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ponse of ecosystem carbon storage to land use change from 1985 to 2050 in the Ningxia Section of Yellow River Basin,China
1
作者 LIN Yanmin HU Zhirui +5 位作者 LI Wenhui CHEN Haonan WANG Fang nan xiongxiong YANG Xuelong ZHANG Wenju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110-130,共21页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ecessitates a holistic understanding of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in ecosystem carbon storage(ECS),particularly in ecologically sensitive areas with arid and semi-arid climate.In this...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ecessitates a holistic understanding of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in ecosystem carbon storage(ECS),particularly in ecologically sensitive areas with arid and semi-arid climate.In this study,we calculated the ECS in the Ningxia Section of Yellow River Basin,China from 1985 to 2020 using the 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model based on land use data.We further predict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CS in 2050 under four land use scenarios:natural development scenario(NDS),ecological protection scenario(EPS),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scenario(CPS),and urban development scenario(UDS)using the 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PLUS)model,and quantified the influences of natural and human factors on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ECS using the geographical detector(Geodetector).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ECS of the study area initially increased from 1985 until reaching a peak at 402.36×10^(6) t in 2010,followed by a decreasing trend to 2050.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CS was characterized by high values in the eastern and southern parts of the study area,and low values in the western and northern parts.Between 1985 and 2020,land use changes occurred mainly through the expansion of cultivated land,woodland,and construction land at the expense of unused land.The total ECS in 2050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scenarios(ranked as EPS>CPS>NDS>UDS)would be lower than that in 2020.Nighttime light was the largest contributor to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ECS,with soil type and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being the major natural driving factors.Findings of this study could provide guidance on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storage land use change nighttime light 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model 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PLUS)model geographical detector(Geodetector) Yellow River Basin
下载PDF
葡萄酒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量化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芳 杨碧涵 +3 位作者 林妍敏 南雄雄 郑兰香 赵占宁 《农业展望》 2021年第7期78-88,共11页
为探究葡萄酒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历史演变规律和应用现状,从主观判断转向客观计量,以Web of Science与中国知网的文献资料为数据源,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充分挖掘2000—2020年葡萄酒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 为探究葡萄酒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历史演变规律和应用现状,从主观判断转向客观计量,以Web of Science与中国知网的文献资料为数据源,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充分挖掘2000—2020年葡萄酒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论文分布及研究热点。结果显示,葡萄酒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经历了萌芽、兴起和扩散3个阶段,国际相关研究较多,应用领域广泛,研究主题逐步从探究其废弃物组成、性质等向资源化利用转移,呈现出3个方面的研究趋势:如何进行葡萄酒生产废弃物的处理是永恒的研究主题,欧美国家在该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葡萄酒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未来葡萄酒相关行业的研究重点;可持续发展将是葡萄酒生产废弃物相关研究的基本思想。国内关于葡萄酒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研究总体关注度相对不高,科学技术不能充分应用,但目前的研究重点也正在向资源化利用方向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生产废弃物 资源化利用 CITESPACE 知识图谱 研究热点演化 量化分析
下载PDF
滴灌条件下不同氮磷耦合对叶用枸杞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康超 杨柳 +3 位作者 王昊 南雄雄 王蓉 孙权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滴灌条件下适宜叶用枸杞水肥一体化生产的氮磷质量浓度。【方法】以5 a生枸杞"宁杞9号"为试验材料,在钾素质量浓度统一为40 mg/L的基础上,采用二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氮素质量浓度设40、60、80 mg/L共3个... 【目的】探讨滴灌条件下适宜叶用枸杞水肥一体化生产的氮磷质量浓度。【方法】以5 a生枸杞"宁杞9号"为试验材料,在钾素质量浓度统一为40 mg/L的基础上,采用二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氮素质量浓度设40、60、80 mg/L共3个水平,分别记为N1、N2、N3,磷素质量浓度设10、20、30 mg/L共3个水平,分别记为P1、P2、P3,研究了不同氮磷耦合对叶用枸杞产量、产量构成要素、产投比的影响。【结果】不同氮素质量浓度对叶用枸杞芽数与鲜质量的影响不明显,不同磷素质量浓度对叶用枸杞芽数与鲜质量的影响明显,在P3水平下,叶用枸杞芽数与鲜质量均显著提高。不同氮磷组合对叶用枸杞产量、肥料经济效益影响明显,产投比最高的组合是N1P1,其产量为14 220 kg/hm^2,产投比高达38.33,在N2P3组合下叶用枸杞产量最高(16 095 kg/hm^2),产投比处于中间水平,但其净收益最高。【结论】钾素质量浓度为40 mg/L时,全生育期叶用枸杞灌溉肥液以N2P3为宜,能使叶用枸杞获得高产,并且节约肥料成本,增加经济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耦合 叶用枸杞 产量 构成
下载PDF
滴灌频率和定额对枸杞园土壤水热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侯建安 南雄雄 +3 位作者 康超 王昊 杨柳 黄利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8-66,共9页
为构建合理的沙质土壤枸杞园滴灌技术体系,以大果枸杞新品种‘宁杞8号’为试验材料,在滴灌条件下开展不同灌水频率和定额大田试验,研究灌水下限和灌水量对枸杞园土壤水热分布及‘宁杞8号’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枸杞生育期,'... 为构建合理的沙质土壤枸杞园滴灌技术体系,以大果枸杞新品种‘宁杞8号’为试验材料,在滴灌条件下开展不同灌水频率和定额大田试验,研究灌水下限和灌水量对枸杞园土壤水热分布及‘宁杞8号’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枸杞生育期,'宁杞8号'最大耗水时期为6月中下旬,高频灌水处理的土壤水分变化保持在一个较稳定的范围;土壤水分、气温及枸杞生育阶段对土壤温度影响明显,表层土壤温度变化(10cm以上)受空气温度影响显著,7月以后气温对土壤温度的影响逐渐减弱,20cm以下土层基本不受气温影响,而且高频灌水处理能使土壤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因此,沙土地‘宁杞8号’枸杞品种最佳灌水下限宜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5%,全生育期最佳灌水次数为103次,灌水总量为4817.25m3/hm^2,此条件下产量为6332.1kg/hm^2,且单果质量、果实纵横径、2cm以上等级率均优于其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宁杞8号’ 灌溉频率 灌溉定额 土壤湿度 产量
下载PDF
水肥一体化技术对叶用枸杞产量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杨柳 南雄雄 +1 位作者 王昊 康超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6期72-75,共4页
为了探究水肥一体化技术对叶用枸杞产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本文以叶用枸杞‘宁杞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常规沟灌施肥(CK),水肥一体化施肥(T1),水肥一体化减量施肥(灌水量、施肥量均为水肥一体化施肥的80%,T2)3种灌溉施肥方式对叶用枸... 为了探究水肥一体化技术对叶用枸杞产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本文以叶用枸杞‘宁杞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常规沟灌施肥(CK),水肥一体化施肥(T1),水肥一体化减量施肥(灌水量、施肥量均为水肥一体化施肥的80%,T2)3种灌溉施肥方式对叶用枸杞产量、水分利用率、养分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施肥量和灌水量均低于传统施肥的条件下,T1、T2的产量分别比CK提高了69.3%和4.6%,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50.6%和93.1%,氮磷钾吸收率分别比CK提高了14.52,5.72,16.65个百分点和1.10,0.96,2.81个百分点,每公顷的经济效益分别增加了91 217元和8 730元,产投比分别提高了72.3%和33.0%。综合而言,水肥一体化技术可提高叶用枸杞的产量、水分和养分利用率以及经济效益,其中以水肥一体化施肥(T1,即N 496.05 kg·hm^(-2)、P 483.2 kg·hm^(-2)、K 342.15 kg·hm^(-2))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技术 叶用枸杞 产量 养分利用率
下载PDF
水肥一体化技术对叶用枸杞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柳 南雄雄 李永华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12-118,共7页
以叶用枸杞“宁杞9号”为试材,采用田间对比试验,以常规沟灌施肥为对照(T1),研究水肥一体化技术(T2)对叶用枸杞“宁杞9号”含水量、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以期为叶用枸杞节肥灌溉技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水肥一体化技... 以叶用枸杞“宁杞9号”为试材,采用田间对比试验,以常规沟灌施肥为对照(T1),研究水肥一体化技术(T2)对叶用枸杞“宁杞9号”含水量、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以期为叶用枸杞节肥灌溉技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水肥一体化技术灌溉模式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常规灌溉模式,且可以满足叶用枸杞所有根系对水分的需求,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损失。2)水肥一体化技术显著促进了叶用枸杞干物质的积累,茎和叶干物质积累分别提高42.9%和73.4%。3)T2处理比T1处理N、P_(2)O_(5)、K_(2)O总吸收量分别提高15.8%、27.4%和12.4%。在采摘期T2处理叶中N所占比例较T1处理高29.2%,T2处理P_(2)O_(5)高于T1处理40.2%;在采摘期T2处理K_(2)O高于T1处理32.3%。4)T2处理氮、磷、钾肥料利用率较T1处理提高72%、57%、39%。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69%、141%。水肥一体化技术能提高叶用枸杞土壤含水量、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实现了真正意义的节水节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 叶用枸杞 干物质 养分吸收 肥料利用率
下载PDF
宁夏旱区枸杞/覆盖作物种植体系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文慧 陈浩楠 +2 位作者 南雄雄 林妍敏 王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4-1332,共9页
为探究种植覆盖作物和施用有机肥对宁夏旱区枸杞园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设置枸杞单作+不施有机肥(S_(0))、枸杞单作+中量有机肥(2 kg·株^(-1),S_(1))、枸杞单作+高量有机肥(4 kg·株^(-1),S_(2))、枸杞/... 为探究种植覆盖作物和施用有机肥对宁夏旱区枸杞园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设置枸杞单作+不施有机肥(S_(0))、枸杞单作+中量有机肥(2 kg·株^(-1),S_(1))、枸杞单作+高量有机肥(4 kg·株^(-1),S_(2))、枸杞/肥田萝卜复合种植+不施有机肥(M_(0))、枸杞/肥田萝卜复合种植+中量有机肥(2 kg·株^(-1),M_(1))和枸杞/肥田萝卜复合种植+高量有机肥(4 kg·株^(-1),M_(2))6个处理,分析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含量、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及其与其他理化因子的关系,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揭示驱动碳库管理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与传统枸杞单作相比,枸杞/肥田萝卜复合种植0~20 cm土层土壤易氧化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显著提高了55.3%、25.2%和79.0%,同时碳库活度、碳库活度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也显著提高了18.4%、26.8%和18.4%(P<0.05)。而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变化均不显著。与未施用有机肥处理相比,中量有机肥处理0~20 cm土层S1和M1处理的碳库活度和碳库活度指数显著提高,高量有机肥处理仅M2处理的碳库活度、碳库活度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显著提高61.9%、59.4%和64.9%(P<0.05)。而20~40 cm土层S_(1)和S_(2)处理的碳库指数显著降低,M_(1)和M_(2)处理的有机碳组分和碳库管理指数变化均不显著。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全氮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共同解释了碳库管理指数98%的变化。综上所述,宁夏旱区枸杞/覆盖作物复合种植模式能有效提升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在减少有机肥施用量的情况下仍能达到土壤培肥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作物 有机碳组分 活性碳库 碳库管理指数 结构方程模型
原文传递
宁夏典型粮食作物生产水足迹时空演变及节水潜力评价
8
作者 高亚苗 陈浩楠 +3 位作者 王芳 南雄雄 陈红翔 李文慧 《干旱区地理》 2024年第12期2005-2016,共12页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夏)粮菜产能显著提升,但其作为全国水资源最匮乏省份之一,评估农业生产水足迹及其节水潜力有助于推进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5种典型粮食作物生产水足迹为对象,结合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探究2006—202...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夏)粮菜产能显著提升,但其作为全国水资源最匮乏省份之一,评估农业生产水足迹及其节水潜力有助于推进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5种典型粮食作物生产水足迹为对象,结合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探究2006—2020年该区域粮食作物生产水足迹时空演变趋势,利用节水潜力模型进一步揭示作物节水潜力。结果表明:(1)近15a宁夏典型粮食作物生产水足迹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固原市作物生产水足迹下降了42.97%,粮食作物生产蓝绿水足迹总体呈波动变化趋势。(2)各作物生产蓝水和灰水足迹均呈下降趋势。同一作物生产绿水足迹在市际间存在较大差异,大豆对生产绿水足迹贡献率最大。(3)典型年作物生产工程节水潜力、蓝水和绿水真实节水潜力分别可达44.81%、46.43%和45.10%。研究结果可为宁夏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产水足迹 时空演变 节水潜力 宁夏
下载PDF
再生水灌溉模式对葡萄园土壤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和葡萄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芳 陈浩楠 +3 位作者 赵占宁 李文慧 南雄雄 郑兰香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38-2147,共10页
探究葡萄酒生产再生水不同灌溉模式对葡萄园土壤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和葡萄生长的影响,筛选适宜的再生水利用方式,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生产废水循环利用提供依据。以3年生酿酒葡萄(美乐)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设置清水灌溉(CI,对... 探究葡萄酒生产再生水不同灌溉模式对葡萄园土壤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和葡萄生长的影响,筛选适宜的再生水利用方式,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生产废水循环利用提供依据。以3年生酿酒葡萄(美乐)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设置清水灌溉(CI,对照),清水再生水交替灌溉(AI),清水再生水(1∶1)混合灌溉(MI)和再生水灌溉(RI)4个处理,对土壤理化指标、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以及葡萄产量和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CI处理相比,不同再生水灌溉模式下0~80 cm土层pH值无显著变化;MI处理土壤电导率则在20~40及80~100 cm土层中显著增加,增幅分别达53.98%和99.66%。不同再生水灌溉处理间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显著。与CI相比,AI处理显著增加表层0~20 cm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增加了38.46%和39.94%;同时,40~100 cm土层土壤全磷含量均显著增加,增幅达32.88%~79.63%;不同灌溉模式均对土壤速效养分无显著影响。与CI处理相比,MI和RI处理土壤属水平细菌群落组成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联呈现出较大差异;而PCoA分析结果显示AI处理与CI处理基本一致,且土壤环境因子与微生物群落组成之间的关系未发生明显变化。不同灌溉模式下,酿酒葡萄的产量构成,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糖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清水再生水交替灌溉模式有利于提升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土壤肥力水平,促进可持续葡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生产 再生水 灌溉 贺兰山东麓
原文传递
果树-覆盖作物可持续种植体系土壤碳氮固存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文慧 林妍敏 +2 位作者 南雄雄 王芳 朱丽珍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1-480,共10页
基于1990—2020年间已发表的文献数据,应用荟萃分析综合量化种植覆盖作物对中国果园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种植覆盖作物能显著增加土壤碳氮储量,增加效应分别为31.1%和22.8%。与非豆科作物相比,种... 基于1990—2020年间已发表的文献数据,应用荟萃分析综合量化种植覆盖作物对中国果园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种植覆盖作物能显著增加土壤碳氮储量,增加效应分别为31.1%和22.8%。与非豆科作物相比,种植豆科作物使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分别提高4.0%和3.0%;覆盖年限为5~10年时对土壤碳氮储量的增加效应最显著,分别增加58.5%和32.8%。土壤基础条件较差的地区(初始有机碳<10 g·kg^(-1),初始全氮<1.0 g·kg^(-1))土壤碳氮储量增加效应最高,分别达32.3%和34.1%;此外,黄河中下游年均温度(10~13℃)和年均降水(400~800 mm)条件适宜的地区土壤碳氮储量增加效应更明显。综上,果园土壤碳氮储量的协同变化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果树间套作覆盖作物是提升土壤碳氮固存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覆盖作物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荟萃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