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相优质烃源岩中硅钙质来源:生物骨壁壳及其碎屑
1
作者 卢龙飞 陶国亮 +3 位作者 万俊雨 申宝剑 潘安阳 秦建中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7-1165,共9页
应用超显微有机岩石学等技术,从生物分子构成及其稳定性的角度,探讨硅质、钙质骨壁壳等生物碎屑与优质烃源岩的关系。常见的具有生物硅及硅质衍生物的生物主要是放射虫等原生动物、海绵动物、硅藻、金藻及某些似鱼鳞藻疑源类等浮游藻类... 应用超显微有机岩石学等技术,从生物分子构成及其稳定性的角度,探讨硅质、钙质骨壁壳等生物碎屑与优质烃源岩的关系。常见的具有生物硅及硅质衍生物的生物主要是放射虫等原生动物、海绵动物、硅藻、金藻及某些似鱼鳞藻疑源类等浮游藻类的硅质骨壁壳及其碎屑。在优质烃源岩中能保存下来的生物钙主要来源于浮游有孔虫、翼足虫等动物和颗石藻等浮游藻类或疑源类的钙质骨壁壳及其碎屑。这些生物硅质、钙质骨壁壳碎屑颗粒中常常含有不等量的有机质(果胶或硬蛋白,相当于Ⅲ型有机质),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可生成一定量烃气,并可保存于生物结构的原生孔隙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骨壁壳生物 硅质生屑 钙质骨壁壳生物 钙质生屑 有机质含量 生物结构原生孔
下载PDF
铁基加氢催化剂活性相的构建及加氢脱硫性能研究
2
作者 申宝剑 李国省 任申勇 《炼油与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综述了铁(Fe)基加氢脱硫(HDS)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为开发高效且经济的金属加氢催化剂提供了重要方向。文中基于该课题组多年来在Fe基HDS催化剂领域的研究,系统总结了Fe基HDS催化剂的研究历程,重点阐述了Fe基催化剂的电子结构调控机制及其... 综述了铁(Fe)基加氢脱硫(HDS)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为开发高效且经济的金属加氢催化剂提供了重要方向。文中基于该课题组多年来在Fe基HDS催化剂领域的研究,系统总结了Fe基HDS催化剂的研究历程,重点阐述了Fe基催化剂的电子结构调控机制及其对HDS性能的影响。此外,分析了Fe基催化剂在二苯并噻吩(DBT)和4,6-二甲基苯并噻吩(4,6-DMDBT)上的HDS反应机理,为设计和开发低成本HDS催化剂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基催化剂 加氢脱硫 电子结构调控 电子助剂
下载PDF
陆相页岩层系岩心中气态烃井场测定技术初步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贾梦瑶 鲍云杰 +6 位作者 李志明 申宝剑 曹婷婷 刘鹏 杨振恒 卢龙飞 黎茂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90,共8页
陆相页岩层系的流体分析是页岩油甜点评价的重要基础,针对岩心样品中气态烃易于散失的特性和页岩油钻井现场的需求,研发了井场岩心气态烃快速采集测定装置及方法,探讨了基于岩心气态烃分析和热解含油性分析资料快速计算视气油比和估算... 陆相页岩层系的流体分析是页岩油甜点评价的重要基础,针对岩心样品中气态烃易于散失的特性和页岩油钻井现场的需求,研发了井场岩心气态烃快速采集测定装置及方法,探讨了基于岩心气态烃分析和热解含油性分析资料快速计算视气油比和估算游离油损失的方法。研究表明,该装置适用于全直径岩心和块状样品的气态烃检测,既可以实现全直径岩心在常温、常压下逸散气态烃的采集测定,也可以测定块状岩心样品的气态烃总量,气态烃检测相对误差10%,测试结果可以转换为单位质量岩样气态烃含量。全直径岩心逸散气分析可实现岩心气态烃的非破坏式采集和测定,反映了页岩层系垂向上含油气性及其非均质性的变化特征。视气油比可反映页岩层系含油气性和可流动性的趋势,视气油比越大,代表相应页岩层系页岩油可流动性越好。利用视气油比可估算岩心经历降压降温脱气过程中游离烃的损失量,在建立岩心降温降压脱气过程的热解游离烃损失恢复方法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岩心气态烃井场测定技术丰富了适用于井场的岩心流体分析实验技术手段和方法,为陆相页岩层系流体评价及甜点确定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态烃含量 视气油比 游离油损失恢复 可流动性评价 页岩油气 陆相页岩
下载PDF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全油气系统成藏特征与有序分布规律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旭升 黄仁春 +3 位作者 张殿伟 李双建 申宝剑 刘天甲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3-758,共16页
基于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勘探现状和进展,以主力烃源岩为核心,依据成藏要素组合关系划分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全油气系统,并分析各个含油气系统的成藏特征,总结常规-非常规一体化成藏规律,指明未来有利勘探方向。研究认为:(1)受多期伸展-... 基于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勘探现状和进展,以主力烃源岩为核心,依据成藏要素组合关系划分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全油气系统,并分析各个含油气系统的成藏特征,总结常规-非常规一体化成藏规律,指明未来有利勘探方向。研究认为:(1)受多期伸展-聚敛构造旋回的控制,四川盆地海相发育3套区域性烃源岩和3套区域性盖层,可划分出寒武系、志留系和二叠系3个全油气系统。3个全油气系统以独立成藏为主,单一系统内天然气具有亲缘性。同时,局部地区大型断裂带贯穿多套全油气系统,形成断控复式全油气系统。(2)全油气系统内普遍发育“陆棚相页岩气聚集—台缘相控气藏—台内断-相共控型气藏”的成藏序列,具有立体成藏、有序分布的规律。(3)优质烃源岩是大气田形成的基础,全油气系统内天然气具有近源和源内富集的规律,规模性储层的发育与保持是天然气富集的保障,“多元生烃、油气转化、动态调整”是海相油气成藏的特色,良好的保存条件是天然气成藏的关键。(4)大型台缘带礁滩相带、深层页岩气与通源断裂相关的大型岩性复合体是未来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海相油气 全油气系统 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征 油气分布规律 油气勘探方向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复兴地区凉高山组陆相页岩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
5
作者 王鹏威 申宝剑 +4 位作者 刘忠宝 李敏 李倩文 戎佳 王倩茹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9-509,共11页
四川盆地复兴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发育一套典型的中高成熟度陆相页岩凝析油藏。针对处于凝析油阶段的页岩储层中有机孔发育特征及发育规律的研究比较薄弱,采用全岩光片有机显微组分鉴定、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测量等实验方法,... 四川盆地复兴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发育一套典型的中高成熟度陆相页岩凝析油藏。针对处于凝析油阶段的页岩储层中有机孔发育特征及发育规律的研究比较薄弱,采用全岩光片有机显微组分鉴定、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测量等实验方法,分析了复兴地区凉高山组页岩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成熟演化阶段(R_(o)=1.30%),凉高山组陆相页岩的原始有机质和固体沥青内部发育有机质孔隙,有机质孔以纳米级孔隙为主,形状不规则,以蜂窝状聚集,局部连通形成微米级孔隙或微裂缝。有机显微组分类型是凉高山组页岩有机质孔发育的基础,相对高的有机质丰度及热演化程度是凉高山组页岩有机质孔隙发育多少的关键因素,无机矿物格架及成岩—生烃演化过程是有机质孔保存的最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孔隙 主控因素 陆相页岩 凉高山组 中侏罗统 复兴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论我国页岩油气的统一性
6
作者 郭旭升 申宝剑 +3 位作者 李志明 万成祥 李楚雄 李倩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9-905,共17页
页岩油气是我国重要的油气战略资源,具有赋存于页岩层系中、自生自储的特征。2012年我国涪陵页岩气获得突破,形成了海相页岩气“二元富集”理论,即深水陆棚优质泥页岩发育是页岩气“成烃控储”的基础,良好的保存条件是页岩气“成藏控产... 页岩油气是我国重要的油气战略资源,具有赋存于页岩层系中、自生自储的特征。2012年我国涪陵页岩气获得突破,形成了海相页岩气“二元富集”理论,即深水陆棚优质泥页岩发育是页岩气“成烃控储”的基础,良好的保存条件是页岩气“成藏控产”的关键。近年来,页岩油高效勘探开发实践表明,我国陆相页岩油同样具有“二元富集”特征。通过解剖我国典型页岩油气藏特征,将页岩油气纳入同一套成烃、成储、成藏体系中,进一步深化页岩油气“二元富集”理论内涵,形成页岩油气富集统一性新认识,并对未来深化研究趋势进行展望。研究表明:①以半深水—深水陆棚相和半深湖—深湖相为主的沉积环境是页岩油气成烃控储的基础,不仅控制着页岩的有机质丰度与类型,也控制着优质储层和有利岩相组合的分布;②稳定的构造条件、有效的顶底板封盖和页岩自封闭性共同形成的以地层超压为依据的良好的保存条件是页岩油气成藏控产的关键,为页岩油气的富集与高产提供关键保障;③页岩油气形成与富集是一个统一的动态演化体系,以热演化为主线,有序形成页岩油、凝析油和页岩气;④今后研究中重点加强常非一体化的评价思路,深化常非油气资源的分配系数,从整体的角度思考油气的分配规律。相关研究成果对深化页岩油气富集理论和指导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科学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气 富集特征 沉积环境 保存条件 热演化程度 统一性
下载PD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orderly distribution of whole petroleum system in marine carbonate rocks of Sichuan Basin,SW China 被引量:1
7
作者 GUO Xusheng HUANG Renchun +3 位作者 ZHANG Dianwei LI Shuangjian shen baojian LIU Tianjia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4年第4期852-869,共18页
Based on the situation and progress of marine oil/gas exploration in the Sichuan Basin,SW China,the whole petroleum system is divided for marine carbonate rocks of the basin according to the combinations of hydrocarbo... Based on the situation and progress of marine oil/gas exploration in the Sichuan Basin,SW China,the whole petroleum system is divided for marine carbonate rocks of the basin according to the combination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elements,especially the source rock.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whole petroleum system are analyzed,the patterns of integrated conventional and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re summarized,and the favorable exploration targets are proposed.Under the control of multiple extensional-convergent tectonic cycles,the marine carbonate rocks of the Sichuan Basin contain three sets of regional source rocks and three sets of regional cap rocks,and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Cambrian,Silurian and Permian whole petroleum systems.These whole petroleum systems present mainly independent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containing natural gas of affinity individually.Locally,large fault zones run through multiple whole petroleum systems,forming a fault-controlled complex whole petroleum system.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sequence of continental shelf facies shale gas accumulation,marginal platform facies-controlled gas reservoirs,and intra-platform fault-and facies-controlled gas reservoirs is common in the whole petroleum system,with a stereoscopic accumulation and orderly distribution pattern.High-quality source rock is fundamental to the formation of large gas fields,and natural gas in a whole petroleum system is generally enriched near and within the source rocks.Th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large-scale reservoirs are essential for natural gas enrichment,multiple sources,oil and gas transformation,and dynamic adjustmen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petroleum accumulation,and good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are critical to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Large-scale marginal-platform reef-bank facies zones,deep shale gas,and large-scale lithological complexes related to source-connected faults are future marine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targets in the Sichuan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huan Basin margin oil/gas whole petroleum system carbonat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law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target
下载PDF
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勘探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0
8
作者 郭旭升 胡宗全 +8 位作者 李双建 郑伦举 朱东亚 刘君龙 申宝剑 杜伟 俞凌杰 刘增勤 皇甫瑞麟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3年第4期461-474,共14页
从全球油气勘探发展趋势来看,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勘探已经成为化石能源勘探未来的主战场。不仅常规碳酸盐岩和碎屑岩领域,非常规的页岩气和煤层气等领域也进入深层—超深层勘探阶段。前期,我国在深层天然气勘探中形成了一批具有开创性... 从全球油气勘探发展趋势来看,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勘探已经成为化石能源勘探未来的主战场。不仅常规碳酸盐岩和碎屑岩领域,非常规的页岩气和煤层气等领域也进入深层—超深层勘探阶段。前期,我国在深层天然气勘探中形成了一批具有开创性的理论和技术,指导了很多具有战略意义的商业发现,提升了我国能源的保障能力。但同时在面向更深层的勘探目标时,还面临着新的地质、工程等方面的挑战,还有很多世界级难题需要攻关。本文系统回顾了近年来,我国在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碎屑岩、页岩气、煤层气等领域勘探中取得的成就,重点总结了深层—超深层不同领域天然气成藏条件与主控因素的研究进展,从资源评价、储层发育与保持机理、油气成藏与富集规律、地球物理和工程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勘探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建议,以期能为加快我国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勘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超深层 天然气 碳酸盐岩 碎屑岩 页岩气 煤层气
下载PDF
陆相页岩及其夹层储集特征对比与差异演化模式 被引量:7
9
作者 胡宗全 王濡岳 +6 位作者 路菁 冯动军 刘粤蛟 申宝剑 刘忠宝 王冠平 何建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93-1404,共12页
不同于海相页岩,中国陆相页岩层系源-储配置与耦合关系复杂,页岩与夹层储集特征差异显著,明确其演化规律对陆相页岩油气的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利用矿物组分、有机地球化学和物性资料,结合岩心、薄片、扫描电镜观察分析,对处于不同热... 不同于海相页岩,中国陆相页岩层系源-储配置与耦合关系复杂,页岩与夹层储集特征差异显著,明确其演化规律对陆相页岩油气的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利用矿物组分、有机地球化学和物性资料,结合岩心、薄片、扫描电镜观察分析,对处于不同热演化程度的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和松辽盆地白垩系营城组陆相页岩开展系统研究。通过分析页岩层系内页岩与夹层的储集空间类型与物性特征,探讨成岩-生烃协同作用下页岩与夹层孔隙形成演化过程,建立了陆相页岩和夹层孔隙的差异演化模式。结果表明:①中国陆相页岩岩相类型多样,以混合质、黏土质和粉砂质页岩为主,并常与碳酸盐岩、砂岩及凝灰岩等夹层频繁互层,岩相组合类型复杂。页岩储集空间以无机孔为主,有机孔次之,局部发育微裂缝。夹层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微裂缝等无机孔缝为主。②陆相页岩及夹层孔隙演化受成岩-生烃作用共同控制,页岩黏土矿物含量高、抗压实能力弱、生烃之前无机孔隙快速减少。进入生油窗后,页岩有机孔、黏土粒间/晶间孔、溶蚀孔和微裂缝发育程度逐渐增加。晚成岩阶段之前,以生油高峰为界,页岩孔隙度具有先降后升的变化规律。夹层则在压实和胶结等作用下逐渐致密,储集性逐渐变差。③延长组处于生油期,有机孔发育程度低,页岩储集条件差,砂岩夹层页岩油富集条件更优;自流井组处于成熟-高熟阶段,油、气共存,页岩有机、无机孔隙均较为发育,页岩储集条件更优,夹层主要为次要储层或隔层;营城组已进入高熟-过熟阶段,最利于页岩气和有机孔的形成,页岩储集条件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演化 陆相页岩 延长组 自流井组 营城组 鄂尔多斯盆地 四川盆地 松辽盆地
下载PDF
中国海相页岩气资源潜力及未来勘探方向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敏 刘雅利 +3 位作者 冯动军 申宝剑 杜伟 王鹏威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97-1108,共12页
以中国南方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为代表的海相页岩气是国内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近年来,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不断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开拓页岩气资源新领域和提高页岩气产量仍是重中之重。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 以中国南方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为代表的海相页岩气是国内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近年来,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不断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开拓页岩气资源新领域和提高页岩气产量仍是重中之重。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国内海相层系页岩气分布特征与资源潜力,并进行有利区预测。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地质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分别为(17.50~33.19)×10^(12)m^(3)和(3.50~6.14)×10^(12)m^(3),其中深层页岩气资源占比超过50%,主要分布在川东高陡构造带和川南低陡构造带;二叠系吴家坪组页岩气地质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分别为(8.7~24.6)×10^(12)m^(3)和(1.3~3.7)×10^(12)m^(3),在川东开江—梁平、龙驹坝、建南及三星等地区具有勘探潜力;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气地质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分别为(5.69~12.71)×10^(12)m^(3)和(0.89~1.06)×10^(12)m^(3),其有利区主要分布在川西南井研—犍为—威远—资阳、川北南江及中扬子宜昌等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蓟县系洪水庄组和青白口系下马岭组等海相古老层系具有一定的页岩气资源潜力,是潜在的页岩气资源接续,陡山沱组页岩气有利区主要分布在湘鄂西和渝东南地区,洪水庄组页岩气有利区主要分布在河北承德—宽城一带,下马岭组页岩气有利区主要分布在河北涿州—北京房山—门头沟—昌平一带和兰旗营子一带。基于此,进一步对海相页岩气未来勘探方向提出3点建议:一是聚焦深层—超深层、常压页岩气,走向新区新层系,拓宽页岩气勘探领域;二是深化深层—超深层、完善常压及丰富新区新层系页岩气勘探理论;三是着眼深层—超深层页岩气钻完井和开采技术与配套装备改进与创新,降低常压页岩气单井钻采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页岩气 资源潜力 有利区 深层—超深层 勘探前景
下载PDF
四川盆地新场构造带深层须二段致密砂岩断褶裂缝体特征和地质模式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君龙 刘忠群 +8 位作者 刘振峰 刘雅利 申宝剑 肖开华 毕有益 王晓雯 王爱 范凌霄 李吉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0-540,共11页
针对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构造带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简称须二段)储量动用率低、气藏甜点地质模式认识不清的问题,基于大量岩心、野外露头、分析化验和井震资料,精细解剖新场构造带须二段气藏,提出断褶裂缝体概念并划分其类型,分析裂... 针对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构造带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简称须二段)储量动用率低、气藏甜点地质模式认识不清的问题,基于大量岩心、野外露头、分析化验和井震资料,精细解剖新场构造带须二段气藏,提出断褶裂缝体概念并划分其类型,分析裂缝发育主控因素,建立断褶裂缝体地质模式。研究表明:(1)断褶裂缝体是指断裂、褶皱及其伴生的裂缝储集体;(2)根据裂缝体特征及成因,可进一步划分为断缝体、褶缝体和断褶体3种类型;(3)断裂上盘、越靠近断裂有效裂缝越发育,褶皱褶曲幅度越大、越靠近褶皱枢纽面有效裂缝越发育;(4)建立2类5型断褶裂缝体地质模式,分别为断褶裂缝类和基质储渗类,前者可分为网状缝型和单构造缝型,后者可分为层理缝型、低渗孔隙型和极低渗孔隙型。此外,建立断褶裂缝体有利区优选流程,提出有利开发目标,支撑井位部署获得高产,并可以为中国深层致密砂岩油气藏勘探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褶裂缝体 裂缝控制因素 成因特征 地质模式 深层 致密砂岩 新场构造带 上三叠统 须二段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深层页岩孔隙结构及游离气传输特征——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为例
12
作者 万成祥 郭旭升 +3 位作者 申宝剑 常佳琦 薛子鑫 杜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4-1214,共11页
深层页岩气是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攻关方向,但与中浅层页岩气在储层特征和渗流特征方面存在差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深层页岩气的勘探开发进展。为了明确深层页岩气的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页岩游离气传输特征,以川南深层... 深层页岩气是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攻关方向,但与中浅层页岩气在储层特征和渗流特征方面存在差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深层页岩气的勘探开发进展。为了明确深层页岩气的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页岩游离气传输特征,以川南深层龙马溪组优质页岩为例,开展了页岩储层孔隙结构观察和定量表征实验,并基于体相气体传输机理,探讨了页岩游离气的传输特征、临界条件及动态演化规律。①深层页岩储层孔隙形态特征与中浅层差别不大,但中孔的孔隙结构特征更加明显,孔体积占比为62.5%~69.7%;②深层页岩游离气传输方式分为过渡流、滑脱流和达西流三类,永川地区页岩游离气划分3种传输方式的临界孔径分别为4.2 nm和420 nm,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全盆地页岩游离气传输图版;③从浅层到深层,页岩游离气不同传输方式对应的临界孔径随之变小,游离气传输方式从以过渡流为主(最高占比达63.0%)转变为以滑脱流为主(最高占比达67.3%),达西流占比不超过2%;页岩游离气传输能力从浅层到中层随埋深增加快速下降,中深层页岩游离气传输能力随埋深增加基本保持稳定。通过分析和对比深浅层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游离气传输特征,研究成果可有力支撑深层页岩气乃至浅层页岩气下一步高效勘探开发方案的部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特征 游离气传输特征 深层页岩气 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odels of fault-foldfracture body in deep tight sandstone of the second member of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in Xinchang structural belt of Sichuan Basin,SW China 被引量:1
13
作者 LIU Junlong LIU Zhongqun +8 位作者 LIU Zhenfeng LIU Yali shen baojian XIAO Kaihua BI Youyi WANG Xiaowen WANG Ail FAN Lingxiao LI Jitongl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3年第3期603-614,共12页
In the second member of the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T_(3)x_(2))in the Xinchang area,western Sichuan Basin,only a low percent of reserves has been recovered,and the geological model of gas reservoir sweet spot... In the second member of the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T_(3)x_(2))in the Xinchang area,western Sichuan Basin,only a low percent of reserves has been recovered,and the geological model of gas reservoir sweet spot remains unclear.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core,field outcrop,test and logging-seismic data,the T_(3)x_(2) gas reservoir in the Xinchang area is examined.The concept of fault-fold-fracture body(FFFB)is proposed,and its types are recognized.The main factors controlling fracture development are identified,and the geological models of FFFB are established.FFFB refers to faults,folds and associated fractures reservoirs.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FFFB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fault-fracture body,fold-fracture body,and fault-fold body.In the hanging wall of the fault,the closer to the fault,the more developed the effective fractures;the greater the fold amplitude and the closer to the fold hinge plane,the more developed the effective fractures.Two types of geological models of FFFB are established:fault-fold fracture,and matrix storage and permeability.The former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ubtypes:network fracture,and single structural fracture,and the later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ubtypes:bedding fracture,low permeability pore,and extremely low permeability pore.The process for evaluating favorable FFFB zones was formed to define favorable development targets and support the well deployment for purpose of high production.The study result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eep tight sandstone oil and gas reservoir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ult-fold-fracture body fracture control factor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geological model deep layer tight sandstone Xinchang structural belt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Sichuan Basin
下载PDF
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勘探理论: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54
14
作者 郭旭升 赵永强 +4 位作者 申宝剑 魏祥峰 卢龙飞 潘安阳 李宇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2-182,共11页
自重庆涪陵焦石坝焦页1井实现我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勘探突破后,通过解剖和探索提出了复杂构造区海相页岩气"二元富集"规律的认识。通过"十三五"科技攻关的持续深化研究,进一步阐明了深水陆棚相优质页岩是页岩气"... 自重庆涪陵焦石坝焦页1井实现我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勘探突破后,通过解剖和探索提出了复杂构造区海相页岩气"二元富集"规律的认识。通过"十三五"科技攻关的持续深化研究,进一步阐明了深水陆棚相优质页岩是页岩气"成烃控储"的基础和保存条件是页岩气富集高产的关键的深刻内涵。该套页岩浮游藻类与浮游硅质生物共生、繁盛,硅质生物骨屑的成岩多孔性有利于藻类所生成烃类的原位滞留和后期裂解形成有机孔隙的大量发育与保存,而顶底板封堵条件与后期构造运动强弱是页岩气富集保存的关键要素,揭示了海相页岩气"源储一体,早期滞留,原位富集,晚期改造"的富集保存机理,明确了复杂构造区海相页岩气勘探的目标与方向。深层、常压和陆相页岩气将是四川盆地及周缘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领域,"十四五"期间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将有望得到更大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页岩气 五峰组-龙马溪组 深水陆棚相 富集机理 储集机理 保存机理
下载PDF
中上扬子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硅质页岩的生物成因证据及其与页岩气富集的关系 被引量:42
15
作者 卢龙飞 秦建中 +3 位作者 申宝剑 腾格尔 刘伟新 张庆珍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26-236,共11页
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开展了岩石特征、矿物组成、微观结构特征和元素与矿物成分分析,研究了中上扬子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下段富有机质硅质页岩的成因及其与页岩气富集的关系。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下段硅质页岩中的脆性... 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开展了岩石特征、矿物组成、微观结构特征和元素与矿物成分分析,研究了中上扬子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下段富有机质硅质页岩的成因及其与页岩气富集的关系。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下段硅质页岩中的脆性矿物石英含量较高,多在45%以上,最高达88%,而黏土矿物含量较低;少数页岩样品黏土矿物含量较高,同时碳酸盐矿物含量也较高,石英含量则较低。显微镜下发现富含石英的硅质页岩中大多存在大量团块状生物碎屑,并作为骨架颗粒与其他矿物基质胶结在一起,结构致密,而富含黏土矿物的页岩则多具水平层理和纹层理,未见生物碎屑。进一步的显微分析发现,富含石英的硅质页岩中的生物碎屑具有清晰的外形轮廓和圈层状生长结构及放射状针刺结构,显示出明显的硅质生物放射虫的形貌特征,且主要由硅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能谱分析结果证实了确属放射虫。多种元素的面分布特征进一步反映出陆源物质的输入较少,而且海底的热液活动也极为有限的特征,指示页岩中硅质主要来源于放射虫生物骨架,为该段硅质页岩的生物成因提供了充分证据。放射虫大量发育的基本条件是海水中营养元素-溶解态硅富集,浮游藻类在该环境下易于大量勃发,高的初级生产力条件为硅质页岩中有机质的富集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放射虫成因的硅质页岩还有利于页岩中原生无机孔隙和次生有机孔隙的保持和保存,对页岩气的富集有极为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成因 石英 放射虫 硅质页岩
下载PDF
川东南地区不同埋深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微观结构特征与对比 被引量:18
16
作者 刘伟新 卢龙飞 +6 位作者 魏志红 俞凌杰 张文涛 徐陈杰 叶德燎 申宝剑 范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8-386,共9页
采用薄片、X衍射、常规扫描电镜、高分辨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及压汞、氮气吸附等方法,结合有机碳含量(TOC)与孔隙度的分析,对川东南不同深度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的矿物组成、微观结构和微孔体积进行了研究。该区深... 采用薄片、X衍射、常规扫描电镜、高分辨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及压汞、氮气吸附等方法,结合有机碳含量(TOC)与孔隙度的分析,对川东南不同深度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的矿物组成、微观结构和微孔体积进行了研究。该区深层D1井和浅层J1井页岩储层硅质、黏土、碳酸盐等矿物除含量上略有差异,纵向变化规律相近,仅硅质含量大于40%的优质页岩层厚度不同。深、浅层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微孔隙都以有机质内微孔为主,常见粒缘缝(隙)、微层(页)理缝,粒间微孔因有机质充填而不发育;底部优质页岩储层表现为结构各向同性,向上纵横向结构各向异性变强,单一微纹层厚度变薄,微层理缝密度增加;底部优质页岩层段TOC高,向上明显降低;底部储层孔隙度高,向上降低,表明有机孔隙的贡献大,但孔隙度降幅明显小于TOC,应与页岩中存在较多的无机孔隙有关。深、浅层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纵向上矿物组成、微观结构、TOC、孔隙度随深度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与浅层J1井相比,深层D1井底部优质储层具有微孔、介孔、大孔与总孔体积数量更大的特点,这与深层D1井储层存在较多的粒缘缝等无机孔有关。川东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在深埋条件下孔隙保持较好,具有良好的储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组成 有机碳 微观结构 储集空间 深层页岩气 五峰组-龙马溪组 川东南
下载PDF
南方海相深层页岩气储集空间差异化发育及保持机理探讨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振恒 陶国亮 +5 位作者 鲍云杰 卢龙飞 孙永革 刘伟新 申宝剑 聂海宽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45-853,865,共10页
我国南方海相深层(主体埋深大于3500 m)页岩气具备良好的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巨大,但由于埋深大,研究程度低,不同位置的水平井之间产能差异比较明显,勘探开发面临诸多挑战。在调研国内外深层页岩气现状及发展动态的基础上,重点梳理我国南... 我国南方海相深层(主体埋深大于3500 m)页岩气具备良好的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巨大,但由于埋深大,研究程度低,不同位置的水平井之间产能差异比较明显,勘探开发面临诸多挑战。在调研国内外深层页岩气现状及发展动态的基础上,重点梳理我国南方海相深层页岩气储集空间差异化发育、石英等刚性矿物抗压保孔和储层流体超压保孔等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就川东南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而言,储集空间差异化发育及其是否有效保持是控制含气量、产能和单井EUR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差异化发育特征及保持机理并不明确,储层近深层原位条件下的差异化响应过程及机理仍需要深入研究;石英等刚性矿物在抗压保孔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关于“石英抗压保孔”对不同储集空间类型的差异化作用仍不十分明确;“储层流体超压”作用对于深层页岩气储集空间保持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对“储层流体超压”究竟如何作用于深层页岩储集空间了解甚微。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研究典型富有机质页岩处于近深层原位状态下(多重应力加载和高温)不同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差异化发育、响应及保持特征和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差异化发育 保持机理 五峰组—龙马溪组 南方海相
下载PDF
一种页岩气井连通性评价的新型示踪剂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申宝剑 潘安阳 +4 位作者 张俊 卢龙飞 钱门辉 陆双龙 杜明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55-861,共7页
选取了3种在地层和压裂液中含量低、环保、稳定的稀土元素Pr、Yb、Sm与乙二胺四乙酸和吡啶二羧酸形成络合物,然后将其作为示踪剂应用于页岩气井连通性评价。在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焦页66号扩平台井组的中部气层两口井(焦页66-Z1HF和焦... 选取了3种在地层和压裂液中含量低、环保、稳定的稀土元素Pr、Yb、Sm与乙二胺四乙酸和吡啶二羧酸形成络合物,然后将其作为示踪剂应用于页岩气井连通性评价。在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焦页66号扩平台井组的中部气层两口井(焦页66-Z1HF和焦页66-Z2HF)中注入微量元素示踪剂,通过监测注入示踪剂井及其邻井返排液中是否有微量元素示踪剂来评估焦页66号扩平台压后连通性,进而探讨涪陵页岩气田下部、中部、上部气层立体开发的可行性。返排液监测结果显示,焦页66-Z1HF井偶见高含量Sm元素示踪剂(焦页66-Z2HF井注入剂),表明两口中部气层井间可能存在连通;下部气层监测井未见Pr,Yb,Sm浓度异常,说明其与中部气层未发生连通;上部气层监测井焦页5-S2井和焦页5-S3井返排液混样中监测到了高浓度Sm元素示踪剂,表明其与中部气层存在连通。研究初步验证了微量元素示踪技术是一项简单、有效的页岩气井连通性评价的示踪技术,可以方便、高效地判断页岩气井的井间连通情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示踪剂 页岩气井 连通性
下载PDF
页岩释气过程中碳同位素的分馏特征 被引量:7
19
作者 陶成 翟常博 +3 位作者 俞凌杰 申宝剑 王杰 杨华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3-116,共4页
钻井现场开展页岩岩心解吸气同位素监测,由于损失气样品缺失,而不能得到岩心气体释放全过程同位素的变化规律。通过加工岩心甲烷高压饱和-解吸装置,并接入色谱-同位素质谱联机系统,满足在线实时监测解吸气甲烷碳同位素变化的要求。在此... 钻井现场开展页岩岩心解吸气同位素监测,由于损失气样品缺失,而不能得到岩心气体释放全过程同位素的变化规律。通过加工岩心甲烷高压饱和-解吸装置,并接入色谱-同位素质谱联机系统,满足在线实时监测解吸气甲烷碳同位素变化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开展页岩岩心释气的正演模拟实验,发现了解吸气甲烷碳同位素先期稳定、后期变轻后逐渐变重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岩心中游离气和吸附气的相态转化、二者混合比例的动态演化与同位素变化趋势的相关性,表明同位素在页岩气开发状态的示踪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同位素分馏 甲烷 页岩气
下载PDF
深层页岩气源储耦合机理研究——以川南地区X井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振恒 胡宗全 +6 位作者 熊亮 丁江辉 申宝剑 史洪亮 卢龙飞 魏力民 李志明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5期20-27,共8页
以中国石化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典型取心井X井为例,基于岩心观察、地化分析、X衍射、物性测试、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生烃模拟等多种测试手段,运用“源储耦合”研究思路,分析了取心段作为“源”的属性和作为“储”的属性特征,并... 以中国石化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典型取心井X井为例,基于岩心观察、地化分析、X衍射、物性测试、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生烃模拟等多种测试手段,运用“源储耦合”研究思路,分析了取心段作为“源”的属性和作为“储”的属性特征,并探讨“源储耦合”特征。研究表明,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底部页岩干酪根类型为腐泥型,富含有机质,处于高—过成熟演化阶段,以生成干气为主;基质孔隙度平均为6.5%,其中以无机孔为主,无机孔隙类型主要以粒间孔、黏土矿物孔、长石蚀变孔、黄铁矿晶间孔为主;地层温压条件下平均吸附气含量为0.9 m3/t;渗透率平均为0.38×10-3μm2,属于超低渗透储层。整体而言,X井在五峰—龙马溪组底部“源”优质,生气量大,现今滞留气量仅为生气量的54.8%;在储集空间类型方面,以无机孔为主,同时,有机孔大量发育,在赋存方式上以游离气为主;富有机质页岩段发育的纹层增加了储层的渗透性,同时,生物成因的硅质矿物增加了储层的脆性,易于压裂造缝。因此,五峰—龙马溪组底部富有机质页岩段整体为最佳的“源储耦合”层段,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层段和水平井轨迹的关键目标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 源储耦合 川南 深层 赋存 含气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