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级配与拦挡位置对滑坡碎屑流运动影响研究
1
作者 韩培锋 李兴凯 +2 位作者 田述军 樊晓一 刘之葵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2-1433,共12页
为了研究不同级配的高位滑坡碎屑流经多级偏转后冲击不同拦挡结构的运动特性以及致灾效应,结合自然地形构建固定坡度和偏转角度均为45°的离散元模型,并利用DEM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拦挡工况和不同级配对碎屑流颗粒运动过程中... 为了研究不同级配的高位滑坡碎屑流经多级偏转后冲击不同拦挡结构的运动特性以及致灾效应,结合自然地形构建固定坡度和偏转角度均为45°的离散元模型,并利用DEM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拦挡工况和不同级配对碎屑流颗粒运动过程中能量耗散、最终堆积形态,以及碎屑流冲击挡板的作用高度的影响,进而建立相关冲击力学模型。研究结果显示:(1)上下均设置挡板的工况能有效减缓碎屑流颗粒的平均动能和势能,且能有效降低颗粒流翻越挡板的数量,并降低颗粒流的最大运动距离从而减小致灾范围;随着颗粒组级配的增大,势能时程曲线分散点出现的时间越晚,颗粒流最终堆积面积中细颗粒组最大,粗颗粒组最小。(2)当滑槽底部反作用力位置取2/3静止堆积体长度时,计算所得碎屑流最大冲击作用高度与模拟试验结果相接近,力学模型计算的冲击作用高度在0.017~0.138 m。在实际工程中,可按研究相似比对此范围进行加强抗冲击防护。(3)由于侧板的切向力和“颗粒分选效应”,大颗粒会主要冲击挡板的中上部,小颗粒主要冲击挡板的下部,并受偏转角影响集中在一侧,因此工程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避免在沟道偏转方向的反向建设工程。研究结果可为高位滑坡碎屑流灾害的治理防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山地灾害防治 滑坡碎屑流 分级拦挡 离散元法(DEM)
下载PDF
岷江上游坡断型裂点迁移速率与构造隆升历史研究
2
作者 田述军 温宇航 +1 位作者 伍文洽 李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4-325,共12页
基岩河道中坡断型裂点是构造活动和水力侵蚀共同作用的产物,根据其空间分布特征可以反演区域构造隆升历史和地貌演化过程。本文采用坡度-面积分析法和积分分析法识别出岷江上游坡断型裂点和裂点带,并结合河道纵剖面反演岷江上游的隆生... 基岩河道中坡断型裂点是构造活动和水力侵蚀共同作用的产物,根据其空间分布特征可以反演区域构造隆升历史和地貌演化过程。本文采用坡度-面积分析法和积分分析法识别出岷江上游坡断型裂点和裂点带,并结合河道纵剖面反演岷江上游的隆生历史和河口裂点形成时间,对坡断型裂点溯源迁移过程和速率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岷江上游流域坡断型裂点有较明显的分层特征,干流及支流当前形成了海拔1300、2500和3500 m的3条裂点带,其对应的河道信息说明岷江上游流域早更新世以来经历了3次较为强烈的构造运动;(2)构造隆升历史大致可分为4个时期,分别为缓慢隆升(20~12 Ma)、加速隆升(12~8 Ma)、稳定隆升(8~2 Ma)和强烈隆升(2 Ma以来),其中在2.0 Ma以来,岷江上游流域的隆升速率达到0.6 mm/a;(3)3500 m裂点带对应的坡段型裂点水平迁移平均速率为38.0~127.9 km/Ma,其最小残差平方和最优拟合度均表明1.3 Ma是裂点最可能产生的时间,其溯源迁移速率为79.1 k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点 河道纵剖面 构造历史反演 裂点迁移
下载PDF
基于泥石流危险性的拦挡坝减灾效益评价方法
3
作者 田述军 程小松 邓志银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3,共8页
实现泥石流拦挡坝减灾效益定量评价对于优化工程设计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获取不同工况下泥石流泥深、流速和范围,建立了基于高危险等级面积和总危险度的2种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 实现泥石流拦挡坝减灾效益定量评价对于优化工程设计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获取不同工况下泥石流泥深、流速和范围,建立了基于高危险等级面积和总危险度的2种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拦挡坝减灾效益的定量评价方法,并以锄头沟泥石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拦挡坝减灾效益评价方法可以分析拟建工程和现有工程及其组合的减灾效益,判断其是否达到了减灾目标,并可对比和量化不同工程在减灾方面的重要程度,可为泥石流拦挡坝修建及改良提供依据和参考。单位高度减灾效益能够反映拦挡坝增加单位高度所带来的减灾效果,可应用于泥石流拦挡坝设计、改良和最佳工程组合方案的确定。总危险度与高危险等级面积的减灾效益变化规律一致,说明2种危险性评价方式均可体现拦挡坝组合及其变化的减灾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拦挡坝 数值模拟 减灾效益 锄头沟
下载PDF
含大石块泥石流冲击作用下框架结构房屋动力响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欢 樊晓一 +4 位作者 姜元俊 刘浩南 韩培锋 田述军 刘俊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共11页
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有限元法(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finite element method,SPH-FEM)耦合的数值方法,分别从结构破坏形态、冲击力时程、关键点位移和速度、系统能量等方面,研究含大石块泥石流冲击作用下框架结构房屋的... 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有限元法(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finite element method,SPH-FEM)耦合的数值方法,分别从结构破坏形态、冲击力时程、关键点位移和速度、系统能量等方面,研究含大石块泥石流冲击作用下框架结构房屋的动力响应和破坏机理。计算结果表明:SPH-FEM耦合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泥石流冲击爬高、绕流扩散、淤积稳定过程。考虑了三种泥石流强度等级,在低、中强度冲击情况下,框架房屋填充墙受到破坏,房屋结构整体保持稳定;在高强度冲击情况下,可以观察到框架房屋的逐步倒塌过程,框架柱损坏模式体现了剪切破坏或塑性铰链失效机制。对于房屋结构而言,泥石流的冲击破坏能力主要来自龙头的冲击力,龙身冲击力相对于龙头降幅约34.2%,大石块的集中作用是结构柱体局部破坏的主要原因。系统能量主要通过泥石流动能转化为结构内能(17.8%)和摩擦耗能(8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有限元法(SPH-FEM) 含大石块泥石流 框架结构房屋 动力响应 破坏机理
下载PDF
岷江上游汶川地震前后泥石流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赵佳忆 田述军 +1 位作者 李凯 侯鹏鹂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4年第1期51-59,共9页
科学准确地绘制泥石流易发性区划图以及确定主控因子及其贡献率,是区域泥石流预警预报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文章以岷江上游为研究区,以小流域为评价单元,分别采用了5种机器学习模型构建了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模型,对汶川大地震前、后岷... 科学准确地绘制泥石流易发性区划图以及确定主控因子及其贡献率,是区域泥石流预警预报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文章以岷江上游为研究区,以小流域为评价单元,分别采用了5种机器学习模型构建了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模型,对汶川大地震前、后岷江上游泥石流易发性和评价因子贡献率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集成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精度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值均高于浅层机器学习模型,其中随机森林模型在地震前、后泥石流易发性评价中表现最优;(2)震前、震后泥石流发生率均随易发性等级的提高逐渐增大,且等级越高增量越大,各等级震后泥石流发生率均高于震前;(3)地震前、后侵蚀传递系数的贡献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因子,与汶川大地震地震烈度空间分布特征叠加,加大了震后干流和支流泥石流由下游向上游发育程度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机器学习 易发性 汶川大地震 岷江上游
下载PDF
线粒体tRNA-Lys(T7719G)基因变异影响绵羊颗粒细胞凋亡生理机制研究
6
作者 吕世琪 周荣艳 +1 位作者 田树军 陈晓勇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11-2021,共11页
本团队前期研究发现小尾寒羊线粒体tRNA-Lys基因(T7719G)变异与产羔数显著相关,并降低了颗粒细胞凋亡率,为此,开展了该变异影响颗粒细胞凋亡生理机制的研究。本研究选取G、T基因型绵羊各3只,屠宰后取卵巢组织培养颗粒细胞,颗粒细胞生理... 本团队前期研究发现小尾寒羊线粒体tRNA-Lys基因(T7719G)变异与产羔数显著相关,并降低了颗粒细胞凋亡率,为此,开展了该变异影响颗粒细胞凋亡生理机制的研究。本研究选取G、T基因型绵羊各3只,屠宰后取卵巢组织培养颗粒细胞,颗粒细胞生理指标检测试验分为两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检测线粒体基因组拷贝数,线粒体呼吸酶复合物Ⅰ、复合物Ⅱ、复合物Ⅲ、复合物Ⅳ、复合物Ⅴ活性,线粒体耗氧量和胞外产酸能力、ROS产量、ATP水平和膜电位,以及tRNA-Lys总量和氨酰化水平,13个mtDNA编码多肽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G基因型颗粒细胞线粒体拷贝数与T基因型差异极显著(P<0.01),为T基因型的1.78倍。G基因型细胞线粒体复合物Ⅲ活性是T型细胞的1.25倍(P<0.05),表明G基因型细胞氧化呼吸功能增强。G基因型颗粒细胞线粒体耗氧量、ATP偶联耗氧量比T基因型细胞分别提高了6.84%(P<0.05)和15.46%(P<0.01),G基因型细胞糖酵解能力显著降低(P<0.01),活性氧含量水平显著降低了34%,ATP含量明显上升,为T基因型的1.25倍(P<0.05),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上升,为T基因型的1.24倍(P<0.01);G基因型细胞tRNA-Lys总量显著提高50%(P<0.01),氨酰化tRNA-Lys比例较T型细胞提高33.4%(P<0.01)。线粒体基因组编码的13个多肽(ND1、ND2、ND3、ND4、ND4L、ND5、ND6、CtyB、COⅠ、COⅡ、COⅢ、ATP6、ATP8)表达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初步解析了线粒体tRNA-Lys(T7719G)变异影响绵羊颗粒细胞凋亡的生理机制,即tRNA-Lys(T7719G)变异影响tRNA-Lys稳态和氨酰化水平,影响mtDNA编码的多肽翻译效率,同时引起拷贝数、ATP水平、ROS含量和部分酶活性变化,进而改变线粒体能量代谢功能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tRNA-Lys基因 颗粒细胞 生理功能
下载PDF
Dynamic response of buildings under debris flow impact
7
作者 LIU Huan FAN Xiaoyi +1 位作者 tian shujun DENG Xi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5期1581-1597,共17页
This study employs the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finite element method(SPH–FEM) coupling numerical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debris flow on reinforced concrete(RC)-frame buildings. The methodology co... This study employs the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finite element method(SPH–FEM) coupling numerical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debris flow on reinforced concrete(RC)-frame buildings. The methodology considers the variables of debris flow depth and velocity and introduces the intensity index IDV(IDV = DV) to evaluate three different levels of debris flow impact intensity. The primary focus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response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RC-frame buildings under debris flow impact, including structural failure patterns, impact force and column displace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a highintensity impact, a gradual collapse process of the RCframe building can be observed, and the damage mode of the frame column reflects shear failure or plastic hinge failure mechanism. First, the longitudinal infill walls are damaged owing to their low out-of-plane flexural capacity;the critical failure intensity index IDV value is approximately 7.5 m2/s. The structure cannot withstand debris flows with an intensity index IDV greater than 16 m2/s, and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peak impact force should not exceed 2100 k N. The impact damage ability of debris flow on buildings mostly originates from the impact force of the frontal debris flow, with the impact force of the debris flow body being approximately 42% lower than that of the debris flow head. Finally, a five-level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damage status of buildings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investigation results of the disaster 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H–FEM method Debris flow BUILDINGS The intensity index Dynamic response
下载PDF
汶川大地震同震滑坡复活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田述军 付国训 程小松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0-56,共7页
同震滑坡复活具有不确定性、隐蔽性强和区域分布面积广等特点,往往被忽视,容易成为防灾减灾的盲区。该文根据同震滑坡堆积物变形复活所处的坡体位置和主要诱发因素,将复活类型划分为坡脚侵蚀型和坡面降雨型,基于InSAR技术、无人机多期... 同震滑坡复活具有不确定性、隐蔽性强和区域分布面积广等特点,往往被忽视,容易成为防灾减灾的盲区。该文根据同震滑坡堆积物变形复活所处的坡体位置和主要诱发因素,将复活类型划分为坡脚侵蚀型和坡面降雨型,基于InSAR技术、无人机多期航拍和地面调查数据,分别对青林沟滑坡和沙坝村滑坡变形特征、过程、原因进行分析,坡脚侵蚀型主要以“沟道侵蚀—坡体滑塌—坡体后退”模式变形和复活;坡面降雨型则以“颗粒运移—下渗增强—颗粒粗化—滑面发展”模式变形和复活。将InSAR技术应用于同震滑坡大范围和长时间序列变形监测,不仅是同震滑坡变形和复活研究的有效手段,对于地质灾害评价、预测与防治也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震滑坡 变形特征 复活模式 INSAR 汶川地震
下载PDF
新媒体技术在出版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田树君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第10期206-209,共4页
文章旨在探讨新媒体技术在出版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文章首先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总结新媒体技术在出版业中的应用情况,包括数字出版物的制作和发布、电子图书和期刊的制作和销售、移动应用程序的开发和推广、社交媒体的利用和营销,... 文章旨在探讨新媒体技术在出版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文章首先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总结新媒体技术在出版业中的应用情况,包括数字出版物的制作和发布、电子图书和期刊的制作和销售、移动应用程序的开发和推广、社交媒体的利用和营销,以及虚拟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等。其次,分析新媒体技术应用带来的优势,包括对数字出版和电子书、移动应用程序和平台、社交媒体和内容营销等的改善。再次,探讨新媒体技术给出版业带来的影响和变革,如出版流程的变化和效率提升、读者阅读体验的改善、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以及传统出版商与新兴科技公司的合作与竞争等。文章指出了新媒体技术应用中的问题和挑战,包括数字版权和版税问题、私人数据和信息安全问题、科技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以及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不确定性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包括针对数字版权和版税问题的对策、针对私人数据和信息安全问题的对策、针对科技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的对策,以及针对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不确定性问题的对策。最后,文章分析了新媒体技术在出版业中的发展前景,包括移动阅读的普及和便利化、跨平台整合和内容交互性的增强,以及数据驱动的内容创作和推荐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技术 出版业 应用对策 发展前景
下载PDF
基于DEM的滑坡碎屑流运动堆积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袁锦涛 韩培锋 +4 位作者 欧小红 田述军 周梦缘 刘之葵 樊晓一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0-238,共9页
滑坡碎屑流灾害往往具有瞬时性和极强的破坏性,传统监测方法很难对滑坡碎屑流的运动过程进行观察和研究,故根据滑坡碎屑流的堆积形态研究滑坡碎屑流灾害演变规律,为滑坡碎屑流的灾害防护提供理论支持。通过运用离散元的方法,定量地研究... 滑坡碎屑流灾害往往具有瞬时性和极强的破坏性,传统监测方法很难对滑坡碎屑流的运动过程进行观察和研究,故根据滑坡碎屑流的堆积形态研究滑坡碎屑流灾害演变规律,为滑坡碎屑流的灾害防护提供理论支持。通过运用离散元的方法,定量地研究场地偏转α和分形维数D对滑坡碎屑流运动堆积特性及滑坡碎屑流堆积体颗粒反序结构特征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滑坡碎屑流颗粒的堆积宽度、冲程和堆积面积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减少,分形维数对堆积体的堆积形态影响较小,颗粒反序结构特征的显著性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减弱;滑坡碎屑流颗粒的堆积宽度、冲程和堆积面积随着偏转角增大而增大,并且冲程与场地偏转角关系模型为二次抛物线模型,堆积体最大厚度随着场地偏转角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颗粒反序结构特征的显著性随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减弱;根据滑坡碎屑流颗粒间的接触特性验证了颗粒间的剪切作用是影响颗粒反序结构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碎屑流 堆积特性 颗粒反序 离散元 非球形颗粒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数字岩石物理在岩土类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11
作者 汪尧 朱宝龙 +4 位作者 张友谊 田述军 王建 刘俊新 张玲玲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3年第1期87-91,共5页
该文以岩土类课程为例,针对传统岩土力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在岩土类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入数字岩石物理和数值仿真分析辅助传统实践教学的新方法。通过数字岩石物理和数值仿真分析可以实现对岩土材料微观组构特征、渗透现象和变形... 该文以岩土类课程为例,针对传统岩土力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在岩土类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入数字岩石物理和数值仿真分析辅助传统实践教学的新方法。通过数字岩石物理和数值仿真分析可以实现对岩土材料微观组构特征、渗透现象和变形破坏过程的可视化观测与定量表征;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具象化,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岩土力学 数字岩石 渗流变形 实践教学
下载PDF
密闭漏缝地板羊舍的温湿参数变化规律
12
作者 李永亮 李晓宇 +5 位作者 宋连杰 赵心念 高玉红 毛森 田树军 周英昊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8-83,共6页
该试验旨在研究冬春过渡季节漏缝地板密闭羊舍的温湿参数动态变化规律,采用温湿度记录仪对漏缝地板缝隙空间和上部空间的温湿度进行连续检测,同时利用热像仪对漏缝板条和墙体内外表面温度进行测定,试验周期1个月。结果表明:(1)从垂直空... 该试验旨在研究冬春过渡季节漏缝地板密闭羊舍的温湿参数动态变化规律,采用温湿度记录仪对漏缝地板缝隙空间和上部空间的温湿度进行连续检测,同时利用热像仪对漏缝板条和墙体内外表面温度进行测定,试验周期1个月。结果表明:(1)从垂直空间看,地板漏缝空间与上部空间的日均温和日均湿度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1),漏缝空间较上部空间日均温度低2.91℃。从水平空间看,漏缝地板上部空间北部区域日均温较南部低1.04℃,漏缝空间处低0.80℃;地板上部空间东部区域日均温较西部高0.55℃,漏缝空间处高0.51℃。(2)漏缝塑料板条表面早晚温度均显著低于相邻混凝土实体地面温度(P<0.01),分别降低2.81℃(早)和1.90℃(晚),而中午的板条温度显著高于相邻地面温度(P<0.01),温差达2.87℃。(3)从墙体内、外表面温度看,中午的东墙均温显著高于两墙(P>0.05),而南、北墙温度各时段均表现为南墙高于北墙(P<0.01),最高温差达14.32℃。另外,早晚时段东、西墙内、外表面的下部温度高于中上部(P<0.01),而南、北墙内、外表温度则表现为下部低于中部或上部(P<0.01),可见,东西朝向舍利于舍内饲养区域的保温。该研究结果可为密闭漏缝地板舍的设计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缝地板 密闭羊舍 温度 湿度 外围护结构
下载PDF
基于不同评价单元的滑坡易发性评价对比研究 被引量:41
13
作者 田述军 张珊珊 +2 位作者 唐青松 樊晓一 韩培锋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7-145,共9页
为了探寻不同评价单元对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分别将研究区划分为12949个斜坡单元和27017398个网格单元。选取高差、坡度、坡向、坡形、距断层距离、工程地质岩组、距河流距离和距公路距离8个评价因子,采用信息量模型对岷江... 为了探寻不同评价单元对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分别将研究区划分为12949个斜坡单元和27017398个网格单元。选取高差、坡度、坡向、坡形、距断层距离、工程地质岩组、距河流距离和距公路距离8个评价因子,采用信息量模型对岷江上游滑坡进行易发性评价。对2413处滑坡灾害点在不同易发性等级中的分布情况进行数理统计和ROC曲线精度检验,结果表明:极高易发区和高等易发等级,网格单元灾害比例为76.92%,斜坡单元为78.82%,网格单元极高易发区灾害点比例比斜坡单元低10%;极高易发区斜坡单元灾害密度比高于网格单元,极低和低易发斜坡单元低于网格单元,斜坡单元的评价结果更为合理;采用ROC曲线对评价结果进行检验,斜坡单元AUC值高于网格单元,斜坡单元能以较小的研究区面积包含较多灾害数量,说明斜坡单元的评价结果比网格单元更为合理与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易发性评价 斜坡单元 网格单元 信息量模型
下载PDF
降雨强度与含石量对松散堆积体失稳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韩培锋 樊晓一 +1 位作者 田述军 张友谊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120,共9页
地震、工程开挖及风化、侵蚀、搬运等地质作用形成大量的松散堆积体。堆积体中块石含量各异,在降雨诱发下失稳形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和大型工程造成严重威胁。利用室内大型模型平台开展不同含石量和降雨强度的... 地震、工程开挖及风化、侵蚀、搬运等地质作用形成大量的松散堆积体。堆积体中块石含量各异,在降雨诱发下失稳形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和大型工程造成严重威胁。利用室内大型模型平台开展不同含石量和降雨强度的模型试验,分析含石量和降雨强度变化对松散堆积体变形失稳的影响。研究表明:降雨入渗过程中松散堆积体的体积含水率变化过程可分4个阶段。在Ⅰ阶段堆积体的含水率基本不变,Ⅱ阶段含水率快速增加,达到峰值后进入Ⅲ阶段,在此阶段中出现缓慢回落,降低到一定程度后进入Ⅳ阶段,此后体积含水率再次缓慢增大。含石量越大,相同降雨强度和时间时其体积含水率越小,后缘主张拉裂缝出现的时间越晚,对应的主张拉裂缝的宽度越小,坡体达到失稳破坏的时间越短。当降雨历时相同时,降雨强度越大,则体积含水率越大;降雨强度越大,松散堆积体失稳破坏时的体积含水率越高;不同降雨强度下,松散堆积体的体积含水率变化规律各不相同。降雨强度对松散堆积体的稳定性影响更加明显,降雨强度越大,松散堆积体的主张拉裂缝值越小,其主张拉裂缝出现时间、裂缝最大宽度、失稳时累积最大位移及失稳降雨历时降低越明显。研究结果为灾区松散堆积体降雨过程中失稳灾变的预测预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堆石体 含石量 降雨强度 失稳
下载PDF
基于成灾条件的滑坡危险性评价串并联模型与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田述军 孔纪名 +2 位作者 樊晓一 韩培锋 孙新坡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2-58,共7页
首先对基于成灾条件的滑坡危险性评价串并联模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滑坡发生原理的分析,将滑坡成灾条件划分为触发因素系统(充分条件)和内部因素系统(必要条件)两类,滑坡只有在触发因素系统(充分条件)和内部因素系统(必要条件)共同作用... 首先对基于成灾条件的滑坡危险性评价串并联模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滑坡发生原理的分析,将滑坡成灾条件划分为触发因素系统(充分条件)和内部因素系统(必要条件)两类,滑坡只有在触发因素系统(充分条件)和内部因素系统(必要条件)共同作用下才会发生,建立了滑坡危险性评价的概念模型;通过分析电路三要素(电压、电阻与电流)与滑坡成灾条件的关系,首次建立了基于滑坡成灾条件的滑坡危险性评价串并联数学模型并定义了其算法。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能在结构和功能上表征滑坡的发生原理。然后,运用所建立的模型对研究区5·12汶川地震条件下滑坡危险性进行了评价。通过分析地震滑坡成灾条件,借助arcgis软件实现了对研究区地震条件下滑坡危险性的定量评价,并用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的5·12汶川地震触发的滑坡数据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73.56%地震滑坡位于极高危险区与高危险区,发生率也以极高度危险区与高度危险区较大,分别为0.319 4和0.185 0,滑坡发生率总体上随危险性等级的增加而增大,说明这种评价方法得出的危险等级与实际滑坡发生情况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灾条件 串并联模型 危险性评价 滑坡
下载PDF
基于河道生态健康评价体系的观澜河水生动物多样性调查研究
16
作者 白老朋 史凯升 +1 位作者 薛跃辉 田述俊 《人民珠江》 2023年第S01期89-94,共6页
为准确评估观澜河水生动物现状,探索研究观澜河水生动物多样化恢复路径,加快构建健康河流生态系统,运用河道生态健康评价体系对深圳市观澜河的水生动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观澜河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20种,其中淡水贝类10种,... 为准确评估观澜河水生动物现状,探索研究观澜河水生动物多样化恢复路径,加快构建健康河流生态系统,运用河道生态健康评价体系对深圳市观澜河的水生动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观澜河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20种,其中淡水贝类10种,未发现虾和蟹。从种类组成、现存量、多样性等方面对比分析5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及淡水贝类。并提出观澜河水生动物恢复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生态 水生动物 多样化 观澜河
下载PDF
寒泊羊脂联素基因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爱菊 赵娟 +4 位作者 张鑫 周荣艳 田树军 白莹 陈晓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805-3814,共10页
试验旨在探究脂联素(adiponectin,ADIPOQ)基因在不同月龄寒泊羊背最长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生物学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3个不同时期(1、7、13月龄)寒泊羊背最长肌组织中ADIPOQ基因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 试验旨在探究脂联素(adiponectin,ADIPOQ)基因在不同月龄寒泊羊背最长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生物学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3个不同时期(1、7、13月龄)寒泊羊背最长肌组织中ADIPOQ基因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ADIPOQ基因的核苷酸及编码氨基酸序列分子结构特征、蛋白特性及网络互作蛋白。结果显示,ADIPOQ基因在1、7、13月龄寒泊羊背最长肌组织中均有表达,并随着月龄增加呈现增加趋势,无显著性差异(P>0.05)。绵羊ADIPOQ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与山羊(98.60%和99.00%)、牛(98.60%和87.00%)的同源性较高。蛋白理化性质分析发现,ADIPOQ蛋白分子式为C1172H1776N314O349S5,分子质量为26.00 ku,理论等电点(pI)为5.88,推测该蛋白为酸性蛋白;ADIPOQ亲水性总平均值(GRAVY)为-0.403,推测该蛋白为亲水性蛋白,不属于跨膜蛋白;信号肽序列为Met1~Ala17,切割位点在Ala17和Arg18之间;在45-101位氨基酸处存在Collagen结构域,101-237位氨基酸处为C1Q保守结构域;二级结构主要以无规则卷曲为主(66.95%)。蛋白互作网络构建分析表明,该蛋白主要与ADIPOR1、ADIPIR2、CDH13和LEP蛋白具有互作关系。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寒泊羊ADIPOQ基因在肌肉发育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泊羊 ADIPOQ基因 表达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高职院校女大学生HPV疫苗接种认知及需求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赵宏 田淑军 +2 位作者 王小红 李琴 夏岚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0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通过对高职院校在校女生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对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及相关疾病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影响因素,为提高疫苗接种率、预防疾病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 目的通过对高职院校在校女生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对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及相关疾病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影响因素,为提高疫苗接种率、预防疾病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于2017年10—12月对某高职院校600名女生进行HPV及其疫苗认知和需求的问卷调查,共回收583份有效问卷。采用数值定性方法,对不同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对HPV及HPV疫苗知晓率为58.70%,只有39.27%的女生认为HPV能引起相应疾病,34.00%的女生考虑接种HPV疫苗。结论高校女生对HPV相关知识了解欠缺,对疾病的严重程度认识不足,故应在在校学生中加强健康教育,普及HPV及HPV疫苗的相关知识,提高接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疫苗 高职院校 女大学生 认知 需求
下载PDF
堆石料崩解分形特征及其对堆石坝渗流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培锋 樊晓一 +1 位作者 田述军 姜兆华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0-574,590,共6页
堆石料尤其是软岩堆石料遇水易崩解,引起堆石坝渗流场改变,对大坝安全运行造成影响。选取岷江上游某水电站堆石料泥灰岩和粉砂岩进行耐崩解性试验和渗透试验,分析崩解过程中堆石料的分形特征及其对堆石料渗流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堆石... 堆石料尤其是软岩堆石料遇水易崩解,引起堆石坝渗流场改变,对大坝安全运行造成影响。选取岷江上游某水电站堆石料泥灰岩和粉砂岩进行耐崩解性试验和渗透试验,分析崩解过程中堆石料的分形特征及其对堆石料渗流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堆石料崩解过程中颗粒粒径分维值随时间呈对数增长关系,堆石料的渗透系数随着分维值的增大而快速降低,利用SPSS软件对堆石料崩解过程中的渗透系数k与分维值D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两者存在线性负相关k=a-bD,说明堆石料的分维值越大,则其渗透性越差。研究结果可以为软岩堆石料在大坝运行期间的渗流特性提供参考,为软岩堆石料应用于堆石坝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料 崩解性 分形 渗流特性
下载PDF
震后泥石流防治工程减灾效益评价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田述军 张静 张珊珊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2-109,共8页
汶川地震后物源增多、泥石流规模增大,而震后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尚缺乏理论指导,导致众多泥石流防治工程在建成后短期内就被淤满或冲毁,防治效果不理想。为探讨震后泥石流工程防治效果和工程改良,以北川县青林沟泥石流防治工程为例,采... 汶川地震后物源增多、泥石流规模增大,而震后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尚缺乏理论指导,导致众多泥石流防治工程在建成后短期内就被淤满或冲毁,防治效果不理想。为探讨震后泥石流工程防治效果和工程改良,以北川县青林沟泥石流防治工程为例,采用数值模拟软件Massflow对不同降雨条件和不同防治工程条件下泥石流进行模拟,结合危险度模型,开展泥石流防治工程减灾效益评价。研究表明:1#坝(主要工程)拦截作用弱,减灾效益不明显,2#坝在防灾减灾中起主导作用;2013年青林沟内按20年一遇设计标准建成的防治工程仅能拦截一次10年一遇泥石流;对比8种工程改良和组合条件的减灾效益,最优模式为加高2#坝1m并沿用现有导流堤的"拦排"治理模式;震后进行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时要适当考虑增大堵塞系数,提升设计年限标准,结合不同工程的作用,合理布置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防治工程 减灾效益 数值模拟 危险度 青林沟 汶川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