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普活动对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影响
1
作者 杨广君 刘小宝 王松杰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4年第1期179-182,共4页
科普活动在助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科普宣传,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本研究从科普宣传的概念和作用入手,分析了... 科普活动在助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科普宣传,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本研究从科普宣传的概念和作用入手,分析了科普宣传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和意义,提出了科普宣传的实施策略和具体措施,旨在增强大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发展 成长成才 科普宣传
下载PDF
北苏鲁威海地区共生伟晶岩脉-钙硅酸盐岩的形成机制和地质意义
2
作者 康嘉淳 宋里豪 +3 位作者 王淞杰 王淼 曹玉亭 李旭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5-1204,共20页
威海位于苏鲁造山带最北端,出露片麻岩和榴辉岩等多类超高压岩石,是研究大陆俯冲带变质、深熔和熔体效应的理想靶区。基于详细野外观察,本文对该区的一套钙硅酸盐岩、伟晶岩脉和寄主片麻岩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和锆石年代学等研究,旨... 威海位于苏鲁造山带最北端,出露片麻岩和榴辉岩等多类超高压岩石,是研究大陆俯冲带变质、深熔和熔体效应的理想靶区。基于详细野外观察,本文对该区的一套钙硅酸盐岩、伟晶岩脉和寄主片麻岩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和锆石年代学等研究,旨在深入探究超高压变质岩的多期熔融及与之伴随的地质过程。阴极发光显示,三类岩石中的锆石整体具有核-边结构,继承核年龄为859±20Ma~272±6Ma,与苏鲁变质岩内大多残余岩浆锆石的年龄一致。新生锆石共记录了约237±4Ma、224±7Ma~218±2Ma和177±5Ma~166±3Ma等三组年龄。结合不同微区的稀土元素特征,本文认为,237±4Ma记录了峰期变质时代,而224±7Ma~218±2Ma和177±5Ma~166±3Ma年龄的锆石呈现典型的深熔锆石特征,分别代表俯冲陆壳折返至高压榴辉岩相和加厚地壳初始伸展阶段的部分熔融年代。伟晶岩与片麻岩中继承锆石的Hf同位素组成不同,表明形成伟晶岩的熔体并非寄主岩石直接熔融而来。此外,钙硅酸盐岩及其内部的单斜辉石具有极低的Cr、Ni等相容元素含量和负Eu异常特征,且均显示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的特点。并且,钙硅酸盐岩与苏鲁超高压片麻岩的Sr-Nd同位素组成接近,其内部继承/新生锆石与伟晶岩中相应锆石微区的Hf同位素组成一致。综合分析上述数据并结合前人成果,本文推测,钙硅酸盐岩为深俯冲陆壳折返阶段长英质熔体与片麻岩内部的大理岩团块发生熔岩反应所致。综上,本研究进一步约束了俯冲陆壳在折返及造山垮塌阶段两期熔融的时间及熔体来源等信息,并为大陆俯冲带深部的熔体效应和物质循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硅酸盐岩 伟晶岩 混合岩化片麻岩 部分熔融 苏鲁造山带
下载PDF
腮腺分泌性癌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松杰 赵军方 +3 位作者 彭彦惠 查治安 王秋香 孙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39-1041,共3页
目的:探讨腮腺分泌性癌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2020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经且病理诊断为腮腺分泌性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结果:研究共纳入10例患... 目的:探讨腮腺分泌性癌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2020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经且病理诊断为腮腺分泌性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结果:研究共纳入10例患者,男5例,女5例;发病年龄2~68岁,其中儿童2例,青少年1例,平均年龄38.5岁;肿物最大径在2.5~4.8 cm,病变多数累及腮腺浅叶及深叶、质地中等偏硬、边界清晰、活动度差,临床表现为渐进性生长的无痛性肿物。B超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囊实性病变,且囊性为主,未见明显的血流信号(5/7);5例CT显示病变呈浅分叶状,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可见囊性低密度区及结节状影像,边界清晰(5/6);MRI示:圆形或结节状等T1长T2信号,压脂像高信号,ADC呈低信号,囊性成分在T1加权成像和T2加权成像时,显示为高信号,实性成分在T2加权成像时显示低信号(4/4)。结论:腮腺分泌性癌为比较罕见的低度恶性唾液腺肿瘤,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为腮腺分泌性癌的术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癌 腮腺 临床表现 影像学特点
下载PDF
希氏束起搏电极远场心房感知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松洁 张琪 +3 位作者 徐蕾 吴圣杰 苏蓝 黄伟剑 《心电与循环》 2021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探讨希氏束起搏电极远场心房感知大小及其与心室感知和心房颤动(下称房颤)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常规随访行不同极性远场心房感知及心室感知测定的患者109例,其中房颤84例。测量希氏束电极... 目的探讨希氏束起搏电极远场心房感知大小及其与心室感知和心房颤动(下称房颤)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常规随访行不同极性远场心房感知及心室感知测定的患者109例,其中房颤84例。测量希氏束电极上心房和心室振幅大小。分析远场心房误感知发生率,探讨其与心室感知大小及是否存在房颤的关系。结果希氏束电极在双极及单极状态下远场心房感知振幅分别为(0.30±0.24)mV、(0.37±0.21)mV。75例同时具有单、双极感知患者中,64.0%的患者单极远场心房感知大于0.20 mV,高于双极的45.3%(P<0.01)。双极心室感知与远场心房感知振幅比(V/A)与心室感知大小呈正相关(r=0.771,P<0.01)。房颤患者的远场感知明显小于非房颤患者[(0.25±0.16)mV比(0.48±0.36)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希氏束起搏双极设置有利于减少远场心房误感知,房颤患者远场心房误感知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氏束起搏 过感知 远场 心房颤动
下载PDF
青岛连三岛地区“荆山岩群”高压变质岩的变质时代和变质演化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郜源 曹玉亭 +2 位作者 王淞杰 李旭平 孔凡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47-1371,I0001-I0006,共31页
青岛连三岛地区原划为古元古界荆山岩群中出露各类片岩、片麻岩。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连三岛地区出露的含榴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含榴云母片岩和含榴黑云母钾长片麻岩,进行详细的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研究,确定其变质温压条件及其P-T演... 青岛连三岛地区原划为古元古界荆山岩群中出露各类片岩、片麻岩。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连三岛地区出露的含榴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含榴云母片岩和含榴黑云母钾长片麻岩,进行详细的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研究,确定其变质温压条件及其P-T演化轨迹,并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了3个样品的原岩时代和变质时代,为全面深入认识其变质属性提供了进一步的重要依据。根据岩相学和矿物化学成分可以识别出两期矿物组合:第一期(峰期变质阶段)为Grt1+Kfs+Aln+Ph+Qtz;第二期(退变质阶段)为Grt2+Pl+Ep+Bt+Qtz;依据多硅白云母Si压力计、锆石Ti温度计以及GB-GBPQ矿物温压计,确定其峰期变质和退变质的温压条件分别为T=600~817℃、P=2.4~2.6GPa和T=431~456℃、P=0.48~0.82GPa。结合白云母部分熔融现象,上述两个变质阶段构成了一个折返早期升温降压,后穿过多硅白云母熔融反应线,最后降温降压的顺时针型演化的P-T轨迹。CL图像显示3个样品的锆石均具有典型的岩浆核-变质边结构;结合LA-ICP-MS锆石原位微区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3个样品分别获得了769~756Ma、~223Ma和213~216Ma三组年龄,分别与苏鲁造山带其他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新元古代原岩时代(700~800Ma)、峰期变质时代(240~225Ma)和角闪岩相退变质时代(215~205Ma)一致。对样品含榴黑云母斜长片麻岩(17LSD-1)和含榴云母片岩(18LSD-2)进行锆石Hf同位素分析,获得样品17LSD-1的ε_(Hf)(t)=-23.2~2.8、t_(DM2)~C(Hf)=1712~2845Ma,表明其原岩主要来源于古元古代陆壳重熔;样品18LSD-2的ε_(Hf)(t)=-13.9~8.6、t_(DM2)~C(Hf)=1113~2358Ma,表明样品形成时壳源物质成分占主导地位,同时部分幔源或新生地壳物质的加入,导致少部分ε_(Hf)(t)偏正值。Hf同位素结果表明连三岛变质岩原岩的形成与扬子板块新太古代-早古元古代的陆壳重熔有关。对比前人的相关数据,无论是原岩时代、变质年龄还是变质演化特征,本文研究的连三岛地区片岩/片麻岩与苏鲁造山带的部分变质岩均具有相似的原岩属性和变质属性,因此推断其应归属为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一部分,是三叠纪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碰撞引发的高压-超高压变质事件的产物,不应再作为岩石地层单元划归为"荆山岩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鲁造山带 古元古代荆山岩群 变质岩 锆石U-PB定年 P-T演化轨迹
下载PDF
Multiple Genesis of Fluid and Melt during Exhumation of Deeply-Subducted UHP Eclogite 被引量:2
6
作者 wang Lu wang songjie +3 位作者 FENG Peng wang Zhuocheng Michael BROWN Tim JOHNSO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S01期65-67,共3页
Supercritical fluid and granitic melt are commonly generated as pressure decreases during exhumation of deeply subducted continental crust from mantle depths,promoting crust–mantle interaction,changing the rheology o... Supercritical fluid and granitic melt are commonly generated as pressure decreases during exhumation of deeply subducted continental crust from mantle depths,promoting crust–mantle interaction,changing the rheology of material along much of the subduction channel and,in a feedback loop,facilitating ongoing exhumation.Howe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al melting ECLOGITE omphacite breakdown supercritical fluid Sulu belt
下载PDF
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原发性无应答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宋杰 张哲 +3 位作者 王丹丹 王亮 张目涵 冯百岁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701-704,共4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病因和发病机制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难诊难治是其特点。以英夫利昔单抗为代表的抗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药物对中重度IBD具有良好的疗效。...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病因和发病机制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难诊难治是其特点。以英夫利昔单抗为代表的抗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药物对中重度IBD具有良好的疗效。但随着其被广泛应用,部分患者出现对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原发性无应答。本文总结了英夫利昔单抗原发性无应答相关的研究进展,在讨论其发生机制及预测因子的同时,提出了进一步的治疗方案,以期找到原因,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英夫利昔单抗 原发性无应答
下载PDF
Trace Elements of Multi-stage Minerals and Titanite U-Pb Dating for the Gneisses from Liansan Island,Sulu UHPM Belt 被引量:1
8
作者 SONG Lihao CAO Yuting +4 位作者 XIE Tianhe CHEN Yuyao GAO Yuan wang songjie LI Xup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640-1656,共17页
Gneisses with anatectic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Liansan island in the Sulu UHPM(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belt were studied for petrography,titanite U-Pb dating and mineral geochemistry.Three origins of garnets... Gneisses with anatectic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Liansan island in the Sulu UHPM(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belt were studied for petrography,titanite U-Pb dating and mineral geochemistry.Three origins of garnets are distinguished:metamorphic garnet,peritectic garnet and anatectic garnet,which are formed in the stages of peak metamorphism,retrograde anatexis and melt crystallization,respectively.The euhedral titanite has a high content of REE and high Th/U ratios,which is interpreted as indicating that it was newly-formed from an anatectic melt.The LA-ICP-MS titanite U-Pb dating yields 214-217 Ma ages for the titanite(melt)crystallization.The distribution of trace elements varies in response to the different host minerals at different stages.At the peak metamorphic stage,Y and HREE are mainly hosted by garnet,Ba and Rb by phengite,Sr,Nb,Ta,Pb,Th,U and LREE by allanite and Y,U and HREE by zircon.During partial melting,Y,Pb,Th,U and REE are released into the melt,which causes a dramatic decline of these element contents in the retrograde minerals.Finally,titanite absorbs most of the Nb,U,LREE and HREE from the melt.Therefore,the different stages of metamorphism have different mineral assemblages,which host different trace el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al melting multi-stage minerals trace element migration titanite U-Pb dating Sulu UHPM belt
下载PDF
公交都市创建下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关系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於昊 王松杰 施洋 《交通工程》 2018年第5期14-20,28,共8页
以南京市为例,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研究我国公交都市创建进程中以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发展的互动协调关系,探讨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土地利用发展(TOD)模式与策略.
关键词 公交都市 土地利用 公共交通 一体化发展 TOD
下载PDF
Petrogenesis of Late Mesozoic Calc-Alkaline Lamprophyres from Sulu UHP Terrane, Eastern China: Implications to Paleo-Pacific Plate Subduction and Destructio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10
作者 wang Zhuocheng wang Lu +4 位作者 Timothy KUSKY DING Yue wang songjie DENG Hao FENG Pe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S1期205-,共1页
Destructio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has caused extensive concern on its multiple potential mechanisms including thermal erosion,chemical erosion and delamination.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thinning of the
关键词 UHP Ca Eastern China Petrogenesis of Late Mesozoic Calc-Alkaline Lamprophyres from Sulu UHP Terrane
下载PDF
Structural Relationships along a Neoarchean Arc-Continent Collision Zone, North China Craton
11
作者 wang Junpeng Timothy KUSKY +4 位作者 wang Lu Ali POLAT DENG Hao wang Chen wang songjie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S1期242-243,共2页
The Archean North China Craton is composed of the Western Block,Eastern Block and the intervening Central Orogenic Belt.A 4-10 km wide and 85 km long tectonic mélange belt informally called the Zanhuang tectonic
关键词 LINE Structural Relationships along a Neoarchean Arc-Continent Collision Zone North China Craton
下载PDF
左束支起搏在房室传导阻滞伴射血分数降低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圣杰 王松洁 +6 位作者 尚文轩 王良国 连莉优 何燕磊 徐蕾 苏蓝 黄伟剑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2年第4期344-349,共6页
目的比较左束支起搏(LBBP)与右心室起搏(RVP)在房室传导阻滞伴射血分数降低患者的起搏参数、安全性及心脏结构与功能改善。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诊断为房室传导阻滞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目的比较左束支起搏(LBBP)与右心室起搏(RVP)在房室传导阻滞伴射血分数降低患者的起搏参数、安全性及心脏结构与功能改善。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诊断为房室传导阻滞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50%),且初次尝试LBBP或原RVP升级LBBP患者;回顾入选我院同时期具有相同入排标准及植入适应证且初次行RVP植入患者。比较两组基线及随访1年时起搏阈值、感知、QRS时限变化、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共入选62例患者,其中LBBP组34例,年龄(69.1±16.5)岁,其中男25例;RVP组28例,年龄(70.3±16.1)岁,其中男21例。LBBP组自身及起搏QRS时限分别为(132.1±35.6)ms和(109±21.5)ms,左束支夺获阈值(0.61±0.37)V/0.5 ms,感知(9.2±6.4)mV;RVP组自身及起搏QRS时限分别为(136.3±26.6)ms,(167.9±21.1)ms,阈值(0.73±0.34)V/0.5 ms,感知(10.4±2.8)mV。LBBP组随访1年时,LVEF增幅为8.3%,LVEDD减少幅度为3.9 mm;RVP组平均LVEF增幅为2.8%(P=0.024),但LVEDD反而增大1.9 mm。LBBP组LVEF增高≥10%比例高于RVP组(41.2%对25.0%,P=0.180),未见LVEF下降超过10%患者,而RVP组中17.9%(5/28)的患者LVEF下降超过10%。结论在房室传导阻滞伴LVEF下降患者,LBBP阈值低、感知良好,参数与RVP相似,有明显的心功能及心室重构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左束支起搏 右心室起搏 房室传导阻滞 同步化治疗
原文传递
基于自传感的数字石英陀螺温度补偿技术研究
13
作者 冯立辉 王瑞 +2 位作者 汤一 王松杰 崔建民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20年第6期1-5,10,共6页
温度补偿是提高MEMS陀螺性能的关键技术,数字化系统及软件补偿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现有补偿方法中温度传感器和陀螺芯片分离造成补偿不精确。提出了一种基于温度自传感的数字石英陀螺温度补偿方法,在数字驱动电路的基础上通过陀螺芯片反... 温度补偿是提高MEMS陀螺性能的关键技术,数字化系统及软件补偿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现有补偿方法中温度传感器和陀螺芯片分离造成补偿不精确。提出了一种基于温度自传感的数字石英陀螺温度补偿方法,在数字驱动电路的基础上通过陀螺芯片反馈的参数获取温度信息,动态补偿解调参考信号的相位,并通过高阶拟合实现温度补偿。实验表明经过补偿后,零偏稳定性由192.85°/h提升至5.03°/h,温度漂移得到了显著抑制。未来该方法可进一步通过混合集成,制备成集成电路芯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陀螺 温度补偿 正交误差 温度自传感
原文传递
颌骨原发性骨淋巴瘤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彦惠 王松杰 +4 位作者 赵军方 查治安 韩新光 孙强 孙明磊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83-387,共5页
目的探讨颌骨原发性骨淋巴瘤(primary bone lymphoma,PBL)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4例颌骨PB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病年龄、性别、部位、主诉及影像学表现等进行回顾性... 目的探讨颌骨原发性骨淋巴瘤(primary bone lymphoma,PBL)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4例颌骨PB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病年龄、性别、部位、主诉及影像学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颌骨PBL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4例;年龄范围4~79岁,中位年龄56岁;上颌骨单发6例,下颌骨单发7例,同时累及上颌骨和下颌骨1例;12例以局部肿物为主诉入院,2例主诉口内肿物伴黏膜表面溃疡或脓肿形成;4例伴牙松动,3例有患侧牙痛史,2例有唇颊部麻木症状,1例出现发热及盗汗等全身症状。影像学表现为溶骨型骨质破坏者8例,混合型4例,硬化型1例,囊状型1例;1例伴骨膜反应,12例见明显肿块,且以骨质破坏程度轻而软组织肿块范围大为特征。结论颌骨PBL常见于中老年男性,上下颌骨均可累及。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可出现牙痛、牙松动及感觉异常等常见牙体或牙周症状,但软组织肿物体积大而骨质破坏程度轻的影像学特点可作为其与骨髓炎、鳞状细胞癌及骨肉瘤等疾病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颌骨 临床特征 影像学特征
原文传递
希氏-浦肯野传导系统起搏中左束支损伤电流与电极解剖定位的动物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粮萍 蒋丽梦 +5 位作者 王松洁 吴圣杰 黄周青 单培仁 黄伟剑 苏蓝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75-1180,共6页
目的探讨左束支起搏电极头端和左束支解剖位置的关系及损伤电流产生机制,阐明术中左束支损伤电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只实验猪,在活体猪心植入电极,术中电生理检查明确电极低电压输出是否夺获左束支。术后猪心大体标本即刻予碘染观察... 目的探讨左束支起搏电极头端和左束支解剖位置的关系及损伤电流产生机制,阐明术中左束支损伤电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只实验猪,在活体猪心植入电极,术中电生理检查明确电极低电压输出是否夺获左束支。术后猪心大体标本即刻予碘染观察左心室内膜面希氏-浦肯野(希浦)传导系统的大体分布和电极关系。随后福尔马林液固定猪心标本,标记电极位置后移除电极,切片并予以Masson及Goldner染色,观察电极头端与传导束的解剖位置关系。结果标本碘染后肉眼可见心内膜下希浦系统呈网状分布,电极头端直接深拧固定在室间隔左心室心内膜下的左束支区域。Masson及Goldner染色显示在左束支电位伴损伤电流的电极头端直接穿过左束支分支,有电位但无损伤电流时起搏电极头端与传导束未直接接触。结论在希浦传导系统起搏中,术中观察到左束支传导束损伤电流,组织解剖提示起搏电极直接接触左束支及分支,夺获阈值低。左束支损伤电流可以作为左束支夺获的重要解剖和电生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氏-浦肯野传导系统起搏 左束支 损伤电流 解剖
原文传递
基于GTN和韧性断裂准则的SS304微管液压胀形开裂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嵩杰 杨晨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2-188,共7页
为了提高SS304微管液压成形性能,设计了一种轴向补料液压成形工艺。通过试验并结合GTN损伤模型和韧性断裂准则研究了不同补料量对微管胀破压力和胀形直径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微管胀破压力和胀形直径表现出一定的分散性,并且在0. 6... 为了提高SS304微管液压成形性能,设计了一种轴向补料液压成形工艺。通过试验并结合GTN损伤模型和韧性断裂准则研究了不同补料量对微管胀破压力和胀形直径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微管胀破压力和胀形直径表现出一定的分散性,并且在0. 6~1. 5 mm范围内进行轴向进给量补料时,轴向补料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微管胀破压力和胀形高度。数值模拟结果表明:GTN损伤模型和Ayada准则能较好地模拟轴向补料与胀破压力之间的关系;在0. 6~1. 5 mm范围进行轴向补料,Brozzo韧性断裂准则预测管件胀形最大直径的效果要优于其他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304微管 液压成形 轴向补料 GTN损伤模型 韧性断裂准则
原文传递
胞外游离DNA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研究
17
作者 王宋杰 张哲 +3 位作者 刘霞 王丹丹 刘艳芳 冯百岁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 2023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疾病严重程度的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胞外游离DNA(cfDNA)浓度差异及意义。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1例IBD患者, 包括48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和43例克罗恩病(CD)患者... 目的探讨不同疾病严重程度的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胞外游离DNA(cfDNA)浓度差异及意义。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1例IBD患者, 包括48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和43例克罗恩病(CD)患者。另外招募15例健康对照者。比较IB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以及不同疾病严重程度IBD患者cfDNA浓度的差异, 同时分析IBD患者cfDNA浓度与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IBD患者cfDNA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86.7±22.6)ng/ml比(52.6±15.8)ng/ml, P<0.001], UC和CD患者cfDNA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01),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轻度、中度、重度UC患者cfDNA浓度依次更高, 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62.9±11.1)ng/ml比(83.6±17.1)ng/ml比(103.9±19.1)ng/ml, 均P<0.01]。UC患者cfDNA浓度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r = 0.74, P<0.001)。活动期CD患者cfDNA浓度高于缓解期[(104.2±17.2)ng/ml比(78.6±18.6)ng/ml, P<0.001], CD患者cfDNA浓度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r = 0.58, P<0.001)。UC患者cfDNA浓度与C-反应蛋白(CRP)(r = 0.4, P<0.01)、红细胞沉降率(ESR)(r = 0.37, P<0.01)水平呈正相关, 与血红蛋白(r = -0.46, P<0.01)、白蛋白(r = -0.51, P<0.01)水平呈负相关。CD患者cfDNA浓度与CRP(r = 0.48, P<0.01)、ESR(r = 0.38, P<0.05)水平呈正相关, 与血红蛋白(r = -0.45, P<0.01)、白蛋白(r = -0.32, P<0.05)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cfDNA浓度与IB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是评价IBD疾病严重程度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胞外游离DNA 疾病严重程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