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动式微型裂变电离室中子探测器研制与核特性测试 被引量:1
1
作者 言杰 温中伟 +5 位作者 何遥 刘百力 胡永宏 王玫 韩子杰 钱达志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58,共7页
微型裂变电离室是一种反应堆上广泛使用的堆芯中子探测器。国内CPR1000核电机组的堆芯中子注量率测量系统采用移动式微型裂变电离室作为中子探头,在反应堆运行过程中测量反应堆中子通量,提供堆芯中子通量分布图,是核电站重要的安全仪控... 微型裂变电离室是一种反应堆上广泛使用的堆芯中子探测器。国内CPR1000核电机组的堆芯中子注量率测量系统采用移动式微型裂变电离室作为中子探头,在反应堆运行过程中测量反应堆中子通量,提供堆芯中子通量分布图,是核电站重要的安全仪控设备。对标现役国外产品的服役条件和技术指标要求,研制了一款移动式微型裂变电离室中子探测器,并参照国家标准GB/T 7164-2022和行业标准NB/T 20215-2013,对探测器的核特性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其核特性与国外产品相当,有望实现该反应堆安全产品的“国产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R1000 移动式堆芯探测系统 微型裂变电离室 中子注量率
下载PDF
多节点微口袋裂变电离室信号串扰的抑制
2
作者 尹振羽 言杰 +2 位作者 陈鸿飞 温中伟 何遥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40-1047,共8页
微口袋裂变电离室(micro-pocket fission detector, MPFD)是堪萨斯州立大学提出的一种新型微型裂变电离室,通过组合多个探测器形成一个多节点的探测器阵列,用于核反应堆堆芯中子注量率的三维在线监测或辐照样品处中子注量率的原位在线... 微口袋裂变电离室(micro-pocket fission detector, MPFD)是堪萨斯州立大学提出的一种新型微型裂变电离室,通过组合多个探测器形成一个多节点的探测器阵列,用于核反应堆堆芯中子注量率的三维在线监测或辐照样品处中子注量率的原位在线监测。在多节点探测器的设计过程中,由于各节点用于施加电场和输出信号的平行导线距离非常近,必须抑制各节点之间产生信号的相互串扰,以获得各节点输出信号的准确信息。本工作提出了一种3节点的MPFD设计,利用Garfiled、SRIM以及有限元分析方法对MPFD不同节点之间的串扰信号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MPFD串扰信号较主信号低1个量级,且极性相反。同时,制做了3节点的MPFD探测器样机,利用235U自发衰变产生的α粒子对两个节点之间的串扰信号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与模拟计算结果一致,表明这种3节点的MPFD,由不同节点产生的串扰信号可通过信号极性和脉冲幅度进行甄别,不影响探测器对中子注量率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口袋裂变电离室 中子注量率 信号串扰
下载PDF
中国第一台高性能白光中子源——CSNS反角白光中子源及其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唐靖宇 安琪 +78 位作者 白怀勇 鲍杰 曹平 陈琪萍 陈永浩 程品晶 崔增琪 樊瑞睿 封常青 顾旻皓 郭凤琴 韩长材 韩子杰 贺国珠 何泳成 何越峰 黄翰雄 黄蔚玲 黄锡汝 季筱璐 吉旭阳 江浩雨 蒋伟 敬罕涛 康玲 康明涛 李波 李论 李强 李晓 李洋 李样 刘荣 刘树彬 刘星言 栾广源 马应林 宁常军 齐斌斌 任杰 阮锡超 宋朝晖 孙虹 孙晓阳 孙志嘉 谭志新 唐洪庆 王鹏程 王琦 王涛峰 王艳凤 王朝辉 王征 文杰 温中伟 吴青彪 吴晓光 吴煊 解立坤 羊奕伟 易晗 于莉 余滔 于永积 张国辉 张旌 张林浩 张利英 张清民 张奇玮 张显鹏 张玉亮 张志永 赵映潭 周良 周祖英 朱丹阳 朱科军 朱鹏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12-2022,共11页
基于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建设的我国第一台高性能白光中子源——反角白光中子源(Back-n)是国际上综合性能最好的白光中子源之一,能区范围覆盖meV~百MeV,飞行时间测量分辨率可在全能区达到1%以内,中子注量率国际领先。自2018年3月建成以... 基于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建设的我国第一台高性能白光中子源——反角白光中子源(Back-n)是国际上综合性能最好的白光中子源之一,能区范围覆盖meV~百MeV,飞行时间测量分辨率可在全能区达到1%以内,中子注量率国际领先。自2018年3月建成以来,Back-n已开展了一系列的核数据测量实验、探测器标定实验、中子辐射效应实验和中子照相研究,科研产出效率非常高,实验数据质量达到了研究要求,为我国多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本文对该白光中子源的性能特点、已投入运行和规划中的核数据测量实验谱仪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主要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数据测量 反应截面 白光中子源 实验谱仪
下载PDF
2015—2019年某三甲医院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变迁情况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珂 蒋玉婷 +4 位作者 刘唐娟 孔晋亮 黄莹莹 温中薇 陈一强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1050-1054,共5页
目的:通过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2015—2019年肺炎克雷伯菌(KP)耐药趋势及变迁情况的分析,为更好的指导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到2019年12月住院的421例患者中分离出的502株KP菌株,比较不同年份菌... 目的:通过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2015—2019年肺炎克雷伯菌(KP)耐药趋势及变迁情况的分析,为更好的指导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到2019年12月住院的421例患者中分离出的502株KP菌株,比较不同年份菌株的科室分布、标本类型以及耐药率变迁情况。结果:痰标本(47.01%)和血液标本(26.29%)是分离出KP的主要标本来源。重症监护病房(ICU)(14.74%)、儿科(13.35%)、血液内科(10.16%)、呼吸内科(9.76%)和新生儿科(9.76%)是KP感染最常检出的几个科室。2015—2019年KP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和头孢唑啉(χ^(2)=11.964,P=0.018;χ^(2)=11.462,P=0.022;χ^(2)=11.156,P=0.025)。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KP的检出率存在波动,2015—2016年呈上升趋势、2016—2017年呈下降趋势、2017—2018年呈上升趋势、2018—2019年呈下降趋势(χ^(2)=11.783,P=0.019)。KP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2015—2017呈上升趋势、2017—2019呈下降趋势(χ^(2)=10.736,P=0.030)。多重耐药(MDR)KP检出率呈逐年降低的趋势,由2015年的72.22%降低到了2019年的52.38%。结论:本院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控制有待进一步加强。临床应加强对KP的耐药性进行监测,减少耐药KP菌株的出现、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Β-内酰胺酶 碳青霉烯酶
下载PDF
LabVIEW-based auto-timing counts virtual instrument system with ORTEC 974 Counter/Timer 被引量:2
5
作者 YAN Jie LIU Rong +6 位作者 LI Cheng JIANG Li LU Xinxin ZHU Tonghua WANG Mei wen zhongwei LIN Jufang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5期307-311,共5页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auto-timing counts measurement of nuclear radiation using ORTEC 974 Counter/Timer, an auto-timing counts virtual instru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LabVIEW virtual instrument development platform a...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auto-timing counts measurement of nuclear radiation using ORTEC 974 Counter/Timer, an auto-timing counts virtual instru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LabVIEW virtual instrument development platform and GPIB instrument control and transmission bus protocol is designed in this paper. By introducing software timing technique, the minimum time base of factory setting improves from 0.1 s to 0.03 s. The timing counts performance and longtime stability are also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automatic data recording and saving facilitates data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Its real-time display and statistic function is very convenient for monitoring the nuclear rad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TEC 原子能 放射 GPIB
下载PDF
Detector development at the Back-n white neutron source
6
作者 Fan Ruirui Li Qiang +68 位作者 Bao Jie Li Yang Liu Rong Jiang Wei Ren Jie Zhang Qiwei Cao Ping Gu Minhao Ren Zhizhou Yi Han Tang Jingyu An Qi Bai Haofan Bai Jiangbo Chen Qiping Chen Yonghao Chen Zhen Cui Zengqi Fan Anchuan Feng Changqing Feng Fanzhen Gao Keqing Han Changcai Han Zijie He Guozhu He Yongcheng Hong Yang Hu Yiwei Huang Hanxiong Jia Weihua Jiang Haoyu Jiang Zhijie Jin Zhengyao Kang Ling Li Bo Li Chao Li Gong Li Jiawen Li Xiao Liu Jie Liu Shubin Luan Guangyuan Ning Changjun Qi Binbin Ruan Xichao Song Zhaohui Sun Kang Tan Zhixin Tang Shengda Wang Pengcheng Wang Zhaohui wen zhongwei Wu Xiaoguang Wu Xuan Xie Likun Yang Yiwei Yu Yongji Zhang Guohui Zhang Linhao Zhang Mohan Zhang Xianpeng Zhang Yuliang Zhang Yue Zhang Zhiyong Zhao Maoyuan Zhou Luping Zhou Zhihao Zhu Kejun The CSNS Back-n Collaboration 《Radiat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Methods》 CSCD 2023年第2期171-191,共21页
Purpose Back-n is a white neutron beamline at China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which was established in the year of 2018.It is a powerful facility for nuclear data measurement,neutron detector calibration,and radiation... Purpose Back-n is a white neutron beamline at China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which was established in the year of 2018.It is a powerful facility for nuclear data measurement,neutron detector calibration,and radiation effect research.Method A series of detectors were built for different experiments,including beam monitoring,beam profile measurement,neutron induced secondaries(fission fragments,light charged particles and gamma)cross section measurement,and neutron resonance radiography,etc.A common digitization electronics and a cluster-based DAQ were developed for these detector systems.Most detectors have been employed at Back-n and serviced for experiments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beamline running.Results and conclusion As an overview of detectors of Back-n,the details of the detector design and the experiment performing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Some developing systems,e.g.,MTPC and B-MCP,are also inclu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ite neutron source Beam diagnostics Fission fragment Charged particle GAMMA Neutron resonance radiograph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