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水蚀区坡耕地黑土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林源 高磊 +3 位作者 彭新华 钱芮 王建茜 杜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2-390,399,共10页
[目的]为明确侵蚀—沉积在黑土坡耕地土壤质量空间分异格局中的塑造作用。[方法]以东北典型水蚀区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利用110个样点的土壤属性,采用基于最小数据集的土壤质量指数(SQI)指标,评价坡面尺度土壤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利用广... [目的]为明确侵蚀—沉积在黑土坡耕地土壤质量空间分异格局中的塑造作用。[方法]以东北典型水蚀区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利用110个样点的土壤属性,采用基于最小数据集的土壤质量指数(SQI)指标,评价坡面尺度土壤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明确坡度、坡位、土层深度等因子对土壤质量的贡献。[结果](1)坡耕地土壤养分含量和空间特征在耕作层和亚表层间呈相反规律。对于大部分养分指标,耕作层的含量显著高于亚表层,但是,其空间异质性及土壤养分含量间的相关性低于亚表层(p<0.05);(2)侵蚀沉积作用影响坡耕地土壤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SQI在强烈侵蚀的坡中显著低于轻度侵蚀的坡上和沉积区的坡下(p<0.05),与坡上相比,坡中SQI在耕作层和亚表层分别降低26.2%和31.6%,沉积作用并不一定提高强烈侵蚀坡耕地沉积区的土壤质量,坡下和坡上耕作层的土壤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3)土层深度、坡位和坡度是坡耕地SQI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GLM结果显示,对于同一个土壤层次,坡度、坡位及其交互作用对SQI变异的解释度达95%,其中,坡位和坡度的解释度分别为68%和22%;考虑土壤深度因素,在0—40 cm土层,土层深度、坡位和坡度对SQI变异的解释度分别为39%,31%和10%。[结论]采用SQI和GLM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侵蚀—沉积过程在坡耕地黑土质量空间分异中的塑造作用,研究成果可为典型水蚀区侵蚀退化黑土地质量评价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沉积作用 地形因子 土壤质量指数 广义线性模型
下载PDF
云南3种松树径向生长的气候因子响应异质性
2
作者 申佳艳 范泽鑫 +8 位作者 张慧 彭新华 李金花 余潇 杨文雄 李云芳 李新宇 刘悦宁 苏建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62,共15页
【目的】探究云南高原高山松、云南松和思茅松3种松树径向生长对区域气候因子的响应和适应性特征,为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西南林区树木生长动态及各树种地理分布区变化提供指导,为区域森林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树木年轮... 【目的】探究云南高原高山松、云南松和思茅松3种松树径向生长对区域气候因子的响应和适应性特征,为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西南林区树木生长动态及各树种地理分布区变化提供指导,为区域森林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树木年轮学方法,采集各树种分布区内树轮样本,构建树轮宽度年表,结合各采样点1958—2018年的气温、降水、帕尔默干旱指数等气象资料,利用响应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滑动相关分析等方法,确定影响3种松树径向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结果】3种松树采样点的气候均呈暖干化特征。限制松树径向生长的关键因子对高山松为当年5月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其对回归模型方差解释率的贡献分别达59.8%和27.5%;对云南松为上一年10月、12月和当年1月降水量,其对回归模型方差解释率的贡献分别达38.8%、15.4%和25.4%;对思茅松为当年生长季(7月)、上一年和当年生长季后期(9月)降水量,其对回归模型方差解释率的贡献分别达53.8%、30.9%和15.3%。云南松径向生长对干旱的敏感性高于高山松和思茅松。气候暖干化使高山松对生长季初期(5月)气温和降水量的敏感性增强;使云南松对生长季初期(5月)降水量的敏感性减弱,对生长季(8月)气温的敏感性增强;使思茅松对7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温度的敏感性减弱,对上一年生长季后期(9月)降水量的敏感性增强。气候变暖使3种松树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变得不稳定,主要发生在各采样点气候突变时间段,与区域气候波动同步,且不同树种具有一致性。【结论】高山松和思茅松对干旱的适应性强于云南松。气候变暖使气温对高海拔区高山松径向生长的促进效应减弱,使云南松对生长季初期低降水敏感转变为对生长季低温敏感;气候变暖抑制思茅松生长季充足水分条件的促生长作用,增强气候因子对径向生长影响的滞后效应,使3种松树对气候因子响应的敏感性变得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松 云南松 思茅松 年轮 气候变化 气候响应 敏感性 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ERT技术反演红壤剖面水分入渗过程
3
作者 田园 钟雪梅 +2 位作者 彭新华 汪亚及 高磊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4-726,共13页
水分运动是土壤中物质和能量传输的主要驱动力,但是水分在土壤中的运动轨迹复杂多变,难以直接捕捉。本研究以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红壤为研究对象,借助电阻率成像技术(ERT),反演水分在林地和农地土壤中的入渗过程。研究发现,ERT技术能够... 水分运动是土壤中物质和能量传输的主要驱动力,但是水分在土壤中的运动轨迹复杂多变,难以直接捕捉。本研究以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红壤为研究对象,借助电阻率成像技术(ERT),反演水分在林地和农地土壤中的入渗过程。研究发现,ERT技术能够实现水分在红壤包气带入渗过程的可视化,ERT测定的表观电阻率的变化量与烘干法测定的土壤水分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林地的决定系数为0.72,农地为0.53。土地利用类型影响水分入渗的范围和方式,在2 cm水头高度注水100 L的情况下,林地的入渗深度大于80 cm,而农地约为50 cm,在此基础上,继续注水200 min,林地和农地均出现明显的优先流现象。但是,林地的优先流较农地更为发育,林地是通过根系等大孔隙快速向下传输,而农地则以“指流”的方式,间断性向深层运动。在土壤层次复杂、背景含水量高、土壤黏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ERT技术依然能捕捉优先流在红壤中发生和发育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 土地利用类型 红黏土 土壤水分 优先流
下载PDF
黑土区水蚀坡耕地土壤穿透阻力时空变异特征及传递函数
4
作者 熊乾 高磊 +4 位作者 彭新华 钱芮 钟雪梅 李林源 李庆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169,180,共9页
[目的]为探明侵蚀坡耕地黑土硬度的时空特征及关键驱动因素。[方法]基于典型水蚀坡耕地110个样点土壤穿透阻力动态监测及其相关因素的测定,在阐明土壤穿透阻力时空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多元线性回归(MLR)和随机森林(RFR)模型分析土壤穿透... [目的]为探明侵蚀坡耕地黑土硬度的时空特征及关键驱动因素。[方法]基于典型水蚀坡耕地110个样点土壤穿透阻力动态监测及其相关因素的测定,在阐明土壤穿透阻力时空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多元线性回归(MLR)和随机森林(RFR)模型分析土壤穿透阻力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构建其传递函数。[结果]土壤穿透阻力时空变异性受土层深度、水分条件及农事活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耕作层土壤穿透阻力空间上的异质性显著低于亚表层,变异系数分别为17.4%和26.3%。随土壤由湿变干和距离翻耕的时间增加,空间异质性呈增强趋势。土壤侵蚀影响土壤穿透阻力,强烈侵蚀区土壤穿透阻力高于沉积区,特别是在湿润条件下,差异更为显著(p<0.05)。与自然林地相比,所研究坡耕地73%样点的土壤穿透阻力增加,尤其在强侵蚀区。土壤含水量、容重和有机碳(SOC)是土壤穿透阻力的主要影响因素,Pearson系数分别为-0.69,0.58,-0.54,三者共同解释土壤穿透阻力88%的变异。RFR模型在土壤穿透阻力预测中表现优于MLR模型,在生长季均值的预测中,R^(2)可达0.91,RMSE仅为91.2 kPa。[结论]研究结果加深对侵蚀背景下黑土硬度空间分异特征的理解,为黑土压实管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土壤压实 土壤侵蚀 土壤传递函数 随机森林模型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肺静脉增强CT结构特征与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相关性
5
作者 彭新华 吕传国 +2 位作者 张珂 顾庆春 薛春华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3年第6期415-421,共7页
目的探讨左心房-肺静脉CT增强结构特征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风险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9月—2021年6月103例NVAF患者肺静脉CT增强检查和临床资料,根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是否存在左心耳血栓,将患... 目的探讨左心房-肺静脉CT增强结构特征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风险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9月—2021年6月103例NVAF患者肺静脉CT增强检查和临床资料,根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是否存在左心耳血栓,将患者分为血栓组53例与无血栓组50例。分析两组肺静脉CT增强结构特征,包括肺静脉开口直径、同侧上下肺静脉间夹角,左心房左右径、前后径及上下高径、左心耳的开口长径及深度,左心房中部CT值、左心耳开口处及最深部CT值及其相应的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并记录每位患者D-二聚体指标。采用t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因素诊断左心耳血栓的价值。结果103例NVAF患者中,男62例,女41例,平均(67.17±5.32)岁。血栓组较无血栓组左侧肺静脉夹角较小(P=0.047),左心房各径线(左右径、上下径及前后径)(P=0.042、0.024、0.001)及左心耳开口长径较大(P<0.001);左心房中部SNR(P=0.003)、左心耳开口处及深部的CT值及SNR(P=0.053、0.006、0.01、0.044)、左心耳开口处CNR较小(P=0.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年龄(P=0.747)、各肺静脉开口直径(P=0.464、0.284、0.702、0.159)、右侧上下肺静脉夹角(P=0.252)、左心耳深度(P=0.888)、左心房内CT值(P=0.156)均无显著差异(P>0.05)。D-二聚体有统计学差异(P=0.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左心耳开口长径是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ROC曲线分析当左心耳开口长径为22.5 mm时,诊断左心耳血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2%、96.0%。结论NVAF患者左心耳开口长径增大、左心房各内径增大、左心耳开口处CT值降低、D-二聚体升高,对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均有一定的风险预测价值,D-二聚体的预测价值要低于其余各项,其中左心耳开口长径(22.5 mm)可作为独立风险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血栓形成 左心耳 肺静脉CT增强
下载PDF
滇西北白马雪山高山松(Pinus densata)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2
6
作者 彭新华 杨绕琼 +5 位作者 尹云丽 Shankar Panthi 徐同良 付培立 格桑 范泽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8884-8893,共10页
滇西北是我国西南地区气候变化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过去几十年来气候呈现快速变暖趋势。高山松(Pinus densata)是该地区主要的针叶树种,研究高山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有助于深入认识该地区亚高山针叶林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在... 滇西北是我国西南地区气候变化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过去几十年来气候呈现快速变暖趋势。高山松(Pinus densata)是该地区主要的针叶树种,研究高山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有助于深入认识该地区亚高山针叶林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在滇西北白马雪山1 hm^(2)永久性样地内采集了161棵高山松树木样芯(322个),运用传统树木年轮学原理及方法,建立高山松年轮宽度差值年表,分析年表与样地附近气象站1957—2020年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高山松的径向生长与冬季及春季(前一年11月至当年4月)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当年5月份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呈负相关;2)高山松径向生长与当年4—6月降水量显著正相关,与5月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5—8月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6)呈正相关;3)滑动相关分析表明,白马雪山高山松径向生长-气候关系不稳定,冬季温度对高山松生长的限制作用在减弱,说明冬季低温限制在一定程度上解除;而夏秋季温度对高山松径向生长的相关性由弱的负相关转为近年来的显著正相关;对夏季相对湿度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敏感性降低。研究结果可为探讨气候变化下高山松自然林的生长动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年轮 生长-气候响应 白马雪山 高山松
下载PDF
精液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统计学方案的比对研究
7
作者 伍细言 彭新华 +4 位作者 李维娜 贺景亮 吴慧兰 朱文兵 陆金春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778-781,共4页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统计学方案对精液检验室间质评结果的影响,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案进行推广。方法 以精子浓度为例,选择2022年湖南省20家实验室精液室间质评数据,分别用传统统计方案、稳健统计方案以及结合稳健统计技术剔除“离群值”...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统计学方案对精液检验室间质评结果的影响,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案进行推广。方法 以精子浓度为例,选择2022年湖南省20家实验室精液室间质评数据,分别用传统统计方案、稳健统计方案以及结合稳健统计技术剔除“离群值”后的传统统计进行分析比对,比较其优劣。结果 4组精子浓度数据经传统统计无法剔除“离群值”,与Robust稳健统计方法或结合稳健统计技术剔除“离群值”后的传统统计室间质评结果有差异,传统统计与稳健统计合格实验室数分别为:19 vs 16、19 vs 16、19 vs 19、19 vs 19。结论 传统统计方法不适用于不符合正态分布、数据量较小、可能存在较多“离群值”的精液检验室间质评统计,推荐使用Robust稳健统计方法;或结合稳健统计技术剔除“离群值”后,可得到与稳健统计方案相似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浓度 室间质量评价 稳健统计 离群值 靶值 可接受区间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土壤物理学主要领域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2
8
作者 彭新华 王云强 +8 位作者 贾小旭 高伟达 张中彬 姚荣江 赵英 沈重阳 陈丁江 朱青 高磊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71-1087,共17页
在近20年的发展中,我国土壤物理学得到迅速发展,在国际土壤物理学期刊发文量占比从5%上升到30%,主要研究聚焦在土壤水文过程与尺度转换、土壤物理质量与可持续农业、水热盐迁移与生态调控、以及污染物迁移与模型模拟等领域。本文综合分... 在近20年的发展中,我国土壤物理学得到迅速发展,在国际土壤物理学期刊发文量占比从5%上升到30%,主要研究聚焦在土壤水文过程与尺度转换、土壤物理质量与可持续农业、水热盐迁移与生态调控、以及污染物迁移与模型模拟等领域。本文综合分析这些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指出这些进展既有国家需求的驱动,也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以及与相邻学科交叉融合,最后展望了这些领域的研究重点。论文还指出我国土壤物理学面临科研原创性不足、仪器设备研制滞后等挑战,同时也面临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等国家需求迫切解决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物理质量 土壤水文过程 污染物迁移 土壤盐渍化 模型模拟
下载PDF
探讨在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诊断中应用冠脉CTA与有创血管造影的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朱荣荣 吕传国 +3 位作者 顾庆春 杨波 彭新华 张琳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第4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冠脉CT血管造影(CTA)与有创血管造影在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患者10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冠脉CTA与有创血管造影诊断。记录两种诊断方... 目的探讨冠脉CT血管造影(CTA)与有创血管造影在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患者10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冠脉CTA与有创血管造影诊断。记录两种诊断方式的临界病变血管病理参数,并以有创血管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冠脉CTA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两种诊断方式的临界病变血管病理参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创血管造影诊断结果显示,107例患者中,有98例患者存在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共有166支冠脉血管涉及临界病变,其中有24例患者为双支病变,有21例患者为三支病变;CTA诊断结果显示,107例患者中,有94例患者存在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与有创血管造影诊断结果对比,CTA诊断结果显示,107例患者中,有94例患者存在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与有创血管造影诊断结果对比,CTA诊断准确度为92.52%(99/107),特异度为55.56%(5/9),敏感度为95.92%(94/98)。两种诊断结果准确度、特异度与敏感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0.016、0.002,P>0.05)。结论CTA与有创血管造影在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诊断中具有较为接近的特异度及敏感度,且该诊断方式安全度较高、价格低廉,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 CT血管造影(CTA) 有创血管造影 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PD-L1、IMP3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术后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莉萍 王霞 +2 位作者 彭心华 宋适寅 瞿明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第20期13-17,共5页
目的分析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MP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究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3月吉安市妇幼保健院和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 目的分析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MP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究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3月吉安市妇幼保健院和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乳腺浸润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癌组织病理标本,采用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病理组织PD-L1、IMP3表达情况,分析PD-L1、IMP3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102例乳腺癌病理组织标本中PD-L1、IMP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84%、19.61%;IMP3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病理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从高到低依次为Basal-like型(66.67%)、Luminal B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17.24%)、HER-2过表达型(15.38%)、Luminal A型(14.29%)、Luminal B型(HER-2阴性)(10.00%)(均P<0.05);且合并坏死的乳腺癌组织中IMP3阳性表达率(33.33%)显著高于未合并坏死者(14.67%)(P<0.05);随着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级别的逐渐升高,乳腺癌组织中PD-L1、IMP3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乳腺癌组织中PD-L1与IMP3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性(r=0.17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病理组织PD-L1、IMP3水平呈高表达,尤其在三阴性乳腺癌病理组织中表达水平最高,且IPM3阳性表达及其表达水平变化与乳腺肿瘤患者的不良预后和进展有关,而PD-L1的阳性表达及其表达变化与肿瘤的不良预后和进展无关,且两者间阳性表达亦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团聚体大小分布对孔隙结构和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荣慧 房焕 +6 位作者 张中彬 蒋瑀霁 赵旭 单军 彭新华 孙波 周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76-485,共10页
土壤团聚体在外部和内部因素影响下发生团聚和破碎过程,形成不同大小分布的团聚体。团聚体大小分布的变化会改变土壤孔隙结构,影响各种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进而影响土壤有机碳(SOC)的周转。选择三种长期施用不同量有机肥的红壤... 土壤团聚体在外部和内部因素影响下发生团聚和破碎过程,形成不同大小分布的团聚体。团聚体大小分布的变化会改变土壤孔隙结构,影响各种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进而影响土壤有机碳(SOC)的周转。选择三种长期施用不同量有机肥的红壤(不施肥,CK;施低量有机肥,LM;施高量有机肥,HM),过不同大小孔径筛(5 mm,S_(5);2 mm,S_(2);0.5 mm,S_(0.5))改变团聚体的大小分布,然后填装土柱(直径2.9 cm、高度4 cm),填装容重为1.3 g·cm^(-3)。利用X射线显微CT(Computed Tomography)成像技术分析土壤的孔隙结构,采用室内培养法测定土壤有机碳矿化量。结果表明,团聚体大小对孔隙结构有极显著的影响。相较于S_(5)和S_(2)处理,S_(0.5)处理土壤的大孔隙度(>16μm)降低了83.0%~93.9%,孔隙连通性降低了95%以上。而S_(5)和S_(2)处理的大孔隙度和孔隙连通性只在HM土壤中有显著差异,在CK和LM土壤中无显著差异。团聚体大小分布对土壤有机碳矿化量有显著影响。团聚体破碎增加了土壤有机碳矿化量。在CK土壤中,S_(0.5)的有机碳累积矿化量较S_(5)和S_(2)分别高64.2%和79.1%;在HM土壤中,S_(0.5)的有机碳累积矿化量较S_(5)和S_(2)分别高19.3%和14.1%。与之不同的是,在LM土壤中,S_(0.5)的有机碳累积矿化量与S_(5)无显著差异,可能是受到孔隙结构的影响。相关分析发现,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与16~30μm孔隙的孔隙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团聚体大小分布的变化改变了土壤的孔隙结构,大团聚体破碎降低了填装土柱的大孔隙度。团聚体破碎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矿化,一部分原因是释放出了被保护的有机碳。此外,团聚体大小改变导致的孔隙结构变化可能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土壤团聚体 孔隙结构 土壤有机碳矿化 X射线显微CT
下载PDF
免耕对稻油轮作系统土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玲玲 李超 +5 位作者 房焕 赵杨 张中彬 彭新华 尹力初 周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2-420,共9页
为探明免耕对稻油轮作系统土壤结构的影响,基于湖南省洞庭湖区4a的耕作试验(2016—2019),采用X射线CT扫描技术和常规土壤物理分析方法,研究了旋耕和免耕对水稻土0~25 cm土层土壤结构的影响。与旋耕相比,免耕处理对0~5 cm土层的土壤容重... 为探明免耕对稻油轮作系统土壤结构的影响,基于湖南省洞庭湖区4a的耕作试验(2016—2019),采用X射线CT扫描技术和常规土壤物理分析方法,研究了旋耕和免耕对水稻土0~25 cm土层土壤结构的影响。与旋耕相比,免耕处理对0~5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和土壤有机碳无显著影响,但免耕处理显著提高了0~10 cm土层>2 mm团聚体的含量和团聚体稳定性。不同耕作方式改变了土壤大孔隙度和孔隙大小分布,与旋耕处理相比,免耕处理增加了0~5和5~10 cm土层各个孔径范围内(>25μm)的大孔隙度,其中0~5 cm土层300~500μm孔径的大孔隙显著增加了70.5%,5~10 cm土层25~300和300~500μm孔径的大孔隙分别增加了82.8%和167.2%(P<0.05)。研究表明,稻油轮作系统免耕有利于提高表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大孔隙度,改善水稻土结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水稻土 显微CT 孔隙结构 团聚体稳定性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水稻土碳氮矿化与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奕 刘玲玲 +5 位作者 房焕 李大明 柳开楼 彭新华 彭显龙 周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1-457,共7页
水稻土有机碳、氮矿化过程对水稻土质量和作物养分吸收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们对施肥措施的响应及其与土壤结构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红壤性水稻土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分析了不施肥(CK)、施用常量化肥(NPK)、2倍化肥(NPK2)和常... 水稻土有机碳、氮矿化过程对水稻土质量和作物养分吸收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们对施肥措施的响应及其与土壤结构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红壤性水稻土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分析了不施肥(CK)、施用常量化肥(NPK)、2倍化肥(NPK2)和常量化肥配施有机肥(NPKOM)等处理下水稻土碳氮矿化特征,并研究了其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NPKOM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PV0.05),而单施化肥处理(NPK2和NPK)则同CK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累积矿化量和矿化率均为NPKOM>NPK2>NPK>CK处理,其中NPKOM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V0.05),而后3个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土壤氮矿化速率、累积矿化量和矿化率同土壤碳矿化的规律一致,NPKOM、NPK2和NPK处理累积矿化氮量较CK处理分别提高110.0%、29.4%和8.8%,矿化率分别提高110.8%、25.6%和13.0%。单施化肥处理(NPK和NPK2)的平均质量直径(MWD)分别降低了 17.1%和15.5%,而NPKOM处理则增加了 19.4%。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碳氮矿化主要取决于土壤有机碳氮含量,而与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无直接关系。在今后研究中,应重点分析土壤孔隙结构与有机碳氮周转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碳氮矿化 团聚体水稳定性
下载PDF
松散土样和填装土柱及紧实程度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荣慧 房焕 +4 位作者 蒋瑀霁 赵旭 彭新华 孙波 周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51-1560,共10页
土壤有机碳(SOC)矿化一般通过培养松散土样来测定,但是松散土样与原状土的结构存在很大差异,二者之间SOC矿化的关系尚不明确;通过填装土柱可以获得接近田间状态的土壤样品,但填装的紧实程度会改变土壤孔隙结构,因此可能影响SOC矿化。本... 土壤有机碳(SOC)矿化一般通过培养松散土样来测定,但是松散土样与原状土的结构存在很大差异,二者之间SOC矿化的关系尚不明确;通过填装土柱可以获得接近田间状态的土壤样品,但填装的紧实程度会改变土壤孔隙结构,因此可能影响SOC矿化。本研究首先以施用不同量有机肥的红壤为研究对象,设置松散土样和填装土柱两个处理,采用室内培养法比较二者之间SOC矿化的差异;然后选择其中一种土壤填装土柱,设置BD_(1.1)、BD_(1.3)、BD_(1.5)、BD_(1.7)四个紧实程度处理,容重分别为1.1、1.3、1.5和1.7g·cm^(–3),利用X射线显微CT(Computed Tomography,CT)成像技术分析土壤孔隙结构,分析紧实程度对土壤孔隙结构及SOC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松散土样与填装土柱的SOC矿化量有显著差异,培养结束时(第57天),松散土样的有机碳累积矿化量约是填装土柱的4倍。紧实程度增加较大程度地降低了土壤的总孔隙度和大孔隙度(>16μm),降低比例分别为12.9%~17.4%和18.7%~88.5%;并且使充气孔隙度从63.6%降至8.2%,而充水孔隙度从36.4%增至91.8%。填装土柱的SOC矿化量随紧实程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培养结束时(第28天),BD_(1.5)的SOC矿化量最高。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SOC矿化量与总孔隙度、大孔隙度(>16μm)、充水孔隙度(Water-filled pore space,WFPS)或充气孔隙度(Air-filled pore space,AFPS)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当总孔隙度或大孔隙度低于46%或3.7%时,SOC矿化量随孔隙度增加而增加;反之,SOC矿化量随孔隙度增加而降低。SOC矿化量与WFPS或APFS之间的关系呈现出类似的规律,当WFPS为66%或AFPS为34%时,SOC矿化量最高。以上结果说明,通过培养松散土样测定SOC矿化将会高估田间SOC的矿化潜力;紧实程度的变化会改变土壤的孔隙结构进而影响填装土柱的SOC矿化;SOC矿化量与孔隙度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孔隙 X射线显微CT 充水孔隙度 土壤通气性 紧实程度 土壤有机碳矿化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奥塔戈运动康复训练促进脑损伤后运动障碍患者康复效果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新华 黄淑兵 温小燕 《基层医学论坛》 2022年第16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奥塔戈运动康复训练在脑损伤后运动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吉水县人民医收治的60例脑损伤后运动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加...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奥塔戈运动康复训练在脑损伤后运动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吉水县人民医收治的60例脑损伤后运动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加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奥塔戈运动康复训练干预,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2组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跌倒效能、日常生活能力、肌力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为(75.86±6.54)分、(42.36±4.58)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跌倒效能量表(MFE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MRC肌力分级(MRC)评分为(91.86±7.85)分、(79.85±7.14)分、(3.72±0.46)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生理、环境及社会领域评分为(86.76±7.29)分、(88.58±7.14)分、(90.31±8.25)分、(89.65±7.29)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奥塔戈运动康复训练可改善脑损伤后运动障碍患者肢体功能,减轻平衡能力障碍,促进日常生活能力复常,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运动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奥塔戈运动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负载型铜在萘的α-硝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16
作者 洪乾 白瑞 +4 位作者 彭欣华 孙鸣 刘珊珊 焦林郁 马晓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94-1899,共6页
目前工业上合成α-硝基萘仍然采用传统的混酸硝化法,然而该方法存在区域选择性不高、官能团耐受性差、产生过量酸性废液以及后处理费用高等诸多局限性,导致环境污染以及生产成本的提高,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鉴于α-硝基萘的应用前景,... 目前工业上合成α-硝基萘仍然采用传统的混酸硝化法,然而该方法存在区域选择性不高、官能团耐受性差、产生过量酸性废液以及后处理费用高等诸多局限性,导致环境污染以及生产成本的提高,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鉴于α-硝基萘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浸渍-焙烧-还原等步骤设计合成一系列负载型铜催化剂,实现了萘向α-硝基萘的高效、经济、绿色的催化转化。其中,以ZSM-5等为载体合成的催化剂Cu/ZSM-5催化效果最好,以较高的分离产率(高达95%)和优异的区域选择性[(α-∶β-)>(98∶2)]得到了目标产物α-硝基萘,而且在重复使用4次后依然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结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化学反应 多相反应 选择性 负载型铜催化剂 硝化 α-硝基萘
下载PDF
NO_(2)硝化正己烷及其理论计算
17
作者 李星彦 王墨 +2 位作者 戴璇 彭新华 唐双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491-5498,共8页
对NO_(2)硝化正己烷的反应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摩尔比和反应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20℃、正己烷与NO_(2)摩尔比为1∶2、反应时间为4h的反应条件下,正己烷转化率可达85.9%。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NO_(2)... 对NO_(2)硝化正己烷的反应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摩尔比和反应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20℃、正己烷与NO_(2)摩尔比为1∶2、反应时间为4h的反应条件下,正己烷转化率可达85.9%。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NO_(2)硝化正己烷的反应机理,在B3LYP/6-311++G(3df,2pd)//B3LYP/6-31G*计算水平下精确计算了三个可能反应途径的活化能(Ea)。计算结果表明:该反应决速步骤为NO_(2)中O原子进攻正己烷中的H原子,其中2-硝基己烷和3-硝基己烷为主要产物,且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分子几何结构、原子电荷和IR振动频率的数据表明C—H键的断裂和N—H键的形成是一个协同过程,参与硝化反应的原子C(5)、H(7)、O(22)、O(23)和N(21)的分子几何参数及其原子电荷有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烃 二氧化氮 硝化反应 计算化学 自由基
下载PDF
我国生殖检验现状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9
18
作者 伍细言 黄玲 +1 位作者 彭新华 陆金春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247-251,共5页
目的初步调查并分析我国生殖检验行业现状,为给临床医疗工作提供优质服务以及为推动生殖检验行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基础。方法自行设计“2020年全国生殖检验现状调查问卷”,对中国性学会生殖检验分会委员单位的生殖检验现状进行调查... 目的初步调查并分析我国生殖检验行业现状,为给临床医疗工作提供优质服务以及为推动生殖检验行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基础。方法自行设计“2020年全国生殖检验现状调查问卷”,对中国性学会生殖检验分会委员单位的生殖检验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在收集的75份问卷中,有独立生殖检验实验室的比例为81.33%(61/75)。生殖检验实验室规模普遍偏小:规模1~2人者占29.33%(22/75),3~4人者占25.33%(19/75),5~6人者占24%(18/75)。按《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5版)操作规范进行精液常规和精子形态学分析的实验室比例为96%(72/75)。对精液常规和精子形态学进行室内质控的实验室比例为72%(54/75);参加室间质评的实验室比例为38.67%(29/75)。精液特殊检查及其他检查项目开展情况各异,对实验室的管理培训与科研尚有欠缺。结论为使不同的生殖检验实验室结果具备可比性或能互认,生殖检验实验室在规范管理、操作培训、质量控制、标准化等方面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检验 问卷调查 室内质控 室间质评 标准化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检测赤芍配方颗粒芍药苷和浸出物含量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军山 彭新华 李振江 《河北工业科技》 CAS 2019年第1期53-58,共6页
为了直接、快速地测定赤芍配方颗粒中芍药苷和浸出物的含量,解决回流烘干法测定耗时长、操作繁琐等问题,利用近红外漫反射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测定芍药苷和浸出物含量的近红外光谱测定方法。选用积分球系统测定样品的近... 为了直接、快速地测定赤芍配方颗粒中芍药苷和浸出物的含量,解决回流烘干法测定耗时长、操作繁琐等问题,利用近红外漫反射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测定芍药苷和浸出物含量的近红外光谱测定方法。选用积分球系统测定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定量模型的预处理方法采用多元散射校正和一阶导数进行处理,光谱范围分别为5 492~5 103cm-1,7 428~7 201cm-1,6 942~5 322cm-1。结果表明,定量模型中芍药苷含量和浸出物含量的最佳主因子数分别为7和6,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分别为0.082 6和0.226 0,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81 7和0.982 4,系统精密度RSD值分别为1.1%和0.9%,方法精密度RSD值分别为2.1%和1.6%,外部验证预测均方差分别为0.363和0.282。采用建立的近红外预测模型对赤芍配方颗粒进行快速测定,方法可行,分析快速、简便,结果准确,为赤芍配方颗粒的测定提供了高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化学 近红外光谱(NIRS) 赤芍配方颗粒 芍药苷 浸出物
下载PDF
开塞露在前列腺疾病磁共振DWI成像中的应用
20
作者 张珂 薛春华 +1 位作者 彭新华 吕传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2期354-356,共3页
目的探讨开塞露对前列腺疾病磁共振DWI成像检查中图像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前列腺疾病患者27例,在使用开塞露前及使用开塞露15 min后进行磁共振DWI扫描,由2名医师对开塞露使用前后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2名医师对于图像质量的评价结... 目的探讨开塞露对前列腺疾病磁共振DWI成像检查中图像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前列腺疾病患者27例,在使用开塞露前及使用开塞露15 min后进行磁共振DWI扫描,由2名医师对开塞露使用前后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2名医师对于图像质量的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分别为使用开塞露前组K值0.706(P<0.0001),使用开塞露后组K值0.519(P=0.003);使用开塞露组磁共振DWI成像时前列腺的图像质量明显提高(P<0.0001)。结论使用开塞露可显著提高前列腺疾病磁共振DWI成像检查中的图像质量,建议作为前列腺疾病磁共振检查前的常规准备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塞露 前列腺疾病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