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rrent Research and Strategy on the Biosurfactants Used in the Remediation of Petrochemical Polluted Environment
1
作者 Cheng Shuiming Liu Jiefeng +2 位作者 Lu Yan tan liquan Zhou Tian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4年第2期59-62,共4页
Biosurfactants are biologically active metabolites, and the efficiency of direct screening of new biosurfactants from nature using traditional methods is low, which should be enhanced in the following studies by adopt... Biosurfactants are biologically active metabolites, and the efficiency of direct screening of new biosurfactants from nature using traditional methods is low, which should be enhanced in the following studies by adopting advanced biotechnologies. Rapid development and wide application of microbial culture independent methods, such as metagenomics, metatranscriptomics, metaproteomics and metabonomics, etc., contributes to quickly and precisely screening of novel biological surfactants. We mainly represent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of biosurfactants in the remediation of petrochemical polluted environment, and also prospected avenues for future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surfactants Petrochemical pollution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Uncultured microbial technology China
下载PDF
油页岩灰渣合成沸石及其对Cr(Ⅵ)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金烈 谭丽泉 +3 位作者 余梅 周建敏 黄敏 黎英上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53,共4页
以油页岩灰渣为原料采用碱融-水热合成法于不同条件下合成了沸石。利用扫描电镜以及比表面积分析仪揭示了合成沸石的表面形貌、比表面积及孔径大小,并研究了其对Cr(Ⅵ)的吸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以m(氢氧化钠)∶m(油页岩灰渣)=2∶1、n(H... 以油页岩灰渣为原料采用碱融-水热合成法于不同条件下合成了沸石。利用扫描电镜以及比表面积分析仪揭示了合成沸石的表面形貌、比表面积及孔径大小,并研究了其对Cr(Ⅵ)的吸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以m(氢氧化钠)∶m(油页岩灰渣)=2∶1、n(H_2O)∶n(Na_2O)=40、室温陈化6 h后晶化得到的沸石对铬(Ⅵ)的吸附效果最好。通过SEM及BET分析可以发现,在此条件下合成的沸石颗粒表面更加疏松,出现了更多的孔道,因此有利于对铬(Ⅵ)的吸附,且该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灰渣 沸石 Cr(Ⅵ)
下载PDF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改性油页岩灰渣吸附水中Cr(Ⅵ) 被引量:2
3
作者 谭丽泉 胡相红 +3 位作者 余梅 黄敏 黄敏怡 黄晓玲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1-74,共4页
利用聚二烯二甲基丙基氯化铵(PDMDAAC)对油页岩灰渣进行了改性,并将其用于模拟含Cr(Ⅵ)废水的吸附。对改性前后的油页岩灰渣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油页岩灰渣的BET比表面积增大(为50.75 m2/g),可为Cr(Ⅵ)提供大量的吸附位点。当Cr... 利用聚二烯二甲基丙基氯化铵(PDMDAAC)对油页岩灰渣进行了改性,并将其用于模拟含Cr(Ⅵ)废水的吸附。对改性前后的油页岩灰渣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油页岩灰渣的BET比表面积增大(为50.75 m2/g),可为Cr(Ⅵ)提供大量的吸附位点。当Cr(Ⅵ)的质量浓度为20 mg/L时,改性油页岩灰渣在常温和振摇转速180 r/min条件下,综合优化吸附条件为:吸附时间30 min,体系pH为5.0,吸附剂投加量20 g/L,在此条件下Cr(Ⅵ)去除率达到95.77%。改性油页岩灰渣对水中Cr(Ⅵ)离子的吸附作用符合准2级动力学模型;相比于Langmuir方程,其吸附等温模型更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且吸附过程可能受2个或多个速控步骤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灰渣 改性 聚二烯二甲基丙基氯化铵 Cr(Ⅵ) 吸附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油茶果壳纤维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婧 李彦勋 +4 位作者 陈昆平 李康准 谭丽泉 刘杰凤 黄敏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20期15-18,共4页
目的:本文以油茶果壳为原料,得到油茶果壳纤维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油茶果壳综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参考。方法:采用碱液预处理,再用一定比例的硝酸-乙醇溶液处理,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设计实验优化纤维素提取的工... 目的:本文以油茶果壳为原料,得到油茶果壳纤维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油茶果壳综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参考。方法:采用碱液预处理,再用一定比例的硝酸-乙醇溶液处理,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设计实验优化纤维素提取的工艺条件。结果:油茶果壳纤维素提取的优化工艺的条件为温度为81℃,固液比为1︰12,处理时间为93 min,所得产品纤维素提取率最高,此时油茶果壳纤维素含量为(32.79±0.12)%。结论: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所选模型具有显著性(p<0.05),相关系数R^(2)=0.9282,验证试验纤维素的提取率为(32.79±0.12)%,与预测值32.91%的误差仅为0.36%,证明所得模型可信,优化工艺参数切实可行,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提取的油茶壳纤维素的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提取的油茶果壳纤维素与纤维素标准物结构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壳 纤维素 应面法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下载PDF
产朊假丝酵母发酵油茶果壳水解液生产木糖醇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彦勋 刘杰凤 +3 位作者 李康准 陈楚健 谭丽泉 黄敏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12期56-59,68,共5页
目的:本文以油茶果壳为原料,利用产朊假丝酵母发酵油茶果壳木糖水解液制备木糖醇,得到产朊假丝酵母发酵油茶果壳木糖水解液制备木糖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油茶果壳综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参考。方法:采用稀硫酸水解油茶果壳半纤维素,... 目的:本文以油茶果壳为原料,利用产朊假丝酵母发酵油茶果壳木糖水解液制备木糖醇,得到产朊假丝酵母发酵油茶果壳木糖水解液制备木糖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油茶果壳综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参考。方法:采用稀硫酸水解油茶果壳半纤维素,利用Ca(OH)_(2)和活性炭对水解液进行脱色脱毒,再利用产朊假丝酵母发酵水解液制备木糖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设计实验优化油茶果壳木糖水解液制备木糖醇的工艺条件。结果:最佳优化结果为:初始pH值5.68,发酵温度28℃,装液量53.88 mL,接种量为10%,木糖醇得率优化值为(16.56±0.25)%。结论: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所选模型具有显著性(p<0.05),相关系数R^(2)=0.9523,验证试验木糖醇得率为(16.56±0.25)%,与预测值16.81%的误差仅为1.48%,证明所得模型可信,优化工艺参数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朊假丝酵母 油茶果壳 木糖醇 响应面法
下载PDF
早期心脏康复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龚艳辉 谭力权 +2 位作者 肖樱 汪丽娟 周兰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16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心脏康复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1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结合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目的:探讨早期心脏康复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1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结合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满意度、明尼苏达心衰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调查表(MLWHF)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试验(6MW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结合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运动耐力、血清学指标、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心脏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
下载PDF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心脏康复策略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龚艳辉 谭力权 +1 位作者 李凤华 赵娜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2期134-135,共2页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心脏康复策略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心肌梗死PCI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行为...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心脏康复策略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心肌梗死PCI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心脏康复策略。比较两组心脏功能指标水平、护理满意度及6个月复发入院率。结果:试验组护理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6个月复发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PCI术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心脏康复策略的效果确切,有利于提高患者心功能及护理满意度,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 心脏康复策略 急性心肌梗死 PCI患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