23.35%和100%。厘清研究区深层、超深层超压的分布规律,可以为盆地新区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超压成因 演化特征 定量评价 盆1井西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灯影组多类型流体多期次改造作用下孔隙度演化的定量研究
9
作者 杨磊磊 魏国 +4 位作者 于志超 鲁雪松 周慧 王珊 李昌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6,共12页
选取四川盆地灯影组四段(灯四段)地层,在传统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多组分、多相态、温度—流体—化学多场耦合的反应溶质运移模拟技术,基于物质平衡和能量守恒原理,深入探究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成岩过程中多类型流体与岩石相互作用的机制... 选取四川盆地灯影组四段(灯四段)地层,在传统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多组分、多相态、温度—流体—化学多场耦合的反应溶质运移模拟技术,基于物质平衡和能量守恒原理,深入探究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成岩过程中多类型流体与岩石相互作用的机制,分析计算多期次流体对储层孔隙的叠加改造,定量恢复地质时间尺度的孔隙度演化史。结果表明:灯四段地层受到大气淡水、海水、有机酸和热液4种流体多达6期改造影响,控制孔隙度的主要成岩作用为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与胶结作用,矿物间以方解石—镁方解石—白云石之间的转化为主;不同类型的流体对储层的改造差异较大,充足的大气淡水为建设性流体,而海水、有机酸和热液均为建设性—破坏性共存的流体;多期次流体对储层的改造有叠加效应,储层最终的物性条件取决于多期次流体的综合改造,同时流体改造的顺序对储层孔隙度的演变影响也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碳酸盐岩储层 多类型流体 叠加改造 孔隙度演化 成岩作用数值模拟
下载PDF
半导体碳化硅衬底的湿法氧化
10
作者 鲁雪松 王万堂 +2 位作者 王蓉 杨德仁 皮孝东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93,共13页
半导体碳化硅(4H-SiC)材料具有硬度高、脆性大、化学性质稳定等特点,一般使用化学机械抛光工艺来加工4H-SiC以获得超光滑平坦表面。湿法氧化作为单晶4H-SiC化学机械抛光的重要过程,直接影响着化学机械抛光的速率和表面质量。本文综述了... 半导体碳化硅(4H-SiC)材料具有硬度高、脆性大、化学性质稳定等特点,一般使用化学机械抛光工艺来加工4H-SiC以获得超光滑平坦表面。湿法氧化作为单晶4H-SiC化学机械抛光的重要过程,直接影响着化学机械抛光的速率和表面质量。本文综述了目前单晶4H-SiC湿法氧化的研究现状,讨论了4H-SiC湿法氧化工艺所选用的氧化剂,如KMnO_(4)、H_(2)O_(2)、K_(2)S_(2)O_(8)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常用的氧化增效方法,如光催化辅助氧化、电化学氧化、芬顿反应等,并从理论计算的角度分析了单晶4H-SiC湿法氧化的机理,最后展望了4H-SiC湿法氧化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半导体 加工 湿法氧化 化学机械抛光 材料去除率
下载PDF
库车坳陷秋里塔格构造带中东段油气充注期次及成藏模式
11
作者 罗富文 柳少波 +2 位作者 卓勤功 鲁雪松 张蔚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8,85,I0003,共15页
库车坳陷秋里塔格构造带新生界油藏勘探潜力大,古近系膏盐岩相变区储层砂岩厚度薄,油气成藏过程复杂。利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激光拉曼光谱、包裹体测温、盆地模拟和储层定量荧光光谱等方法,分析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盐间砂岩样品的... 库车坳陷秋里塔格构造带新生界油藏勘探潜力大,古近系膏盐岩相变区储层砂岩厚度薄,油气成藏过程复杂。利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激光拉曼光谱、包裹体测温、盆地模拟和储层定量荧光光谱等方法,分析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盐间砂岩样品的烃充注相关流体记录,明确研究区油气充注期次和成藏模式。结果表明:古近纪末—中新世早期,中质油聚集于白垩系砂岩顶部;中新世中期,库姆格列木群砂岩储层第一期轻质油—凝析油充注发生于约14.2 Ma,以蓝绿色荧光包裹体组合为主,古油藏广泛分布;中新世晚期—上新世中期,构造挤压作用增强,逆冲断裂、构造裂缝导致古油藏大量散失;上新世晚期以来,随埋藏深度的增加,高纯度、厚层膏盐层封盖性逐渐恢复,砂岩储层第二期甲烷干气充注发生于约3.7 Ma,形成含甲烷包裹体组合,构成现今盐间砂岩气藏的基本油气特征,形成膏盐岩盖层与构造作用双重控制的油气成藏模式。该结果为秋里塔格构造带中东段进一步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秋里塔格构造带中东段 古近系 库姆格列木群 流体包裹体 油气充注期次 膏盐岩 成藏模式
下载PDF
病房医疗护理员规范化培训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应用效果
12
作者 陆雪松 王欢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9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病房医疗护理员规范化培训管理模式的建立与运行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取2021年1月至12月辽宁省金秋医院3个特诊病房固定工作的接受常规管理模式的38名病房医疗护理员为对照组,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接受规范化培训管理的3... 目的探讨病房医疗护理员规范化培训管理模式的建立与运行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取2021年1月至12月辽宁省金秋医院3个特诊病房固定工作的接受常规管理模式的38名病房医疗护理员为对照组,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接受规范化培训管理的38名病房医疗护理员为试验组,比较两组的核心胜任力评分以及考核合格率。结果试验组个人品质、沟通能力、伦理法规知识、护理知识、护理技能以及核心胜任力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房医疗护理员理论考核总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房医疗护理员实践考核总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可提高病房医疗护理员的核心胜任力水平、考核通过率及患者满意度,对于护理员队伍质量及行业管理规范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护理员 老年患者 培训管理模式 核心胜任力
下载PDF
九种除草剂对玉米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0
13
作者 甘林 卢学松 +2 位作者 兰成忠 代玉立 杨秀娟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8-476,共9页
为明确9种常用除草剂对玉米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其安全性。在福建省甜玉米制种田,采用茎叶喷雾法开展了9种除草剂在推荐剂量下的田间药效试验,并测定了除草剂对甜玉米及其后茬花椰菜和萝卜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施药后25 d,9种除草剂的杂... 为明确9种常用除草剂对玉米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其安全性。在福建省甜玉米制种田,采用茎叶喷雾法开展了9种除草剂在推荐剂量下的田间药效试验,并测定了除草剂对甜玉米及其后茬花椰菜和萝卜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施药后25 d,9种除草剂的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92%以上;施药后50 d,27%烟·硝·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有效成分(下同)810 g/hm^2]和25%硝磺·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750 g/hm^2)处理的杂草防除效果最好,以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180 g/hm^2)处理的杂草防除效果最差,杂草覆盖表现为重度。供试的9种除草剂对甜玉米生长安全,无明显药害症状,且部分药剂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其中以25%硝磺·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20%烟嘧·辛酰溴苯腈可分散油悬浮剂(300 g/hm^2)、80%莠去津可湿性粉剂(1440 g/hm^2)和27%烟·硝·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处理的玉米产量较高,与对照相比,增产率分别为21.03%、19.26%、18.74%和16.84%。10%硝磺草酮悬浮剂(150 g/hm^2)、27%烟·硝·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33.5%硝磺·异丙草胺·莠去津悬浮剂(1005 g/hm^2)和30%苯唑草酮悬浮剂(27 g/h m^2)处理对后茬花椰菜和萝卜均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增产率分别为18.05%和13.68%、3.37%和12.67%、15.45%和11.06%、8.21%和11.67%,但40 g/L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60 g/hm^2)对后茬花椰菜和萝卜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与清水对照相比,分别减产9.74%和3.57%。研究结果可为甜玉米田杂草防除有效药剂的合理选择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玉米 杂草防除 田间防效 安全性 后茬作物 花椰菜 萝卜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超压发育特征、成因及其控藏作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鲁雪松 赵孟军 +4 位作者 张凤奇 桂丽黎 刘刚 卓勤功 陈竹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59-870,共12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地层超压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差异分布问题,开展超压成因判识、超压演化模拟研究。利用实测地层压力、钻井液密度、测井等资料和超压成因判识及超压演化模拟技术,分析超压在纵向上和横向上的分布规律,讨论不... 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地层超压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差异分布问题,开展超压成因判识、超压演化模拟研究。利用实测地层压力、钻井液密度、测井等资料和超压成因判识及超压演化模拟技术,分析超压在纵向上和横向上的分布规律,讨论不同构造带超压成因机制及超压在纵横向上差异分布的原因,探讨超压发育演化对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准南前陆冲断带超压在纵向上多层系发育、越深超压规模越大,横向上超压在山前带最不发育,褶皱背斜带最发育、斜坡区较发育。超压差异分布主要受控于不同区带的不均衡压实作用和构造挤压作用强度的差异。沟通深部超压层系的断层造成的超压传递作用对该区超压幅度的进一步增大有重要贡献。超压形成演化对油气成藏和分布的控制作用,具体表现在:当强超压形成于储集层致密化之前,超压对深层储集层物性具有一定保持作用,拓展了深层—超深层的勘探深度;古近系安集海河组和下白垩统吐谷鲁群超压泥岩盖层之下是油气规模富集的主要场所;在总体超压的背景下,超压强度太高或太低均不利于油气富集与保存,压力系数以1.6~2.1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 超压成因 构造挤压 超压传递 油气成藏 前陆冲断带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蓬莱地区震旦系灯影组气藏压力演化与成藏过程 被引量:13
15
作者 范俊佳 姜华 +7 位作者 鲁雪松 刘强 柳少波 马行陟 黄士鹏 曾富英 田华 谢武仁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2-43,共12页
近期,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北斜坡蓬莱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发现,明确该地区油气成藏过程与流体压力演化对于正确认识该区气藏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通过灯影组二段(以下简称灯二段)岩心与薄片观察、流体包... 近期,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北斜坡蓬莱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发现,明确该地区油气成藏过程与流体压力演化对于正确认识该区气藏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通过灯影组二段(以下简称灯二段)岩心与薄片观察、流体包裹体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分析、PVT模拟等测试手段,明确了该地区灯影组成岩演化序列,重建了气藏压力演化历史与成藏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蓬莱地区灯二段经历了泥晶白云石→早期隐晶质石英→纤状白云石→纹层白云石→细晶白云石→早期沥青→中粗晶白云石→鞍状白云石→原油裂解+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沥青→铅锌矿化作用→晚期石英→萤石→构造裂缝共13个成岩—成藏演化序列;②蓬莱地区灯二段经历了多期成藏演化过程,其中志留纪末期形成的第一期古油藏在海西早期发生破坏,三叠纪中—晚期是第二次原油规模成藏期,侏罗纪—早白垩世古油藏裂解形成古气藏,晚白垩世—现今是古气藏调整改造与保存期;③震旦系气藏经历了常压→弱超压→强超压→极强超压→强超压→弱超压→常压的演化过程,震旦系古超压是深埋高温与热液作用并叠加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使得古油藏完全裂解生气所造成。结论认为,蓬莱地区气藏保存至今主要与晚侏罗世至晚白垩世经历了持续超压有关,喜马拉雅期的构造抬升促使天然气扩散运移和调整,原始超压气藏逐步演化为现今的常压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蓬莱地区 震旦系 灯影组 白云岩 流体包裹体 PVT模拟 压力演化 成藏过程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高探1井超压成因与盖层封闭能力 被引量:14
16
作者 鲁雪松 张凤奇 +4 位作者 赵孟军 卓勤功 桂丽黎 于志超 刘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66-675,共10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是典型的高压—超压含油气区,明确超压成因机制以及强超压条件下油气保存机制,对于认识油气富集规律、预测有利勘探区十分重要。从高探1井超压油藏特征及其勘探成果出发,在分析高探1井超压成因机制的基础上,对超压系统中... 准噶尔盆地南缘是典型的高压—超压含油气区,明确超压成因机制以及强超压条件下油气保存机制,对于认识油气富集规律、预测有利勘探区十分重要。从高探1井超压油藏特征及其勘探成果出发,在分析高探1井超压成因机制的基础上,对超压系统中盖层水力破裂动态封闭的烃柱高度进行了预测。研究认为:高探1井白垩系清水河组超压为多种成因,其中构造挤压增压占51.03%,超压传递占14.94%,欠压实增压占34.03%,喜马拉雅运动期的构造冲断—侧向挤压应力是深层异常高压的主要诱因。高探1井白垩系清水河组泥岩盖层厚度大,排替压力大,封闭能力强,超压系统盖层水力破裂和先存断层重新滑动动态控制了盖层能承受的最大超压和能封闭的最大烃柱高度。高探1井白垩系清水河组和侏罗系头屯河组为2套独立的压力系统,清水河组压力系数为2.32,接近先存断层滑动的临界压力条件,推测盖层破裂前能够动态封闭的最大烃柱高度为200 m。高泉背斜中—上侏罗统为下一步重点勘探层系,河道—三角州前缘砂体可为优质储集层,构造-岩性油气藏可能是下一步勘探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高探1井 超压成因 盖层 封闭能力 烃柱高度 水力破裂 断层滑动
下载PDF
中国含油气盆地深层、超深层超压盖层成因及其与超大型气田的关系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伟 喻梓靓 +3 位作者 王雪柯 于志超 鲁雪松 冯庆付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21,共11页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陆上与海域含油气盆地的深层、超深层持续发现超大型天然气田,并且已有大量的文献对该类气田形成的地质条件与发育规律进行了探讨,然而对于其形成与超压的关系则研究较少。为此,在分析深层、超深层超大型气田的气藏...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陆上与海域含油气盆地的深层、超深层持续发现超大型天然气田,并且已有大量的文献对该类气田形成的地质条件与发育规律进行了探讨,然而对于其形成与超压的关系则研究较少。为此,在分析深层、超深层超大型气田的气藏发育规律、封盖条件、超压特征等的基础上,研究了深层、超深层超压盖层的形成机制,探讨了深层、超深层超大型气田的发育规律及其与超压盖层的关系,进而指出了下一步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勘探的有利领域。研究结果表明:(1)深层、超深层超大型气田的形成与超压盖层的发育密不可分,超压盖层是深层、超深层超大型气田形成的必备条件,并且存在着盐膏层压力封闭、隆升残留压力封存、生烃增压压力封闭等3种超压形成机制;(2)深层、超深层超压盖层与超大型气田存在着4种不同压力环境下的储—盖组合模式,即:超高压盐膏层封盖与超高压超大型气田(Ⅰ型)、超高压封存箱内幕与超高压超大型气田(Ⅱ型)、超高压封存箱底部高压泥页岩封盖与常压超大型气田(Ⅲ型)、超压烃源岩封盖与常压超大型气田(Ⅳ型)。结论认为,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存在着Ⅰ型,准噶尔盆地存在着Ⅱ、Ⅲ型,四川盆地存在着Ⅰ~Ⅳ型,渤海湾盆地存在着Ⅳ型等不同类型的超大型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超深层 超压盖层 成因 超大型气田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四川盆地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川西北地区二叠系栖霞组超深层气藏流体演化过程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建忠 白斌 +6 位作者 白莹 鲁雪松 张本健 秦胜飞 宋金民 江青春 黄士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7-636,共10页
综合利用普通薄片、阴极发光、包裹体测温及U-Pb同位素定年等测试数据,结合埋藏史、热史、成藏史及成岩演化序列,利用气源识别图版及成藏演化剖面,研究四川盆地西北部二叠系栖霞组超深层气藏流体演化过程及成藏模式。栖霞组海相超深层... 综合利用普通薄片、阴极发光、包裹体测温及U-Pb同位素定年等测试数据,结合埋藏史、热史、成藏史及成岩演化序列,利用气源识别图版及成藏演化剖面,研究四川盆地西北部二叠系栖霞组超深层气藏流体演化过程及成藏模式。栖霞组海相超深层气藏流体演化过程中发生了两期白云石化和1期热液作用、两期油气充注和伴生的两期埋藏溶蚀作用,成岩流体包括古海水、大气淡水、深部热液和烃类流体。两期油气充注时间分别为晚三叠世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晚白垩世为原油大量裂解生气时间。川西北地区海相超深层气藏具“多元供烃、复式输导、差异成藏、晚期定型”的成藏模式,二叠系天然气主要为二叠系海相混合型烃源岩生成的原油裂解气,局部混合有来自深部震旦系原油裂解气的贡献。古油气藏的规模发育、稳定良好的保存条件是天然气规模成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西北地区 二叠系栖霞组 成藏演化 流体来源 烃类充注 天然气成藏
下载PDF
闽南山区鲜食玉米叶斑病季节性流行动态及药剂防治 被引量:9
19
作者 甘林 代玉立 +3 位作者 卢学松 滕振勇 陈伟 杨秀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3-222,230,共11页
2018年和2019年,在田间条件下采用目测法系统调查研究了福建省南部山区鲜食玉米小斑病、大斑病和南方锈病3种重要叶斑病的季节性流行动态,测定了不同玉米品种的病情严重度及几种杀菌剂对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试验调查的4个玉米... 2018年和2019年,在田间条件下采用目测法系统调查研究了福建省南部山区鲜食玉米小斑病、大斑病和南方锈病3种重要叶斑病的季节性流行动态,测定了不同玉米品种的病情严重度及几种杀菌剂对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试验调查的4个玉米种植季节,3种叶斑病的病情指数随种植时间均呈“S”型曲线,至乳熟期(R3)病情指数达到最大值,大喇叭口期(V12)至籽粒建成期(R2)是病情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但不同年份、不同季节3种病害的时空流行趋势、植株不同叶位病级分布规律及其最终病情各不相同。当玉米生育期平均温度高于23.0℃时,有利于小斑病和南方锈病的发生,而平均温度低于23.0℃条件下则有利于大斑病的流行。供试的20个玉米品种对不同病害表现的抗性差异较大,其中对小斑病、大斑病和南方锈病表现为中感和感病的品种合计分别占65.0%、55.0%和25.0%。此外,从12种杀菌剂处理中,筛选出430 g/L戊唑醇悬浮剂、400 g/L氟硅唑乳油、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混剂(商品剂量5∶8)对小斑病、大斑病和南方锈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达70.0%、82.0%和85.0%以上。上述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省鲜食玉米叶斑病的预测预报及合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叶斑病 小斑病 大斑病 南方锈病 流行动态 药剂防治
下载PDF
基于原位方解石U-Pb定年与包裹体分析技术恢复储集层成岩-成藏过程——以准噶尔盆地南缘高泉地区白垩系清水河组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桂丽黎 卓勤功 +7 位作者 鲁雪松 杨文霞 陈玮岩 吴海 范俊佳 贺银军 曹日洲 余小庆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9-1220,共12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深层成岩-成藏复杂性制约了其下组合油气勘探的进程。以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高泉构造油气藏为例,在白垩系清水河组储集层岩相及成岩作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原位方解石U-Pb定年和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标定盆地热演化史... 准噶尔盆地南缘深层成岩-成藏复杂性制约了其下组合油气勘探的进程。以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高泉构造油气藏为例,在白垩系清水河组储集层岩相及成岩作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原位方解石U-Pb定年和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标定盆地热演化史,刻画高泉构造下组合油气成藏过程。研究表明,储集层中发育两期方解石胶结和3期油气充注,方解石形成年龄分别为(122.1±6.4),(14.2±0.3)~(14.4±1.0)Ma,油气充注事件为距今14.2~30.0 Ma低熟油充注,距今14.2 Ma以来成熟原油充注和距今2 Ma以来高熟天然气充注,油气藏以成熟油和高熟天然气充注贡献为主。距今2 Ma以来受喜马拉雅晚期南北向挤压冲断构造活动的影响,高泉构造圈闭发生了调整,主要成藏期有效圈闭规模明显减小,导致构造中低部位油气显示相对较弱,说明关键成藏期的圈闭有效性控制该区下组合的油气富集与分布。储集层方解石U-Pb定年技术和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耦合,为精细刻画中国中西部复杂构造带的复杂成岩-成藏过程提供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原位方解石U-Pb定年 成岩序列 成藏时间 四棵树凹陷 准噶尔盆地南缘 白垩系 清水河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