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地区羊种布鲁氏菌遗传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曹小安 刘志杰 +5 位作者 刘萍 吴锦艳 尚佑军 何继军 刘志国 李振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22-927,共6页
目的调查西北地区羊源布鲁氏菌的种型、分布及遗传相关性,揭示西北地区羊种布鲁氏菌种群和流行特征。方法用常规鉴定和AMOS-PCR对西北4省区的13个地区分离的布鲁氏菌进行种型鉴定,采用MLST和MLVA-16分型方法对菌株进行基因特征分析。结... 目的调查西北地区羊源布鲁氏菌的种型、分布及遗传相关性,揭示西北地区羊种布鲁氏菌种群和流行特征。方法用常规鉴定和AMOS-PCR对西北4省区的13个地区分离的布鲁氏菌进行种型鉴定,采用MLST和MLVA-16分型方法对菌株进行基因特征分析。结果常规鉴定和AMOS-PCR检测显示,本研究共分离羊种布鲁氏菌59株,其中22株来自内蒙古,17株来自新疆,13株来自甘肃,另有7株来自青海。羊种3型布鲁氏菌58株,羊种1型布鲁氏菌1株。MLST分析表明90%(53/59)的羊种布鲁氏菌为ST8序列型,为该地区主导流行种群。MLVA-11调查显示59株羊种布鲁氏菌聚为6个MLVA-11基因型,87%的菌株为MLVA-11基因116型,提示西北地区的流行菌株属于东地中海谱系。MLVA-16将59株羊种布鲁氏菌分为40个基因型,其中8个为共享基因型且每个基因型由2~7株来自相同地区的菌株构成,表明各共享基因型的病例由来自相同传染源引起的暴发流行。所有的共享MLVA-16基因型均由来自相同省区的菌株组成,提示各省区菌株呈现明显的地域聚集性特征。基于人群和羊脾分离菌株遗传比较显示,不同宿主来源的菌株组成多个完全相同的MLVA-16基因型,提示由羊到人的传播途径。结论羊种3型布鲁氏菌是西北地区动物布病的主要病原菌,疫羊是该区域人群布病的主要传染源。ST8克隆群是该地区的主导流行种群,各地区菌株MLVA基因型呈明显的地域聚集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种布鲁氏菌 MLST MLVA 遗传相关性 西北地区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遗传多样性与防控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志 孟茹 +4 位作者 付永 韩元 尚佑军 高闪电 殷宏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6-112,共7页
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感染引起牛的一种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BVDV可分为BVDV-1、BVDV-2和BVDV-3基因型和众多的基因亚型,宿主范围比较广泛,... 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感染引起牛的一种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BVDV可分为BVDV-1、BVDV-2和BVDV-3基因型和众多的基因亚型,宿主范围比较广泛,而且可形成持续感染,抑制宿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给防控带来困难。虽然在北欧一些国家利用监测淘汰实现了BVD净化,但在BVD流行率较高的地区,免疫控制策略现实可行。目前我国各地均有BVD报道,基于BVDV-1毒株的灭活疫苗已用于该病的防控,但用于预防多病原引起牛腹泻或牛呼吸道综合征的联合疫苗匮乏,多联多价疫苗的创制将有助于我国BVD防控和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基因型与生物型 致病性 免疫抑制作用
下载PDF
一种侧流试纸结合FAM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诊断布鲁氏菌感染的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葛志毅 周建华 +5 位作者 尚佑军 李学瑞 刘永生 赵鹭 孙晶晶 曹小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05-908,共4页
目的为了更加方便布鲁氏菌病(布病)检测,增加布病检测方法的多样性。方法根据布鲁氏菌特异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与探针,利用Twist Amp? nfo试剂盒提供的聚合酶扩增体系对布鲁氏菌基因组进行快速等温扩增,扩增产物用PCRD试剂盒侧流试... 目的为了更加方便布鲁氏菌病(布病)检测,增加布病检测方法的多样性。方法根据布鲁氏菌特异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与探针,利用Twist Amp? nfo试剂盒提供的聚合酶扩增体系对布鲁氏菌基因组进行快速等温扩增,扩增产物用PCRD试剂盒侧流试纸进行检测,进而判断结果。其实验过程为确定最佳反应条件,检测特异性和敏感性,并与QPCR同时检测样品,比较符合率。结果 38℃反应10 min为最佳条件,特异性结果良好,敏感性能达到10-5(8拷贝),与QPCR检测结果符合率高,以此建立本方法。结论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好、操作过程简单、检测快速等优点,增加了布病检测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为野外田间布病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RPA 侧流试纸 田间检测
下载PDF
效应蛋白Rhs对鼠伤寒沙门菌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董震 王志林 +5 位作者 陈启伟 吴锦艳 尚佑军 刘永生 杨世华 兰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6-133,共8页
为探究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Ⅵ型分泌系统(T6SS)分泌的效应蛋白Rhs对该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鼠伤寒沙门菌rhs1和rhs2基因缺失株CVCC541Δrhs1和CVCC541Δrhs2,同时构建了基因回补菌株C-... 为探究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Ⅵ型分泌系统(T6SS)分泌的效应蛋白Rhs对该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鼠伤寒沙门菌rhs1和rhs2基因缺失株CVCC541Δrhs1和CVCC541Δrhs2,同时构建了基因回补菌株C-Δrhs1和C-Δrhs2,并经PCR和测序鉴定正确后,测定了鼠伤寒沙门菌亲本株和缺失株的遗传稳定性、生长曲线,结果显示,缺失株经过多次传代后仍然具有稳定的遗传性;Rhs效应因子缺失对细菌的生长未造成明显影响。进一步利用各菌株感染Hela细胞,对菌株黏附力和侵袭力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与亲本株相比,缺失株CVCC541Δrhs1和CVCC541Δrhs2对Hela细胞的黏附力无明显影响,但侵袭力分别提高了4.9倍和3.4倍。利用各菌株感染RAW264.7巨噬细胞,检测各株菌在RAW264.7细胞内的存活力,结果显示缺失株CVCC541Δrhs1和CVCC541Δrhs2在RAW264.7细胞内存活力分别提高了7.8倍和5.9倍。将各菌经株腹腔注射感染小鼠,检测其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_(50)),结果显示,亲本株的LD_(50)为2.53×10^(6) cfu/mL,缺失株CVCC541Δrhs1、CVCC541Δrhs2的LD_(50)分别为1.31×10^(7) cfu/mL和5.40×10^(6) cfu/mL,LD_(50)分别下降了5.2倍和2.1倍。本研究首次证实效应蛋白Rhs会影响鼠伤寒沙门菌的侵袭力和细胞内的生存能力,同时也会降低细菌的毒力,在鼠伤寒沙门菌感染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该结果为阐释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病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菌 效应蛋白Rhs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2型衣壳蛋白优势B细胞表位重组蛋白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高雪 张辛铭 +4 位作者 肖星星 杨顺利 尚佑军 尹双辉 蔡建平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共7页
猪圆环病毒2型(PCV-2)衣壳蛋白(Cap)是研制基因工程疫苗和血清抗体检测方法的主要候选抗原。为筛选免疫原性强的Cap抗原表位,将定位在Cap上的6个B细胞线性表位的编码基因序列重新组合,命名为R1234、R1235、R1236、R2345、R2346和R3456,... 猪圆环病毒2型(PCV-2)衣壳蛋白(Cap)是研制基因工程疫苗和血清抗体检测方法的主要候选抗原。为筛选免疫原性强的Cap抗原表位,将定位在Cap上的6个B细胞线性表位的编码基因序列重新组合,命名为R1234、R1235、R1236、R2345、R2346和R3456,然后克隆至pET32a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埃希菌中进行诱导表达。通过对表达和纯化条件的优化,最终获得6个多抗原表位串联体的重组蛋白。Western blot和间接ELISA结果显示,6组重组表位蛋白均能被PCV-2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将其与完整Cap分别免疫Balb/c小鼠,检测免疫后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因子水平以及脾脏淋巴细胞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结果表明,R2346组合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因子IFN-γ、IL-4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脾脏淋巴细胞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说明该重组蛋白能够刺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因此,筛选获得的R2346重组表位蛋白可以作为研制PCV-2多表位基因工程疫苗和血清抗体诊断方法的候选抗原,用于PCV-2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衣壳蛋白 抗原表位 免疫原性
下载PDF
Discrepancy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in Different Tissues by One-Step RT-PCR and Nested RT-PCR 被引量:3
6
作者 YIN Shuang-hui TIAN Hong +3 位作者 shang you-jun YANG Shun-li WU Jin-yan LIU Xiang-tao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0年第3期18-20,共3页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was used for the detection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 in blood and tissue samples of field cases and experimentally inoculated pigs. The distribution...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was used for the detection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 in blood and tissue samples of field cases and experimentally inoculated pigs. The distribution of CSFV in different organ samples showed some discrepancies in infected pigs. Four weaner pigs were inoculated with C-strain vaccine virus, then samples of spleen, tonsil, lung, mesenteric lymph node, kidney and brain were collected after slaughter and tested for E2 and NS5B genes using one-step RT-PCR and nested RT-PCR. Using the same method, 12 field cases were simultaneously studied. A discrepancy of CSFV in different samples was found upon detecting the target gene. The most reliable diagnostic organs were spleen and tonsil, and the nested RT-PCR assay provided a highly sensitive and specific method with comparable performance to the one-step RT-PCR ass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E2 gene NS5B gene TISSUES RT-PCR
下载PDF
A Seroprevalence Survey of Maedi-Visna Among Twenty-Four Ovine Floks from Twelve Regions of China 被引量:1
7
作者 ZHANG Ke-shan HE Ji-jun +2 位作者 LIU Yong-jie shang you-jun LIU Xiang-tao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2321-2323,共3页
Maedi-visna virus(MVV) is an ovine lentivirus that is widespread in many countries worldwide.Both clinical and subclinical MVV infections cause substantial economic losses.MVV infection in live sheep is usually diag... Maedi-visna virus(MVV) is an ovine lentivirus that is widespread in many countries worldwide.Both clinical and subclinical MVV infections cause substantial economic losses.MVV infection in live sheep is usually diagnosed serologically,with antibody-positive sheep being regarded as infected.There have been few reports of maedi-visna in China,with no detailed epidemic analysis of MVV infection in ovine herds.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seroprevalenc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aedi-visna among ovine flocks in China,a total of 672 serum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ovine flocks in 12 regions(provinces,autonomous regions or municipalities) of China in 2011,and serum antibody levels were determined using a commercial ELISA Kit.This study represents the first investigation of the seroepidemiology of maedi-visna in China,indicating a circulation of MMV among she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OPREVALENCE spatial distribution MAEDI-VISNA
下载PDF
Expression of the Capsid Precursor Protein gene of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an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ene in BHK-21 Cells Mediated by Retroviral Vector
8
作者 LI Jiong LIU Yan-hong +4 位作者 AN Fang-lan LIU Jun-lin LIU Xiang-tao shang you-jun YIN Hong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70-75,共6页
We have constructed a retroviral vector mediated mammalian cell expression system of the capsid precursor protein of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The recombinant retroviral vector pBABEpuro-P1-2A-EGFP was constr... We have constructed a retroviral vector mediated mammalian cell expression system of the capsid precursor protein of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The recombinant retroviral vector pBABEpuro-P1-2A-EGFP was constructed by sequentially inserting capsid precursor protein gene(P1) of FMDV and 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ene(EGFP) into pBABEpuro.The recombinant retroviral vector and the pVSV-G plasmid were co-transfected into packaging cells(GP2-293) by liposomemediated transduction to produce the pseudovirus.The pseudovirus was used to infect BHK-21 cells and resistant cells were screened with puromycin.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s were observed by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and expression of the capsid precursor protein gene of FMDV was detected by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The recombinant retroviral vector pBABEpuro-P1-2A-EGFP was constructed successfully.The capsid precursor protein of FMDV an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were expressed in BHK-21 cells.The mammalian cell expression system for the capsid precursor protein of FMDV has been constructed successfully,which lays the foundation of development of a FMDV subunit vac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troviral vector FMDV capsid precursor protein gene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ene BHK-21 cell
下载PDF
山羊溶血性曼氏杆菌2型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晓波 毛首会 +8 位作者 李鹏飞 杜国玉 闫俊成 吴锦艳 刘萍 何继军 尚佑军 曹小安 王桂琴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5-490,共6页
为了确定某养殖场奶山羊细菌性感染导致死亡的具体病原种类,从送检的肺和肝组织病料中分离纯化细菌。通过生化培养特性观察、16S rRNA和毒力基因的PCR扩增、血清型鉴定、药敏试验和致病性试验来鉴定病原种类。结果显示,从送检的组织中... 为了确定某养殖场奶山羊细菌性感染导致死亡的具体病原种类,从送检的肺和肝组织病料中分离纯化细菌。通过生化培养特性观察、16S rRNA和毒力基因的PCR扩增、血清型鉴定、药敏试验和致病性试验来鉴定病原种类。结果显示,从送检的组织中分离出2株革兰阴性球杆菌;16S rRNA和毒力基因LKT测序结果表明,所分离的病原菌为溶血性曼氏杆菌,血清型鉴定均为溶血性曼氏杆菌A2型,故可确定分离株为具有致病性的溶血性曼氏杆菌2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羧苄西林、庆大霉素敏感,对氨苄西林、卡那霉素等中度敏感,而对复方新诺明具有耐药性。小鼠致病性试验表明,接种分离株后小鼠于24 h内陆续死亡,并从剖检小鼠肺中也检测到溶血性曼氏杆菌,表明该菌有一定的致病力。结果表明,造成山羊死亡的主要病原是溶血性曼氏杆菌,这为溶血性曼氏杆菌病的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溶血性曼氏杆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原文传递
PPRV受体信号转导淋巴细胞激活分子V区功能蛋白的表达及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耀杰 吴锦艳 +4 位作者 陈妍 王光祥 尚佑军 赵兴绪 张勇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95-1299,共5页
信号转导淋巴细胞激活分子(SLAM)是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感染宿主的主要细胞受体,其N端V结构域的表达活化可以启动PPRV的入侵感染。本试验选用Slam/V结构域作为功能靶标进行表达,并分析其活性。分离山羊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其... 信号转导淋巴细胞激活分子(SLAM)是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感染宿主的主要细胞受体,其N端V结构域的表达活化可以启动PPRV的入侵感染。本试验选用Slam/V结构域作为功能靶标进行表达,并分析其活性。分离山羊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其基因组RNA,应用RT—PCR方法扩增山羊SLAM/V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Slam/V。将获得的重组质粒pGEX-6P-1/Slam/V转化BL21(DE3)感受态细胞,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显示,IPTG诱导浓度为0.1mmol/L、37℃,诱导14h时,靶标蛋白表达量最高,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9800,且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山羊抗人SLAM蛋白多克隆抗体识别鉴定,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活性。本试验为建立稳定表达山羊SLAM/V功能区的阳性细胞克隆及PPRV侵染路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反刍兽疫病毒 信号转导淋巴细胞激活分子 表达 活性分析
原文传递
靶向抑制PRRSV复制的Nsp9/shRNA的筛选及干扰
11
作者 吴锦艳 田宏 +3 位作者 陈妍 王光祥 尚佑军 张志东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20,共7页
RNAi技术可以特异性剔除或关闭特定基因的表达,使机体具有抗病毒的功效,本试验针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Nsp9基因设计多对shRNA序列,并从细胞水平验证其干扰效果,从中筛选可以使Nsp9基因沉默的优势shRNA序列。利用BLOCK-iTTM R... RNAi技术可以特异性剔除或关闭特定基因的表达,使机体具有抗病毒的功效,本试验针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Nsp9基因设计多对shRNA序列,并从细胞水平验证其干扰效果,从中筛选可以使Nsp9基因沉默的优势shRNA序列。利用BLOCK-iTTM RNAi Designer软件设计并合成shRNA对应的DNA序列-ds Oligo,构建入门载体pENTR/U6/shRNA;采用共转染技术,经荧光显微镜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及Real-time RT-PCR分析等方法筛选优势干扰序列。结果显示:成功构建的6对pENTR/U6/Nsp9-shRNA均具有抑制Nsp9基因表达的效果,其中pENTR/U6/Nsp9-4和pENTR/U6/Nsp9-6的抑制效果更为突出,同时成功构建1对无意义对照pENTR/U6/con-shRNA。结果表明:pENTR/U6/Nsp9-4和pENTR/U6/Nsp9-6两株优势干扰序列的成功筛选可为构建具有干扰PRRSV复制效果的稳定细胞系以及靶向PRRSV的siRNA的转基因动物提供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RSV Nsp9/shRNA RNA干扰 筛选
原文传递
羊口疮病毒ORFV129蛋白对树突状细胞成熟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杜国玉 吴锦艳 +8 位作者 曹小安 李玲霞 冯倩 尹双辉 周建华 刘永杰 尚佑军 刘湘涛 刘永生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0-706,共7页
为了探讨羊口疮病毒ORFV129蛋白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Cs)生物免疫学功能的影响,从小鼠骨髓腔中分离获得单核细胞,诱导分化为未成熟DCs并用不同浓度的ORFV129蛋白进行刺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熟DCs的表面标记物MHC-Ⅱ、CD40等表达及... 为了探讨羊口疮病毒ORFV129蛋白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Cs)生物免疫学功能的影响,从小鼠骨髓腔中分离获得单核细胞,诱导分化为未成熟DCs并用不同浓度的ORFV129蛋白进行刺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熟DCs的表面标记物MHC-Ⅱ、CD40等表达及吞噬FITC-dextran的能力,以及检测ORFV129蛋白作用DCs后分泌IFN-γ、IL-6等细胞因子的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ORFV129蛋白对DCs刺激T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IL-5的水平。结果显示,经10μg与5μg浓度的ORFV129蛋白作用24 h后,DCs表面分子CD80、CD40的表达显著上调,与未处理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经ORFV129蛋白刺激后DCs吞噬FITC-dextran的能力下降;10μg的ORFV129蛋白极显著地促进了IFN-γ、IL-6、IL-12p40等细胞因子的表达,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另外,经ORFV129蛋白处理的DCs还可刺激T细胞增殖,以及使培养上清中IFN-γ的分泌量显著增加。ORFV129蛋白可上调DCs表面MHC-Ⅱ、CD40、CD80和CD86分子表达,降低其吞噬能力,促进DCs分泌IFN-γ、IL-6、IL-10、IL-12p40等细胞因子,还可刺激T细胞增殖,表明ORFV129蛋白对DCs的成熟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FV129蛋白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 吞噬作用 T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产气荚膜梭菌β_(1)毒素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广林 徐龙 +4 位作者 高云艳 李玲霞 刘永生 尚佑军 曹小安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07-1214,共8页
为建立产气荚膜梭菌β_(1)毒素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从C型产气荚膜梭菌扩增出编码β_(1)毒素蛋白的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后,转入表达宿主菌BL21中,用IPTG诱导表达的包涵体蛋白经Ni柱纯化后,用不同浓度的尿素溶液进行复... 为建立产气荚膜梭菌β_(1)毒素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从C型产气荚膜梭菌扩增出编码β_(1)毒素蛋白的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后,转入表达宿主菌BL21中,用IPTG诱导表达的包涵体蛋白经Ni柱纯化后,用不同浓度的尿素溶液进行复性处理。用不同浓度的重组蛋白包被酶标板,控制变量法对ELISA各步反应条件和血清、酶标二抗的稀释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纯化后的重组蛋白的纯度可达93%,且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重组蛋白的最适包被浓度为1μg/m L、4℃过夜包被,山羊血清按照1∶300稀释,37℃反应15 min,家兔抗山羊酶标抗体按照1∶50000稀释,37℃反应60 min时效果最好。对30份阴性血清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其临界判定值,即D_(450)≥0.3357为阳性,D_(450)<0.3357为阴性;并用相应的血清检验了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用此方法检测西北地区部分羊场的500份血清样品,其中有473份β_(1)毒素抗体呈阳性,检出率为87.4%。此方法的建立为产气荚膜梭菌β_(1)毒素抗体检测试剂盒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β_(1)毒素蛋白 ELISA
原文传递
口疮病毒112基因的原核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4
作者 冯倩 吴锦艳 +6 位作者 王光祥 陈妍 杜国玉 李玲霞 尚佑军 张志东 刘湘涛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11-817,共7页
为了确证口疮病毒112基因的免疫学特性,本研究参考Gen Bank载录的口疮病毒NZ2株112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口疮病毒112全基因,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中,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 ET-28a(+)-ORFV 112,... 为了确证口疮病毒112基因的免疫学特性,本研究参考Gen Bank载录的口疮病毒NZ2株112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口疮病毒112全基因,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中,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 ET-28a(+)-ORFV 112,并转化到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中,用IPTG进行诱导重组ORFV 112蛋白表达,并分别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鉴定,并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口疮病毒112蛋白的性质和结构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ORFV 112基因的大小约为861 bp;通过重组表达的融合蛋白大小约为40 ku;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该蛋白具有免疫反应原性。预测分析表明,ORFV 112蛋白分子式为C1357H2155N367O451S11,理论等电点(PI)为4.68,消光系数为23 295,脂肪指数为81.78,总平均疏水性(GRAVY)为-0.383,其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29.37%)和无规则卷曲(40.56%)构成。本研究为深入研究口疮病毒112蛋白结构与功能及该蛋白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疮病毒 ORFV 112基因 原核表达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文传递
口疮病毒GIF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对小鼠免疫细胞的影响
15
作者 冯倩 吴锦艳 +4 位作者 李玲霞 杜国玉 尚佑军 刘湘涛 刘永生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22-1232,共11页
探究口疮病毒GIF蛋白对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成熟及Naive CD4^+T细胞极化作用的影响。原核表达口疮病毒GIF蛋白,用纯化后的蛋白刺激小鼠树突状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情况,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12... 探究口疮病毒GIF蛋白对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成熟及Naive CD4^+T细胞极化作用的影响。原核表达口疮病毒GIF蛋白,用纯化后的蛋白刺激小鼠树突状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情况,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12P40、TNF-α、IL-10、IL-1β的分泌情况。将Naive CD4^+T细胞与经不同质量浓度的GIF蛋白刺激后的树突状细胞共培养,用ELISA检测该树突状细胞对Naive CD4^+T细胞的免疫刺激能力,并进一步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5的分泌水平。结果显示,成功克隆了ORFV117基因,表达了羊口疮病毒GIF蛋白。经不同质量浓度蛋白刺激后,树突状细胞的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CD40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其中5μg/mL蛋白刺激后,MHCⅡ表达水平显著升高,IL-12P40、TNF-α、IL-1β、IL-10释放水平显著升高。经不同质量浓度的GIF重组蛋白刺激后的树突状细胞对Naive CD4^+T细胞的刺激能力增强,淋巴细胞共培养上清中IFN-γ分泌量显著增加。这表明一定质量浓度的口疮病毒GIF蛋白能促进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的成熟,能够激活抗原递呈作用,并且具有刺激T细胞分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疮病毒 GIF蛋白 纯化 树突状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