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四个抗白粉病基因的KASP标记检测
1
作者 李玮 宋国琦 +6 位作者 张迎迎 李玉莲 张淑娟 张荣志 李吉虎 高洁 李根英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41,共6页
为提高Pm13的检测效率,了解Pm21、PmV、Pm12和Pm13共4个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在山东小麦育种中的利用情况,本研究通过测序和引物设计成功转化了Pm13的KASP标记,并采用4个基因的KASP标记对2022—2023年山东省小麦高产区试组和强筋区试组的14... 为提高Pm13的检测效率,了解Pm21、PmV、Pm12和Pm13共4个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在山东小麦育种中的利用情况,本研究通过测序和引物设计成功转化了Pm13的KASP标记,并采用4个基因的KASP标记对2022—2023年山东省小麦高产区试组和强筋区试组的140份参试品系和2份区试对照品种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40份材料均不含上述4个基因,表明它们在山东小麦育种中应用较少。本研究可为利用KASP标记开展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促进其育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白粉病基因 Pm13 KASP标记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下载PDF
旱地小麦区试品系中抗旱高产相关基因的KASP标记检测
2
作者 高洁 王富延 +8 位作者 宋国琦 孔淑鑫 李玉莲 张淑娟 张荣志 李吉虎 李根英 刘鹏 李玮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9-15,共7页
利用分子标记检测小麦区试品系,明确其优异等位基因组成,有利于进一步精准改良利用。分析KASP标记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促进分子育种应用。以山东省2021—2022年小麦旱地区试24份参试品系为材料,利用32个抗旱高产相关基因的KASP标记... 利用分子标记检测小麦区试品系,明确其优异等位基因组成,有利于进一步精准改良利用。分析KASP标记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促进分子育种应用。以山东省2021—2022年小麦旱地区试24份参试品系为材料,利用32个抗旱高产相关基因的KASP标记,分析KASP标记检测中存在的异常结果和材料的优异等位基因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未知基因型产生的主要原因是KASP反应失败或非特异扩增。混合DNA样品检测结果为杂合的主要原因是单株间基因型不一致,次要原因是错误分型。32个KASP标记中,14个标记的优异等位基因检出率超过83%,表明这些基因在育种中已经得到有效利用;17个标记的优异等位基因检出率低于50%,其中,WRKY51-2B、AX-95025477-7B、SnRK2.4A3、TaMoc-2433和NCED15个标记的优异等位基因未检出,表明这些基因在育种中利用较少,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开展遗传改良。24份材料中,HQ04携带20个优异等位基因,是数量最多的,可作为基因供体用于育种。利用KASP标记开展辅助选择定向精准提高优异等位基因在小麦育种中的利用率仍有可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旱 功能基因 KASP标记 区试品系
下载PDF
陆相和海相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廷微 姜振学 +7 位作者 宋国奇 李政 朱日房 苏思远 陈委涛 宁传祥 王智 薛子鑫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5-71,共7页
页岩储层以微-纳米孔隙和裂缝作为页岩油气的赋存空间,对其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是明确页岩油气富集机理的关键,而陆相和海相页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存在巨大的差异。为此,运用场发射扫描电镜、CO_2吸附、N_2吸附、高压压汞分析和索氏抽... 页岩储层以微-纳米孔隙和裂缝作为页岩油气的赋存空间,对其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是明确页岩油气富集机理的关键,而陆相和海相页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存在巨大的差异。为此,运用场发射扫描电镜、CO_2吸附、N_2吸附、高压压汞分析和索氏抽提等方法,以沾化凹陷沙三段下亚段陆相页岩储层和川东南龙马溪组海相页岩储层为典型实例,深入分析陆相和海相页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差异。结果表明,沾化凹陷沙三段下亚段陆相页岩储层中有机质单体内部并未发育密集分布且相互连通的蜂窝状孔隙,具有极大孔体积的宏孔更为发育,能够为游离烃赋存提供良好的储集空间,控制着页岩油的富集。而川东南龙马溪组海相页岩储层中有机质单体内部密集发育相互连通的蜂窝状孔隙,具有极大比表面积的微孔最为发育,能够为吸附烃赋存提供足够的比表面,控制着页岩气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 海相 页岩储层 孔隙结构 差异性
下载PDF
小麦四个多效抗病基因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7
4
作者 李玮 宋国琦 +6 位作者 李吉虎 李玉莲 张淑娟 张荣志 高洁 谷田田 李根英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5-400,共6页
锈病和白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目前小麦中已发现的多效抗病基因有四个,包括Lr34/Yr18/Pm38/Sr57、Lr27/Yr30/Sr2、Lr46/Yr29/Pm39/Sr58和Lr67/Yr46/Pm46/Sr55,这些基因在我国的利用程度不高。为了明确这4个多效抗病基因用于育种的情况... 锈病和白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目前小麦中已发现的多效抗病基因有四个,包括Lr34/Yr18/Pm38/Sr57、Lr27/Yr30/Sr2、Lr46/Yr29/Pm39/Sr58和Lr67/Yr46/Pm46/Sr55,这些基因在我国的利用程度不高。为了明确这4个多效抗病基因用于育种的情况,本研究对来自世界各国的367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分子标记检测。在所有检测的材料中,有174份材料至少携带1个多效抗病基因,其中携带Lr34的有23份,携带Sr2的有12份,携带Lr46的有138份,携带Lr67的仅有对照品种;有8份材料携带2个基因,分别是郑麦9023、西农1376、德抗961、Pavon76、TX03A0148、lasen、MV LAURA和Mason/Jagger;仅有Aca 801携带3个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多效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 育种亲本
下载PDF
东营凹陷咸化湖相纹层状烃源岩初次生排烃流体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淼 宋国奇 +6 位作者 王学军 陈勇 张韩静 刘庆 张学军 李冠华 张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41,共11页
以东营凹陷古近系咸化湖相成熟页岩内顺层纤维状脉体(Beef)为研究对象,基于脉体岩相学、流体包裹体等方面分析,结合显微荧光光谱和激光拉曼光谱等技术手段,在证明Beef为初次生排烃产物的基础上,确定东营凹陷早期烃类流体特征。结果表明... 以东营凹陷古近系咸化湖相成熟页岩内顺层纤维状脉体(Beef)为研究对象,基于脉体岩相学、流体包裹体等方面分析,结合显微荧光光谱和激光拉曼光谱等技术手段,在证明Beef为初次生排烃产物的基础上,确定东营凹陷早期烃类流体特征。结果表明:成脉矿物均为铁方解石,整体上为一期成岩产物,脉体生长过程中伴随的烃类流体成熟度总体较低且含有大量沥青质,烃类流体整体上具有较高的芳烃(质量分数平均为38.8%)、非烃(质量分数平均为6.8%)含量及较高的API度(平均为32.9);基于图解特征参数计算得出平均等效R o为0.59%;Beef是东营凹陷成熟页岩内有机质初次生烃导致流体异常高压产生顺层微裂缝的重要标志,由于咸化湖相烃源岩在低熟阶段具有较高的降解率,因此超压压裂顺层微裂缝排烃是早期数量可观的低熟油气排出烃源岩的一种重要方式,且在水平运移过程中伴随有明显的轻重组分分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成熟页岩 顺层纤维状脉体 初次生排烃 低熟油气
下载PDF
小麦几个多效抗病基因的利用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玮 宋国琦 +4 位作者 张荣志 李玉莲 张淑娟 高洁 李根英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91-797,共7页
小麦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全球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锈病和白粉病是小麦的毁灭性病害。小麦多效抗病基因在成株期同时对上述病害具有持久抗性,将其用于小麦抗病育种有积极作用。目前,已发现4个小麦多效抗病基因,这些基因主要... 小麦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全球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锈病和白粉病是小麦的毁灭性病害。小麦多效抗病基因在成株期同时对上述病害具有持久抗性,将其用于小麦抗病育种有积极作用。目前,已发现4个小麦多效抗病基因,这些基因主要来源于国外春麦品种,但单个基因的抗病效应较小,聚合多基因可以提高抗病效果。已有研究显示,同时含有2个以上多效抗病基因的小麦品种(品系)仍较少,据此,本文对几个小麦多效抗病基因的利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多效抗病基因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多效抗病基因 成株抗性 分子标记
下载PDF
31份小麦材料中抗旱基因的KASP检测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玮 孔淑鑫 +7 位作者 宋国琦 李玉莲 张淑娟 张荣志 高洁 李吉虎 樊庆琦 李根英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41-1247,共7页
为明确小麦材料中抗旱相关基因的组成,利用已报道的29个标记(11个新转化的KASP标记以及已报道的18个KASP标记),对16份抗旱小麦品种和15份高产小麦品种进行KASP检测。结果表明,多数基因位点在抗旱小麦品种和高产小麦品种间的优异等位基... 为明确小麦材料中抗旱相关基因的组成,利用已报道的29个标记(11个新转化的KASP标记以及已报道的18个KASP标记),对16份抗旱小麦品种和15份高产小麦品种进行KASP检测。结果表明,多数基因位点在抗旱小麦品种和高产小麦品种间的优异等位基因数目无明显差别;TaPYL1-1B、Wcor14-2B、TaSRL1-4A、TaSnRK2.3-1A、QTDW.caas-6BL位点的优异等位基因在旱地品种中占比较高,而TaWRKY51-2B和TaSnRK2.4-3A位点的优异等位基因仅存在于抗旱品种中,前者的供体材料为晋麦47、晋麦92和晋麦101,后者的供体材料为济麦3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旱 分子标记 育种亲本
下载PDF
小麦Pinb基因启动子区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淑娟 张荣志 +5 位作者 宋国琦 李玉莲 高洁 李玮 高世庆 李根英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1期1-9,共9页
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并在多种植物中得到成功应用,促进了基因功能的研究。小麦籽粒硬度是决定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性状,Pinb是控制籽粒硬度的关键基因之一。本研究以小麦Pinb基因为对象,联合采用常规PCR和Golden... 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并在多种植物中得到成功应用,促进了基因功能的研究。小麦籽粒硬度是决定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性状,Pinb是控制籽粒硬度的关键基因之一。本研究以小麦Pinb基因为对象,联合采用常规PCR和Golden Gate cloning技术,构建了包含小麦Pinb基因启动子区双靶点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将重组载体转入小麦原生质体中进行sgRNA活性的检测,在两个靶点位置均发生了突变,编辑效率分别为4.57%和4.37%,基因编辑类型包括碱基替换和碱基缺失。该研究为在小麦中实现Pinb基因的定点突变奠定了基础,对其功能研究和小麦品质改良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CRISPR/Cas9 基因编辑 Pinb基因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孙峰 温慧灵 +6 位作者 宋国齐 曹鑫 李俊宏 陆伟 杨力 刘红 姜胜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3-57,89,共6页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在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中的应用及与患者临床指标和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判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20...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在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中的应用及与患者临床指标和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判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20年10月初诊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CLL患者74例,男43例,女31例。收集患者相关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骨髓涂片、免疫分型及FISH结果等资料。分析FISH检测的分子遗传学异常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Binet分期、Rai分期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如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的相关性。结果:(1)CLL患者FISH检测至少具有1种分子遗传学异常者为56例,发生率为75.68%。(2)各种遗传学异常情况与患者性别、年龄无相关性(P>0.05),与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β2-MG、LDH的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3)就Binet分期而言,12号染色体三体(+12)仅在B期和C期患者中检出,在Binet分期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96,P=0.041);C期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A和B期(χ^(2)=14.242,P=0.001)。就改良的Rai分期而言,ATM基因缺失仅在高危组检出,且此种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0,P<0.001);低中危组的生存时间明显优于高危组(χ^(2)=12.393,P<0.001);单纯del(13q)核型异常的CLL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长于伴有其他核型异常及复杂核型的患者(χ^(2)=8.138,P=0.017)。结论:CLL为惰性疾病,但其疾病进展和临床预后具有高度异质性。FISH检测结果联合疾病临床分期可更好地预测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分子遗传学 预后
下载PDF
2019—2020山东小麦区试品系55个基因的 等位基因分布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玮 张敏 +5 位作者 宋国琦 李玉莲 高洁 程敦公 李豪圣 李根英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6,共10页
为分析2019—2020年山东省小麦区试参试品系携带优异等位基因情况,利用产量、品质、抗性、开花期等55个基因的64个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KASP)标记对126份参试品系进行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90%以上KASP标记具有较好的... 为分析2019—2020年山东省小麦区试参试品系携带优异等位基因情况,利用产量、品质、抗性、开花期等55个基因的64个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KASP)标记对126份参试品系进行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90%以上KASP标记具有较好的分型结果,可高效地进行基因型鉴定。20个基因的优异等位基因频率高于80%,包括Vrn-A1、Vrn-B1、Vrn-D1、Ppd-A1、Ppd-B1、Ppd-D1、Psy-D1、GluA3g、Rht-D1、Pinb-D1、TaCwi-A1-1、TaGW2-6B、TaSus1-7B、TaGASR7-A1、1-feh-w3、TaDreb-B1、PRRA1、PRR-B1、TaFT3-B1和TaMOT1-D1;26个基因的优异等位基因频率低于30%,包括Vp1-B1、Ppo-D1、TaPds-B1、Zds-A1、TEF-7A、Lr46、Glu-B3g、TaGS5-A1、TaCwi-4A、1B/1R、Rht-B1、Lr68、TaELF3-B1、Pina-D1、Sbwm1、TaPHS1、Pm21、COMT-3B、TaCKX-D1、TaSdr-B1、Pch1、Lr34、Yr15、Fhb1、TaMoc-7A和TaGS-D1,其中TaMoc-7A、Lr34、Fhb1、Pch1、Yr15和TaSdr-B1未检测到优异等位基因;9个基因的优异等位基因频率介于30%~80%,包括Pinb2-V、TaPod-A1、Lox-B1、Glu-A1、Glu-D1、TaGS2-B1、TaGW2-6A、TaSus1-7A和Lr14a。55个基因的优异等位基因型占比呈两极分化趋势。所有参试品系中仅济农CH03、CG086和济农CH01分别携带TaCKX-D1、Pm21和COMT-3B基因的优异等位基因,可作为基因供体用于粒重、抗白粉病和茎秆木质素含量改良和品种选育。本研究明确了126份参试品系的基因型信息,基本摸清了山东参试小麦品系在重要农艺性状基因上的等位基因分布特征,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系 分子标记 等位基因 区域试验
下载PDF
94份小麦育种亲本的功能基因分子检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玮 宋国琦 +6 位作者 商航 李玉莲 张淑娟 张荣志 李吉虎 高洁 李根英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63,共6页
为了掌握小麦育种亲本重要性状功能基因的等位基因变异情况,利用42个功能基因KASP标记对94份育种亲本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表明,1B/1R易位系占比30%;Rht-D1是主要的矮秆基因,占比80%;与产量相关的TaCwi-A1-1、GW2-6B、TaSus1-7B优异等... 为了掌握小麦育种亲本重要性状功能基因的等位基因变异情况,利用42个功能基因KASP标记对94份育种亲本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表明,1B/1R易位系占比30%;Rht-D1是主要的矮秆基因,占比80%;与产量相关的TaCwi-A1-1、GW2-6B、TaSus1-7B优异等位变异占比均大于85%,TaGS2-B1、TaGS5-A1、TaGW2-6A、TEF-7A在30%左右,TaGASR7-A1和TaMoc-A1小于10%;与品质相关的Glu-A1、Lox-B1、Pinb-D1优异等位变异占比70%左右,而Zds-D1高达99%,Glu-D1、Zds-A1、TaPds-B1在25%左右;与抗性相关的Lr46优异等位变异占比93%,1-feh-w3为66%,Vp1B1和Lr14a在50%左右,TaSdr-B1为21%,Lr68为15%,而Fhb1、Sbm1、Lr34、Sr2、Pm21在5%以下;光周期、春化和开花期相关基因的优异等位变异占比均较高。本研究明确了优异等位变异占比均较低的功能基因,为下一步育种亲本的有效利用奠定了基础,也为利用KASP标记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功能基因 KASP标记 育种亲本 分子检测
下载PDF
籽粒高效特异性表达启动子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美华 高洁 +6 位作者 李玉莲 张淑娟 宋国琦 张荣志 李玮 李吉虎 李根英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5-50,共6页
启动子是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元件,本研究从燕麦中克隆了燕麦球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序列,经过比对发现新克隆的启动子序列长960 bp,与参考序列AY795082存在9个SNPs。对启动子组成元件进行分析表明,该启动子含有胚乳特异表达所必须的5个Skn-1... 启动子是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元件,本研究从燕麦中克隆了燕麦球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序列,经过比对发现新克隆的启动子序列长960 bp,与参考序列AY795082存在9个SNPs。对启动子组成元件进行分析表明,该启动子含有胚乳特异表达所必须的5个Skn-1(GTCAT)基序;在启动子的正链第622 bp和830 bp处存在胚乳表达相关的顺式调控元件GCN4;在启动子的正链550 bp和负链869 bp处有两个O_(2)位点,曾在玉米中被验证为醇溶蛋白代谢顺式调控元件;在启动子的869 bp处有一个回文结构ACATGTCATCATGT,该序列是胚乳特异表达所必需的。除了上述与胚乳特异性表达有关的元件,该启动子序列中还有许多与逆境响应有关的序列元件。利用上述启动子驱动GUS基因表达试验证明,该启动子启动功能基因表达的强度约为参考序列的5倍,为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小麦籽粒性状提供了良好的基因表达驱动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动子 克隆 表达分析 籽粒特异性
下载PDF
利用直扩PCR试剂盒检测小麦多效抗病基因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玮 宋国琦 +5 位作者 李玉莲 张淑娟 张荣志 高洁 李吉虎 李根英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2期15-18,共4页
为了明确直扩PCR在小麦多效抗病基因检测中的效果,促进廉价、快捷的直扩PCR技术在小麦分子育种中的应用,本研究通过对聚合三个多效抗病基因Sr2、Lr34、Lr67的BC2单株进行直扩PCR检测,筛选到了三个基因聚合的杂合单株,证明了直扩PCR的有... 为了明确直扩PCR在小麦多效抗病基因检测中的效果,促进廉价、快捷的直扩PCR技术在小麦分子育种中的应用,本研究通过对聚合三个多效抗病基因Sr2、Lr34、Lr67的BC2单株进行直扩PCR检测,筛选到了三个基因聚合的杂合单株,证明了直扩PCR的有效性,并讨论了直扩PCR的优缺点和影响因素,为直扩PCR技术在作物分子育种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直扩PCR试剂盒 多效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
下载PDF
干旱和复水条件下小麦叶片TaNCED1表达与ABA积累的关系
14
作者 宋国琦 李玮 +6 位作者 张淑娟 陈明丽 高洁 李玉莲 张荣志 韩小东 李根英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0-406,共7页
NCED基因是ABA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为给小麦耐旱性研究及耐旱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8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和复水过程中小麦叶片 TaNCED1表达水平和ABA含量对水分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干旱... NCED基因是ABA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为给小麦耐旱性研究及耐旱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8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和复水过程中小麦叶片 TaNCED1表达水平和ABA含量对水分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过程中, TaNCED1的表达水平和ABA的积累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品种间 TaNCED1的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济麦22、郑麦366等5个品种 TaNCED1的表达水平呈现明显的单峰曲线,而鲁麦21、临旱2号等3个品种呈现明显的双峰曲线,而且不同材料间 TaNCED1表达量达到最高值的时间也存在差异。在复水过程中,除临旱2号外,其余7个小麦材料的 TaNCED1表达均表现为先快速下降,之后缓慢上升的"V"字形变化趋势。整个水分胁迫和复水处理过程中,ABA含量的变化较为平缓,除临旱2号外, TaNCED1的相对表达量与ABA相对含量之间均都符合y=aln(x)+b的对数关系,且品种之间 TaNCED1对ABA的影响程度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分析认为,可以将 TaNCED1作为重要的水分胁迫响应基因应用于小麦抗旱育种和抗旱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NCED1 ABA 干旱
下载PDF
tae-miR167d及靶基因ARF12在小麦中的表达模式分析
15
作者 宋国琦 李玮 +6 位作者 张淑娟 张荣志 李玉莲 高洁 李吉虎 陈明丽 李根英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5-31,共7页
本研究通过分析tae-miR167d及其靶基因ARF12在小麦品种济麦22和西农889相同时期不同器官和不同时期相同器官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冷胁迫前后8个小麦品种叶片和幼穗中表达水平,以明确tae-miR167d及其靶基因ARF12在小麦中的表达时空分布情况... 本研究通过分析tae-miR167d及其靶基因ARF12在小麦品种济麦22和西农889相同时期不同器官和不同时期相同器官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冷胁迫前后8个小麦品种叶片和幼穗中表达水平,以明确tae-miR167d及其靶基因ARF12在小麦中的表达时空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品种中冷胁迫前后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济麦22和西农889相同发育时期的叶片、叶鞘、茎和幼穗中tae-miR167d和ARF12的表达水平不同,并且随着发育时期的变化,tae-miR167d和ARF12的表达水平也发生变化。分析8个品种正常条件和冷胁迫下叶片和幼穗中tae-miR167d和ARF12的表达情况,发现除临麦4号的幼穗及周麦22和濮麦053的叶片以外,其余品种的叶片和幼穗中tae-miR167d和ARF12表达呈负调控关系;以济麦22的叶片和幼穗为参照,发现多数情况下,叶片中tae-miR167d的表达量低于ARF12,而幼穗中tae-miR167d的表达量高于ARF12。上述结果表明,在小麦的发育过程中,tae-miR167d和ARF12表达水平在不同器官和不同发育时期处于动态变化中,受到冷胁迫后二者呈负调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e-miR167d ARF12 冷胁迫
下载PDF
惠民凹陷临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超压成因机制及分布预测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冰 张立宽 +3 位作者 李超 陈开远 宋国奇 罗红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41-652,共12页
渤海湾盆地惠民凹陷临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油气勘探过程中钻遇不同规模的异常高压,超压成因的不确定性限制了压力预测的可靠性。利用临南洼陷丰富的钻杆测试(DST)压力数据、泥浆密度和测井资料,细致分析了渗透性砂岩流体压力发育特征... 渤海湾盆地惠民凹陷临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油气勘探过程中钻遇不同规模的异常高压,超压成因的不确定性限制了压力预测的可靠性。利用临南洼陷丰富的钻杆测试(DST)压力数据、泥浆密度和测井资料,细致分析了渗透性砂岩流体压力发育特征和超压段泥岩测井响应,依据常压和超压段声波速度、密度测井数据建立判识超压成因的有效应力-测井响应图版,综合讨论了沙河街组超压的成因机制,并预测了异常高压的空间分布。研究发现,临南洼陷沙河街组砂岩储层超压主要发育在3 000 m以深的沙三段(Es^3)和沙四段(Es^4),最高过剩压力分别为23.82 MPa和14.04 MPa;超压段泥岩测井响应表现为偏离正常压实趋势的异常高声波时差、低密度和高中子孔隙度,具有典型的欠压实特征。沙河街组储层超压最主要的成因是相邻泥岩机械压实不平衡作用形成超压的传递,表现为大多数的超压数据均符合加载曲线趋势,只有深洼陷区(埋深为4 000~4 300 m)的超压呈现出卸载特征,可能存在由于富有机质泥岩深埋达到较高成熟度(R_o为0.90%~1.05%)引起的生烃增压贡献。利用平衡深度法计算的流体压力与DST压力数据吻合度高,印证了沙河街组超压主要来自泥岩不均衡压实作用的认识,沙三段过剩压力呈现围绕着洼陷中心呈环状分布,向周围的斜坡区和隆起带逐渐减小为常压。研究成果可以为临南洼陷钻前压力评估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 测井响应 成因判识 压实不均衡 储层 沙河街组 临南洼陷 惠民凹陷
下载PDF
平面压降梯度计算原则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冯月琳 刘华 +1 位作者 宋国奇 袁飞飞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8-605,共8页
超压作为油气运移的动力条件,其变化速率与油气运移方式存在一定的关系。为定量判识超压盆地中油气运移方式,建立了应用地层压降梯度分析的计算思路与方法,并以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渤南洼陷为例进行了应用和探讨。以实测压力与单井预测... 超压作为油气运移的动力条件,其变化速率与油气运移方式存在一定的关系。为定量判识超压盆地中油气运移方式,建立了应用地层压降梯度分析的计算思路与方法,并以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渤南洼陷为例进行了应用和探讨。以实测压力与单井预测压力为基础,对油气主要运移层系进行了压力分布特征分析,结合超压成因机制分区、沉积相变以及断层发育特征,分别对压力均匀降低区、沉积相变非均匀降低区和断层分割非均匀降低区采用不同的压降梯度计算思路进行计算。渤南洼陷深洼带的压降梯度最高,其次为断阶带、陡坡带以及缓坡带,且垂向连通的断层附近压降梯度较高,定量地解释了在超压控制下油气运移方式的变化特征,从而有效判识油气优势富集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降梯度 运移动力 油气运移方式 渤南洼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高勘探程度区主力含油层系储量空白区精细勘探方法--以渤海湾盆地渤南洼陷沙三段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安天下 宋国奇 +6 位作者 王永诗 郝雪峰 向立宏 伍松柏 刘瑞娟 尹丽娟 林璐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44,共10页
在分析制约渤南洼陷主力含油层系储量空白区勘探的关键问题及对策基础上,提出一套以"剩余资源→油藏类型→成藏主控因素→储量空白区成因→勘探关键技术"为主线的精细勘探思路和方法,并在研究区开展了实践。结果表明:渤南洼... 在分析制约渤南洼陷主力含油层系储量空白区勘探的关键问题及对策基础上,提出一套以"剩余资源→油藏类型→成藏主控因素→储量空白区成因→勘探关键技术"为主线的精细勘探思路和方法,并在研究区开展了实践。结果表明:渤南洼陷南部斜坡带沙三段储量空白区仍具有勘探潜力;岩性-构造类油藏是潜力区可能发育的油藏类型,油藏分布受储层展布特征控制,圈闭有效性主要受构造、储层、断层封堵性及含油高度等因素控制;储层条件差、断层不封堵及含油高度低为储量空白区成因;科研攻关形成了有利储层预测、圈闭有效性及含油高度定量评价的关键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勘探部署效果。研究结果对于中国东部其他陆相断陷盆地主力含油层系的精细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力含油层系 储量空白区 精细勘探 高勘探程度区 渤南洼陷
下载PDF
Differential Hydrocarbon Enrichment and its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in Depressions of the Bohai Bay Basin Differential Hydrocarbon Enrichment and its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in Depressions of the Bohai Bay Basin 被引量:15
19
作者 JIANG Youlu LIU Hua +4 位作者 song guoqi WANG Yongshi LIU Jingdong ZHAO Kai LYU Xuey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5期1855-1872,共18页
Significant differential hydrocarbon enrichment occurs in depressions in a petroliferous basin.There are multiple depressions in the Bohai Bay Basin, and each depression as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unit of hydrocarbon... Significant differential hydrocarbon enrichment occurs in depressions in a petroliferous basin.There are multiple depressions in the Bohai Bay Basin, and each depression as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unit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contain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hydrocarbon generation conditions and enrichment degree.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documents and a large number of statistical data, this work comparatively analyzed the differential hydrocarbon enrichment and its major controlling factors in depressions of the Bohai Bay Bas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depressions in the Bohai Bay Basin have various hydrocarbon enrichment degrees, and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four types, namely enormously oil-rich, oil-rich, oily and oil-poor depressions. In general, the enormously oil-rich and oil-rich depression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basin along the Tan-Lu and Lan-Liao faults, whereas depressions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basin are poor in hydrocarbons. Moreover,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hydrocarbons is also highly heterogeneous, with Pre-Paleogene strata rich in hydrocarbons in the northern and western depressions, Paleogene strata rich in hydrocarbons in the entire basin, and Neogene strata rich in hydrocarbons in the off-shore areas of the Bohai Bay Basin. From early depressions in onshore areas to the late depressions in offshore areas of the Bohai Bay Basin, the source rocks and source-reservoir-cap rock assemblages gradually become younger and shallower, and the hydrocarbon resource abundance gradually increases. Hydrocarbon supplying condition is the key factor constraining the hydrocarbon enrichment for different depressions,while the main source-reservoir-cap rock assemblage, sufficient hydrocarbons and the transportation capacity of faults control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hydrocarbons. The main factors controlling hydrocarbon enrichment are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layers. The hydrocarbon supplying condition of source rocks is the key controlling factor, whereas the source-reservoir configuration, the main sourcereservoir-cap rock assemblages, and the fault transportation are the main factors of hydrocarbon enrichment in the Paleogene, Paleogene and Neogene,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fferential hydrocarbon enrichment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hydrocarbon-rich depression fault transportation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Bohai Bay Basin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Geological Structures and Hydrocarbon Enrichment of Different Depressions in the Bohai Bay Basin 被引量:13
20
作者 JIANG Youlu LIU Hua +3 位作者 song guoqi WANG Yongshi LIU Pei Lü Xuey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6期1998-2011,共14页
The Bohai Bay Basin contains many depressions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hydrocarbon enrichment associated with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s of different depressions. This study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olog... The Bohai Bay Basin contains many depressions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hydrocarbon enrichment associated with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s of different depressions. This study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s and hydrocarbon enrichment of the depressions in the Bohai Bay Basin. Based on the Paleogene strata distribution and the length to width ratio of different depressions, their geological structure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in plan-view: open(length/width 〈 2), narrow(length/width 〉 4) and transitional types(length/width 2-4). In cross section,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s can be divided into dustpan I, dustpan II and double-faulted types. Based on tectonic evolution and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the depressions are classified into early-formed, inherited and late-formed categories. Generally, narrow depressions are mainly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and southwest of the Bohai Bay Basin, while open depressions are dominantly distributed in the central area of the basin; late-formed depressions are mainly around the Bohai sea area, and early-formed depressions are mostly located in the periphery of the basin. Geological structures of the depressions control the formation of the source, reservoir and cap rocks as well as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setting, and further influence the pay zones and oil-bearing sequence. In detail, dustpan II and doublefaulted depressions mainly have A-type sags, which often possess better hydrocarbon generation conditions than dustpan I ones; hydrocarbons in open dustpan II depressions tend to accumulate in the central uplift areas or buried hill, while those in narrow dustpan I depressions always accumulate in gentle slope belts. The oil-bearing sequence for different evolutional depressions corresponds well with the sedimentary strata of the main development stages of depressions. In early-formed depressions, hydrocarbons are mainly enriched in deeply buried reservoirs, while in late-formed depressions hydrocarbons are abundant in the relatively shallow traps. In summary, most inherited and late-formed dustpan II depressions are enriched in hydrocarbons due to their extensive source rocks and good source-reservoir-seal assemblages, whereas dustpan I and early-formed depressions are relatively poor in hydrocarb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logical structure of depression hydrocarbon enrichment fault migration system dustpan-shaped depression Bohai Bay Bas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