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MI风险评分与GRACE风险评分对中国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率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0
1
作者 高晓津 杨进刚 +15 位作者 吴超 杨跃进 许海燕 严若华 吴元 乔树宾 王杨 李卫 孙毅 金辰 董秋婷 叶蕴青 张璇 伏蕊 孙慧 严欣欣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29-534,共6页
目的:比较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风险评分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风险评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全部数据均来自前瞻性、多中心大规模临床注册研究中国心肌梗死(CAMI)... 目的:比较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风险评分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风险评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全部数据均来自前瞻性、多中心大规模临床注册研究中国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在2013-01-01至2014-09-30期间,该研究共连续入选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07家医院的STEMI患者17 886例。本研究对STEMI患者进行TIMI和GRACE两种风险评分计算,并且比较两种评分系统对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的预测价值。结果:在17 886例STEMI患者中,76.5%(n=13 685)为男性;平均年龄(61.9±12.4)岁;住院天数中位值10.0天;住院死亡率为6.4%(n=1 153);4.3%(n=764)发生过院前心脏骤停;52.5%(n=9382)为前壁心肌梗死/左束支阻滞;53.4%(n=9 555)接受了再灌注治疗,再灌注治疗时间的中位值为300.0 min,其中10.0%(n=1 782)接受了溶栓治疗,43.4%(n=7 763)接受了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仅有0.1%(n=10)接受了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模型计算TIMI风险评分和GRACE风险评分对院内死亡率预测价值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56(95%CI:0.7822~0.8090)和0.8096(95%CI:0.7963~0.8230)。结论:TIMI风险评分和GRACE风险评分对中国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预测价值基本相当,但由于纳入变量多,评分较为复杂,妨碍了这两种评分模型在临床中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TIMI风险评分 GRACE风险评分 院内死亡率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何培源 范肖雪 +7 位作者 杨进刚 高晓津 许海燕 吴元 王杨 赵延延 乔树宾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53-957,共5页
目的:了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后的出血发生率,并探讨出血相关的预测因素。方法:2013-01至2014-06纳入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中1 568例行溶栓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了解其溶栓后出血发生率,并根据出... 目的:了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后的出血发生率,并探讨出血相关的预测因素。方法:2013-01至2014-06纳入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中1 568例行溶栓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了解其溶栓后出血发生率,并根据出血情况,分为出血组(n=55)和未出血组(n=1 513),同时利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出血相关因素。结果:1 568例急性STEMI患者溶栓后,临床判断溶栓成功率为86%,出血发生率为3.5%,其中脑出血发生率为0.6%,消化道出血为1.9%。与未出血组相比,出血组溶栓成功率高,趋近统计学差异(94.1%vs 85.7%,P=0.0589),死亡率明显较高(20.0%vs 7.1%,P=0.0019)。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龄(≥75岁)(OR=2.45,95%CI:1.10~5.46,P=0.0290),和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OR=3.41,95%CI:1.48~7.86,P=0.0040)是院内溶栓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中国急性STEMI患者溶栓合并出血事件率较低,高龄与使用rtPA是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溶栓 出血 预后 老年人
下载PDF
吸烟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长期预后评价 被引量:29
3
作者 王娟 许浩博 +8 位作者 乔树宾 管常东 胡奉环 杨伟宪 袁建松 郭超 段欣 高润霖 徐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53-1058,共6页
目的:评价吸烟的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长期预后。方法:本研究人群来自PANDAⅢ临床试验。PANDAⅢ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全人群的随机对照研究,自2013-12至2014-08期间共入选了来自46家中心的2 ... 目的:评价吸烟的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长期预后。方法:本研究人群来自PANDAⅢ临床试验。PANDAⅢ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全人群的随机对照研究,自2013-12至2014-08期间共入选了来自46家中心的2 348例患者,平均年龄(61.2±10.6)岁,男性1 658例(70.6%)。所有受试者均接受PCI,均置入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涂层药物洗脱支架。根据入院时吸烟状态将2 348例患者分为非吸烟组(n=1 169),已戒烟组(n=300例)和吸烟组(n=879)。随访2年,主要研究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定义为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和血运重建,次要终点包括支架血栓和靶病变失败(TLF),定义为心原性死亡,靶血管相关心肌梗死和缺血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结果:吸烟组和戒烟组均以男性患者为主,与非吸烟组和已戒烟组相比,吸烟组患者的年龄更小(P<0.0001),合并高血压(P=0.0002)、糖尿病(P=0.0052)、既往PCI史(P<0.0001)比例更低。吸烟组入院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比例高达41.3%(363/879),较已戒烟组和非吸烟组明显增高(P<0.0001)。非吸烟组、已戒烟组和吸烟组中分别有1 130例(96.7%)、286例(95.3%)和846例(96.2%)患者完成了2年随访。吸烟组、已戒烟组和非吸烟组的MACE发生率分别为11.23%、13.64%和12.21%(P=0.5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不是全因死亡和TLF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吸烟的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PCI后,吸烟组、戒烟组和非吸烟组的长期MACE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运动血压反应异常的两类表现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胡小莹 孙兴国 +14 位作者 乔树宾 高晓津 罗晓亮 刘方 张也 郝璐 宋雅 陈颖哲 王继楠 台文琦 石超 徐凡 翟文轩 杨洁 张天静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33,共7页
目的:运动血压反应不足及运动后恢复期血压降低是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常见的异常表现,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HCM患者这两类异常血压反应表现的相关因素及其与心肺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阜外医院功... 目的:运动血压反应不足及运动后恢复期血压降低是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常见的异常表现,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HCM患者这两类异常血压反应表现的相关因素及其与心肺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阜外医院功能检测中心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HCM患者219例。111例行CPET的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正常对照组与HCM组的CPET运动血压反应。将HCM患者分为运动血压反应正常组及运动血压反应不足组,以及运动后血压正常组及运动后恢复期血压降低组,分别比较上述两类运动血压反应异常者的临床情况及CPET功能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CM患者运动血压反应不足(8.7%比1.8%,P=0.016)及运动后恢复期血压降低(6.8%比0.0%,P=0.003)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在HCM患者中,与运动血压反应正常者相比,运动血压反应不足的HCM患者更多合并冠心病(P=0.029)、肺动脉高压(P=0.002)及房颤/房扑(P=0.036);与运动后血压正常者相比,运动后恢复期血压下降的HCM患者静息流出道压差(P=0.017)更高,合并流出道梗阻比例(P=0.015)、合并收缩期二尖瓣前移现象(P=0.022)及左室射血分数(P=0.043)更高。经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运动血压反应不足的独立相关因素为冠心病(β=1.519,P=0.013)、肺动脉高压(β=2.292,P=0.000)。而运动后恢复期血压下降仅与左室流出道压差有独立的相关性(β=0.018,P=0.005)。运动血压反应不足的HCM患者峰值摄氧量(P=0.003)、峰值心率(P=0.014)及心率储备(P=0.003)更低,NT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P=0.019)及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P=0.000)更高。运动后恢复期血压下降与各种心肺功能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HCM运动血压反应不足及运动后恢复期血压降低的发生率均较正常人群显著升高。HCM患者运动血压反应不足与合并冠心病和肺动脉高压有显著的独立相关性,而运动后血压下降仅与左室流出道压差独立相关。运动血压反应不足的HCM患者心肺运动功能降低,而运动后恢复期血压降低与心肺运动功能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血压反应 肥厚型心肌病 心肺运动功能 运动后低血压
下载PDF
应激性心肌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罗晓亮 李佳 +8 位作者 赵雪燕 孙晓昕 戴琳琳 赵彤 高晓津 张峻 吴元 乔树宾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84-888,共5页
目的:分析应激性心肌病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及远期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11-01至2017-12在我院住院确诊为应激性心肌病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定期门诊及电话随访,记录预后情况。结果:共计15例患者入组,其中女性13例(86.7%),入院时超... 目的:分析应激性心肌病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及远期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11-01至2017-12在我院住院确诊为应激性心肌病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定期门诊及电话随访,记录预后情况。结果:共计15例患者入组,其中女性13例(86.7%),入院时超声心动图提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伴心尖部室壁瘤形成,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4.80±10.70)%,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为(2 429.10±2 283.43)pg/ml,经积极治疗出院时超声心动图复查提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及室壁瘤消失,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至(62.90±7.60)%,血清NT-pro BNP水平降至(715.14±1 912.31)pg/ml,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过程中无死亡事件,1例首诊2年后争吵复发再住院,治疗后恢复。结论:应激性心肌病患者常有超声心动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及室壁瘤样改变,伴有NT-pro BNP明显增高,积极对症治疗后超声复查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可消失,心功能可恢复,NT-pro BNP可明显下降,整体预后好,但仍需注意出院宣教,警惕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心肌病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预后
下载PDF
糖尿病对于冠心病患者置入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涂层药物洗脱支架长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娟 乔树宾 +7 位作者 管常东 胡奉环 杨伟宪 袁建松 郭超 段欣 高润霖 徐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39-544,共6页
目的 :评价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置入新型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涂层药物洗脱支架后的疗效。方法 :PANDAⅢ临床试验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全人群"、随机对照研究,2013-12至2014-08共入选了来自46家中心的2 348例患... 目的 :评价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置入新型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涂层药物洗脱支架后的疗效。方法 :PANDAⅢ临床试验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全人群"、随机对照研究,2013-12至2014-08共入选了来自46家中心的2 348例患者。所有受试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其中1 174例置入BUMA支架,1 174例置入EXCEL支架。患者平均年龄(61.2±10.6)岁,男性1 658例(70.6%)。将受试者分为糖尿病组570例(24.2%)和非糖尿病组1 778例(75.7%)。所有患者在1、6、9个月及1、2年时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主要研究终点为靶病变失败(target lesion failure,TLF),包括心原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和缺血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次要终点包括支架血栓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和所有的血运重建)。结果: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中分别有558例(97.9%)、1704(95.8%)例的患者完成了2年随访。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心原性死亡发生率明显升高(2.87%vs 1.12%,P=0.004);TLF事件发生率虽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4%vs 6.81%,P=0.25)。MACE的发生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13.98%vs 11.38%,P=0.10)。心肌梗死和血运重建事件糖尿病组高于非糖尿病组(分别为5.73%vs 5.11%,P=0.56、6.45%vs 5.46%,P=0.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因死亡糖尿病组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4.30%vs.2.46%,P=0.03)。倾向值匹配分析前后结果一致。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及术前SYTNAX评分是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随访2年MACE的发生率与非糖尿病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2年的死亡事件,尤其是心原性死亡事件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靶病变失败
下载PDF
入院收缩压升高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刘越 姚懿 +16 位作者 宋莹 唐晓芳 徐娜 王欢欢 许晶晶 刘如 姜琳 蒋萍 高立建 张茵 宋雷 陈珏 乔树宾 杨跃进 高润霖 徐波 袁晋青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9-434,共6页
目的:探讨入院收缩压升高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3-01至2013-12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PCI的ACS患者5 826例(包括4 26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根据入院收缩压... 目的:探讨入院收缩压升高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3-01至2013-12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PCI的ACS患者5 826例(包括4 26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根据入院收缩压水平将患者分为收缩压正常组[100~139 mmHg(1 mmHg=0.133 kPa),n=4 323]和收缩压升高组(≥140 mmHg,n=1 503),参照同一标准,进一步将4 26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根据入院收缩压水平分为收缩压正常者(n=3 034)和收缩压升高者(n=1 227)。比较不同分组患者2年内全因死亡率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再次血运重建和脑卒中)发生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收缩压正常组相比,收缩压升高组年龄较大[(61±10)岁vs(57±10)岁,P<0.001]、女性患者比例高(29.3%vs 21.6%,P<0.001)、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肌梗死史和脑血管病史)多,多支病变比例高(77.5%vs 71.0%,P<0.001)。两组患者全因死亡、MACCE以及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收缩压正常组比较,收缩压升高组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1.3%vs 0.7%,P=0.048)和脑卒中(1.9%vs 1.2%,P=0.038)发生率增加。针对4 26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收缩压升高者的支架内血栓和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收缩压正常者(P均<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升高不是支架内血栓和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既往发生脑血管意外的患者脑卒中风险增加。结论:ACS入院收缩压升高患者常伴随更多高危临床因素,但入院收缩压升高不是影响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收缩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脑卒中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休克Ⅱ风险评分对国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30天死亡率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0
8
作者 罗晓亮 赵彤 +7 位作者 李佳 赵雪燕 赵冬云 袁建松 张峻 吴元 乔树宾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35-538,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休克(IABP-SHOCK)Ⅱ风险评分对国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30天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06至2017-07在我院因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且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休克(IABP-SHOCK)Ⅱ风险评分对国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30天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06至2017-07在我院因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且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12例,根据IABP-SHOCKⅡ风险评分分为0~2分组(n=106)、3~4分组(n=56)及5~9分组(n=50)。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记录住院期间及诊断后30天内死亡率。结果:与0~2分组比,3~4分组和5~9分组的年龄大,合并脑卒中患者比例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恢复3级患者比例低,乳酸、就诊血糖及血肌酐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0~2分组比,5~9分组的男性患者比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3~4分组比,5~9分组合并脑卒中患者比例高,TIMI血流恢复3级患者比例低,乳酸及血肌酐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患者30天内共累计死亡68例,其中0~2分组7例(6.6%),3~4分组21例(37.5%),5~9分组40例(80.0%),三组间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BP-SHOCKⅡ风险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0.853,95%CI:0.796~0.911。结论:IABP-SHOCKⅡ风险评分简单易操作,可适用于中国人群,有助于实现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IABP置入术后的分层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休克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下载PDF
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特点及远期预后:单中心、大样本数据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唐晓芳 宋莹 +15 位作者 许晶晶 王欢欢 姚懿 姜琳 蒋萍 赵雪燕 高展 高立建 张茵 宋雷 陈珏 乔树宾 杨跃进 高润霖 徐波 袁晋青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32-40,共9页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特点和远期预后。方法连续纳入于2013年1—12月行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981例,比较其中普通老年患者(65~74岁, n =2300,普通组)与高龄老年患者(≥75岁, n =681,高龄组)的临...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特点和远期预后。方法连续纳入于2013年1—12月行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981例,比较其中普通老年患者(65~74岁, n =2300,普通组)与高龄老年患者(≥75岁, n =681,高龄组)的临床特点及PCI术后2年随访期间的临床预后情况。结果高龄组BMI、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前肾小球滤过率(eGFR)、使用钙离子拮抗剂等以及冠状介入情况(经桡动脉途径等)的比例较普通组低( P <0.05);既往PCI史、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的比例以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左主干病变、右冠状动脉病变、术前SYNTAX评分、严重钙化病变等)较普通组高( P <0.05)。2年随访结果显示,高龄组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以及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组( P <0.05);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再发心肌梗死、血运重建(靶血管和靶病变血运重建)、脑卒中、出血以及大出血的发生率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高龄组中,女性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以及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 P <0.05)。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2年随访期间,年龄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支架内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不是全因死亡以及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既往脑血管病史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较好的心肾功能、经桡动脉途径是全因死亡以及心源性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 P <0.05);女性是高龄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不是心源性死亡和再发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P > 0.05)。结论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较差的心肾功能以及程度较重的冠状动脉病变。PCI术后2年随访期间:1)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以及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较高。2)经校正多种危险因素后,年龄不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全因死亡以及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是支架内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是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不是心源性死亡和再发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临床特点 远期预后 高龄 老年人
下载PDF
过渡性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在治疗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应用——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墨扬 宋光远 +12 位作者 裴汉军 王媛 张倩 牛冠男 周政 张昊 张文佳 王建德 吕滨 吴永健 乔树宾 杨跃进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6-340,共5页
目的:探讨过渡性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治疗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3至2017-03在阜外医院行PBAV的37例暂不适宜行瓣膜置换术的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年龄(74±12)岁。观察患者临床及解... 目的:探讨过渡性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治疗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3至2017-03在阜外医院行PBAV的37例暂不适宜行瓣膜置换术的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年龄(74±12)岁。观察患者临床及解剖特点、手术有效及安全性,并进行随访。结果:本组患者基线外科风险高心功能差,二叶式主动脉瓣占比约50%,瓣叶钙化程度重[钙化体积CT值850(HU850)=(856.0±658.2)mm3]。术中参考瓣环上平均内径选择球囊,术后7天主动脉瓣瓣口面积从(0.37±0.10)cm2增大至(0.87±1.10)cm2,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从(55.1±22.9)mm Hg(1 mm Hg=0.133 k Pa)降至(44.8±17.8)mm Hg(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从(35.8±14.3)%增加到(41.0±12.2)%(P<0.001)。术后住院期间发生死亡4例,1例安装永久起搏器,1例主动脉瓣重度反流。术后平均随访(16.5±11.1)个月,共有13例(35.1%)患者过渡到外科或经导管瓣膜置换术治疗。结论:对于暂不宜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PBAV可取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结果,有望成为过渡性治疗手段,对于中国二叶式主动脉瓣比例高,瓣叶钙化重特点,采用瓣环上内径选择较小球囊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 过渡性治疗
下载PDF
PARIS出血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支架术后患者院内出血的预测价值--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雪燕 杨进刚 +14 位作者 范肖雪 张峻 吴元 王杨 许海燕 高晓津 窦克非 唐熠达 乔树宾 苏淑红 杨红梅 张旭霞 袁晋青 李卫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116,共7页
目的:评估支架术后抗血小板药物停药模式(PARIS)出血评分对我国使用药物洗脱支架(DES)并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在2013-01-01至2014-09-30期间... 目的:评估支架术后抗血小板药物停药模式(PARIS)出血评分对我国使用药物洗脱支架(DES)并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在2013-01-01至2014-09-30期间107家医院连续入选了27 594例AMI患者,其中14 625例在住院期间成功置入DES并接受DAPT,分别采用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3型和5型及BARC 2型、3型和5型做为出血的终点事件,评价我国置入DES术后接受DAPT的AMI患者住院期间出血发生情况、临床特征和PARIS出血评分对这两种出血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出血患者的PARIS评分明显高于无出血患者(P<0.001)。按照PARIS评分的危险分层,以BARC 3型和5型为出血终点时,共有77例(0.53%)患者出现出血事件,高危、中危、低危患者之间的PA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出血中危患者出血风险是低危患者的2.38倍(P=0.006);出血高危患者出血风险是低危患者的4.78倍(P<0.001)。以BARC 2型、3型和5型为出血终点,共有223例(1.52%)出现出血事件。出血中危患者出血风险是低危患者的1.64倍(P=0.002);出血高危患者出血风险是低危患者的2.23倍(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PARIS出血评分对以BARC 3型和5型或BARC 2型、3型和5型为出血事件终点均有预测价值。对以BARC 3型和5型为终点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0.672]高于以BARC 2型、3型和5型为出血事件终点的预测价值(AUC:0.596;z=2.079,P=0.038),即PARIS出血评分对严重出血的预测价值更优。结论:PARIS出血评分对置入DES并接受DAPT的AMI患者住院期间出血具有预测价值,并可用于危险分层。PARIS出血评分对严重出血作为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IS出血评分 心肌梗死 药物支架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贫血患者中涂层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与第二代永久涂层药物洗脱支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姜琳 宋莹 +12 位作者 许晶晶 唐晓芳 王欢欢 蒋萍 高立建 宋雷 高展 陈珏 高润霖 乔树宾 杨跃进 徐波 袁晋青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51-755,共5页
目的: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贫血的患者中,比较涂层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BP-DES)与第二代永久涂层药物洗脱支架(DP-DE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3-01至2013-12连续入选10 724例在阜外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目的: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贫血的患者中,比较涂层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BP-DES)与第二代永久涂层药物洗脱支架(DP-DE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3-01至2013-12连续入选10 724例在阜外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贫血定义为介入术前血红蛋白男性<130 g/L,女性<120 g/L。最终纳入965例贫血患者,201例纳入BP-DES组,764例纳入DP-DES组;同时还对两组患者各201例进行了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安全性终点为术后2年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和支架内血栓的复合终点构成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有效性终点为靶病变重建和靶血管重建。结果:(1)BP-DES组术后2年MACE(5.0%vs 2.0%,P=0.02)、靶血管重建(6.5%vs 3.0%,P=0.02)和靶病变重建(6.0%vs 1.8%,P<0.01)的发生率均高于DP-DES组。(2)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间MACE的发生率不再有显著差异(P=0.30);BP-DES组靶病变重建的发生率仍高于DP-DES组(P=0.04),靶血管重建的发生率有高于DP-DES组的趋势,统计学意义处于临界水平(P=0.05)。(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置入BP-DES是靶病变重建的独立危险因素(HR=2.81,95%CI:1.24~6.38,P=0.01),但不是靶血管重建(P=0.12)或MACE(P=0.1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冠心病合并贫血的患者中,BP-DES与第二代DP-DES的安全性无显著差异,但BP-DES的靶病变重建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贫血 预后 药物洗脱支架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异常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随永刚 吴元 +3 位作者 窦克非 唐熠达 乔树宾 吴永健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1001-1004,1008,共5页
目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raction,STEMI)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别。方法收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0例急性STEMI... 目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raction,STEMI)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别。方法收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0例急性STEMI合并甲亢患者临床资料;以甲亢患者病例数为基准,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按照1∶1比例从同期收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筛选出的40例急性STEMI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40例合并甲减患者为甲减组。比较3组临床用药、住院时间和住院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3组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口流速峰值(E峰)、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住院β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使用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5),严重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及心力衰竭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5)。与甲亢组比较,甲减组住院时间更长,严重心律失常和心房颤动发生率更高(P<0.05)。结论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EMI合并甲功异常患者中,合并甲减患者一般较合并甲亢患者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异常 心肌梗死 倾向性评分
下载PDF
女性患者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比较 被引量:16
14
作者 徐奕 金辰 +6 位作者 乔树宾 吴永健 颜红兵 窦克非 徐波 杨进刚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58-963,共6页
目的:对女性患者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纳入阜外医院2006-01-01至2011-04-30间行PCI的女性患者5 067例,其中,经桡动脉路径者4 105例(桡动脉组),经股动脉路径者962例(... 目的:对女性患者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纳入阜外医院2006-01-01至2011-04-30间行PCI的女性患者5 067例,其中,经桡动脉路径者4 105例(桡动脉组),经股动脉路径者962例(股动脉组)。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模型对两种路径进行配对,成功匹配897对患者。比较两组路径行PCI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造影与介入相关信息均基本相似。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患者中,桡动脉组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分级≥2级和≥3级出血事件以及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仍显著低于股动脉组(P均<0.05)。桡动脉组的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事件率均低于股动脉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原性死亡率显著低于股动脉组(P<0.05),但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此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桡动脉路径是PCI后严重出血(OR=0.64,95%CI:0.54~0.76,P<0.001)和穿刺点并发症(OR=0.67,95%CI:0.61~0.74,P<0.001)的独立阴性预测因素。结论:对于女性患者而言,经桡动脉路径行PCI能够显著减少严重出血及穿刺点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经桡动脉路径介入治疗 经股动脉路径介入治疗 女性
下载PDF
束支传导阻滞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长期预后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贾斯达 姚懿 +13 位作者 何晨 唐晓芳 宋莹 许晶晶 蒋萍 王欢欢 姜琳 赵雪燕 高展 杨跃进 乔树宾 高润霖 徐波 袁晋青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探讨束支传导阻滞(BBB)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13-01至2013-12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PCI的ACS患者6 429例。根据出院诊断中是否包含BBB,将患者分为BBB组... 目的:探讨束支传导阻滞(BBB)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13-01至2013-12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PCI的ACS患者6 429例。根据出院诊断中是否包含BBB,将患者分为BBB组(n=159)和非束支传导阻滞(NBBB)组(n=6 270),分析比较两组2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形成、脑卒中)发生率的差异,并评估BBB与行PCI的ACS患者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BBB组患者年龄较NBBB组更高[(62.97±11.37)岁vs(58.26±10.36)岁],体重指数更低[(25.31±3.02)kg/m2 vs(25.89±3.20)kg/m^2],肾小球滤过率[(86.89±16.15)ml/min vs(91.05±15.53)ml/min]和左心室射血分数[(59.27±9.86)%vs(62.37±7.36)%]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在其余基线指标以及冠状动脉造影与介入治疗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年随访时,BBB组的心原性死亡(2.5%vs 0.7%)和支架内血栓形成(3.1%vs 0.8%)发生率均显著高于NBBB组(P均<0.05),其余MACCE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均>0.05)。但经倾向性评分调整后,2年随访时两组的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BB组中的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与NBBB患者在所有MACCE发生率上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ox回归分析提示,合并BBB与PCI后ACS患者临床结局无明显关联。结论:对于行PCI的ACS患者,BBB并不是远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束支传导阻滞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下载PDF
评价分叉病变不同边支保护技术中不同导丝对主支支架药物涂层完整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敏 谢荣爱 +11 位作者 王欢欢 刘海明 王磊 宋莹 崔成 高展 陈珏 徐波 袁晋青 乔树宾 陈纪林 高立建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2年第9期701-704,共4页
目的通过体外分叉血管流体模型模拟不同的边支保护技术,评估不同边支保护技术中不同导丝对主支支架药物涂层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分叉血管流体模型中分别进行拘禁导丝技术、被动拘禁球囊技术、球囊支架对吻技术的操作,每组操作完成后,均... 目的通过体外分叉血管流体模型模拟不同的边支保护技术,评估不同边支保护技术中不同导丝对主支支架药物涂层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分叉血管流体模型中分别进行拘禁导丝技术、被动拘禁球囊技术、球囊支架对吻技术的操作,每组操作完成后,均使用电镜观察弹簧圈护套导丝和聚合物护套导丝对支架涂层影响的程度。结果在三组不同的边支保护技术中,弹簧圈护套导丝均显示出对支架涂层更大的破坏性。而聚合物护套导丝对支架涂层的破损均较轻微。结论在分叉病变的三种边支保护技术中,从支架涂层损伤程度看,聚合物护套导丝更适合边支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分叉病变 药物洗脱支架
下载PDF
SYNTAX评分对冠状动脉单双支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长期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娟 许浩博 +3 位作者 乔树宾 管常东 崔锦钢 张敏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446-451,共6页
目的探讨SYNTAX评分对冠状动脉单双支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1年临床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PANDAⅢ临床试验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全人群、随机对照研究,共入选了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来自46家中心的2348例患者。前瞻性... 目的探讨SYNTAX评分对冠状动脉单双支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1年临床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PANDAⅢ临床试验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全人群、随机对照研究,共入选了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来自46家中心的2348例患者。前瞻性地收集所有患者的SYNTAX评分,其中有1663例为冠状动脉单支或双支病变患者。根据SYNTAX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SYNTAX评分≤22分为低分组(1388例),22分<SYNTAX评分≤32分为中分组(212例),SYNTAX评分>32分为高分组(63例)。结果低、中、高分组中分别有1378例(99.28%)、211例(99.53%)、63例(100.00%)患者完成了1年随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分别为低分组6.31%(87/1378)、中分组10.90%(23/211)、高分组20.63%(1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分组全因死亡率明显高于低、中分组(11.11%比1.45%比1.42%,P<0.001)。所有患者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随着SYNTAX评分的升高而增加(3.63%比7.58%比14.29%,P<0.001)。低、中、高分组中靶病变失败(TLF)事件的发生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4.57%比9.95%比12.70%,P<0.001)。随着SYNTAX评分升高靶血管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增高(3.27%比7.58%比12.70%,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HR 1.039,95%CI 1.020~1.057,P<0.001)和术前SYNTAX评分(HR 1.031,95%CI 1.012~1.050,P<0.001)是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冠状动脉单双支病变患者,SYNTAX评分是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TAX评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靶病变失败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老年患者桥血管通畅情况观察 被引量:12
18
作者 安涛 杨研 +3 位作者 乔树宾 杨跃进 毛懿 侯志辉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3205-3208,共4页
目的对比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对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n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后老年患者桥血管通畅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心脏瓣膜置换同期CABG手术并规律随诊的患者161例,... 目的对比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对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n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后老年患者桥血管通畅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心脏瓣膜置换同期CABG手术并规律随诊的患者161例,男118例,平均年龄(67.8±5.25)岁,术后中位随访1608 d。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抗血小板治疗组为移植生物瓣或行瓣膜成形术的患者,抗凝治疗组为移植机械瓣的患者。排除标准为:①分期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和CABG术;②术后未规律行抗血小板和(或)抗凝治疗;③合并心房颤动;④行冠脉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时间为术后6个月以内。结果抗血小板治疗组和抗凝治疗组乳内动脉桥的通畅率分别为78.4%和83.3%(P>0.05),大隐静脉桥通畅率分别为75.9%和71.3%(P>0.05)。随访期间两组出血事件均为牙龈出血,抗血小板组和抗凝治疗组出血事件比率为7.3%和8.9%(P=0.30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抗凝治疗与抗血小板治疗在维持桥血管通畅率方面无显著差异,且在医师指导下接受抗凝治疗的出血风险并未显著高于抗血小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同期手术 抗凝治疗 通畅率
原文传递
GDF-15和NT-proBNP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心功能及心脏磁共振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超 赵雪燕 +3 位作者 袁晋青 李建军 乔树宾 杨跃进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914-2917,共4页
目的评价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和N末端P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及心脏磁共振(MRI)指标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在阜外医院住院的HOCM患者29例,测定所有患者的GDF-15和NT-pro... 目的评价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和N末端P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及心脏磁共振(MRI)指标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在阜外医院住院的HOCM患者29例,测定所有患者的GDF-15和NT-proBNP的血浆浓度;同时进行MRI检查。结果在HOCM中,发现Log(GDF-15)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578,P<0.001),而NT-proBNP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未见相关性(r=0.126,P=0.514)。单变量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Log(GDF-15)与NT-proBNP与MRI所测得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及左室流出道压差均未见显著相关性(P均>0.05)。Log(GDF-15)与Log(NT-proBNP)亦不具有相关性(r=-0.082,P=0.671)。结论 GDF-15可反映HOCM患者心功能的严重程度,但NT-proBNP并不能监测HOCM心功能的进展程度。两者对于HOCM者MRI指标的相关性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分化因子-15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磁共振
原文传递
吸烟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娟 许浩博 +8 位作者 乔树宾 管常东 胡奉环 杨伟宪 袁建松 崔锦刚 宋雷 郭超 徐波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4292-4295,共4页
目的研究吸烟对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临床特点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住院期间接受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的冠状动脉CTO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冠脉造影及介入操作资料,分析吸烟对... 目的研究吸烟对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临床特点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住院期间接受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的冠状动脉CTO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冠脉造影及介入操作资料,分析吸烟对其临床特点的影响。结果共纳入2659例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于阜外医院接受PCI治疗的CTO患者,结果显示,吸烟组冠心病患者较非吸烟组年龄更轻[(55.91±9.95)岁比(58.15±10.79)岁,P<0.0001],同时合并外周动脉疾病比例增加(7.07%比2.49%,P<0.0001)。吸烟组患者冠脉CTO闭塞段长度更长[(18.17±12.74)mm比(16.99±11.75)mm,P=0.002],且吸烟组患者中冠脉钙化比例明显增高(15.00%比11.84%,P=0.02)。倾向值匹配分析后,吸烟组患者中冠脉病变钙化比例仍明显增高(15.35%比10.68%,P=0.002),合并外周动脉疾病比例明显高于非吸烟组(6.99%比2.13%,P<0.0001)。结论吸烟的冠脉CTO患者年龄更轻,冠脉CTO闭塞段更长,冠脉钙化比例增高,外周动脉床受累更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吸烟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外周动脉疾病 冠脉钙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