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8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及不确定性的风光抽蓄发电系统容量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帅 吴胜洋 +3 位作者 刘卫亮 刘长良 王昕 康佳垚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6,共14页
风光等新能源的大规模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其不确定性影响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和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计及不确定性的风光抽蓄联合发电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法。首先,采用不同的随机分布函数来描述风电、光伏... 风光等新能源的大规模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其不确定性影响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和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计及不确定性的风光抽蓄联合发电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法。首先,采用不同的随机分布函数来描述风电、光伏发电的出力特性和负荷分布情况,建立了互补发电系统数学模型;其次,构建了基于信息间隙决策理论与熵权法的双层容量优化配置模型;最后,采用多元宇宙优化算法求解容量优化配置方案。算例结果表明,投资者可以根据投资意愿,对源荷不确定性采取不同的配置策略,所得的运行结果均能很好地满足不同运行模式和多种运行场景的要求;能有效地降低综合成本、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并且能保持抽蓄电站的长久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荷不确定性 信息间隙决策理论 抽水蓄能 容量优化配置 双层优化
下载PDF
超疏水表面加工技术及耐磨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黄云 黄建超 +3 位作者 肖贵坚 刘帅 林瓯川 刘振扬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6,共25页
当前制备的超疏水表面耐磨性能普遍较差,因而其在各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研究表明微纳结构和低表面能是实现功能表面超疏水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首先基于超疏水表面作用机制,对超疏水表面织构进行了归纳,旨在通过优化表面织构来解决微... 当前制备的超疏水表面耐磨性能普遍较差,因而其在各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研究表明微纳结构和低表面能是实现功能表面超疏水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首先基于超疏水表面作用机制,对超疏水表面织构进行了归纳,旨在通过优化表面织构来解决微纳结构易磨损难题;然后对超疏水表面加工技术进行了梳理总结,从成本和效率两个方面分析了降低表面能的措施,为拓展超疏水表面加工体系提供思路;进而详细总结了超疏水表面耐磨性的分析手段,并阐述了提高超疏水表面耐磨性的方法;最后,展望了耐磨性超疏水表面的未来发展前景,以期推动超疏水表面在工程中的大规模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表面 加工技术 耐磨性 微纳结构 低表面能
下载PDF
2023欧洲神经肿瘤协会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治疗指南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江涛 张伟 +5 位作者 邱晓光 王政 张忠 陈宝师 刘彦伟 刘帅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0-13,共4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淋巴瘤的一个类型,约占所有淋巴瘤的1%,约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3%^([1])。与其他组织学类型相似的淋巴瘤相比,PCNSL具有独特的发生部位和侵袭性特点,疗效不佳。患病率随年龄逐渐增长,男性病人偏多...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淋巴瘤的一个类型,约占所有淋巴瘤的1%,约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3%^([1])。与其他组织学类型相似的淋巴瘤相比,PCNSL具有独特的发生部位和侵袭性特点,疗效不佳。患病率随年龄逐渐增长,男性病人偏多^([2])。鉴于近年来的研究进展,2021年欧洲神经肿瘤学协会(EANO)建立了一个涵盖多学科专业人员的工作组,更新了此前发表的成人PCNSL指南。新版指南提供了PCNSL的最新治疗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化疗 放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核壳型碳纤维毡@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介电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帅 赵子豪 +2 位作者 俞盈 杨嘉欣 张扬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30,共6页
使用原位化学氧化聚合的方法,以碳纤维毡(CFF)为骨架,在碳纤维表面生长聚苯胺(PANI),获得具有核壳结构的CFF@PANI复合材料,随后使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对其进行封装。研究反应条件对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NI能够均匀... 使用原位化学氧化聚合的方法,以碳纤维毡(CFF)为骨架,在碳纤维表面生长聚苯胺(PANI),获得具有核壳结构的CFF@PANI复合材料,随后使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对其进行封装。研究反应条件对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NI能够均匀地包裹在碳纤维表面,使CFF的颜色由黑色变为深绿色;接触角和表面能分析结果表明尽管表面生长PANI并未对CFF产生显著影响,但使用PDMS封装后可以大幅度降低材料的表面能;借助多界面结构和界面效应,核壳结构明显提升了材料的界面极化和偶极极化,导致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介电弛豫现象,并显著提高了电容和电容压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毡 聚苯胺 原位氧化聚合 介电性能
下载PDF
六自由度上肢康复机器人机构设计及轨迹规划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邦成 兰旭腾 +1 位作者 刘帅 庞在祥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15-120,共6页
本研究设计一款六自由度上肢康复机器人,机器人采用绳索驱动、串并联相结合的关节结构形式,能够牵引偏瘫患者的上肢实现多个关节且活动范围较大的康复运动训练。针对上肢康复机器人机构适用性问题,基于运动学理论和D-H坐标系法建立上肢... 本研究设计一款六自由度上肢康复机器人,机器人采用绳索驱动、串并联相结合的关节结构形式,能够牵引偏瘫患者的上肢实现多个关节且活动范围较大的康复运动训练。针对上肢康复机器人机构适用性问题,基于运动学理论和D-H坐标系法建立上肢康复机器人本体D-H参数模型,根据空间坐标向量之间的平移、旋转关系,对运动序列建模分析,求解正运动学,通过封闭解法求解逆运动学。基于运动学分析结果,提出五次多项式函数关节空间轨迹规划方法,对上肢提拉抬肘运动进行轨迹规划仿真,验证了康复运动过程中的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康复机器人 运动学分析 轨迹规划
下载PDF
分数阶衍射蜂窝晶格中带隙涡旋孤子的传输与控制
6
作者 王娟芬 韦鑫 +3 位作者 刘帅 杨玲珍 薛萍萍 樊林林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5-135,共11页
基于分数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研究分数阶衍射效应下蜂窝晶格中带隙涡旋光孤子的存在性与传输特性.首先采用平面波展开法得到蜂窝晶格能带结构,其次在带隙结构中分别采用改进的平方算子迭代法、分步傅里叶法和傅里叶配置法研究含有蜂窝... 基于分数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研究分数阶衍射效应下蜂窝晶格中带隙涡旋光孤子的存在性与传输特性.首先采用平面波展开法得到蜂窝晶格能带结构,其次在带隙结构中分别采用改进的平方算子迭代法、分步傅里叶法和傅里叶配置法研究含有蜂窝晶格势的分数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中带隙涡旋孤子的模式及其传输特性.研究结果发现带隙涡旋孤子的传输特性受Lévy指数和传播常数的影响.在稳定区间,带隙涡旋孤子可以稳定传输,而在非稳定区间,带隙涡旋孤子会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逐渐汇聚,失去环状结构演变为基孤子.且Lévy指数越大,带隙涡旋孤子能够稳定传输的距离越长,功率越低.此外,相邻晶格同相位两个带隙涡旋孤子与旁瓣能量相叠加,反相位两带隙涡旋孤子与旁瓣能量相抵消,传输过程中逐渐失去环状结构,演化为类偶极子模式,且受方位角调制影响而周期性旋转.在非相邻晶格处两带隙涡旋孤子,由于旁瓣影响较小,带隙涡旋孤子在传输过程中能较好地保持环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数阶薛定谔方程 蜂窝晶格 带隙涡旋孤子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基于迭代协作学习框架的信誉医学参与方选择
7
作者 陆枫 李炜 +6 位作者 顾琳 刘帅 王润衡 任宇飞 戴小海 廖小飞 金海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47-2363,共17页
联邦学习和群智学习等协作学习技术,能够在保护数据隐私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分布在各地的分布式数据深度挖掘数据中所蕴含的知识,拥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强调隐私惯例和道德约束的医疗健康领域.任何协作工作都需要选择可靠的参与... 联邦学习和群智学习等协作学习技术,能够在保护数据隐私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分布在各地的分布式数据深度挖掘数据中所蕴含的知识,拥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强调隐私惯例和道德约束的医疗健康领域.任何协作工作都需要选择可靠的参与方,协作学习中全局模型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方的选择.然而,现有研究在选择参与方时都没有对不同机构医疗数据中存在的异质性加以直接关注.导致包含稳定性在内的全局模型的性能难以得到保障.提出了从信誉的角度尝试探索求解该问题.以迭代协作学习的方式尽可能挑选出具有良好信誉的参与方进行协作学习,以获得稳定可靠的高性能全局模型.首先,提出了一个描述医疗机构数据质量的AI信誉值指标AMP(AI medical promise),以帮助其在医疗领域中形成良好的AI生态.其次,建立了一个基于后向选择的迭代协作学习(colback-learning)框架.在单次协作学习任务中,利用后向选择方法以多项式时间复杂度迭代计算出性能良好且稳定的全局模型,完成AMP计算和积累.在AMP信誉值计算中,制定了一个综合考虑全局性能指标的评分函数,以针对医疗领域更有效地指导全局模型的训练.最后,使用真实医疗数据模拟多样化的协作学习场景.实验表明,colback-learning能够选择可靠参与方训练得到性能良好的全局模型,模型的性能稳定性比现有最好的参与方选择方法提高了1.3~6倍.全局模型的可解释性与集中式学习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学习 联邦学习 参与方选择 数据贡献 区块链 神经网络
下载PDF
冲击载荷下煤样动力学响应特性与损伤本构模型
8
作者 杨科 许日杰 +2 位作者 刘帅 刘文杰 张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9-148,共10页
为研究深部煤体动载响应规律,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系统对信湖矿煤样开展了不同应变率的单轴冲击压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冲击载荷下煤样动态抗压强度强度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且随着应变率增大,应变硬化现象愈发明显;煤样反射... 为研究深部煤体动载响应规律,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系统对信湖矿煤样开展了不同应变率的单轴冲击压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冲击载荷下煤样动态抗压强度强度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且随着应变率增大,应变硬化现象愈发明显;煤样反射能、透射能、吸收能、耗能密度与应变率呈一次函数关系,耗能占比与应变率呈指数型函数关系,且均保持正相关。基于经典朱-王-唐模型、Weibull分布、Drucker-Prager准则,建立了考虑煤样损伤与黏滞性特征的动态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并对本构模型的准确性与普适性进行了验证。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煤样冲击动态力学行为,为动载影响下深地煤炭安全开采提供了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率 朱-王-唐模型 动态损伤本构模型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下载PDF
管束结构的阻尼控制型流弹失稳特性研究
9
作者 冯志鹏 臧峰刚 +2 位作者 刘帅 黄旋 齐欢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0,106,共9页
尽管自2012年SONGS事故以来,流弹失稳对管束结构的危害性和重要性再次引起了重点关注,但对导致这种不稳定现象的根本因素仍未确定。为进一步研究流弹失稳的基本物理机制,以压水堆蒸汽发生器通常采用的平行三角形管束为对象,基于开源CFD(... 尽管自2012年SONGS事故以来,流弹失稳对管束结构的危害性和重要性再次引起了重点关注,但对导致这种不稳定现象的根本因素仍未确定。为进一步研究流弹失稳的基本物理机制,以压水堆蒸汽发生器通常采用的平行三角形管束为对象,基于开源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工具OpenFOAM,同时耦合管的动力学方程,求解具有移动边界的非定常Navier-Stokes(uRANS)方程,建立了研究阻尼控制型不稳定机制的数值模型,进而预测管束的流固耦合振动,揭示影响阻尼控制型不稳定机制的关键参数和流动响应;重点讨论了不同质量阻尼参数下,系统的响应特性、能量输入与耗散,升力与位移间的相干性、相位差、相关系数,升力的频谱特性,主导激励机理。进一步揭示了管束流弹系统中占主导地位的激励机理和关键流动现象,有助于理解管束与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同时为工程中使用开源CFD工具OpenFOAM预测流弹失稳行为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致振动 流体弹性不稳定性(FEI) 管束 阻尼控制机制 OPENFOAM
下载PDF
蓝舌病新疆分离株VP7蛋白编码基因序列分析及一步法RT-PCR方法的建立
10
作者 马晓菁 谷文喜 +5 位作者 叶锋 刘帅 刘丽娅 谢彩云 钟旗 易新萍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259,共7页
【目的】分析蓝舌病新疆分离株编码VP7蛋白S7基因保守序列,建立蓝舌病新疆分离株一步法RT-PCR方法,为新疆BT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二代测序技术获得新疆分离株S7基因序列,登陆GenBank对序列进行同源性Blas... 【目的】分析蓝舌病新疆分离株编码VP7蛋白S7基因保守序列,建立蓝舌病新疆分离株一步法RT-PCR方法,为新疆BT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二代测序技术获得新疆分离株S7基因序列,登陆GenBank对序列进行同源性Blast比对,用软件MEGA 5.0分析序列差异,根据蓝舌病新疆分离株编码VP7蛋白S7基因保守序列,运用软件Oligo6.0设计引物,对蓝舌病新疆分离株S7基因进行RT-PCR扩增,并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蓝舌病中国新疆分离株编码VP7蛋白S7基因序列与哈尔滨报道BTV分离株S7基因片段相似度较高为89.64%,与中国云南报道BTV-29型分离株、蒙古国BTV分离株S7基因片段相似度分别为87.49%和87.39%;与德国BTV分离株S7基因片段相似度为80.70%,其余均无同源性序列。中国新疆分离株S7基因片段序列与4条同源序列间存在26处核苷酸差异,9处氨基酸差异。【结论】建立的蓝舌病中国新疆分离株S7基因片段一步法RT-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仅BTV中国新疆分离株扩增获得目的条带,该方法的敏感性为4.0×10^(3)copies/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 VP7蛋白 RT-PCR
下载PDF
循环冲击荷载作用下煤岩组合体力学响应和能量耗散特征研究
11
作者 杨科 郑诗章 +4 位作者 刘文杰 许日杰 张寨男 刘帅 池小楼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50-161,共12页
为探究循环冲击下煤岩组合体的力学响应与能量耗散特征,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系统,设计开展5种不同冲击速度的煤岩组合体循环冲击压缩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冲击速度下组合体动态应力应变关系、能量耗散特性和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为探究循环冲击下煤岩组合体的力学响应与能量耗散特征,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系统,设计开展5种不同冲击速度的煤岩组合体循环冲击压缩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冲击速度下组合体动态应力应变关系、能量耗散特性和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循环冲击下煤岩组合体存在明显的临界效应,冲击速度低于临界速度时动态抗压强度在冲击前期迅速降低,峰值应变变化率随冲击速度增加而降低;循环冲击下试件总吸收能和分形维数逐渐增大,在临界速度时达到峰值,超过临界速度后两者皆降低;冲击速度超过临界速度后,总吸收能相同时循环冲击条件下煤岩体破坏程度高于单次冲击;当煤岩强度比为1∶2时,随着总吸收能的增加,岩体从积聚和传递能量作用转向于加剧组合体破坏;冲击作用下组合体呈张拉劈裂破坏,低速条件下宏观裂纹萌发主要发生在远离胶结面的煤体端面,随着冲击速度增大远离胶结面岩体一侧亦有裂纹出现,根据失稳发生区域组合体破坏类型分为煤体失稳型和组合体失稳型,循环冲击下均发生组合体失稳型破坏。研究结果为软弱岩层动压巷道与采场围岩稳定性控制提供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冲击 煤岩组合体 动力学特性 能量耗散 分形维数 裂纹扩展
下载PDF
鄂尔多斯长7段油页岩不同阶段热解反应特征
12
作者 蒋海岩 胡清萍 +3 位作者 王姣 刘帅 袁士宝 申志兵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4-450,共7页
针对原位热采开发油页岩矿藏中热解反应变化复杂、控温困难等问题,通过热重分析实验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页岩热解过程进行阶段划分;通过X射线衍射测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实验重点检测有机质裂解放热阶段的产物成分,分析不同阶段演化... 针对原位热采开发油页岩矿藏中热解反应变化复杂、控温困难等问题,通过热重分析实验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页岩热解过程进行阶段划分;通过X射线衍射测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实验重点检测有机质裂解放热阶段的产物成分,分析不同阶段演化的主要化学反应,进一步验证阶段划分。结果表明,油页岩在氮气氛围下的热解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脱水阶段(<300℃)、有机质裂解放热阶段(300~720℃)、矿物吸热分解阶段(>720℃)。在有机质裂解放热阶段,油页岩的失重约为总失重的74%,无机矿物未发生热裂解。有机质裂解放热阶段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阶段:300℃≤T<450℃的低温初始段、450℃≤T<600℃的中温热解段、600℃≤T≤720℃的高温热解完成段。有机质的热解主要发生在中温热解段。随温度升高,烷烃脱氢反应、酯化反应变为以酯类化合物热裂解反应、烷烃断链生成小分子烃类反应为主;温度升至600~720℃时,会促使化合物发生聚合向油页岩半焦转化;当温度控制在中温热解段时,油页岩油成分最好,含27.70%酯类、29.89%脂肪烃、14.49%醇类、12.66%芳香烃等。研究结果为油页岩热解机理分析、油页岩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和提高现场采收率提供理论指导,并对控制有机质的反应温度范围提供依据,保证较高的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页岩油 有机质 裂解放热 热解阶段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变转速下基于改进多阶概率方法的风电齿轮箱故障诊断研究
13
作者 刘长良 刘少康 +2 位作者 李洋 刘帅 武英杰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8-217,共10页
阶次跟踪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变转速故障诊断问题的方法,其关键前提是存在转速信号作为参考。然而,由于强背景噪声和弱谐波关系的影响,现有转速估计方法的准确性和自适应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提出一种融合多传感器信号的改进多阶概率方... 阶次跟踪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变转速故障诊断问题的方法,其关键前提是存在转速信号作为参考。然而,由于强背景噪声和弱谐波关系的影响,现有转速估计方法的准确性和自适应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提出一种融合多传感器信号的改进多阶概率方法(MOPA)用以估计瞬时转速。首先,依据不同传感器信号的基频统一性和主导分量差异性,通过时频图瞬时切片归一化融合的方式,构建具有强谐波关系的时频图;其次,为消除时变工况下时频图中横纵方向上的间歇恒频和短时宽频背景噪声,提出滑动消噪方法;最后,基于处理后的时频图执行MOPA,实现瞬时转速自动估计,结合阶次跟踪解决风电齿轮箱变转速故障诊断问题。经实测数据验证,改进MOPA估计的瞬时频率的准确性和自适应性均优于对方法,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0.56%,均小于对比方法的15.73%、13.99%和1.21%。结合阶次分析诊断了变转速下风电齿轮箱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转速 故障诊断 风电齿轮箱 瞬时频率 阶次跟踪
下载PDF
数据挖掘与建模技术在食品嗅觉和味觉感知与情绪认知中的应用
14
作者 王蓓 王颖 +2 位作者 王亚东 刘帅 江滔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3,共13页
随着食品嗅觉和味觉感官及情绪认知相关的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仪器分析方法和实验设备用于上述领域的研究。检测方法的多样化、全面化以及检测精度的提升,也伴随着风味感知相关数据规模的扩增。如何从食品风味仪器分析结... 随着食品嗅觉和味觉感官及情绪认知相关的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仪器分析方法和实验设备用于上述领域的研究。检测方法的多样化、全面化以及检测精度的提升,也伴随着风味感知相关数据规模的扩增。如何从食品风味仪器分析结果以及消费者的情绪认知行为相关研究中收集的大量数据中获得关键信息,并建立数据间的关联,越来越被研究人员所关注。食品领域的数据挖掘与建模技术是利用食品生产及流通过程中获得的大量数据,实时、准确地监控食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并预测这些变化可能对消费者感官特征及情绪认知产生的影响。目前在食品嗅觉和味觉感知领域,数据挖掘与建模技术可为食品科研人员和消费者提供前所未有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本文在针对经典的机器学习方法中的有监督和无监督的数据挖掘与建模方法以及深度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食品感官属性研究以及情绪认知方面的最新应用进展进行分析,并展望数据挖掘与建模技术在食品嗅觉和味觉感知领域的应用前景,助力食品行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与建模 机器学习 风味感知 感官属性 情绪认知
下载PDF
公路隧道运营韧性研究进展
15
作者 丁浩 邓实强 +2 位作者 刘帅 李文锋 陈俊涛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23-1735,共13页
以韧性理念为核心的系统安全分析范式,为现代公路隧道运营安全管理提供科学而务实的新视角。为深入理解韧性理念,首先结合国内外不同工程领域对韧性研究的进展,梳理总结出以下2点共识:1)韧性是一种综合性能力,着眼于系统全过程的表现;2... 以韧性理念为核心的系统安全分析范式,为现代公路隧道运营安全管理提供科学而务实的新视角。为深入理解韧性理念,首先结合国内外不同工程领域对韧性研究的进展,梳理总结出以下2点共识:1)韧性是一种综合性能力,着眼于系统全过程的表现;2)韧性包含一系列特征属性,可用鲁棒性、冗余性、资源充裕度、快速性囊括。鉴于经典风险分析于公路隧道运营安全管理的部分局限性,探讨引入韧性视角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而定义公路隧道运营韧性,即为对影响公路隧道正常运营通行的实际或潜在负面效应,进行预防、抵抗、适应、恢复的能力,并分析全阶段性、动态演进性和量化客观性的内涵,构建初步的概念框架。再提出基于感知、响应、学习和预测4种功能来增强隧道运营韧性的路径以及初步的韧性提升措施。特别地,针对火灾风险,介绍相关的智能技术与装备案例,包括智能火灾检测、火灾预测技术和隧道入口的柔性阻拦系统等。未来,对公路隧道运营韧性的研究将不断深化,通过构建全面的理论框架,以指导实践并推动隧道运营安全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发展,从而建立更安全、高效、可持续的隧道运营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运营韧性 风险 韧性增强 智能化
下载PDF
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表面液相涌出行为
16
作者 刘帅 姚晓航 +2 位作者 张礼斌 王忠 裴昊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5-153,共9页
燃料电池流道内的两相分布特性对于提升燃料电池水管理能力至关重要,探究多液滴在流道表面流动行为利于优化结构及运行条件。使用流体体积(Volume of Fluid)法对液态水从气体扩散层(Gas diffusion layer)涌出到流道内的动态过程进行模拟... 燃料电池流道内的两相分布特性对于提升燃料电池水管理能力至关重要,探究多液滴在流道表面流动行为利于优化结构及运行条件。使用流体体积(Volume of Fluid)法对液态水从气体扩散层(Gas diffusion layer)涌出到流道内的动态过程进行模拟,研究流道内气体流速、GDL表面接触角和水孔间距对水涌出过程和流动行为影响。结果表明,液滴在GDL表面经历了生长、分离、传输和碰撞凝并等过程。气体流速明显影响压降和液滴分离周期,随着气体流速增加,压降增加,液滴分离周期从14.7 ms降至4.7 ms,水去除能力显著增强,高气体流速造成液滴形态和流动情况不稳定。GDL表面润湿性改变了表面张力,影响液滴形态和流动,显著影响水覆盖率,随着接触角增大,GDL表面平均水覆盖率从20.03%降至9.01%;水孔间距对液滴碰撞周期影响大,小水孔间距时液滴在生长中发生凝并,大液滴飞溅造成流道内气流速度下降,压降和GDL表面水覆盖率产生大波动;大水孔间距时,流道内速度场受影响明显,前一液滴获得大速度后发生碰撞更易造成液滴飞溅,导致最大水孔间距时水覆盖率下降,从16.84%(D=0.8 cm)骤降至14.69(D=1.2 cm)。研究结果为流道表面接触角,GDL孔隙分布、进气条件等参数优化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借鉴,改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水传输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水管理 气体扩散层 流体体积法 液滴流动行为
下载PDF
燃料电池部分堵塞通道内液滴的动态行为
17
作者 刘帅 张礼斌 +2 位作者 裴昊 王忠 何仁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3-659,共7页
为了有效去除通道内液态水,采用流体体积模型(volume of fluid model,VOF)方法研究了燃料电池通道内部分堵塞对液滴运输过程的影响,探讨了堵塞块形状参数、液滴尺寸和气体扩散层(gas diffusion layer,GDL)表面润湿性对通道内两相输运特... 为了有效去除通道内液态水,采用流体体积模型(volume of fluid model,VOF)方法研究了燃料电池通道内部分堵塞对液滴运输过程的影响,探讨了堵塞块形状参数、液滴尺寸和气体扩散层(gas diffusion layer,GDL)表面润湿性对通道内两相输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堵塞块的存在会影响液滴在通道内运输,堵塞块的引入导致液滴受到y方向的剪切力增大,液滴的运输速率提高,有利于GDL表面液态水的去除;随着堵塞比和纵向比的增大,通道内压降增大,液滴运输速率加快;随着液滴直径和GDL表面接触角的增大,液滴运输速率增大;当液滴直径为0.8 cm和GDL表面接触角为150°时,通道内液滴的运输速率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水管理 部分堵塞通道 VOF方法 液滴传输
下载PDF
改性埃洛石纳米管在聚脲基防火涂料中的应用研究
18
作者 庞洪昌 刘帅 +1 位作者 田朋 宁桂玲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32,共6页
为了提高聚脲基防火涂料的防火性能,探究埃洛石纳米管对聚脲基涂料防火性能的影响,通过表面改性的方法,用甲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埃洛石纳米管,并将改性埃洛石纳米管引入到聚脲膨胀型防火涂料中,采用锥形量热仪、红外光谱分析仪、导热系... 为了提高聚脲基防火涂料的防火性能,探究埃洛石纳米管对聚脲基涂料防火性能的影响,通过表面改性的方法,用甲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埃洛石纳米管,并将改性埃洛石纳米管引入到聚脲膨胀型防火涂料中,采用锥形量热仪、红外光谱分析仪、导热系数仪、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扫描电镜、防火性能测试装置等对其进行表征分析。研究发现:添加质量分数为5%的改性埃洛石纳米管的涂料样品的热释放峰值为95.89 kW/m^(2),相较未添加的样品降低了38.48%;总的热释放量为7.20 MJ/m^(2),相较未添加的样品降低了76.50%;总的烟释放值为4.32 m^(2),相较未添加的样品降低了40.98%;常温下导热系数为0.067 W/(m·K),相较未添加的样品降低了17.30%;燃烧后样品残留物表面更加致密,强度更高,对烟热的释放有更好的抑制作用,表现出了优异的防火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埃洛石纳米管在降低复合材料导热系数和基体树脂催化成炭方面起到了双重作用,对聚脲基防火涂料防火性能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脲 防火涂料 埃洛石纳米管
下载PDF
高产优质淀粉型甘薯新品种苏薯30的选育及特性分析
19
作者 贾赵东 马佩勇 +4 位作者 禹阳 张铅 刘帅 郭可 边小峰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1-34,共4页
为选育高产优质淀粉型甘薯新品种,以南薯99为母本、浙紫薯1号为父本杂交,采取杂交育种法育成甘薯新品种苏薯30,对其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品质性状、抗病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苏薯30聚合了双亲的优良性状,淀粉产量较对照苏渝303增产8... 为选育高产优质淀粉型甘薯新品种,以南薯99为母本、浙紫薯1号为父本杂交,采取杂交育种法育成甘薯新品种苏薯30,对其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品质性状、抗病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苏薯30聚合了双亲的优良性状,淀粉产量较对照苏渝303增产8.18%,平均薯块淀粉率为19.52%,平均干物率为31.43%,大中薯率为82.6%;干基品质检测显示,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为5.99%,还原性糖为2.99%,粗蛋白为7.44%;抗蔓割病,中抗黑斑病和茎线虫病,适宜在江苏及其周边地区推广种植.该品种201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新品种登记(编号为GPD甘薯(2019)320056),2022年获植物新品种权(CNA201826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高产 优质 苏薯30 特性分析
下载PDF
分层电阻抗成像技术监测自主呼吸试验失败的脑干肿瘤术后患者的呼吸“钟摆现象”
20
作者 王玉妹 田野 +4 位作者 田莹 刘帅 石广志 张琳琳 周建新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1042-1046,共5页
目的采用分层电阻抗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技术监测自主呼吸试验失败脑干肿瘤术后患者的呼吸“钟摆现象”。方法总结分析了1例延髓、桥脑及桥前池区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反复自主呼吸试验失败的血气分析、EIT图像和“... 目的采用分层电阻抗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技术监测自主呼吸试验失败脑干肿瘤术后患者的呼吸“钟摆现象”。方法总结分析了1例延髓、桥脑及桥前池区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反复自主呼吸试验失败的血气分析、EIT图像和“钟摆现象”,并进行相关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60岁,以“吞咽困难、口齿不清”入院,确诊延髓、桥脑及桥前池区肿瘤后行颅底占位切除术,术后转入重症医学科继续治疗。随着病情的稳定,反复尝试自主呼吸试验失败,脱机后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升高,考虑继发性中枢性通气不足,行EIT监测后发现,在支持压力(pressure support,PS)为0 cmH 2O和4 cmH 2O时出现了呼吸“钟摆现象”,PS增加至8 cmH 2O时无“钟摆现象”。经历长时间的呼吸锻炼,患者最终历时61 d脱机成功出院。结论脑干肿瘤术后患者因继发性中枢性通气不足致反复自主呼吸试验失败,应用EIT技术能够监测到该患者肺内通气存在呼吸“钟摆现象”,这可能是PaCO_(2)增高的其中原因之一,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肿瘤 分层电阻抗成像 钟摆现象 中枢性通气不足 二氧化碳分压 支持压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