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BL和TBL联合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铁岩 王海军 +2 位作者 朱颖 尹加林 咸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23期21-23,共3页
目的研究基于病例学习为基础的团队教学法(CBL+TBL)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初步应用和教学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实习的本科临床医学专业8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CBL和TBL联合教学,42名)和对照组(传统教学,42名),分别采用两种教学... 目的研究基于病例学习为基础的团队教学法(CBL+TBL)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初步应用和教学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实习的本科临床医学专业8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CBL和TBL联合教学,42名)和对照组(传统教学,42名),分别采用两种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教学,并对两组的学业成绩和教学满意度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对教学方法满意度评估中显示,实验组学生整体满意度为92.8%,对照组为7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在经过统一的出科考试后,实验组学生在理论成绩、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和临床思维能力成绩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L和TBL联合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实践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满意度,并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的提高,是一种适合于儿科教学的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团队为基础的学习 学习兴趣 应用 儿科学 医学生
下载PDF
血清CA125联合CA19-9检测对评估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及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妞妞 王铁延 张丽萍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8年第11期1037-104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CA125联合CA19-9检测评估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病情及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EMT患者100例,根据病情分为Ⅰ、Ⅱ期31例,Ⅲ期41例,Ⅳ期28例;术后随访1年,根据术后复发情况分为康复组(81... 目的:探讨血清CA125联合CA19-9检测评估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病情及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EMT患者100例,根据病情分为Ⅰ、Ⅱ期31例,Ⅲ期41例,Ⅳ期28例;术后随访1年,根据术后复发情况分为康复组(81例)与复发组(19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CA125、CA19-9水平及经期疼痛评分,应用ROC曲线法评估CA125、CA19-9预测EMT复发的敏感性。结果:患者血清CA125、CA19-9水平在病情分期比较Ⅰ、Ⅱ期<Ⅲ期<Ⅳ期(P<0.05);血清CA125与CA19-9水平呈正相关性(r=0.758,P<0.05);复发组血清CA125、CA19-9水平显著高于康复组(P<0.05);ROC曲线评估EMT患者术后复发,血清CA125以37.25U/ml为截断点,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6.7%和90.7%;血清CA19-9以40.50ug/ml为截断点,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37.5%和95.32%;CA125联合CA19-9评估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9.2%和97.68%。结论:血清CA125联合CA19-9检测对评估EMT病情,预测术后复发具有较高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CA125 CA19-9 复发
下载PDF
羧肽酶A4调控三阴性乳腺癌干性及上皮-间质转换的机制
3
作者 李映东 王铁延 +2 位作者 欧琴 章书铭 李文仿 《西部医学》 2023年第9期1270-1275,1281,共7页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羧肽酶A4(CPA4)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0月手术切除经临床病理诊断确诊的TNBC早期患者168例,同期非TNBC共40例,同期乳腺包块切除后诊断乳腺增生组织20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羧肽酶A4(CPA4)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0月手术切除经临床病理诊断确诊的TNBC早期患者168例,同期非TNBC共40例,同期乳腺包块切除后诊断乳腺增生组织20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NBC组织中CPA4,干性相关蛋白醛脱氢酶1、NANOG,上皮-间质转换(EMT)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表达。分析168例TNBC中CPA4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关系。敲除MDA-MB-231细胞中CPA4(siCPA4),观察对细胞克隆形成、细胞成球、侵袭及迁移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结果TNBC组织中CPA4表达率57.14%,明显高于非TNBC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9,P=0.025),TNBC中CPA4表达明显高于乳腺增生组织的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850,P=0.002)。TNBC中CPA4表达与患者年龄、绝经状态、脉管浸润、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A4阳性组淋巴结转移率为59.4%,CPA4阴性组淋巴结转移率为3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08,P=0.009)。CPA4阳性组Ki-67为84.4%,而CPA4阴性组Ki-67为7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81,P=0.034)。168例TNBC中CPA4表达与患者ALDH1(χ^(2)=1.575,P=0.209)无关,但与NANOG(χ^(2)=4.205,P=0.040)、E-cadherin(χ^(2)=11.764,P=0.001)、Vimentin(χ^(2)=4.797,P=0.029)、EGFR(χ^(2)=4.057,P=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CPA4抑制TNBC克隆形成,细胞成球,迁移与侵袭,抑制ALDH-1、NANOG、vimentin表达,促进E-cadherin表达。结论CPA4在TNBC干性进展及EMT转换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CPA4可能是反应TNBC侵袭、转移表型的重要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肽酶A4 三阴性乳腺癌 干性 上皮-间质转换
下载PDF
COX-2和survivi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铁延 陈修文 +2 位作者 汤显斌 姚莉 邱力 《癌症进展》 2018年第3期375-378,共4页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8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收集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两种组织中COX-2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8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收集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两种组织中COX-2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及预后情况。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OX-2和survivin的平均光密度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的阳性表达率为64.71%,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为58.82%;COX-2和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4 cm、低分化、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和有吸烟史患者的COX-2和surviv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4 cm、中高分化、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和无吸烟史的患者(P﹤0.01)。COX-2和survivin阳性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均明显短于阴性表达的患者(P﹤0.01)。结论 COX-2和survivi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和发展,COX-2和survivin高表达患者的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X-2 SURVIVIN 非小细胞肺癌 蛋白表达 临床意义
下载PDF
火箭基组合动力研究进展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6
5
作者 曾家 黄辉 +2 位作者 朱平平 王铁岩 王浩苏 《宇航总体技术》 2022年第3期49-57,共9页
火箭基组合循环(Rocket Based Combined Cycle,RBCC)推进系统大大拓展了飞行器的高度—速度包线,是重复使用运载器动力的主要发展方向。对RBCC推进系统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总结,论述了RBCC推进在单级入轨、两级入轨及临近空间飞行器方面的... 火箭基组合循环(Rocket Based Combined Cycle,RBCC)推进系统大大拓展了飞行器的高度—速度包线,是重复使用运载器动力的主要发展方向。对RBCC推进系统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总结,论述了RBCC推进在单级入轨、两级入轨及临近空间飞行器方面的应用前景,提出了RBCC推进及飞行器研制过程存在的若干问题和关键技术,并给出了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基组合循环 天地往返 可重复使用航天器 临近空间
下载PDF
液体运载火箭液氧煤油并行加注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邵业涛 周宏 +5 位作者 晏政 张鹭 王铁岩 曾耀祥 马忠辉 钟文安 《宇航总体技术》 2022年第3期32-39,共8页
对国内外运载火箭推进剂串行/并行加注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了液体运载火箭液氧煤油模块推进剂并行加注的适应性。针对并行加注状态推进剂偏加,开展了载荷适应性分析,获得了运载火箭箭体结构对故障工况的适应性。基于某型运载火箭,提出... 对国内外运载火箭推进剂串行/并行加注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了液体运载火箭液氧煤油模块推进剂并行加注的适应性。针对并行加注状态推进剂偏加,开展了载荷适应性分析,获得了运载火箭箭体结构对故障工况的适应性。基于某型运载火箭,提出了采用液氧煤油部分并行加注方案,此方案具备将射前流程由12 h压缩至8 h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氧煤油 载荷 并行加注
下载PDF
低温流体闪蒸喷雾研究
7
作者 罗盟 王铁岩 +3 位作者 张青松 王楠 陈慧 李文斌 《宇航总体技术》 2021年第6期27-34,53,共9页
为了研究低温流体闪蒸喷雾特性,建立了低温流体闪蒸计算模型,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在欧拉-拉格朗日框架下采用CFD-DPM方法模拟了闪蒸过程的气-液两相流场。研究表明,在闪蒸喷雾形态和温度分布特性方面,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吻合。低温... 为了研究低温流体闪蒸喷雾特性,建立了低温流体闪蒸计算模型,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在欧拉-拉格朗日框架下采用CFD-DPM方法模拟了闪蒸过程的气-液两相流场。研究表明,在闪蒸喷雾形态和温度分布特性方面,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吻合。低温流体喷入低压环境后,在喷嘴出口附近便发生剧烈的闪蒸现象,呈现出巨大的喷雾角,并且喷雾温度急剧下降至环境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在喷嘴出口附近区域(x/d~40),过热闪蒸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蒸发速率高出其他换热2个数量级,随着喷雾液滴运动至流场下游,对流换热与热传导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闪蒸带来的强烈换热导致喷嘴附近可能会发生复杂的气-液-固相变,将会对发动机高空可靠点火带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流体 闪蒸 欧拉-拉格朗日 数值模拟
下载PDF
2002—2019年山西省农村地区18岁及以上成人空腹血糖水平变化追踪
8
作者 王铁燕 吴福桂 +14 位作者 玉帅鑫 郭藏 赵艳芳 李成莲 徐小刚 卫向阳 夏琳 张梅 翟屹 殷召雪 米生权 张坚 赵文华 王卓群 李曼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14-517,522,共5页
目的了解2002—2019年山西省农村地区18岁及以上成人的空腹血糖水平及变化趋势,为糖尿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山西营养与慢性病家庭队列,选取2002年基线调查时未患糖尿病,且2002年、2015年和2019年均进行过空腹血糖测量... 目的了解2002—2019年山西省农村地区18岁及以上成人的空腹血糖水平及变化趋势,为糖尿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山西营养与慢性病家庭队列,选取2002年基线调查时未患糖尿病,且2002年、2015年和2019年均进行过空腹血糖测量的447名成人(≥18岁)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SAS 9.4软件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研究对象2015年和2019年空腹血糖值分别为(5.46±0.99)和(5.60±1.14)mmol/L高于2002年[(4.81±0.55)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单身组与体重过低组外,其他各特征组内2002年空腹血糖值均低于2019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2—2015年空腹血糖值增长率为13.48%,2002—2019年增长率为16.52%,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002—2019年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值呈上升趋势(P_(trend)<0.01)。2002—2019年,肥胖组、中心性肥胖组和饮酒组的空腹血糖值增长率分别高于体重正常组、非中心性肥胖组和非饮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02—2019年山西省农村地区居民空腹血糖水平增高显著,应针对其增长原因进行综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糖 队列研究 农村地区
原文传递
肺胎盘样变形一例 被引量:4
9
作者 余丹 王铁延 +1 位作者 朱瑞娟 汤显斌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84-1386,共3页
肺胎盘样变形(placental transmogrification of the lung,PTL)为一种肺部罕见良性囊性病变,其特征为组织学形态类似未成熟胎盘结构。本文报道1例本院确诊的PTL患者,为75岁老年男性,影像学表现为局限性分隔样囊腔性病变。免疫组织化学... 肺胎盘样变形(placental transmogrification of the lung,PTL)为一种肺部罕见良性囊性病变,其特征为组织学形态类似未成熟胎盘结构。本文报道1例本院确诊的PTL患者,为75岁老年男性,影像学表现为局限性分隔样囊腔性病变。免疫组织化学表现为绒毛结构表面增生的肺泡上皮甲状腺转录因子1、细胞角蛋白7弥漫阳性,绒毛样间质内细胞CD10及波形蛋白阳性,绒毛样间质内血管CD34及D2-40阳性,HMB45、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均阴性,Ki-67低表达。描述其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诊断要点,并复习相关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转录因子1 组织学形态 绒毛样 免疫表型 老年男性 肺泡上皮 免疫组织化学 囊腔
原文传递
Reconstructing the flux-rope topology using the FOTE method 被引量:3
10
作者 CHEN ZuZheng FU HuiShan +4 位作者 wang tieyan CAO Dong PENG FangZheng YANG Jian XU Yi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44-150,共7页
With high-resolution data of the Magnetospheric Multiscale(MMS) mission, we observe a magnetic flux rope(MFR) in the Earth's magnetosheath. This MFR, showing a clear bipolar variation of the magnetic field in the ... With high-resolution data of the Magnetospheric Multiscale(MMS) mission, we observe a magnetic flux rope(MFR) in the Earth's magnetosheath. This MFR, showing a clear bipolar variation of the magnetic field in the normal component to local current sheet, contains a strong core field. We use the FOTE method to reconstruct the topology of this MFR and find it is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expectation. For the first time, the spiral field and core field of the MFR are both revealed from the FOTE method. Comparing topologies reconstructed at different times, we suggest that the axis of the MFR rotates about 88° at different spatial location. Shape and size of the normal projection to axis vary with the spatial location as well. Inside the MFR,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plasma density from 40 to 80 cm^(-3), a sharp decrease of ion temperature from 200 to 50 eV, an enhancement of cold ions and a series of filamentary currents are f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FLUX ROPE FIRST-ORDER TAYLOR Expansion (FOTE)method reconstructing three-dimensional TOPOLOGY
原文传递
Case study of small scale polytropic index in the central plasma sheet 被引量:2
11
作者 PANG XueXia CAO JinBin +8 位作者 LIU WenLong MA YuDuan LU HaoYu YANG JunYing LI LiuYuan LIU Xu wang Jing wang tieyan YU Ji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1993-2001,共9页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ive polytropic index in the central plasma sheet (CPS) by using the method of Kartalev et al. (2006), which adopts the denoising technique of Haar wavelet to identify the homogeneous M...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ive polytropic index in the central plasma sheet (CPS) by using the method of Kartalev et al. (2006), which adopts the denoising technique of Haar wavelet to identify the homogeneous MHD Bernoulli integral (MBI) and has been frequently used to study the polytropic relation in the solar wind. We chose the quiet CPS crossing by Cluster C1 during the interval 08:51:00-09:19:00 UT on 03 August 2001. In the central plasma sheet, thermal pressure energy per unit mass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n MBI, and kinetic energy of fluid motion and electromagnetic energy per unit mass are less important. In the MBI, there are many peaks, which correspond to isothermal or near isothermal processes. The interval lengths of homogenous MBI regions are generally less than 1 min. The polytropic indexes are calculated by linearly fitting the data of lnp and Inn within a 16 s window, which is shifted forward by 8 s step length. Those polytropic indexes with IRI ≥0.8 (R i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lnp and inn) and p-value≤0.1 in the homogeneous regions are almost all in the range of [0, 1]. The mean and median effective polytropic indexes with high R and low p-value in homogeneous regions are 0.34 and 0.32 respectively, which are much different from the polytropic index obtained by traditional method (αtrad=-0.15). This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CPS is not uniform even during quiet time and the blanket applications of polytropic law to plasma sheet may return misleading value of polytropic index. The polytropic indexes in homogeneous regions with a hig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asically have good regression significance and are thus credible. These results are very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energy transport in magnetotail in the MHD fra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tropic index central plasma sheet MHD Bernoulli integral
原文传递
浸润性微乳头状涎腺导管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12
作者 汤显斌 郝颖华 +8 位作者 姚莉 李丹 袁玲玲 申霞 王代忠 刘平 王铁延 罗森源 周美霖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9-481,共3页
目的探讨浸润性微乳头状涎腺导管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2例浸润性微乳头状涎腺导管癌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形态学特点,行免疫组织化学、特殊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中年男性(例1为55岁,例2... 目的探讨浸润性微乳头状涎腺导管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2例浸润性微乳头状涎腺导管癌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形态学特点,行免疫组织化学、特殊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中年男性(例1为55岁,例2为50岁),肿瘤组织镜下均可见大量典型的微乳头状癌成分及部分涎腺导管癌成分。患者均有颈部淋巴结及腮腺内淋巴结转移,例1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主(13/20),例2以腮腺内淋巴结转移为主(9/9)。其中例1肿瘤细胞内可见大量空泡形成,并见局灶区黏液样变,类似乳腺微乳头状黏液癌。免疫组织化学:2例肿瘤中微乳头状癌成分MUC1及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均呈极向反转型表达模式;GCDFP-15在2例中均阳性,雄激素受体(AR)在例1中阳性;2例均弥漫表达细胞角蛋白(CK)7、GATA3,不表达DOG1、mammaglobin、S-100蛋白;HER2经免组织化学及FISH检测均阴性。结论浸润性微乳头状涎腺导管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涎腺导管癌,易于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细胞及组织结构可出现一些少见形态,加强认识有助于对其正确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导管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空泡形成 GATA3 临床病理学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中年男性 浸润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