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番茄根际酚酸累积对青枯菌入侵的影响
1
作者 黄建凤 吴永沛 +5 位作者 逄玉万 黄旭 张木 唐拴虎 付弘婷 李苹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47-2557,共11页
【目的】探明番茄根际酚酸累积对青枯菌入侵的影响,为阐明番茄青枯病的发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96孔板培养青枯菌研究5种不同酚酸类物质(苯丙酸、苯甲酸、咖啡酸、阿魏酸和丁香酸)单品对青枯菌生长的影响;应用高通量测序方... 【目的】探明番茄根际酚酸累积对青枯菌入侵的影响,为阐明番茄青枯病的发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96孔板培养青枯菌研究5种不同酚酸类物质(苯丙酸、苯甲酸、咖啡酸、阿魏酸和丁香酸)单品对青枯菌生长的影响;应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酚酸累积后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应用选择性培养基检测土壤中青枯菌的数量变化;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冗余分析(RDA)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酚酸处理后土壤细菌群落变化对青枯菌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苯丙酸、苯甲酸、咖啡酸、阿魏酸和丁香酸均有利于青枯菌生长,其中咖啡酸的作用最明显,青枯菌生长的OD_(600 nm)达0.17,显著高于其他酚酸处理(P<0.05,下同)。与空白对照相比,各酚酸类物质持续累积均会显著降低土壤细菌群落Sobs、Shannon、ACE和Chao1多样性指数;苯甲酸、咖啡酸、阿魏酸和丁香酸处理后土壤细菌门分类水平上的优势种群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转变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中丁香酸处理后土壤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最高,达90.4%,而苯丙酸处理与其他酚酸处理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其优势种群为变形菌门,相对丰度达47.3%。RDA结果显示,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变形菌门相对丰度与p H、NO_(3)-N和NH_(4)-N呈正相关。在酚酸物质处理的土壤中接种青枯菌28 d后,青枯菌的繁殖数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其中以丁香酸处理最高,达8.16 lg CFU/g土。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中青枯菌数量与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其他群落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番茄根际土壤累积的酚酸类物质可破坏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使其抵御青枯菌入侵的能力减弱,从而加快病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根际 青枯菌 酚酸类物质 入侵
下载PDF
控释尿素配比对华南双季稻产量、氮素吸收累积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2
作者 易琼 吴腾飞 +5 位作者 曾招兵 唐拴虎 付弘婷 李苹 戴文举 张木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07-1316,共10页
【目的】探讨2种不同释放期控释尿素不同配施模式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累积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华南双季稻区优化施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6个处理:T1,不施氮处理;T2,速效氮肥单施处理;T3,60 d控释尿素单施... 【目的】探讨2种不同释放期控释尿素不同配施模式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累积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华南双季稻区优化施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6个处理:T1,不施氮处理;T2,速效氮肥单施处理;T3,60 d控释尿素单施处理;T4,90 d控释尿素单施处理;T5,60 d控释尿素配施处理(30%60 d控释尿素+70%速效氮肥);T6,90 d控释尿素配施处理(30%90 d控释尿素+70%速效氮肥)。动态分析不同处理的水稻叶片SPAD值,灌浆后地上部、剑叶、穗部氮含量及干物重;收获期测定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计算不同施肥处理的氮肥利用效率。【结果】由早、晚稻年平均产量可知,施用控释尿素的T3~T6处理较速效氮肥单施的T2处理产量显著增加(P<0.05,下同),增幅为4.7%~8.5%。其中,T5处理产量(5.8 t/ha)最高,显著高于T3和T4处理,但与T6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与T1处理相比,施用氮肥提高了早稻剑叶SPAD值,T6处理的剑叶SPAD值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且始终高于T5处理,T3处理的剑叶SPAD值总体高于T4处理。T5处理产量较高归因于其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同时保持较高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稻植株地上部氮含量逐渐下降,而干物重逐渐增加,且各处理不同部位干物重存在明显差异,至收获期,T5和T6处理穗干物重均显著高于T2处理,但T5处理地上部氮素累积量相对低于其他施氮处理。各控释尿素处理的氮素表观回收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均显著高于T2处理,其中氮素表观回收率以T3处理最高(35.7%),氮肥农学利用率以T5处理最高(7.3%)。【结论】等氮肥用量下,30%60 d控释尿素配施70%速效氮肥处理在提高籽粒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方面具有优势,可作为华南双季稻区的推荐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尿素 养分配施 氮素吸收积累 氮肥利用率 产量
下载PDF
Studies on the Mechanism of Single Basal Application of Controlled-Release Fertilizers for Increasing Yield of Rice (Oryza sativa L.) 被引量:29
3
作者 tang shuan-hu YANG Shao-hai +4 位作者 CHEN Jian-sheng XU Pei-zhi ZHANG Fa-bao AI Shao-ying HUANG Xu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86-596,共11页
This paper was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single basal application of controlled-release fertilizers for increasing yield of rice (Oryza sativa L.). Pot trials and cylinder trials were carried out from 2002 to 2005... This paper was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single basal application of controlled-release fertilizers for increasing yield of rice (Oryza sativa L.). Pot trials and cylinder trials were carried out from 2002 to 2005 to study the influences of single basal application of 3 controlled-release fertilizers on the changes of soil available N, root development, senescence and lodging resistance at late growth stages. Results showed that at 30 days after fertilization, single basal application of controlled-release fertilizers coated with vegetal-substance (CRF1) and polymer materials (CRF3) increased soil available N to 12.0 and 147.9%, respectively, in comparison to split fertilization of rice-specific fertilizer (RSF1). Treatments of the two CRFs obviously benefited the development of root system, resulting in greater rice root weights with extensive distribution and higher root activity. In addition, the two CRF treatments, in comparison to RSF1, enhanced chlorophyll consents of the flag leaves to 9.5 and 15.5%, and soluble protein up to 89.7 and 108.0% respectively. Application of the two CRFs also made the base of rice stems strong and large, declined the proportion of shoot and root, increased root depth index. Though relatively low K rate, single basal application of the CRF3 coated with NH4MgPO4 could als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oot system, enhance root activity and som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flag leaves. Based on these results, it was concluded that major mechanisms for increasing rice yield by single basal application of the CRFs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grater soil available N supply, superior development of root systems, better nutrient absorption capacity, slower senescence and enhancement of lodging resistance at late st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Oryza sativa L.) single basal fertilization controlled-release fertilizer root system available nitrogen
下载PDF
有机肥配施化肥对柑橘养分吸收及土壤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苹 付弘婷 +2 位作者 逄玉万 唐拴虎 张木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45,共7页
通过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对柑橘树体养分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25%化肥及有机肥替代30%化肥处理对柑橘果实具有稳产增产的作用,增产率最高可达9.8%。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能够满足树体对氮、磷、... 通过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对柑橘树体养分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25%化肥及有机肥替代30%化肥处理对柑橘果实具有稳产增产的作用,增产率最高可达9.8%。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能够满足树体对氮、磷、钾养分的需求,而且还可以增加柑橘树体对部分中微量元素的吸收。两个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处理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均得到显著提高,平均提高幅度分别为7.7%、12.4%。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纤维素酶及脱氢酶活力均有显著提升。本研究中,连续2年的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不但降低了30%的化学肥料用量,而且对柑橘还具有稳产增产作用以及对土壤肥力具有提升作用。综合效果来看,以有机肥替代30%化肥的处理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有机肥 化肥 养分吸收 土壤酶活
下载PDF
秸秆还田配施石灰对酸性水稻土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黄巧义 林碧珊 +9 位作者 饶国良 戴文举 李苹 吴永沛 黄建凤 曾招兵 宋慧敏 唐拴虎 张木 徐培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813-5822,共10页
为探明稻秆还田配施石灰对酸性水稻土有机碳库的影响,于广东省白云区和惠阳区开展田间试验,设置常规施肥(CK)、秸秆还田+常规施肥(RS)和秸秆还田配施石灰+常规施肥(RS+L)这3个处理,分析了土壤总有机碳(TOC)、水溶性有机碳(DOC)、活性有... 为探明稻秆还田配施石灰对酸性水稻土有机碳库的影响,于广东省白云区和惠阳区开展田间试验,设置常规施肥(CK)、秸秆还田+常规施肥(RS)和秸秆还田配施石灰+常规施肥(RS+L)这3个处理,分析了土壤总有机碳(TOC)、水溶性有机碳(DOC)、活性有机碳(LOC)、颗粒态有机碳(POC)、微生物量碳(MBC)、碳库指数(CPI)、稳定性有机碳(IOC)、碳库活度(L)、碳库活度指数(CPAI)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RS+L处理显著提高TOC、LOC、POC和MBC含量,增幅分别为10.24%~17.79%、34.49%~44.37%、19.27%~23.59%和33.36%~43.26%(P<0.05).与CK相比,RS+L处理显著提高水稻生长前期(移栽后15~45 d期间)的DOC含量(P<0.05),但对水稻生长后期的DOC无显著影响.RS+L较RS处理的TOC、LOC、POC和MBC分别提高了2.15%~6.95%、1.17%~17.90%、4.27%~8.65%和12.99%~14.53%.与CK相比,RS+L处理显著提高IOC和CPI,其增幅分别为8.32%~15.57%和14.00%~20.00%(P<0.05).RS较CK处理显著提高CPI,其增幅为14.00%~18.00%(P<0.05).不同处理间的L、CPAI和CPMI差异不显著.RS+L处理的土壤pH值显著高于CK处理(P<0.05).不同处理间的水稻产量无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主要与DOC、LOC、CPAI和CPMI相关,但对土壤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变化的贡献率较低.主成分分析还表明,秸秆还田配施石灰通过改善酸性水稻土的pH值和养分含量,驱动MBC和POC等有机碳组分的形成和积累,促进SOC的提升.综上,秸秆还田配施石灰有利于酸性水稻土MBC、POC、LOC和IOC等有机碳组分的积累,从而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和稳定性,是提升酸性水稻土固碳减排功能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石灰 酸性水稻土 土壤总有机碳和组分 碳库管理指数
原文传递
水稻硒营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孙星 易琼 +4 位作者 唐拴虎 李苹 付弘婷 吴永沛 张木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3-231,共9页
硒是人类和动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目前我国居民的膳食普遍存在硒摄入量不足的现象,因此提高粮食作物中硒的含量,研究水稻硒营养吸收对改善我国居民硒营养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概要介绍了稻田土壤硒的赋存形态... 硒是人类和动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目前我国居民的膳食普遍存在硒摄入量不足的现象,因此提高粮食作物中硒的含量,研究水稻硒营养吸收对改善我国居民硒营养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概要介绍了稻田土壤硒的赋存形态、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并从水稻体内硒的含量、吸收积累和代谢途径等方面总结水稻体内硒的吸收特性和代谢机制。施硒能促进水稻产量的增加,提升水稻的品质,并能够调节水稻的光合作用,增强其抗氧化能力和抗逆性,从而保护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虽然目前已有研究在水稻体内硒的吸收、转运及代谢机制等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有关富硒的调控机制、遗传机制以及硒与其他植物营养元素的互作协同机制同样也值得深入研究,为生产富硒水稻和植物硒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土壤 吸收转运 代谢
原文传递
早稻秸秆还田和减钾对晚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黄巧义 黄建凤 +6 位作者 黄旭 吴永沛 李苹 付弘婷 唐拴虎 刘一锋 徐培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706-4715,共10页
水稻秸秆是华南双季稻区重要的有机肥资源,为探讨早稻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减量施用对晚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于广东省白云区和惠阳区开展大田试验,设置常规施肥(CK)、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处理(RS)和秸秆还田+钾肥减施20%(RS-K)这3个处理... 水稻秸秆是华南双季稻区重要的有机肥资源,为探讨早稻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减量施用对晚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于广东省白云区和惠阳区开展大田试验,设置常规施肥(CK)、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处理(RS)和秸秆还田+钾肥减施20%(RS-K)这3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的晚稻生物量、钾含量和产量,及土壤速效钾、有机碳、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等土壤肥力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RS-K处理的水稻生物量和产量与CK处理无显著差异.与CK相比,RS处理的水稻植株钾含量平均提高了3.97%(白云)和6.91%(惠阳). RS-K处理的植株钾含量在水稻生长前期显著低于CK处理,但在水稻生长后期两者无显著差异.与CK相比,RS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增幅达13.90%(白云)和21.67%(惠阳);RS-K处理的土壤速效钾也较CK处理提高了3.56%(白云)和4.23%(惠阳).秸秆还田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但对土壤pH值、有机碳、微生物量碳、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效磷含量无显著影响.与CK相比,秸秆还田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的Chao1和Shannon指数;秸秆还田处理还显著提升了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的相对丰度,而降低了酸杆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是驱动土壤细菌结构群落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综上,早稻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和晚稻钾含量,在早稻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减施20%对晚稻钾营养水平和产量均没有产生明显负面影响,且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和细菌多样性.因此,在华南双季稻区,早稻秸秆还田配合钾肥减施20%有利于化肥减施、粮食稳产和培肥地力,对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水稻 钾肥减施 产量 土壤肥力 土壤微生物
原文传递
施硒对水稻土壤硒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木 唐拴虎 +2 位作者 钟松臻 李苹 付弘婷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979-2987,共9页
硒在华南稻区酸性土壤中极易被固定使其有效性较低.本研究旨在通过盆栽试验,探明施用硒肥对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硒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硒能提高水稻产量,增加籽粒硒含量;水稻根际土壤中水溶态硒、交换态硒、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 硒在华南稻区酸性土壤中极易被固定使其有效性较低.本研究旨在通过盆栽试验,探明施用硒肥对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硒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硒能提高水稻产量,增加籽粒硒含量;水稻根际土壤中水溶态硒、交换态硒、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有机物-硫化物结合态硒和残渣态硒含量均低于非根际土壤.各施硒处理之间,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硒的迁移系数没有显著差异;施硒对根和叶片之间硒的迁移系数也没有显著影响,但是施硒提高了叶片和籽粒之间硒的迁移系数.施用·0.5 mg·kg-1硒增加了水稻根系有机酸的分泌,而施用1.0、5.0 mgkg-1硒则降低了有机酸的分泌.根系有机酸的分泌对根际土壤pH值影响不大,根际土壤pH值反而高于非根际土壤,但施硒显著降低了根际土壤pH值.随着施硒水平的提高,根际土壤黏土矿物(高岭石)的红外吸收光谱不断增强.施入土壤中的硒多转化为水稻难以吸收利用的形态,且不易向根际移动.根系分泌的有机酸也并不是通过影响土壤pH值来提高土壤硒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际 非根际 有效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