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合肥地区稻鳖共作模式对稻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影响
1
作者 赵秀侠 卢文轩 +7 位作者 梁阳阳 方婷 宋光同 王芬 徐笑娜 陈祝 蒋业林 方国侠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77,共11页
为了解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稻田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以稻鳖共作(RT组)和常规水稻单作(CM组)稻田水体浮游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稻鳖共作和常规水稻单作模式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稻鳖共作区浮游植物检测到6... 为了解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稻田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以稻鳖共作(RT组)和常规水稻单作(CM组)稻田水体浮游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稻鳖共作和常规水稻单作模式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稻鳖共作区浮游植物检测到6门45属68种;浮游植物优势类群为绿藻门和裸藻门类群;稻鳖共作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和生物量均低于常规水稻单作区;alpha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常规水稻单作区(P<0.05)。分析显示稻鳖共作区指示物种主要为富营养化浅水型物种,说明水体营养盐含量高,可能与稻田中华鳖养殖行为密切相关。冗余分析(RDA)结果发现,孕穗期稻田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因素为WT、NO_(2)^(-)-N,成熟期稻田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素为pH。研究结果初步揭示稻鳖共作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表明稻鳖共作种养模式可改善稻田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鳖共作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不同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克氏原螯虾生长、肌肉成分、消化酶活性、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
作者 徐笑娜 宋光同 +5 位作者 王芬 朱士明 陈祝 李正荣 殷俊峰 黄勇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8-83,共6页
实验旨在探究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性能、肌肉成分、消化酶活性、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饲料以豆粕为主要蛋白来源,大豆油为主要脂肪来源,豆粕、玉米淀粉为主要碳水化合物来源,配制成27.58%、32.26%... 实验旨在探究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性能、肌肉成分、消化酶活性、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饲料以豆粕为主要蛋白来源,大豆油为主要脂肪来源,豆粕、玉米淀粉为主要碳水化合物来源,配制成27.58%、32.26%、36.03%蛋白水平的等能饲料,分别命名为D1、D2、D3组。饲喂平均初始体重为(6.0±0.5)g的克氏原螯虾5周,每种实验饲料投喂3个水族箱,每个水族箱放养15只健康良好的克氏原螯虾。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终末体重、增重率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克氏原螯虾肌肉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各处理组克氏原螯虾蛋白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D3组克氏原螯虾蛋白酶含量达到最高水平,为46.57 U/mg。同时,高蛋白饲料也刺激肝胰腺中的脂肪酶活性,在D3组的克氏原螯虾中检测到最高水平的脂肪酶活性,并与D1、D2组有显著差异(P<0.05)。D3组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D1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综上所述,适当提高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对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消化能力和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饲料 蛋白质 生长性能 肌肉成分 消化酶活性 免疫
下载PDF
Effects of Microbial Fermented Feed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Farmed Crayfish
3
作者 Qu Chunjuan song guangtong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Microbial fermented feed possesses a natural fermentation flavor and exhibits good palatability.It is not only easily digestible and absorbable by livestock but also non-toxic.Additionally,it has the capacity to inhib... Microbial fermented feed possesses a natural fermentation flavor and exhibits good palatability.It is not only easily digestible and absorbable by livestock but also non-toxic.Additionally,it has the capacity to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facilitate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animals,and enhance their immune response,disease resistance,and overall production performance.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election of common feed materials and microbial strains used in fermented feed,as well as their effects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muscle quality,antioxidant capacity,and immune function of crayfish.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microbialfermented feed in crayfishaqua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bial fermented feed CRAYFISH Muscle quality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fluence mechanism
下载PDF
温棚保温、亲本规格对克氏原螯虾苗繁育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宋光同 江河 +4 位作者 王芬 蒋业林 陈祝 王佳佳 吴仓仓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0-136,共7页
采用单因素对照、对比试验方法,开展温棚保温以及大、中、小不同亲本规格对克氏原螯虾苗种规格、育苗量等繁育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每年冬季最冷时节(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中旬),温棚内池平均水温较室外池高3.44℃,且温棚内池水温皆在... 采用单因素对照、对比试验方法,开展温棚保温以及大、中、小不同亲本规格对克氏原螯虾苗种规格、育苗量等繁育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每年冬季最冷时节(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中旬),温棚内池平均水温较室外池高3.44℃,且温棚内池水温皆在5℃以上;温棚内池平均育苗量与室外池差异不显著(P>0.05),而培育的虾苗体质量为室外池的1.46倍。中规格亲虾(25~35 g)繁育的虾苗规格极显著大于小规格亲虾(15~20 g)(P<0.01),中规格亲虾育苗量极显著高于大规格亲虾(40~50 g)(P<0.01);小规格亲虾可以明显提高亲本虾繁殖后回捕率。经观察,1月洞穴中雌性亲虾排苗率达80%。笔者认为,温棚设施可提高冬季水温,可促进虾苗生长,提高虾苗规格;亲虾规格以25~35 g为宜。本试验结果将为克氏原螯虾亲本选择以及早繁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温棚 规格 繁育
下载PDF
藕鳖共作对水环境和藕鳖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王芬 程云生 +9 位作者 侯冠军 季索菲 宋光同 李虎 张晔 吴育春 李正荣 朱成骏 李杰 蒋业林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4期159-164,共6页
为研究藕鳖共作对藕田水环境以及鳖、藕生长性能的影响,2019年6—10月定期监测鳖单作、藕鳖共作和藕单作池塘的水体理化指标、浮游动植物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相对于鳖单作,藕鳖共作能显著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和化学需氧量浓度。3种模式... 为研究藕鳖共作对藕田水环境以及鳖、藕生长性能的影响,2019年6—10月定期监测鳖单作、藕鳖共作和藕单作池塘的水体理化指标、浮游动植物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相对于鳖单作,藕鳖共作能显著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和化学需氧量浓度。3种模式水体中的浮游动植物种类数和多样性指数无显著性差异。浮游动物优势种群均归属于原生动物、轮虫和桡足类;鳖单作和藕单作水体的浮游植物优势种群以绿藻和蓝藻为主,藕鳖共作模式优势种群归属于绿藻、硅藻、蓝藻和裸藻门。相较于鳖单作,藕鳖共作模式中,中华鳖成活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增加23.29%和1.59%,饲料转化率降低17.92%;相对于藕单作,藕鳖共作模式中,百粒莲子重和莲蓬数量分别提高9.76%和7.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藕鳖共作 水质指数 浮游动植物 生长性能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5种饲料组合投喂下克氏原螯虾生长及肌肉品质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宋光同 王芬 +7 位作者 蒋业林 陈祝 李正荣 麻嘉浩 叶圣陶 王佳佳 徐彬 周翔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2-177,共6页
为探明较佳的克氏原螯虾养殖饲料种类及组合,开展5种饲料组合(A组:颗粒饲料,B组:大豆+玉米,C组:颗粒饲料+大豆+玉米,D组:颗粒饲料+鱼肉,E组:鱼肉)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及肌肉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组试验虾平均成活率最... 为探明较佳的克氏原螯虾养殖饲料种类及组合,开展5种饲料组合(A组:颗粒饲料,B组:大豆+玉米,C组:颗粒饲料+大豆+玉米,D组:颗粒饲料+鱼肉,E组:鱼肉)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及肌肉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组试验虾平均成活率最高,达82.5%,分别较B组、C组、D组、E组高25.4%、26.9%、57.1%、65.0%;5个喂养试验组试验虾每隔10 d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且各组前20 d试验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皆表现为明显高于后20 d;其中,B组试验虾总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达4.396、4.214%/d,皆显著高于A组和E组(P<0.05),也高于C组、D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A组试验虾肌肉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及呈味氨基酸含量皆最高,分别为16.245%、5.990%、7.265%,B组皆次之;A组克氏原螯虾肌肉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味道强度值(TAV)最大,分别达1.69、8.73,C组克氏原螯虾肌肉天冬氨酸TAV仅次于A组,B组克氏原螯虾肌肉谷氨酸TAV仅次于A组;B组试验虾肌肉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相对均衡,分别为39.38%、31.35%和31.39%,且PUFA含量最高,其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最为丰富,为1.51%。本研究认为,克氏原螯虾养殖过程中,饲料以选择颗粒饲料和大豆、玉米搭配投喂为宜,可有效兼顾克氏原螯虾生长速度、产量、营养、风味及养殖效益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生长 肌肉品质 比较分析
下载PDF
EM菌剂对青虾养殖水体环境因子及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宋光同 钱方平 +6 位作者 乐平义 何吉祥 陈静 吴本丽 黄龙 汪翔 武松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7期183-188,共6页
2016年6月3—10日研究EM菌对野外虾塘环境因子(氨氮含量、亚硝态氮含量、pH值、透明度、叶绿素a含量、溶解氧含量)和浮游生物(浮游植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EM菌剂显著增加了水体的透明度,提高了叶绿素a、溶解... 2016年6月3—10日研究EM菌对野外虾塘环境因子(氨氮含量、亚硝态氮含量、pH值、透明度、叶绿素a含量、溶解氧含量)和浮游生物(浮游植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EM菌剂显著增加了水体的透明度,提高了叶绿素a、溶解氧含量,显著降低了氨氮、亚硝态氮含量,对pH值的影响不显著。试验期间虾塘出现的浮游生物包括整齐盘星藻(Pediastrum integrum)、新月藻(Closterium venus)、尖细栅藻(Scenedesmus acuminatus)、绿色裸藻(Euglenophyta viridis)、小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方形臂尾轮虫(Brachionus quadridentatus)、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剪形臂尾轮虫(Brachionus forficula)、热带龟甲轮虫(Keratella tropica)、长三肢轮虫(Filinia longiseta)、真翅多肢轮虫(Polyarthra euryptera)、发头裸腹溞(Moina irrasa)、蚤状溞(Daphnia pulex)、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僧帽溞(Daphnia cucullata)、中华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 sineseis)、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无节幼体(Nauplius)。统计分析显示,EM菌剂显著提高了藻类(除新月藻)和轮虫的密度,但对枝角类和桡足类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菌 青虾 环境因子 浮游生物群落
下载PDF
两种方法测定不同养殖模式下中华鳖鳖裙中胶原蛋白的含量
8
作者 王芬 陈祝 +4 位作者 宋光同 方国侠 朱成骏 周翔 蒋业林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8-560,共3页
中华鳖,俗称甲鱼、团鱼,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人工养殖,除西藏、青海、新疆外,其余各省均有养殖。养殖模式包括温室养殖、池塘养殖、生态养殖(鳖植共作),其中温室-外塘两段式和鳖植共作为常见模式,鳖植共作模式有稻鳖共作、藕鳖共作... 中华鳖,俗称甲鱼、团鱼,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人工养殖,除西藏、青海、新疆外,其余各省均有养殖。养殖模式包括温室养殖、池塘养殖、生态养殖(鳖植共作),其中温室-外塘两段式和鳖植共作为常见模式,鳖植共作模式有稻鳖共作、藕鳖共作、茭鳖共作等。人工养殖推动了中华鳖市场的蓬勃发展,其养殖产量逐年上升。2019年的养殖产量约占当年全国淡水水产养殖量的1%[1]。中华鳖是典型的低脂高蛋白食品,鳖裙中的粗蛋白质量分数为20%~2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蛋白食品 人工养殖 中华鳖 胶原蛋白 生态养殖 蛋白质量分数 池塘养殖 养殖模式
下载PDF
四种品系中华鳖的形态差异和通径分析
9
作者 王芬 宋光同 +11 位作者 陈祝 徐彬 季索菲 周翔 徐笑娜 侯冠军 张晔 李端 朱成骏 苏友风 董振兴 蒋业林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0期147-154,共8页
为研究安徽境内不同品系中华鳖种质资源的形态差异,以省内主养的4种中华鳖品系:乌鳖品系、日本品系、长江(安徽段)品系和黄河品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4种多元分析方法比较形态差异;采用表型... 为研究安徽境内不同品系中华鳖种质资源的形态差异,以省内主养的4种中华鳖品系:乌鳖品系、日本品系、长江(安徽段)品系和黄河品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4种多元分析方法比较形态差异;采用表型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分析法研究体质量与形态之间的相关性。多元分析结果表明乌鳖和长江品系亲缘关系较近,日本和黄河品系亲缘关系较近,背部和腹部的形态差异是区分4个品系中华鳖的主要依据。建立了4个品系的典型判别函数,其交互验证判别准确率为67.5%。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背甲长和体高是影响乌鳖品系体质量的主要形态参数,其多元回归方程为Y_(乌鳖)=-824.466+23.628体高+2.305背甲长。背甲宽和头宽是影响日本品系体质量的主要形态参数,其多元回归方程Y_(日本)=-1501.849+10.911背甲宽+32.503头宽。腹甲长,头宽和背甲宽是影响长江品系体质量的主要形态参数,其多元回归方程为Y_(长江)=8.175腹甲长-13.882头宽+4.101背甲宽-544.065。背甲长,腹甲宽和腹甲长是影响黄河品系体质量的主要形态参数,其多元回归方程为Y_(黄河)=-1399.419+8.681背甲长+4.604腹甲宽+4.361腹甲长。不同品系中华鳖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亦不相同,有目的的选育,可有效提高选育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品系 中华鳖 形态差异 通径分析
下载PDF
不同稻蟹共作模式下的氮磷平衡及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吕明睿 高子健 +3 位作者 张欣雨 李艳和 宋光同 赵玉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为制定安全优质高效的稻渔共作生产技术规范、探求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技术,设立3种种养模式的对比试验,试验组为稻蟹共作(rice-crab co-culture,RC)和稻虾蟹共作(rice-crayfish-crab co-culture,RCC)模式,对照组为精养蟹(intensive cr... 为制定安全优质高效的稻渔共作生产技术规范、探求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技术,设立3种种养模式的对比试验,试验组为稻蟹共作(rice-crab co-culture,RC)和稻虾蟹共作(rice-crayfish-crab co-culture,RCC)模式,对照组为精养蟹(intensive crab,IC)模式。通过对比精养蟹、稻蟹共作、稻虾蟹共作模式下的氮磷平衡、氮磷利用、浮游生物生物量与多样性及生态经济效益来探寻最佳的稻田养蟹模式。结果显示,3种种养模式底质氮磷含量均有增加,精养模式最为显著(P<0.05);精养、稻蟹共作、稻虾蟹共作模式中氮平衡均表现为盈余,其盈余量逐减,分别为1030.92、364.37、188.75 kg/hm^(2),氮利用率逐增,分别为16.47%、48.98%、65.71%;磷平衡也均表现为盈余,精养、稻蟹共作、稻虾蟹共作的磷盈余量分别为171.35、81.67、76.96 kg/hm^(2),磷利用率逐增,分别为7.61%、18.22%、24.29%;与精养、稻蟹共作模式相比,稻虾蟹共作模式中浮游动植物种类的总量、增长量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最高;稻蟹共作、稻虾蟹共作经济收益相较于精养模式分别降低了22.78%、4.48%,稻虾蟹共作与精养模式收益差距不大。以上结果表明,相较于精养模式,稻渔共作模式对生态环境更友好,而稻虾蟹共作模式相较于稻蟹共作模式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种养 稻蟹共作 稻虾蟹共作 氮磷平衡 氮磷利用 浮游生物多样性 生态经济效益
下载PDF
长期饥饿后异育银鲫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本丽 黄龙 +3 位作者 何吉祥 陈静 宋光同 武松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15-2225,共11页
为研究长期饥饿后异育银鲫幼鱼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水平及适应策略,本试验首先对异育银鲫幼鱼[(11.6±0.4)g]持续饥饿处理90 d,期间水温(15.2±2.0)℃,随后分别采用20%(P20)、25%(P25)、30%(P30)、35%(P35)和40%(P40)蛋白质水平... 为研究长期饥饿后异育银鲫幼鱼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水平及适应策略,本试验首先对异育银鲫幼鱼[(11.6±0.4)g]持续饥饿处理90 d,期间水温(15.2±2.0)℃,随后分别采用20%(P20)、25%(P25)、30%(P30)、35%(P35)和40%(P40)蛋白质水平饲料(每组设置3个平行,每个平行40尾)恢复投喂56 d,期间水温(24.4±2.2)℃,监测饥饿和恢复投喂期间形体指标、脏器系数、体成分、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饥饿90 d后,鱼体体重显著下降(P<0.05),肝脏系数和肠长系数显著降低(P<0.05),肠道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鱼体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显著上升(P<0.05),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P<0.05)。2)恢复投喂后,第14天时,各组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第28天时,P20组体重显著低于P30、P35、P40组(P<0.05),第42和56天时,P35和P40组体重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这2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接近。3)恢复投喂第56天,P20组鱼体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P20和P25组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P20和P25组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P20和P25组鱼体水分含量显著高于P35和P40组(P<0.05)。4)恢复投喂后,肠道消化酶活性逐渐增强;蛋白酶活性随饲料蛋白质水平升高而升高,第28天P35、P40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第56天P40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淀粉酶活性随饲料蛋白质水平升高而降低,第28天P35、P40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第56天P30、P35、P40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结果提示,长期饥饿后异育银鲫幼鱼对不同蛋白质水平饲料的利用及适应过程有较大差异;恢复投喂初期,饲料蛋白质水平对生长影响不大,机体摄食及消化功能逐渐恢复后,较高蛋白质水平(35%~40%)可有效促进生长,回归分析获得理论最适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 长期饥饿 饲料蛋白质水平 特定生长率 饲料系数
下载PDF
莲藕面积对藕鳖共生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毛栽华 宋光同 +9 位作者 王芬 汪习兵 王佳佳 李正荣 张晔 李虎 陈祝 蒋业林 李杰 方国侠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6期68-74,共7页
为了确定藕鳖种养模式中莲藕的最适种植面积,采用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开展4种莲藕种植面积百分比(A型-10%、B型-30%、C型-50%和D型-70%)藕鳖种养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多样性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型藻类48属75种,平均密度和... 为了确定藕鳖种养模式中莲藕的最适种植面积,采用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开展4种莲藕种植面积百分比(A型-10%、B型-30%、C型-50%和D型-70%)藕鳖种养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多样性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型藻类48属75种,平均密度和频度分别为151442个/L和69.89%;以绿藻(小球藻、栅藻等)为绝对优势种类,绿藻种类平均数极明显高于A型、B型(>LSR_(0.01)),明显高于D型(>LSR_(0.05));C型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E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D均最高,平均值分别为2.188、0.949和0.841。因此,种植50%莲藕的C型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复杂程度高,生物多样性高,水体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莲藕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Isolation,Identification and Antibiotics Susceptibility Test of Citrobacter freundii from Procambarus clarkia 被引量:1
13
作者 Chen Honglian song guangtong +2 位作者 He Jixiang Hou Guanjun Wang Yongjie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4年第5期238-241,共4页
Thi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clarify species and drug resistance of pathogen from the diseased Procambarus clarkia. Pathogenic bacteria from hepatopancreas of the diseased P. clarkia were examined using convention... Thi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clarify species and drug resistance of pathogen from the diseased Procambarus clarkia. Pathogenic bacteria from hepatopancreas of the diseased P. clarkia were examined using conventional methods,and then were isolated. The further tests and analysis of the isolated strain were developed,including the regression experiment to P. clarkia,the morphology,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sequence analysis of their 16 S rRNA and gyr B genes,and the susceptibility test to antibiotics. Large colonies with similar morphology and color were obtained. Strain X120523 was identified as Citrobacter freundii,proved to have strong pathogenicity,and was susceptible to quinolones and aminoglycos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cambarus clarkia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Citrobacter freundii 16S rRNA gene gyr B gene Antibiotics susceptibility tes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