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Lift Amplification and Vibration Suppression of Lorentz Force 被引量:2
1
作者 ZHANG Hui FAN Baochun +2 位作者 CHEN Zhihua li hongzhi li Baomi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13年第2期110-116,共7页
The Lorentz force generated by electromagnetic field on the surface of the cylinder in the electrolyte solution may modify the structure of the flow boundary layer effectively. The transient control process of Lorentz... The Lorentz force generated by electromagnetic field on the surface of the cylinder in the electrolyte solution may modify the structure of the flow boundary layer effectively. The transient control process of Lorentz force is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for lift amplification and vibration suppression. The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in a rotating annular tank filled with a low-conducting electrolyte. A cylinder with an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is placed into the electrolyte. The lift force of cylinder is measured using the strain gages attached to a fixed beam, and the flow fields are visualized by the dye mark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pper vortex on the cylinder is suppressed, and the wake becomes a line and leans to the lower side under the action of upside Lorentz force while the lower vortex on the cylinder is suppressed and limited in a small region. Therefore, the value of lift increases with the variation of flow field. However, the vortexes on the cylinder are suppressed fully under the action of symmetrical Lorentz force which leads to the suppression of lift oscillation and then the vibration of cylinder are suppressed fu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mechanics flow control Lorentz force vortex-induced vibration cylinder wake
下载PDF
经跟腱旁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夹心形骨折
2
作者 郑加法 宋秀锋 +3 位作者 李宏志 周锦明 关盛溢 于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4-938,共5页
背景:踝关节骨折直视下精准复位已经成为足踝外科医生的共识,如何充分显露后踝的游离或压缩骨折块,仍然是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之一。目的:探讨经跟腱旁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夹心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大连... 背景:踝关节骨折直视下精准复位已经成为足踝外科医生的共识,如何充分显露后踝的游离或压缩骨折块,仍然是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之一。目的:探讨经跟腱旁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夹心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后踝夹心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跟腱旁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经跟腱外侧入路21例,经跟腱内侧入路5例;男19例,女7例;年龄24-69岁,平均38.6岁。记录手术时间,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通过Burwell-Charnley影像学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目测类比评分、踝关节跖屈及背伸活动度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估临床效果。结果与结论:(1)2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8个月,平均14.6个月;手术时间52-85 min,平均64.2 min;(2)1例患者术后外踝切口部分皮缘坏死,通过换药后完全愈合;其余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3)Burwell-Charnley影像学标准评价:24例解剖复位,2例复位良好,优良率为100%;(4)末次随访时目测类比评分为(1.19±0.40)分,较术前(6.81±0.80)分明显下降(P<0.01);末次随访时踝关节跖屈为(33.5±5.02)°,踝关节背伸为(17.23±0.99)°,较术前(14.58±2.50)°、(5.81±1.02)°均明显增加(P<0.01);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为(89.31±3.62)分,较术前(46.00±5.45)分明显升高(P<0.01);其中优23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5)提示经跟腱旁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夹心形骨折手术时间短,骨折复位良好,并发症少,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损伤 后踝夹心形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 手术入路
下载PDF
Design Method of an Ocean Induction Coupling Chain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Resists the Multipath Effect of a Seawater Channel
3
作者 ZHENG Yu LU Yanfang +1 位作者 FEI Chen li hongzhi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1期87-93,共7页
In this study,a mathematical model of multipath channels is established,and the delay parameters of 10-path models are calculated at 300 m.A multipath-channel hardware simulator based on a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 In this study,a mathematical model of multipath channels is established,and the delay parameters of 10-path models are calculated at 300 m.A multipath-channel hardware simulator based on a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is designed and verified at 100 k Hz,200 k Hz,500 k Hz,1 MHz,and 24 MHz transmission frequencies.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cean induction coupling chain channel,the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algorithm parameters are designed by referring to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tocol.The appropriate length cyclic prefix(CP)is added in the OFDM symbol to resist the multipath effect of the seawater channel,and the FPGA hardware transceiver based on the OFDM algorithm is realized.The hardware platform of the ocean induction coupling chain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developed to resist the multipath effect of the seawater channel and tested at 24 MHz.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800 ns is the best CP length for the developed system,which can effectively resist the multipath effect,with a signal-to-noise ratio above 24 d B and a bit error rate below 1%.This study provides a hardware simulation test platform and an effective method to resist the multipath effect of a seawater channel and improve the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of the seawater chann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ean induction coupling chain communication system multipath-channel hardware simulator OFDM FPGA hardware platform
下载PDF
5 MW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机组锅炉建模与动态特性分析
4
作者 乔永强 王生鹏 +6 位作者 白文刚 张一帆 张旭伟 李红智 杨玉 顾正萌 姚明宇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48,共10页
提升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锅炉调峰能力是实现S-CO_(2)燃煤发电机组灵活运行的关键。研究S-CO_(2)锅炉动态特性有助于优化锅炉运行控制。以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5MW S-CO_(2)循环发电机组锅炉为研究对象,基于热力学和传热学原理,... 提升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锅炉调峰能力是实现S-CO_(2)燃煤发电机组灵活运行的关键。研究S-CO_(2)锅炉动态特性有助于优化锅炉运行控制。以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5MW S-CO_(2)循环发电机组锅炉为研究对象,基于热力学和传热学原理,建立了S-CO_(2)锅炉动态仿真模型,并利用机组运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基于仿真模型,开展了燃料量、工质流量、工质温度等不同边界条件阶跃扰动下S-CO_(2)锅炉的动态特性分析。结果表明:S-CO_(2)锅炉具有较大的热惯性,不同边界条件扰动下锅炉出口工质温度稳定时间不同,且随着边界条件扰动幅度增加,稳定时间变长;随着S-CO_(2)锅炉热负荷升高,锅炉出口工质压力下降,出口工质流量会出现瞬时增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锅炉 仿真模型 动态特性 边界条件
下载PDF
300MW超临界二氧化碳锅炉气动力特性及壁温分布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一帆 王安 +4 位作者 白文刚 杨玉 李红智 姚明宇 王月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00-1706,共7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有着全流量回热、回热量大的特点,使得其进入热源的工质温度远高于同参数的蒸汽朗肯循环。与以水为工质的传统超临界锅炉相比,超临界二氧化碳锅炉具备入口工质温度高,再热气吸热比例较高,锅侧流体远离大比热区...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有着全流量回热、回热量大的特点,使得其进入热源的工质温度远高于同参数的蒸汽朗肯循环。与以水为工质的传统超临界锅炉相比,超临界二氧化碳锅炉具备入口工质温度高,再热气吸热比例较高,锅侧流体远离大比热区等特点。因此,深入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锅炉气动力特性(对应水工质锅炉的水动力特性)对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技术的发展意义重大。以300MW,600℃等级的超临界二氧化碳锅炉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和气动力建模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垂直管圈气冷壁和再热气冷壁的气动力特性进行了详细计算和分析,获得了相应的流量分配规律以及气温和壁温分布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布雷顿循环 锅炉 水动力 壁温分布
下载PDF
基于太阳能光热发电的热化学储能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6
作者 汪德良 张纯 +4 位作者 杨玉 张磊 白文刚 李红智 姚明宇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9,共9页
太阳能光热发电对缓解化石能源的紧张和减少碳排放具有深远的意义,大规模高温储热是太阳能光热发电的关键,热化学储能由于储能密度高等优势在太阳能光热发电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热化学储能的基本原理和特点,详细介绍了... 太阳能光热发电对缓解化石能源的紧张和减少碳排放具有深远的意义,大规模高温储热是太阳能光热发电的关键,热化学储能由于储能密度高等优势在太阳能光热发电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热化学储能的基本原理和特点,详细介绍了几种有前景的热化学储能体系及其研究现状,其中包括金属氢化物储能体系、碳酸盐储能体系、氢氧化物储能体系、金属氧化物储能体系等,并总结了各种储能体系现存的问题。最后,针对热化学储能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未来热化学储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光热发电 储能 储热 热化学储能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改进转换分离度特征选择规则的土地覆盖分类比较 被引量:8
7
作者 张莹 张晓丽 +1 位作者 李宏志 黎良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8-98,共11页
【目的】提出一种考虑样本概率的可分离距离与波段相关系数结合的特征选择方法,以提高土地覆盖分类的正确率。【方法】以中亚热带区域的福建省将乐县为研究区,从Landsat-8 OLI影像中获取植被指数和纹理特征,利用改进方法和传统方法选择... 【目的】提出一种考虑样本概率的可分离距离与波段相关系数结合的特征选择方法,以提高土地覆盖分类的正确率。【方法】以中亚热带区域的福建省将乐县为研究区,从Landsat-8 OLI影像中获取植被指数和纹理特征,利用改进方法和传统方法选择出最佳特征,通过比较最佳特征参与下植被类别的可分离值,判别2种方法在特征选择时的准确度;采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SVM)分别对原始光谱和改进方法选择的最佳特征进行分类,探索最佳植被指数和纹理特征在提高地区土地覆盖分类中的作用。【结果】改进可分离性判据在避免选择冗余波段的同时,能准确选择出具有更高区分度的特征;对于植被指数和纹理特征,单一特征均不能使植被类别可分性达到最大,而2个特征组合可明显提高植被类别的可分性;比值植被指数及小窗口的反差、协方差和二阶矩纹理特征比同窗口其他纹理对提高研究区植被分类精度具有更重要的价值;植被指数加入原始光谱并没有明显提高研究区的整体分类精度,而纹理特征与原始光谱结合对提高植被分类精度相当有价值,最佳植被指数、最佳纹理特征和原始光谱结合可取得最佳分类结果,整体分类精度提高7.41%,Kappa系数(OKA)提高8.5%。【结论】基于改进转换分离度特征选择规则的土地覆盖分类方法能平衡所有类别间的可分性,较好避免选择相互冗余的特征,从而保证选择出具有较高的多类别可分性且冗余较小的特征,提高类别分类的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I影像 最佳植被指数 最佳纹理特征 改进可分离分析 支持向量机分类
下载PDF
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热电联产机组调峰能力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吴佐莲 张一帆 +2 位作者 张纯 李红智 梁法光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9-34,共6页
为了探索开发一种全新的高效灵活的煤基热电联产机组,本文从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入手,基于FORTRAN平台开发出300 MW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热电联产机组的计算程序,并通过该程序对该机组能源利用效率和调峰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 为了探索开发一种全新的高效灵活的煤基热电联产机组,本文从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入手,基于FORTRAN平台开发出300 MW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热电联产机组的计算程序,并通过该程序对该机组能源利用效率和调峰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设计工况下,该机组供电煤耗为140.5 g/(k W·h),供热煤耗为37.1 kg/GJ,能源利用效率高达90.2%;供热负荷越低的工况,供电煤耗和能源利用效率受供电负荷调节的影响越敏感;在任意供热条件下,该机组供电负荷均可以在0~100%的范围内任意调节,不存在最小凝汽流量和锅炉最低稳燃负荷的限制,热电完全解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 灵活性 超临界二氧化碳 布雷顿循环 热电解耦 能源利用效率
下载PDF
垂直上升加热管道内超临界二氧化碳流动不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一帆 李红智 +2 位作者 杨玉 白文刚 姚明宇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5-72,共8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布雷顿循环发电技术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发电技术之一。在S-CO2发电系统启动/停机或者较低负荷的条件下,主压缩机送出的S-CO2在不能够充分回热的条件下直接进入S-CO2锅炉,会使S-CO2锅炉气冷壁内的大量S-CO2工作在...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布雷顿循环发电技术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发电技术之一。在S-CO2发电系统启动/停机或者较低负荷的条件下,主压缩机送出的S-CO2在不能够充分回热的条件下直接进入S-CO2锅炉,会使S-CO2锅炉气冷壁内的大量S-CO2工作在拟临界温度点附近,致使S-CO2流动不稳定性成为S-CO2锅炉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以S-CO2锅炉气冷壁最为常见的布置结构(即垂直上升加热管)为研究背景,首先构建了S-CO2流动不稳定性的计算模型,随后进行了大量的数值计算,研究了典型工况下的S-CO2流动不稳定性特点,获取了主要边界参数对界限热流密度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随着入口压力或者质量流量的增大,界限热流密度显著提升,管内流动稳定性有明显提高;随着入口温度的提高,界限热流密度先降低再升高;对于不同的工况,存在1个临界入口温度,在该入口温度下,界限热流密度最低,管内流动稳定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流动不稳定性 垂直上升加热管 气冷壁 界限热流密度 脉动周期 临界入口温度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燃煤发电系统及其㶲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白文刚 李红智 +3 位作者 张磊 杨玉 张一帆 姚明宇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4-119,共6页
常规超临界二氧化碳燃煤发电系统缺乏快速精确的锅炉气温控制方法,锅炉热效率和㶲效率较低。对此,提出了1种改进的一次再热分流再压缩超临界二氧化碳燃煤发电系统。采用Aspen Plus建立了原系统和改进系统的稳态模型,对2种系统进行了详细... 常规超临界二氧化碳燃煤发电系统缺乏快速精确的锅炉气温控制方法,锅炉热效率和㶲效率较低。对此,提出了1种改进的一次再热分流再压缩超临界二氧化碳燃煤发电系统。采用Aspen Plus建立了原系统和改进系统的稳态模型,对2种系统进行了详细的㶲分析对比研究。此外,还对新系统的锅炉喷气减温方法的调温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原系统相比,新系统的锅炉㶲效率和系统㶲效率分别为53.41%和48.24%,分别增加了2.76百分点和2.32百分点,提高均很显著;新系统中一次气和二次气2级喷气减温点A1和A2、B1和B2的气温调节范围分别为0~16.96℃、0~19.44℃、0~19.43℃和0~21.03℃,能够满足锅炉工质温度快速精确调节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燃煤发电 㶲分析 锅炉气温控制 喷气减温
下载PDF
一种海洋MEMS电导率传感器结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志伟 李红志 +1 位作者 贾文娟 李醒飞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44-1150,共7页
为提高一种海洋MEMS电导率传感器的测量性能,基于电场基本理论分析了影响传感器测量性能的主要因素,并对传感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采用COMSOL软件分别构建和仿真了优化前后传感器测量模型,得出海水电导率在5 mS/cm^70 mS/cm,激励频率在1... 为提高一种海洋MEMS电导率传感器的测量性能,基于电场基本理论分析了影响传感器测量性能的主要因素,并对传感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采用COMSOL软件分别构建和仿真了优化前后传感器测量模型,得出海水电导率在5 mS/cm^70 mS/cm,激励频率在10 kHz^100 kHz范围内,传感器结构优化后比优化前对应的海水测量阻值范围提高了4.39倍,。优化后的传感器结构准确度提升至±1.18%,灵敏度提升至15.6 cm^-1。且优化前传感器结构准确度与灵敏度的仿真值与相关文献同类型结构传感器实际数据相近,因此本文优化设计贴近实际,参考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传感器 电导率传感器 有限元分析 COMSOL仿真 MEMS
下载PDF
基于LCTF的水下光谱成像系统研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宋宏 万启新 +8 位作者 吴超鹏 申屠溢醇 王文鑫 杨萍 贾文娟 李红志 黄慧 王杭州 詹舒越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4-50,共7页
水下光谱成像技术在水下目标物识别、海洋生态监测等领域有着重要作用。基于实际工程使用环境设计了基于液晶可调谐滤光片(LCTF)的水下光谱成像系统。该系统通过采用LCTF作为滤光结构以获得水下目标物的光谱信息。水下光谱成像系统在宽... 水下光谱成像技术在水下目标物识别、海洋生态监测等领域有着重要作用。基于实际工程使用环境设计了基于液晶可调谐滤光片(LCTF)的水下光谱成像系统。该系统通过采用LCTF作为滤光结构以获得水下目标物的光谱信息。水下光谱成像系统在宽光谱LED光源的照明下,进行水池实验获得了目标物在波长400~700 nm之间的31个通道光谱图像。对水下具有相似颜色的不同物体的光谱信息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有助于水下目标物识别和分类。在海试中对珊瑚进行了原位观测,成功获取了珊瑚礁的水下光谱图像。该系统有望应用于海洋遥感、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光谱成像仪 光谱图像 LCTF 颜色识别
下载PDF
陕西马元地区楠木树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来自氢、氧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的制约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志娇 陈翠华 +3 位作者 张燕 尹力 黎洪秩 黄小东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85-1000,共16页
为进一步探讨楠木树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文章对矿床中的25件岩矿石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微量元素分析,并对矿床中不同阶段的热液脉石矿物进行了包裹体测温和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Pb、Zn等成矿元素在郭家坝组地层中明显富集,而基... 为进一步探讨楠木树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文章对矿床中的25件岩矿石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微量元素分析,并对矿床中不同阶段的热液脉石矿物进行了包裹体测温和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Pb、Zn等成矿元素在郭家坝组地层中明显富集,而基底变质岩中Pb、Zn元素的丰度明显低于地壳岩石圈丰度;与成矿元素密切相关的元素Ag、Cd、Ge、In在寒武系郭家坝组地层中富集,在基底岩石中亏损;矿石中Ag、Cd、Ge、In等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未矿化的围岩。元素迁移分析表明流体运移过程中成矿热液萃取了Zn、Pb及其密切相关的Ag、Cd、Ge、In等组分,使Zn、Pb等成矿组分进一步富集。氢、氧同位素组成显示,与铅锌矿密切相关的石英样品落入变质水范围内,且靠近有机水范围,晚期方解石样品向雨水线漂移,表明早期成矿流体可能来自于深部的盆地卤水,在向上运移的过程中流经富含有机质的地层或有有机流体的加入,晚期有大气降水和海水的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物质来源 微量元素 同位素 铅锌矿床 陕西马元
下载PDF
压缩机透平分轴布置的超临界CO_(2)简单回热循环动态特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一帆 李红智 +4 位作者 刘岗 杨玉 李凯伦 周毓佳 雷贤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116-4126,共11页
超临界CO_(2)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配合高温颗粒储热系统,被认为是新一代光热发电机组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深入研究超临界CO_(2)布雷顿循环动态特性,是实现新一代光热发电机组高效、灵活设计和运行的重要基础。该文以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 超临界CO_(2)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配合高温颗粒储热系统,被认为是新一代光热发电机组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深入研究超临界CO_(2)布雷顿循环动态特性,是实现新一代光热发电机组高效、灵活设计和运行的重要基础。该文以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耦合颗粒换热器的超临界CO_(2)布雷顿循环机组为对象,构建了动态仿真模型,并进行动态仿真计算。该机组采用透平压缩机分轴布置的形式。结果显示:相对于颗粒/循环冷却水入口温度阶跃变化的工况,系统在颗粒/循环冷却水流量阶跃变化工况中响应更快、能够更快地达到新的稳定状态。压缩机转速扰动对系统流量影响迅速且明显,压缩机转速调节可以作为系统流量控制的重要手段。透平在不同流量下最优转速不同,当透平转速变化后更接近最优转速时机组循环净效率增高,反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太阳能热发电 动态仿真模型 阶跃扰动 动态特性
下载PDF
高速铁路引入对空铁一体枢纽振动和噪音影响及控制措施研究
15
作者 李鸿志 王梯 陈以庭 《高速铁路技术》 2024年第5期16-23,共8页
本文针对某机场航站楼及综合交通换乘中心(GTC)的实际工程项目,建立了列车-轨道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轨道-土体-建筑物三维有限元模型及建筑物结构噪声分析模型,评估了高速铁路及地铁行车所致振动对航站楼及GTC建筑物的影响,并分析了建... 本文针对某机场航站楼及综合交通换乘中心(GTC)的实际工程项目,建立了列车-轨道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轨道-土体-建筑物三维有限元模型及建筑物结构噪声分析模型,评估了高速铁路及地铁行车所致振动对航站楼及GTC建筑物的影响,并分析了建筑物基础隔振措施的隔振效果。结果表明:采取基础隔振措施前,GTC建筑物内旅客过夜用房区域的最大Z振级和二次结构噪声分别达到74.4 dB和45.3 dB(A),航站楼建筑的最大Z振级和二次结构噪声分别为74.6 dB和46.6 dB(A),均超出了标准GB 10070-1988和JGJ/T 170-2009规定的限值。采取基础隔振措施后,GTC和航站楼内Z振级分别减小了6.5~10 dB和6~9.9 dB,二次结构噪声分别减小了9.8~11.2 dB(A)和6.4~10.5 dB(A),均满足标准GB 10070-1988和JGJ/T 170-2009规定的夜间限值。研究结果对于铁路与航站楼的综合开发建设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环境振动 二次结构噪声 基础隔振 高速铁路
下载PDF
基于二氧化碳热力循环的储能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玉 黄斌 +6 位作者 孟欣 李红智 张一帆 张旭伟 吴家荣 李凯伦 姚明宇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3,共12页
基于二氧化碳热力循环的储能技术,结合二氧化碳循环的优良性能和捕集后二氧化碳的再利用需求,有望在未来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体系中发挥出重要作用。针对基于二氧化碳循环的储能技术进行了定义,并依据各储能方案的技术特点将该储能划... 基于二氧化碳热力循环的储能技术,结合二氧化碳循环的优良性能和捕集后二氧化碳的再利用需求,有望在未来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体系中发挥出重要作用。针对基于二氧化碳循环的储能技术进行了定义,并依据各储能方案的技术特点将该储能划分为电热储能,低、中和高压储气的压缩二氧化碳储能,低温和近常温储液的压缩二氧化碳储能,以及恒压储气的压缩二氧化碳储能;讨论了各类储能技术的研究现状、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低压储气的压缩二氧化碳储能技术最为成熟,目前已有大型工程示范机组建成;高压储气的压缩二氧化碳储能和大规模电热储能的综合性能较好,但成本较高;低压端储存液态二氧化碳的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的循环效率最低,但储能密度最高;恒压储气的压缩二氧化碳储能效率最高,可达74%~76%,储能密度接近2(kW·h)/m^(3),是极具发展前景的压缩气体储能技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热力循环 储能 压缩气体
下载PDF
基于轮轨切向力的防空转/滑行效率计算方法研究
17
作者 陈玉 田敬雷 +1 位作者 李洪智 丛明 《铁道车辆》 2024年第1期92-98,共7页
地铁车辆在完成防空转/滑行试验后,通常通过计算防空转/滑行效率来评价车辆防空转/滑行的性能,目前地铁车辆关于防空转/滑行效率缺少统一的计算方法。为解决该问题,文章系统介绍了轮轨黏着机理及特性,对比分析了既有车辆黏着控制策略和... 地铁车辆在完成防空转/滑行试验后,通常通过计算防空转/滑行效率来评价车辆防空转/滑行的性能,目前地铁车辆关于防空转/滑行效率缺少统一的计算方法。为解决该问题,文章系统介绍了轮轨黏着机理及特性,对比分析了既有车辆黏着控制策略和防空转/滑行效率计算方法,建立了车辆牵引和制动工况力学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轮轨切向力的防空转/滑行效率计算方法。与现有防空转/滑行效率计算方法相比,该方法同时适用于防空转试验和防滑行试验效率计算,排除了车辆运行阻力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在不同试验工况下的计算结果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空转/滑行效率 黏着特性 轮轨切向力 黏着控制策略
下载PDF
基于频谱和光谱特征的高光谱地物分类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莹 张晓丽 +1 位作者 李宏志 刘会玲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8,共8页
【目的】频谱作为物质的能量特征进行地物的识别是可行的。本文针对国内外利用频谱进行地物分类尤其是森林植被分类研究的匮乏,探索频谱的地物识别潜力,将高光谱影像的光谱曲线转化为频谱进行地物识别研究。【方法】以福建将乐林场为研... 【目的】频谱作为物质的能量特征进行地物的识别是可行的。本文针对国内外利用频谱进行地物分类尤其是森林植被分类研究的匮乏,探索频谱的地物识别潜力,将高光谱影像的光谱曲线转化为频谱进行地物识别研究。【方法】以福建将乐林场为研究区,利用国产环境小卫星高光谱影像(HJ-1A HSI)和同时成像的多光谱影像(CCD),通过能量分离变换的方法对高光谱和多光谱进行融合,获取高空间分辨率的高光谱影像;然后,将融合影像的光谱曲线转化到频率域,进而获取频谱;通过"频谱距离"对研究区进行地物分类,并将分类结果与光谱角填图(SAM)分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频域中植被类别和非植被类别的低阶幅度谱具有明显的可分性,频谱方法提高了马尾松、杉木和阔叶林的制图精度,对于光谱特征相似的不同森林植被具有更好的区分能力;非植被类别在1阶谐波的频谱容易区分,植被类别需要用前7次谐波的幅度谱进行区分,随着频率的增大,频谱变化趋于相似,并且非植被类别在频域的能量累计速度高于植被类别;与SAM的分类结果比较发现,基于频谱的分类方法总体分类精度为84.19%,比SAM分类结果总体精度提高0.7%。【结论】利用频谱信息可以降低光谱曲线上噪声的影响,保留类别的重要区别信息,提高地类的分类精度,因此利用频域中的频谱进行地类识别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频谱分析 离散傅立叶变换 地物分类
下载PDF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术前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直肠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红志 王宏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3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术前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中晚期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卡培他滨术前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术前同步放化疗。2组均随访12个月...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术前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中晚期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卡培他滨术前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术前同步放化疗。2组均随访12个月,观察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86%,显著高于对照组57.14%(P<0.05);观察组术后1年内局部复发率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42.86%(P<0.05);观察组术后1年内生存率82.86%,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P<0.05);观察组在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等4个领域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年内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4.29%、3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术前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直肠癌可明显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放化疗 中晚期直肠癌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复发率 疗效
下载PDF
5 MW级超临界二氧化碳锅炉启动过程中气冷壁堵塞原因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林 白文刚 +5 位作者 李红智 刘岗 宋晓辉 高景辉 王红雨 孟颖琪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2-148,共7页
针对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热工院)5 MW级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锅炉启动过程中气冷壁堵塞问题,结合现场情况开展了原因分析。发现机组充气过程中工质多次发生节流膨胀,制冷降温效果显著,气冷壁底部集箱内存水结冰;CO_(2)温度... 针对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热工院)5 MW级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锅炉启动过程中气冷壁堵塞问题,结合现场情况开展了原因分析。发现机组充气过程中工质多次发生节流膨胀,制冷降温效果显著,气冷壁底部集箱内存水结冰;CO_(2)温度降低而压力逐步提高,发生液化并封闭了集箱;锅炉点火后,液化的CO_(2)与结冰的水分封闭了通流孔,阻断了工质流动,致使气冷壁无法得到有效冷却,锅炉金属壁温蹿升剧烈。对此,现场实施了小火暖炉、降压闪蒸、末端排水及优化工质充装参数等改进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经调试调整后,锅炉点火启动正常,金属壁温升速合理,相关经验可供后续同类机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 MW 超临界二氧化碳 气冷壁堵塞 液化 结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