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射用尼可地尔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对比剂肾病预防效果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钱赓 陈思 +5 位作者 姜潇思 张颖 阿鑫 李平 田进文 陈韵岱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136-140,共5页
目的评估注射用尼可地尔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18年至2019年国内多家中心拟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尼可地尔组和安慰剂组,分别在直接PCI术... 目的评估注射用尼可地尔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18年至2019年国内多家中心拟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尼可地尔组和安慰剂组,分别在直接PCI术前静脉注射尼可地尔或安慰剂。围术期观察患者血肌酐水平的变化,研究终点为对比剂肾病的发生,定义为术后48~72 h的血肌酐相较基线血肌酐水平增加超过0.5 mg/dl或与基线血肌酐相比相对增加超过25%。结果最终研究人群纳入了行直接PCI的238例STEMI患者,其中226例(尼可地尔组和安慰剂组各113例患者)完成了围术期肾功能的检测。与安慰剂组相比,尼可地尔组最终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水平显著提高(P=0.001),并且尼可地尔组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9.7%比24.8%,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注射用尼可地尔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降低显著相关(OR 0.379,95%CI 0.16~0.86,P=0.021)。结论尼可地尔是接受直接PCI手术的STEMI患者发生对比剂肾病的独立保护性因素。在直接PCI术前静脉注射尼可地尔可以有效预防STEMI患者术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肾病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介入术后心肌内出血对于左心室重构的影响
2
作者 姜子超 刘康 +2 位作者 凌维维 钱赓 冯斯婷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913-920,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肌内出血(intramural hemorrhage,IMH)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直接PCI术后不良左心室重构的影响,以期为治疗和管理急性STEMI患者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纳入了15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肌内出血(intramural hemorrhage,IMH)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直接PCI术后不良左心室重构的影响,以期为治疗和管理急性STEMI患者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纳入了152例行直接PCI的急性STEMI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观察研究,术后第1周完善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检查,根据IMH出现与否将患者分为两组,入组患者术后6个月再次行CMR检查,观察两组术后6个月和术后7天CMR显示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的变化并判定左心室重构情况,分析IMH与左心室重构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前后两次CMR结果显示,IMH组6个月时LVEF无明显改善(P>0.05);而无IMH组,LVEF明显提高(P=0.045)。发生左心室重构的比例,IMH组较无IMH组更高,存在统计学差异[38.8%(26/67) vs.20.0%(17/85),P<0.05],IMH是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发生左心室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IMH对急性STEMI患者术后6个月不良的左心室重构具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肌内出血 左心室重构
下载PDF
Gut microbiota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frailty in older adults:A systematic review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3
作者 Na-Na Wen Li-Wei Sun +1 位作者 qian geng Guo-Hua Zhe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35期6815-6825,共11页
BACKGROUND Frailty is a complex aging-related syndrome characterized by a cumulative loss of physiological reserve and increased vulnerability to adverse clinical outcomes,including falls,disability,incapacity and dea... BACKGROUND Frailty is a complex aging-related syndrome characterized by a cumulative loss of physiological reserve and increased vulnerability to adverse clinical outcomes,including falls,disability,incapacity and death.While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 gut microbiota may play a key role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frailty,direct evaluation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gut microbiome alterations and frailty in older adults remains limited.AIM Seven electronic databases(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VIP,SinoMed,Wanfang,PubMed,Web of Science and EMBASE)were searched for articles published before October 31,2023 to identify observational studies that compared the microbiomes of older adults with and without frailty.The diversity and composition of the gut microbiota were the main outcomes used to analyze the associations of changes in the gut microbiota with frailty in older adults.The quality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was assessed via 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 and the 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RESULTS Eleven observational studies with 912 older adul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review.Consistent results reveal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between frail and non-frail older adults,with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αdiversity an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βdiversity in frail older adults.The pooled results revealed that at the phylum level,four microbiota(Actinobacteria,Proteo-bacteria,Verrucomicrobia and Synergistetes)were significantly enriched,and two microbiota(Firmicutes and Fusobacteria)were significantly depleted in frail older adults.At the family level,the results consistently revealed that the abundances of 6 families,most of which belong to the Actinobacteria or Proteo-bacteria phylum,were greater in frail than in non-frail older adults.At the genus or species level,consistent results from more than two studies revealed that the abundances of the genera Prevotella,Faecalibacterium,and Roseburia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frail older adults;individual studies revealed that the abundances of some genera or species(e.g.,Megamonas,Blautia,and Megasphaera)were significantly lower,whereas those of other genera or species(e.g.,Bifidobacterium,Oscillospira,Ruminococcus and Pyramidobacter)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frail older adults.CONCLUSION This systematic review suggests that changes in the gut microbiota are associated with frailty in older adults,which is commonly reflected by a reduction in beneficial species and an increase in pathogenic species.However,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confirm these find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ILTY Gut microbiota Observational study Older adults Systematic review
下载PDF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和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次血运重建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吴迅 崔建国 +2 位作者 杨霞 钱赓 金琴花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321-326,共6页
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和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次血运重建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 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和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次血运重建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787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需要再次血运重建,将患者分为再次血运重建组(315例)和非再次血运重建组(472例)。使用SPSS 25.0和R 4.1.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单变量Cox回归分析再次血运重建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TyG指数和AIP是否为再次血运重建的独立预测因子。绘制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使用曲线下面积(AUC)分析TyG指数和AIP对冠心病患者PCI后再次血运重建的预测价值。结果 再次血运重建组与非再次血运重建组左室射血分数、吸烟史、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TyG指数和AI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变量Cox回归分析发现,吸烟史、心房颤动、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II、TyG指数及AIP是再次血运重建的危险因素,左室射血分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再次血运重建的保护因素。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TyG指数和AIP的增加仍与再次血运重建风险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再次血运重建的累计发病率在TyG指数和AIP的第三分位数组明显高于第一及第二分位数组(均P_(log-rank)<0.001)。时间依赖性ROC曲线分析显示,TyG指数预测再次血运重建的AUC为0.571~0.618,AIP预测再次血运重建的AUC为0.573~0.605,TyG指数与AIP联合预测再次血运重建的AUC为0.577~0.614。结论 TyG指数和AIP对冠心病患者PCI后再次血运重建事件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再次血运重建
下载PDF
一阶差分法在地震地磁前兆信号提取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袁桂平 冯志生 +4 位作者 李鸿宇 姜楚峰 潘颖 钱庚 姚休义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38-744,768,共8页
在探索震前地磁每日一值空间相关异常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08—2018年130个台站地磁场数据计算地磁场总强度F每日一值一阶差分在空间上变化的不同步现象,并提取震前地磁异常。结果表明:当地磁场总强度F逐渐增大这一趋势变化出现不同步现... 在探索震前地磁每日一值空间相关异常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08—2018年130个台站地磁场数据计算地磁场总强度F每日一值一阶差分在空间上变化的不同步现象,并提取震前地磁异常。结果表明:当地磁场总强度F逐渐增大这一趋势变化出现不同步现象时,研究区内一阶差分值全正或者全负的正常状态会被打破,从而导致区域内出现各台站F每日一值一阶差分正、负值台站分布较为集中的现象,且正、负值台站之间出现明显的异常分界线(0值线),通过异常与对应震例统计,发现该异常发生后8个月内在0值线300 km附近有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异常 地磁场总强度 一阶差分 前兆异常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脉造影术后对比剂肾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陈思 陈韵岱 +3 位作者 钱赓 张华巍 李传威 石展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6期742-745,748,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IN)患者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CAG术后并发CIN患者119例,并以从同期住院行CAG的患者中筛选...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IN)患者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CAG术后并发CIN患者119例,并以从同期住院行CAG的患者中筛选出1201例不伴CIN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CIN组较对照组比较年龄偏大,合并糖尿病(DM)、慢性肾脏肾脏(CKD)、贫血、低血压患者多,入院检查化验指标中:白细胞计数(WB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糖Glu)、肌钙蛋白T(TNT)、脑钠肽(BNP)、术中对比剂(CM)用量均高于对照组,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合并CKD病史、CM用量>200 ml、入院时收缩压(SBP)<100 mmHg(1 mmHg=0.133kPa)、左室射血分数(LVEF)<50%,WBC>10×109/L、TNT>0.5 ng/ml、BNP>300 pg/ml是CAG术后CI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70岁、合并CRI病史,CM用量>200 ml、入院时收缩压(SBP)<100 mmHg、LVEF<50%,WBC>10×109/L、TNT>0.5 ng/ml、BNP>300 pg/ml是ACS患者CAG术后CI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对比剂肾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2021年全球地震灾害概要 被引量:9
7
作者 冯蔚 钱庚 杨牧萍 《地震科学进展》 2022年第6期263-270,共8页
利用多渠道收集到的地震灾害资料,对2021年全球地震活动及地震灾害进行了整理,绘制了21世纪前20年全球灾害地震频度与伤亡情况变化曲线及2021年灾害地震分布图,汇总了造成人员伤亡的地震信息及灾害情况,对重大地震灾害做了详细分析,并... 利用多渠道收集到的地震灾害资料,对2021年全球地震活动及地震灾害进行了整理,绘制了21世纪前20年全球灾害地震频度与伤亡情况变化曲线及2021年灾害地震分布图,汇总了造成人员伤亡的地震信息及灾害情况,对重大地震灾害做了详细分析,并总结了2021年全球地震灾害的主要特征。与往年地震情况相比,2021年全球地震活动性较强,尤其8级以上强震发生频次大幅增加;2021年地震灾害造成的伤亡有所增加,且灾害地震呈现频度高、伤亡集中、次生灾害频发等特征。针对地震频度高、伤亡原因突出的情况,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地震灾害预防措施及建议,强调未来地震防御工作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1年 全球地震 灾害情况 预防措施
下载PDF
基于滑移界面耦合技术的旋转电机磁场仿真方法
8
作者 江鹏 骞耕 +3 位作者 黄晓晓 张群 王平 关振群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0-95,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滑移界面耦合技术的旋转电机磁场仿真方法。首先,对旋转电机问题建立等效弱形式,用Lagrange乘子法施加Coulomb规范条件和滑移界面处的磁矢势连续性条件;然后,采用混合单元方法离散整个求解域中的未知量,采用棱边单元法离... 提出了一种基于滑移界面耦合技术的旋转电机磁场仿真方法。首先,对旋转电机问题建立等效弱形式,用Lagrange乘子法施加Coulomb规范条件和滑移界面处的磁矢势连续性条件;然后,采用混合单元方法离散整个求解域中的未知量,采用棱边单元法离散滑移界面处的Lagrange矢量乘子,并采用多点约束法耦合滑移界面处的Lagrange标量乘子自由度,该方法无须在旋转电机模型的非匹配网格中构建生成树,即可自动保证磁矢势解的唯一性;最后,采用旋转线圈案例和简化的永磁同步电机案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移界面 非匹配网格 LAGRANGE乘子法 多点约束法 棱边单元法 混合单元法
下载PDF
利用张衡一号卫星电场数据研究吉林松原、河北唐山M_(S)5.1地震前后空间电场时空演化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杨牧萍 钱庚 +5 位作者 张学民 孔祥瑞 申旭辉 张萌 翟丽娜 金艳铭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61-1165,共5页
利用我国第一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电场探测仪(EFD)载荷记录到的ULF/ELF频段电场功率谱密度(PSD)数据,限制Dst≥-30 nT和K_(p)<3排除空间磁环境扰动后,分4个频段对2020年唐山古冶M_(S)5.1地震和2019年吉林松原M_(S)5.1地震前... 利用我国第一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电场探测仪(EFD)载荷记录到的ULF/ELF频段电场功率谱密度(PSD)数据,限制Dst≥-30 nT和K_(p)<3排除空间磁环境扰动后,分4个频段对2020年唐山古冶M_(S)5.1地震和2019年吉林松原M_(S)5.1地震前后空间电场时空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2020年唐山古冶M_(S)5.1地震4个频段扰动幅度均显示出震前先抬升至最高点超过2倍均方差,而后在下降过程中发震,震后恢复的规律,且第2频段异常尤为明显;4个频段扰动幅度时间序列特征相似,且震前均超过2倍均方差。2019年吉林松原M_(S)5.1地震不同频段的扰动幅度时间序列特征不同,仅有第2频段超过2倍均方差。2次地震均在第2频段(371~879 Hz)出现震前异常扰动,认为该频段是地震异常提取的优势频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衡一号 电场探测仪 功率谱密度 时空演化 地震异常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蛋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韦任 吴雪萍 +3 位作者 周玉杰 钱赓 沙媛 王锦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3-526,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调控钙磷沉积、细胞骨分化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β磷酸甘油和氯化钙培养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诱导钙化。实验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钙化组、Ripk3^(-/-)组、钙化+Rip... 目的研究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调控钙磷沉积、细胞骨分化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β磷酸甘油和氯化钙培养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诱导钙化。实验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钙化组、Ripk3^(-/-)组、钙化+Ripk3^(-/-)组(联合组)。使用茜素红S染色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情况,同时测定细胞内Ca^(2+)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Western blot法测定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结果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3、7 d的Ripk3表达较钙化前明显增加,14 d的Ripk3表达较7 d明显增加,并达到最高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Ripk3^(-/-)组比较,钙化组Ca^(2+)、碱性磷酸酶活性、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形态发生蛋白2、细胞凋亡率和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钙化组比较,联合组Ca^(2+)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102.8±12.8)nmol/mg vs(457.1±51.2)nmol/mg,(136.1±15.4)U/mg vs(412.2±46.7)U/mg,P<0.05],Runt相关转录因子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明显降低(1.07±0.15 vs 1.84±0.23,1.27±0.14 vs 3.01±0.25,P<0.05)。与钙化组比较,联合组细胞凋亡率和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8±3.9)%vs(31.1±4.2)%,1.19±0.14 vs 2.21±0.23,P<0.05]。结论Ripk3通过促进钙磷沉积、细胞骨分化和细胞凋亡起到加重血管钙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作用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类 血管钙化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2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下载PDF
Bax抑制因子1通过促进视神经萎缩蛋白1表达抑制小鼠动脉血管钙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韦任 杜辉 +5 位作者 钱赓 周玉杰 陈韵岱 马茜 吴雪萍 沙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0-337,共8页
目的探讨Bax抑制因子1(BI-1)和视神经萎缩蛋白1(OPA1)蛋白对血管钙化的影响。方法ApoE^(-/-)糖尿病小鼠高脂喂养12周后予以腹腔注射Nε-(1-羧甲基)-L-赖氨酸16周建立血管钙化模型,实验将小鼠分为4组,6只/组:对照组(ApoE^(-/-)小鼠普通... 目的探讨Bax抑制因子1(BI-1)和视神经萎缩蛋白1(OPA1)蛋白对血管钙化的影响。方法ApoE^(-/-)糖尿病小鼠高脂喂养12周后予以腹腔注射Nε-(1-羧甲基)-L-赖氨酸16周建立血管钙化模型,实验将小鼠分为4组,6只/组:对照组(ApoE^(-/-)小鼠普通饲料喂养)、钙化组(ApoE^(-/-)小鼠建立钙化模型)、钙化+BI-1^(TG)组(血管特异性过表达BI-1的ApoE^(-/-)小鼠建立钙化模型)和钙化+BI-1TG+OPA1-/-组(血管特异性过表达BI-1和基因敲除OPA1的ApoE^(-/-)小鼠建立钙化模型)。另β磷酸甘油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建立细胞钙化模型。使用von Kossa染色检测血管钙化程度,使用ELISA检测主动脉钙含量,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unt相关转录因子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使用TUNEL检测细胞凋亡率,使用Westernblot检测BI-1、OPA1、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水平的表达。结果血管钙化后,BI-1和OPA1蛋白表达均下降(P=0.0044),钙沉积、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增加(P=0.0041)。过表达BI-1促进OPA1蛋白表达,钙沉积、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均减少(P=0.0006)。基因敲除OPA1蛋白后,钙沉积、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又明显增多(P=0.0007)。结论BI-1可能通过促进OPA1表达,减轻钙沉积、细胞骨型分化和细胞凋亡,继而抑制血管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x抑制因子1 视神经萎缩蛋白1 血管钙化 细胞骨型分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STICK策略提升中老年人主动健康运动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耿茜 陈燕 +5 位作者 拜争刚 蔡平 陆启赛 杨雨虹 孙国卿 孙宇 《医学新知》 CAS 2022年第6期447-452,共6页
目的探讨STICK策略在激励中老年人养成和维持主动持续健康运动习惯方面的干预效果。方法运用STICK策略对中老人进行运动干预,并通过调查问卷和量表收集相关资料,采用SPSS 26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86位中老年人,其中女性居多(65.12%)... 目的探讨STICK策略在激励中老年人养成和维持主动持续健康运动习惯方面的干预效果。方法运用STICK策略对中老人进行运动干预,并通过调查问卷和量表收集相关资料,采用SPSS 26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86位中老年人,其中女性居多(65.12%),年龄多集中在40~74岁(83.72%)。STICK项目干预后中老年人在运动频率(4.65±0.59 vs.4.21±1.13)、每天运动时长(4.20±0.73 vs.3.43±1.12)、运动态度(208.07±17.99 vs.188.93±25.38)和生活质量(3.15±1.01 vs.2.51±0.75)评分方面均显著高于干预前,而运动强度低于干预前(1.30±0.65 vs.1.49±0.6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增进健康是促进中老年人运动的首要因素。结论STICK策略在提升中老年人主动持续健康运动效果方面有所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CK策略 中老年人 运动干预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新近系油气富集模式与成藏主控因素定量评价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杨海风 徐长贵 +4 位作者 牛成民 钱赓 李正宇 高雁飞 黄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9-269,共11页
长期以来油气成藏定量研究是油气勘探研究的难点。文章基于三维地震、测井以及录井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新近系油气成藏条件、富集模式和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黄河口凹陷新近系油气主要富集在走滑反转带和断隆带... 长期以来油气成藏定量研究是油气勘探研究的难点。文章基于三维地震、测井以及录井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新近系油气成藏条件、富集模式和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黄河口凹陷新近系油气主要富集在走滑反转带和断隆带两类构造单元,具有两种不同的成藏模式。其中,走滑反转带新近系的油气运移能力受油源断层的活动强度和古近系区域盖层厚度共同控制;断隆带新近系油气运移的能力受仓储层的输导脊和切仓断裂共同控制。并建立了两类不同成藏模式下表征油气输导能力的定量模型和公式。进一步指出,新近系构造-岩性圈闭在具备供烃条件时,其成藏规模仍受到“断-砂”接触程度的控制。砂体与油源断层的总接触面积越大,其内部油气充满度一般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模式 定量评价 成藏主控因素 新近系 黄河口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2020年全球地震灾害概要 被引量:9
14
作者 钱庚 冯蔚 《地震科学进展》 2021年第7期289-296,共8页
利用多方收集到的地震灾害资料,对2020年全球地震活动及地震灾害进行了整理,绘制了近20年全球灾害地震频度与伤亡情况变化曲线及2020年灾害地震分布图,描述了造成人员伤亡的地震信息及灾害情况,对重大地震灾害事件做了详细分析,并总结了... 利用多方收集到的地震灾害资料,对2020年全球地震活动及地震灾害进行了整理,绘制了近20年全球灾害地震频度与伤亡情况变化曲线及2020年灾害地震分布图,描述了造成人员伤亡的地震信息及灾害情况,对重大地震灾害事件做了详细分析,并总结了2020年地震灾害的主要特征。与往年全球地震相比,2020年全球地震活动性较弱,6级以上强震发生频次大幅减少;2020年地震灾害造成的伤亡为本世纪最低,且灾害地震呈现频度低、伤亡小、重大灾害线性分布等特征。针对地震频度低、伤亡集中情况,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地震灾害预防措施及建议,强调了未来的监测预报与震害防御工作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0年 全球地震 灾害情况 预防措施
下载PDF
2019年全球地震灾害概要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华玥 钱庚 冯蔚 《地震科学进展》 2020年第9期1-7,共7页
利用多方收集到的地震灾害资料,对2019年全球地震活动性及地震灾害进行了整理,绘制了全球灾害地震分布图,描述了造成人员伤亡的地震信息及灾害情况,对重大地震灾害事件进行了详细描述与分析,并总结了2019年地震灾害的主要特征。2019年... 利用多方收集到的地震灾害资料,对2019年全球地震活动性及地震灾害进行了整理,绘制了全球灾害地震分布图,描述了造成人员伤亡的地震信息及灾害情况,对重大地震灾害事件进行了详细描述与分析,并总结了2019年地震灾害的主要特征。2019年全球地震与往年相比,其活动性较弱,且强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2019年地震灾害造成的伤亡较小、但灾害呈现频度高、范围广等特征,针对此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地震灾害预防措施及建议,强调了未来的地震监测防御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年 全球地震 灾害情况 预防措施
下载PDF
渤海南部A油田古近系物源约束地震储层预测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建民 钱赓 +2 位作者 朱建敏 张岚 岳红林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24,共10页
渤海南部海域A油田沙河街组沙三中Ⅰ油组上段井震标定仅为一个波峰,储层厚度横向变化快且井震匹配性差,提高储层预测精度存在难度。重矿物数据分析表明,油田中—西块沙三中Ⅰ油组上段物源主要来自西南垦东凸起;东块受东北莱北低凸起物... 渤海南部海域A油田沙河街组沙三中Ⅰ油组上段井震标定仅为一个波峰,储层厚度横向变化快且井震匹配性差,提高储层预测精度存在难度。重矿物数据分析表明,油田中—西块沙三中Ⅰ油组上段物源主要来自西南垦东凸起;东块受东北莱北低凸起物源控制,多物源沉积是井震匹配性差的关键因素。综合前人井-震分析结果,优选地震振幅属性,分析油田沙三中Ⅰ油组上段38口已钻井振幅属性与砂岩含量,物源体系约束下两者满足线性关系;同物源沉积体振幅属性越小,砂岩含量越高,反之亦然。物源体系约束下的地震储层预测,量化了振幅属性与砂岩含量的关系,提高了油田古近系沙三中Ⅰ油组上段储层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凹陷 物源 重矿物 井震匹配 振幅属性 砂岩含量
下载PDF
利用地层压力系数分析黄河口凹陷中央隆起带新近系油气输导体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涂丹凤 牛成民 +2 位作者 钱赓 王改卫 黄振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3-29,共7页
油气输导体系沟通烃源岩和圈闭,在油气成藏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以黄河口凹陷中央隆起带新近系为研究目的层,基于层序地层发育特征,分析研究区4个油田的实测地层压力系数,进而探讨不同地层压力系数条件下的油气输导体系。研究结果表明,... 油气输导体系沟通烃源岩和圈闭,在油气成藏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以黄河口凹陷中央隆起带新近系为研究目的层,基于层序地层发育特征,分析研究区4个油田的实测地层压力系数,进而探讨不同地层压力系数条件下的油气输导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正常地层压力条件下黄河口凹陷中央隆起带新近系发育低地层压力系数—高渗透性储层油气输导体系、高地层压力系数—中等渗透性储层油气输导体系和中等地层压力系数—高渗透性储层油气输导体系。黄河口凹陷中央隆起带的凹陷区—缓坡带的馆陶组与明下段V油组、缓坡带—凸起区的明下段Ⅲ油组以低地层压力系数—高渗透性储层油气输导体系为主,凹陷区—缓坡带的明下段Ⅲ油组以高地层压力系数—中等渗透性储层油气输导体系为主,凸起区以中等地层压力系数—高渗透性储层油气输导体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压力系数 油气输导体系 新近系 中央隆起带 黄河口凹陷
下载PDF
东北亚地区M_(S)6.0以上地震异常电磁波动研究
18
作者 杨牧萍 钱庚 +3 位作者 张学民 申旭辉 张萌 金艳铭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69-674,共6页
利用2005-01~2009-12 DEMETER电磁卫星详查模式下磁场与电场的极低频(ELF)三分量波形数据,选取东北亚地区(38°~58°N,105°~145°E)6个M_(s)≥6地震,对震前30 d震中上空±10°的6000余条1130和1135轨道数据进... 利用2005-01~2009-12 DEMETER电磁卫星详查模式下磁场与电场的极低频(ELF)三分量波形数据,选取东北亚地区(38°~58°N,105°~145°E)6个M_(s)≥6地震,对震前30 d震中上空±10°的6000余条1130和1135轨道数据进行波矢分析和坡印廷矢量分析。结果发现,2005-08-16日本本洲东岸近海M_(s)7.2地震和2009-06-05日本北海道地区M_(s)6.6地震震前在质子回旋频率以下记录到来源于地球的异常电磁波扰动;2005-11-10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M_(s)6.4地震和2007-08-02俄罗斯萨哈林岛(库页岛)M_(s)6.8地震震前在质子回旋频率以下没有记录到异常电磁波扰动;2007-02-17日本北海道地区M_(s)6.2地震和2008-06-13日本本州东岸近海M_(s)7.3地震震前在质子回旋频率以下记录到异常电磁波扰动,但并非来源于地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ETER电磁卫星 东北亚 波矢分析 坡印廷 异常电磁波
下载PDF
相带约束复杂薄互沉积储层预测方法与实践——以垦利10油田沙河街组储层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建敏 钱赓 +2 位作者 王少鹏 张倩萍 李文忠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43,共8页
渤海南部垦利10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油藏埋藏深,以薄互沉积为主,地震资料品质差,使用传统方法难以优选出一种井震吻合率高于60%、预测精度高于60%的属性。为此,在开展地震储层预测之前,首先进行地质沉积研究,在沉积相带、沉积模式约束下... 渤海南部垦利10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油藏埋藏深,以薄互沉积为主,地震资料品质差,使用传统方法难以优选出一种井震吻合率高于60%、预测精度高于60%的属性。为此,在开展地震储层预测之前,首先进行地质沉积研究,在沉积相带、沉积模式约束下进行区带划分,然后在单区带内再开展地震地质一体化储层预测。研究强调沉积相带、沉积模式的主导作用,注重储层结构及地震响应特征分析,最终形成一种复杂薄互沉积储层预测方法。利用新钻开发井验证,储层预测精度高达70%,有效指导了该油田开发井实施及滚动评价,同时也为其他地质油藏条件、地震资料品质、埋深相似的油田储层预测提供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预测 砂泥薄互层 相带约束下的区带划分 渤海古近系油田
下载PDF
渤海海域常压油藏实测地层压力与流体性质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钱赓 穆鹏飞 +2 位作者 杨海风 黄振 郑彧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18年第4期377-382,共6页
研究渤海海域诸多常压油藏的连续电缆测压数据发现,油层顶部实测地层压力数据增压现象普遍表现为实测地层压力不同程度高于其等深折算压力,压力—深度线性关系存在不确定性、流体性质认识不清。将水静力学基本原理、等压面概念拓展到常... 研究渤海海域诸多常压油藏的连续电缆测压数据发现,油层顶部实测地层压力数据增压现象普遍表现为实测地层压力不同程度高于其等深折算压力,压力—深度线性关系存在不确定性、流体性质认识不清。将水静力学基本原理、等压面概念拓展到常压油藏"U形水银测压计"物理模型,并建立地层压力—原油密度函数关系,理论上证明地层压力与原油密度为反比关系、油层顶部增压的原因是地层原油密度相对偏低。进一步结合原油PVT与连续测压数据并证实:(1)原油密度分异是常压油藏油层顶部增压的关键,同时连续测压数据能够反映常压油藏单相流体密度分异特征;(2)增压段(纯油区顶部)原油密度低于非增压段(中—深部),实测地层压力高于等深折算压力即出现增压;(3)非增压段(纯油区中—深部)原油密度相对稳定,实测地层压力与其折算压力接近。明确常压油藏实测地层压力与流体性质关系,利于合理解释压力—深度关系、精细研究流体性质与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地层测试 实测地层压力 折算压力 单相流体 原油密度分异 压力- 深度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