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白垩纪恐龙时代陆相地质记录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成善 高远 +22 位作者 王璞珺 吴怀春 吕庆田 朱永宜 万晓樵 邹长春 黄永建 高有峰 席党鹏 王稳石 贺怀宇 冯子辉 杨光 邓成龙 张来明 王天天 胡滨 崔立伟 彭诚 余恩晓 黄何 杨柳 毋正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2-430,511-534,共43页
过去一百年地球的气候持续变暖,未来地球可能进入两极无冰的温室气候状态。白垩纪是深时典型的温室气候时期,认识白垩纪气候对于理解过去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均有重要意义。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以研究白垩纪陆地气候与环境演变、探... 过去一百年地球的气候持续变暖,未来地球可能进入两极无冰的温室气候状态。白垩纪是深时典型的温室气候时期,认识白垩纪气候对于理解过去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均有重要意义。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以研究白垩纪陆地气候与环境演变、探索大规模陆相有机质富集机理为科学目标,在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框架下,成为全球第一口钻穿白垩纪陆相地层的大陆科学钻探井。项目历时16年,以超97%的取心率获得连续完整的8187 m岩心,建立了松辽盆地陆相白垩系高精度年代地层框架,重建了松辽盆地白垩纪多时间尺度陆地气候旋回与气候事件,揭示了白垩纪湖海平面波动机理,确认了松辽盆地发生过海侵事件。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推动了全球地质学家合作研究白垩纪温室气候,带动了一系列高水平学术成果的产出,为松辽盆地油气勘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重大的国际与国内影响。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代表了探索深时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可以预见,未来借助科学钻探,人类会不断增强对深时气候环境演化等方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 松辽盆地 白垩纪 古气候 年代地层格架 海侵事件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纪综合年代地层格架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怀春 李山 +14 位作者 王成善 褚润健 王璞珺 高远 万晓樵 贺怀宇 邓成龙 杨光 黄永建 高有峰 席党鹏 王天天 房强 杨天水 张世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1-445,共15页
白垩纪是典型的温室气候时期,也是全球大规模烃源岩形成时期,但对于温室气候背景下陆地的环境状态、气候变化、生命响应及其演化规律尚不清楚;陆相有机质及大规模烃源岩堆积与气候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还不明确。中国东北的松辽盆地发育... 白垩纪是典型的温室气候时期,也是全球大规模烃源岩形成时期,但对于温室气候背景下陆地的环境状态、气候变化、生命响应及其演化规律尚不清楚;陆相有机质及大规模烃源岩堆积与气候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还不明确。中国东北的松辽盆地发育了世界上最完整的白垩纪陆相沉积记录,烃源岩在盆地内广泛分布,是研究白垩纪陆地气候-环境变化和烃源岩形成机制的绝佳地点。但由于露头剖面沉积记录“连续性”和“完整性”较差,缺乏高精度的综合年代地层格架约束,导致松辽盆地的地层划分与对比存在较多争议,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白垩纪陆地古气候、古环境演化的研究进程。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实施的松科1井、松科2井和松科3井共钻取了8197 m完整且连续的白垩纪陆相地层岩心记录。本文通过综合科探井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同位素年代学和旋回地层学的研究成果,建立了松辽盆地白垩纪高分辨率综合年代地层格架,为探索白垩纪陆地深时气候-环境演化及服务松辽盆地油气勘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精细的年代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项目(ICDP) 松辽盆地 地质年代学 旋回地层学
下载PDF
桂东北D/C界线沉积特征及对台盆相间演化的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吴亮君 王璞珺 +11 位作者 吴继文 韦盛亮 户景松 吕勇 潘明 周嘉铭 林宇 廖家飞 韦伟 韦艾辰 李喜林 苏光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4-1262,共19页
台盆相间是桂东北泥盆纪和石炭纪沉积的重要特色,而D/C界线又是台盆相间沉积最突出的一个时段之一。文章回顾并评述了桂东北D/C界线的研究历程、相序划分、主要代表剖面,认为桂东北D/C界线可划分为碎屑岩相序和碳酸盐岩相序以及它们的... 台盆相间是桂东北泥盆纪和石炭纪沉积的重要特色,而D/C界线又是台盆相间沉积最突出的一个时段之一。文章回顾并评述了桂东北D/C界线的研究历程、相序划分、主要代表剖面,认为桂东北D/C界线可划分为碎屑岩相序和碳酸盐岩相序以及它们的过渡类型。通过对20条典型剖面的岩性组合特征对比,恢复了桂东北D/C界线海平面相对下降期的岩相古地理,结果显示桂东北在该时期主要存在柳州、桂林两大台地以及多个小型台地,台地间普遍发育快速相变的台沟、盆地沉积,石炭纪初期海水变浅,台地分布范围显著扩大,江南古陆供给增强,台盆相间格局迅速发展。为了进一步探讨桂东北D/C界线的演化过程和背后的控制因素,文章分析了广西整体的台盆相间演化的阶段性、同沉积构造作用以及海平面变化的影响,梳理了台盆相间演化过程中沉积环境分异与构造运动-海平面的关系,认为在滇黔桂裂谷盆地在持续断陷发展的前提下,桂东北D/C界线沉积分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受冈瓦纳大陆冰川形成与消融导致的海平面异常波动,以及柳江运动引发的局部同沉积断陷强度差异变动影响,且构造和沉积要素在D/C界线的耦合作用达到最强,最终促进桂东北台盆相间格局在D/C界线达到鼎盛。在此模式下,可以将台盆相间的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早泥盆世中期—晚期为台盆相间格局的孕育期,早泥盆世晚期—中泥盆世晚期沉积开始分异,为台盆相间格局的发展期,晩泥盆世—早石炭世台-盆出现强烈分割,海平面异常下降和柳江运动同时作用于沉积,为台盆相间格局的鼎盛期,早石炭世之后,台盆相间沉积维持了一定时期的强度,晚石炭世开始海水逐步恢复正常后台盆相间逐渐减弱,为台盆相间格局的衰退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盆相间 D/C界线 桂东北 广西 泥盆纪 石炭纪 古地理 柳江运动
下载PDF
典型岩溶高原边缘夷平面沉积特征及古气候环境——以湘西洛塔及贾坝剖面为例
4
作者 吴亮君 王璞珺 +5 位作者 张晶 辛存林 容悦冰 陈伟海 张远海 黄超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9-271,共33页
文章对云贵高原边缘洛塔期(洛塔剖面)和召市期(贾坝剖面)夷平面风化壳进行粒度、磁化率、孢粉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其沉积特征及古气候响应。结果显示:洛塔剖面和贾坝剖面风化壳都以黏土和不等粒砂为主,但洛塔剖面岩性和粒度变化比较明显,... 文章对云贵高原边缘洛塔期(洛塔剖面)和召市期(贾坝剖面)夷平面风化壳进行粒度、磁化率、孢粉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其沉积特征及古气候响应。结果显示:洛塔剖面和贾坝剖面风化壳都以黏土和不等粒砂为主,但洛塔剖面岩性和粒度变化比较明显,为杂色黏土质粉砂和粉砂质黏土互层,夹一层砂砾石;贾坝剖面岩性和粒度相对稳定,主要为粉砂黏土。洛塔剖面Mz、Md、SC/D值以及磁化率值整体较高,但变化幅度小且快,贾坝剖面Mz、Md、SC/D值以及磁化率值相对波动较大,由此推断两条剖面所揭示的沉积环境都整体湿润,但贾坝剖面显示出小的干燥波动,即洛塔期夷平面风化壳沉积时期气候为温暖湿润型,召市期夷平面风化壳沉积时期气候为温凉干燥型,这与孢粉中大量水龙骨属(Polypodium)、松属(Pinus)指代的气候意义相同。对比孢粉组合及前人资料,推测洛塔剖面风化壳可能为新近纪早期开始形成,该夷平面可能形成于中新世,而贾坝剖面可能形成于第四纪早期,该夷平面可能形成于更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世界地质公园 夷平面 古气候 粒度 磁化率 孢粉
下载PDF
松辽盆地西缘突泉地区晚侏罗世过铝质流纹岩和英云闪长玢岩的发现: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到陆陆碰撞的地质记录 被引量:1
5
作者 于太极 王璞珺 +2 位作者 高有峰 张艳 陈崇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77,共19页
蒙古-鄂霍茨克洋南向俯冲、大洋闭合和陆-陆碰撞是东北亚地区晚中生代的重要区域构造事件,它与本区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成盆和造山作用都密切相关。准确界定洋壳俯冲、大洋闭合和陆-陆碰撞这三个相互关联地质过程的时空范围是客观认... 蒙古-鄂霍茨克洋南向俯冲、大洋闭合和陆-陆碰撞是东北亚地区晚中生代的重要区域构造事件,它与本区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成盆和造山作用都密切相关。准确界定洋壳俯冲、大洋闭合和陆-陆碰撞这三个相互关联地质过程的时空范围是客观认识区域构造演化的前提。然而,这项研究通常难以进行,因为很难找到与之相关的合适的地质记录。作者在松辽盆地西缘突泉地区发现从大洋闭合到陆-陆碰撞相关的过铝质流纹岩和英云闪长玢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其结晶年龄分别为156±1Ma和155±1Ma,系晚侏罗世岩浆事件产物。流纹岩和英云闪长玢岩为钙碱性过铝质岩石,具有较高的铝饱和指数A/CNK(1.32~2.13),较低的MgO+FeO T含量(0.96%~3.37%)和FeO T/MgO比值(2.84~5.02),岩矿鉴定表明它们含绢云母等原生和次生高铝矿物,在CIPW标准矿物计算中出现刚玉分子(3.77%~9.65%),结合流纹岩和英云闪长玢岩在花岗岩的S-I-M-A型分类方案相关地球化学图解投影结果,综合表明它们具有过铝质S型花岗岩特征。流纹岩和英云闪长玢岩具有较低的Rb/Sr(0.35~0.55)、Rb/Ba(0.08~0.26)和Al_(2)O_(3)/TiO_(2)(38.41~61.36)比值,表明其原始岩浆源于杂砂岩部分熔融。锆石饱和温度计算表明这两类岩石的岩浆形成温度在837~876℃之间,低于A型花岗岩岩浆形成温度(900℃)。两类岩石富集Rb、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较低的Y(5.29×10^(-6)~19.75×10^(-6))、Nb(7.44×10^(-6)~8.50×10^(-6))、Sr(60.6×10^(-6)~154.9×10^(-6))和Yb(0.53×10^(-6)~2.40×10^(-6))含量,具有弧岩浆属性。在Y-Nb图解中流纹岩和英云闪长玢岩投点在火山弧和同碰撞型花岗岩区域内;在Rb/10-Hf-Ta×3图解中投点在火山弧和碰撞型花岗岩区域内;在R1-R2构造判别图解中样品投点在同碰撞和造山期区域内;在Sr-Yb图解中样品投点在地壳加厚区域内。结合全球典型俯冲岛弧和同碰撞酸性岩地球化学特征和同时期本区域岩浆岩成因,表明流纹岩和英云闪长玢岩形成于洋壳俯冲和陆-陆碰撞转换背景,暗示其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茨洋闭合和陆-陆碰撞作用有关。流纹岩(La/Yb)N值为6.62~8.77,指示源区起源深度为40~46km,英云闪长玢岩(La/Yb)N值为7.93~13.39,指示源区起源深度为44~55km,表明在156±1Ma~155±1Ma地壳处于持续加厚过程。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构建了蒙古-鄂霍茨克洋从俯冲闭合到陆-陆碰撞的构造-岩浆演化模型。本文认为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的影响范围到达了松辽盆地西缘突泉地区,156±1Ma~155±1Ma研究区处于大洋闭合到陆-陆碰撞转换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流纹岩 英云闪长玢岩 过铝质 晚侏罗世 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 陆-陆碰撞
下载PDF
Discovery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riassic–Late Paleozoic Double-layered Basement in the Songliao Basin:Based on the Complete Coring Data from ICDP Borehole SK2
6
作者 YANG Zhuolong wang pujun +2 位作者 GAO Youfeng GAO Chuancheng TANG X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S01期75-76,共2页
The Songliao Basin(SLB)covers an area of approximately 260,000 km2in northeastern Asia and preserves a continuous and complete Cretaceous terrestrial record(Wang et al.,2021).The reg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petrolife... The Songliao Basin(SLB)covers an area of approximately 260,000 km2in northeastern Asia and preserves a continuous and complete Cretaceous terrestrial record(Wang et al.,2021).The reg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petroliferous sedimentary basin in China because of its continual annual oil and gas equivalent production of tens of millions of tons(ca.220–440 million barrels per year)since 1959.The SLB was previously thought to have developed on Hercynian basement and accumulated continuous sedimentary deposits during the Late Jurassic and Cretaceous(Wan et al.,2013;Wang et al.,2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layered basement ICDP Triassic and Paleozoic Songliao Basin
下载PDF
松辽盆地大陆深部科学钻探地球科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8
7
作者 侯贺晟 王成善 +10 位作者 张交东 马峰 符伟 王璞珺 黄永建 邹长春 高有峰 高远 张来明 杨瑨 国瑞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41-657,共17页
松辽盆地大陆深部科学钻探工程"两井四孔"之一的松科二井东孔(简称松科二井),位于黑龙江省安达市境内,于2018年5月26日正式完井。松科二井的科学目标涵盖古气候研究、资源能源探索、基础地质研究和发展深部探测技术四个方面。... 松辽盆地大陆深部科学钻探工程"两井四孔"之一的松科二井东孔(简称松科二井),位于黑龙江省安达市境内,于2018年5月26日正式完井。松科二井的科学目标涵盖古气候研究、资源能源探索、基础地质研究和发展深部探测技术四个方面。自2014年正式开钻以来,松科二井科学钻探工程组织实施了钻井取芯、原位测井、岩芯元素化学分析以及井周边深部结构探测等工作,目前已取得初步科研进展:获取长4134.81 m原位岩芯资料,完成了对白垩纪最完整最连续陆相地层厘米级高分辨率的精细刻画,初步建立起陆相地层标准剖面;发现了松辽盆地深部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与盆地型干热岩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首次重建了白垩纪陆相百万年至十万年尺度气候演化历史,并发现白垩纪气候波动重大事件;揭示了古大洋板块俯冲、聚合的深部证据,为松辽盆地成因再认识及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松辽盆地大陆深部科学钻探工程的实施,对探索地球奥秘、解决深部能源环境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是"向地球深部进军"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松科二井 深部能源资源 白垩纪古气候 大陆科学钻探工程
下载PDF
盆地火山岩相分类和模式 被引量:4
8
作者 唐华风 边伟华 +4 位作者 王璞珺 高有峰 黄玉龙 张艳 户景松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51-1671,共21页
盆地火山岩相模式是储层分布规律和识别的重要基础,目前遇到了地层单位不一致、钻井揭示不系统和盆地间存在差异大的问题。基于此,需要建立一套系统的基本地层单位的相模式。本文总结了相、岩相、火山岩相的相关定义,梳理了针对地质填... 盆地火山岩相模式是储层分布规律和识别的重要基础,目前遇到了地层单位不一致、钻井揭示不系统和盆地间存在差异大的问题。基于此,需要建立一套系统的基本地层单位的相模式。本文总结了相、岩相、火山岩相的相关定义,梳理了针对地质填图、矿产普查、现代火山和盆地火山岩研究的火山岩相分类方案的特点。本文认为利用出露好的现代火山研究成果指导盆地火山岩相研究是首选的研究方式。针地火山地层堆积单元,突出岩石组构和几何外形要素,厘定了5相15亚相44微相的火山岩相划分方案。相和亚相分别是爆发相的热碎屑流、(热)基浪、火山碎屑裙和火山碎屑筒亚相,喷溢相的水上熔岩流、水下熔岩流和水上喷发水下就位熔岩流亚相,侵出相的水上熔岩穹丘、水下熔岩穹丘和早期水下晚期水上熔岩穹丘亚相,火山-沉积相的火山泥石流和崩塌堆积亚相,次火山岩相的岩脉、岩盖和岩盆/岩席亚相,进一步指出了各微相的特征岩石结构构造。不同化学成分的熔岩可以形成相同的亚相或微相,如流纹岩和玄武岩均可以形成喷溢相水上熔岩流亚相复合熔岩流微相,流纹岩、英安岩、安山岩和玄武岩均可形成侵出相水上熔岩穹丘亚相。从储层来看,复合熔岩流微相好于水上熔岩穹丘亚相的各类微相,所以本文的分类方案可以建立起亚相或微相与储层的细划对应性关系。相关认识可用于盆地火山岩相对比和储层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火山岩相 相模式 地层单元 火山地层学 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气孔充填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凯凯 边伟华 +4 位作者 王璞珺 冯玉辉 李昭 张增宝 刘晓康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1-30,共10页
通过薄片鉴定、电子探针、地质温度计、面孔率等手段对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杏仁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山岩内气孔充填物包括硅质、沸石、绿鳞石、绿泥石、皂石等,杏仁体充填以复成分为主,单成分少见,单成分杏仁体... 通过薄片鉴定、电子探针、地质温度计、面孔率等手段对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杏仁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山岩内气孔充填物包括硅质、沸石、绿鳞石、绿泥石、皂石等,杏仁体充填以复成分为主,单成分少见,单成分杏仁体见硅质和绿鳞石杏仁体两种,复成分杏仁体包括石英→沸石、石英→绿泥石、石英→绿鳞石→皂石等10种;气孔内充填的绿泥石形成温度介于84.7~123.6℃,为低温充填,综合分析认为巴塔玛依内山组中基性火山岩气孔充填为后生流体沉淀结晶的结果;气孔充填使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储层质量明显变差,约94.5%的原生气孔空间完全丧失;充填作用虽然使火山岩储集空间丧失,但是残存的杏仁体内孔、杏仁体收缩孔仍具有一定的储集能力,流体在气孔内沉淀结晶的同时,也伴随着火山岩溶蚀作用的进行,过程中产生的溶蚀孔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气孔体积的减少起到补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东部 巴塔玛依内山组 火山岩储层 气孔充填作用 杏仁体
下载PDF
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期后火山泥石流沉积特征及其源-汇响应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璞珺 许伟东 +5 位作者 陈海潮 衣键 王寒非 唐华风 王文华 武成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893-2911,共19页
源于长白山天池地区的火山泥石流沉积可分为粗碎屑岩块(岩屑)泥石流和细碎屑浮岩泥石流,它们沿二道白河和松花江水系搬运的路径为从距天池火山口40km的三合水电站经过丰满大坝(360km)和吉林市(380km)到小白旗屯(450km),形成广泛的沉积... 源于长白山天池地区的火山泥石流沉积可分为粗碎屑岩块(岩屑)泥石流和细碎屑浮岩泥石流,它们沿二道白河和松花江水系搬运的路径为从距天池火山口40km的三合水电站经过丰满大坝(360km)和吉林市(380km)到小白旗屯(450km),形成广泛的沉积区域。这两类火山泥石流的沉积成因有两种解释:一是形成于千年大喷发同期,是由一次性洪水事件搬运和沉积形成的;二是形成于千年大喷发期后经过多次搬运和沉积的产物。两个模式的共同问题是都没有考虑天池当时是否有水及其蓄水过程。后一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还回避了导致岩屑与浮岩两类泥石流频繁互层的沉积物源和水动力条件以及二者的转换机制,而这恰恰是关于泥石流沉积成因的基本要素。通过重新研究火山泥石流经典剖面(位于天池西北57.73km的水田村),作者发现本区火山泥石流沉积存在明显的物源剥蚀区与沉积堆积区的反剖面关系。即无论是粒径32~500mm的粗碎屑还是0.0625~16mm的细碎屑,成分自下而上(或沉积早期到晚期)呈现规律性变化:剖面下部的碎屑成分以浮岩为主(浮岩在物源区位于顶部),向上粗面岩和玄武岩明显增多(在源区它们位于浮岩之下),而沉积序列上部的碎屑成分是在物源区处于较深层位的岩脉辉绿岩和基底流纹岩。整个序列碎屑成分的沉积分异特征明显。沉积构造和岩相组合特征显示,该火山泥石流剖面的下部和上部碎屑粒度细、分选较好、成层性好、水平状层理发育,主要表现为环境较为稳定的以地面径流为主的河流相和末端扇相背景沉积;中部粒度粗、成层性差、主要表现为突发性洪水作用导致的洪积相事件沉积。沉积序列中频繁出现的冲刷面构造指示水流强度曾出现周期性的快速增加。自下而上冲刷面规模由小变大再变小,指示水流强度由弱变强再变弱。为了探讨天池的积水条件和蓄水过程,作者基于达西定律和质量守恒原理,模拟计算降水量、蒸发量、地表径流量、火山机构整体的平均渗透率和天池积水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当天池火山机构平均渗透率高于6m D(毫达西)时,天池地区降水量减蒸发量即使高达2000mm/y,水亦会全部渗流而出,因此天池不存在积水环境。当降水量减蒸发量小于1500mm/y时,则天池火山体平均渗透率需要小于4m D,天池才可能在200年之内集满现今的水量。当天池降水量减蒸发量小于1000mm/y时,天池火山体平均渗透率需要小于2.5m D,天池才可能在200年之内集满现今的水量。将水田村火山泥石流沉积序列与天池蓄水过程计算结果加以对比,我们提出本区火山泥石流沉积序列的另一种成因解释:(1)这是形成于千年大喷发之后的以地面径流或河流为主的背景沉积与洪水导致的突发性事件沉积互层的序列;上部和下部的细碎屑层主要表现为背景沉积,中部的粗碎屑岩块泥石流主要表现为洪流事件沉积。(2)下部的背景沉积可能对应于天池千年大喷发之后的持续积水过程,时间可能不少于200年;而上部的背景沉积则对应于本区的水系和地貌逐渐稳定并接近于现今条件的稳定型河流沉积。结合天池北坡和西坡古老树木年轮指示的沙松冷杉生长年代(公元1749-1768)同时考虑松柏类植物对水系和地貌稳定性较为敏感等因素,推测上部沉积环境趋于稳定的时间应该不晚于公元十八世纪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火山千年大喷发 火山岩渗透率 天池积水数学模拟 岩屑和浮岩泥石流 源-汇响应
下载PDF
中基性岩系火山地层、架构和储层:松辽盆地埋藏古火山与长白山现代火山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璞珺 何凯伦 +3 位作者 衣健 王寒非 孙松 陈海潮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5-787,共13页
松辽盆地白垩纪埋藏古火山是深层天然气的主要储集体,储层岩性既有酸性岩又有中基性岩系;长白山是第四纪形成的以中基性岩类为主的现代火山。对二者的岩性、岩相、地球化学和火山学的对比研究发现,孔隙度大于60%的浮岩类在长白山现代火... 松辽盆地白垩纪埋藏古火山是深层天然气的主要储集体,储层岩性既有酸性岩又有中基性岩系;长白山是第四纪形成的以中基性岩类为主的现代火山。对二者的岩性、岩相、地球化学和火山学的对比研究发现,孔隙度大于60%的浮岩类在长白山现代火山广泛发育,而在松辽盆地埋藏古火山中迄今没有发现,这是盆地火山岩埋深成岩作用对原生孔隙改造的结果。长白山火山各个喷发期次之间普遍发育砂砾质堆积物形成的夹层,通常称之为"松散层",它们是火山喷发间歇期火山地貌受外动力地质作用改造、各种粒度和成分的沉积物近源堆积的结果。松辽盆地火山岩油气勘探中,"界面控储"是储层发育的普遍规律,意即优质储层多出现在火山地层界面附近。二者对比研究表明,界面控储与松散层密切相关。松辽盆地白垩纪火山岩系在长期的形成演化过程中,各喷发期次之间不仅有松散层,还发育有一系列风化剥蚀面。因此推断,松散层及其附近的风化面是火山地层界面控储的地质成因。这些层段具有多种孔隙-裂缝组合,容易形成连通的储集空间网络系统,是高孔、高渗型火山岩有效储层的有利发育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长白山 火山地层 火山架构 火山岩储层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及周缘地区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区域对比特征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瞿雪姣 高有峰 +2 位作者 林志成 王璞珺 吴康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9-315,共17页
松辽盆地及周缘地区是白垩纪时期全球最大的陆地出露区,是开展陆相J/K界线研究的理想地区。但是,受制于盆内埋深大、盆缘露头出露不佳等原因,松辽盆地及周缘地区J/K界线发育区域及层段仍然存在较大争议。同时,对于陆相J/K界线划分与对... 松辽盆地及周缘地区是白垩纪时期全球最大的陆地出露区,是开展陆相J/K界线研究的理想地区。但是,受制于盆内埋深大、盆缘露头出露不佳等原因,松辽盆地及周缘地区J/K界线发育区域及层段仍然存在较大争议。同时,对于陆相J/K界线划分与对比这样的重大疑难问题,其研究很难一步到位。总结一套影响广泛、区域对比性强的J/K界线区域对比框架性特征,可以有效聚焦目标区域和层段,为进一步的精细研究明确方向。系统梳理松辽盆地及周缘典型地区J/K界线上下地层中记录的区域构造背景、岩浆事件和生物宏观演化阶段可发现:(1)松辽盆地以西和以南地区晚侏罗世为块体碰撞后陆壳加厚坍塌或拆沉的伸展环境,早白垩世为推覆陆壳加厚坍塌或拆沉的伸展环境;松辽盆地晚侏罗世为碰撞后持续造山环境,早白垩世为双侧活动陆缘影响下的区域性伸展裂陷环境;松辽盆地以东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可能为走滑构造背景。(2)松辽盆地及周缘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生物演化阶段表现为晚侏罗世燕辽生物群的衰落和白垩纪热河生物群的兴起,其中晚侏罗世孢粉组合以裸子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高Classopollis含量为特征,早白垩世则以松柏类两气囊花粉占绝对优势、低Classopollis含量为特征。(3)冀北—辽西地区的土城子组、黑龙江东部的东安镇组和东荣组应是J/K界线进一步工作的重点层段,大兴安岭地区的满克头鄂博组、松辽盆地常家围子断陷及其以西至大兴安岭局部地区可以尝试开展J/K界线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白垩系界线 构造背景 生物宏观演化 松辽盆地及周缘地区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地层期次划分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魏翔宇 赵延朋 +4 位作者 王璞珺 魏琴 陈晓锋 印长海 高有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23,共12页
基于大量钻井岩心、薄片、测井、同位素年龄和三维地震等资料,以营二段含煤火山碎屑沉积夹层为标准层,通过测井曲线识别火山地层界面,结合ECS测井中获取的Gd、Ti元素识别该火山地层界面的类型,建立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三... 基于大量钻井岩心、薄片、测井、同位素年龄和三维地震等资料,以营二段含煤火山碎屑沉积夹层为标准层,通过测井曲线识别火山地层界面,结合ECS测井中获取的Gd、Ti元素识别该火山地层界面的类型,建立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三段六期次”火山地层序列。在此基础上,总结火山喷发期次界面特征,探讨营城组火山岩分布与深大断裂的关系。结果表明:营一段3个期次自下而上岩性分别为“中基性熔岩/砂砾岩→酸性(碎屑)熔岩/火山碎屑岩→酸性熔岩/火山碎屑岩”;营三段3个期次自下而上岩性分别为“酸性熔岩→中基性熔岩→酸性酸性(碎屑)熔岩/火山碎屑岩偶夹中基性熔岩”;期次间界面主要是风化壳、岩性界面和再搬运堆积物夹层;期次内地层界面通常是同岩性的小型风化壳,风化蚀变带和火山碎屑夹层;徐东地区T_(4-1)和T_(4)界面之间发育两套产状明显不同的火山岩是营一段不同期次火山喷发产物;营一段主要分布在徐东、徐西和升平-宋站地区,安达地区不发育;从早期到晚期火山喷发中心从南向北迁移,依次受徐中断裂→徐中断裂和徐东断裂南部→徐东断裂南部控制;营三段主要分布在安达、升平-宋站和徐西地区,徐东地区不发育;营三段火山岩在断陷北部从早期到晚期依次受徐西断裂→徐西断裂和徐东断裂→徐西断裂和徐东断裂控制;断陷南部火山岩主要受徐中断裂和徐西断裂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 下白垩统营城组 元素俘获谱测井 火山地层 期次划分
下载PDF
辽河东部凹陷新生界火成岩岩性、岩相特征和储层控制因素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斌 顾国忠 +5 位作者 单俊峰 王璞珺 郭强 徐琛琛 杨帆 陈星州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9-293,共15页
基于110口探井1 100m岩心、500余口探井总长107 000m火成岩井段资料,通过岩心观察、岩矿鉴定、物性测试和含油气性分析,研究了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新生界不同层系火成岩岩性、岩相发育特征和储层控制因素。结果显示:本区发育火山岩、侵入... 基于110口探井1 100m岩心、500余口探井总长107 000m火成岩井段资料,通过岩心观察、岩矿鉴定、物性测试和含油气性分析,研究了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新生界不同层系火成岩岩性、岩相发育特征和储层控制因素。结果显示:本区发育火山岩、侵入岩、沉火山碎屑岩3大类16种岩性,其中玄武岩类占91.0%;发育6相16种亚相,其中溢流相占63.0%;发育4类9种储集空间,次生孔隙和次生裂缝占主体。砾-粒间孔隙和裂缝发育的粗面岩类、玄武质火山碎屑(熔)岩和火山口—近火山口相带的侵出相、火山通道相和爆发相是最有利的储集岩性、岩相带。储层主要受岩性、岩相、断裂等多方面控制,岩性决定储集空间类型和储层微观特征,岩相控制储层宏观分布规律,断裂控制岩体分布范围、火山口位置和储层有效性。近油源、靠断裂的优势岩性、岩相带是火成岩油气勘探最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坳陷 东部凹陷 新生界 岩相 火成岩 储层 主控因素
下载PDF
湘西奥陶系红色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亮君 王璞珺 +4 位作者 叶庆子 黄超 全洗强 韦昊星 李发源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45-1261,共17页
红色碳酸盐岩是华南奥陶系的一种具有紫红—砖红色调的代表性沉积岩,其中可能蕴含特殊的古环境信息。湖南湘西三百洞地区具有一条出露良好、厚层为主的红色碳酸盐岩剖面,主要发育于大湾组和牯牛潭组内,文章对该段地层采集了355件碳、氧... 红色碳酸盐岩是华南奥陶系的一种具有紫红—砖红色调的代表性沉积岩,其中可能蕴含特殊的古环境信息。湖南湘西三百洞地区具有一条出露良好、厚层为主的红色碳酸盐岩剖面,主要发育于大湾组和牯牛潭组内,文章对该段地层采集了355件碳、氧同位素和Mn、Sr元素分析样品,以及10件牙形刺化石样品进行研究。根据牙形刺样品约束,大湾组底界可能大致相当于弗洛阶顶界,大湾组和牯牛潭组界线在达瑞威尔阶中下部,牯牛潭组顶界大致相当于达瑞威尔阶顶界。据显微薄片鉴定、δ^(13)C-δ^(18)O相关性分析和Mn-Sr元素评估,推断样品受到成岩作用影响不大。355件同位素测试样品显示三百洞剖面的δ^(13)C和δ^(18)O均为低幅高频振荡,δ^(13)C在-0.38‰~1.67‰之间,δ^(18)O在-9.34‰~-7.21‰之间,其中可与全球对比的同位素事件有大坪阶底部碳同位素负漂事件(BDNICE)和达瑞威尔阶中部碳同位素漂移事件(MDICE),可以间接对比的有达瑞威尔阶下部碳同位素负漂事件(LDNICE),此外还有2次前人未命名的具有潜在对比价值的漂移。总体来看,冈瓦纳大陆北缘沿赤道由东向西具有δ^(13)C波动幅度逐渐增强的趋势,华南的波动幅度普遍偏小,可能由海水循环过程中不同块体的底层海水分层差异造成。另外基于δ^(13)C、δ^(18)O的古盐度计算,红色碳酸盐岩应属于盐度中等到较高的海相碳酸盐岩,并且剖面自下到上盐度增高,大湾组底部可能存在一次氧化事件。结合剖面岩石组成、颜色、古生物丰度以及区域古地理研究,认为红色碳酸盐岩可能是暂时性相对海平面下降叠加氧化事件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碳-氧同位素 成岩作用 达瑞威尔阶 大坪阶 湘西世界地质公园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红旗凹陷侏罗系油气来源及其勘探意义
16
作者 吴海波 侯艳平 +4 位作者 王璞珺 陈鸿平 申文静 彭威 陈崇阳 《世界地质》 CAS 2023年第4期676-690,共15页
为明确海拉尔盆地侏罗系油气来源,通过岩心和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和锆石U-Pb测年分析,对红旗凹陷侏罗系进行了岩性和时代校正,明确地层年代和归属;通过饱和烃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分析,开展油源对比,明确油气来源。结果表明:红旗凹陷钻遇... 为明确海拉尔盆地侏罗系油气来源,通过岩心和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和锆石U-Pb测年分析,对红旗凹陷侏罗系进行了岩性和时代校正,明确地层年代和归属;通过饱和烃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分析,开展油源对比,明确油气来源。结果表明:红旗凹陷钻遇的一套原为下白垩统铜钵庙组的饱含油砂砾岩层,其岩性应为粗面质火山角砾岩,年龄为(146.90±0.93)Ma,应归属于晚侏罗世。侏罗系油气来源有两种:①油气层下部的侏罗系源岩,与油气层构成下生上储成藏模式;②油气层侧向的白垩系源岩,构成上生下储、侧向运移模式。其上生下储模式说明上覆白垩系源岩具有向下伏侏罗系储层供烃成藏的可能性和普遍性。在以往侏罗系油气勘探以寻找自生自储和下伏源岩为主要方向的基础上,兼顾上覆白垩系源岩与下伏侏罗系储层的成藏匹配关系,可为侏罗系油气勘探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油源对比 油气勘探方向 侏罗系塔木兰沟组 红旗凹陷 海拉尔盆地
下载PDF
南海构造格局及其演化 被引量:59
17
作者 张功成 贾庆军 +6 位作者 王万银 王璞珺 赵庆乐 孙晓猛 谢晓军 赵钊 唐武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194-4215,共22页
依据重磁资料在南海及其邻区识别出17条深大断裂和10个重磁异常区.据此并结合其他地质资料,在南海及其邻区划分出7个地质结构不同的构造单元.早白垩世南海地区曾形成过统一的基底,新生代时统一的南海基底发生肢解,这一个肢解过程经历了... 依据重磁资料在南海及其邻区识别出17条深大断裂和10个重磁异常区.据此并结合其他地质资料,在南海及其邻区划分出7个地质结构不同的构造单元.早白垩世南海地区曾形成过统一的基底,新生代时统一的南海基底发生肢解,这一个肢解过程经历了两个在时空上接踵发生、交叠作用的构造事件.第一个构造事件为巽他地块与华夏古陆之间古南海的萎缩、闭合和地块碰撞;第二个构造事件为南沙地块裂离华夏古陆并向巽他地块增生,且伴随新南海的持续扩张,直至中中新世.区域构造演化控制了南海沉积盆地呈"北三南三、东西两竖"格局分布,进而控制了油气富集区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大断裂 构造地层组合 地块 古地磁 油气 南海
下载PDF
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火山碎屑流堆积相特征 被引量:9
18
作者 衣健 王璞珺 +5 位作者 单玄龙 CARNIEL Roberto 武成智 王寒非 孙松 郭剑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346-3362,共17页
发生于公元946年的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Millennium Eruption,ME)形成的火山碎屑堆积物体积高达100~172km3,并可分为大规模的ME-Ⅰ和小规模的ME-Ⅱ两个喷发阶段。通过对围绕长白山天池火山53个典型露头剖面进行火山地质测量(单元... 发生于公元946年的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Millennium Eruption,ME)形成的火山碎屑堆积物体积高达100~172km3,并可分为大规模的ME-Ⅰ和小规模的ME-Ⅱ两个喷发阶段。通过对围绕长白山天池火山53个典型露头剖面进行火山地质测量(单元构成、垂向堆积序列和堆积特征),结合筛析法粒度分析、偏光显微镜成分分析,刻画了长白山千年大喷发火山碎屑流堆积物特征,探讨了相和亚相划分,并建立了火山碎屑流搬运和堆积模式。根据火山碎屑的堆积特征,将长白山千年大喷发火山碎屑流堆积分为峡谷充填火山碎屑流相(包括块状峡谷充填亚相和层状峡谷充填亚相)和火山碎屑流冲击扇相(包括扇头亚相和扇体亚相)等两相四亚相。峡谷充填火山碎屑流相主要发育在天池火山锥体周缘距离喷发中心8~23km左右范围内(坡度在15°~60°之间)的火山U型谷中;火山碎屑流冲积扇相主要发育在距离喷发中心23~45km左右范围内,地形相对平缓的熔岩台地处(坡度在5°~15°之间),火山碎屑流的搬运不受地形限制,一般形成较大纵横比扇状堆积。块状峡谷充填亚相和扇体亚相以块状混杂堆积为主要特征,而层状峡谷充填亚相和扇头亚相则以多火山碎屑流单元垂向叠加为主要特征。多单元叠加现象是由搬运过程中火山碎屑流单元发生分离增生作用形成。根据火山碎屑流的最大分布范围和厚度,如果再次发生与长白山千年大喷发类似规模的普林尼式喷发,至少距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中心45km范围内具有巨大的火山碎屑流灾害风险。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深入认识长白山千年大喷发火山碎屑流堆积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相变规律,对火山碎屑喷发灾害的预防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天池火山 千年大喷发 火山碎屑流堆积 相模式 火山灾害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上、下白垩统界线研究:以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松科3井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航 王璞珺 +4 位作者 高有峰 万晓樵 杨光 户景松 吴怀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5-440,共16页
国际上公认的上、下白垩统界线绝对年龄为100.5 Ma,该界线的“金钉子”位于海相地层中,而陆相层序中有关该地层界线的“金钉子”迄今尚无报道。陆相上、下白垩统界线的研究对于了解白垩纪中期温室条件下陆地上所经历的古地理、古环境、... 国际上公认的上、下白垩统界线绝对年龄为100.5 Ma,该界线的“金钉子”位于海相地层中,而陆相层序中有关该地层界线的“金钉子”迄今尚无报道。陆相上、下白垩统界线的研究对于了解白垩纪中期温室条件下陆地上所经历的古地理、古环境、古气候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价值。我国东北地区的松辽盆地发育完整的白垩纪陆相地层,可能为陆相的上、下白垩统地层界线的研究提供连续的地质记录。本文基于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松辽盆地南部松科3井全取心资料,通过对岩石类型、岩性序列和沉积相研究,于井深1191.6 m处的泉头组二段上部滨浅湖相沉积序列中发现灰色、灰绿色流纹质岩屑晶屑沉凝灰岩。通过同沉积期岩浆锆石U-Pb测年获得年龄(96.8±2.9)Ma,时代属于塞诺曼中期。结合前人资料得到研究区登娄库组—泉头组沉积速率为90.54~110 m/Ma,由此确定出上、下白垩统界线位于松科3井泉一段中部(井段1526.6~1598.6 m)。本文在考虑测年结果误差的情况下,另外计算出松科3井上、下白垩统界线介于泉二段中部至登四段上部(井段1279.6~1917.6 m)。其他学者基于松辽盆地北部松科1井和松科2井年代学研究结果,推测该界线应位于登娄库组内部。松科3井连续取心结果揭示的登娄库组和泉头组为连续发育的河流相和湖泊相沉积序列。地震反射层位对比结果显示,在整个松辽盆地内普遍发育登娄库组—泉头组的地层和连续沉积记录,因此在松辽盆地其他地区的登娄库组—泉头组地层中也应存在上、下白垩统界线的连续沉积的地质记录。本文为在松辽盆地及邻区探寻上、下白垩统陆相地层界线的全球“金钉子”提供了基础资料和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松科3井 上、下白垩统地层界线 陆相地层界线潜在金钉子 白垩系登娄库组—泉头组
下载PDF
云南泸水市压扭性构造对银厂坪白云岩岩溶系统发育控制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继文 吴亮君 +6 位作者 吕勇 王璞珺 周嘉铭 林宇 潘明 廖家飞 孟庆鑫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93-804,共12页
银厂坪岩溶系统由溶蚀洼地和溶洞系统组成,溶蚀洼地内发育15个规模和形态不同的落水洞以及多条溶沟。根据断层面擦痕反演构造应力张量和共轭剪节理反映的应力场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研究区于始新世—早中新世主要受SEE-NWW向挤压... 银厂坪岩溶系统由溶蚀洼地和溶洞系统组成,溶蚀洼地内发育15个规模和形态不同的落水洞以及多条溶沟。根据断层面擦痕反演构造应力张量和共轭剪节理反映的应力场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研究区于始新世—早中新世主要受SEE-NWW向挤压和NNE-SSW向拉张应力场控制,形成NW向左旋压扭性构造,其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符合里德尔剪切模式。走滑拉分阶区所形成凹陷具有汇水功能,利于岩溶作用形成溶蚀洼地,内部发育的共轭节理交汇部位是良好的导水构造,叠加在走滑微拉分阶区内,促进白云岩溶蚀作用形成落水洞。地下岩层受构造挤压发生层间滑动形成微裂隙,经溶蚀扩大,形成顺倾斜岩层发育的岩溶洞穴。左行走滑断裂造成地表河流和山脊发生系统左旋位错,发育断层崖于山脚处形成倒石堆,在构造抬升和剥蚀作用下,岩壁不断后退,地下河频繁袭夺使早期溶洞成为干洞,现代地下河于斜坡下游通过地下河出口转为明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泸水市 白云岩岩溶系统 压扭性构造 里德尔剪切 成因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