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fforestation with an age-sequence of Mongolian pine plantation promotes soil microbial residue accumulation in the Horqin Sandy Land, China
1
作者 GUO Jingwen song xueshu +2 位作者 WANG Xiao DU Zhangliu LU Se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4年第4期567-579,共13页
Land use change affects the balance of organic carbon(C)reserves and the global C cycle.Microbial residues are essential constituents of stable soil organic C(SOC).However,it remains unclear how microbial residue chan... Land use change affects the balance of organic carbon(C)reserves and the global C cycle.Microbial residues are essential constituents of stable soil organic C(SOC).However,it remains unclear how microbial residue changes over time following afforestation.In this study,16-,23-,52-,and 62-year-old Mongolian pine stands and 16-year-old cropland were studied in the Horqin Sandy Land,China.We analyzed changes in SOC,amino sugar content,and microbial parameters to assess how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fluence soil C transformation and preserv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C storage increased with stand age in the early stage of afforestation but remained unchanged at about 1.27-1.29 kg/m2 after 52 a.Moreover,there were consistent increases in amino sugars and microbial residues with increasing stand age.As stand age increased from 16 to 62 a,soil pH decreased from 6.84 to 5.71,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total amino sugars increased from 178.53 to 509.99 mg/kg.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pH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specific and total amino sugars was observed,indicating that the effects of soil acidification promote amino sugar stabilization during afforestation.In contrast to the Mongolian pine plantation of the same age,the cropland accumulated more SOC and microbial residues because of fertilizer application.Across Mongolian pine plantation with different age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calculated contribution of bacterial or fungal residues to SOC,suggesting that fungi were consistently the dominant contributors to SOC with increasing time.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afforestation in the Horqin Sandy Land promotes efficient microbial growth and residue accumulation in SOC stocks and has a consistent positive impact on SOC persist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organic matter stand age biomarker amino sugars microbial residues
下载PDF
铃兰的栽培与应用
2
作者 宋学术 陈光启 +4 位作者 包颖 孙立国 贾晓丽 张艳敏 刘吉艳 《吉林林业科技》 2020年第1期47-48,共2页
本文介绍了铃兰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分布范围、繁殖技术以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铃兰 栽培 应用
下载PDF
华北低丘山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 被引量:37
3
作者 任荣秀 杜章留 +2 位作者 孙义亨 宋学姝 陆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6991-6999,共9页
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土壤团聚性及有机碳分布,进而改变土壤碳循环过程。对太行山南部50年刺槐人工林(R50)、17年刺槐人工林(R17)、自然恢复林(NR)和农田(CL)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表层土壤(0—20 cm)进行了系统研究,利用湿筛法对土壤团聚... 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土壤团聚性及有机碳分布,进而改变土壤碳循环过程。对太行山南部50年刺槐人工林(R50)、17年刺槐人工林(R17)、自然恢复林(NR)和农田(CL)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表层土壤(0—20 cm)进行了系统研究,利用湿筛法对土壤团聚体进行分级,并计算土壤结构稳定性参数(平均重量直径MWD,团聚体比例AR)及不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进而分析弃耕后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及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有显著影响,自然恢复林与刺槐林的大团聚体(>0.25 mm)含量都高于农田,且自然恢复林的大团聚体增加更显著。MWD的计算结果表明:自然恢复林>刺槐人工林>农田,说明该区域的自然恢复方式更容易促进大团聚体的形成,并显著改良土壤结构及增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弃耕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0—10 cm土层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高于农田,且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团聚体稳定性呈正相关。这些结果说明,研究区域的自然植被恢复和人工造林都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的固碳能力,且储存的有机碳主要存于大团聚体中,而农田的有机碳大都存于粘粒+粉粒团聚体中。自然植被恢复和人工造林均提高了土壤结构稳定性,是改善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质量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贡献率
下载PDF
基于气体分子动理论的土壤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义亨 施少敏 +4 位作者 宋学姝 孟平 张劲松 任荣秀 陆森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8-402,共5页
通过测定两种土壤和一种玻璃珠的两相热导率随气压的变化,分析变压条件下气体分子碰撞平均自由程和多孔介质孔隙结构间的关系。研究计算了表征土壤平均孔隙结构的孔隙特征长度(d),同时依据静态几何学方法计算获取了颗粒平均间距(D)。结... 通过测定两种土壤和一种玻璃珠的两相热导率随气压的变化,分析变压条件下气体分子碰撞平均自由程和多孔介质孔隙结构间的关系。研究计算了表征土壤平均孔隙结构的孔隙特征长度(d),同时依据静态几何学方法计算获取了颗粒平均间距(D)。结果表明,基于热传输方法获取的d值是从气体分子碰撞传热的动态观点获取的孔隙结构表征,标识着土壤颗粒间的热分离特征,是表征土壤孔隙结构的有效指标。由于土壤的d和D值相差3个数量级,但在玻璃珠上无量级差异,这说明d值可能只能表征土壤团聚体间的平均孔隙结构,不能反映团聚体内部及黏土颗粒内部的微细孔隙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孔隙结构 热导率 气体分子动理论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行李安检系统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魏可才 宋雪述 +1 位作者 徐国 赵俣钧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0年第11期90-93,共4页
文章阐述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智能行李安检系统,从研究背景、传统行李安检系统存在的问题等方面,重点阐述智能行李安检系统的系统层级、组成及系统功能。通过使用丰富的传感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行李安检工作的智... 文章阐述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智能行李安检系统,从研究背景、传统行李安检系统存在的问题等方面,重点阐述智能行李安检系统的系统层级、组成及系统功能。通过使用丰富的传感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行李安检工作的智能化、自动化,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准确率和工作效率,有效降低因人员经验不足和状态不佳等原因造成行李中违禁品漏检、误检带来的安全隐患,尤其通过人工智能的机器自我学习,全面实现行李安检的智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人工智能 行李安检
下载PDF
青岛市2017—2018年度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6
作者 于维松 陈静 +2 位作者 孙晓伟 宋学术 曹丽 《辐射防护通讯》 2022年第4期23-26,共4页
分析了2017—2018年度在本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放射工作人员的体检结果。结果表明,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介入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率最高。结论认为,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有一定影响,应该加强对放射工作... 分析了2017—2018年度在本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放射工作人员的体检结果。结果表明,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介入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率最高。结论认为,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有一定影响,应该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及健康监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工作人员 职业健康监护 异常率 电离辐射
下载PDF
山东省部分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宋学术 董振强 +5 位作者 孙冰梅 于维松 张华 孙晓伟 陈静 陈艳霞 《中国辐射卫生》 2019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了解山东省部分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及后续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随机选取2016至2017年度在本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放射工作人员共819人,其年龄22~59岁,包括工业应用组190... 目的了解山东省部分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及后续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随机选取2016至2017年度在本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放射工作人员共819人,其年龄22~59岁,包括工业应用组190人(工业探伤、核电站),医疗应用组629人(放射诊断、治疗、核医学、介入等),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00人为对照组。按《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检测与评价》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及结果判定,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染色体总畸变率(0.11%)明显高于对照组(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及其他医学应用组均未发现异常。观察组中工业应用组发现1例双着丝粒型染色体畸变,介入科医护人员56人,发现2例双着丝粒畸变,观察组共发现3例异常。结论山东省部分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介入组工作人员的染色体畸变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放射工作人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工作人员 染色体畸变 工业应用 医疗应用
原文传递
航天员职业健康监护的探讨
8
作者 宋学术 陈艳霞 刘玉龙 《中国辐射卫生》 2020年第6期704-707,共4页
航天员属高危特殊职业,太空环境复杂、恶劣,充满不确定性。目前航天员公认的职业危险因素主要来自空间辐射,另外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对心理健康有极高要求。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航天员身心方面的职业健康监护问题,为职业卫生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航天员 职业健康监护 空间辐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