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evaluation and driving factor analysis of the Lijiang River Basin,based on Google Earth Engine
1
作者 WEI Xi YANG Dazhi +2 位作者 CAI Xiangwen SHAO Ya tang xiangling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92-1608,共17页
For regional ecological management,it is important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ecosystems and analyze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ecological changes.Using the Google Earth Engine(GEE)platform,the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For regional ecological management,it is important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ecosystems and analyze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ecological changes.Using the Google Earth Engine(GEE)platform,the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was calculated for the Lijiang River Basin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for 1991,2001,2011,and 2021.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i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Lijiang River Basin.Furthermore,geographic detectors were used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ir interaction effects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The results verified that:1)From 1991 to 2021,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Lijiang River Basin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The area with good and excell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proportion increased by 19.69%(3406.57 km^(2)),while the area with fair and po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proportion decreased by 10.76%(1860.36 km^(2)).2)Spatially,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Lijiang River Basin exhibited a pattern of low quality in the central region and high quality in the periphery.Specifically,po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characterized the Guilin urban area,Pingle County,and Lingchuan County.3)From 1991 to 2021,a significant positive spatial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Lijiang River Basin.Areas with high-high agglomeration were predominantly forests and grasslands,indicating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whereas areas with low-low agglomeration were dominated by cultivated 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indicating po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4)Annual average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exerted the most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basin,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other factors had the great influence.This study aimed to enhance understanding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Lijiang River Basin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nd provide scientific guidance for decision-making and management related to ecology in the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Driving factor Google Earth Engine Lijiang River Basin
下载PDF
XRF岩芯连续扫描结果的可靠性评估及校正:以青海湖沉积为例
2
作者 张航瑜 王夏青 +4 位作者 黄平安 万的军 刘峰贵 唐湘玲 周科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0-211,共12页
XRF岩芯连续扫描因其快速、连续、无损、高分辨率等优势在近30年常被用于不同相沉积物的元素半定量分析,特别是在湖泊沉积岩芯中的应用极为广泛。然而,XRF扫描信号值易受仪器设置和岩芯物理属性的影响,亟需全面评估其结果可靠性和校正... XRF岩芯连续扫描因其快速、连续、无损、高分辨率等优势在近30年常被用于不同相沉积物的元素半定量分析,特别是在湖泊沉积岩芯中的应用极为广泛。然而,XRF扫描信号值易受仪器设置和岩芯物理属性的影响,亟需全面评估其结果可靠性和校正效果。基于青海湖2.39 m长的完整沉积岩芯(QHH)高分辨率XRF连续扫描,结合其含水量、粒度、烧失量、元素实际含量等理化特征分析,有效识别了XRF连续扫描信号值及其元素比值的准确性和影响因素,进一步评估了国际通用的Normalized Median-scaled(NMS)和Multivariate Log-ratio Calibration(MLC)模型校正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XRF连续扫描的Zr元素信号值可准确反映QHH岩芯中的实际含量分布,而Si元素和Ti元素因相关性较弱均无法指示其在QHH岩芯中的真实情况。此外,QHH岩芯段较高的含水量明显削弱了Al、Si、K、Ca、Ti、Fe、Mn等原子量较小的元素信号值强度和波动幅度,而干燥岩芯段中XRF扫描的上述元素结果因其高分辨率和颗粒组成差异展现出较大的波动,降低了与实际含量的相关性。Rb、Sr和Zr等原子量较大的微量元素扫描信号值分布受含水量和颗粒组成的影响较小。最后,基于XRF连续扫描的相邻元素比值是快速消除多种因素一致影响的有效方法,而MLC模型对QHH整根岩芯及各段中单一元素信号值校正均有较好效果。上述结果为合理利用湖泊沉积物的XRF连续扫描数据提供借鉴,也为重建青藏高原东北部气候变化及人地关系奠定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F岩芯连续扫描 元素比值 校正模型 湖泊沉积 青海湖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土地复垦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被引量:1
3
作者 邵亚 唐湘玲 +2 位作者 李仁成 蔡湘文 钟雪梅 《科教文汇》 2022年第21期61-64,共4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该文开展了土地复垦学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分析了土地复垦学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可行性、课程育人目标和预期效果、课程思政元素的挖...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该文开展了土地复垦学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分析了土地复垦学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可行性、课程育人目标和预期效果、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以及课程思政改革实施评价等内容,以期将生态文明核心理念自然而然地融入土地复垦学课程,全面提高土地复垦学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土地复垦学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漓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大化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被引量:26
4
作者 何毅 唐湘玲 代俊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214-5222,共9页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而生态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优化生态系统服务,使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达到最大化。选择典型生态脆弱区漓江流域为研究区,将整个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最大化作为研究目标,首先结合野外实验...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而生态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优化生态系统服务,使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达到最大化。选择典型生态脆弱区漓江流域为研究区,将整个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最大化作为研究目标,首先结合野外实验和五期Landsat高分遥感影像获取基础数据,对研究区1998—2018年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然后结合灰色线性模型对2018—2028年价值进行预测,借助Lingo软件提出生态效益最大化的土地结构优化方案,进而对优化前后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1)近20年间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一直以林地与耕地为主,所占比例保持在整个流域的95%。水域与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林地、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此外,未利用地面积发生的变化最为显著,增加了近30倍,主要由林地与耕地转变而来。(2)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约减少了19.55×10^(6)元,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并将长期处于下降趋势,至2028年时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将减少至8067.43×10^(6)元。在流域整体生态系统中,林地价值最高,在历年约占流域总价值的86%,其次是水域及耕地,分别占比8%、6%。(3)对研究区进行优化后,漓江流域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长了2%,其中主要来源于林地与水域面积的增加,提高了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的供给能力,耕地、建设用地面积略微增加,未利用地面积显著减少,基本与2008年水平持平。本研究通过优化喀斯特地区关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该区域生态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灰色线性规划 结构优化
下载PDF
基于F-H方法的漓江流域土地利用冲突识别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奥枫 陈世恒 +2 位作者 韦彦章 唐湘玲 代俊峰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6-514,共9页
城镇化引发的土地利用冲突问题成为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尚未建立定量、客观评价土地利用冲突强度的指标体系,也缺乏对区域土地利用冲突研究的深入探讨。以漓江流域为研究区,从"生产-生活-生态"可持续发展... 城镇化引发的土地利用冲突问题成为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尚未建立定量、客观评价土地利用冲突强度的指标体系,也缺乏对区域土地利用冲突研究的深入探讨。以漓江流域为研究区,从"生产-生活-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基于1995—2020年6期Landsat数据,利用Fraser-Hipel冲突分析方法(FH方法)构建了土地利用冲突判别的策略模型(LUCIS),通过Markov模型模拟预测了研究区2030年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冲突强度。结果表明:(1)1995—2020年间,流域城镇建设用地增加636.68 km^(2),耕地减少245.82 km^(2),生态保护用地减少407.76 km^(2);(2)漓江流域城镇建设用地与耕地的冲突呈上升状态,到2030年土地利用冲突识别为十分冲突;(3)城镇建设用地与生态保护用地的冲突变化呈现出波动变化趋势,在2010—2015年为不冲突,到2030年二者为较冲突;(4)1995—2030年间,耕地与生态保护用地由十分冲突变化为较冲突,应根据空间分布、表现形式和冲突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理策略。本文构建的模型和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土地利用的冲突情况,为国土空间科学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H方法 生产-生活-生态 土地利用冲突 漓江流域
下载PDF
漓江上游径流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子威 唐湘玲 黎力菊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8-105,共8页
【目的】探究漓江流域径流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上游河段大溶江为例,根据该流域1980—2019年各气象站和水文站的长期监测数据,采用趋势检验法、突变检验法、周期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径流及气温、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 【目的】探究漓江流域径流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上游河段大溶江为例,根据该流域1980—2019年各气象站和水文站的长期监测数据,采用趋势检验法、突变检验法、周期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径流及气温、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及周期规律。在确定气温、降水量与径流的相关性的基础上,建立了气温、降水量与径流的多元线性方程。【结果】漓江流域径流呈减少趋势但不显著,突变年份是2018年,在40 a的尺度下漓江流域经历了4个丰-枯变换周期。漓江流域降水量呈增加趋势,突变年份为2015年,降水展现出4次偏多-偏少交替。年均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其倾向率为0.38℃/10 a,突变年份为2016年;整体上发生了2个冷-暖周期变换,1984、2011年为偏冷期中心年份,1981、2019年为偏暖期中心年份。在气温突变中存在1个震荡周期,其周期为6a。【结论】预测未来漓江流域在40 a尺度下由丰水期转为枯水期;漓江流域降水未来为少水期;漓江流域气温在40 a尺度下处于偏暖阶段。该流域径流突变点由土地利用的变化、防洪补水工程的修建、气候变化等因素共同所致,降水与气温发生突变时间与华南地区气候转变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突变检验 影响因素 周期性 漓江流域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7
作者 唐香玲 张钰 +1 位作者 刘雄昊 刘慕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44-1453,共10页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al stem cells,MSC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内的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由于其具有肿瘤组织趋向性、易于工程化操作等优势,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研究。但MSCs的促瘤或抑瘤效果颇具争议,...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al stem cells,MSC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内的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由于其具有肿瘤组织趋向性、易于工程化操作等优势,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研究。但MSCs的促瘤或抑瘤效果颇具争议,尤其对于未修饰的MSCs。因此,研究者们更倾向于以MSCs为载体,对其进行工程化修饰。随着对囊泡认识的深入,发现以MSCs来源的囊泡作为载体更具优势。目前,MSCs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已经进入临床,但其在临床应用之前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S 肿瘤治疗 胞外囊泡 遗传修饰 组合治疗
下载PDF
钙网织蛋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唐香玲 魏浩然 +3 位作者 周建文 唐自沁 张铮 易岚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9期41-45,共5页
钙网织蛋白(CRT)是一种内质网Ca^2+结合伴侣蛋白,参与调节细胞的许多生理功能,包括调节细胞内Ca^2+动态平衡、氧化应激反应以及凝集素结合反应,调控细胞的粘附力、细胞间相互作用、细胞迁移、吞噬作用、整合素依赖的Ca^2+信号传导以及... 钙网织蛋白(CRT)是一种内质网Ca^2+结合伴侣蛋白,参与调节细胞的许多生理功能,包括调节细胞内Ca^2+动态平衡、氧化应激反应以及凝集素结合反应,调控细胞的粘附力、细胞间相互作用、细胞迁移、吞噬作用、整合素依赖的Ca^2+信号传导以及免疫反应,确保新合成的蛋白质的正确折叠及糖蛋白的形成等。CRT还参与细胞的许多病理反应过程,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CRT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粘附、侵袭、迁移、吞噬等过程密切相关,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肿瘤诊断分子标记和癌症治疗的靶标。我们将对CRT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网织蛋白 肿瘤 增殖 分化 凋亡
下载PDF
基于虚拟教学团队的专创融合教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蒋萍萍 唐湘玲 王静 《科教导刊》 2023年第36期56-58,共3页
专创融合是当下高校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以及双创能力的重要手段,虚拟教学团队是推动专创融合的重要方法。文章提出,构建虚拟教学团队,建立团队运行与保障机制,可以确保虚拟教学团队高效运行;基于虚拟教学团队进行专创融合的课程改革和教... 专创融合是当下高校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以及双创能力的重要手段,虚拟教学团队是推动专创融合的重要方法。文章提出,构建虚拟教学团队,建立团队运行与保障机制,可以确保虚拟教学团队高效运行;基于虚拟教学团队进行专创融合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找出适合专业教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建立多维度的评价机制对虚拟教学团队的运行及专创教育改革效果进行评价,持续改进,不断完善该改革体系。最终,促进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创教育 虚拟教学团队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广西典型不同地质背景区水库水化学特征对比分析
10
作者 黎力菊 唐湘玲 李子威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83-89,共7页
【目的】研究广西典型不同地质背景区水库水化学特征的差异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方法】利用2021年8月广西非岩溶区为主的青狮潭水库和以岩溶区为主的大龙洞水库的水化学测试数据,采用Piper三线图、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个典型... 【目的】研究广西典型不同地质背景区水库水化学特征的差异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方法】利用2021年8月广西非岩溶区为主的青狮潭水库和以岩溶区为主的大龙洞水库的水化学测试数据,采用Piper三线图、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个典型不同地质背景区的水库水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典型非岩溶水库的青狮潭水库主要的阴阳离子为SO_(4)^(2-)以及Ca^(2+)和Mg^(2+),而大龙洞水库作为典型的岩溶水库,其水化学类型均为Ca-HCO_(3)型,HCO_(3)^(-)和Ca^(2+)是主要的阴阳离子。主要离子呈现一致的空间变化,水库水体的主要离子浓度整体表现为随着水库深度的加深,离子浓度逐渐降低,主要受流量变化的影响。【结论】水库的水化学特征主要源于水库内岩石的分化溶解。而SO_(4)^(2-)、NO_(3)^(-)主要受人类活动以及大气降水的影响,相较而言,大龙洞水库受人类活动影响更为显著。最后针对水库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水库水资源保护的建议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特征 影响因素 青狮潭水库 大龙洞水库
下载PDF
基于XRF岩芯连续扫描的藏南哲古错沉积物近4400年地球化学分布及环境演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玉堂 王夏青 +5 位作者 刘峰贵 万的军 唐湘玲 支泽民 周科翰 黄平安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6-430,共15页
XRF岩芯连续扫描在近30年间被广泛用于获取不同地理环境的湖泊沉积序列元素分布及其指示的环境意义,特别是湖泊密集的“亚洲水塔”青藏高原。然而,XRF扫描数据的准确性受沉积岩芯物理属性的显著影响,可能导致记录信息的过度或错误解释... XRF岩芯连续扫描在近30年间被广泛用于获取不同地理环境的湖泊沉积序列元素分布及其指示的环境意义,特别是湖泊密集的“亚洲水塔”青藏高原。然而,XRF扫描数据的准确性受沉积岩芯物理属性的显著影响,可能导致记录信息的过度或错误解释。本研究基于青藏高原南部哲古错(ZGC)内近4400年以来由植物和泥沙混合沉积而成的2.16 m完整岩芯(ZGC21),利用XRF岩芯连续扫描获取其元素信号值和色度分布,结合含水量、粒度、烧失量等物理特征分析,表明ZGC岩芯层理清晰、定年精准、气候信息记录全面,是重建印度夏季风和青藏高原南部气候变化的最佳载体之一。稳定元素(Al、 K、 Fe、 Mn、 Rb、 Si、 Ti、 Zr)信号值分布均不能用于指示ZGC岩芯不同层理的碎屑物质输入比例,但Zr/Rb比值则可反映流域内物质输入的真实特征;Ca和Br元素信号值分布分别指示ZGC21岩芯的碳酸盐和有机质含量变化。基于可靠元素信号分布和AMS-14C精确定年,青藏高原南部在太阳辐射强度变化驱动下于4400~3500 a B. P.和850~80 a B. P.年间均处于寒冷气候环境中,低温不足以支撑湖内植被的生存,而在2750~1830 a B. P.和1320~850 a B. P.年间则相反。上述结果为XRF岩芯连续扫描数据的正确应用和准确解释提供科学示范,也为重建该地区过去4400年人地关系提供年代际尺度环境演变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分布 XRF岩芯连续扫描 印度夏季风 气候变化 哲古错 青藏高原南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