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N_(0)期食管鳞癌患者胸腹两野术后2年内复发的因素分析
1
作者 李润霄 沈文斌 +1 位作者 曹彦坤 邓文钊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腹两野术后pN_(0)期食管鳞癌患者2年内复发的因素及其特点。方法:收集自2013年0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且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癌术后患者共467例,分析其生存情况、2年内复发的影响因素和复发模式等,应用SPSS 25.0... 目的:探讨胸腹两野术后pN_(0)期食管鳞癌患者2年内复发的因素及其特点。方法:收集自2013年0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且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癌术后患者共467例,分析其生存情况、2年内复发的影响因素和复发模式等,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组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4%、71.9%和62.9%;55例患者2年内出现复发,其1、3、5年总生存率显著性低于其他患者(χ^(2)=103.258,P=0.000)。2年内复发患者的复发时间为1.2~24.0个月,中位9.0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在2年内复发的比率为21.3%,显著性高于胸中/下段癌患者(χ^(2)=7.045,P=0.030);术中粘连程度越高则复发率越高(χ^(2)=6.653,P=0.036);pT分期越晚的患者其复发的风险也显著性增加(χ^(2)=15.975,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病变部位和T分期为影响本组患者2年内复发的独立性因素(P=0.011、0.000)。单纯纵隔内淋巴结复发26例(47.3%),为本组2年内复发患者的主要复发部位。结论:pN_(0)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其2年内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且复发模式主要以纵隔淋巴结复发为主,病理T分期和病变部位为影响其2年内复发的独立性影响因素,临床医师应对胸上段食管癌和pT分期较晚的患者进行积极随访观察和必要的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食管鳞状细胞癌 手术治疗 因素分析
下载PDF
浓缩苹果汁中嗜酸耐热菌的分离鉴定及菌群特性研究
2
作者 孟秀芹 丁建姿 +5 位作者 张辉 王坤 吴茂玉 申文斌 赵岩 初乐 《中国果菜》 2024年第3期28-33,共6页
为了解和控制浓缩苹果汁中的嗜酸耐热菌,从胀袋浓缩苹果汁中筛选、分离、纯化得到了1株嗜酸耐热菌,并进行菌种鉴定及特性研究。通过菌落形态、显微形态和16S rDNA基因测序以及建立系统发育树分析,初步确定该分离菌与Aiyclobacillus acid... 为了解和控制浓缩苹果汁中的嗜酸耐热菌,从胀袋浓缩苹果汁中筛选、分离、纯化得到了1株嗜酸耐热菌,并进行菌种鉴定及特性研究。通过菌落形态、显微形态和16S rDNA基因测序以及建立系统发育树分析,初步确定该分离菌与Aiyclobacillus acidoterrestris ATCC 49025标准菌同源度>99.51%,确定该分离菌为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A.acidoterrestris)。通过热和酸碱处理考察该菌株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优灭菌参数为pH 6.0,105℃热处理20 min的条件下,平板生长菌落数为0,说明该提取条件具有较好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为浓缩苹果汁中嗜酸耐热菌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苹果汁 筛选分离 嗜酸耐热菌 分离鉴定 菌群特性
下载PDF
选择性增加PTV单次剂量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沈文斌 郭娜 +3 位作者 祝淑钗 曹彦坤 李曙光 许金蕊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19年第5期463-469,共7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增加PTV单次剂量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302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并比较不同PTV单次剂量的两组患者的构成比,依据Cox多因素分析结果,应用PSM法进行1:1匹配,分析匹配后两组患者的预后... 目的探讨选择性增加PTV单次剂量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302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并比较不同PTV单次剂量的两组患者的构成比,依据Cox多因素分析结果,应用PSM法进行1:1匹配,分析匹配后两组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全组患者中位OS为30.0月(HR:3.319, 95%CI:23.495~36.505),中位DFS为21.3月(HR:1.838, 95%CI:7.698~24.90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化疗、cTNM分期和PTV单次剂量为OS(均P<0.05)和DFS(均P<0.05)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依据多因素分析结果进行PSM分析,经1:1配比后每组患者90例。PSM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TNM分期和PTV单次剂量为患者OS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化疗、cTNM分期和PTV单次剂量为患者DFS独立预后影响因素;两组患者≥2级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IB-IMRT组中PTV单次剂量为2 Gy和>2 Gy的患者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后者的OS和DFS均显著性优于前者(均P<0.05)。结论选择性增加PTV单次剂量可改善接受根治性放(化)疗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情况,而不增加其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食管癌 鳞状细胞癌 根治性放(化)疗 同步整合加量调强放射治疗 预后
下载PDF
术后化疗对术后淋巴结阳性胸段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沈文斌 高红梅 +7 位作者 祝淑钗 李幼梅 李腾 李曙光 许金蕊 刘志坤 李娟 苏景伟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762-767,共6页
目的分析术后化疗对术后淋巴结阳性胸段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19例胸段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单纯手术患者1、3、5年OS显著低于术后化疗组(χ~2=12.802, P=0.000);而两组患者1、3、5年DFS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目的分析术后化疗对术后淋巴结阳性胸段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19例胸段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单纯手术患者1、3、5年OS显著低于术后化疗组(χ~2=12.802, P=0.000);而两组患者1、3、5年DFS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1.159, P=0.28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病变部位、TNM分期、术后化疗和化疗周期数为OS的独立性预后影响因素(P<0.05);而性别和N分期为DFS的独立性预后影响因素(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单纯手术,术后化疗可以提高男性、年龄≤60岁、胸中下段病变、病变长度≤5.0 cm和ⅢB期患者的OS(P<0.05),而且可以提高男性和年龄≤60岁患者的DFS(P<0.05)。结论术后淋巴结阳性胸段食管鳞癌患者预后较差,术后化疗可以提高部分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手术治疗 辅助化疗 预后
下载PDF
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对老年食管鳞癌放疗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赵彦 祝淑钗 +4 位作者 沈文斌 王旋 宋春洋 苏景伟 许金蕊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437-442,共6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对接受根治性放疗的老年食管鳞癌患者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接受根治性放疗且年龄≥60岁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放疗前CAR,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最佳临界值,分为...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对接受根治性放疗的老年食管鳞癌患者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接受根治性放疗且年龄≥60岁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放疗前CAR,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最佳临界值,分为高CAR组和低CAR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和总生存期(OS)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行Log-rank检验,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ROC曲线确定CAR最佳临界值为0.073,分为高CAR组(≥0.073)和低CAR组(<0.073)。CAR与T分期、临床分期、中性粒细胞计数、前白蛋白、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有关(P<0.05)。全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1%、31.5%、19.1%;高CAR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3%、20.9%、11.4%,明显低于低CAR组的82.0%、49.4%、32.1%(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变部位、临床分期、放疗方式、处方剂量、是否联合化疗、NLR、PLR、CAR与OS有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病变部位和CAR水平是影响OS的独立因素。结论CAR是接受根治性放疗的老年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可作为预测生存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 放射治疗 预后
下载PDF
那不勒斯预后评分对临床Ⅲ期食管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闫可 魏菀怡 +4 位作者 沈文斌 杜星语 王晓斌 赵晗君 祝淑钗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8-413,共6页
目的探讨那不勒斯预后评分(NPS)对临床Ⅲ期食管癌患者生存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根治性放疗的163例临床Ⅲ期食管癌患者。根据放疗前血常规及生化结果计算每例患者NPS,然后依据NPS分值分为低危组(0分)、中危组(1~2分)以及高危... 目的探讨那不勒斯预后评分(NPS)对临床Ⅲ期食管癌患者生存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根治性放疗的163例临床Ⅲ期食管癌患者。根据放疗前血常规及生化结果计算每例患者NPS,然后依据NPS分值分为低危组(0分)、中危组(1~2分)以及高危组(3~4分)并比较3组生存预后差异。应用Kaplan-Meier法及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NPS与预后营养指数(PN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等其他营养及炎症指标对生存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依据放疗前NPS结果,将163例患者分为低危组38例、中危组71例及高危组54例。对低、中、高危组生存状况的分析显示,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7%、78.3%、66.9%,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0.1%、40.7%、26.6%,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8.1%、25.2%、17.1%(Log-rankχ2=16.398,P<0.01);1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6.7%、52.7%、50.8%;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0.1%、25.3%、19.4%,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2.0%、21.1%、12.9%(Logrankχ2=16.852,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NPS中、高危组和同期未化疗为影响患者总生存及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NPS预测生存的AUC值(0.658)优于PNI(0.581)、NLR(0.561)、LMR(0.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1.938、2.016、1.950,P<0.05)。结论放疗前NPS是接受根治性放疗的临床Ⅲ期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其对生存预后的预测价值优于其他营养及炎症指标,NPS较高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放射治疗 预后 那不勒斯预后评分
下载PDF
颈胸上段食管鳞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远期预后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闫可 魏菀怡 +6 位作者 邓文钊 沈文斌 李曙光 杜星语 张雪原 杨洁 祝淑钗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0期3785-3790,3796,共7页
背景颈胸上段食管鳞癌发病率相对较低,治疗难度较大,治疗模式存在争议,缺乏便捷、准确判断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总体预后欠佳。目的探讨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模式下颈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的长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 背景颈胸上段食管鳞癌发病率相对较低,治疗难度较大,治疗模式存在争议,缺乏便捷、准确判断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总体预后欠佳。目的探讨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模式下颈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的长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颈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美国东部协作肿瘤组(ECOG)评分、肿瘤部位、肿瘤长度、TNM分期、放疗剂量、照射方式、化疗方案、毒副作用等,计算衍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dNLR)。依据患者dNLR,将患者分为dNLR<2.15组(64例)和dNLR≥2.15组(42例)。对患者进行随访,放疗1年内每3个月复查1次,2~5年内每半年复查1次,5年后每1年复查1次,计算患者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期(LRRFS)、无远转生存期(DMFS)。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OS、LRRFS、DMFS的生存曲线,OS、PFS、LRRFS、DMFS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探讨患者OS、PFS、LRRFS、DMFS的影响因素。结果截至末次随访,患者3、5、7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5.7%、43.0%、37.8%,中位OS为47.5〔95%CI(29.4,65.6)〕个月;3、5、7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5.3%、37.7%、31.1%,中位PFS为30.7〔95%CI(21.1,40.3)〕个月;3、5、7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50.9%、41.4%、33.5%,中位LRRFS为43.5〔95%CI(21.6,65.4)〕个月;3、5、7年无远转生存率49.1%、38.6%、34.4%,中位DMFS 34.7〔95%CI(20.7,48.7)〕个月。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照射方式为患者OS、PFS、LRRFS及DMFS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为LRRFS的影响因素(P<0.05),dNLR为PFS及DMFS的影响因素(P<0.05)。患者发生≥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者分别为10例、25例、32例、9例、11例。结论颈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长期预后较为满意,且耐受良好。局部复发为主要失败模式,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可予以临床推广,dNLR对患者长期生存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鳞状细胞 放化疗 同步放化疗 预后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巩固化疗对接受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临床Ⅱ~Ⅲ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闫可 魏菀怡 +7 位作者 李曙光 么伟楠 董静 王晓斌 张雪原 杨洁 沈文斌 祝淑钗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0期3772-3779,共8页
背景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后行巩固化疗能否改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存在较大争议。临床中缺乏能够稳定、准确判断食管癌患者生存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目的探讨巩固化疗对接受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背景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后行巩固化疗能否改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存在较大争议。临床中缺乏能够稳定、准确判断食管癌患者生存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目的探讨巩固化疗对接受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22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采用的放化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单纯同步放化疗组(87例)和联合巩固化疗组(136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肿瘤部位、肿瘤长度、TNM分期、放疗剂量、照射方式、化疗方案等。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对患者放化疗前营养状况进行评分。患者同步放化疗结束1个月内进行疗效评价,包括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及疾病进展(PD)。患者通过电话(本院随访中心完成)及门诊复查进行随访,收集患者的总生存期(O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期(LRRFS)及无远转生存期(DMFS)情况,随访截至2022-09-30。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OS、LRRFS、DMFS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单纯同步放化疗组和联合巩固化疗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生存率、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无远转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942、0.743、1.272,P=0.163、0.389、0.259)。治疗前NRS 2002评分<3分患者172例,NRS 2002评分≥3分患者51例,两组总生存率、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无远转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5、4.858、7.814,P=0.010、0.028、0.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NRS 2002评分为患者OS、DMFS的影响因素(P<0.05),照射方式为患者LRRFS、DMFS的影响因素(P<0.05),临床疗效为患者OS、LRRFS、DMFS的影响因素(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TNM分期Ⅱ期及临床疗效CR的患者中,联合巩固化疗组(74例、33例)总生存率高于单纯同步放化疗组(43例、28例)(χ^(2)=4.811、3.932,P=0.028、0.047)。结论巩固化疗并未改善临床Ⅱ~Ⅲ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后的预后生存,但对于临床分期偏早、病变缓解良好、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巩固化疗可能带来一定的生存获益。NRS 2002作为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后的长期生存有显著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鳞状细胞 化放疗 同步放化疗 巩固化疗 预后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临床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赵小慧 王保莲 +3 位作者 任国平 申文彬 殷燕 冯胜利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16期80-83,共4页
目的:观察高危剖宫产产妇采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高危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缩宫素注射液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 目的:观察高危剖宫产产妇采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高危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缩宫素注射液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母草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产妇术中、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对比2组产妇剖宫产后宫缩持续时间、恶露持续时间、子宫底下降速度;对比2组产妇产时、产后3 d 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差异,对比2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宫缩持续时间较对照组长,恶露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子宫底下降速度较对照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产时D-二聚体、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 d,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低,FIB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5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母草注射液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使用,可明显改善高危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加强子宫收缩能力,止血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剖宫产 高危产妇 益母草注射液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54例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胶囊内镜下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揆亮 沈文彬 +2 位作者 夏松 林琳 吴静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395-1398,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primary intestinal lymphangiectasia,PIL)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下的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消化内科行CE检查的PIL患者的临床及内镜资料。总结其内镜特点,并提出一种分...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primary intestinal lymphangiectasia,PIL)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下的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消化内科行CE检查的PIL患者的临床及内镜资料。总结其内镜特点,并提出一种分类方法,初步评价该分类的临床意义。结果共54例PIL患者纳入回顾性分析。内镜下分型标准如下:Ⅰ型:具有淋巴管扩张的典型表现,如黄白色斑块或斑点,全小肠广泛受累;Ⅱ型:具有淋巴管扩张的典型表现,病变分布较局限,常累及小肠三个肠段中的1~2段;Ⅲ型:内镜下为不典型表现,仅详细观察时可见到大致正常,但呈现水肿、扁平的绒毛。分别有13例(24.1%)、24例(44.4%)及17例(31.5%)归类为Ⅰ型、Ⅱ型与Ⅲ型。Ⅰ型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低于Ⅱ型。Ⅱ型患者CE下检出肠腔内淋巴漏及出血的比例最低。结论小肠淋巴管扩张症(intestinal lymphagiectasia,IL)在CE下不一定出现典型表现。CE下的IL分型可能代表了IL的不同亚型,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胶囊内镜 蛋白丢失性肠病
下载PDF
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影响因素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润霄 沈文斌 +1 位作者 曹彦坤 邓文钊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65-1671,共7页
目的:探讨跳跃性淋巴结转移(nodal skip metastasis, NSM)预测食管癌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的预后价值及其出现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62例食管癌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将患者分为NSM组和非淋巴结跳跃性转移(NNSM)组。利... 目的:探讨跳跃性淋巴结转移(nodal skip metastasis, NSM)预测食管癌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的预后价值及其出现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62例食管癌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将患者分为NSM组和非淋巴结跳跃性转移(NNSM)组。利用SPSS 25.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预后的差异、影响NSM出现的独立性危险因素、全组患者独立性预后影响因素及两组患者治疗后失败情况等,并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减少一些偏差和混杂变量。结果:患者中位OS时间和PFS时间分别为26.0个月(95%CI:23.1~28.9)和18.0个月(95%CI:14.8~21.2)。NSM组与NNSM组患者中位OS时间分别为33.0个月和24.0个月(χ^(2)=8.025,P=0.005);中位PFS时间分别为24.1个月和14.3个月(χ^(2)=5.012,P=0.025)。Logistics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病变部位和病理N分期为影响患者出现NSM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00、0.000)。PSM后NSM组患者的1、3、5年OS和PFS也均显著性优于NNSM组患者(χ^(2)=5.301、4.581,P=0.021,0.032)。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年龄、食管癌病变部位、病理N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态均为影响患者OS和PFS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24、0.004、0.000、0.016、0.001和0.009、0.008、0.000、0.010、0.006)。结论:NSM为食管癌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预后较好的预测指标,且病变部位和病理N分期为影响NSM出现的独立性危险因素;NSM与NNSM组患者治疗后失败情况无显著性差异。最终的研究结论需要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前瞻性大宗病例的随机对照相关研究得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手术切除 跳跃性转移 预后
下载PDF
CT淋巴管成像用于特发性乳糜尿分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健 关晓姣 +8 位作者 信建峰 孙宇光 苑光孝 张春燕 李兴鹏 张妍 郝琪 沈文彬 王仁贵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46-1349,共4页
目的基于CT淋巴管成像(CTL)对特发性乳糜尿进行分型,观察其临床与影像学表现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特发性乳糜尿患者的CTL图像,评价有无淋巴反流、淋巴瘘及颈部/腋下异常对比剂分布;根据对比剂异常分布范围将其分为单纯型(仅泌尿系... 目的基于CT淋巴管成像(CTL)对特发性乳糜尿进行分型,观察其临床与影像学表现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特发性乳糜尿患者的CTL图像,评价有无淋巴反流、淋巴瘘及颈部/腋下异常对比剂分布;根据对比剂异常分布范围将其分为单纯型(仅泌尿系统受累)与复杂型(伴其他部位受累),比较不同分型乳糜尿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差异。结果37例特发性乳糜尿中,单纯型27例、复杂型10例。相比单纯型,复杂型发病年龄小、病程短,淋巴反流占比高(P均<0.05);而患者性别比例、临床分级、肾脏受累范围及程度、淋巴瘘及颈部/腋下异常对比剂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复杂型特发性乳糜尿较单纯型发病年龄小、病程短,淋巴反流占比高。CTL可观察异常淋巴管所在部位、分布和范围,有助于探讨发病机制及选择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糜尿 淋巴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淋巴管成像对不同分型的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患者的比较研究
13
作者 董健 信建峰 +8 位作者 苑光孝 张春燕 关晓姣 郭佳 李兴鹏 张妍 郝琪 沈文彬 王仁贵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2年第4期469-477,共9页
目的:探讨CT淋巴管成像(CTL)在不同分型的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PIL)患者的临床与影像特征比较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确诊为PIL的所有患者,回顾分析其CTL图像,由两名放射科医师盲法评价,评价指标包括:性别、首... 目的:探讨CT淋巴管成像(CTL)在不同分型的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PIL)患者的临床与影像特征比较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确诊为PIL的所有患者,回顾分析其CTL图像,由两名放射科医师盲法评价,评价指标包括:性别、首发年龄、临床症状和体征、血清白蛋白、肠壁是否增厚、肠系膜密度增高、浆膜腔是否积液、异常淋巴管分布的部位及范围、淋巴液是否返流、淋巴瘘的有无,腹腔内是否有淋巴结和颈部是否有异常扩张的淋巴管。基于对比剂是否分布于小肠壁和肠系膜这一特异影像学征象,首次提出将PIL分型为Ⅰ型(阳性组)与Ⅱ型(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结果:34例PIL患者中,Ⅰ型15例,Ⅱ型19例。Ⅰ型首次发病年龄较大(15.3±9.4 vs.8.3±3.8),腹泻发生率较高,而肢体和/或颜面部肿胀的比例低于Ⅱ型,两组性别比和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像征象方面,Ⅰ型腹膜后异常扩张淋巴管和淋巴瘘的比例高于Ⅱ型,肠系膜密度增高和腹腔淋巴结出现的比例低于Ⅱ型。两组间肠壁增厚、浆膜腔积液、返流样表现和颈部异常扩张淋巴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L可以评价PIL患者异常淋巴管分布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基于CTL提出了PIL的影像分型,不同类型的PIL具有不同的临床和影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淋巴管成像 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分型
下载PDF
特发性乳糜尿患者直接淋巴管造影后CT表现 被引量:6
14
作者 关晓姣 沈文彬 +5 位作者 信建峰 蒋丽华 张春燕 过丽芳 董健 王仁贵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8-391,共4页
目的 采用直接淋巴管造影CT(PLCT)观察特发性乳糜尿患者泌尿系统及其他腹部区域淋巴管表现。方法 观察26例乳糜尿患者PLCT图像,分析泌尿系统及腹部其他区域对比剂异常分布部位及范围,进行影像学分型;并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分型,以Kappa检... 目的 采用直接淋巴管造影CT(PLCT)观察特发性乳糜尿患者泌尿系统及其他腹部区域淋巴管表现。方法 观察26例乳糜尿患者PLCT图像,分析泌尿系统及腹部其他区域对比剂异常分布部位及范围,进行影像学分型;并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分型,以Kappa检验评估2种分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26例中,25例(25/26,96.15%)单侧或双侧肾区见对比剂异常分布,1例(1/26,3.85%)双侧肾区均未见对比剂分布;7例输尿管内(7/26,26.92%)、11例(11/26,42.31%)膀胱输尿管开口处、14例(14/26,53.85%)膀胱内对比剂异常分布;26例(26/26,100%)均见腹膜后及椎旁淋巴管异常扩张,并与肾包膜外、皮下等部位异常沟通;15例(15/26,57.69%)对侧髂血管旁及10例(10/26,38.46%)对侧腹股沟见对比剂异常分布;4例(4/26,15.38%)腹盆腔淋巴结见对比剂点状分布;左侧肋间隙及脾脏内对比剂异常分布各1例;1例左侧肾蒂淋巴管分支向左侧腰大肌后下方走行并汇入左侧肾门。26例中,影像学分型为轻型14例、重型12例,临床分型为轻型12例、重型14例,其一致性一般(Kappa=0.235,P<0.05)。结论 PLCT可显示特发性乳糜尿患者淋巴-泌尿系统异常沟通及扩张淋巴管的部位、分布及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糜尿 淋巴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评价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分级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佳 沈文彬 +3 位作者 信建峰 张春燕 王仁贵 董健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2年第2期237-243,共7页
目的:探讨CT双下肢体积测量法在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分级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及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因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入院并行CT双下肢扫描的患者,临床医师于CT扫描一周内完成双下肢多径线实体测量,分别记录CT双下肢体... 目的:探讨CT双下肢体积测量法在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分级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及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因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入院并行CT双下肢扫描的患者,临床医师于CT扫描一周内完成双下肢多径线实体测量,分别记录CT双下肢体积测量法及临床多径线测量法所得双侧全下肢、大腿及小腿的体积。基于患侧比健侧体积增大的百分比,分别得到CT和临床测量结果的全下肢、大腿及小腿的淋巴水肿分级,采用Kappa软件分析CT与临床全下肢淋巴水肿分级之间的一致性。结果:最终入组患者38例。CT双下肢体积测量法和临床多径线测量法所得患侧的全下肢体积分别为(9 984±2 217)cm^(3)和(11 308±2 373)cm^(3),健侧分别为(7 154±1 417)cm^(3)和(8 265±1 704)cm^(3)。全下肢淋巴水肿的CT分级为隐匿期1例,轻度6例,中度14例,重度17例;临床分级为隐匿期1例,轻度8例,中度11例,重度18例。CT与临床分级的一致性非常好(Kappa=0.878)。结论:CT双下肢体积测量可以作为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分级诊断的影像检查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下肢淋巴水肿 分级
下载PDF
地球主惯性矩的精密确定及三轴分层地球自转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钟敏 罗少聪 +2 位作者 申文斌 陈巍 玄松柏 《科技资讯》 2016年第18期181-181,共1页
该研究目标是利用重力场模型精确确定地球主惯性矩及其时变性,基于高精度地球主惯性矩建立三轴分层地球自转理论,更精确地描述地球自转状态,研究地球自转规律,特别是三轴分层地球自转及其对物质迁移的响应,揭示地球自转、物质迁移与全... 该研究目标是利用重力场模型精确确定地球主惯性矩及其时变性,基于高精度地球主惯性矩建立三轴分层地球自转理论,更精确地描述地球自转状态,研究地球自转规律,特别是三轴分层地球自转及其对物质迁移的响应,揭示地球自转、物质迁移与全球变化、地球动力学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的关联,为精化地球参考系、航天器高精度定位定向以及相关学科研究提供支持,揭示地球系统物质迁移动力学机理。根据任务计划安排及研究进展的实际情况,该年度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有:基于GRACE重力卫星观测数据,利用短弧长法成功解算出全球时变重力场模型(IGG-CAS系列模型),优于RL04模型,但比RL05略差;进一步完善了确定地球主惯性矩的理论模型,并利用重力场模型及时变重力场模型精确确定了地球主惯性矩及其时变性;建立了一组联合大气、海洋和陆地水模型(数据),显著改进了大气、海洋和陆地水对极移的激发作用;在地球极移激发中考虑了地球的频率依赖响应,计算结果表明,考虑了频率依赖响应和滞弹性之后可以更好地解释地球的极移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主惯性矩 地球自转 三轴分层地球
下载PDF
3M液体敷料应用联合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皮损情况、心理困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希敏 沈文彬 +1 位作者 徐雅婧 郭春玲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8期121-123,127,共4页
目的:分析应用3M液体敷料联合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皮损情况、心理困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8例乳腺癌放疗患者,依据护理模式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皮肤护理,观察组实施应用3M液... 目的:分析应用3M液体敷料联合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皮损情况、心理困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8例乳腺癌放疗患者,依据护理模式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皮肤护理,观察组实施应用3M液体敷料联合标准化皮肤护理。分别在护理前、护理后(出院前)利用心理痛苦管理筛查工具测定心理困扰评分,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B)中文版测定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后统计皮肤损伤程度,并对比上述指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皮损程度0级及1级例数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皮损程度2级及3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心理困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3M液体敷料联合标准化皮肤护理可降低乳腺癌放疗患者皮损损伤发生率,缓解心理困扰,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放疗 3M液体敷料 标准化皮肤护理 皮肤损伤
下载PDF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在NK/T细胞淋巴瘤预后价值的评估 被引量:2
18
作者 沈文斌 郭睿 李彪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3期349-352,共4页
目的:评估18F-FDG PET/CT检查的代谢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ur volume,MTV)、肿瘤糖酵解负荷(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在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T细... 目的:评估18F-FDG PET/CT检查的代谢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ur volume,MTV)、肿瘤糖酵解负荷(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在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T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确诊的NK/T细胞淋巴瘤患者,患者均在治疗前进行了基线PET/CT检查,随后接受相同方案治疗,中位随访23个月,每例患者在随访期间至少进行了一次治疗中或治疗末期的PET/CT评估。统计所有患者的PET/CT代谢参数SUVmax、MTV、TLG以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期及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期为评价指标,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27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5例出现了疾病进展,其中3例死亡。PET/CT检查参数中,MTV、TLG是NK/T细胞淋巴瘤患者PFS的预测因子,MTV>16.97 cm3及TLG>74.70×103预示疾病进展(MTV,P=0.013;TLG,P=0.029),SUVmax则无法预测PFS(P=0.661)。然而,这3项代谢参数均无法预测患者的OS(SUVmax,P=0.293;MTV,P=0.198;TLG,P=0.108)。结论:18F-FDG PET/CT代谢参数MTV、TLG可能有助于预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PFS,而无法预测其OS;SUVmax则在NK/T细胞淋巴瘤预后评估中的价值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 18F-FDG PET/CT 预后价值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间质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郝昆 沈文彬 王仁贵 《中国医药》 2023年第2期297-300,共4页
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包括200余种疾病亚型的呼吸系统疾病,该类疾病起病隐匿,缺乏早期诊断、疾病监测以及预后评估的敏感指标。人工智能在医学中应用广泛,尤其在图像识别、疾病诊断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简要描述了人工智能在医学中的应用,... 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包括200余种疾病亚型的呼吸系统疾病,该类疾病起病隐匿,缺乏早期诊断、疾病监测以及预后评估的敏感指标。人工智能在医学中应用广泛,尤其在图像识别、疾病诊断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简要描述了人工智能在医学中的应用,介绍了人工智能作为新型技术的潜在应用价值及其在间质性肺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阐述其局限性和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肺疾病 人工智能 人工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下载PDF
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0
作者 任静 李进 +5 位作者 郑晴天 张佳怡 夏瑜 宫媛 沈文彬 顾怀婷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并分析屈光异常的影响因素,为儿童视力不良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20年9-11月对济宁市任城区3所幼儿园639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使用伟伦双目屈光筛查仪进行屈光状态(非睫状肌麻痹下...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并分析屈光异常的影响因素,为儿童视力不良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20年9-11月对济宁市任城区3所幼儿园639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使用伟伦双目屈光筛查仪进行屈光状态(非睫状肌麻痹下)检查,同时采用调查问卷对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总体检出率为14.55%,其中散光检出率为12.2%,近视检出率为0.3%,远视检出率为2.0%。不同性别儿童屈光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9,P=0.313)。不同年龄组的儿童屈光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5,P=0.043),5岁以上组儿童视力异常检出率较高(18.3%),城市户籍儿童屈光异常检出率高于农村户籍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7,P=0.023)。儿童看电视、用手机/平板时间、户外活动时间与屈光不正的关联性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发生率较高,屈光异常以散光为主。学校应加强对学龄前儿童的屈光监测,父母应重视学龄前儿童的用眼卫生,以促进儿童视力的正常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状况 屈光不正 学龄前儿童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