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矿掘采空间垮塌岩体稳定性与救援通道构建
1
作者 李桂臣 邵泽宇 +4 位作者 孙元田 李菁华 杨森 郝浩然 沃小芳 《绿色矿山》 2024年第1期11-20,共10页
煤矿地质动力灾害发生后,往往会造成掘采空间巷道发生垮塌堵塞,严重威胁煤矿井下工作人员安全。垮塌形成的松散破碎堆积体力学结构、堆积形态十分复杂,如何快速清理垮塌堆积体并构建救援通道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在分析灾变垮塌体结... 煤矿地质动力灾害发生后,往往会造成掘采空间巷道发生垮塌堵塞,严重威胁煤矿井下工作人员安全。垮塌形成的松散破碎堆积体力学结构、堆积形态十分复杂,如何快速清理垮塌堆积体并构建救援通道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在分析灾变垮塌体结构运移规律及救援通道构建研究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垮塌堆积体堆堵机理复杂、扰动变形规律不明的特点,首先基于颗粒流数值模拟软件构建了垮塌堆积体二维计算模型,探究了在垮塌堆积体内部构建救援通道过程中颗粒的运动特征,明晰了其掘进扰动规律;其次分析了不同区域构建救援通道条件下堆积体内应力重分布特征,优选了救援通道在垮塌堆积体中的构建位置;最后根据垮塌堆积体的力学特征及堆积形态,提出了一种新型救援通道快速构建方法。结果表明:在构建救援通道掘进扰动的影响下,垮塌堆积体的岩体均有向开挖空间运动的趋势,距离开挖位置越远的区域受到扰动影响越小;垮塌堆积体向开挖空间的二次塌落主要以垂直方向为主,水平方向次之;左下方开挖稳定后,垮塌堆积体呈"梯形",中下方开挖稳定后,垮塌堆积体呈“V”形。综合考虑救援通道构建的二次扰动影响、支护结构稳定性与垮塌堆积体物源结构,救援通道构建位置选择在垮塌堆积体中部区域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垮塌堆积体 掘进扰动 数值模拟 救援通道构建 灾后应急救援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第四纪更新世气候变化及其对有机质富集的影响
2
作者 刘晓雪 姜振学 +3 位作者 唐相路 徐明帅 邵泽宇 朱军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4年第3期394-407,共14页
有机质是泥页岩生气的基础,研究柴达木盆地第四纪更新世气候变化及其对有机质富集的影响对于柴达木盆地生物成因气的勘探开发至关重要。本文选取柴达木盆地第四系更新统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主微量元素分析和饱和烃色谱分析等实验手段... 有机质是泥页岩生气的基础,研究柴达木盆地第四纪更新世气候变化及其对有机质富集的影响对于柴达木盆地生物成因气的勘探开发至关重要。本文选取柴达木盆地第四系更新统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主微量元素分析和饱和烃色谱分析等实验手段,从古湿度和古温度两个方面阐明了第四纪更新世气候变化特征,进而从生物生产力和有机质保存条件两个方面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有机质富集的影响,建立了柴达木盆地第四纪更新世有机质沉积模式。结果表明:(1)第四纪更新世早—中期,气候温凉湿润,草本植物茂盛,草本植物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糖、淀粉和果胶,提高了水体表层的生物生产力;降水量大,水体分层性好,较强的水体分层还可使水体下层的还原性增强,有利于从上层沉积下来的有机物的保存,从而有利于沉积有机物的富集;且温度相对较低,抑制了产甲烷菌的活动,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2)更新世晚期,在新构造运动下,青藏高原隆升,气候变得干旱,气温上升,木本植物比例增大,产甲烷菌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减少,生物生产力下降;水体分层性减弱,上层富氧水体和下层贫氧水体混合,导致下层水体还原性被破坏,从上层沉降下来的沉积有机物被破坏,不利于沉积有机物的保存;且温度相对较高,产甲烷菌消耗了大量的有机质,不利于有机质的保存。研究成果对研究区生物成因气的勘探开发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更新世 泥页岩 生物成因气 生物生产力 保存条件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9-component S-wave 3D seismic data to study sedimentary facies and reservoirs in a biogasbearing area:A case study on the Pleistocene Qigequan Formation in Taidong area,Sanhu Depression,Qaidam Basin,NW China
3
作者 XU Zhaohui LI Jiangtao +4 位作者 LI Jian CHEN Yan YANG shaoyong WANG Yongsheng shao zeyu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4年第3期647-660,共14页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restoring sedimentary facies and predicting reservoirs in loose gas-bearing sediment,based on seismic sedimentologic analysis of the first 9-component S-wave 3D seismic dataset of China,a four...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restoring sedimentary facies and predicting reservoirs in loose gas-bearing sediment,based on seismic sedimentologic analysis of the first 9-component S-wave 3D seismic dataset of China,a fourth-order isochronous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was set up and then sedimentary facies and reservoirs in the Pleistocene Qigequan Formation in Taidong area of Qaidam Basin were studied by seismic geomorphology and seismic lithology.The study method and thought are as following.Firstly,techniques of phase rotation,frequency decomposition and fusion,and stratal slicing were applied to the 9-component S-wave seismic data to restore sedimentary facies of major marker beds based on sedimentary models reflected by satellite images.Then,techniques of seismic attribute extraction,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and random fitting were applied to calculate the reservoir thickness and physical parameters of a key sandbody,and the results are satisfactory and confirmed by blind testing wells.Study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dominant sedimentary facies in the Qigequan Formation within the study area are delta front and shallow lake.The RGB fused slice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two cycles with three sets of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 systems in one period.Among them,sandstones in the distributary channels of middle-low Qigequan Formation are thick and broad with superior physical properties,which are favorable reservoirs.The reservoir permeability is also affected by diagenesis.Distributary channel sandstone reservoirs extend further to the west of Sebei-1 gas field,which provides a basis to expand exploration to the western peripheral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component S-wave 3D seismic data seismic sedimentology biogas sedimentary facies reservoir Qaidam Basin Sanhu Depression Pleistocene Qigequan Formation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深层天然气富集条件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剑 田继先 +6 位作者 王波 朱军 周飞 李森明 邵泽宇 李海鹏 乔柏翰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8-630,共13页
为明确柴达木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潜力,基于地震、地质、地球化学、录井及钻井等多种资料分析了柴达木盆地深层天然气藏的富集条件,并指出了有利勘探方向。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深层具备形成大型气田的成藏条件,深层发育柴北缘侏罗系和柴... 为明确柴达木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潜力,基于地震、地质、地球化学、录井及钻井等多种资料分析了柴达木盆地深层天然气藏的富集条件,并指出了有利勘探方向。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深层具备形成大型气田的成藏条件,深层发育柴北缘侏罗系和柴西古近系两套优质气源,演化程度高,生气能力强;柴北缘深层发育基岩和古近系碎屑岩储层,柴西深层发育古近系湖相碳酸盐岩储集层,多种类型储层平面上分布广泛,纵向上组成多套储盖组合,发育的原生孔、溶蚀孔及裂缝等多种孔隙类型被认为是深层气藏富集的储存空间;持续活动的深大断裂是深层气源的优质通道;同时深层构造的形成与天然气生成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深层烃源岩具有早生烃、持续生烃特征,早期生成的液态烃在后期深埋过程中高温裂解成气,生气能力强,深层资源潜力大;盆地深层广泛发育的盐岩、泥质岩层及异常高压层有利于深层天然气保存。综合认为柴达木盆地深层气藏富集于断裂发育的生烃凹陷周围的圈闭中,柴北缘山前古隆起基岩、腹部构造带古近系碎屑岩和柴西环英雄岭构造带碳酸盐岩是深层天然气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气藏 富集条件 勘探潜力 湖相碳酸盐岩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第四系泥岩气藏成藏模式 被引量:2
5
作者 宋德康 刘晓雪 +5 位作者 邵泽宇 姜振学 侯栗丽 王昱超 贺世杰 刘冀蓬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4期495-504,共10页
研究三湖坳陷生物成因泥岩气藏形成的条件和成藏模式,有利于完善生物气成藏机理与富集规律,对指导第四系泥岩气藏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以三湖坳陷第四系泥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可溶解有机碳分析、孔隙度测定、色谱质谱分析等实... 研究三湖坳陷生物成因泥岩气藏形成的条件和成藏模式,有利于完善生物气成藏机理与富集规律,对指导第四系泥岩气藏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以三湖坳陷第四系泥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可溶解有机碳分析、孔隙度测定、色谱质谱分析等实验,明确了三湖坳陷第四系泥岩气藏成藏条件,建立了第四系泥岩气藏的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三湖坳陷第四系泥岩可溶解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类型为草本腐殖型,气温极低、气候干旱,有利于生物成因气的生成;三湖坳陷第四系具有高孔低渗的特征,发育大量微纳米孔隙,为生物成因气的赋存提供了大量孔隙空间;气体运移方式以菲克扩散和滑脱流动为主,由于泥岩自封闭作用,生成的生物成因气在原位聚集成藏。在晚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影响下,泥岩自封闭性被破坏,受浮力作用,生物成因气向上运移,在相邻的构造高部位泥岩中重新聚集成藏,在纵向上与常规砂岩生物气藏相互叠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成因泥岩气藏 形成条件 成藏模式 三湖坳陷 第四系
下载PDF
第四系泥岩型生物气储层特征及动态成藏过程 被引量:6
6
作者 唐相路 姜振学 +4 位作者 邵泽宇 龙国徽 贺世杰 刘晓雪 王昱超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82-694,共13页
第四系泥岩型生物气作为非常规油气领域一种新型的资源类型,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勘探开发价值。以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泥岩型生物气为例,通过岩心观察、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族组分分析等实验手段,分析了第四系泥岩... 第四系泥岩型生物气作为非常规油气领域一种新型的资源类型,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勘探开发价值。以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泥岩型生物气为例,通过岩心观察、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族组分分析等实验手段,分析了第四系泥岩型生物气储层特征及动态成藏过程。结果表明,第四系泥岩型生物气储层具有砂泥薄互层频繁交互、纵横向非均质性极强的特点。成岩作用处于早期阶段,R_(0)小于0.3%,岩石固结程度低,含贝类壳体没有石化,孔隙度普遍在20%以上,仍以微纳米孔隙为主,含极少量毫米孔隙。泥岩储层TOC极低,平均0.2%~0.4%,干酪根以Ⅲ型为主,主要成分是粗纤维,其次是半纤维素、有机氮,是第四系泥岩生气的主要母质来源。第四系泥岩型生物气为甲烷为主的干气,平均含量98.85%,地层水水型以CaCl_(2)型为主,酸碱度中等偏弱酸性。泥岩突破压力是甲烷滞留成藏的主要动力,低渗、富水和黏土的特征决定了泥岩具备自封闭能力。极低的气候温度、极高的水体盐度、充足的气源条件、有效的自封闭性是泥岩型生物气成藏的关键要素,以此建立了凹陷区自封闭富集带、斜坡区水封富集带、构造高点泥岩气-砂岩气叠合富集带等三种泥岩型生物气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动态成藏 成藏模式 泥岩型生物气 第四系
下载PDF
第四系弱成岩泥页岩孔隙结构及物性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唐相路 姜振学 +4 位作者 邵泽宇 侯泽生 贺世杰 刘晓雪 王昱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0-218,共9页
第四系弱成岩泥页岩具有广泛的生物气勘探前景,对其孔隙结构及物性特征的研究有利于丰富泥页岩生物气藏地质理论。以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弱成岩泥页岩为例,通过扫描电镜、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覆压孔渗、气水相对渗透率... 第四系弱成岩泥页岩具有广泛的生物气勘探前景,对其孔隙结构及物性特征的研究有利于丰富泥页岩生物气藏地质理论。以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弱成岩泥页岩为例,通过扫描电镜、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覆压孔渗、气水相对渗透率等实验,系统研究了第四系弱成岩泥页岩孔隙结构及物性特征。结果表明,第四系弱成岩泥页岩主要为黏土质页岩、混合质页岩和长英质页岩3种岩相类型,存在粒间孔、脆性矿物粒内孔、黏土矿物粒内孔、有机质孔等多种孔隙类型。长英质页岩孔径偏大,以微米级孔隙为主。黏土质页岩和混合质页岩以纳米级孔隙为主。第四系弱成岩泥页岩孔隙度峰值分布在15%~30%,渗透率峰值分布在(0.1~10)×10^(-3)μm^(2),覆压条件下孔渗会显著降低。驱替后的残余水饱和度较高,平均58.7%。由于黏土膨胀,减小了有效孔隙空间,降低了气、水流动性,导致两相共流区内的气、水相对渗透率都十分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物性特征 岩相类型 弱成岩泥页岩 第四系
下载PDF
专利视角下“卡脖子”技术短板甄选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唐恒 邵泽宇 +1 位作者 蔡兴兵 金志成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21年第1期54-59,共6页
为响应“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关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自立自强的号召,本文针对影响我国科技发展的“卡脖子”技术短板的甄选问题开展研究。基于专利视角,构建了分析框架对“卡脖子”技术短板进行甄选。本文规划了由宏观到... 为响应“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关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自立自强的号召,本文针对影响我国科技发展的“卡脖子”技术短板的甄选问题开展研究。基于专利视角,构建了分析框架对“卡脖子”技术短板进行甄选。本文规划了由宏观到微观的分析路径,设定了宏观分析的技术短板差距度评测模型,构建了微观分析的技术—功效—机构的三维分析模型,并以光刻机领域为例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证实,本文提出的针对“卡脖子”技术的分析框架具有一定科学性、实用性,可为国家相关部门、高校、科研单位以及企业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脖子”技术 技术功效 专利分析 技术短板
下载PDF
低强度超声波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及对渔业环境安全性影响的研究
9
作者 邵泽宇 陆开宏 +5 位作者 谢吉国 杨显祥 董小敬 杜雪地 王曙光 吴飞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8-72,共5页
在高53 cm、底36 cm和顶部直径48 cm的聚乙烯筒内注入过滤后曝气3 d的自来水60 L,筒底中间放置发射方向朝上的40 W超声波探头,试验玻璃容器悬浮于水面,距离超声波发射探头30 cm,内放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FACHB-924和铜绿... 在高53 cm、底36 cm和顶部直径48 cm的聚乙烯筒内注入过滤后曝气3 d的自来水60 L,筒底中间放置发射方向朝上的40 W超声波探头,试验玻璃容器悬浮于水面,距离超声波发射探头30 cm,内放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FACHB-924和铜绿微囊藻FACHB-905,起始OD560分别为0.305和0.364,在第0 d、1 d、2 d、4 d、6 d和8 d依次测量两种不同株系悬浮铜绿微囊藻的密度。试验组和对照组筒中均饲养鲫Carassius auratus 25尾,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 15个(3组500 mL烧杯,每组5个),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 9只(1 L烧杯中分三组,每组3只);大型蚤Daphnia magna的起始密度分别为160 ind./L和137 ind./L;长势良好狐尾草Alopecurus pratensis和浮萍Lemna mino培养14 d,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浮萍叶片分裂数目及狐尾草鲜重、分枝数目、总长度及根须数目增加百分比,研究低强度超声波控制铜绿微囊藻的效果及对渔业环境安全的影响。结果显示:3 d后大型蚤种群密度增加了5.23倍;8 d后水体中悬浮铜绿微囊藻生物量比初始值分别降低了89.01%和83.05%;铜锈环棱螺、克氏原螯虾、鲫的存活未受影响;浮萍叶片数目有所增加,狐尾草分枝数目、湿重、整体长度、根须数目分别增加了7.09%、17.11%、37.13%和43.49%。低强度超声波显著控制了水体中悬浮铜绿微囊藻总量,对水生动物、水生植物及浮游动物安全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超声波 铜绿微囊藻 渔业环境 安全性
下载PDF
基于专利与论文的区块链发展态势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淑香 邵泽宇 邱悦文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20年第6期62-69,共8页
本文选取德温特专利数据库、CNKI核心期刊库作为数据源,通过专利和论文两种视角,对现有存量的区块链技术进行计量分析。针对区块链的发展趋势、热点、技术演化、合作关系等进行剖析,并利用CiteSpace构建可视化图谱,揭示区块链技术的发... 本文选取德温特专利数据库、CNKI核心期刊库作为数据源,通过专利和论文两种视角,对现有存量的区块链技术进行计量分析。针对区块链的发展趋势、热点、技术演化、合作关系等进行剖析,并利用CiteSpace构建可视化图谱,揭示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态势及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国家及相关企业进行布局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CITESPACE 专利计量 文献计量 关联分析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七个泉组含水泥页岩气体吸附及流动能力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昱超 姜振学 +6 位作者 唐相路 刘晓雪 贺世杰 邵泽宇 侯泽生 侯栗丽 宋德康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9-373,共15页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七个泉组泥页岩处于成岩早期阶段,含水饱和度高,极大地影响到天然气的吸附以及流动能力,进而影响泥页岩层段含气性以及气井产能。为此选用三湖台南地区和察尔汗地区第四系七个泉组泥页岩样品,开展扫描电镜与气...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七个泉组泥页岩处于成岩早期阶段,含水饱和度高,极大地影响到天然气的吸附以及流动能力,进而影响泥页岩层段含气性以及气井产能。为此选用三湖台南地区和察尔汗地区第四系七个泉组泥页岩样品,开展扫描电镜与气体吸附—压汞联测,明确七个泉组泥页岩孔隙发育特征;开展不同含水饱和度条件下的等温吸附及覆压渗透率实验,以揭示含水饱和度对泥页岩的甲烷吸附作用与气体流动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七个泉组泥页岩黏土矿物含量较高,平均为33.0%;储集空间包括矿物粒间孔和粒内孔2类,孔径分布为单峰型,主峰孔径在50~150 nm之间,宏孔对孔体积的贡献最大,占比可达66.8%;七个泉组泥页岩随着含水饱和度的上升吸附气量逐渐降低,当含水饱和度超过临界值10%~20%,吸附气量下降幅度减缓。吸附气量与黏土矿物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伊利石对吸附气量的贡献最大;七个泉组泥页岩气体流动方式以滑脱流动为主。含水使得气体流动能力减弱,2 MPa条件下,当含水饱和度从10%升至50%,泥页岩渗透率平均降低52.93%。在同沉积背斜构造外围平缓区域,泥页岩气能够滞留成藏,泥页岩气井具有较好的含气丰度,开发潜力较强,为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个泉组泥页岩 孔隙结构 含水饱和度 气体吸附 流动能力
原文传递
生长阶段和保鲜条件对草菇风味的影响
12
作者 邵泽雨 李文 +5 位作者 钱礼顺 杨焱 贾薇 张劲松 崔凤杰 姜建新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61,共6页
选取纽扣期、蛋形期、伸长期和成熟期4个生长阶段的草菇为原料,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生长期和保鲜条件对草菇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的草菇营养成分差异明显,其中蛋形期可溶性糖与蛋白含... 选取纽扣期、蛋形期、伸长期和成熟期4个生长阶段的草菇为原料,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生长期和保鲜条件对草菇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的草菇营养成分差异明显,其中蛋形期可溶性糖与蛋白含量最高,分别为52.41 mg/g和12.37 mg/g。4个生长期中都检测出3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3-辛醇、1-辛烯-3-醇为草菇重要的风味物质,在蛋形期、伸长期含量最高,分别为0.0228 mg/L和0.0207 mg/L。15℃(85%RH、95%RH)保鲜条件下有利于维持草菇口感风味,贮藏6 d后,未能检测出酸类物质,同时1-辛烯-3-醇含量也最高,分别为0.0305 mg/L和0.0377 mg/L。研究结果可为草菇风味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生长阶段 营养成分 挥发性成分 保鲜条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