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载双频激光雷达系统设计和研制 被引量:15
1
作者 胡善江 贺岩 +11 位作者 陈卫标 朱小磊 臧华国 吕德亮 田茂义 俞家勇 陶邦一 黄田程 王成 习晓环 张晓丽 瞿帅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8-83,共6页
针对林业、建筑、近海、岛礁和滩涂的测绘要求,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载双频激光雷达产品样机,可以同时完成对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进行测绘。该样机在三亚蜈支洲岛进行了飞行试验,最大探测深度达到... 针对林业、建筑、近海、岛礁和滩涂的测绘要求,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载双频激光雷达产品样机,可以同时完成对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进行测绘。该样机在三亚蜈支洲岛进行了飞行试验,最大探测深度达到30 m,等效一类水质条件下可达50 m,最小探测深度达到0.22 m,测深数据和单波束声呐数据对比中误差为0.108 m,实地测量数据和陆地点云量测数据比对中误差为0.18 m,试验结果基本符合设计预期,为进一步产品定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频激光雷达 海洋测绘 海底地形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机载激光海洋测深海陆波形分类(英文) 被引量:10
2
作者 胡善江 贺岩 +2 位作者 陶邦一 俞家勇 陈卫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4-161,共8页
机载激光雷达的海陆波形分类对于沿海地区及其变化性质的研究至关重要。提出了一种在原始的机载激光雷达回波上使用深度学习进行分类的方法。构建全连接神经网络和一维卷积神经网络(CNN),在一个测量海域的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和测试,最优... 机载激光雷达的海陆波形分类对于沿海地区及其变化性质的研究至关重要。提出了一种在原始的机载激光雷达回波上使用深度学习进行分类的方法。构建全连接神经网络和一维卷积神经网络(CNN),在一个测量海域的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和测试,最优模型获得了99.6%的分类精度。该最优模型对来自不同测量海域的数据进行分类,分类精度达到了95.6%,相比支持向量机方法,处理速度提高了约52%。结果表明:深度学习方法对机载激光雷达回波波形的分类具有较高的精度和速度,它可以进一步作为通过机载激光测深技术对海底种类进行分类的候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测深 激光雷达 分类 深度学习
下载PDF
激光诱导荧光装置用于海水可溶性有机物测量(英文) 被引量:5
3
作者 陈鹏 毛志华 +1 位作者 陶邦一 王天愚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3-32,共10页
水体可溶性有机物(也叫黄色物质,CDOM),直接影响水体光学特性和遥感光谱特征,在水体生态系统、光学遥感、海洋碳循环中都发挥重要的作用。针对现有水体黄色物质(CDOM)常规测量需要对水样进行过滤等耗时耗力预处理过程,研制了一种水体黄... 水体可溶性有机物(也叫黄色物质,CDOM),直接影响水体光学特性和遥感光谱特征,在水体生态系统、光学遥感、海洋碳循环中都发挥重要的作用。针对现有水体黄色物质(CDOM)常规测量需要对水样进行过滤等耗时耗力预处理过程,研制了一种水体黄色物质快速测量的可用于实验室及野外分析的激光诱导荧光仪,该仪器集成了405 nm激光激发、高光谱接收和特征荧光光谱解析技术,使得激光雷达能够从各种成分的叠加信号中分离和确认出特定组分。此外,在实验室测量和分析了温度对于CDOM荧光光谱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种荧光数据的温度校正算法。该仪器在中国东海2013年4月的测量结果与常规仪器测量结果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2=0.83),揭示了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在CDOM实时监测上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荧光 光谱学 拉曼
下载PDF
大太阳天顶角下水色卫星叶绿素遥感探测能力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豪 何贤强 +1 位作者 陶邦一 王迪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8-140,共13页
本文利用考虑地球曲率的矢量辐射传输模型PCOART-SA,对大太阳天顶角下叶绿素浓度的卫星遥感探测极限能力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太阳-传感器几何参数,尤其是太阳天顶角对叶绿素浓度变化的探测极限能力影响较大;大太阳天顶角下,卫星... 本文利用考虑地球曲率的矢量辐射传输模型PCOART-SA,对大太阳天顶角下叶绿素浓度的卫星遥感探测极限能力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太阳-传感器几何参数,尤其是太阳天顶角对叶绿素浓度变化的探测极限能力影响较大;大太阳天顶角下,卫星对叶绿素浓度变化的探测能力下降十几倍。在典型陆架水体(叶绿素浓度为1μg/L),低太阳天顶角(30°)时,叶绿素浓度变化探测极限为0.012 8μg/L(约为原浓度的1.2%),而大太阳天顶角(80°)时,探测极限为0.136μg/L(约为原浓度的13.6%)。相比于太阳天顶角,观测天顶角增大造成的叶绿素浓度探测能力衰减较小。叶绿素浓度越高,吸收作用越强,对卫星遥感器的辐射探测灵敏度、定标及大气校正精度的要求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传输模型 水色遥感 PCOART-SA 大太阳天顶角 叶绿素
下载PDF
水中颗粒物大角度范围体散射函数测量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郭乙陆 陶邦一 +3 位作者 黄海清 吴超钒 宋宏 冷建兴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6-91,共6页
针对现有体散射测量系统中激光器与探测器相互遮挡导致探测角度减小的问题,设计了一款新型的水中颗粒物的体散射函数测量系统。首先,通过双潜望式光路结构,将激光发生平面与散射探测平面分离,减小了激光器对探测角度的遮挡;同时,通过潜... 针对现有体散射测量系统中激光器与探测器相互遮挡导致探测角度减小的问题,设计了一款新型的水中颗粒物的体散射函数测量系统。首先,通过双潜望式光路结构,将激光发生平面与散射探测平面分离,减小了激光器对探测角度的遮挡;同时,通过潜望式出射棱镜将透射光导出水体,避免了容器的杯壁散射,提高背散射测量的准确性。根据实际工艺,改进出射棱镜,设计系统样机,实现了3°~178°大角度范围体散射函数的测量。结合系统结构与水下光传输原理,根据数据矫正算法,矫正由于测量光程及水体衰减造成的偏差。对比矫正后结果与米散射仿真结果,证明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角度范围散射测量 水中颗粒 体散射函数 米散射
下载PDF
HY-1C/D卫星中国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几何定位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建阳 毛志华 +5 位作者 陶邦一 马力 朱乾坤 黄海清 刘建强 丁静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61,共15页
海洋一号C/D(HY-1C/D)卫星中国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Chinese Ocean Color and Temperature Scanner,COCTS)主要用于探测海洋水色、水温等要素,这些要素需要经过卫星资料处理才能获取,而几何定位是预处理的核心,直接影响这些要素的质量。C... 海洋一号C/D(HY-1C/D)卫星中国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Chinese Ocean Color and Temperature Scanner,COCTS)主要用于探测海洋水色、水温等要素,这些要素需要经过卫星资料处理才能获取,而几何定位是预处理的核心,直接影响这些要素的质量。COCTS具有114°视场角和四元逐点摆扫的特征,据此研究出一套完整的几何定位方法。从0级数据中提取卫星星历,利用插值法从中获取采样时间对应的卫星位置和速度,进而得到轨道(ORB)坐标系到地心旋转(ECR)坐标系的转换矩阵。基于四元逐点摆扫的特征,中心视矢量分别绕X轴、Y轴旋转相应角度,获得扫描行各采样点ORB视矢量,建立视矢量与地球交叉点关系模型,从而对根据波段数据绘制的遥感图像进行地理定位。本文使用插值法替代了传统需要6个轨道根数来计算卫星位置的复杂方法,同时直接计算ORB到ECR的转换矩阵,而不采用传统的两步转换方法。经过多组数据计算及定性定量验证,HY-1C/D COCTS几何定位结果一致;采样像元尺度效应导致从星下点到两侧边缘、从赤道到两极,误差逐渐增大,约在两个像元内。该方法满足一定的定位精度要求,可以用于COCTS的几何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1C/D卫星 中国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 几何定位 逐点摆扫
下载PDF
基于时序相关性分析方法的浮标异常数据识别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宇 周燕 +6 位作者 陶邦一 顾吉星 赵传高 郝增周 张艺蔚 黄海清 毛志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1-141,共11页
海洋生态浮标异常数据的实时早期监测识别是保证观测数据质量的关键。本研究通过对浙江沿海浮标多年数据的分析,发现了与传统跳变异常数据不同的渐变异常数据类型。该异常类型呈现出在时序变化过程中连续平稳,但随时间逐渐偏移,最后整... 海洋生态浮标异常数据的实时早期监测识别是保证观测数据质量的关键。本研究通过对浙江沿海浮标多年数据的分析,发现了与传统跳变异常数据不同的渐变异常数据类型。该异常类型呈现出在时序变化过程中连续平稳,但随时间逐渐偏移,最后整体偏离正常的分布特征,并且单一参数的分析方法无法对此异常进行有效识别。因此本研究利用海洋环境参数中酸碱度(pH)、溶解氧(DO)和叶绿素(Chla)三者的多参数相关性规律,提出了在一定时序上两两参数间相关性是稳定甚至是一致的假设,将8天时间窗口的两两相关系数(R8 d)和前后两天R8 d之差的绝对值(ΔR)作为相关性和稳定性核心指标,建立了基于相关性的渐变异常数据自动识别方法。为浮标传感器渐变异常的早期识别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有助于提升海洋生态浮标异常数据的自动化监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浮标 环境监测 真实性检验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Optical detection of 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blooms based on multispectral reflectance 被引量:3
8
作者 tao bangyi PAN Delu +3 位作者 MAO Zhihua SHEN Yuzhang ZHU Qiankun CHEN Jianyu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48-56,共9页
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red tide causative dinoflagellates in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Estuary and the adjacent area of the East China Sea. It causes large-scale blooms in late sprin... 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red tide causative dinoflagellates in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Estuary and the adjacent area of the East China Sea. It causes large-scale blooms in late spring and early summer that lead to widespread ecologic and economic damage. A means for distinguish- ing dinoflagellate blooms from diatom (Skeletonema costatum) blooms is desired. On the basis of measure- ments of remote sensing refectance [Rrs(λ)] and inherent optical parameters, the potential of using a mul- tispectral approach is assessed for discriminating the algal blooms due to P. donghaiense from those due to S. costatum. The behavior of two reflectance ratios [R1 = Rrs(560)/Rrs(532) and Re = Rrs(708)/Rrs(665)], suggests that differentiation of P. donghaiense blooms from diatom bloom types is possible from the current band setup of ocean color sensor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two reflectance ratio regimes that indicate a bloom is dominated by P. donghaiense; (1) R1 〉 1.55 and R2 〈 1.0 or (2) R1 〉 1.75 and R2 ≥ 1.0. Various sensitivity analyses a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variation in varying levels of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and colo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CDOM) as well as changes in the backscattering ratio (bbp/bp) on the efficacy of this muitispectral approa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tensity and inherent op- tical properties of the algal species explain much of the behavior of the two ratios. Although backscattering influences the amplitude of Rrs(λ), especially in the 530 and 560 nm bands, the discrimination between P. donghaiense and diatoms i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variation of bbp/bp. Since aCDOM (440) in coastal areas of the ECS is typically lower than 1.0 m-1 in most situations, the presence of CDOM does not interfere with this discrimination, even as SCDOM varies from 0.01 to 0.026 nm-1. Despite all of these effects, the dis- crimination of P. donghaiense blooms from diatom blooms based on multispectral measurements of Rrs(λ) is fea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spectral reflectance harmful algal blooms 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Skeletonerna costatum DISCRIMINATION
下载PDF
A new algorithm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field for red tide monitoring in the East China Sea 被引量:3
9
作者 XU Xiaohui PAN Delu +1 位作者 MAO Zhihua tao bangyi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5期62-71,共10页
Remote sensing has been proven to be an effective means of monitoring red tides. The spectral information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establishing a model to monitor red tides. The spectral curves of red tide events are... Remote sensing has been proven to be an effective means of monitoring red tides. The spectral information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establishing a model to monitor red tides. The spectral curves of red tide events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multiyear monthly averaged spectral curves based on MODIS data from July 2002 to June 2012, as well as spectral differences at the same location during red tide presence and absence. A red tide monitoring algorithm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field to extract the red tide information of the East China Sea (EC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lgorithm in the ECS,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developed model can effectively determine the location of red tides, with good correspondence to the results from an official bulletin. Th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algorithm can effectively extract the red tide in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 tide remote sensing background field East China Sea
下载PDF
The proportions and variations of the light absorption coefficients of major ocean color components in the East China Sea 被引量:3
10
作者 LEI Hui PAN Delu +4 位作者 BAI Yan tao bangyi SUN Jun ZHANG Lin ZHANG Xua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期45-61,共17页
The East China Sea (ECS), one of the largest continental seas, has dynamic hydrology and complex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that make ocean color remote-sensing retrieval difficult. The distributions and proportions of... The East China Sea (ECS), one of the largest continental seas, has dynamic hydrology and complex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that make ocean color remote-sensing retrieval difficult. The distributions and proportions of the light absorption coefficients of major ocean color components based on two large-scale investigations in the ECS are presented, showing these features in typical summer and winter seasons.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CDOM, aNAp and aphy of colo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non-algal particle, and pigment of phytoplankton show a decreasing trend from the coast to the outer shelf. According to the aeDOM distribution at 440 nm, the Changjiang River plume shows an abnormal southeastward transport. An extremely high aNaP value patch at 440 nm is present in the middle coast. The chlorophyll-a-specific phytoplankton pigment absorption (a^hy) is much higher in winter than in summer, which may cause serious underestimated results when applying the averaged aphy into remote-sensing algorithms for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retrieval. The importance of phytoplankton size was evident in outer shelf waters. The absorption of aCDOM (440) is a dominant component accounting for over half of the total seawater absorption in summer. The aNAP(440) accounts for 64% of the absorption of the ECS coastal area in win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orption coefficient East China Sea colo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non-algal particle
下载PDF
机载激光测深技术及应用
11
作者 贺岩 陶邦一 +2 位作者 俞家勇 徐广袖 黄宜帆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6-306,共31页
经过近60年的发展,机载激光测深技术已经得到业务化应用,成为近岸浅水区域海陆一体化测绘的首选手段。回顾机载激光测深系统发展、数据处理方法、新技术使用和技术应用方面的进展,并对机载激光测深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 机载激光测深 光子计数 多波长激光 海陆波形分类 回波提取 斜距校正
原文传递
近海海洋边界层大气污染综合立体探测技术研究进展
12
作者 郑海涛 刘建国 +35 位作者 罗涛 程雪玲 陶邦一 刘诚 黄侃 宋小全 邵士勇 曹念文 项衍 张天舒 陈兵 刘娜娜 靳翔 龙文睿 刘佳鑫 李奇龙 马钰斌 吴琳 靳江波 许满满 徐自强 吴晓庆 毕翠翠 刘庆 李骏旻 韩承慧 韩永 秦福强 张成歆 谈伟 汪冰冰 王缅 程寅 李皓 王光 云龙 《环境工程》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16,共16页
近海海洋大气边界层是陆海气相互作用的特殊区域,发展近海海洋边界层大气污染立体探测技术、获取海洋大气边界层内主要污染成分及关键气象参数的高精度垂直探测信息,对于提高陆地、海洋和大气中的污染来源、化学机制和传输过程认识、提... 近海海洋大气边界层是陆海气相互作用的特殊区域,发展近海海洋边界层大气污染立体探测技术、获取海洋大气边界层内主要污染成分及关键气象参数的高精度垂直探测信息,对于提高陆地、海洋和大气中的污染来源、化学机制和传输过程认识、提高沿海地区大气环境与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近海海洋边界层大气污染综合立体探测技术,总结了近年来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我国在近海海洋大气探测设备研发、关键技术发展和近海大气污染形成机制研究等方面的进展。当前我国已发展了包括海洋大气廓线激光雷达、湍流交换测量、海气通量观测、海洋气溶胶探测设备等一系列近海海洋边界层探测技术,解决了沿海海洋地区恶劣环境条件造成的技术瓶颈,并基于这些探测设备与技术开展了大量近海海洋大气污染研究。技术与设备的发展完善了我国近海海洋地区边界层大气污染立体监测技术体系与能力,对我国东部沿海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有积极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近海海洋 大气探测 环境设备
原文传递
基于散斑场退化补偿的水下鬼成像
13
作者 李育亮 齐金泉 +4 位作者 陈明亮 邓陈进 邵学辉 陶邦一 韩申生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51,共10页
针对水下鬼成像重构质量下降、分辨率退化的问题,分析水体对散斑场传播的作用,提出在重构计算前将参考臂散斑进行校正的方法,以实现对物臂散斑场的退化补偿,进而提高水下鬼成像的成像质量。首先根据近似的S-S(SahuShanmugam)散射相函数... 针对水下鬼成像重构质量下降、分辨率退化的问题,分析水体对散斑场传播的作用,提出在重构计算前将参考臂散斑进行校正的方法,以实现对物臂散斑场的退化补偿,进而提高水下鬼成像的成像质量。首先根据近似的S-S(SahuShanmugam)散射相函数和Wells模型推导得到调制传递函数,用来描述水体对散斑的退化作用;然后对参考臂散斑场进行校正补偿,使参考臂散斑与物臂散斑具有相同的退化程度以恢复关联性;最后采用校正后的参考臂散斑进行图像重构。从理论上证明了所提方法在二阶关联计算中会使得图像退化加剧,而在基于伪逆的重构计算中则可以有效提高图像分辨率、改善图像质量。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该研究为远距离水下目标鬼成像图像恢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光学 水下鬼成像 散斑场退化补偿 水体调制传递函数 二阶关联 伪逆
原文传递
国产机载激光雷达测深系统的波形处理方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田程 陶邦一 +8 位作者 贺岩 胡善江 俞家勇 李强 朱云峰 尹国清 黄海清 朱乾坤 龚芳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9-68,共10页
综合了已有的机载激光雷达测深系统的波形处理方法。基于国产多通道海洋激光雷达波形数据的多通道优势,运用去卷积、数值拟合和信号滤波等波形处理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波形,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国产硬件的波形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保证回波... 综合了已有的机载激光雷达测深系统的波形处理方法。基于国产多通道海洋激光雷达波形数据的多通道优势,运用去卷积、数值拟合和信号滤波等波形处理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波形,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国产硬件的波形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保证回波位置提取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激光雷达 测深系统 波形处理 波形分类 去卷积 数值拟合 信号滤波
原文传递
海洋剖面激光雷达探测中颗粒物偏振散射问题 被引量:5
15
作者 唐军武 朱培志 +9 位作者 刘秉义 张洪玮 胡连波 陶邦一 廖然 孟凡谦 何惠馨 陈树果 吴松华 马辉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0,共20页
垂向层化是海洋水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几乎所有海洋学科的测量与分析都需要直接或间接的剖面信息。激光雷达是目前唯一可以遥感方式获得百米级海洋剖面信息的手段,激光雷达水体回波信号主要受水分子与水体颗粒物吸收、散射作用的共同影响... 垂向层化是海洋水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几乎所有海洋学科的测量与分析都需要直接或间接的剖面信息。激光雷达是目前唯一可以遥感方式获得百米级海洋剖面信息的手段,激光雷达水体回波信号主要受水分子与水体颗粒物吸收、散射作用的共同影响。从激光雷达的后向180°散射信号中反演水体颗粒物成分时,活体浮游植物及其降解物、无机颗粒(悬浮泥沙)、浮游动物、气泡等颗粒物在粒径、组分、形状、内部结构等方面的复杂性决定了水体光学特性的复杂性。180°处的体散射系数β(π)是激光雷达水体探测的基本参数,然而不同浮游植物颗粒的散射相函数在180°处相差10倍。目前的模拟仿真中采用的仅具有普适意义的Petzold体散射函数或Voss&Fry穆勒矩阵偏振参数,与具体的遥感探测水体的体散射函数或穆勒参数有很大的差别。针对这个激光雷达中最重要的基础性问题之一,也是主被动光学海洋观探测中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参考国际相关研究人员近些年的一些研究成果,试图提出后续应当重点解决的理论与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光学 海洋剖面激光雷达 水体光学特性 水体偏振光散射 水体颗粒物光学特性
原文传递
海洋水色卫星紫外波段的偏振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艺蔚 陶邦一 +3 位作者 毛志华 黄海清 朱乾坤 龚芳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共11页
针对水色卫星遥感器的紫外波段,利用海洋-大气耦合矢量辐射传输模型开展了355nm和385nm两个紫外波段大气顶(TOA)表观辐射的偏振特性分析。研究发现水色卫星紫外遥感器入瞳处光的偏振信号主要来源于大气分子散射,与仅考虑大气分子散射相... 针对水色卫星遥感器的紫外波段,利用海洋-大气耦合矢量辐射传输模型开展了355nm和385nm两个紫外波段大气顶(TOA)表观辐射的偏振特性分析。研究发现水色卫星紫外遥感器入瞳处光的偏振信号主要来源于大气分子散射,与仅考虑大气分子散射相比,气溶胶、水-气界面层和水体会减弱紫外遥感器入瞳处光的总偏振度(DOP)。在不同的大气顶观测方位下,上述两个波段紫外光的总偏振度变化范围在0%~70%之间。同水色卫星遥感器通常设置的412nm可见光波段相比,在同一条件下到达水色卫星紫外遥感器入瞳处的紫外光的偏振度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紫外 偏振 海洋水色
原文传递
用于涡动相关法的激光气体分析仪的研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明星 许振宇 +6 位作者 阚瑞峰 何亚柏 姚路 陈兵 阮俊 陶邦一 刘浩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13-220,共8页
涡动相关法作为直接观测湍流运动的方法,是研究潜热通量和CO_(2)通量的重要手段。本团队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研制了激光气体分析仪,用于涡动相关法的海气通量分析。选用7181cm^(-1)处的H_(2)O吸收谱线和4990cm^(-1)处的CO_... 涡动相关法作为直接观测湍流运动的方法,是研究潜热通量和CO_(2)通量的重要手段。本团队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研制了激光气体分析仪,用于涡动相关法的海气通量分析。选用7181cm^(-1)处的H_(2)O吸收谱线和4990cm^(-1)处的CO_(2)吸收谱线,利用信号采集处理技术及导数谱浓度反演方法实现100Hz时间分辨率的目标气体浓度的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评估得到H_(2)O分析仪的检测限约为8.17×10^(-6),CO_(2)分析仪的检测限约为0.40×10^(-6),时间分辨率为100 Hz。将集成的气体分析仪安装在烟台国家卫星海洋定标海上平台上进行真实的海气通量探测,并将探测结果与LICOR7500-H_(2)O/CO_(2)分析仪的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从实验结果看,所研制的激光气体分析仪具有更高的时间分辨率,更易捕捉湍流运动的微小变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气体分析仪 涡动相关法 通量探测
原文传递
水体颗粒广角度偏振体散射测量研究
18
作者 潘耀瑞 陶邦一 +2 位作者 吴超钒 毛志华 黄海清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378-388,共11页
针对国内尚没有大角度范围的水体颗粒偏振体散射函数测量仪的问题,基于潜望镜式光路结构与旋转偏振探测器的探测方式,建立了水体颗粒偏振体散射特性测量系统,验证了采用半衰片胶合方式的出射棱镜对大角度偏振体散射特性测量的适用性,实... 针对国内尚没有大角度范围的水体颗粒偏振体散射函数测量仪的问题,基于潜望镜式光路结构与旋转偏振探测器的探测方式,建立了水体颗粒偏振体散射特性测量系统,验证了采用半衰片胶合方式的出射棱镜对大角度偏振体散射特性测量的适用性,实现了10°~170°范围内3×3水体颗粒散射穆勒矩阵的测量。对系统开展了角度、幅值及偏振标定,根据系统结构和水下传输原理进行了散射光程归一化和水下衰减矫正。实验结果表明,3μm直径聚苯乙烯标准颗粒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吻合良好,证明了该套系统的可靠性。同时在千岛湖自然水体对该套系统进行了测试验证,获得的水体颗粒物10°~170°范围内3×3水体颗粒散射穆勒矩阵测量结果表明偏振体散射特性能够提供更丰富的颗粒特性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颗粒 偏振 穆勒矩阵 体散射函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