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侧颈动脉狭窄外科治疗的单中心15年经验
1
作者 杨耀国 陈忠 +8 位作者 唐小斌 寇镭 王盛 吴章敏 刘晖 张征 何楠 王硕 李健睿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研究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的15年疗效和长期获益。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2023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CEA和CAS治疗的234... 目的研究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的15年疗效和长期获益。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2023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CEA和CAS治疗的234例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基线数据、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死亡情况以及术后长期的全因死亡、脑卒中、术侧颈动脉再狭窄发生率。结果118例行双侧手术治疗。53.85%的患者首次手术为右侧,65.81%首次治疗采用CAS。双侧手术间隔时间2周至11年,中位间隔时间3个月。首次手术后围手术期死亡患者2例,二次手术后围手术期死亡患者1例。术后发生局部皮下血肿18例,高灌注综合征7例,新发缺血性脑卒中19例。206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周期为1~15年,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全因死亡患者28例,其中9例因卒中死亡,6例因脑出血死亡。随访期间发生心梗13例,脑出血10例,卒中31例,术侧再狭窄22例。CAS和CEA患者死亡、脑卒中、再狭窄事件发生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中心通过合理的手术方案选择和精细的围手术期管理,对双侧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长期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双侧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再狭窄 脑卒中
下载PDF
超声速巡航导弹气动力与推力参数一体化在线辨识
2
作者 江振宇 唐晓斌 +1 位作者 刘双 杨承业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85,共12页
为准确预示超声速巡航导弹飞行中的气动力和推力特性,提升飞行性能及任务适应性,提出了一种气动力与推力参数一体化在线辨识方法。建立了以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超声速巡航导弹在纵平面的运动模型,建立了巡航段气动力系数和推力... 为准确预示超声速巡航导弹飞行中的气动力和推力特性,提升飞行性能及任务适应性,提出了一种气动力与推力参数一体化在线辨识方法。建立了以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超声速巡航导弹在纵平面的运动模型,建立了巡航段气动力系数和推力系数多项式模型,采用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开展了气动力与推力参数一体化在线辨识仿真验证,基于飞行试验对辨识性能进行了比较验证。研究表明,对超声速巡航导弹进行气动力与推力参数一体化辨识是必要的和有效的,提出的方法可应用于飞行过程中参数在线辨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巡航导弹 一体化在线辨识 气动力 推力
下载PDF
失血性休克患者GCS评分、Lac与输血量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
3
作者 杨东乔 陈渊 +1 位作者 汤小斌 苏益芳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1期42-46,共5页
目的分析创伤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 score,GCS)、血乳酸(lactic acid,Lac)与输血量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于金华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诊治且完成随访的128... 目的分析创伤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 score,GCS)、血乳酸(lactic acid,Lac)与输血量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于金华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诊治且完成随访的128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106)和预后不良组(n=22),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GCS评分、Lac水平、输血量。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创伤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情况的影响因素。建立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GCS评分、Lac水平、输血量对创伤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28例患者中预后不良22例,占比17.19%。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初始24h输血量及Lac、白细胞(whitebloodcell,WBC)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入院GCS评分、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初始24h输血量与入院GCS评分、入院Hb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入院Lac水平呈正相关(P<0.05)。初始24h输血量、入院GCS评分及入院Lac、Hb水平是影响创伤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初始24h输血量、入院GCS评分、入院Lac、入院Hb水平及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22、0.872、0.881、0.798、0.931,敏感度分别为68.2%、76.6%、85.7%、75.7%、88.8%,特异性分别为70.8%、81.0%、78.5%、81.0%、85.7%。成对Z检验显示,联合检测的AUC高于单个指标检测,且敏感度和特异性均为最优(P<0.05)。结论初始24h输血量、入院GCS评分及入院Lac、Hb水平均是影响创伤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且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效能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乳酸
下载PDF
数字经济风险现象、形成机制研究综述
4
作者 唐晓彬 何桂烨 耿蕴洁 《调研世界》 CSSCI 2024年第1期89-96,共8页
数字经济在经济结构中重要性的不断提升带动了相关理论研究的发展,但针对数字经济风险的研究较为滞后、零散,难以刻画其风险现象、形成与作用机制。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聚焦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风险基本理论发展的影响,... 数字经济在经济结构中重要性的不断提升带动了相关理论研究的发展,但针对数字经济风险的研究较为滞后、零散,难以刻画其风险现象、形成与作用机制。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聚焦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风险基本理论发展的影响,基于“内涵界定—风险现象—形成机制”的逻辑链条,系统解析了数字经济风险的内涵与特征、风险现象,以及技术变革下的数字经济风险研究动态,初步构建了一个数字经济风险理论体系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安全风险 作用机制 风险防控
下载PDF
电针结合化风丹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5
作者 严佳 唐晓斌 +4 位作者 顾金花 曾怡 吕虹宇 邱瑾铭 孙德利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2期298-301,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化风丹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7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9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及电针疗法,观察组加用化风丹口服。在治疗前、治疗4周、8周时,通过House-Brackman(H-B)...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化风丹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7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9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及电针疗法,观察组加用化风丹口服。在治疗前、治疗4周、8周时,通过House-Brackman(H-B)面神经功能分级系统和改良后的面神经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治疗各时间点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面神经功能评分均较上一时间点有所降低,相邻两时间点之间的面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神经功能的评分方面,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及8周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显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化风丹综合治疗和单纯电针治疗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恢复都有显著的疗效,电针与化风丹的联合应用能使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更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周围型面瘫 电针 化风丹 针药结合
下载PDF
深度学习框架发展综述 被引量:6
6
作者 唐晓彬 沈童 《调研世界》 CSSCI 2023年第4期83-88,共6页
深度学习框架作为深度学习模型的构建基础,近年来为了满足AI大模型的发展需求进行了快速发展和迭代。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深度学习框架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各个框架的优缺点,总结了当前深度学习框架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特点。通过梳理分析,为深... 深度学习框架作为深度学习模型的构建基础,近年来为了满足AI大模型的发展需求进行了快速发展和迭代。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深度学习框架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各个框架的优缺点,总结了当前深度学习框架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特点。通过梳理分析,为深度学习框架学习者和使用者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框架 深度学习平台 MindSpore TensorFlow PyTorch
下载PDF
大数据背景下中国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话语体系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唐晓彬 崔茂生 雷诺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5-117,共13页
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七个超大城市地方政府公告为样本,采用改进后的主题网络提取模型,提炼得到超大城市基层治理话语体系网络中的主题,进而从宏观层面对中国超大城市基... 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七个超大城市地方政府公告为样本,采用改进后的主题网络提取模型,提炼得到超大城市基层治理话语体系网络中的主题,进而从宏观层面对中国超大城市基层治理基本理念和政策实践逻辑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地,对各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理念的内在关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超大城市在基层治理话语体系的治理导向上各有特色,但许多城市也具有共同的治理导向。各超大城市的基层治理理念基本契合了实现新发展阶段城市基层治理空间正义的三个政策实践逻辑:“人民性”的政治逻辑、“城市性”的治理逻辑和“个体性”的技术逻辑,但对于“个体性”技术逻辑的实践仍有待进一步加强。超大城市基层治理话语体系中的各个主题并非孤立,而是与其他主题存在内在联系。超大城市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同治理理念之间相互交织、紧密相依。应充分运用系统观念和系统思维,秉持系统治理、法治治理、协同治理、智慧治理等多种治理理念,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平安和谐社会,实现城市的共建、共治和共享,让城市成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超大城市 基层治理 现代化 话语体系 空间正义理论 主题网络提取模型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网络关联与群体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唐晓彬 张岩 +1 位作者 王亚男 崔茂生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1-105,共15页
在“一带一路”贸易网络日趋复杂的背景下,本文以贸易群体为视角,创新性地引入含有互惠性和网络闭合机制的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探讨和比较2014年、2018年与2020年涉及双边贸易和群体贸易的“一带一路”贸易网络结构、形成机制以及影... 在“一带一路”贸易网络日趋复杂的背景下,本文以贸易群体为视角,创新性地引入含有互惠性和网络闭合机制的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探讨和比较2014年、2018年与2020年涉及双边贸易和群体贸易的“一带一路”贸易网络结构、形成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贸易群体已经成为现阶段“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贸易网络的主要特征;贸易网络呈现出由多个核心国家带动周边小国贸易联动并促使已有贸易群体逐渐融合的贸易格局;从贸易整体角度看,贸易网络表现为以高度节点和重叠三角结构为核心的“松散的”核心-外围结构。从贸易群体角度看,2014—2020年,贸易方式从具有传递闭合的直接贸易转化为具有循环闭合的间接贸易,进而又转为具有扩张性闭合的贸易方式。贸易群体的存在放大了贸易网络互补性与大国效应的积极作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所在的中国-东南亚贸易群体逐渐扩大,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升了我国的影响力,也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间贸易关系发展。本文根据贸易网络和贸易群体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贸易网络 贸易群体 网络闭合机制 影响机制
下载PDF
28 nm Polarfire FPGA单粒子瞬态脉冲宽度检测技术研究
9
作者 杨华锦 陈伟 +4 位作者 郭晓强 汤晓斌 陈飞达 张凤祁 王坦 《现代应用物理》 2023年第4期176-183,共8页
本文依据28 nm Polarfire FPGA内部资源布局特点对两种SET脉冲宽度检测电路进行结构设计。以故障注入方式,从时间分辨率、检测精度、宽度测量阈值、死时间以及资源占用这5个TDC电路功能指标出发,研究两种SET脉冲宽度检测电路的差异,并... 本文依据28 nm Polarfire FPGA内部资源布局特点对两种SET脉冲宽度检测电路进行结构设计。以故障注入方式,从时间分辨率、检测精度、宽度测量阈值、死时间以及资源占用这5个TDC电路功能指标出发,研究两种SET脉冲宽度检测电路的差异,并分析影响SET脉冲宽度检测电路的因素。结果表明:在Polarfire FPGA中,当两种检测电路的理论SET脉冲宽度检测范围相同时(86~1 000 ps),可变延时脉冲宽度检测电路的资源占用相对较小,但检测精度比抽头延时脉冲宽度检测电路低约43 ps,检测阈值高约200 ps,且存在有1.4 ns的死时间。综合对比结果,在Polarfire FPGA中检测宽脉冲(>344 ps)选用抽头延时脉冲宽度检测电路,而窄脉冲选用可变延时脉冲宽度检测电路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粒子瞬态效应 单粒子瞬态脉冲宽度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抽头延时脉冲宽度检测电路 可变延时脉冲宽度检测电路
下载PDF
水环境中锰的迁移转化机理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薛莉娉 唐玉朝 +5 位作者 李圭白 黄显怀 梁恒 伍昌年 唐小斌 朱长银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28,34,共9页
锰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主要是在溶解性的Mn(Ⅱ)与不溶性的Mn(Ⅲ,Ⅳ)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之间的转换,一定条件下Mn(Ⅲ)及其配合物在循环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锰在水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过程主要受氧化还原控制,pH对锰的迁移转化也有重要影... 锰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主要是在溶解性的Mn(Ⅱ)与不溶性的Mn(Ⅲ,Ⅳ)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之间的转换,一定条件下Mn(Ⅲ)及其配合物在循环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锰在水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过程主要受氧化还原控制,pH对锰的迁移转化也有重要影响.水体呈还原状态时,锰在水中主要为Mn(Ⅱ)价态,存在形态根据pH不同主要以溶解态的Mn^(2+)[六水合Mn(H_(2)O)_(6)^(2+)]和MnHCO^(3+)等离子形态分布于水体及沉积物中,Mn(Ⅱ)亦可与有机和无机配体形成溶解性配合物.水中溶解的Mn^(3+)可以在Mn(Ⅳ)的还原或Mn(Ⅱ)的氧化过程中作为中间产物产生,但Mn^(3+)离子不稳定,容易歧化为Mn^(2+)和MnO_(2).水体中稳定存在的Mn(Ⅲ)一般以非溶解态的含Mn(Ⅲ)的矿物形式或以溶解态的配合物Mn(Ⅲ)-L形态存在.颗粒锰(Ⅲ,Ⅳ)氧化物(MnO_(x),x≈1.8~2)是水环境中最强的氧化剂之一,可以将水环境中的有机质氧化分解.高价锰氧化物和Mn(Ⅲ)在水质处理过程可作为氧化剂,氧化分解有机物等还原性物质.锰的氧化还原过程可能是通过化学过程或微生物代谢参与过程来实现的,并且锰的氧化还原与沉淀溶解对天然水环境与水质化学特性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Ⅱ) Mn(Ⅲ) MnO_(2) 迁移转化
下载PDF
无清洗重力驱动超滤工艺净水效能及机理 被引量:9
11
作者 梁恒 唐小斌 +2 位作者 王金龙 陈睿 李圭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3-110,共8页
基于分散式供水及常规超滤工艺的不足,研发了重力驱动膜过滤工艺(简称GDM),其结合生物滤饼层和超滤膜双重截留功效,兼具无清洗、无药剂、操作简单、低能耗、低维护等优点.采用GDM工艺净化河水、水库水、江水和模拟配水,长期运行其通量... 基于分散式供水及常规超滤工艺的不足,研发了重力驱动膜过滤工艺(简称GDM),其结合生物滤饼层和超滤膜双重截留功效,兼具无清洗、无药剂、操作简单、低能耗、低维护等优点.采用GDM工艺净化河水、水库水、江水和模拟配水,长期运行其通量均可达到稳定状态,表明GDM工艺对不同类型的水源水具有普适性.原水水质、驱动压力、膜组件类型、膜材质、膜孔径大小、温度、间歇过滤、预处理等运行条件会影响生物滤饼层的结构和组成特性,从而影响GDM的稳定通量和膜污染特性.GDM工艺通量稳定性主要受生物作用调控的膜面生物滤饼层结构和组成特性影响,生物滤饼层结构越粗糙、孔隙越发达、胞外分泌物(EPS)质量浓度越少,稳定通量越高.相比常规超滤工艺,GDM膜面生物滤饼层可有效地强化对浊度、可生物同化有机碳(AOC)及氨氮等污染物的去除效能.此外,采用缓速滤池预处理工艺可有效地改善膜面生物滤饼层的结构特性,提高GDM稳定通量和污染物去除效能,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超滤技术在分散式供水领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驱动膜过滤(GDM) 生物滤饼层 膜污染 通量稳定性 分散式供水
下载PDF
GAC/GDM组合工艺用于村镇饮用水净化机制及调控 被引量:2
12
作者 公维佳 王嘉硕 +2 位作者 刘宪武 唐小斌 梁恒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4-42,89,共10页
能耗高、操作复杂、运维量大、成本高是制约当前村镇饮用水处理技术发展和推广应用的瓶颈问题。为此,针对性地研发超低压重力驱动型膜滤净水技术(GDM),具有操作简单、近零维护、低能耗和无药剂等工艺优势;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污染物的去... 能耗高、操作复杂、运维量大、成本高是制约当前村镇饮用水处理技术发展和推广应用的瓶颈问题。为此,针对性地研发超低压重力驱动型膜滤净水技术(GDM),具有操作简单、近零维护、低能耗和无药剂等工艺优势;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能,构建颗粒物活性炭(GAC)缓速滤池与GDM组合工艺(GAC/GDM)。结果表明,GAC缓速滤池预处理可显著提升对UV_(254)、溶解性有机碳(DOC)和氨氮的去除效能,去除率分别高达75%、86%和90%,同时有助于提升膜出水通量(较GDM对照组提升了32%)。此外,考察了微循环(CGAC/GDM)和微曝气(AGAC/GDM)两种方式对组合工艺运行效能的调控作用,长期运行过程中,CGAC/GDM与AGAC/GDM的稳定通量较GDM对照组分别提高约36%和49%;然而,其对DOC和UV_(254)的去除率较GAC/GDM工艺略有降低,这是由于微循环和微曝气措施增加了膜前溶解氧质量浓度,强化了膜表面生物滤饼层内微生物的水解作用。提出的GAC/GDM组合工艺可同步实现对膜通量和污染物去除效能的提升作用,为村镇地区膜滤供水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驱动膜滤(GDM) GAC缓速滤池 膜污染 低能耗 近零维护 农村供水
下载PDF
无人旋翼机机载放射性监测系统研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汤晓斌 王泽宇 +1 位作者 龚频 高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29,共6页
选取GM管与NaI(T1)伽马谱仪双辐射探测器作为辐射监测单元,通过软硬件开发,将GPS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核分析技术、放射源定位、剂量率绘图等功能相融合,研制出一套快速灵敏且不受地形限制的远程机载辐射监测系统。测试结果表明:所开发... 选取GM管与NaI(T1)伽马谱仪双辐射探测器作为辐射监测单元,通过软硬件开发,将GPS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核分析技术、放射源定位、剂量率绘图等功能相融合,研制出一套快速灵敏且不受地形限制的远程机载辐射监测系统。测试结果表明:所开发的无人旋翼机机载放射性监测系统在3 km的传输距离下可保持稳定有效的数据通信;机载监测系统的最大可探测距离满足环境辐射监测需求;系统上位机软件实时显示获取的环境辐射数据,并具有轨迹标定、剂量警报、数据查询和分析等功能,为环境辐射评估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旋翼机 远程辐射监测 GM管 NaI(T1)伽马谱仪 放射源定位 剂量率绘图
下载PDF
微穿刺技术建立股动脉入路在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楠 陈忠 +7 位作者 刘博文 唐小斌 寇镭 王盛 吴章敏 刘晖 张腾飞 王晓娜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7期663-665,669,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EVAR)时采用微穿刺技术建立股动脉入路与传统穿刺技术建立入路的相关并发症,比较两种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治疗的49例EVAR修复术... 目的:通过观察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EVAR)时采用微穿刺技术建立股动脉入路与传统穿刺技术建立入路的相关并发症,比较两种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治疗的49例EVAR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7例(50条肢体)采用微穿刺技术建立股动脉动脉入路;22例(34条肢体)采用传统18G穿刺针穿刺建立入路,术后采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闭合器止血。初期评价终点包括穿刺点局部血肿形成(≥2 cm)、假性动脉瘤形成、以及血管闭合器使用数量和术后CTA股动脉直径以及局部穿刺点组织厚度.结果:微穿刺组较传统穿刺组入路相关总并发症率低(P<0.005)。血管闭合器使用数量相比传统穿刺法更少。结论:经皮穿刺EVAR修复术使用微穿刺技术建立动脉入路是安全有效的,其成功率较高,并发症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微穿刺技术
下载PDF
杂交技术在髂股移行处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
15
作者 刘晖 胡忠洲 +4 位作者 陈忠 唐小斌 寇镭 吴章敏 王盛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528-531,561,共5页
目的:探讨杂交技术治疗髂股移行处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中心2007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股动脉内膜剥脱联合髂动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治疗的72例髂股移行处闭塞性病变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2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5.96&... 目的:探讨杂交技术治疗髂股移行处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中心2007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股动脉内膜剥脱联合髂动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治疗的72例髂股移行处闭塞性病变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2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5.96±8.8)岁。采用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术后12、24及60个月一期通畅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踝臂指数(ABI)由术前0.37±0.18提高至术后0.92±0.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3.9%(10/72)。30d病死率为零。平均随访时间3045.50(2052.50,4053.00)d。全因死亡率为12.5%。应用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术后12个月一期通畅率为(94.29±2.77)%,术后24个月一期通畅率为(88.57±3.8)%,术后60个月一期通畅率为(79.71±4.84)%。结论:杂交技术治疗髂股移行处塞性病变早期结果满意,为治疗髂股移行处闭塞性病变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技术 髂动脉 股动脉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一种采用PV补偿的输出缓冲器设计
16
作者 王巍 赵元遥 +3 位作者 唐晓斌 赵汝法 袁军 杨正琳 《微电子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0-54,共5页
提出了一种采用工艺、电压(PV)补偿的输出缓冲器,以减小PV变化对输出信号压摆率的影响。采用非门与四个相同类型MOS管连接,实现全工艺角的探测。PV探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对应的偏置电压比较后得到补偿逻辑组合。在电压探测电路中,采用带... 提出了一种采用工艺、电压(PV)补偿的输出缓冲器,以减小PV变化对输出信号压摆率的影响。采用非门与四个相同类型MOS管连接,实现全工艺角的探测。PV探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对应的偏置电压比较后得到补偿逻辑组合。在电压探测电路中,采用带隙基准电路产生偏置电压,以避免误码补偿。该输出缓冲器采用SMIC 90 nm CMOS工艺进行设计,版图面积为0.018 mm2。仿真结果表明,在全工艺角、20 pF负载的条件下,最高传输频率为650 MHz/500 MHz。相比于电路补偿前,VDDIO为1.2 V时,输出信号上升、下降压摆率差值分别减小了30.1%、31.8%;VDDIO为2.5 V时,输出信号上升、下降压摆率差值分别减小了27.6%、2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电压输出缓冲器 PV探测编码 压摆率补偿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Hp感染的临床观察
17
作者 唐晓彬 陈斯明 秦蕾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13期73-74,共2页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发病情况,并分析其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发病情况。方法: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糖尿病患者986例,用14C呼气试验方法,观察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情...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发病情况,并分析其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发病情况。方法: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糖尿病患者986例,用14C呼气试验方法,观察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情况,并对记录结果进行统计学的处理分析。结果:感染组的并发症情况明显重于非感染组,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发病率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Hp感染发病率较高,这部分人群中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情况越来越多,需要引起广大医学工作者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幽门螺杆菌(Hp) 14C呼气试验检测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定向斑块旋切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治疗重度钙化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创 郑焕勤 +5 位作者 陈忠 王盛 唐小斌 杨耀国 杨燎 刘硕 《中国医药》 2020年第12期1931-1935,共5页
目的评价定向斑块旋切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扩张(DAART)治疗重度钙化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研究对象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行DAART治疗的47例重度钙化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患者(包... 目的评价定向斑块旋切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扩张(DAART)治疗重度钙化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研究对象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行DAART治疗的47例重度钙化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患者(包括41例闭塞性病变患者,6例狭窄病变患者),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手术技术成功率、手术前后踝肱指数、住院期间影像资料和术后随访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全部顺利完成。46例患者的血管病变经腔内开通成功,技术成功率97.9%。术后6、12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5.7%(45/47)、83.0%(39/47),二期通畅率为100%(47/47),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卢瑟福分级改善明显。术后12个月复查踝肱指数明显高于术前[(0.89±0.13)比(0.42±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ART治疗重度钙化的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安全且有效,术后短期随访患者缺血症状改善明显、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重度钙化 股动脉 腘动脉 定向斑块旋切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扩张
下载PDF
破裂性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并发症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孙弘 陈忠 +5 位作者 唐小斌 寇镭 吴章敏 刘晖 王盛 杨耀国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3期299-304,共6页
目的:探究腔内修复治疗破裂性腹主动脉瘤后围术期并发症出现的相关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0月到2019年10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住院并行腔内修复治疗的破裂性腹主动脉瘤患者53例。其中围术期未出现并... 目的:探究腔内修复治疗破裂性腹主动脉瘤后围术期并发症出现的相关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0月到2019年10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住院并行腔内修复治疗的破裂性腹主动脉瘤患者53例。其中围术期未出现并发症者29例(54.7%),出现并发症者24例(45.3%)。将并发症组患者分为术后介入相关并发症组8例,术后系统性并发症组13例,术中死亡3例。比较并发症患者与无并发症患者在基线资料、动脉瘤解剖条件、术中及术后理化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系统性并发症患者在年龄、就诊时收缩压及舒张压、有无反复搬动、近端瘤颈成角,以及术中尿量、术后24 h内腹腔内压、PT、APTT、CKMB、TnI等改变较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相关并发症患者在近端瘤颈成角方面较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年龄、就诊时血压、近端瘤颈成角以及术前多次搬动可能对破裂动脉瘤腔内治疗后系统性并发症产生影响,术中尿量和术后24 h内的腹内压、凝血功能及心肌标志物的监测,对预测系统性并发症发生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破裂 腔内修复治疗 围术期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的回顾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郑明非 唐小斌 +3 位作者 杨耀国 何楠 王晓娜 陈忠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4期412-417,共6页
目的:探讨合并高危因素的颈动脉狭窄病变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6年 12月,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高危颈动脉狭窄共43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14例实施了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225例实施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 目的:探讨合并高危因素的颈动脉狭窄病变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6年 12月,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高危颈动脉狭窄共43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14例实施了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225例实施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对比分析两组组间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围手术期30 d内的严重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及死亡的累计发生率。结果:CAS组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累计发生率10. 3%(22/214例);CEA组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累计发生率9. 8%(22/225例)。两组患者严重并发症累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于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CAS和 CEA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前提是术前应全面评价患者的基础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