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烯包膜肥料控释膜层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杨相东 李娟 +3 位作者 孙明雪 乔丹 张建君 李春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32-2043,共12页
【目的】包膜肥料控释膜层结构和孔隙性质直接影响其养分释放速率。研究包膜肥料膜层结构特征,可以明确膜层结构参数与养分释放速率的关系,揭示包膜肥料控释机制,为建立养分释放数理模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聚乙烯包膜肥料控释膜... 【目的】包膜肥料控释膜层结构和孔隙性质直接影响其养分释放速率。研究包膜肥料膜层结构特征,可以明确膜层结构参数与养分释放速率的关系,揭示包膜肥料控释机制,为建立养分释放数理模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聚乙烯包膜肥料控释膜层作为研究对象,量化研究了聚乙烯喷涂控释膜层的结构特征参数。利用扫描电镜,观测了在不同放大倍数下,采用喷涂工艺制备的聚乙烯包膜肥料膜层的外表层、横断面和内表层特征;以压汞仪测定了膜上孔隙的大小和分布;采用泡点法研究了大孔隙的最大孔径。【结果】不同放大倍数下的扫描电镜观测结果表明,喷涂法制备的包膜肥料控释膜层外表面整体上光滑、平整、均匀、疏松,但局部存在少量孔隙,孔径主要分布在1000~50 nm的范围内;在放大倍数很高的情况下,整体上膜层无细微孔隙结构。控释膜层厚度约为60~100μm,断面形貌疏松无孔。膜层内表面粗糙,高低起伏不平、犬牙交错。膜壳材料堆密度为0.4~0.8 g/mL,低于聚乙烯密度,属于疏松结构。孔隙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聚乙烯控释膜层的中值孔径为4.5~5.3 nm,与对比的聚乙烯薄膜基本一致,说明两种膜分子链间的细微结构没有差异;但是聚乙烯控释膜层中存在占比18%的直径约为1000~50 nm的较大孔,孔径小于10 nm的间隙占82%,进一步说明占比少的大孔影响控释膜层释放性能。喷涂控释膜层总孔体积在0.4686~1.2260 mL/g,平均孔径在25.1~86.8 nm范围内,孔隙率为33.0%~50.6%,显著高于拉伸工艺制备的聚乙烯薄膜。释放期在1~6个月的包膜控释肥料,最大孔径在990~480 nm的范围,随包膜肥料释放期的增加,膜孔直径逐步减小,说明包膜控释肥料养分释放速率与其最大孔径存在内在联系。【结论】综合3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聚乙烯控释膜层可以看作是膜层均匀致密且局部有孔隙,膜壳直径3 mm,膜层厚度约为50μm,最大孔径为1μm,平均孔径为50 nm的密闭球形壳体。最大孔是水分和养分进出膜层的主要通道,决定了包膜肥料养分释放速率的快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控释肥料 聚乙烯 膜层结构 孔隙参数 释放特性
下载PDF
混合盐碱胁迫对饲用高粱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欢 张玉霞 +3 位作者 孙明雪 夏全超 孙昊 杜晓艳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43-148,共6页
以加拿大、牧乐、N52K1009、SU9002等4个饲用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混合盐碱溶液(NaCl∶NaHCO_(3)∶Na_(2)CO_(3)∶Na_(2)SO_(4)浓度比为1∶9∶9∶1)进行胁迫处理,研究混合盐碱胁迫对高粱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 以加拿大、牧乐、N52K1009、SU9002等4个饲用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混合盐碱溶液(NaCl∶NaHCO_(3)∶Na_(2)CO_(3)∶Na_(2)SO_(4)浓度比为1∶9∶9∶1)进行胁迫处理,研究混合盐碱胁迫对高粱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加,不同饲用高粱品种幼苗的CAT活性、SOD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POD活性和MDA含量不断增加;加拿大和牧乐幼苗在盐碱处理下的丙二醛含量低于N52K1009和SU9002,而其他生理指标的含量或活性均高于N52K1009和SU9002,说明加拿大和牧乐较N52K1009和SU9002更耐盐碱。饲用高粱通过增强CAT、SOD、POD抗氧化酶活性和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提高抗盐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高粱 幼苗 盐碱胁迫 生理特性
下载PDF
不同苜蓿的抗寒性差异及其与糖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孙明雪 张玉霞 +4 位作者 丛百明 王显国 田永雷 张庆昕 杜晓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3-308,共6页
为探讨苜蓿(Medicago sativa L.)种类和品种的抗寒性差异及其与根颈糖类物质含量的关系,本研究在越冬前期挖取科尔沁沙地种植的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和‘骑士T’、‘北极熊’、‘草原3号’、‘巨能3010’紫花苜蓿的越冬器官,... 为探讨苜蓿(Medicago sativa L.)种类和品种的抗寒性差异及其与根颈糖类物质含量的关系,本研究在越冬前期挖取科尔沁沙地种植的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和‘骑士T’、‘北极熊’、‘草原3号’、‘巨能3010’紫花苜蓿的越冬器官,在程序式低温处理箱进行模拟低温处理,检测苜蓿根颈相对电导率及糖类物质含量变化,利用相对电导率拟合Logistic方程,获得半致死温度(LT 50),对LT 50和糖类物质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黄花苜蓿的抗寒性强于紫花苜蓿,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抗寒性为‘北极熊’>‘草原3号’>‘巨能3010’>‘骑士T’。相关分析表明,-20℃处理下苜蓿淀粉含量与苜蓿抗寒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20℃及以下温度处理下果糖和蔗糖含量与苜蓿抗寒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果糖和蔗糖是苜蓿越冬抗寒保护物质,-20℃处理苜蓿根颈中淀粉含量、-20℃及以下低温处理下果糖和蔗糖含量可以作为苜蓿衡量抗寒性强弱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根颈 糖类物质 抗寒性
下载PDF
播期、品种对沙地紫花苜蓿抗氧化特性与越冬率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田永雷 张玉霞 +4 位作者 王显国 候文慧 王月林 孙明雪 杜晓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77-1283,共7页
为探讨不同播种时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liva L.)根颈抗氧化特性变化规律及其与越冬的关系,本试验选择3个紫花苜蓿品种(骑士T、公农1号、擎天柱),于2017年7月1日开始,每5天播种一期,播种至8月15日。2017年10月11日(土壤冻融交替期)、11... 为探讨不同播种时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liva L.)根颈抗氧化特性变化规律及其与越冬的关系,本试验选择3个紫花苜蓿品种(骑士T、公农1号、擎天柱),于2017年7月1日开始,每5天播种一期,播种至8月15日。2017年10月11日(土壤冻融交替期)、11月11日(土壤封冻期)取样测定紫花苜蓿根颈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翌年春季调查越冬率。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时期的推迟,3个紫花苜蓿品种的越冬率均明显下降,紫花苜蓿根颈中CAT,POD,SOD酶活均呈下降趋势;越冬率与10月11日紫花苜蓿根颈的SOD酶活性及11月11日根颈的POD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10月11日和11月11日根颈的MDA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研究认为,紫花苜蓿根颈中SOD,POD,CAT 3种抗氧化酶是其适应低温的关键酶,在阿鲁科尔沁地区,7月21日之前播种可有效提高紫花苜蓿越冬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紫花苜蓿 越冬率 抗氧化特性 播种时期
下载PDF
水钾耦合对苜蓿根颈抗氧化特性及越冬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明雪 张玉霞 +4 位作者 丛百明 夏全超 田永雷 张庆昕 张冬梅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845-2852,共8页
为探究不同水钾耦合处理对科尔沁沙地生境下种植苜蓿(Medicago sativa)抗寒生理特性的影响,以‘骑士T’和‘公农1号’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随机区组设计,水分处理为主区:灌水时间间隔分别为4 d,8 d和12 d(用W_(1),W_(2),W_... 为探究不同水钾耦合处理对科尔沁沙地生境下种植苜蓿(Medicago sativa)抗寒生理特性的影响,以‘骑士T’和‘公农1号’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随机区组设计,水分处理为主区:灌水时间间隔分别为4 d,8 d和12 d(用W_(1),W_(2),W_(3)表示);钾肥施用量水平为副区,具体施用量分别为50 kg·hm^(-2)K_(2)O,100 kg·hm^(-2)K_(2)O和150 kg·hm^(-2)K_(2)O(用K_(1),K_(2),K_(3)表示),并设置不施钾肥为对照(CK),于越冬前期挖取苜蓿根颈材料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翌年测定越冬率。结果表明:在W3灌水时间间隔处理下,‘骑士T’和‘公农1号’品种苜蓿根颈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越冬率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W1和W2处理,其中以K2施用量处理下的数值与CK差异最显著(P<0.05),且此施肥量下的MDA含量也显著低于CK(P<0.05)。因此在科尔沁沙地生境下生产苜蓿,灌水时间间隔为12 d、钾肥施用量在100 kg·hm^(-2)K_(2)O有利于提高苜蓿抗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钾耦合 苜蓿 越冬率 抗氧化特性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_1致肝脏损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师文文 姜凯 +4 位作者 徐庆强 孟文琪 孙铭学 赵杰 肖凯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8年第22期5832-5836,共5页
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 AFB_1)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真菌毒素,也是诱发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AFB1与乙肝病毒两者协同致癌作用比单因素乙肝病毒诱发肝癌高约30~60倍。AFB_1进入体内后主要通过引发DNA损伤发挥毒性作用,其中DNA-... 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 AFB_1)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真菌毒素,也是诱发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AFB1与乙肝病毒两者协同致癌作用比单因素乙肝病毒诱发肝癌高约30~60倍。AFB_1进入体内后主要通过引发DNA损伤发挥毒性作用,其中DNA-加合物是最常见的损伤形式,而表观遗传修饰的改变在其致肝脏损伤中也发挥着显著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AFB_1致肝脏损伤的相关研究进展,总结出AFB1可能的致癌机制,以期为防治黄曲霉毒素引起的肝脏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DNA损伤 表观遗传修饰 肝脏损伤
下载PDF
饲用高粱品种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筛选 被引量:7
7
作者 候文慧 张玉霞 +4 位作者 陈卫东 孙明雪 郭园 丛百明 杜晓艳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1期67-72,共6页
为了评价不同饲用高粱品种萌发期抗旱性指标,筛选适宜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的饲用高粱品种,采用浓度为15%的聚乙二醇(PEG)溶液进行模拟干旱处理,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测定发芽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隶属函数分析法相结... 为了评价不同饲用高粱品种萌发期抗旱性指标,筛选适宜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的饲用高粱品种,采用浓度为15%的聚乙二醇(PEG)溶液进行模拟干旱处理,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测定发芽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隶属函数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不同基因型饲用高粱萌发期抗旱性.结果表明,试验所选8个饲用高粱品种的抗旱性排序为SU9002>N5212274>2180>1230>1220>BJ0603>N52K1009>BJ0602,发芽指数(VI)、发芽率(GR)是饲用高粱萌发期抗旱性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高粱 萌发期 抗旱性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施氮量对不同饲用燕麦品种苗期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王鑫 张玉霞 +5 位作者 鲍青龙 陈卫东 孙明雪 郭园 杨世宽 骆璎珞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5期396-401,共6页
以燕王、牧王、甜燕1号、牧乐思等燕麦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饲用燕麦品种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含氮物质对施氮量的生理响应.试验于苗期追施N0(CK),N1(515 kg·hm^-2),N3(030 kg·hm^-2)和N4(545 kg·hm^-2)氮肥(纯N),取叶片测... 以燕王、牧王、甜燕1号、牧乐思等燕麦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饲用燕麦品种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含氮物质对施氮量的生理响应.试验于苗期追施N0(CK),N1(515 kg·hm^-2),N3(030 kg·hm^-2)和N4(545 kg·hm^-2)氮肥(纯N),取叶片测定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和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SP)、游离氨基酸(AA)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不同饲用燕麦品种叶片的GS、GOGAT、NR活性和SP含量活性增强,GOT、GPT活性和AA含量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或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不同饲用燕麦品种之间则是燕王的GS活性对施氮量反应最敏感,牧乐思的GS活性对施氮量反应不敏感;燕王和牧王的GOGAT活性对施氮量的敏感性强于甜燕1号和牧乐思;燕王的NR活性对施氮量反应强于牧王和甜燕1号,牧乐思相对较弱;燕王和牧王的GOT对施氮量反应敏感;牧乐思的GPT活性对施氮量的敏感性相对较弱;燕王和牧王的SP对施氮量反应敏感,甜燕1号相对较弱;燕王和牧王的AA积累较甜燕1号和牧乐思敏感.结论:燕王和牧王是氮高效利用饲用燕麦品种,甜燕1号和牧乐思则是氮低效利用饲用燕麦品种,其中GS、GOGAT、NR是饲用燕麦氮代谢关键酶,可以用来筛选氮高效利用饲用燕麦品种的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燕麦 品种 氮肥 氮代谢
下载PDF
Increase in yield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of double rice with long-term application of controlled-release urea 被引量:3
9
作者 TIAN Chang sun ming-xue +4 位作者 ZHOU Xuan LI Juan XIE Gui-xian YANG Xiang-dong PENG Jian-we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7期2106-2118,共13页
Controlled-release urea(CRU)has better characteristics than conventional urea for synchronizing nitrogen(N)release with plant uptake.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CRU on crop yield and N use efficiency(NUE)has long bee... Controlled-release urea(CRU)has better characteristics than conventional urea for synchronizing nitrogen(N)release with plant uptake.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CRU on crop yield and N use efficiency(NUE)has long been the key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CRU.A long-term experiment over five consecutive years was conducted in Changsha,Hunan Province,China,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olyethylene-coated urea with a 90-d release period on the yield and NUE of double rice(early and late crops are grown in the same year),the amount of residual soil mineral N and the soil–plant N balance,as well as on the economic benefits.Four N fertilizer treatments including CK(no N fertilizer),U(conventional urea),CRU1(polyethylene-coated urea with equal N application rate to U)and CRU2(20%reduction in N application rate of CRU1)were establish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RU1 application increased the yield and NUE of double rice by 11.0 and 13.5%,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U.Higher yield and NUE of late rice were found than in early rice in CRU treatments.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U,the yield and NUE of early rice in the CRU1 treatment were increased by 6.0 and 10.2%,respectively,and those of late rice were increased by 15.4 and 13.8%,respectively.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RU1 and CRU2 in double rice yield.Furthermore,CRU treatments(including CRU1 and CRU2)had higher apparent residual Nmin rate(ARNR)and apparent N recovery rate(ANRR),but lower apparent N loss(NS)than the conventional U treatment.Concentrations of NH_(4)^(+)-N and NO_(3)^(-)-N were greater in the surface soil(0–20 cm)and lower in the deeper soil layer(40–60 cm)with CRU treatments than in the U treatment after harvest.Moreover,CRU application produced a greater economic benefit than conventional U application.In general,CRU outperformed U fertilizer in terms of rice yield,NUE,soil–plant N balance,economic benefit,and CRU2 provided greater comprehensive benefits than CRU1.It is suggested that CRU application is beneficial for solving N management challenges in the production of r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rolled-release urea RICE YIEL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下载PDF
北戴河海洋沉积物中L-半胱氨酸脱硫细菌的多样性及其特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策 刘贝贝 +2 位作者 孙明雪 边佳琪 魏士平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82-1589,共8页
【背景】脱硫细菌对有机硫的脱硫作用在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脱硫工业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目的】了解海洋沉积物中可分解有机物产生硫化氢的细菌多样性。【方法】对我国北戴河海洋沉积物中可培养的L-半胱氨酸脱硫细菌进行分离与... 【背景】脱硫细菌对有机硫的脱硫作用在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脱硫工业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目的】了解海洋沉积物中可分解有机物产生硫化氢的细菌多样性。【方法】对我国北戴河海洋沉积物中可培养的L-半胱氨酸脱硫细菌进行分离与筛选,通过对其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对其脱硫、脱氮能力进行检验。【结果】从海洋沉积物中分离得到97株细菌,从以L-半胱氨酸为硫源的培养基中筛选出62株有机脱硫专一型细菌。根据脱硫细菌的形态及其特征,从中选取12株作为典型代表做进一步分析,它们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动性球菌属(Planococcus)和红球菌属(Rhodococcus)。结果表明,这12株细菌均可产生半胱氨酸脱巯基酶,能够将半胱氨酸分解为丙酮酸、硫化氢和氨,即同时具备脱硫与脱氮的能力。其中有5株菌脱硫能力较强,分别属于赖氨酸芽孢杆菌属、动性球菌属和芽孢杆菌属。【结论】海洋沉积物中存在着丰富的L-半胱氨酸脱硫细菌,为进一步研究海洋中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提供了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循环 脱硫细菌 L-半胱氨酸 硫化氢 半胱氨酸脱巯基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