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古高原土壤水分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董金义 罗敏 +2 位作者 孟凡浩 萨楚拉 包玉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21,共12页
[目的]解析蒙古高原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异及变化规律并量化关键驱动因素的影响,为区域生态恢复及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ERA5土壤水分数据揭示了2000—2020年蒙古高原0—289 cm土壤水分空间分异特征及变化规律,并量... [目的]解析蒙古高原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异及变化规律并量化关键驱动因素的影响,为区域生态恢复及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ERA5土壤水分数据揭示了2000—2020年蒙古高原0—289 cm土壤水分空间分异特征及变化规律,并量化了气象、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陆地水储量异常(TWSA)、土壤质地、地形等不同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1)2000—2020年蒙古高原土壤水分整体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特征。土壤水分由浅至深呈先增加再减少的趋势,且仅深层土壤水分(100—289 cm)变化趋势显著。(2)大部分区域未来变化趋势呈持续稳定状态,从土壤表层到第4层分别有58.5%,76.7%,91.3%,98.8%的区域土壤水分变化趋势与过去相同;蒙古高原西北部及内蒙古中部地区土壤水分干化情况可能会进一步加重。(3)温度、TWSA、降水和NDVI是影响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大部分因子交互呈现出双因子增强作用,蒙古高原土壤水分空间分异是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4)表层和次表层土壤水分的变化主要受降水的正向影响,主控区域分别占98.7%,94.8%;降水和TWSA对28—100 cm土壤水分的主控区域分别集中在森林和草原覆盖区,主导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38.7%,38.8%;TWSA降低是导致深层土壤水分干化的主要驱动力且其主控区域面积占比达58.6%;植被耗水的增加以及温度的升高分别主控16.2%,14.8%区域100—289 cm土壤水分变化。[结论]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异及变化规律明显,各深度的土壤水分的主要驱动力各有不同,对蒙古高原生态恢复及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未来应深入分析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时空变化 蒙古高原 地理探测器 气候变化
下载PDF
经TRPV1/TRPA1⁃cGMP信号通路探究推拿对minor CCI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镇痛启动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震杰 萨出拉 +6 位作者 于天源 张英琦 张润龙 陈金平 刘家玥 张汉钰 孙佳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共9页
目的探究三法三穴推拿手法对minor CCI模型大鼠的镇痛启动机制。方法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8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1组、模型2组、推拿1组、推拿2组、推拿1+TRPV1拮抗剂组和推拿2+TRPA1拮抗剂组。模型组、推拿组和推拿+拮抗剂组建... 目的探究三法三穴推拿手法对minor CCI模型大鼠的镇痛启动机制。方法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8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1组、模型2组、推拿1组、推拿2组、推拿1+TRPV1拮抗剂组和推拿2+TRPA1拮抗剂组。模型组、推拿组和推拿+拮抗剂组建立minor CCI模型。推拿组和推拿+拮抗剂组在造模后7 d进行1次三法(点法、拨法、揉法)三穴(殷门穴、承山穴、阳陵泉穴)干预,模型组与假手术组进行抓握束缚,正常组不予干预。干预结束后各组先后进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测试不同性质痛觉的变化;采用硝酸还原酶法观察各组造模侧DRG中NO含量,ELISA、Western blot、qPCR等方法观察各组造模侧DRG内TRPV1/TRPA1⁃NO⁃cGMP⁃PKG信号通路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行为学检测显示推拿1组、推拿2组MWT、TWL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推拿1组、推拿2组、推拿1+TRPV1拮抗剂组、推拿2+TRPA1拮抗剂组DRG内TRPV1、TRPA1、NO、sGCβ、cGMP、PKG1的表达量均明显降低。结论推拿干预1次后即可有效改善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温度觉、机械痛觉过敏症状;推拿可通过TRPV1/TRPA1⁃NO⁃cGMP⁃PKG信号通路发挥即刻镇痛和持续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法三穴 神经病理性疼痛 瞬时受体电位 环磷酸鸟苷 背根神经节 镇痛
下载PDF
塔里木河“四源”洪水演变规律及成因分析
3
作者 邬晓丹 罗敏 +3 位作者 孟凡浩 萨楚拉 董金义 刘铁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7,共13页
基于1981—2020年塔里木河流域“四源”5个水文站的日径流数据及格网温度、降水和雪深等数据,采用最大值及POT采样法,分析洪水发生量级、频率和峰现时间等特征,同时采用相关性分析揭示不同洪水指标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识别关键影响... 基于1981—2020年塔里木河流域“四源”5个水文站的日径流数据及格网温度、降水和雪深等数据,采用最大值及POT采样法,分析洪水发生量级、频率和峰现时间等特征,同时采用相关性分析揭示不同洪水指标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识别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1981—2020年塔里木河“四源”各站点洪峰流量大小依次为:卡群>协和拉>同古孜洛克>沙里桂兰克>大山口,年及季节尺度洪峰流量普遍呈增加趋势,冬季洪峰发生时间均呈提前状态,其中沙里桂兰克年均提前最多为2.61 d,卡群站提前仅0.67 d。(2)研究时段内塔里木河流域共有2个洪水高发期,为1994—2002年和2006—2011年,流域内大量级洪水集中发生在1990年之后。(3)洪水发生前不同时间内最小温度、降水和雪深以增加趋势为主;而最大温度以减少趋势为主。春季洪水指标与最大3 d降水的相关性最高,而秋季洪水指标与最大7 d降水的相关性最高。相比于单日降水,多日降水与洪水指标的相关性更高。在雪深相关因子中,最大15 d雪深与各站点的春季洪水指标相关性最高。研究结果对区域水资源管理以及洪水灾害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 重现期 POT采样 塔里木河“四源”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changes of 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its response to drought in the Mongolian Plateau under climate change 被引量:1
4
作者 ZHAO Xuqin LUO Min +3 位作者 MENG Fanhao sa chula BAO Shanhu BAO Yuhai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46-70,共25页
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of vegetation is an important constituent of the terrestrial carbon sinks and i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drought.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droughts on different types of vegetation... 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of vegetation is an important constituent of the terrestrial carbon sinks and i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drought.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droughts on different types of vegetation GPP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terrestrial carbon sinks,aiding efforts to mitigate the detrimental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In this study,we utilized the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data from the Climatic Research Unit,th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th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and the simulated vegetation GPP using the eddy covariance-light use efficiency(EC-LUE)model to analyze the spatiotemporal change of GPP and its response to different drought indices in the Mongolian Plateau during 1982-2018.The main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vegetation GPP decreased in 50.53% of the plateau,mainly in its northern and northeastern parts,while it increased in the remaining 49.47%area.Specifically,meadow steppe(78.92%)and deciduous forest(79.46%)witness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vegetation GPP,while alpine steppe(75.08%),cropland(76.27%),and sandy vegetation(87.88%)recovered well.Warming aridification areas accounted for 71.39% of the affected areas,while 28.53% of the areas underwent severe aridification,mainly located in the south and central regions.Notably,the warming aridification areas of desert steppe(92.68%)and sandy vegetation(90.24%)were significant.Climate warming was found to amplify the sensitivity of coniferous forest,deciduous forest,meadow steppe,and alpine steppe GPP to drought.Additionally,the drought sensitivity of vegetation GPP in the Mongolian Plateau gradually decreased as altitude increased.The cumulative effect of drought on vegetation GPP persisted for 3.00-8.00 months.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ill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how drought influences vegetation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 climate change warming aridification areas drought sensitivity cumulative effect duration(CED) Mongolian Plateau
下载PDF
三法三穴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即刻镇痛的效果及机制
5
作者 张润龙 杨震杰 +6 位作者 于天源 萨出拉 陈金平 张英琦 刘家玥 张汉钰 孙佳伟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1期6-9,共4页
目的观察三法三穴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即刻镇痛的效果及机制。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7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推拿组,每组9只。模型组、推拿组构建轻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模拟临床神经病理性疼痛,假手术组仅暴露神... 目的观察三法三穴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即刻镇痛的效果及机制。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7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推拿组,每组9只。模型组、推拿组构建轻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模拟临床神经病理性疼痛,假手术组仅暴露神经并缝合。造模后7 d,推拿组给予三法三穴推拿干预,每穴每法1 min,共9 min;假手术组与模型组仅抓握束缚9 min,不干预。分别于造模前(T1)、造模后推拿前(T2)、推拿后(T3)采用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及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评价即刻镇痛效果;评价结束后,取大鼠腰膨大节段脊髓背角组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背角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B(TrkB)及钾氯协同转运蛋白2(KCC2)蛋白,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背角组织离子化钙结合适配分子1(IBA-1)、分化簇68(CD68)、细胞癌基因Fos(c-Fos)。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T2、T3时点MWT、TWL均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推拿组T3时点MWT、TWL均高(P均<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脊髓背角组织BDNF、TrkB表达均高(P均<0.05),KCC2表达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推拿组脊髓背角组织BDNF、TrkB表达均低(P均<0.05),KCC2表达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脊髓背角组织IBA-1、CD68、c-Fos荧光强度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推拿组CD68、c-Fos荧光强度低(P均>0.05)。结论三法三穴推拿在坐骨神经损伤大鼠中具有较好的即刻镇痛效果,其机制可能与改变小胶质细胞-神经元相互作用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三法三穴 推拿 即刻镇痛效果 小胶质细胞 神经元 大鼠
下载PDF
三法三穴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即刻镇痛作用及其机制
6
作者 张润龙 杨震杰 +4 位作者 于天源 萨出拉 陈金平 刘志凤 焦谊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7期12-15,共4页
目的观察三法三穴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即刻镇痛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推拿组,每组6只。模型组及推拿组建立轻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模拟临床神经病理性疼痛,假手术组仅暴露神经并缝合。... 目的观察三法三穴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即刻镇痛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推拿组,每组6只。模型组及推拿组建立轻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模拟临床神经病理性疼痛,假手术组仅暴露神经并缝合。推拿组在造模后7 d采用按摩推拿手法模拟仪进行三法三穴推拿干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进行等时间的抓握束缚。分别于造模前(T_(1))、造模后推拿前(T_(2))、推拿后(T_(3))采用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及热缩足反射潜伏期评价三法三穴推拿即刻镇痛效果;评价结束后取大鼠腰膨大节段脊髓背角组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背角组织嘌呤能受体P2Y12(P2RY12)、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 MAPK)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结果与假手术组同时点比较,模型组、推拿组在T_(2)及T_(3)时点MWT、TWL均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同时点比较,推拿组T_(3)时点MWT、TWL均升高(P均<0.05)。模型组脊髓背角组织P2RY12、p-p38 MAPK、TNF-α蛋白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推拿组(P均<0.05),假手术组及推拿组P2RY12、p-p38 MAPK、TNF-α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三法三穴推拿在坐骨神经损伤大鼠中具有较好的即刻镇痛效果,其机制可能为抑制小胶质细胞P2RY12/p38 MAPK/TNF-α通路从而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坐骨神经损伤 神经病理性疼痛 痛觉敏感化 小胶质细胞
下载PDF
推拿干预神经根型颈椎病镇痛机制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汉钰 王厚融 +9 位作者 于天源 刘家玥 张英琦 孙佳伟 陈金平 张润龙 杨震杰 萨出拉 官乾 徐亚静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752-758,共7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CSR)是颈椎病最常见的临床证型,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推拿作为临床上治疗颈椎病的常用中医外治法之一,疗效肯定。本文对推拿治疗CSR机制进行综述,发现:(1)通过改善颈部的受...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CSR)是颈椎病最常见的临床证型,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推拿作为临床上治疗颈椎病的常用中医外治法之一,疗效肯定。本文对推拿治疗CSR机制进行综述,发现:(1)通过改善颈部的受力结构缓解颈椎失稳、减轻椎间关节的错位及紊乱从而缓解机械压迫,纠正病变解剖结构改善疼痛;(2)通过降低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 IL-1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等促炎因子表达,上调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 IL-4)、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β1等抗炎因子的表达,缓解炎性浸润产生镇痛作用;(3)通过调节外周及中枢β-EP等神经递质的表达,发挥镇痛效果;(4)恢复胸腺T细胞、分化抗原(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CD)4^(+)免疫细胞的平衡,以缓解疼痛反应。可见,推拿可通过“多水平—多途径—多靶点”从而发挥对CSR的镇痛作用。本文通过回顾推拿治疗CSR的相关文献,以期为日后临床应用或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神经根型颈椎病 镇痛 疼痛 炎症 神经递质 细胞免疫
下载PDF
“三法三穴”推拿手法干预早期对Minor CCI模型大鼠脊髓背角IL-17A/RA、C/EBPβ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
8
作者 陈金平 刘志凤 +10 位作者 于天源 王厚融 张英琦 杨震杰 萨出拉 官乾 徐亚静 张润龙 张汉钰 刘家玥 孙佳伟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01-406,共6页
目的 通过观察“三法三穴”推拿手法干预早期对轻度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Minor chronic compression injury of sciatic nerve, Minor CCI)模型大鼠脊髓背角中白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白介素-17A受体(interleukin-17A r... 目的 通过观察“三法三穴”推拿手法干预早期对轻度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Minor chronic compression injury of sciatic nerve, Minor CCI)模型大鼠脊髓背角中白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白介素-17A受体(interleukin-17A receptor, IL-17RA)、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transcription factor 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β, C/EBPβ)表达的影响,明确推拿对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peripherally neuropathic pain, pNP)的即刻镇痛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推拿组,8只/组,模型组、推拿组复制Minor CCI模型。使用按摩推拿手法模拟仪模拟点法、拨法、揉法,对推拿组大鼠患侧殷门、承山、阳陵泉进行定时、定性、定量干预1次,通过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mechanical withdraw threshold, PMWT)与冷敏阈值(cold sensitivity threshold, CST)评价干预后即刻对大鼠机械痛觉、温度觉敏化情况变化;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olt, WB)检测脊髓背角中IL-17A、C/EBPβ表达;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检测脊髓背角中IL-17A、IL-17RA、C/EBPβ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模型组相比,推拿干预1次后可提高Minor CCI模型大鼠PMWT与CST(P<0.01);WB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推拿可降低IL-17A、C/EBPβ在脊髓背角中蛋白的表达(P<0.05);RT-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推拿可降低IL-17A、IL-17RA、C/EBPβ在脊髓背角中mRNA的表达(P<0.05)。结论 推拿干预1次后,可通过抑制脊髓背角中IL-17A、IL-17RA、C/EBPβ信号通路的表达,改善机械痛觉及冷刺激敏化情况,从而实现即刻镇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 脊髓背角 白介素-17A 白介素-17A受体 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
下载PDF
肩部摇法在历版推拿教材中的演变
9
作者 陈金平 刘志凤 +10 位作者 于天源 王厚融 杨震杰 萨出拉 张英琦 官乾 徐亚静 张润龙 张汉钰 刘家玥 孙佳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91-94,共4页
肩部摇法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肩关节疾病的推拿手法,该文通过梳理1959年至今各高校推拿学系列教材及特色教材中肩部摇法的发展脉络,对肩部摇法的概念、归类、分型、动作要领、注意事项、作用及应用进行整理。经过历版教材的不断演变,... 肩部摇法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肩关节疾病的推拿手法,该文通过梳理1959年至今各高校推拿学系列教材及特色教材中肩部摇法的发展脉络,对肩部摇法的概念、归类、分型、动作要领、注意事项、作用及应用进行整理。经过历版教材的不断演变,肩部摇法内容逐渐丰富,手法操作由简入繁,种类由单一到多样,名称由繁杂到统一,操作逐渐趋于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部摇法 推拿手法 教材 演变
下载PDF
早期推拿后大鼠24 h内疼痛变化特点的研究
10
作者 杨震杰 萨出拉 +6 位作者 于天源 陈金平 张润龙 张英琦 刘家玥 孙佳伟 张汉钰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7期740-745,共6页
目的通过机械、温度伤害感受变化评价早期推拿镇痛启动后,慢性压迫性神经损伤(minor CCI)模型大鼠24 h内疼痛变化情况及疗效最优时间点,为推拿镇痛启动疗效提供支撑。方法将49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推拿后即刻组、... 目的通过机械、温度伤害感受变化评价早期推拿镇痛启动后,慢性压迫性神经损伤(minor CCI)模型大鼠24 h内疼痛变化情况及疗效最优时间点,为推拿镇痛启动疗效提供支撑。方法将49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推拿后即刻组、推拿后6 h组、推拿后12 h组、推拿后18 h组与推拿后24 h组。模型组和推拿各亚组建立minor CCI模型。推拿各亚组在造模后7 d进行1次三法三穴干预;模型组与假手术组进行抓握束缚。干预结束后对推拿各亚组、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先后进行冷敏阈值(CST)、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WM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测试不同性质痛觉的变化;取血清进行ELISA测试白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取造模侧背根神经节(DRG)进行qPCR检测;观察TNF-α、TRPV1和TRPA1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行为学检测显示CST、PWMT、TWL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或延长;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10、TNF-α显示明显降低;qPCR检测显示TNF-α、TRPV1、TRPA1基因表达均减少,但三种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指标变化显著时间点均不相同。结论对于CST、PWMT、TWL三种不同伤害性感受阈值,推拿干预后24 h内的镇痛疗效显著时间点不同;推拿可通过降低IL-10、TNF-α、TRPV1和TRPA1的表达发挥即刻镇痛和持续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法三穴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 行为学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镇痛
下载PDF
大健康产业背景下蒙药学专业蒙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
11
作者 萨础拉 斯琴图雅 +2 位作者 桂香 白长喜 乌力吉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第18期49-51,共3页
在大健康产业背景下,随着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蒙医药产业也同样受到重视。针对蒙药化学十余年来理论与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及科研工作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改革措施,旨在提高高等蒙医药院校蒙... 在大健康产业背景下,随着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蒙医药产业也同样受到重视。针对蒙药化学十余年来理论与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及科研工作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改革措施,旨在提高高等蒙医药院校蒙药化学教学效果及蒙药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健康产业 蒙药专业 蒙药化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北方牧区草原内陆河流域径流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红光 孟凡浩 +3 位作者 萨楚拉 罗敏 王牧兰 刘桂香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50,共12页
内蒙古乌拉盖河流域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牧区草原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能直接影响水文变化。本研究采用改进的SWAT水文模型、M-K趋势检验、降水-径流量双累积曲线以及情景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1981—2020年... 内蒙古乌拉盖河流域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牧区草原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能直接影响水文变化。本研究采用改进的SWAT水文模型、M-K趋势检验、降水-径流量双累积曲线以及情景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1981—2020年乌拉盖河流域径流时空变化特征,并量化流域不同时期、不同河段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SWAT模型在乌拉盖河流域的适用性良好,率定期及验证期的NSE及R2均在0.62以上,PBLAS小于18.8%。近40 a在流域呈暖干化趋势下,径流量在上、中、下游均呈显著减少趋势,且在2000年发生突变。气候变化和过度放牧、盲目开垦以及水利水库建设等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95.84%和4.16%。人类活动对流域不同河段的贡献率也有差异,由上游到下游的贡献率分别为1.69%、4.36%和5.03%。且在不同时间段内的贡献率也有较大的差异,由1980年的88.26%减少到2020年的25.47%,不同时间段内不同人类活动方式导致径流变化趋势及幅度也有差异。研究结果能为牧区草原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合理调度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SWAT模型 乌拉盖河流域
下载PDF
推拿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鼠脊髓背角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官乾 刘志凤 +7 位作者 于天源 王厚融 张英琦 徐亚静 杨震杰 萨出拉 张润龙 陈金平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1084-1090,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推拿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sciatic nerve,CCI)模型鼠脊髓背角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2B亚... 目的通过观察推拿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sciatic nerve,CCI)模型鼠脊髓背角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2B亚基(NR2B)表达的影响,探讨推拿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机制。方法建立CCI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推拿组,每组12只,采用按摩推拿手法模拟仪定性、定量模拟点法、拨法、揉法,对推拿组大鼠右侧的殷门、承山、阳陵泉穴进行干预,通过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和累计疼痛评分评价大鼠机械痛敏反应和疼痛强度变化;通过透射电镜对大鼠脊髓背角突触超微结构进行观察;采用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法观察脊髓背角GFAP、NR2B的共定位表达。结果推拿可以提高CCI模型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降低累计疼痛评分(P<0.01);同时也能改变大鼠脊髓背角突触的形态结构:与模型组相比,推拿组脊髓背角突触形态结构恢复,膜较完整、线粒体肿胀程度轻、突触后致密区变长。干预20天后,与模型组比较,推拿组大鼠脊髓背角GFAP、NR2B平均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推拿可以改善大鼠的行为学和形态学结果,改变脊髓背角突触可塑性来抑制痛觉敏化;还可以通过抑制星型胶质细胞活化,降低脊髓背角GFAP和NR2B的表达来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推拿 痛觉敏化 突触可塑性 背角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
下载PDF
1961—2016年内蒙古雪灾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晨昊 萨楚拉 +2 位作者 王牧兰 包玉龙 高娜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6-144,共9页
雪灾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影响,研究内蒙古地区雪灾时间发生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可以为内蒙古地区制定雪灾防范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内蒙古地区1961—2016年间47个气象站点每年10月至翌年3月的逐日气温和降水量等气象资料... 雪灾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影响,研究内蒙古地区雪灾时间发生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可以为内蒙古地区制定雪灾防范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内蒙古地区1961—2016年间47个气象站点每年10月至翌年3月的逐日气温和降水量等气象资料,采用统计、筛选和普通Kriging差值方法来研究内蒙古地区雪灾时空特征,分析雪灾时空分布的成因。结果表明:(1)1961—2016年内蒙古发生雪灾次数呈增长趋势;1961—2016年内蒙古地区雪灾多集中在10月份、11月份、3月份发生。(2)内蒙古地区发生的雪灾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自西向东增多趋势;其东部地区极易发生中度和重度雪灾。内蒙古中部、东北部的低山和中山地区是雪灾发生集中的地区。(3)内蒙古地区地域广阔,东西跨度大使得雪灾时空分布受到气温、海拔、纬度及降水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雪灾 雪灾频次 时空分布特征 气温
下载PDF
蒙古高原雪深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5
15
作者 毕哲睿 萨楚拉 +3 位作者 王牧兰 包玉龙 孟凡浩 刘桂香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20年第3期256-262,共7页
积雪是地表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蒙古高原干旱半干旱区重要的水分来源。利用1982-2015年SMMR、SSM/I和SSMIS雪深产品以及同时期气象数据,分析了蒙古高原雪深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近年来,蒙古高原雪深... 积雪是地表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蒙古高原干旱半干旱区重要的水分来源。利用1982-2015年SMMR、SSM/I和SSMIS雪深产品以及同时期气象数据,分析了蒙古高原雪深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近年来,蒙古高原雪深出现缓慢减少趋势,以0.49 mm/10a的速率减少;一个积雪季内,10月-翌年2月为积雪积累阶段,2月雪深最大值可以达到28.34 mm,2月-3月为积雪消融阶段;(2)蒙古高原雪深与温度和降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和0.35(P<0.05),降水量对雪深的影响大于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高原 积雪深度 时空特征 气候变化
下载PDF
蒙古高原土壤湿度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佳新 萨楚拉 +3 位作者 毛克彪 孟凡浩 罗敏 王牧兰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1-239,共9页
土壤水作为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其时空分布和动态变化对植被的分布和生长状况具有显著影响。蒙古高原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也是亚欧大陆温带草原的主要构成部分,气候变化导致的土壤含水量变化无疑会对草原生态系统健康及稳定产生直... 土壤水作为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其时空分布和动态变化对植被的分布和生长状况具有显著影响。蒙古高原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也是亚欧大陆温带草原的主要构成部分,气候变化导致的土壤含水量变化无疑会对草原生态系统健康及稳定产生直接影响;厘清蒙古高原土壤湿度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有助于为生态保护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支撑。本研究基于GLDAS-Noah土壤湿度数据,运用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和Mann-Kendall(M-K)检验等方法,分析1982—2018年不同深度土壤湿度的时空格局、变化趋势及突变性等特征,并与CRU温度、降水数据相结合探讨土壤湿度对气象因子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①蒙古高原年均土壤湿度总体呈“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且有明显的高值区、过渡带和低值区;②近37 a来,蒙古高原0~10 cm(SM1)土壤湿度整体呈现不显著上升趋势,变化速率为0.002 m^(3)/m^(3)/10 a,M-K结果显示在2012年前后发生突变;10~40 cm(SM2)土壤湿度的下降趋势较显著,变化速率为-0.005 m^(3)/m^(3)/10 a,其突变发生在1996年左右;③基于像元尺度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季节土壤湿度整体上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高原 土壤湿度 气候变化 GLDAS
下载PDF
气候暖湿化背景下新疆极端气候事件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邬晓丹 罗敏 +3 位作者 孟凡浩 萨楚拉 尹超华 包玉海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95-1705,共11页
基于1982—2020年逐日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相关分析、Hurst指数及相对重要性等方法,分析新疆极端气候事件时空变化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新疆极端温度指数均表现出暖化趋势,不同极端温度指数呈增温趋势的站点占比为50.98%~100%。冷... 基于1982—2020年逐日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相关分析、Hurst指数及相对重要性等方法,分析新疆极端气候事件时空变化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新疆极端温度指数均表现出暖化趋势,不同极端温度指数呈增温趋势的站点占比为50.98%~100%。冷指数增温高于暖指数,空间上南疆暖化趋势较北疆更加显著。除持续干旱指数CDD外,极端降水指数整体均呈不显著上升趋势,占比为61.76%~85.29%。极端温度频率指数和雨日降水总量及中、小雨日数的增加对新疆暖湿化趋势贡献相对较大。除冰冻日数ID和年均雨日降水强度SDII外,其他极端气候指数变化均可持续,且极端降水的增加和多数极端温度尤其是冷指数暖化趋势在高海拔区域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暖湿化 极端气候 时空特征 海拔依赖性 新疆
下载PDF
近20 a呼和浩特市城市化对植被物候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元志辉 银山 +1 位作者 萨楚拉 池勇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90-1898,共9页
了解植被物候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对于认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至关重要。基于呼和浩特市近20 a MODIS的两种植被指数数据,利用动态阈值法提取了植被物候,结合城市化指标,研究了2001—2020年呼和浩特市植被物候对城市化的响应。研... 了解植被物候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对于认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至关重要。基于呼和浩特市近20 a MODIS的两种植被指数数据,利用动态阈值法提取了植被物候,结合城市化指标,研究了2001—2020年呼和浩特市植被物候对城市化的响应。研究表明:森林和灌木地返青期(Start of growing season,SOS)发生较早(平均值第132 d),但其枯黄期(End of growing season,EOS)也较早(第265 d)。SOS较晚的是耕地(第168 d),EOS较晚的是草地(第275 d),表明研究区木本植物SOS和EOS均早于草本植物。人造地表植被物候年际变化较大,在SOS和EOS的物候变化率分别为每10 a提前4.1 d和推迟0.7 d。此外,以人造地表比率和城乡梯度信息(即从城市核心到周边农村地区的同心环)为城市化指标,探讨了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植被物候对城市化的响应。研究发现SOS随人造地表比率上升而提前,EOS则出现相反的趋势。从城乡梯度上看,在特定范围内,远离城市中心SOS波动上升,即距城市中心越远植被SOS越晚,而EOS逐渐下降,即距城市中心越远植被EOS越早。总之,不同的城市化指标显示了植被物候对城市化的非线性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物候 城市化 呼和浩特市
下载PDF
内蒙古地表冻融指数动态变化与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昊琛 萨楚拉 +4 位作者 孟凡浩 罗敏 王牧兰 高红豆 ADIYA saruulzaya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96-2008,共13页
基于内蒙古45个气象站点1980—2019年日均地表温度数据、结合中国第一代全球陆面再分析产品(CRA)数据以及NDVI数据,利用趋势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对内蒙古近40 a地表冻融指数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 基于内蒙古45个气象站点1980—2019年日均地表温度数据、结合中国第一代全球陆面再分析产品(CRA)数据以及NDVI数据,利用趋势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对内蒙古近40 a地表冻融指数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SFI(地表冻结指数)年均值的空间分布特征表现出自西南向东北递增的规律,STI(地表融化指数)则反之,纬度是影响地表冻融指数空间分布的关键因子。研究期间SFI和STI分别呈现出显著下降和上升趋势,多年变化范围分别为956.1~1848.3℃·d和3717.6~4442.3℃·d,变化率分别为-156.4℃·d·(10a)^(-1)和152.4℃·d·(10a)^(-1);与季节冻土区相比,多年冻土区的冻融指数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更加敏感。(2)研究区近40 a土壤表层含水量、降水量、NDVI呈增加趋势,雪深呈减少趋势,但年际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差异性,多年冻土区呈暖干化发展趋势,季节冻土区呈暖湿化发展趋势。(3)地表冻融指数与影响因素以负相关关系为主,SFI与影响因素在多年冻土区大部呈正相关关系,在季节冻土区大部呈负相关关系,STI则反之。内蒙古地表冻融指数变化受影响因素共同驱动,0.4 m土壤含水量是影响SFI变化的主导因素,NDVI是影响STI变化的主导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内蒙古冻土退化、农牧业生产等提供科学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地表冻融指数 气候变化 时空特征 驱动因素
下载PDF
白足蚜小蜂对桃蚜的取食和寄生功能反应及搜寻效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艳丽 韩丽 +3 位作者 田秀峰 刘青娴 萨出拉 段立清 《中国森林病虫》 2022年第1期27-32,共6页
为评估白足蚜小蜂Aphelinus albipodus对桃蚜Myzus persicae的防控效果,在室内测定了白足蚜小蜂对不同发育阶段桃蚜的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并对种内干扰和分摊竞争强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白足蚜小蜂对不同发育阶段桃蚜的取食量和寄生... 为评估白足蚜小蜂Aphelinus albipodus对桃蚜Myzus persicae的防控效果,在室内测定了白足蚜小蜂对不同发育阶段桃蚜的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并对种内干扰和分摊竞争强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白足蚜小蜂对不同发育阶段桃蚜的取食量和寄生量均随着蚜虫密度增加而增加,取食量和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白足蚜小蜂对桃蚜的理论最大取食量2.809头,瞬时攻击率0.218,处理时间0.023 d;白足蚜小蜂对3~4日龄桃蚜寄生量最大,为47.62头,寄生瞬时攻击率0.723,处理时间0.021 d。搜寻效应均随蚜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且与蚜虫密度呈负相关。白足蚜小蜂个体之间存在种内干扰作用,随着自身密度增加,单头寄生率相对下降,分摊竞争强度增大,干扰效应符合Hassell-varley模型。由功能反应、种内干扰等指标可见白足蚜小蜂对桃蚜具有较好的防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足蚜小蜂 桃蚜 功能反应 搜寻效应 生物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