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and Swelling Kinetic Analysis of Poly (HPMC-co-AA-co-AM) Super Absorbent Resin
1
作者 马砺 WANG Xin +2 位作者 LIU Xixi wei gaoming GUO Ying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790-799,共10页
Super absorbent resin(SAR)is prepared by aqueous high temperature polymerization using 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HPMC)as monomer backbone material,acrylic acid(AA)and acrylamide(AM)as the graft copolymer monomer,p... Super absorbent resin(SAR)is prepared by aqueous high temperature polymerization using 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HPMC)as monomer backbone material,acrylic acid(AA)and acrylamide(AM)as the graft copolymer monomer,potassium persulfate(KPS)as the initiator to generate free radicals,and N,N`-methylenebisacrylamide(MBA)as cross-linking agent for cross-linking reaction.Simutaneously,the influence of individual factors on the water absorption is investigated,and these factors are mainly AA,AM,KPS,MBA,HPMC,and reaction temperature.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are obtained by the experiment repeating for several times.The water absorption multiplicity and salt absorption multiplicity under the conditions are 782.4 and 132.5 g/g,respectivity.Furthermore,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salt concentrations on its water absorption,as well as the swelling kinetics of SAR are studied.It is indicated the water-absorbing swelling process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difference in water osmotic pressure and Na+concentration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ross-linked molecular structure of the resin,which is not only consistent with the quasi-secondary kinetic model,but also with the Fick diffusion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 absorbent resin swelling kinetics water absorption graft copolymerization 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
下载PDF
XG/KGM亲水胶体对粉煤灰浆液胶凝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王慧 张德飞 +3 位作者 魏高明 王光明 张德灿 张佳敏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3-199,共7页
粉煤灰存在保水性差、易干燥开裂等问题导致其应用受限。为提高粉煤灰的保水性能,通过向粉煤灰浆液中添加不同质量比的黄原胶(XG)、魔芋胶(KGM)亲水胶体制备了含亲水胶体的粉煤灰浆液,测试材料胶凝特性、稳定性及流变特性并浅析其成胶... 粉煤灰存在保水性差、易干燥开裂等问题导致其应用受限。为提高粉煤灰的保水性能,通过向粉煤灰浆液中添加不同质量比的黄原胶(XG)、魔芋胶(KGM)亲水胶体制备了含亲水胶体的粉煤灰浆液,测试材料胶凝特性、稳定性及流变特性并浅析其成胶机理。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比XG/KGM亲水胶体粉煤灰浆液的成胶状态不同,当质量比大于4∶6时,粉煤灰浆液可成胶,120℃条件下热失水率最低为18.14%,稳定性良好,Zeta电位绝对值均在20 mV以上,1000℃条件下最大质量损失约为6.27%;流变试验表明,粉煤灰浆液均存在剪切稀化现象,为假塑性流体,采用Herschel-Bulkley模型进行拟合,R2均在0.99以上;储能模量G'均高于损耗模量G″,表明粉煤灰浆液以弹性性质为主;可成胶的三组即质量比为6∶4、8∶2、10∶0时,样品表面可观察到不规则的块状、片状形貌亲水胶体;成胶机理表明,粉煤灰与XG、XG与KGM之间可发生复杂相互作用,从而促进粉煤灰浆液成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黄原胶 魔芋胶 胶凝特性 流变特性 稳定性
下载PDF
沟壑地区浅埋煤层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域研究
3
作者 秦志华 刘尚明 +2 位作者 魏高明 张雅婷 刘磊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170-174,共5页
沟壑地区浅埋煤层上覆岩层厚度不均匀,采动影响造成地表开裂形成台阶式下沉趋势,造成地表裂隙漏风,长时间漏风供氧致采空区遗煤自燃氧化条件良好,威胁矿井安全生产。以典型的某矿沟壑地貌浅埋煤层中11B60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现场观测地... 沟壑地区浅埋煤层上覆岩层厚度不均匀,采动影响造成地表开裂形成台阶式下沉趋势,造成地表裂隙漏风,长时间漏风供氧致采空区遗煤自燃氧化条件良好,威胁矿井安全生产。以典型的某矿沟壑地貌浅埋煤层中11B60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现场观测地表裂缝发育几何形貌及大尺度漏风裂缝分布特征,并采用数值模拟研究采空区漏风规律,划分煤自燃危险区域。研究表明:工作面对应地表存在拉伸型和开裂型等裂缝,且风流由地表漏向采空区;受地表漏风影响,采空区内整体O_(2)浓度升高,两巷位置O_(2)浓度大于8%,采空区内由地表向两道漏风引起的煤自燃危险区域为进风侧100~151 m、回风侧14~85 m。通过采取井上下综合防治的措施,有效控制了地表漏风和采空区遗煤自燃,保障了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浅埋煤层 地表漏风 氧浓度场 自燃危险区域
下载PDF
复合高吸水树脂制备及抑制煤自燃应用研究
4
作者 王旭 师童 +3 位作者 郭英 王昕 魏高明 王建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2-166,共5页
针对现有防治煤自燃材料流动性差、降温效果差、不环保等问题,制备了复合高吸水树脂(SAR)并应用于抑制煤自燃中。测定并表征其吸水性、保水性、官能团与微观形貌,采用煤自燃程序升温装置分析其阻化性能,并进行现场试验。该复合高吸水树... 针对现有防治煤自燃材料流动性差、降温效果差、不环保等问题,制备了复合高吸水树脂(SAR)并应用于抑制煤自燃中。测定并表征其吸水性、保水性、官能团与微观形貌,采用煤自燃程序升温装置分析其阻化性能,并进行现场试验。该复合高吸水树脂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保水性,SAR在超纯水中吸水完全溶胀后吸水倍率可达762.6 g/g,保水性最低可达74%。红外光谱与扫描电镜表明复合SAR接枝成功且具有稳定三维结构。程序升温结果表明,相比原煤样0.4wt%的复合高吸水树脂处理煤样阻化效果较好,180℃时耗氧速率、CO与CO_(2)产生率较原煤分别降低了75.7%、72.5%和79.3%。在鲍店煤矿7302综放面隅角隔离墙后应用填充,发现该材料可有效降低CO体积分数,并保持在38×10^(-6)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高吸水树脂 吸水倍率 保水率 煤自燃氧化 指标气体
下载PDF
高瓦斯煤层注液态CO_2压裂增透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马砺 魏高明 +3 位作者 李珍宝 张继兵 吴鹏 李秀山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1,共6页
基于液态CO_2的低温冻结及相变增压特性能够有效致裂煤体,可以达到煤层增透的目的。在淮南矿区张集北矿17246工作面开展了煤层注液态CO_2压裂增透技术工业性试验,沿工作面走向布置2个压裂钻孔、12个抽采钻孔,分2个阶段进行压裂试验,压... 基于液态CO_2的低温冻结及相变增压特性能够有效致裂煤体,可以达到煤层增透的目的。在淮南矿区张集北矿17246工作面开展了煤层注液态CO_2压裂增透技术工业性试验,沿工作面走向布置2个压裂钻孔、12个抽采钻孔,分2个阶段进行压裂试验,压注液态CO_2共计4.0 t。对Y1、Y2压裂钻孔的压力、流量及泵压进行在线监测,实测压裂后连续26 d瓦斯抽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试验过程中压裂液流量随压力升高呈现波动特性,试验工艺系统稳定;抽采支管的瓦斯纯流量是压裂前的2.1~3.2倍,瓦斯浓度是压裂前的1.6~3.1倍,累计26 d的瓦斯抽采总量为32 288.57 m3,与普通密置钻孔抽采瓦斯技术相比,经液态CO_2压裂后煤层瓦斯抽采效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瓦斯煤层 液态CO2 压裂增透 瓦斯浓度 瓦斯纯流量 抽采效率
下载PDF
煤导热系数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马砺 魏高明 +1 位作者 李珍宝 秦晓阳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34,共4页
导热系数是影响煤体热传导的重要参数。为了研究煤在不同温度及含水率条件下的传热特性,采用LFA457型激光导热仪,测试了不同温度、不同含水率条件下不粘煤、气煤两种煤样的导热系数,并采用邓氏灰色理论将煤导热系数与其内在影响因素进... 导热系数是影响煤体热传导的重要参数。为了研究煤在不同温度及含水率条件下的传热特性,采用LFA457型激光导热仪,测试了不同温度、不同含水率条件下不粘煤、气煤两种煤样的导热系数,并采用邓氏灰色理论将煤导热系数与其内在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为-50^-30℃时,煤的导热系数快速减小;温度为-30^+10℃时,煤的导热系数快速增大;温度为+10^+50℃时,煤的导热系数呈缓慢增大趋势;随着煤含水率的增加导热系数开始快速增大,然后趋于平稳。灰色关联分析表明,煤内在因素中的固定碳、灰分、挥发分是影响煤导热系数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系数 温度 含水率 内在因素 灰色系统理论
下载PDF
低渗透性煤层注液态CO_2置换驱替CH_4试验 被引量:5
7
作者 马砺 魏高明 +2 位作者 王世斌 李珍宝 刘新民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6-83,共8页
针对低渗透性煤层瓦斯难以抽采的问题,结合液态CO_2低温、低黏、渗流阻力小、相变增压等特性,提出低渗透性煤层注液态CO_2置换驱替CH_4技术。在韩城矿区桑树坪二号井开展煤层注液态CO_2置换驱替CH_4工业性试验,开发了压注工艺系统,确定... 针对低渗透性煤层瓦斯难以抽采的问题,结合液态CO_2低温、低黏、渗流阻力小、相变增压等特性,提出低渗透性煤层注液态CO_2置换驱替CH_4技术。在韩城矿区桑树坪二号井开展煤层注液态CO_2置换驱替CH_4工业性试验,开发了压注工艺系统,确定了压注关键性参数,判定了CO_2置换驱替CH_4技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液态CO_2压注时压力呈现波动特性,起始升压速率较快,达到2.5MPa左右时趋于稳定;压注管路瞬时流量为0.6~1.4m^3/h,累计压注液态CO_2为6.0m^3;以压注过程中检验孔内CO_2体积分数为指标,判定试验有效影响半径达到18m。试验区域瓦斯抽采体积分数是原始体积分数的2.5倍,抽采纯量是原始纯量的3.5倍,相比瓦斯抽采效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性煤层 液态CO2 影响半径 瓦斯抽采 置换驱替
下载PDF
液态CO_(2)溶浸作用对煤吸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文虎 郝健池 +3 位作者 马砺 任立峰 魏高明 郑学召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7-404,共8页
将液态CO_(2)注入煤层既可以达到驱替煤层CH_(4)的目的,又可以有效地对CO_(2)进行封存,对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和实现CO_(2)封存及减排具有的重要意义。为研究液态CO_(2)溶浸作用对煤吸附特征的影响,指导和完善液态CO_(2)利用一封存一体化... 将液态CO_(2)注入煤层既可以达到驱替煤层CH_(4)的目的,又可以有效地对CO_(2)进行封存,对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和实现CO_(2)封存及减排具有的重要意义。为研究液态CO_(2)溶浸作用对煤吸附特征的影响,指导和完善液态CO_(2)利用一封存一体化技术及机理,采用压汞实验结合CO_(2)等温吸附实验,对煤岩经液态CO_(2)“溶浸”作用引起的孔隙变化和CO_(2)气体的吸附特征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溶浸前后煤样的孔隙变化是造成煤样对CO_(2)气体吸附存在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其中<100 nm孔径非闭合孔隙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溶浸后煤样对CO_(2)的吸附量小于原始煤样,且对温度的敏感程度要弱于原始煤样。从热力学角度分析得出,吸附过程中,原始煤样的吸附热及吸附势始终比溶浸煤样大,且原始煤样比溶浸煤样具有更大的吸附空间;解吸过程中,溶浸煤样的吸附热及吸附势稍大于原始煤样,但两者的吸附空间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封存 吸附解吸 吸附势 吸附热
下载PDF
地铁列车行驶速度对火灾烟气温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马砺 刘尚明 +2 位作者 魏高明 范晶 高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663-2672,共10页
采用缩尺实验台研究运行地铁车厢顶部着火后的温度分布特征,设定12.34,15.60,18.25,21.47和25.10kW5种火源功率,在0,40,60和80 km/h这4种不同列车运行速度下进行实验,分析顶棚最高温度、温度衰减区域及其下降速率。研究结果表明:当速度... 采用缩尺实验台研究运行地铁车厢顶部着火后的温度分布特征,设定12.34,15.60,18.25,21.47和25.10kW5种火源功率,在0,40,60和80 km/h这4种不同列车运行速度下进行实验,分析顶棚最高温度、温度衰减区域及其下降速率。研究结果表明:当速度≤60 km/h时最高温度点均在火源点上方,风速增加后火焰朝着下风向蔓延,距离火源点0.9 m的位置是温度下降最剧烈的区域。根据不同实验工况测得温度分布情况,判定列车以4种速度运行时,发生火灾后车厢的高危区域。当运行列车发生火灾后,进行人员疏散时可以根据划分的危险区域选择安全的疏散方向和区域,为火灾的应急处置和人员救援提供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列车 运行速度 火灾烟气 温度特性
下载PDF
泡沫掺量对快硬水泥固化充填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砺 高宇 +2 位作者 向崎 魏高明 任立峰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70,共4页
固化充填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矿井井下采空区充填堵漏风,对矿井采空区煤自燃火灾防治起到了良好作用。泡沫掺量影响了快硬水泥凝结时间、流动度、抗压强度等特性,研究了硫铝酸盐水泥在不同泡沫掺量下的凝结时间、流动度和成型后的抗压性能... 固化充填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矿井井下采空区充填堵漏风,对矿井采空区煤自燃火灾防治起到了良好作用。泡沫掺量影响了快硬水泥凝结时间、流动度、抗压强度等特性,研究了硫铝酸盐水泥在不同泡沫掺量下的凝结时间、流动度和成型后的抗压性能。结果表明:硫铝酸盐水泥的凝结时间、流动度与其水灰比大小呈正相关关系,水灰比为1∶1.4的材料初凝时间是水灰比为1∶2的1.6~1.76倍、流动度增幅为3%~43%;泡沫掺量增大时充填材料的凝结时间变长且流动度减小,掺入2倍泡沫的固化充填材料流动度减小幅度最大且变化范围在28%~38%。掺入泡沫形成充填材料的孔状结构能够提高材料的抗压性能,抗压强度在峰值后在不小于其峰值50%的水平范围内上下浮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铝酸盐水泥 泡沫掺量 水灰比 凝结时间 流动度 抗压强度
下载PDF
液态CO_(2)溶浸无烟煤的氧化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珍宝 王凤双 +3 位作者 魏高明 马砺 安满林 俞树荣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30-335,共6页
作为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CO_(2)的循环再利用成为研究的热点。在矿山灾害防治技术领域,液态CO_(2)在煤自燃灾害防治和煤层瓦斯置换驱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低温液态CO_(2)(-56^-20℃)与煤体接触产生对流换热,煤体内部受到热应力作用产... 作为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CO_(2)的循环再利用成为研究的热点。在矿山灾害防治技术领域,液态CO_(2)在煤自燃灾害防治和煤层瓦斯置换驱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低温液态CO_(2)(-56^-20℃)与煤体接触产生对流换热,煤体内部受到热应力作用产生损伤破坏,煤体的孔裂隙发育及比表面积发生变化,氧化过程与空气中氧的结合能力改变,氧化性发生显著变化。为了分析液态CO_(2)低温损伤煤体后的氧化特征,以河南永城矿区无烟煤为对象,开展热重分析实验,研究了原煤样及液态CO_(2)处理煤样的氧化过程特征温度,采用FWO和KAS两种非等温方法计算了氧化动力学参数,分析了液态CO_(2)影响煤体氧化特征。结果表明:液态CO_(2)溶浸后无烟煤的临界温度和干裂温度比原煤样降低了2~8℃,增速温度、失重温度、着火温度、最大失重温度和燃尽温度提前了100~140℃,各特征温度对应的失重质量百分比较原煤样降低了0.8%~10.0%。煤样在失水失重、吸氧增重、热解和燃烧4个阶段的温度跨度区间均变小,煤样氧化活性增强,吸附氧气速度和吸氧量增加,燃烧反应速度加快。溶浸煤样的表观活化能在4个氧化阶段较原煤样均降低10~30 kJ/mol,指前因子ln A与表观活化能Ea表现为正相关性。液态CO_(2)溶浸处理煤体的自燃倾向性增加,加速了煤的氧化自燃进程。采用液态CO_(2)进行煤层瓦斯驱替或煤自燃灾害灭火后,应当更加注意防范煤自燃发火灾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动力学 无烟煤 热重分析 特征温度 表观活化能
下载PDF
井下高压液态CO2压裂增透煤岩成套装备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樊世星 文虎 +6 位作者 程小蛟 张纯如 魏高明 翟小伟 陈建 张铎 刘名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801-812,共12页
我国煤层渗透率低、瓦斯压力高、含量大,原始煤层瓦斯抽采困难。为提高煤层瓦斯抽采率、缩短预抽时间,必须实施人工增透。而众多压裂增透技术中,液态CO2压裂兼具压裂增透和驱替置换的双重瓦斯强化抽采作用,是当前低渗透煤层压裂改造方... 我国煤层渗透率低、瓦斯压力高、含量大,原始煤层瓦斯抽采困难。为提高煤层瓦斯抽采率、缩短预抽时间,必须实施人工增透。而众多压裂增透技术中,液态CO2压裂兼具压裂增透和驱替置换的双重瓦斯强化抽采作用,是当前低渗透煤层压裂改造方法的一个研究热点。为探索液态CO2(L-CO2)压裂增透技术在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中的应用及效果,类比水力压裂施工工艺,提出了井下高压(30 MPa)液态CO2压裂增透煤岩成套装备系统架构,确定了决定装备性能的5个关键参数。基于弹性力学理论、相似模拟实验和装备自身结构特点,综合考虑L-CO2低黏强渗透性和其相变特征,建立了L-CO2压裂煤岩起裂压力计算模型,推导了水和L-CO2压裂注液量的量化表征关系,得到了关键参数的科学确定方法。采用该方法,针对淮南潘三矿C13-1煤层地质赋存条件,研发了国内首套井下高压(30 MPa)L-CO2压裂增透煤岩成套装备,进行了井下上向穿层钻孔的L-CO2压裂增透煤层现场试验。结果表明:L-CO2压裂增透影响半径约25 m,此范围内单孔瓦斯抽采体积分数提高约1.47倍,抽采纯量提高1.75~3.30倍;抽采钻孔出现明显的压裂增流效应,且随抽采孔与压注孔间距离的增加,增流效应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 液态CO2(L-CO2)压裂 增透煤层 装备研制 工程应用
下载PDF
深部边远采区综放工作面俯斜开采煤自燃防控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昕 郭英 +3 位作者 师童 王旭 魏高明 张超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86,共6页
为解决深部边远综放工作面漏风强度大,煤层埋藏深,煤自燃防控困难的问题,以鲍店煤矿深部采区7302工作面为例,研究俯斜工作面煤自燃预控方法;通过对煤自燃危险性分析,采用SF6示踪法研究采空区危险区域的漏风通道;工作面旋转开采时期采用... 为解决深部边远综放工作面漏风强度大,煤层埋藏深,煤自燃防控困难的问题,以鲍店煤矿深部采区7302工作面为例,研究俯斜工作面煤自燃预控方法;通过对煤自燃危险性分析,采用SF6示踪法研究采空区危险区域的漏风通道;工作面旋转开采时期采用监测监控、注胶、注氮阻化的方法防控煤自燃;工作面过断层时期,采用设隔离墙、注氮和注高吸水材料等防控方法;工作面停采撤面时期通过隅角设煤垛墙、气体监测、注氮和注胶等措施,对煤自燃危险区域超前防控。结果表明:7302综放工作面采空区工作面漏风率约为15.87%,主要漏风通道为工作面向支架后部漏风;针对不同时期采取的防控措施后,7302工作面未出现任何煤自燃征兆,实现了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远采区 综放工作面 俯斜开采 漏风测定 煤自燃 高效防控
下载PDF
大面积采空区煤自燃环境下气体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鹏宇 陈晓坤 +2 位作者 赵亮 魏高明 王奇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2-128,136,共8页
大面积采空区漏风流场复杂、漏风规律不明确,一旦发生煤自燃,将威胁矿山安全。以山东省鲍店煤矿大面积采空区为例,通过现场观测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大面积采空区温度场、气体渗流场和气体浓度场等复杂流场的动态变化和耦合关系,并分... 大面积采空区漏风流场复杂、漏风规律不明确,一旦发生煤自燃,将威胁矿山安全。以山东省鲍店煤矿大面积采空区为例,通过现场观测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大面积采空区温度场、气体渗流场和气体浓度场等复杂流场的动态变化和耦合关系,并分析煤自燃高温对大面积采空区气体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力是诱导大面积采空区内部气体运移的直接动力;受热浮力作用影响,气体的流动方向发生改变,采空区底部的负压区域卷吸周边O向采空区上部的高压区域运移并积聚,扩大采空区氧化升温带范围并加速煤自燃;通过控制采空区漏风源风速,可以降低大面积采空区自燃风险,同时控制采空区深部有害气体涌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采空区 煤自燃 浮力效应 多场耦合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建北煤矿高瓦斯煤层自燃早期预报指标优选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文虎 郭曦蔓 +3 位作者 张铎 程小蛟 魏高明 唐瑞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共8页
为解决建北煤矿高瓦斯煤层自然发火早期精准预测预报的难题,以该矿4204工作面煤层为研究对象,利用程序升温实验重点分析不同粒径煤样在升温氧化过程中CO、CO_(2)、C_(2)H_(6)、C_(2)H_(4)等气体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通过格氏火灾系数等... 为解决建北煤矿高瓦斯煤层自然发火早期精准预测预报的难题,以该矿4204工作面煤层为研究对象,利用程序升温实验重点分析不同粒径煤样在升温氧化过程中CO、CO_(2)、C_(2)H_(6)、C_(2)H_(4)等气体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通过格氏火灾系数等方法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建北煤矿煤样出现CO的临界温度为60~80℃,且整体变化趋势呈指数增长,CO气体产生量与粒径呈反比关系;C_(2)H_(4)出现的温度约为120℃,且煤样粒径越小其体积分数增长越快。依照指标气体优选原则,确定建北煤矿4204工作面高瓦斯煤层煤自燃的优选指标:主要气体指标为CO、第二类火灾系数;辅助气体指标为C_(2)H_(4)、烯烷比φ(C_(2)H_(4))/φ(CH_(4))和φ(C_(2)H_(4))/φ(C_(2)H_(6))、第三类火灾系数。应用指标气体CO和煤温进行函数曲线拟合,进一步验证煤自燃程度。研究结果为建北煤矿高瓦斯煤层自燃预报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我国同类工况条件的高瓦斯煤层煤自燃早期预测预报与超前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瓦斯煤层 煤自燃 程序升温 格氏火灾系数 指标气体
下载PDF
巷道火灾密闭过程烟气温度预测的GA-SVM模型 被引量:7
16
作者 马砺 张鹏宇 +3 位作者 郭睿智 魏高明 邹立 魏泽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41-648,共8页
为了实现矿井巷道发生火灾时对灾变区域的快速封堵隔离和有效控制,避免火灾应急处置过程中有毒害烟气和高温蔓延对作业人员造成威胁,本文采用实验测试和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火灾密闭过程烟气温度.通过建立相似比为1∶10的缩尺寸巷... 为了实现矿井巷道发生火灾时对灾变区域的快速封堵隔离和有效控制,避免火灾应急处置过程中有毒害烟气和高温蔓延对作业人员造成威胁,本文采用实验测试和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火灾密闭过程烟气温度.通过建立相似比为1∶10的缩尺寸巷道火灾灾变特性测试实验台,对12.65,18.97,24.30 kW三种火源功率下,模拟巷道进风侧封堵比率分别为0,25%,50%,75%,100%的五种实验条件下的顶棚烟气蔓延及温度变化特性进行测试;基于实验测试过程中O_(2),CO,CO_(2)与烟气温度之间的核密度关系,建立了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GA-SVM)温度预测模型,对巷道火灾烟气温度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火灾烟气与气体产物之间存在明显非线性映射关系,不能通过简单的线性模型表征,根据遗传算法对SVM模型寻优的预测误差分析指标(平均绝对误差EMAE<6.2372℃,平均绝对百分误差EMAPE<6.7234%,均方根误差ERMSE<9.1173,确定系数R2=0.9417),表明GA-SVM模型预测精度高、泛化能力强,能够得到烟气温度和CO,O_(2),CO_(2)之间的关系,并准确预测不同位置点的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火灾 封堵 GA-SVM模型 烟气温度 预测
原文传递
井下灾变风烟流快速密闭气囊特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尚明 马砺 +3 位作者 魏高明 郭英 陈新宇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35-743,共9页
为研究具有快速密闭、柔性缓冲、远程调控等性能的气囊,制备了以玻璃纤维布为承力层的复合囊壁材料,测试了材料的阻燃及拉伸性能;进行了冲击波作用下的气囊缓冲模拟实验;研究了气囊远程控制及环境感知系统,在模拟巷道开展了试验测试.结... 为研究具有快速密闭、柔性缓冲、远程调控等性能的气囊,制备了以玻璃纤维布为承力层的复合囊壁材料,测试了材料的阻燃及拉伸性能;进行了冲击波作用下的气囊缓冲模拟实验;研究了气囊远程控制及环境感知系统,在模拟巷道开展了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囊壁材料拉伸强度为128.37 MPa,极限氧指数为27.6%,达到了难燃材料的等级;在3种冲击载荷(0.7,0.8,0.9 MPa)作用下气囊位移量小于24 cm,应力和能量分布均匀;密闭气囊在5 min内能够完成巷道的完全封堵,气囊每小时的压力下降值低于5%;密闭内外两侧压差保持稳定,漏风率控制在5%以内,能够对灾变区域风烟流有效快速隔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火灾 密闭气囊 囊壁材料 阻燃性能 缓冲作用
原文传递
煤层开采过程中CO气体来源实验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马砺 魏泽 +2 位作者 邹立 魏高明 刘西西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4-219,共6页
煤层开采过程中易出现CO气体超限现象影响安全生产,亟需开展CO气体的来源和产生规律研究.对3种不同变质程度煤样(无烟煤、贫煤、焦煤)在氮气和空气氛围下开展破碎实验,测试CO气体和煤样温度;通过煤样恒温加热实验,研究在不同温度和气氛... 煤层开采过程中易出现CO气体超限现象影响安全生产,亟需开展CO气体的来源和产生规律研究.对3种不同变质程度煤样(无烟煤、贫煤、焦煤)在氮气和空气氛围下开展破碎实验,测试CO气体和煤样温度;通过煤样恒温加热实验,研究在不同温度和气氛下CO,CH_(4)气体体积分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煤样在氮气氛围下破碎过程中产生CO气体体积分数小于3.0×10^(-5),主要来源于煤机械破碎激活脱羰;CO气体体积分数在空气氛围中低于6.0×10^(-3),主要来源于煤表面自由基氧化和煤氧复合反应;破碎过程中煤样温度逐渐升高,升温速率为0.6~1.0℃/s.不同恒温(40,60,80,100,120℃)下3种煤样在氮气氛围中无CO气体产生,CH4气体体积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说明煤样中不含吸附性CO气体,且未发生氧化反应;吸附的CH4气体随温度升高而解吸;在空气氛围下煤样温度与CO呈现指数增加关系,CO气体来源于煤氧复合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一氧化碳气体 煤体破碎 气体吸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