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东缘寒武系盐下油气勘探领域探讨
1
作者 冯许魁 陈友智 +6 位作者 臧殿光 李明杰 巫芙蓉 梁虹 杨晓 郭海洋 赵振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1-1070,共10页
地球物理资料显示四川盆地东缘齐岳山附近寒武系高台组膏盐岩层下深部存在逆冲构造,其形成过程以及油气地质意义未见深入研究。笔者等综合四川盆地东部石柱地区线束三维和建南地区二维地震反射资料,并结合钻井资料以及区域地质研究成果... 地球物理资料显示四川盆地东缘齐岳山附近寒武系高台组膏盐岩层下深部存在逆冲构造,其形成过程以及油气地质意义未见深入研究。笔者等综合四川盆地东部石柱地区线束三维和建南地区二维地震反射资料,并结合钻井资料以及区域地质研究成果,从构造继承性的角度探讨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台缘带类型,并分析了川东地区寒武系盐下油气圈闭特征。研究获得如下认识:①川东齐岳山北段构造变形强烈,普遍发育基底卷入构造,构造样式受青白口纪—南华纪裂谷与转换带构造位置的控制。②依据构造继承关系将盆内灯影组台缘带划分为德阳—安岳地区原生型台缘带、万源—达州地区继承型台缘带以及石柱地区继承—改造型台缘带。③依据青白口纪—南华纪裂谷的分布和后期构造作用影响大小,认为沿齐岳山向南至南川一带存在与石柱地区相似的灯影组继承—改造型台缘带,忠县、南川以西存在灯影组继承型台缘带。④研究区新元古界—下寒武统烃源岩、灯影组—龙王庙组滩相白云岩储层与寒武系膏盐岩层系构成完整的生储盖组合。⑤寒武系盐下基底逆冲可形成成排、成带的构造,与灯影组继承—改造型台缘带、龙王庙组滩相白云岩储层配置,形成断层相关的构造—岩性圈闭带,成为川东地区油气规模聚集有利区。研究认为四川盆地东部石柱地区震旦纪—早寒武世早期继承了青白口纪—南华纪裂谷构造特征,燕山期构造反转,高台组盐下形成基底卷入逆冲构造,具备生储盖等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具有重要的油气勘探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缘 盐下构造 构造继承性 台缘带 基底逆冲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二叠纪礁滩体发育特征、分布模式及有利勘探区带 被引量:3
2
作者 冯许魁 杨雨 +8 位作者 朱亚东 崔永平 陈辉 巫芙蓉 臧殿光 倪华玲 吴育林 徐宝亮 郭海洋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94,共17页
围绕四川盆地二叠纪开江-梁平海槽的台缘礁滩相勘探已获得巨大成功,但近十年勘探进入瓶颈期。为进一步深化二叠纪礁滩认识、取得规模性勘探新突破,本文以钻测井、地震及地质资料为基础,系统开展了二叠纪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及礁滩分布规... 围绕四川盆地二叠纪开江-梁平海槽的台缘礁滩相勘探已获得巨大成功,但近十年勘探进入瓶颈期。为进一步深化二叠纪礁滩认识、取得规模性勘探新突破,本文以钻测井、地震及地质资料为基础,系统开展了二叠纪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及礁滩分布规律研究,明确了下一步礁滩勘探的有利区带。研究表明:(1)栖霞期台内滩受加里东末期阶梯状环形侵蚀地貌控制,其台内滩表现出早、中、晚三期环带状展布的特点,川北九龙山—龙岗地区、蜀南宜宾—内江地区栖二段晚期环形台内滩成藏条件优越,勘探程度低,是下一步的重要勘探方向;(2)茅二段沉积期是二叠纪沉积格局转换的关键时期,茅二下亚段沉积受加里东古隆残留地貌控制,台内滩仍呈环带状分布,至茅二上亚段古地貌受峨眉地幔柱隆升活动影响,有利相带转变为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展布特征,磨溪北斜坡地区茅二上亚段台缘滩是茅口组重要的接替领域;(3)长兴期台缘礁向开江-梁平海槽内迁移形成多排礁滩体,具有优越的源储配置条件,是二叠系新的潜在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二叠系 礁滩体 发育特征 分布模式 有利勘探区带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部泸州—云锦地区走滑断裂构造变形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田方磊 梁虹 +8 位作者 臧殿光 刘欢 巫芙蓉 何登发 刘鹏 刘珍 张伟康 司阳涛 陈浩凡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4-818,共15页
以多重滑脱褶皱冲断构造为主要变形的泸州—云锦地区同样发育走滑断裂。逆冲构造和走滑断裂的分类、分期厘定对于重新认识泸州—云锦地区的断裂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以泸州—云锦地区的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钻测井数据为基础,通过平面—... 以多重滑脱褶皱冲断构造为主要变形的泸州—云锦地区同样发育走滑断裂。逆冲构造和走滑断裂的分类、分期厘定对于重新认识泸州—云锦地区的断裂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以泸州—云锦地区的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钻测井数据为基础,通过平面—剖面结合精细构造解析和井—震标定分析,获得如下认识:1)北东向、北西向、近南北向等不同走向、不同级别的逆断层和褶皱带叠加、复合变形,构成了泸州—云锦地区网状的多重滑脱冲断褶皱构造变形系统。2)区内主要发育4条走滑断裂带,断层对关键界面的改造呈现出微小伸展地堑的变形特征,在剖面上则主要表现出“Y”字形负花状构造的变形样式。其中,蜀南1号走滑断裂带近南北走向,在左旋剪切作用下形成;蜀南2号、3号走滑断裂带由多条次级断层带或小型正断层左阶斜列构成,形成于右旋剪切背景。蜀南1号、蜀南2号、蜀南3号走滑断裂带均形成于二叠系沉积前(相当于泥盆纪—石炭纪)。蜀南4号走滑断裂带则呈北东走向,主体沿着背斜带的脊部发育,在右旋剪切作用下发育,形成于二叠系沉积后(相当于早-中三叠世)。蜀南4号断裂带、蜀南3号断裂带的局部区段以及主体发育在二叠系—三叠系内的逆冲断层,对志留系、二叠系、三叠系的多套源储组合具有良好的沟通作用;同时,它们对断控缝洞型储集层的形成具有积极影响,利于二叠系栖霞组、茅二段、嘉陵江组等多层系的油气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褶皱冲断构造 成因机制 油气 泸州—云锦地区 四川盆地南部
下载PDF
个体化给药辅助决策系统JPKD对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预测能力评估
4
作者 颜辉 吴芙蓉 +2 位作者 季鹏 沈爱宗 张圣雨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0-636,共7页
目的分析个体化给药辅助决策系统Java PK®for Desktop(JPKD)对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预测能力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49例肾移植术后早期受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监测数据,使用JPKD预测他克莫司剂量调整后的血药谷浓度,计算实... 目的分析个体化给药辅助决策系统Java PK®for Desktop(JPKD)对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预测能力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49例肾移植术后早期受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监测数据,使用JPKD预测他克莫司剂量调整后的血药谷浓度,计算实测浓度与预测浓度之间的绝对值权重偏差和相对预测误差。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绝对权重偏差的相关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影响因素对软件预测准确性的判断价值。结果收集149例患者266例次血药浓度数据,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实测值为(6.5±3.0)ng/mL(1.1~16.6 ng/mL),JPKD进行计算的预测值为(5.6±2.5)ng/mL(1.4~14.4 ng/mL),计算结果的绝对权重偏差为28.38%,相对预测误差为−13.5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白蛋白、红细胞比容变化、细胞色素P450(CYP)3A5*3基因型、C3435T基因型与预测结果不准确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P3A5*3基因型为AA、红细胞比容变化是影响JPKD预测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准确性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红细胞比容变化>2.25%时,软件预测不准确的风险增加。结论JPKD用于预测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以提高血药浓度的达标率,但CYP3A5*3基因型、红细胞比容变化会影响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他克莫司 血药浓度 群体药代动力学 个性化给药辅助决策系统Java PK®for Desktop 治疗药物监测 细胞色素P450 红细胞比容
下载PDF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坡折带发育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5
作者 陈友智 臧殿光 +12 位作者 杨晓 巫芙蓉 梁虹 王晓阳 吴育林 郭冉 徐敏 陈颖 张帅 王鹏 应倩 赵振伟 陈娜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1-498,共8页
前人针对断陷盆地坡折带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前陆盆地前渊向前缘隆起方向坡度较缓,大型构造欠发育,地形起伏小,坡折带研究较少。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组四、五段沉积时期发育前陆盆地,学者们已关注到泸州—开江古隆起西侧川中—川西地... 前人针对断陷盆地坡折带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前陆盆地前渊向前缘隆起方向坡度较缓,大型构造欠发育,地形起伏小,坡折带研究较少。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组四、五段沉积时期发育前陆盆地,学者们已关注到泸州—开江古隆起西侧川中—川西地区缓坡坡折带对沉积岩相的控制,但其他相关研究较少。通过对四川盆地地震反射剖面坡折带构造解释,结合区域地质已有成果,采用颗粒流数值模拟方法,厘清了川中—川西地区坡折带类型,以及坡折带与重力滑动构造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与重力滑动构造相关的新型油气圈闭特征。研究获得如下认识:(1)研究区发育断裂坡折带,以坡折带为界,东、西两侧各发育一套重力滑动形成的“前挤后拉”构造组合,构造变形强度弱于被动大陆边缘重力滑动构造;(2)研究区构造坡折带边缘断裂控制沉积相与砂体类型;(3)缓坡带重力滑动构造拉张区正断层下盘上升形成同沉积背斜发育的砂岩,与同期断陷内富有机质泥岩侧接,形成“旁生侧储”型油气藏;(4)陡坡带重力滑动形成的须五段同沉积背斜,被翼部泥岩以及滑动构造结束后沉积的泥岩所围限,形成源内砂体输导成藏;(5)与重力滑动构造相关的同沉积背斜油气藏是源内成藏新类型,研究区须五段可能存在平行坡折带NE向展布的此类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滑动构造 构造坡折带 源内成藏 须家河组 上三叠统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舒肝散中的绿原酸、阿魏酸和丹皮酚
6
作者 王健芬 孟纯燕 +2 位作者 武福溶 尹兴章 张枝雪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11期103-105,160,共4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舒肝散中绿原酸、阿魏酸和丹皮酚的含量。(方法)用HPLC法测定舒肝散中绿原酸、阿魏酸和丹皮酚的含量。色谱条件为:资生堂MGⅡ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流速为1.0...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舒肝散中绿原酸、阿魏酸和丹皮酚的含量。(方法)用HPLC法测定舒肝散中绿原酸、阿魏酸和丹皮酚的含量。色谱条件为:资生堂MGⅡ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舒肝散中绿原酸、阿魏酸和丹皮酚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994~19.890、0.970~19.00、2.538~50.75μg/m内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7、0.9999、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14%、100.21%和98.83%。(结论)方法准确、简易、高效,可用于舒肝散中绿原酸、阿魏酸和丹皮酚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丹皮酚 绿原酸 阿魏酸 舒肝散
下载PDF
新规程指导下造价咨询行业发展新契机
7
作者 吴福荣 裴华山 《四川建材》 2024年第6期222-224,共3页
从新版规程对于资料交接、现场勘查、协调会议及实施方案等方面的要求入手,探讨咨询企业如何规范工作流程和成果要求,提高专业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较好的服务体验。
关键词 新规程 造价咨询 咨询服务
下载PDF
基于VAR模型的吉林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研究
8
作者 吴芙蓉 《广东蚕业》 2024年第8期90-93,共4页
农旅融合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大势所趋。文章利用吉林省2000—2019年的相关数据,建立VAR模型,对吉林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吉林省旅游业与农业之间存在着长期影响关系;根据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国际旅游... 农旅融合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大势所趋。文章利用吉林省2000—2019年的相关数据,建立VAR模型,对吉林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吉林省旅游业与农业之间存在着长期影响关系;根据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发现,农业波动主要是受到自身的影响,影响比重在67%左右,而受到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影响产生的波动不明显,农业波动对国内旅游影响较大,在6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R模型 GRANGER因果检验 脉冲响应 方差分解 农业 旅游业 融合发展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部潼南负向构造的构造属性、演化过程与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田方磊 巫芙蓉 +6 位作者 何登发 赵小辉 刘欢 张巧依 乐锦波 陈静昱 鲁国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75-989,共15页
为揭示四川盆地中部潼南次级负向构造对高石梯—磨溪地区构造格局和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和影响方式,通过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综合构造解析,运用平衡剖面恢复、面积-深度应变(ADS)分析和构造几何学正演数值模拟等系列定性-定量方法,对... 为揭示四川盆地中部潼南次级负向构造对高石梯—磨溪地区构造格局和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和影响方式,通过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综合构造解析,运用平衡剖面恢复、面积-深度应变(ADS)分析和构造几何学正演数值模拟等系列定性-定量方法,对潼南负向构造的变形特征、构造属性和形成演化过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①潼南负向构造以二叠系/前二叠系不整合面为界,上、下层系构造分层差异变形。其经历了震旦系灯影组沉积前后至二叠系沉积前伸展凹陷活动阶段和侏罗系沉积后挤压向斜变形阶段的构造叠加改造。伸展凹陷活动受控于深部先存正断层的多期三角剪切变形,主凹陷幕发生在晚元古代末—灯影组1-2段沉积期、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沉积期—中晚寒武世—奥陶系沉积后。②潼南负向构造的多阶段形成演化过程控制着该地区与高石梯、磨溪—龙女寺构造高带之间油气的运移、调整以及现今气、水的差异分布。③残存于潼南负向构造区,顶部被二叠系/前二叠系不整合面强烈削截的奥陶系具备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集层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值得关注的油气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属性 构造演化 震旦系灯影组 油气 负向构造 高石梯—磨溪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新进展与攻关方向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少华 邓小江 +3 位作者 冯许魁 巫芙蓉 杨晓 管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8-248,共11页
四川盆地川南地区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资源丰富,但地质、工程条件复杂,如何发挥地球物理技术在页岩气高效勘探开发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决复杂山地地震资料采集效率及其品质、分辨率不高,“甜点”和微断裂难以准确预测,以及压裂... 四川盆地川南地区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资源丰富,但地质、工程条件复杂,如何发挥地球物理技术在页岩气高效勘探开发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决复杂山地地震资料采集效率及其品质、分辨率不高,“甜点”和微断裂难以准确预测,以及压裂改造精准监测难等问题,系统总结了适用于该区的深层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最新进展,同时提出了下一步的攻关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节点仪与智能化地震队可以有效提升地震资料采集效率,动态井深泥岩追踪和井炮可控震源联合激发可以提高原始单炮和地震资料品质;(2)井驱高分辨处理和真地表TTI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提高了地震资料成像精度;(3)地质统计学反演、GeoEast智能裂缝预测、地震地应力预测等技术分别提高了薄储层、裂缝和地应力等的预测精度;(4)爬行器带动检波器实现了全水平段的微地震监测,激发电磁法压裂监测技术为压裂监测及效果评估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而基于DAS光纤传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储层改造更为精准的监测;(5)深层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是针对四川盆地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储层,还需要在DAS联合立体勘探、高保真偏移成像、基于DAS的全生命周期一体化服务方面加强技术攻关,才能形成适合于中国南方复杂山地的深层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配套技术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南地区 龙马溪组 深层页岩气 地应力 智能裂缝预测 微地震监测 DAS—储层改造精准监测
下载PDF
联合经验模态分解反褶积与构造导向约束滤波的叠后处理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邵佳 巫芙蓉 +3 位作者 刘志刚 张菁蕾 周畅 赵明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73-1181,共9页
地震信号是一种非平稳信号,地震子波的时变性一直困扰地震数据处理,因此需要利用自适应性较强的分析方法提取非平稳地震信号的局部特征信息。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D)分解地震信号,可提取信号的局部特征信息,信号通过EMD得到的固有本征函... 地震信号是一种非平稳信号,地震子波的时变性一直困扰地震数据处理,因此需要利用自适应性较强的分析方法提取非平稳地震信号的局部特征信息。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D)分解地震信号,可提取信号的局部特征信息,信号通过EMD得到的固有本征函数(IMF)不受外界影响,分解个数完全由原信号自身决定,因此EMD方法具有完全的自适应性,是分析非平稳地震信号的良好方法。为此,结合EMD反褶积技术与构造导向约束滤波技术提高三维地震资料的分辨率。EMD反褶积技术通过将地震信号经过EMD算法分解成有限个IMF,通过反褶积处理提升每一个IMF的分辨率,通过重构地震信号提高总体分辨能力,同时能较好地保持地震资料信噪比、相对振幅关系和时频特性。利用构造导向约束滤波技术滤除EMD反褶积资料的部分噪声,可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储层预测结果与钻井资料吻合。所提方法在JL地区的应用效果表明:①联合叠后EMD反褶积与构造导向约束滤波的处理技术能有效提高地震分辨率,且地震资料的频带宽度较大,同时保持了较高的信噪比;②储层预测结果与实钻结果匹配,更符合地质认识,储层预测精度高于原始地震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后处理 EMD IMF 反褶积 构造导向约束滤波 储层预测
下载PDF
Structural attributes,evolution and petroleum geological significances of the Tongnan negative structure in the central Sichuan Basin,SW China 被引量:1
12
作者 TIAN Fanglei wu furong +6 位作者 HE Dengfa ZHAO Xiaohui LIU Huan ZHANG Qiaoyi LE Jinbo CHEN Jingyu LU Guo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3年第5期1120-1136,共17页
The Tongnan secondary negative structure in central Sichuan Basin has controls and influences on the structural framework and petroleum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Gaoshiti-Moxi area.To clarify the controls and influ... The Tongnan secondary negative structure in central Sichuan Basin has controls and influences on the structural framework and petroleum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Gaoshiti-Moxi area.To clarify the controls and influences,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structural attributes and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Tongnan negative structure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a series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such as balanced profile restoration,area-depth-strain(ADS)analysis,and structural geometric forward numerical simulation,after comprehensive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of high-precision 3D seismic data.The results are obtained in three aspects.First,above and below the P/AnP(Permian/pre-Permian)unconformity,the Tongnan negative structure demonstrates vertical differential structural deformation.It experiences two stages of structural stacking and reworking:extensional depression(from the Sinian Dengying Formation to the Permian),and compressional syncline deformation(after the Jurassic).The multi-phase trishear deformation of the preexisting deep normal faults dominated the extensional depression.The primary depression episodes occurred in the periods from the end of Late Proterozoic to the deposition of the 1st–2nd members of the Dengying Formation,and from the deposition of Lower Cambrian Longwangmiao Formation–Middle–Upper Cambrian until the Ordovician.Second,the multi-stag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Tongnan negative structure controlled the oil and gas migration and adjustment and present-day differential gas and water distribution between the Tongnan negative structure and the Gaoshiti and Moxi-Longnüsi structural highs.Third,the Ordovician,which is limitedly distributed in the Tongnan negative structure and is truncated by the P/AnP unconformity on the top,has basic geological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weathering karst carbonate reservoirs.It is a new petroleum target deserving atten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al attribute structural evolution Sinian Dengying Formation oil and gas negative structure Gaoshiti-Moxi area Sichuan Basin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景观格局变化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冰 王靖伟 +4 位作者 吴福荣 吴明阳 罗松 陈慧 韩斌 《山东国土资源》 2023年第5期39-45,共7页
黄河三角洲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研究其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对促进黄河三角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河三角洲1980年、200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分析土地转移及景观格局特征,同时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揭示生态风险时... 黄河三角洲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研究其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对促进黄河三角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河三角洲1980年、200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分析土地转移及景观格局特征,同时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揭示生态风险时空演变及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耕地是黄河三角洲最主要的地类,占比在60%以上,1980—2020年土地转移主要发生在耕地、建设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之间。(2)1980—2020年黄河三角洲景观斑块数、景观斑块密度、景观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区域整体趋向简单化和聚集化。(3)黄河三角洲高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主要环渤海分布,1980—2020年各级风险区转出最大面积均为更低级风险区,生态风险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生态风险
下载PDF
黄河流域林地景观格局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明阳 吴福荣 +3 位作者 陈慧 韩斌 罗松 刘冰 《绿色科技》 2023年第2期25-28,共4页
林地作为一种重要生态资源,在区域高质量发展中起到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本文基于黄河流域1980年、200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借助转移矩阵、重心转移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等方法,探究了1980年以来黄河流域各林地类型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 林地作为一种重要生态资源,在区域高质量发展中起到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本文基于黄河流域1980年、200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借助转移矩阵、重心转移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等方法,探究了1980年以来黄河流域各林地类型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林地类型主要为有林地和灌木林地两者占比达80%以上,研究期林地总面积增加,灌木林地、疏林地和其他林地面积增加,有林地面积减少;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和其他林地主要与草地相互转化;各类型林地重心均发生不同程度变化,其他林地重心偏移最大,灌木林地重心偏移最小;黄河流域林地斑块数、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呈上升趋势,林地在总体上破碎度加大、斑块聚集趋向分散,各类型林地景观格局在变化趋势上与林地总体保持一致。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林地 景观格局 变化分析
下载PDF
保山市中草药材产业发展研究
15
作者 武福溶 张铃 孟纯燕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6期6-10,共5页
通过对保山市部分中草药,包括红花、铁皮石斛、紫皮石斛、珍虫石斛、黄精、白及、三七和重楼的种植面积及分布情况,药材干、鲜货市场价格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市场前景,并提出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的建议,为保山乡村振兴、中药材产业和中... 通过对保山市部分中草药,包括红花、铁皮石斛、紫皮石斛、珍虫石斛、黄精、白及、三七和重楼的种植面积及分布情况,药材干、鲜货市场价格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市场前景,并提出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的建议,为保山乡村振兴、中药材产业和中医药发展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药材 产业 提质增效 发展对策
下载PDF
Logging-based assessment of low-resistivity oil zones:A case study from Sudan
16
作者 Li Chunmei wu furong +3 位作者 Zang Dianguang Peng Cai Guo Hongxi Li Jie 《Energy Geoscience》 2023年第2期82-90,共9页
The reservoirs in the N oilfield in Sudan feature a complex sedimentary environment,which has led to a widespread development of low-resistivity oil zones,accounting for as high as 37%of the total oil zones.In this ca... The reservoirs in the N oilfield in Sudan feature a complex sedimentary environment,which has led to a widespread development of low-resistivity oil zones,accounting for as high as 37%of the total oil zones.In this case,a large number of oil zones will be misinterpreted using conventional method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re data and logging curves of the study area,this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lowresistivity oil zones are formed mainly due to the high irreducible water saturation caused by the high content of illite and smectite and complex pore structure,the additional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nduced by clay minerals,and the difference in formation water salinity between the oil zones and water zones.Furthermore,four methods are proposed to qualitatively identify these oil zones and water zones,namely the relationship analysis of five reservoir properties,cross-plotting of sensitive parameters,analysis of pressure testing data,and multi-well correlation.Furthermore,the study quantitatively calculates the initial oil saturation using the capillary pressure data,thus avoiding the conventional empirical saturation formulas depending on electrical resistivity and solving the difficulty in calculating oil saturation of low-resistivity oil zones.Finally,precise logging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95 wells in the study area are conducted using the above-mentioned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for low-resistivity oil zones.As a result,59 oil zones are newly discovered in 43 wells.Moreover,it is recommended that 17 oil zones in 12 wells should be tested,of which 11 oil zones have been tested as recommended,all proven to be high production oil zones after perforation.The coincidence rate of logging interpretation increases from 75%to 94.3%,and the original oil in place(OOIP)increases by 57.42 million barrels.All these indicate that the assessment system proposed is suitable for low-resistivity z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resistivity oil zone Cause analysis Qualitative identification J-function Saturation
下载PDF
川南YJ向斜区茅口组储层地震预测与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杨柳 巫芙蓉 +3 位作者 郭鸿喜 耿超 范昆 何小会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3-368,共6页
川南YJ向斜区YJ2井在茅口组钻遇石灰岩岩溶储层,测试获高产工业气流,日产量为58.8×10^(4)m^(3),展现出川南向斜区茅口组岩溶储层巨大的勘探潜力。文中基于YJ向斜区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和典型新老钻井井震标定,结合模型正演,研究了... 川南YJ向斜区YJ2井在茅口组钻遇石灰岩岩溶储层,测试获高产工业气流,日产量为58.8×10^(4)m^(3),展现出川南向斜区茅口组岩溶储层巨大的勘探潜力。文中基于YJ向斜区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和典型新老钻井井震标定,结合模型正演,研究了茅口组内幕岩溶储层和表层岩溶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优选均方根振幅地震属性,预测了内幕岩溶储层和表层岩溶储层的分布。研究表明,茅口组储层的主控因素为颗粒滩相沉积、东吴期岩溶改造和燕山—喜山期构造裂缝。研究成果为川南地区茅口组拓展勘探领域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储层 地震响应 分布特征 主控因素 茅口组 YJ向斜
下载PDF
细胞焦亡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凡畅 吴芙蓉 +1 位作者 张家富 姜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38-1140,共3页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慢性肝损伤进行自我修复的一种可逆性病理反应,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细胞焦亡是有别于细胞凋亡、坏死的细胞新型程序性死亡方式,与肝纤维化发病密切相关。简述了细胞焦亡的概念、激活途径以及在肝星状细胞、肝实...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慢性肝损伤进行自我修复的一种可逆性病理反应,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细胞焦亡是有别于细胞凋亡、坏死的细胞新型程序性死亡方式,与肝纤维化发病密切相关。简述了细胞焦亡的概念、激活途径以及在肝星状细胞、肝实质细胞、Kupffer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细胞焦亡可诱发肝脏炎症,过度活化肝星状细胞,促进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为其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细胞焦亡 病理过程
下载PDF
波形驱动下多参数约束高分辨率反演方法——以四川盆地渝西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为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顾雯 印兴耀 +2 位作者 巫芙蓉 李坤 翟浩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11-1321,I0005,共12页
基于叠后地震波形指示反演在薄储层预测方面的优势,以及叠前弹性参数较叠后弹性参数信息更丰富、对储层的敏感性更高的特点,根据岩石物理资料,应用地震驱动+储层构型约束的高精度叠前随机反演方法,探寻定量表征优质薄页岩的技术,以期为... 基于叠后地震波形指示反演在薄储层预测方面的优势,以及叠前弹性参数较叠后弹性参数信息更丰富、对储层的敏感性更高的特点,根据岩石物理资料,应用地震驱动+储层构型约束的高精度叠前随机反演方法,探寻定量表征优质薄页岩的技术,以期为深层页岩气地质甜点预测提供技术支撑。首先,基于道集波形相似性、AVO特征和空间距离的三变量优选方法提取结构相似的井数据作为空间估值样本,然后建立待判别道集初始模型;其次,以统计的弹性阻抗作为先验信息,应用"基于叠前道集特征指示的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随机模拟算法"进行叠前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最终得到高精度的叠前弹性参数反演成果。实际应用表明,应用所提方法有效预测了龙一段一亚段1-2小层优质页岩厚度,基于特征参数的井震高频模拟精确模拟了龙一段一亚段1-2小层地质甜点参数,为页岩气勘探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地质甜点 多参数相似性 龙马溪组 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 随机模拟
下载PDF
42例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帕累托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芙蓉 杨昭毅 +2 位作者 李民 张蕾 宁丽娟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1年第2期240-243,共4页
目的:了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P)的特点,为防范临床用药风险和提高用药合理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我院上报的42例DITP... 目的:了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P)的特点,为防范临床用药风险和提高用药合理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我院上报的42例DITP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利用帕累托法对上报人员职业、患者年龄与性别、药品种类、给药方式、临床表现及处理措施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例DITP中,以药师上报为主(38例);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各21例;患者年龄主要集中于>18~<80岁,为主要因素;涉及9类药物23种药品,其中抗肿瘤药引起DITP病例数最多(15例),抗肿瘤药、抗菌药物、抗癫痫药和抗血小板药为主要因素;涉及5种给药方式,其中静脉滴注为主要因素;DITP多发生于用药后1~14 d(26例),为主要因素;12例DITP仅停药未对症处理,30例DITP给予对症治疗,主要为重组人白介素-11与输注血小板联合治疗。结论:临床使用可能引起DITP的药物时,应加强安全用药意识,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尽早发现DITP并对症治疗,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 帕累托法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