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荪绿霉病病原鉴定及药剂筛选
1
作者 刘忠玄 王万坤 +5 位作者 吴阳 黄静 王晶 王芳 马丁 康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144-148,155,共6页
以采自贵州省大方县、织金县种植基地的冬荪(Phallus dongsun)绿霉病样品为试材,经病原分离和致病性测定,结合病原真菌形态特征并基于ITS、tef1、rpb2这3个基因片段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测定该病原菌对4种杀菌剂及其2种混配药剂的敏感性... 以采自贵州省大方县、织金县种植基地的冬荪(Phallus dongsun)绿霉病样品为试材,经病原分离和致病性测定,结合病原真菌形态特征并基于ITS、tef1、rpb2这3个基因片段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测定该病原菌对4种杀菌剂及其2种混配药剂的敏感性,以期揭示病原种类并寻找有效药剂,为病害的综合防治研究提供借鉴。结果表明,病原真菌为绒毛木霉(Trichoderma tomentosum);4种原药中苯醚甲环唑对该菌株抑制最强,EC_(50)为1.93 mg/L,其次为吡唑醚菌酯和咪鲜胺锰盐,EC_(50)分别为4.02和4.96 mg/L;混配组合中,咪鲜胺锰盐和苯醚甲环唑1∶2时,EC_(50)为2.18 mg/L,共毒系数CTC值为150.88,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病害 多位点系统发育分析 半最大效应浓度 药剂混配
下载PDF
贵州4种主要栽培食用菌品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曾维军 杨玲 +3 位作者 王万坤 罗丽平 康超 郑旋 《中国食用菌》 2023年第3期57-63,共7页
基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模式氨基酸评分以及品质评价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对4种贵州主要栽培食用菌进行蛋白质营养价值和品质的综合评价。4种食用菌子实体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分别为:黑木耳(90.88)>香菇(88.81)>灰树... 基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模式氨基酸评分以及品质评价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对4种贵州主要栽培食用菌进行蛋白质营养价值和品质的综合评价。4种食用菌子实体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分别为:黑木耳(90.88)>香菇(88.81)>灰树花(84.67)>红托竹荪(65.06),其中黑木耳子实体所含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最高。4种食用菌灰色相对关联度分别为:红托竹荪(0.87)>灰树花(0.31)>黑木耳(0.29)>香菇(0.28),其中红托竹荪的品质综合评价最优。红托竹荪子实体中的铅、镉、汞、砷含量最高,分别为1.96、4.02、3.80、5.22 mg·kg-1,具有一定的食品安全风险。红托竹荪是贵州特色珍稀食用菌,其价值高,综合品质优,但相比其他3种工厂化栽培食用菌蛋白质营养价值低,有重金属食品安全风险,若对此进行相关技术攻关将有助于该产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蛋白质 营养成分 矿质元素 重金属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不同土壤环境冬荪覆土层微生物多样性
3
作者 王万坤 康超 +5 位作者 曾维军 郑旋 杨玲 刘忠玄 王芳 王晶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2-1233,共12页
【目的】考察冬荪栽培不同土壤环境覆土层的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分析冬荪生长状态与覆土层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及组成的关系,为冬荪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林下壤土、耕地壤土和耕地沙质土冬荪覆土层土壤... 【目的】考察冬荪栽培不同土壤环境覆土层的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分析冬荪生长状态与覆土层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及组成的关系,为冬荪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林下壤土、耕地壤土和耕地沙质土冬荪覆土层土壤为材料,提取土壤总DNA,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土壤环境细菌和真菌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组成,并结合土壤营养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情况。【结果】冬荪菌丝、菌蕾及子实体生长期内,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明显增加,pH呈持续下降趋势。不同土壤环境细菌多样性高于真菌,林地壤土细菌多样性低于耕地,而真菌多样性不显著。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优势真菌门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被孢霉门;林地壤土的优势细菌属为热酸菌属、Archaeorhizomyces和慢生根瘤菌属,耕地壤土和耕地沙质土优势细菌为Vicinamibacterales。全磷、全钾、速效钾与鬼笔属物种丰度呈正相关,但不显著。【结论】冬荪大田栽培的覆土层全磷、全钾、速效钾与鬼笔属物种丰度变化呈正相关,生长期内pH呈下降趋势,林地壤土覆土层热酸菌属、Archaeorhizomyces、慢生根瘤菌为优势属,与土壤营养成分及含量相关,林地沙质土镰刀菌属为优势属,与作物连作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荪 覆土层 热酸菌属 Archaeorhizomyces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培养条件对六妹羊肚菌菌丝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郑旋 康超 +4 位作者 杨玲 向准 王万坤 王芳 杨彝华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3-62,共10页
为考察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菌丝生长特性和羊肚菌液体菌种培养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试验,分别研究了平板培养、静置天数、装液体积、玻璃珠、增稠剂等条件对六妹羊肚菌菌丝形态特征、菌丝生物量、菌丝球密度的影... 为考察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菌丝生长特性和羊肚菌液体菌种培养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试验,分别研究了平板培养、静置天数、装液体积、玻璃珠、增稠剂等条件对六妹羊肚菌菌丝形态特征、菌丝生物量、菌丝球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0 mL基础培养基中添加含0.9%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液体培养基300 mL,在25℃黑暗条件下,先静置培养1 d后,150 r·min^(-1)条件培养4 d,其菌丝球均匀,密度3.55×10^(3)个/mL,菌丝生物量最大达8.17 mg·mL^(-1)。此方法有利于羊肚菌菌丝球的形成,且菌球密度高,生物量大,为羊肚菌液体培养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妹羊肚菌 菌丝形态 静置培养 增稠剂 液体菌种
下载PDF
不同干燥工艺对松露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杨玲 康超 +5 位作者 王万坤 罗丽平 蒋影 郑旋 熊海宽 杨彝华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4-130,共7页
以新鲜松露为原料,研究不同干燥工艺对松露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开发松露干制产品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结果表明,热风烘干、真空冷冻干燥、速冻真空冷冻干燥的松露干片在复水率、粉碎度之间差异显著。真空冷冻干燥样品复水率、粉碎度均为最... 以新鲜松露为原料,研究不同干燥工艺对松露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开发松露干制产品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结果表明,热风烘干、真空冷冻干燥、速冻真空冷冻干燥的松露干片在复水率、粉碎度之间差异显著。真空冷冻干燥样品复水率、粉碎度均为最高,其次为速冻真空冷冻干燥样品,热风烘干样品最低。真空冷冻干燥和速冻真空冷冻干燥的松露干片在感官质量、含水量、营养成分包括粗多糖、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的含量上无显著差异,而热风烘干干燥效果最差,干制品含水量最高,感官质量、营养成分含量显著低于前2种工艺干制的松露。不同干燥工艺处理的松露品质有较大差异,真空冷冻干燥为松露的最佳干燥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露 热风烘干 真空冷冻干燥 速冻-真空冷冻干燥 品质影响
下载PDF
白鬼笔气调贮藏技术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康超 杨玲 +6 位作者 王芳 张林 向准 杨彝华 李鹏 王万坤 郑旋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0-116,共7页
利用MA贮藏法与O2、乙烯、CO2相结合,研究不同包装条件对白鬼笔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白鬼笔的呼吸类型属于呼吸跃变型,且O2、CO2和乙烯对白鬼笔感官指标具有明显影响。在0℃~4℃贮藏条件下,脱氧剂1.92 g、乙烯吸附剂4.80 g、CO... 利用MA贮藏法与O2、乙烯、CO2相结合,研究不同包装条件对白鬼笔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白鬼笔的呼吸类型属于呼吸跃变型,且O2、CO2和乙烯对白鬼笔感官指标具有明显影响。在0℃~4℃贮藏条件下,脱氧剂1.92 g、乙烯吸附剂4.80 g、CO2吸附剂2.00 g与聚乙烯薄膜袋厚度0.065 mm组合时,能够明显降低白鬼笔的呼吸强度,减小失重率,较好地抑制感官品质的劣变,可将储藏保鲜期延长至20 d左右,结果为白鬼笔的贮藏保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鬼笔 呼吸跃变型 吸附剂 聚乙烯薄膜袋
下载PDF
大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及分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晨 谢晓东 +3 位作者 王景太 崔春阳 王万坤 陈小强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8-12,共5页
以大麦品种G1614成熟胚为研究对象,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探讨2,4-D质量浓度、碳源和成熟胚切割方式对大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以及NAA/KT配比对大麦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4-D质量浓度为5 mg/L时,大麦成熟胚出愈率较... 以大麦品种G1614成熟胚为研究对象,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探讨2,4-D质量浓度、碳源和成熟胚切割方式对大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以及NAA/KT配比对大麦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4-D质量浓度为5 mg/L时,大麦成熟胚出愈率较高;30 g/L蔗糖作为碳源时,大麦成熟胚愈伤诱导率较高;纵切大麦成熟胚会促进大麦愈伤组织的诱导;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0.5 mg/L NAA和4.0 mg/L KT时,可使大麦愈伤组织获得较高的分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成熟胚 愈伤组织 分化
下载PDF
Superior Au-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aminothiourea-modified waste cellulosic biomass
8
作者 wang Fu-chun ZHAO Jun-mei +1 位作者 wang wan-kun LIU Hui-zho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2992-3003,共12页
Waste cellulosic biomass obtains various applications due to low-cost and eco-benign characteristics.A general strategy is proposed for waste cellulosic biomass to be modified with dialdehyde functional groups as inte... Waste cellulosic biomass obtains various applications due to low-cost and eco-benign characteristics.A general strategy is proposed for waste cellulosic biomass to be modified with dialdehyde functional groups as intermediates through periodate partial oxidation.Finally,aminothiourea-modified waste cellulosic biomass can be prepared through Schiff reaction.Waste corn stalk,cotton and paper as typical precursors,were used to prepare cellulosic biomass,abbreviated as AT-S,AT-C and AT-P,respectively,and their adsorption behaviors of Au(III)from the hydrochloric acid medium were investigated.The pseudo-second kinetics equation as well as the Langmuir isotherm equation can be used to depict the adsorption process,and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Au(III)are21.4,19.0and3.28mol/kg for AT-S,AT-C and AT-P at298K,respectively.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Au(III)on aminothiourea modified corn stalk(AT-S)is almost357times greater than that of raw corn stalk.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AT-S has the highest adsorption capacity towards Au(III).AT-S also displays a superior separation selectivity towards Au(III)in the presence of Cu(II),Ni(II),Co(II),Pt(VI),Pd(II)and Rh(III).Furthermore,the characterization analysis of XRD,TG,SEM,TEM and FTIR confirms that AuCl4– has been reduced to elemental Au nanoparticles and deposit onto the surface of the biomass.It shows a prospect for waste corn stalk to be used to adsorb Au(III)from liquid phase and the possible fabrication of gold nanoparticles by a general adsorption process without any reduct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SORPTION reduction-deposition waste cellulosic biomass aminothiourea gold nanoparticles
下载PDF
杉松红菇——红菇亚属一个中国新记录种
9
作者 王晶 曾维军 +3 位作者 郑旋 王万坤 朱映明 杨彝华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3-119,共7页
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采自贵州省印江县新记录种——杉松红菇的形态、线条图、生境进行描述,并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ITS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其子实体中等大小,菌盖直径47~56 mm,边缘具短条纹,孢子9.0~12.0μm×7.0... 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采自贵州省印江县新记录种——杉松红菇的形态、线条图、生境进行描述,并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ITS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其子实体中等大小,菌盖直径47~56 mm,边缘具短条纹,孢子9.0~12.0μm×7.0~10.0μm,纹饰类淀粉状,有棘状或疣突。杉松红菇生境为单生或散生于松科和壳斗科混交林中地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松红菇 红菇亚属 分类 形态学 新记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