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性密集台阵的2023年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断层低速带研究
1
作者 吴柏辰 秦满忠 +3 位作者 郭晓 王亚红 孙点峰 温淑琳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4-741,共8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M_(S)6.2逆冲型地震。该地震发生在祁连活动地块拉脊山北缘断裂带,在断裂两侧曾发生过20余次5级左右中强地震,地震活动频次高,因此研究拉脊山断裂带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拉脊山断裂走向和此次地震...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M_(S)6.2逆冲型地震。该地震发生在祁连活动地块拉脊山北缘断裂带,在断裂两侧曾发生过20余次5级左右中强地震,地震活动频次高,因此研究拉脊山断裂带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拉脊山断裂走向和此次地震余震分布,在刘集乡布设一条线性密集台阵,利用不同方位的余震事件计算体波的走时延时和放大效应。结果表明,P波和S波分别存在6个采样点(约0.012 s)和15个采样点(约0.03 s)的走时延时,推断出台阵西侧存在一个约150 m宽近似垂直的断层低速带,且该结果与远震P波相似性系数矩阵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 走时延时 体波放大效应 线性密集台阵 断层低速带
下载PDF
2023年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目录完备性研究
2
作者 温淑琳 刘旭宙 +3 位作者 秦满忠 刘白云 康斌龙 吴柏辰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4-931,共8页
2023年积石山M_(S)6.2地震是典型的“主-余震”型地震,主震后存在大量余震,余震波形相互重叠、难以区分,造成地震目录不完善。为完善该地震的目录,选取震中附近流动台站和固定数字测震台站震后21 d观测到的波形数据,利用模板匹配方法对... 2023年积石山M_(S)6.2地震是典型的“主-余震”型地震,主震后存在大量余震,余震波形相互重叠、难以区分,造成地震目录不完善。为完善该地震的目录,选取震中附近流动台站和固定数字测震台站震后21 d观测到的波形数据,利用模板匹配方法对地震序列重新检测,共得到1412个地震事件,是测震台网地震数量的1.8倍。根据补充后的地震目录,计算出积石山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为M_(L)1.0,b值为0.74左右。对积石山震源区地震目录的完备性进行补充,有助于分析该地区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为地震危险性、地震活动性和地震预测等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M_(S)6.2地震 模板匹配 地震目录完备性 B值
下载PDF
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序列重定位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鞠慧超 张元生 +9 位作者 秦满忠 刘白云 尹欣欣 高鹏 焦煜媛 杜建清 孙长青 蒲举 张卫东 万文琦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8-923,共6页
利用甘肃数字地震台、预警台、流动台三网数据,对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6.2级地震余震序列进行震相分析,并采用双差定位法和遗传算法对序列进行重定位。截至2024年1月10日,共分析余震约600个,Pg和Sg震相约15000条,较同期测震台网... 利用甘肃数字地震台、预警台、流动台三网数据,对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6.2级地震余震序列进行震相分析,并采用双差定位法和遗传算法对序列进行重定位。截至2024年1月10日,共分析余震约600个,Pg和Sg震相约15000条,较同期测震台网增加震相4000多条。重定位中,双差方法得到的地震数目为余震总数的70%;在此基础上,使用遗传算法对速度和震源位置进行联合反演,要求每个地震至少有3个台站的震相记录,共使用4828条Sg波和Pg波到时差数据,最终获得余震序列中577个地震的重定位结果,测得主震震源深度为15.2 km。结果显示,余震震中主要沿地表破裂走向分布,其深部近似呈对冲断层形态分布,在空间上余震展布存在明显的边界,可能存在滑脱面。重定位结果可为认识该区复杂的断裂活动及构造背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地震定位 双差定位法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基于能量守恒的气枪主动震源激发实验震级计算
4
作者 孙点峰 王亚红 +2 位作者 秦满忠 王志栋 魏东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07-1210,共4页
分别运用Baker公式、Kinney公式、Broad公式计算甘肃刘家峡气枪主动源一次常规实验激发所释放的能量,并利用能量与震级之间的经验公式,估算一次常规实验产生地震的震级。通过分析刘家峡主动源实验场附近固定数字测震台站记录的单次激发... 分别运用Baker公式、Kinney公式、Broad公式计算甘肃刘家峡气枪主动源一次常规实验激发所释放的能量,并利用能量与震级之间的经验公式,估算一次常规实验产生地震的震级。通过分析刘家峡主动源实验场附近固定数字测震台站记录的单次激发数据发现,气枪激发时所释放的能量并未完全转换为地震波,如气枪主气室在爆破瞬间并非完全绝热,有部分能量随着热量传递而散失,故通过能量守恒方法计算的震级略大。实验结论与Kinney公式计算结果的一致性较好,符合实验实际工况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枪爆破 主动源 内能 能量转换 震级测定
下载PDF
基于甘肃气枪主动源的“地下云图”构建
5
作者 张元生 秦满忠 +6 位作者 钟美娇 邹锐 张卫东 周涛 郭晓 刘旭宙 李少华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2-386,共5页
在陆地气枪主动源技术系统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使用地震层析成像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把地震波物理参数(地震波速度和v P/v S)演化过程以气象云图的形式表现出来,达到“看图识天气”的目的。利用地震波速“地下云图”的结果开展地震孕育... 在陆地气枪主动源技术系统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使用地震层析成像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把地震波物理参数(地震波速度和v P/v S)演化过程以气象云图的形式表现出来,达到“看图识天气”的目的。利用地震波速“地下云图”的结果开展地震孕育过程和机理研究,深入了解强震发生前后震源区地震波速度和波速比的时空演化表征,总结提取具有普适性的地震学前兆参数及其指标,对进一步提高地震预测预报效能有着重要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枪主动源 地下云图 地震孕育过程 地震波速异常特征
下载PDF
利用前驱波研究地幔间断面的若干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靳炎锡 秦满忠 李少华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9-219,243,共12页
地幔速度结构提供了地球内部热和化学状态及其构造演化历史的重要信息。对于地幔间断面的研究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地球内部温度分布特征和化学结构,并对确定地幔间断面成因及地幔对流模式等地球动力学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地震学观测显示在... 地幔速度结构提供了地球内部热和化学状态及其构造演化历史的重要信息。对于地幔间断面的研究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地球内部温度分布特征和化学结构,并对确定地幔间断面成因及地幔对流模式等地球动力学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地震学观测显示在410 km、660 km深度普遍存在速度间断面,并且在全球特定区域的上地幔(220 km、300~350 km、520 km、560 km)和下地幔(800~900 km、1100~1200 km、1800 km、2400 km)也有速度间断面的存在,不同区域地幔间断面的起伏可能受到温度、含水量、矿物相变及俯冲板块的影响。利用前驱波来研究地幔间断面具有独特优势,前驱波相比参考震相较早到达观测台站,从而避免其他震相的干扰,可以更准确地研究较弱的速度间断面。文章收集整理近些年来地震学家利用前驱波研究地幔间断面的成果,包括长周期反射震相SS或PP的前驱波、深震震相sP、pP的前驱波和地球表面反射震相PKPPKP(P′P′)的前驱波等,并对不同前驱波的特点及地幔间断面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利用前驱波研究地幔间断面的方法已较为成熟,及时收集总结相关的研究成果对认识地球内部结构并了解地幔的物质组成、板块俯冲对地幔结构的影响及地幔对流模式等科学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间断面 前驱波 反射波 转换波 俯冲带
下载PDF
水下节点地震仪在陆地主动源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孙点峰 王亚红 +3 位作者 秦满忠 邹锐 万文琦 王志栋 《地震科学进展》 2023年第12期561-566,共6页
主动源激发的精确时刻非常重要,为了获取更加精确的激发时刻,我们通过在刘家峡主动源调试安装水下节点地震仪观测系统,记录激发数据。实验证明,该水下节点地震仪观测系统能够清晰记录到气枪震源激发信号。同时对平静时观测数据进行背景... 主动源激发的精确时刻非常重要,为了获取更加精确的激发时刻,我们通过在刘家峡主动源调试安装水下节点地震仪观测系统,记录激发数据。实验证明,该水下节点地震仪观测系统能够清晰记录到气枪震源激发信号。同时对平静时观测数据进行背景噪声分析,噪声功率谱密度低于NHNM噪声曲线,各分项背景噪声值小于-120 dB,与岸边架设仪器背景噪声进行比较,水下地震仪记录噪声略高于岸边陆地地震仪噪声,这可能与水浪、风以及船舶航行等有关。对激发数据进行频谱分析,优势频率在2~8 Hz范围内,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可以作为刘家峡主动源激发信号记录的参考台之一。水下节点地震仪在陆地主动源探测中的应用,将对提高气枪主动源观测精度以及气枪主动源地震监测系统建设和数据处理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枪主动源 水下地震仪 背景噪声 频谱分析
下载PDF
基于噪声概率密度函数的地震计观测性能对比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旭宙 沈旭章 +2 位作者 张元生 秦满忠 李秋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1-470,共10页
在记录波形一致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比不同仪器的噪声概率密度函数的分布形态和中值曲线,以及不同频率处的概率密度分布,得出仪器的实际观测性能差别,其与仪器特性及传递函数的差别相一致。利用对比噪声概率密度函数的方法可以定量地、直... 在记录波形一致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比不同仪器的噪声概率密度函数的分布形态和中值曲线,以及不同频率处的概率密度分布,得出仪器的实际观测性能差别,其与仪器特性及传递函数的差别相一致。利用对比噪声概率密度函数的方法可以定量地、直观地给出不同仪器观测性能差别,更为细致地了解不同地震计的差别,对观测资料作出合理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密度函数 地震计对比 背景噪声
下载PDF
九寨沟M_S7.0地震震源机制解及构造应力场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旭宙 张元生 +2 位作者 秦满忠 郭晓 魏从信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13-918,共6页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县发生M_S7.0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固定台站的记录波形,利用gCAP方法和P波初动符号反演方法求解了主震的震源机制解,其结果与哈佛CMT震源机制解、美国地质勘探局发布的震源机制以及中国地震局发布的各震源机制...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县发生M_S7.0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固定台站的记录波形,利用gCAP方法和P波初动符号反演方法求解了主震的震源机制解,其结果与哈佛CMT震源机制解、美国地质勘探局发布的震源机制以及中国地震局发布的各震源机制解有很好的一致性。此外,还求解了九寨沟地震震中附近2010—2016年间28次小震的震源机制解,利用得到的小震震源机制解反演了该区域的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这一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最大应力轴与最小应力轴均为水平方向,其中最大应力轴方向为NWW方向,最小应力轴方向为SSW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MS7.0地震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下载PDF
利用祁连山主动源资料研究2016年门源6.4级地震前后波速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邹锐 郭晓 +2 位作者 张元生 秦满忠 颜文华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3-292,共10页
采用叠加、互相关、插值拟合等方法对祁连山气枪主动源台网数据进行处理,针对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6.4级地震前后气枪激发地震P波、S波震相的走时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前约6个月时,震中附近3个台站的相对走时出现下降变化... 采用叠加、互相关、插值拟合等方法对祁连山气枪主动源台网数据进行处理,针对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6.4级地震前后气枪激发地震P波、S波震相的走时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前约6个月时,震中附近3个台站的相对走时出现下降变化(走时减少),至震前约3个月时低值异常恢复正常,之后再次出现走时下降变化,地震即发生于走时变化恢复过程中。S波走时变化最大下降幅度达18ms,震后走时变化逐渐恢复正常,且3个台站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其中,距震中最近的台站的S波走时变化最明显(ZDY38台),较远台站的走时变化幅度较小,其变化特征与震源区位置有关。走时缩短意味着速度增加,可能与区域应力积累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门源6.4级地震 气枪主动源 走时变化 互相关
下载PDF
甘肃夏河断裂新活动的发现——兼论2019年夏河MS5.7地震的发震构造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波 王爱国 +4 位作者 袁道阳 文亚猛 王维桐 秦满忠 何文贵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9-644,I0002,共17页
2019年10月28日甘肃夏河MS5.7地震发生于临潭—宕昌断裂与西秦岭北缘断裂之间,震中周边断裂的发育情况不明,断裂研究程度低,且无明确的地表断裂与该地震相关。本文通过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完善了震中周边断裂即临潭—宕昌断裂、夏河断... 2019年10月28日甘肃夏河MS5.7地震发生于临潭—宕昌断裂与西秦岭北缘断裂之间,震中周边断裂的发育情况不明,断裂研究程度低,且无明确的地表断裂与该地震相关。本文通过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完善了震中周边断裂即临潭—宕昌断裂、夏河断裂东段和达麦—合作断裂的几何展布图像和新活动特征,结合小震精定位和震源机制,综合分析并构建了夏河地震的发震构造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夏河地震的周边断裂包括两条已知、但研究程度不高的西秦岭北缘断裂和临潭—宕昌断裂,以及仅标绘在地质图上、活动未知的夏河断裂和达麦—合作断裂;首次发现了夏河断裂东段的新活动,活动性质兼具左旋走滑和向北逆冲,前人基于小震定位判定的发震断层(走向312°,倾向42°,倾角48°)可能是夏河断裂东段派生的一条隐伏分支,该分支在平面上与夏河断裂东段呈小角度斜交(夹角22°),在深部归并到夏河断裂,滑动方向(滑动角48°)与夏河断裂东段的活动性质(兼具逆冲和左旋)一致。夏河断裂东段在构造上可能归属于临潭—宕昌断裂西段,是西秦岭北缘断裂正花状构造的组成部分,2019年夏河MS5.7地震代表临潭—宕昌断裂西段的构造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年甘肃夏河MS5.7地震 发震构造 夏河断裂 临潭—宕昌断裂 西秦岭北缘断裂
下载PDF
甘肃主动源建设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晓 张元生 +6 位作者 刘旭宙 秦满忠 魏从信 邹锐 王亚红 孙点峰 刘志国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46-1150,共5页
利用大容量气枪震源探测已成为探索地震预报新途径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将推进经验性地震预测与物理预测的结合。祁连山、刘家峡气枪发射台的选址与建设经历曲折过程,在多方努力和帮助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高质量完成。祁连山气枪发射台... 利用大容量气枪震源探测已成为探索地震预报新途径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将推进经验性地震预测与物理预测的结合。祁连山、刘家峡气枪发射台的选址与建设经历曲折过程,在多方努力和帮助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高质量完成。祁连山气枪发射台的稳定运行,已积累了丰富的主动源气枪激发数据,并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新建的刘家峡气枪发射台将实现对海原断裂和西秦岭北缘深大断裂的连续监测,通过多点监测,分析强震孕育与区域应力场和介质变化的关系,开展地震危险性的分析研究。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强震活动强烈地区的甘肃未来计划再建设3个气枪主动源,联合祁连山、刘家峡气枪主动源,实现对青藏高原东北缘断裂带系进行主动源四维探测,对于甘肃的防震减灾和地震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源 重复探测 祁连山 刘家峡 甘肃
下载PDF
甘肃祁连山主动源不同枪组激发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敏 张元生 +6 位作者 刘旭宙 秦满忠 邹锐 郭晓 魏从信 王亚红 孙点峰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32-1140,共9页
大容量气枪震源激发探测因具绿色环保、传播距离远和高度重复性等特点成为地下介质探测的新方法,利用其进行地下介质物性变化高精度探测,则对不同激发条件下气枪传播信号的一致性提出要求。本文选取了祁连山主动源不同枪组(4支和3支气枪... 大容量气枪震源激发探测因具绿色环保、传播距离远和高度重复性等特点成为地下介质探测的新方法,利用其进行地下介质物性变化高精度探测,则对不同激发条件下气枪传播信号的一致性提出要求。本文选取了祁连山主动源不同枪组(4支和3支气枪)在激发环境一致情况下分别激发时各远台波形记录,通过信号叠加、互相关及频谱分析等方法,对比分析了各台站记录的不同枪组激发信号,及其与震中距的关系,并讨论了不同枪组激发对地下介质走时变化观测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枪组的激发信号波形相关度随震中距增大而降低,信号震相随激发能量有微弱的变化,震中距超过50 km后其变化几乎分辨不出;(2)远台接收信号的能量大小随主动源激发能量变化,各台站能量变化主要体现在优势频率范围内;(3)接收台站台基越坚固不同激发能量均方根振幅比越小;(4)叠加一定数量的波形可以有效提高远台记录信号的信噪比,增加气枪激发能量则相对更容易提高信号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枪震源 不同气枪组合 走时变化 信号特性
下载PDF
The Construction of Active Source Repeated Monitoring in the Qilian Mountain, Gansu Province 被引量:4
14
作者 Zhang Yuansheng Guo Xiao +11 位作者 qin manzhong Liu Xuzhou Wei Congxin Shen Xuzhang Yan Wenhua Zou Rui Yin Liang Wang Yahong Sun Dianfeng Feng Hongwu Zhang Lifeng Guo Yingxi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6年第3期333-341,共9页
The exciting source of the active source repeated monitoring is located in the Xiliushui Reservoir in Zhangye,Gansu Province. The system began operating normally on July 9,2015,and we had completed a period of 40 days... The exciting source of the active source repeated monitoring is located in the Xiliushui Reservoir in Zhangye,Gansu Province. The system began operating normally on July 9,2015,and we had completed a period of 40 days of continuous excitation experiment before November 10,2015. Our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airgun source has good consistency and repeatability,and the detective system of active source can record signal clearly. The construction of active source repeated exploration projects has achieved some results,which can provide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the research of active source repeated exploration. The observation data we obtained makes it possible to follow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the deep structure of the Qilian Mountain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source Repeated monitoring Qilian Mountain Gansu Province
下载PDF
倾斜界面中反射波走时计算
15
作者 张淑珍 周扬 +1 位作者 秦满忠 高鹏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9年第1期36-42,共7页
对于平层界面和倾斜界面的反射地震波,基于射线理论,采用波动方程进行数值模拟;使用Matlab软件,编写2种界面不同倾角、不同震中距时反射地震波走时程序,绘制走时曲线,分析地震波的传播特点,为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路径提供参考。
关键词 倾斜界面 平层界面 反射波 走时曲线
下载PDF
A Study on the Seismic Velocity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2016 M_S6.4 Menyuan Earthquake Using the Active Source Data in the Qilian Mountain
16
作者 Zou Rui Guo Xiao +2 位作者 Zhang Yuansheng qin manzhong Yan Wenhu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8年第4期549-559,共11页
The Qilian Mountain active source network data was processed using the methods of stacking, cross-correlation and interpolation, and the airgun travel tim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 and S waves around the January... The Qilian Mountain active source network data was processed using the methods of stacking, cross-correlation and interpolation, and the airgun travel tim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 and S waves around the January 21,2016 MS6. 4 Menyua,Qinghai earthquake. The results show that about 6 months before the earthquake,the relative travel time of three stations near the epicenter showed a declined change( travel time decrease),and such a change of low value anomaly was recovered about 3 months before the earthquake. The travel time decrease then appeared again, and the earthquake occurred during the recovery process. The maximum decrease of the S-wave travel time was 18 ms,and the change in travel time returned to normal after the earthquake. The variation trend of the 3 stations is consistent,including the S-wave travel time change of station ZDY38,which is nearest to the epicenter and changed obviously,and the variation range of the travel time is smaller at the stations afar. This variation pattern is related to the position of the seismic source. The shorter travel time means the velocity increase,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 regional stress accu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Menyuan Qinghai MS6.4 EARTHQUAKE Airgun excitation signal TRAVEL time delay Wave velocity variation
下载PDF
2017年6月20日肃南地震台洞体应变NS分量转折变化分析
17
作者 孙点峰 秦满忠 +4 位作者 王亚红 魏东星 王志栋 姚赛赛 席立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第3期200-207,共8页
在跟踪分析肃南地震台2013—2017年洞体应变观测数据时发现,2017年6月20日NS分量曲线出现转折变化,23日到30日转折速率有所降低,调研该区地震活动性、自然条件、测区环境,并与同测点其他测项数据等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该转折变化由观测... 在跟踪分析肃南地震台2013—2017年洞体应变观测数据时发现,2017年6月20日NS分量曲线出现转折变化,23日到30日转折速率有所降低,调研该区地震活动性、自然条件、测区环境,并与同测点其他测项数据等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该转折变化由观测山洞降雨渗漏引起,对渗漏点封堵后,该变化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曲线转折 形变 降雨 洞体应变 渗漏 载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