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三角地区城市生态旅游发展水平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史晓婷 李磊 +2 位作者 陶卓民 赖志城 李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70-3983,共14页
城市生态旅游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理想模式,是对城市环境问题和旅游发展方式的一种回应。基于城市生态旅游核心要义,构建城市生态旅游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2010—2019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城市生态旅游发展... 城市生态旅游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理想模式,是对城市环境问题和旅游发展方式的一种回应。基于城市生态旅游核心要义,构建城市生态旅游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2010—2019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城市生态旅游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通过标准差椭圆和马尔科夫链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析城市生态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城市生态旅游各维度发展水平增速各异,供给和保障是影响综合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各维度空间格局差异显著;(2)城市生态旅游综合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增速较缓;空间分布较不均衡,已初步形成“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3)城市生态旅游发展水平重心呈现“西北-东南-西北”的偏移规律,向东南部集聚程度逐渐增强,水平等级转移仅发生在相邻等级之间;(4)交通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对城市生态旅游发展的影响较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逐渐增强,产业结构水平和环保重视程度的促进效果不显著;两因子的交互作用大于单因子的作用力,表现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的交互关系。研究结果可为长三角地区提高城市生态旅游发展水平与全面推进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旅游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长三角
下载PDF
山岳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就业吸附的空间特征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涛 陶卓民 +3 位作者 刘家明 陶慧 陆敏 荣慧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3-161,共9页
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产业转型发展背景下,休闲旅游产业在乡村地域的兴起扰动了当前就业人口由乡村向城镇流动的宏观趋势,乡村旅游就业吸附正从微观上改变着城乡间劳动力空间流动的格局和过程。为科学理解乡村旅游就业吸附引起城乡劳动力... 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产业转型发展背景下,休闲旅游产业在乡村地域的兴起扰动了当前就业人口由乡村向城镇流动的宏观趋势,乡村旅游就业吸附正从微观上改变着城乡间劳动力空间流动的格局和过程。为科学理解乡村旅游就业吸附引起城乡劳动力空间流动发生变化的特征与机制,文章基于在浙晋山岳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地深度访谈的一手数据,分析了乡村旅游就业人口流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就业吸附的空间模式和过程机制。结果表明:①山岳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就业吸附呈现距离衰减和空间层级结构的特征,0~4 km为核心层、4~12 km为过渡层、12 km以上为外缘层;但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下该特征存在区域差异,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就业吸附的空间集中性,比发达地区更加明显。②研究从城乡地域空间系统的视角,基于人口转移“推—拉”理论对乡村旅游就业人口空间流动特征和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发现山岳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就业吸附呈现以城镇、乡村为就业吸附极,以城乡接合部为吸附效用“分水岭”的空间模式;其中,连接城乡间的便捷交通是乡村旅游就业吸附实现的关键介质。③基于乡村旅游就业吸附空间适用性,文章针对性提出了“空间围栏效应”的概念。文章不仅从微观尺度上丰富了乡村旅游就业人口空间流动特征、过程、模式等的理论认识,而且对切实指导乡村地域在乡村旅游开发实践中理性理解乡村旅游的就业促进作用,提升乡村旅游开发规划和投资的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吸附 山岳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 人口流动 空间特征 实证研究
下载PDF
乡村旅游:社区化与景区化发展的路径差异及机制——以浙江和山西的两个典型村落为例 被引量:28
3
作者 李涛 王磊 +2 位作者 王钊 陶卓民 刘家明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6-107,共12页
社区化和景区化是实践中乡村社区进行旅游开发的两种重要模式,也是当地乡村旅游发展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的综合反映。为深入探究乡村旅游社区化和景区化模式差异背后的理论机制和规律,文章剖析了浙江和山西的两个典型村落乡村旅游发展... 社区化和景区化是实践中乡村社区进行旅游开发的两种重要模式,也是当地乡村旅游发展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的综合反映。为深入探究乡村旅游社区化和景区化模式差异背后的理论机制和规律,文章剖析了浙江和山西的两个典型村落乡村旅游发展历程,厘清了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乡村旅游社区化与景区化发展路径差异与特征,探索了影响乡村社区旅游发展模式选择的核心要素及理论规律。结果发现,乡村旅游社区化与景区化既表现为由点到面开放式一体化和由面到点飞地式舞台化的建设路径差异,又反映出“乡村休闲与生活体验的日常叙述”同“乡村自然与文化观赏的舞台凝视”的内涵差异。研究认为,社区化与景区化差异的形成是以乡村地域社会综合发展环境为基础,不同乡村旅游投资策略形成不同乡村社区旅游开发路径,并在乡村旅游设施建设、社区参与和空间扩展等方面造成差异化发展特征的结果。以上研究发现以期能丰富乡村旅游与社区发展关系的理论认识,为切实解决乡村社区旅游开发路径问题提供理论参考,更好地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开发 社区参与 模式差异 社区化 景区化 形成机制
下载PDF
皖南地区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 被引量:28
4
作者 荣慧芳 陶卓民 +2 位作者 刘琪 许源 程海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0-285,共6页
以2007—2016年为考察期,构建了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皖南地区及各市的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综合水平进行了评价;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皖南地区的协调发展度进行了定量测算,并根据测算... 以2007—2016年为考察期,构建了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皖南地区及各市的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综合水平进行了评价;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皖南地区的协调发展度进行了定量测算,并根据测算结果对其协调关系的演变轨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皖南6市在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三系统的发展上各有所长,黄山旅游产业发展超前,铜陵、马鞍山城镇化水平突出,池州、宣城生态环境优越,芜湖发展较为均衡;(2)协调度值在考察期内一直处于0.751~0.821之间,整体处于失调状态。6城市中除铜陵市的协调度值呈现下降态势外,其余城市均呈现出先下降后波动上升的趋势;(3)协调发展度总体虽呈上升趋势,但仍然处于失调阶段。城镇化水平滞后是制约皖南地区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4)皖南6市的协调发展度差异明显,特征各异。芜湖市为濒临失调型,其余地市均为失调型。基于此,提出了促进皖南地区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性 时空演变 皖南地区
下载PDF
逃避视角下乡村旅游行为特征、机制与模式——以南京高淳国际慢城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许源 陶卓民 +2 位作者 周年兴 侯曼青 荣慧芳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5-101,共7页
以南京高淳国际慢城为例,运用因子分析、威尔科克森(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讨乡村旅游地游客的逃避行为因子、旅游逃避后效果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①旅游逃避行为先后分为逃避动机和逃避效果两个维度。逃避动机主要... 以南京高淳国际慢城为例,运用因子分析、威尔科克森(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讨乡村旅游地游客的逃避行为因子、旅游逃避后效果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①旅游逃避行为先后分为逃避动机和逃避效果两个维度。逃避动机主要由环境、社会关系、驱动力、自我、转换需求5个因子构成,逃避效果由自我、旅游条件、社会关系3个因子构成。②在自然环境、建筑环境、交通状况、基础设施、社会关系、融合程度、心理状态等方面,游客的逃避效果显著,但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③去往乡村旅游地的游客行为呈现出自我转变、关系逃避、游憩休整、环境逃避4种模式;在5个逃避因子中,环境因子的解释力和显著性最为突出,交互提升效果最强。④在动态的逃避行为中,显性逃避因子具有直接触发功能,但在旅游逃避效果中,隐性因子更为突出。显性因子和隐性因子的交替作用对乡村旅游发展具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逃避视角 乡村旅游 旅游动机 地理探测器 南京高淳国际慢城
下载PDF
庐山诗词中典型景观时空特征及旅游审美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许源 陶卓民 荣慧芳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68,共12页
在文学地理学的范畴中,诗词作品中的景观元素蕴含丰富的空间信息和审美思想。基于人地关系视角挖掘诗词中典型景观信息,对于旅游审美的建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在梳理整合庐山历代诗词中的景观信息基础上,通过构建景观典型性指数Ki... 在文学地理学的范畴中,诗词作品中的景观元素蕴含丰富的空间信息和审美思想。基于人地关系视角挖掘诗词中典型景观信息,对于旅游审美的建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在梳理整合庐山历代诗词中的景观信息基础上,通过构建景观典型性指数Ki和典型景观指数Li,并考察各历史时期中景观系统的发展情况,运用Ripley’s K函数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景观多尺度空间格局和影响机制,发现:(1)诗词中典型景观增长呈迂回式上升发展,出现频数的密集分布情况与区域集群的分布规模较为一致。(2)诗词中典型景观整体上显著集聚,各类景观分别呈现出随机或者均匀分布规律,与诗词构景的景观多样化需求有关;建筑与水文类型景观特征空间尺度大,山岳和生物类相对较小。(3)典型景观出现频数主要受到区域因子和类型因子的影响,各因子两两交互解释力显著提升。诗词中的诗性精神,通过景观的空间布局和历史感营造在现代旅游中进行呈现,对提升旅游者的审美体验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历代诗词 典型景观 时空特征 旅游景观审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旅游客流的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许源 陶卓民 +1 位作者 纪小美 孔艺丹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129,共9页
在推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区域发展的时空差异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时空交互视角下对京津冀旅游客流分布与演变进行探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ESTDA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对京津冀地区游客市场进行研究发现:京... 在推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区域发展的时空差异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时空交互视角下对京津冀旅游客流分布与演变进行探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ESTDA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对京津冀地区游客市场进行研究发现:京津冀旅游市场局部时空模式单一,呈环京津圈层递减态势;地市间在旅游市场上未发生显著跃迁,客流分布的空间格局稳定,与国内旅游市场相比,入境市场动态性强,优化潜力较高;国内市场协同增长为主,而入境市场以竞争关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演变 京津冀区域 游客量 LISA时间路径
下载PDF
魏晋至清代诗词中景观的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许源 陶卓民 +1 位作者 李涛 张维亚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5-169,176,共6页
采用LISA时间路径和时空跃迁等方法对魏晋至清代诗词中景观的时空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诗词中景观始于魏晋,盛于隋唐,落于宋元,稳于明清;典型景观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核心-边缘模式,分布重心经历了由黄河流域逐渐向长江流域的南移过... 采用LISA时间路径和时空跃迁等方法对魏晋至清代诗词中景观的时空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诗词中景观始于魏晋,盛于隋唐,落于宋元,稳于明清;典型景观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核心-边缘模式,分布重心经历了由黄河流域逐渐向长江流域的南移过程。(2)LISA时间路径相对长度以陕西、河南等景观频次集聚省份为重心向外递减,省域间弯曲度差异较大,景观分布的整体空间格局稳定且凝聚性强。(3)自然地理环境构建了景观分布的基本单元;诗词中景观发展受文化的根植性影响,政治和经济因素分别发挥着牵引作用和指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至清代 中国古代诗词 景观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南京钟山历代诗词作者的时空分布及流变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许源 陶卓民 +1 位作者 李涛 李磊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2年第3期83-92,共10页
考察诗词作者的区域分布与演变,能够厘清其文化环境的时空发展规律,对文化传播和文化区整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指标刻画、LISA时间路径与时空跃迁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南京钟山历代诗词作者的流变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 考察诗词作者的区域分布与演变,能够厘清其文化环境的时空发展规律,对文化传播和文化区整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指标刻画、LISA时间路径与时空跃迁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南京钟山历代诗词作者的流变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魏晋南北朝时期奠定了钟山文化传播的基础,隋唐至宋元时期诗词鼎盛,增幅达到历史最高,地域分布趋于均匀;(2)钟山诗作者空间分布西低东高,以“T”字形态集中分布在沿海省份和长江流域,呈现出以江苏为中心向外圈递减的“核心—边缘”形态;(3)钟山诗词作者源地中,江苏省规模最大且发展平稳增速较低,周边省份增长过程中具有后发优势,依赖效应最强,并向外围省份递减;各省的诗词作者整体分布格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集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钟山 文学作品创作 历代诗词作者 流变 时空分布特征
下载PDF
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32
10
作者 魏鸿雁 陶卓民 +1 位作者 潘坤友 李如友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3-90,共8页
乡村旅游通过集聚效应、结构效应、投资效应、生态效应等动力共同作用,从人口、经济、社会、空间、生态等方面全方位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新型城镇化通过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双重拉动,带动乡村旅游在规模、品质、效益等方面的发展.基于此... 乡村旅游通过集聚效应、结构效应、投资效应、生态效应等动力共同作用,从人口、经济、社会、空间、生态等方面全方位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新型城镇化通过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双重拉动,带动乡村旅游在规模、品质、效益等方面的发展.基于此,构建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与耦合模型,对2010—2016年江苏省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系统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系统互动性、协调性强,在年际变化上,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波动上升;苏南、苏中、苏北地区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系统耦合度存在显著梯度差异,其中苏南地区两系统互动性最强,其次是苏中地区,最后是苏北地区,三大区域历年耦合协调度存在差异,其中苏南地区最高,属高度耦合,苏中、苏北地区属中度耦合;江苏省大部分城市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系统已经进入高度耦合、良性发展阶段,并且耦合协调等级逐步提高,根据各市变化特征的不同可分为优势互动型、持续增长型、波动增长型、滞后发展型四类;江苏省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发展受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政府支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要促进江苏省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就要推动二者深度耦合,各地均衡发展,并且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耦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新型城镇化 耦合评价模型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下载PDF
基于电信数据的潜在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濮蓉 陶卓民 +2 位作者 濮元生 荣慧芳 刘培学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31-238,共8页
基于电信数据,选取江苏省各市电信用户对省内景区的搜索量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江苏省潜在旅游流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江苏省潜在旅游流网络密度较低。苏南地区间旅游互动频繁,苏北地区间旅游联系亟... 基于电信数据,选取江苏省各市电信用户对省内景区的搜索量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江苏省潜在旅游流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江苏省潜在旅游流网络密度较低。苏南地区间旅游互动频繁,苏北地区间旅游联系亟待加强。②核心-边缘结构明显。苏锡宁地区是网络中的核心区,徐淮连盐为边缘区,其余地区为次级核心区。③深度剖析旅游流网络结构的影响因素,发现居民私家车拥有量、可自由支配收入、公路距离是制约地区间潜在旅游流流动的主要因素;旅游接待设施与列车数量是影响潜在游客选择旅游地的重要因素。潜在游客群体倾向选择交通便利、设施完善且居民生活水平较高的旅游目的地,这也是苏南地区在潜在旅游流网络中发挥较大作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数据 社会网络分析 潜在旅游流 影响因素 江苏省
下载PDF
全域旅游背景下A级旅游景区的时空集中性分析——以山东省胶东半岛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琪 陶卓民 +2 位作者 夏四友 荣慧芳 孔艺丹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5-132,共8页
以胶东半岛A级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胶东半岛A级旅游景区时间和空间分布的集中性特征.研究发现:(1)胶东半岛整体区域及各地级市的A级旅游景区的时间演变呈现相似的特征,2000-2014年A级旅游景区持续波动增长,20... 以胶东半岛A级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胶东半岛A级旅游景区时间和空间分布的集中性特征.研究发现:(1)胶东半岛整体区域及各地级市的A级旅游景区的时间演变呈现相似的特征,2000-2014年A级旅游景区持续波动增长,2015-2017年A级旅游景区增长趋于平缓,各地级市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随时间的演变差距逐渐拉大;(2)从区域整体范围来看,胶东半岛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上呈集聚状态,集聚状况大致呈"南北高,中间低"的分布态势;(3)从市域范围来看,青岛市和烟台市的A级旅游景区分布呈集聚态势,威海市旅游景区的分布呈均匀态势,3市均存在旅游景区密集区.最后,从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出发,对优化胶东半岛区域A级旅游景区的开发、整合以及旅游业地区联合发展提出针对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级旅游景区 全域旅游 时空集中性 胶东半岛
下载PDF
基于乡村性感知的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影响机制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 被引量:17
13
作者 孔艺丹 黄子璇 +1 位作者 陶卓民 刘琪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4-131,共8页
以刺激-情感-行为理论为基础,从乡村性感知的角度出发构建了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影响机制模型.利用南京市江宁区游客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实证检验了乡村性感知、地方依恋及环境责任态度对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 以刺激-情感-行为理论为基础,从乡村性感知的角度出发构建了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影响机制模型.利用南京市江宁区游客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实证检验了乡村性感知、地方依恋及环境责任态度对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乡村性感知可分为社区参与感知、地域条件感知、乡村文化感知、农业经济感知和乡村景观感知5个维度;环境责任行为可分为遵守型环境责任行为和主动型环境责任行为2个维度;(2)乡村景观感知与乡村文化感知不仅直接影响遵守型环境责任行为,且通过地方依恋、环境责任态度的中介作用实现,而社区参与感知和农业经济感知仅通过地方依恋、环境责任态度间接影响遵守型环境责任行为;(3)乡村景观感知是乡村性感知各要素中驱动游客主动型环境责任行为的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责任行为 乡村性感知 地方依恋 环境责任态度 南京市江宁区
下载PDF
全球摩天大楼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俊婉 李磊 陶卓民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81,共7页
摩天大楼是现代城市崛起的重要标志,过去百余年间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扩张,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摩天大楼最集中的国家,探索全球摩天大楼的演化过程、时空格局和影响因素,对中国摩天大楼的发展与管理具有重要启示。基于此,文章采用地理空间... 摩天大楼是现代城市崛起的重要标志,过去百余年间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扩张,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摩天大楼最集中的国家,探索全球摩天大楼的演化过程、时空格局和影响因素,对中国摩天大楼的发展与管理具有重要启示。基于此,文章采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对全球200m及以上摩天大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摩天大楼的演化过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空间上表现出“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发展态势,其时空分布主要受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政策法规和科学技术等因素影响。研究指出中国摩天大楼的发展应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天大楼 高层建筑 空间格局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文旅融合视域下江苏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地方营造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伟容 陶卓民 +1 位作者 朱振峰 曹艳琴 《中国名城》 2023年第10期91-96,共6页
地方营造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带动旅游发展的重要路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在民族复兴、文化强国的历史语境下,对大运河“地理空间”注入特定的意义和价值,使其成为中华文化重要标识的公共文化空间,其本身就是大运河... 地方营造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带动旅游发展的重要路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在民族复兴、文化强国的历史语境下,对大运河“地理空间”注入特定的意义和价值,使其成为中华文化重要标识的公共文化空间,其本身就是大运河的“地方营造”。建构集体记忆与身份认同、打造空间叙事综合体、重现运河人家生活场景、开展运河主题节事活动是江苏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地方营造的主要路径,应更加关注民众的日常生活实践,关注根植于地方的传统民俗节事活动,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轮驱动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地方营造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化公园 地方营造 大运河 文旅融合 江苏
下载PDF
Progress of Domestic Research on Rural Tourism Complex
16
作者 WANG Ting tao zhuomin +2 位作者 ZHANG Weiya LI tao WANG Weipi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5年第6期4-7,共4页
This paper combed the literature of the Rural Tourism Complex(RTC) on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 analyzed progress of domestic research on RTC in recent years based on the method of mathematical st... This paper combed the literature of the Rural Tourism Complex(RTC) on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 analyzed progress of domestic research on RTC in recent years based on the method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found out that current domestic researches focused on three aspects, namely basic concept and theory, planning and operation, influence and effec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isting researches, the paper pointed out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the research about RTC:(1) In terms of content: lay emphasis on the summary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the perfection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further enhanc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rural tourism complex;(2) In terms of metho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theories to expand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evant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tourism complex Research review Literature data
下载PDF
资本流动对大都市区旅游空间结构的作用机制研究——以南京都市区为例
17
作者 李磊 李涛 +1 位作者 陶卓民 陆林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51-2665,共15页
基于流动性理论,采用案例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对资本作用下大都市区旅游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和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在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以南京都市区为案例地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大都市区旅游资本具有显著的流动性,其在... 基于流动性理论,采用案例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对资本作用下大都市区旅游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和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在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以南京都市区为案例地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大都市区旅游资本具有显著的流动性,其在不同时期分别呈现出“进城—出城—下乡—跨界”的流动特征,资本流动促进了流入地域内的旅游发展。目前,大都市周边的乡土-生态、跨界地区已经成为旅游资本流动最活跃的区域。②资本流动促进了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推动了大都市区旅游空间结构演化,导致都市旅游地在不同时期分别形成了“核心-边缘”“多节点-链式”“链式+乡村斑块”“链式+旅游飞地”等空间结构模式,并呈现出“中心化—多中心化—离心化—边缘化”的总体演变趋势。③“流动”是资本突破都市区空间限制,不断向上发展的重要手段,旅游资本在“流动—固化—再流动—再固化”的发展路径上循环往复,通过与其他生产要素相互融合,共同促进了都市旅游地的空间结构演变和游憩功能完善。通过上述研究,验证了该理论框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总结了当前都市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的新特征、新趋势,论证了资本流动对都市旅游发展的作用机制,深化了对都市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理论认识。最后,文章还讨论了资本流动作用下,大都市区旅游空间结构演变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并对都市旅游的未来发展与管理提供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流动 流动性 都市旅游 旅游空间结构 乡土-生态空间 南京都市圈
原文传递
苏南乡村旅游空间集聚特征与结构研究 被引量:34
18
作者 李涛 朱鹤 +2 位作者 王钊 陶卓民 陶慧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281-2294,共14页
空间集聚是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趋势,也是促进乡村旅游产业集约化、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助推乡村经济振兴的重要路径。为深刻认识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旅游集聚发展特征,以苏南地区为案例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空间集聚已成为苏南乡村旅... 空间集聚是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趋势,也是促进乡村旅游产业集约化、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助推乡村经济振兴的重要路径。为深刻认识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旅游集聚发展特征,以苏南地区为案例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空间集聚已成为苏南乡村旅游开发的显著特征,但星级景点和节庆活动间以及不同市域间乡村旅游集聚特征差异显著。②苏南乡村旅游空间集聚存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双重约束特征;在地理环境要素组合上表现出明显地距离衰减规律,在社会经济要素组合上表现出严格地门槛要求;其中,距水域2 km以内、海拔100 m以下、城镇人口密度达到1万人/km2、等级公路密度1 km/km2、旅游花费密度10万元/km2、可支配收入密度300万元/km2区域是乡村旅游集聚开发的合理区间。③当前苏南乡村旅游空间集聚结构呈现散点状层级式特征。研究认为,它是分别受星级景点和节庆活动的主导与弥合功能影响,由多节点网络式与双核心卫星式互动转化而形成的。本研究针对乡村旅游空间集聚特征和结构演化规律的相关发现,以期为实践中更好运用集聚开发模式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集聚开发 时空特征 结构模式 苏南地区
原文传递
泛长三角区域入境游客空间格局与意象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卢淑莹 陶卓民 +2 位作者 李涛 濮蓉 荣慧芳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3-278,共16页
城市是游客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把握游客在城市间流动特征是探究区域城市旅游联系、明确旅游影响区域发展的作用机制与优化未来城市旅游发展布局及策略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借助聚类法、挖掘算法与网络分析法,以地理标记照片为研究对象... 城市是游客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把握游客在城市间流动特征是探究区域城市旅游联系、明确旅游影响区域发展的作用机制与优化未来城市旅游发展布局及策略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借助聚类法、挖掘算法与网络分析法,以地理标记照片为研究对象,对泛长三角区域52个地级城市入境游客空间特征从分布、类型、流动、意象等视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依据入境游客聚集程度泛长三角区域可被划分为入境旅游核心区、次核心区与边缘区,其中,核心区与区域经济中心高度吻合,次核心区旅游资源特色突出,边缘区旅游发展潜力较高。同时,入境游客流动网络密度由中部核心区向外部边缘区逐渐降低,形成一个包含四等级的网络层级结构。且各省市区域内部入境游客分布与流动也呈现差异化特征,并与各地资源禀赋、经济水平、交通条件和服务接待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最后,入境游客意象分析也在一定程度印证出目的地最本质的地方性特征对入境游客空间分布和流动特征的影响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标记照片 入境旅游 热点区域 流动特征 游客意象 泛长三角区域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旅游竞争力与旅游服务出口协调度时空演变 被引量:6
20
作者 濮蓉 陶卓民 李涛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48-956,共9页
基于世界经济论坛《旅游竞争力报告》和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及相对发展度模型、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2007—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49国旅游竞争力与旅游服务出口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及其时空演变... 基于世界经济论坛《旅游竞争力报告》和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及相对发展度模型、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2007—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49国旅游竞争力与旅游服务出口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及其时空演变。结果表明:(1)49国旅游竞争力与旅游服务出口整体处于协调状态,随时间变化不明显,多数长期处于中度协调状态;(2)从空间演变趋势看,耦合协调度区域分异和变化程度均较明显,东西方向上由"U"型逐渐向一字型演变,而南北方向上由"U"型逐步演变为"L"型格局,其中,中亚地区耦合协调度等级最低,其次是南亚地区,东亚、东南亚、中东欧地区耦合协调度相对较好;(3)各国旅游竞争力与旅游服务出口耦合协调类型分为两类——同步型和旅游服务出口滞后型;其中,以旅游服务出口滞后型数量最多,占比高达87.7%,而同步型国家主要分布在东亚和西亚地区,数量呈现缓慢增长趋势,至2015年该类型国家主要为中国、泰国、新加坡、卡塔尔、塞浦路斯、阿联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旅游竞争力 旅游服务出口 耦合协调 时空演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