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山岩储层分类方法在克百断裂带一区石炭系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罗旭东 邓世坤 +3 位作者 冯芸 唐彬 彭立才 李响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4,共8页
针对克百断裂带一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分类难度大且分类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利用钻井、测井、测试等资料,分析影响该区火山岩储层分类的8个重要参数:岩性、岩相、基质孔隙度、裂缝孔隙度、渗透率、储集空间类型、岩相厚度和火山机构相带,... 针对克百断裂带一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分类难度大且分类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利用钻井、测井、测试等资料,分析影响该区火山岩储层分类的8个重要参数:岩性、岩相、基质孔隙度、裂缝孔隙度、渗透率、储集空间类型、岩相厚度和火山机构相带,依据研究区储层特征对这些参数赋值并进行相关储层分类数据计算,结合各单井储层分类成果,得到研究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分类方法和分类标准。研究结果表明,依据火山岩储层分类指标值(RCI)可将一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分为3类:Ⅰ类(0.6≤RCI<1.0)、Ⅱ类(0.4≤RCI<0.6)、Ⅲ类(0.0≤RCI<0.4),其中Ⅰ类储层最好、Ⅱ类储层较好、Ⅲ类储层最差。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未参与制订标准的16口井的储层分类中,准确率达到93.8%,表明该分类标准适用于研究区。研究成果对该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的分类与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区石炭系 火山岩 储层分类影响参数 储层分类方法与标准 储层预测 克百断裂
下载PDF
新疆玛湖凹陷区气测解释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超 周伟军 +2 位作者 张方贵 彭立才 贺震 《录井工程》 2021年第3期63-68,共6页
新疆玛湖凹陷区夏子街组、下乌尔禾组地层流体性质复杂,难以识别,传统气测录井解释图板符合率低。利用研究区试油井的气测录井数据,通过气测录井敏感参数挖掘,提取表征含油性的气测录井参数,并将多参数融合构建气测含油性指数。填充系... 新疆玛湖凹陷区夏子街组、下乌尔禾组地层流体性质复杂,难以识别,传统气测录井解释图板符合率低。利用研究区试油井的气测录井数据,通过气测录井敏感参数挖掘,提取表征含油性的气测录井参数,并将多参数融合构建气测含油性指数。填充系数和气测含油性指数对储层流体的识别作用明显,分别以此两项参数为横、纵坐标建立了符合该区的气测录井解释新图板,并建立了解释标准。经试油井验证,新图板解释评价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测录井 解释图板 敏感参数 填充系数 气测含油性指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7井区八道湾组顶部有利储层分布预测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尚明 程中疆 +2 位作者 金萍 彭立才 曾庆梓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46,共7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7井区八道湾组顶部有利储层分布及油水关系认识不清,导致油藏扩边评价难以取得进展的问题,综合运用录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通过沉积相划分、连井砂体对比、地震属性分析、地震波阻抗反演及地层切片等技术手段... 针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7井区八道湾组顶部有利储层分布及油水关系认识不清,导致油藏扩边评价难以取得进展的问题,综合运用录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通过沉积相划分、连井砂体对比、地震属性分析、地震波阻抗反演及地层切片等技术手段,对研究区内沉积相和有利储层分布进行精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八道湾组顶部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亚相,水下分流河道是最有利储层;八道湾组顶部主要发育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展布的3个相对独立的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其中2个为含油气有利储层;车5027井和车369井所在砂体为2个不连通的独立砂体;车5027井和车排7井所在砂体可以分别向东南和东南、东北方向扩边评价。该研究成果对研究区八道湾组进一步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预测 波阻抗反演 地震属性分析 八道湾组顶部 车排7井区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凸起北部克下组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德健 彭立才 +3 位作者 高军 黄钰珑 李宁 李守军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736-1742,共7页
针对研究区克下组沉积相特征,运用岩芯、测井、录井和地震等资料,对研究区克下组单井相、剖面相、平面相和沉积相模式进行研究。研究区三叠系克下组在西北部物源的控制下,主要发育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展布的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的微相... 针对研究区克下组沉积相特征,运用岩芯、测井、录井和地震等资料,对研究区克下组单井相、剖面相、平面相和沉积相模式进行研究。研究区三叠系克下组在西北部物源的控制下,主要发育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展布的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的微相主要有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和席状砂。研究区克下组S6砂层组和S7砂层组沉积旋回的识别和划分显示,克下组沉积早期到晚期水体呈水进模式,向上单砂体厚度逐渐变薄,沉积物粒度变细。基于上述研究,建立了研究区扇三角洲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克下组 沉积相 扇三角洲前缘
下载PDF
B, Sr, O and H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Formation Waters from the Bachu Bulge in the Tarim Basin 被引量:7
5
作者 CAI Chunfang peng licai +1 位作者 MEI Bowen XIAO Yingka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50-556,共7页
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 origin and migration of basinal brines in the Bachu Bulge, Tarim Basin, we have carried out analyses o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boron,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es of formation waters toget... 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 origin and migration of basinal brines in the Bachu Bulge, Tarim Basin, we have carried out analyses o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boron,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es of formation waters together with the XRD of clay minerals from the Paleozoic strata. The waters show Ca, B, Li and Sr enrichment and SO4 depletion in the Carboniferous and Ordovician and K enrichment in part of the Ordovician relative to seawat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δD and δ^18O shows that all the data of the waters decline towards the Global Meteoric Water Line with the intersection of them close to the present-day local meteoric water, suggesting that modern meteoric water has mixed with evaporated seawater. The ^87Sr/^86Sr ratios range from 0.7090 to 0.7011,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emporary seawater. The δ^11B values range from +19.7 to +32.3‰, showing a decrease with the depth and B concentration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isotopically distinct B and Sr were derived from external sources. However, since the percentages of illite are shown to increase with depth among clay minerals in the study area, i.e., illite is due to precipitation rather than leaching during deeper burial, it is unlikely for illite to have contributed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B to the waters. Thus, B with low δ^11B values is interpreted to have been added mainly from thermal degradation of kerogen or the basalts in the Cambrian and Lower Ordovici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1B formation water water-rock interaction Tarim Basin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7井区八道湾组顶部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曾庆梓 彭立才 +1 位作者 刘左航 张尚明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48-954,共7页
针对车排7井区八道湾组顶部产油气段沉积相、砂体分布认识不清的问题,结合录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利用沉积旋回分析、单井相、连井相、地震相、地震属性分析和地层切片等技术手段对研究区内沉积相和砂体分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 针对车排7井区八道湾组顶部产油气段沉积相、砂体分布认识不清的问题,结合录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利用沉积旋回分析、单井相、连井相、地震相、地震属性分析和地层切片等技术手段对研究区内沉积相和砂体分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结果认为:研究区八道湾组沉积相类型主体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亚相,沉积微相由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构成;八道湾组的4个砂层组J1b1、J1b2、J1b3、J1b4+5由底至顶单砂体厚度明显减薄;横向上,由西向东的沉积粒度逐渐变细,水体逐渐加深;八道湾组顶部主要发育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展布的3个相对独立的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研究成果对该区下步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车排7井区 八道湾组 扇三角洲前缘沉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