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gital Infrastructure and Common Prosperity: An Influence Mechanism and Effect Test
1
作者 Deng Liyuan Wang Shuo tang daisheng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4年第5期1-25,共25页
Common prosperity is an important goal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efforts,and narrowing the income gap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and populations is crucial to achieving common prosperity.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infra... Common prosperity is an important goal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efforts,and narrowing the income gap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and populations is crucial to achieving common prosperity.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infrastructure has significantly boosted productivity and facilitated the diffusion of technology in less developed regions,leading to notable changes in labor employment and the income gap,which aligns with the goal of common prosperity.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echanism through which digital infrastructure influences common prosperity with a focus on employment,using panel data from 30 provinces in China between 2011 and 2021 for an empirical test.The research finds that digital infrastructure significantly promotes common prosperity.By expanding employment and increasing labor remuneration,the influence of digital infrastructure on common prosperity exhibits regional heterogeneity and a nonlinear threshold effect.Th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enhance investment in and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infrastructure,reduce the digital divide through policy support in rural areas,promote digital employment and skills training,and encourage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nd enterprise particip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infrastructure income gap employment scale labor remuneration common prosperity
下载PDF
基于地统计分析的马尾松立地指数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成 唐代生 贾剑波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8-133,共6页
基于重庆市森林专项调查中81块100 m^(2)样圆中优势木的解析数据,利用非线性回归方法计算马尾松立地指数,基于地统计分析方法,选择优选半变异函数模型对立地指数进行空间插值预估,分析马尾松立地指数空间分布并找出适宜种植马尾松的区... 基于重庆市森林专项调查中81块100 m^(2)样圆中优势木的解析数据,利用非线性回归方法计算马尾松立地指数,基于地统计分析方法,选择优选半变异函数模型对立地指数进行空间插值预估,分析马尾松立地指数空间分布并找出适宜种植马尾松的区域。研究结果表明:优选树木生长模型为Richards模型,选定的导向曲线数学模型为H=141.898×[1-exp(-0.0006×t)]0.6661。拟合结果表明:高斯模型为优选变异函数模型,研究区马尾松变异函数块金值与基台值的比值为20.9%,小于25%,研究区马尾松立地指数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可以使用空间插值预测立地指数;研究区中部地区以及东北部地区都具有较高的立地指数,立地指数大于9.5的地区占70%以上,这与研究区的平均海拔、土壤类型、平均降水量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变异函数 非线性回归 普通克里金插值 立地指数 块金值 基台值
下载PDF
地区气温条件对劳动力跨区流入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唐代盛 陈丹瑰 +1 位作者 卜涛 盛伟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51,共16页
伴随着劳动力空间流动性加剧和对生活品质需求的提升,地区舒适的气温条件逐渐成为留住劳动力的因素之一。文章将2012-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与地区气温资料数据集嵌套,加入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宏观数据,采用多层次Logistic回... 伴随着劳动力空间流动性加剧和对生活品质需求的提升,地区舒适的气温条件逐渐成为留住劳动力的因素之一。文章将2012-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与地区气温资料数据集嵌套,加入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宏观数据,采用多层次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发现地区年均温差对于劳动力跨区流入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年均温差每增加1℃,劳动力跨区流入概率降低22.7%。分异估计表明45岁以下、低技能、从事第一产业劳动力对年均温差变化的敏感度更高;高公共服务水平地区年均温差对劳动力跨区流入影响不显著,主要体现在该类地区拥有较完善的医疗服务水平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对于劳动力的补偿作用大于温差变化带来的负效应。基于联立方程模型对气温条件影响劳动力跨区流入的内在机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年均温差通过影响个体健康、幸福感和收入水平对劳动力跨区流入产生影响。因此,各地区应该更加重视节能减排政策,优化能源结构,建立环境治理措施及相应保障机制,进一步合理优化城市布局,增设绿地、公园等生态区,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同时,为避免发生“个体身体健康受损-劳动能力降低-经济负担加重-影响就业与收入-陷入贫困”一系列连锁反应,要加大对低社会经济群体的财税政策支持,建立个体健康赔偿救助机制,免费提供相关健康保险以减少气温对劳动力带来的不利影响。自然环境条件不佳地区可以依靠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教育质量,增加医疗设施,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等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活质量,增强对劳动力跨区流入的拉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均温差 劳动力跨区流入 影响机制 个体健康 幸福感 收入水平
下载PDF
市场潜能、有效边界与中国劳动力市场效率 被引量:5
4
作者 唐代盛 盛伟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56,共16页
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D-S理论框架与空间计量方法,采用2012-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 LDS)微观样本和省域面板数据构建多层次回归模型,从劳动者工资和就业二元视角界定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市场潜能空间边界。研究发现在全域空间上,市场... 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D-S理论框架与空间计量方法,采用2012-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 LDS)微观样本和省域面板数据构建多层次回归模型,从劳动者工资和就业二元视角界定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市场潜能空间边界。研究发现在全域空间上,市场潜能显著提升了我国劳动者工资和就业水平,给劳动力市场带来“双重利好”;在局域空间上,随着省域间隔距离增加,市场潜能难以持续发挥对劳动力市场的空间效应,在一定半径范围呈现出“边界效应”。分组来看,市场潜能对沿海地区的工资增收效应最大,其次是沿边和内陆地区,对于就业水平的改善在内陆地区最为显著;扩大市场潜能将有助于缩小高、低人力资本聚集区域的工资水平差距,改善低人力资本区域和群体的就业水平,不过市场潜能对高、低人力资本群体产生了工资“临界分割效应”;高速铁路相对于普通铁路产生的“地理收缩效应”进一步提升了市场潜能对劳动者就业的边际增长效应,对劳动者工资边际增长效应弱于普通铁路时期,但整体效应仍然显著为正。综合而言,突破市场潜能有效边界进行“空间重塑”以及在有效边界内进行“空间修复”,有效调节地区之间由于市场潜能差异而导致的工资水平和就业增长的差距,从而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劳动力市场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潜能 劳动力市场 工资和就业 运输距离 有效边界
下载PDF
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耦合关系及其收入效应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唐代盛 冯慧超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8-75,共8页
文章基于耦合协同理论构建了人力资本-产业结构耦合协调评价模型,以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对各省市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耦合度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采用了2012-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考察了我国各省市人力资本... 文章基于耦合协同理论构建了人力资本-产业结构耦合协调评价模型,以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对各省市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耦合度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采用了2012-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考察了我国各省市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对劳动力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能够有效地提高劳动力收入,并且在空间维度上具有显著的扩散效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竞争效应会逐渐显现。分地区来看,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对我国东部地区劳动力收入影响最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异质劳动力群体的估计结果显示,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能够有效地缩小性别、城乡以及技能工资差距,对提高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有持续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协调发展 人力资本 产业结构 劳动力收入
下载PDF
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的演进、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0
6
作者 唐代盛 冯锋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27-31,72,共6页
高校的学历教育是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主要途径,但是当前高校由于知识产权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方面的原因,致使培养的人才实务能力不强,与社会需求脱节,不能适应企业激烈的知识产权竞争环境,也无法培养出知识产权新时代渴求的高层次和实... 高校的学历教育是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主要途径,但是当前高校由于知识产权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方面的原因,致使培养的人才实务能力不强,与社会需求脱节,不能适应企业激烈的知识产权竞争环境,也无法培养出知识产权新时代渴求的高层次和实务型知识产权人才。为此应在高校知识产权专业增加实务课程,并初步探讨在移动网络平台的背景下对知识产权人才实务能力培养的翻转-对分课堂教学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知识产权人才 培养模式 实务能力
下载PDF
亚热带典型农林混合流域河岸带景观格局对河流磷输出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邓越 唐代生 +5 位作者 李裕元 孟岑 刘欢瑶 李希 李情 吴金水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4-70,共7页
为进一步明确流域河岸带景观尺度范围差异性及对河流磷(P)输出的影响,量化解析河岸带尺度下景观与河流P之间的关系。以亚热带典型农林混合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长期水文、水质监测数据,利用冗余分析明确不同河岸带尺度景观格局特征与不... 为进一步明确流域河岸带景观尺度范围差异性及对河流磷(P)输出的影响,量化解析河岸带尺度下景观与河流P之间的关系。以亚热带典型农林混合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长期水文、水质监测数据,利用冗余分析明确不同河岸带尺度景观格局特征与不同水文季节河流P浓度的关系,并采用变点分析量化导致丰水期、平枯水期河流P浓度突变的核心景观指数的阈值范围。结果表明:(1)河岸带景观格局对河流P浓度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尺度性特征,300,400 m分别是影响丰水期和平枯水期河流磷浓度变化的关键临界尺度。(2)河岸带居民地斑块最大斑块面积指数(LPI_(居))和农田斑块分散指数(SPLIT_(农))分别是影响平枯水期和丰水期河流磷浓度的核心景观格局特征指数,当SPLIT_(农)>15.76~23.83,LPI_(居)<28.8%~36.5%时,能够降低河流P浓度的突变概率。研究结果可为以缓解P面源污染为目标的土地利用和景观规划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景观格局 磷输出 河岸带 变点分析
下载PDF
基于MCE-CA-Markov模型的森林景观格局演变和模拟预测——以宁乡市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陈佳楠 唐代生 贾剑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7-137,共11页
【目的】通过分析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模拟预测未来的森林景观格局,为区域景观资源优化配置及森林城市创建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宁乡市为研究区域,以2009、2013、2017年3期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结果为基础,采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指数对2... 【目的】通过分析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模拟预测未来的森林景观格局,为区域景观资源优化配置及森林城市创建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宁乡市为研究区域,以2009、2013、2017年3期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结果为基础,采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指数对2009—2017年森林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合高程、坡度、河流、道路、GDP和行政中心6个影响因子,构建MCE-CA-Markov模型,对2021年宁乡市森林景观格局进行模拟预测。【结果】1)2009—2017年,宁乡市森林景观类型以乔木林地和耕地为主,其面积占比从35.95%和51.27%变化为37.13%和49.67%。2)2009—2017年,乔木林地和建设用地显著增加,主要来源于耕地和其他林地,表明城镇化进程加快,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管理;耕地减少速度明显减缓,得益于保护耕地的力度加强。3)2009—2017年,乔木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的斑块破碎化程度显著升高,各森林景观类型呈均衡化趋势分布,景观聚集度下降,景观异质性朝着多样性发展。4)2017年森林景观分类预测值和2017年森林景观分类实际值的Kappa系数为0.83,满足精度要求。5)预测结果显示,2021年宁乡市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林地面积减少。【结论】运用MCE-CA-Markov模型模拟森林景观格局演变是可行的,解析省会次中心城市土地开发利用背景下森林景观格局的演变规律,可为同类型区域森林景观格局演变和模拟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乡市 森林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转移矩阵 MCE-CA-Markov模型
下载PDF
亚热带典型农林流域面源磷负荷估算与源解析
9
作者 李情 唐代生 +2 位作者 孟岑 李裕元 吴金水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439-2447,共9页
选取亚热带典型农林流域——金井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流域面源磷负荷估算模型,对流域面源磷负荷进行估算,并解析各形态磷负荷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和修订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分别建立模型的溶解态磷和吸附态... 选取亚热带典型农林流域——金井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流域面源磷负荷估算模型,对流域面源磷负荷进行估算,并解析各形态磷负荷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和修订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分别建立模型的溶解态磷和吸附态磷模块,同时利用贝叶斯统计反演得到输出系数模型的参数后验分布以提高模型模拟精度。模型总磷负荷模拟值与观测值的误差绝对值为3.3%~27.1%,溶解态磷的决定系数(R^(2))和纳什效率系数(NSE)分别为0.84和0.82,吸附态磷的R^(2)和NSE分别为0.68和0.65,模型对溶解态磷负荷的模拟效果优于吸附态磷。流域面源总磷负荷平均为64.3 kg·km^(-2)·a^(-1),其中溶解态磷为29.6 kg·km^(-2)·a^(-1),其空间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农田和村镇区域,林地、农田、居民地溶解态磷负荷分别为13.4、40.5、31.1 kg·km^(-2)·a^(-1);流域吸附态磷负荷平均为34.7 kg·km^(-2)·a^(-1),其空间高值区多分布在林坡地,林地、农田、居民地吸附态磷负荷分别为43.1、16.5、4.5 kg·km^(-2)·a^(-1)。研究表明,亚热带丘陵区面源磷负荷的治理需要根据不同形态磷负荷输出空间分布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管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态磷 吸附态磷 负荷模型 面源污染
下载PDF
地区教育人力资本与教育代际传递:抑制或促进
10
作者 唐代盛 韩学芳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5-31,共7页
结合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和省域宏观数据,利用多层次估计法探讨地区教育人力资本对教育代际传递的影响,并采用分组回归的方法对城乡和不同性别群体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发现,在控制个人、父母和家庭背景等变量之... 结合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和省域宏观数据,利用多层次估计法探讨地区教育人力资本对教育代际传递的影响,并采用分组回归的方法对城乡和不同性别群体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发现,在控制个人、父母和家庭背景等变量之后,地区教育人力资本的提高可显著抑制教育代际传递,促进教育公平。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地区教育人力资本的提高对教育代际传递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城乡间和性别间差异,具体表现在可显著抑制农村子代和女性子代与父母间的教育代际传递,对城镇子代和男性子代与父母间的教育代际传递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人力资本 代际传递 异质性 多层次回归模型
下载PDF
China's Universal Two-Child Policy: Grounds, Effects and Strategies
11
作者 Liu Jiaqiang tang daisheng 《China Population Today》 2016年第1期47-47,共1页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is crucial for China,in which macro population problem is the core element.Population aging and low fertility leading to reduction in labor supply would have a fundamental infl uence on ...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is crucial for China,in which macro population problem is the core element.Population aging and low fertility leading to reduction in labor supply would have a fundamental infl uence on the long term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hina’s population,implying that China’s population policy must be adjusted.This paper argues that birth policy adjustment accords with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population policy design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A universal two-child policy is a logical result of the adjustment of China’s current fertility policy,which is believed to bring about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future demographic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particularly in sustaining long term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hina’s population,eliminating marriage squeeze,lengthening demographic dividend and delaying aging process.China needs to develop and improve support and governance system for fully implementing the universal two-child poli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口 儿童 人口问题 人口老龄化 均衡发展 劳动力 生育率
下载PDF
China's Universal Second-Child Policy: Grounds, Effects and Strategies
12
作者 Liu Jiaqiang tang daisheng Huang Yan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7年第3期86-100,共15页
The 13 th Five-Year Plan(2016─2020), with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being the core element, is crucial for China. The superimposed effect of an aging population and low birthrate leading to a reduction i... The 13 th Five-Year Plan(2016─2020), with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being the core element, is crucial for China. The superimposed effect of an aging population and low birthrate leading to a reduction in the labor supply would have a fundamental influence on the long term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hina's population, implying that China's population policy must be adjusted. This paper argues that a gradual relaxation of the family-planning policy adjustments accords with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population policy design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The universal second-child policy is the logical results of the adjustment and improvement of China's family-planning policy, and is designed to bring about positive effects on future demographic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articularly in sustaining the long term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hina's population, easing the marriage squeeze, extending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 and delaying the population aging process. China needs to develop and improve support and governance systems for fully implementing the universal second-child policy, realizing the policy transition from rewarding one-child families to population security and the modern transition of governance systems and capacity to a universal second-child poli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versal second-child policy fertility intention policy effect policy transition governance transition
下载PDF
人口城市化、结构红利与时空效应研究——以劳动力市场效率为视角 被引量:8
13
作者 唐代盛 盛伟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9-42,126-127,共16页
文章采用2012~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二元视角考察了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力市场效率的促进作用及变动规律。研究发现,在时间维度上,城市化对提升劳动力市场效率随时间的推移显现结构红利效应且呈增强态... 文章采用2012~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二元视角考察了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力市场效率的促进作用及变动规律。研究发现,在时间维度上,城市化对提升劳动力市场效率随时间的推移显现结构红利效应且呈增强态势,城市化加强了产业结构变迁的生产率增长效应,二者形成了促进劳动力市场效率的“协同效应”;在空间维度上,城市化有显著的扩散效应,能带动邻近地区劳动力市场效率提升,不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化为空间竞争效应。模拟市场边界范围扩大,劳动力市场效率呈“倒U形”非线性空间变动规律,改变了严格的“距离衰减”假设。就业红利的时间—空间效应表明,城市化、产业升级虽然在区域范围内难以产生显著的长期结构红利,但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带来了劳动者就业水平的持续提升。消除地区间空间壁垒,规避经济过度聚集,拓展市场边界,将有效提升城市化及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的结构红利,从而提升中国劳动力市场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结构红利 空间溢出效应 劳动力市场效率
原文传递
我国直过民族脱贫人口稳定脱贫指数及政策含义——以独龙族为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戴琼瑶 刘家强 唐代盛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5-89,共15页
2018年,独龙族成为我国第一个实现整族脱贫的直过民族,如何让直过民族脱贫人口稳定脱贫成为亟需关注的问题。文章诠释稳定脱贫的含义,构建稳定脱贫理论框架和评价体系,采用2014~2018年独龙族全样本数据,通过对稳定脱贫指数计算和分解,... 2018年,独龙族成为我国第一个实现整族脱贫的直过民族,如何让直过民族脱贫人口稳定脱贫成为亟需关注的问题。文章诠释稳定脱贫的含义,构建稳定脱贫理论框架和评价体系,采用2014~2018年独龙族全样本数据,通过对稳定脱贫指数计算和分解,全面展现我国直过民族脱贫人口稳定脱贫水平和政策含义。研究发现,我国直过民族脱贫人口稳定脱贫指数得分多处于中偏上水平,从动态角度考察,稳定脱贫指数呈稳步上升趋势,脱贫人口内在能力显著增强;从结构维度考察,脱贫人口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权重较大,这为我国直过民族稳定脱贫找寻到了政策重点和推进的优先秩序。对于脱贫人口自然资本,相对低的权重和偏弱的生产条件表明,需要进一步优化土地用途结构并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过民族 脱贫人口 稳定脱贫 指数测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