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翼茎羊耳菊提取物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的抗炎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春丽 吴乐昊 +2 位作者 于洋 金慧子 张岩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53-259,共7页
研究了中药翼茎羊耳菊(IP)在脂多糖(LPS)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中的抗炎活性和信号传导通路。通过Griess法测定一氧化碳(NO)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等方法检测药物对于LPS诱导产生的IL-6、IL-1β... 研究了中药翼茎羊耳菊(IP)在脂多糖(LPS)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中的抗炎活性和信号传导通路。通过Griess法测定一氧化碳(NO)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等方法检测药物对于LPS诱导产生的IL-6、IL-1β、TNF-α、iNOS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影响;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对于LPS所诱导的MAPK和NF-κB等炎症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翼茎羊耳菊乙酸乙酯组分IP(EA)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IL-6、IL-1β、TNF-α和iNOS的产生;可显著抑制LPS所诱导的MAPK和NF-κB通路的磷酸化。因此,翼茎羊耳菊通过抑制MAPK以及NF-κB通路发挥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茎羊耳菊 抗炎活性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NF-κB
下载PDF
基于临床数据库建立急性肾损伤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
2
作者 唐填 董宁欣 +3 位作者 武乐濠 赵丹 余晨 张颖莹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3-192,共10页
目的基于大样本临床数据库平台,应用R语言及传统统计学方法构建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同时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筛选临床数据库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同济大学附... 目的基于大样本临床数据库平台,应用R语言及传统统计学方法构建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同时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筛选临床数据库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就诊患者中的AKI患者,同时纳入48 h内监测血肌酐但未发生AKI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疾病史、手术史、用药史以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以筛选临床上发生AKI的危险因素。首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正向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利用这些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同时使用交叉验证、Bootstrap验证和随机拆分样本验证方法进行内部验证,并收集同院后1年(即2022年1月至12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外部验证,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来确定模型的区分度,同时采用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别评估准确性和临床净效益。结果共有5671例患者纳入该研究,AKI患者1884例(33.2%),非AKI患者3787例(66.7%)。与非AKI组相比,AKI组年龄、手术史比例、肾脏替代治疗比例、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脑血管意外比例、慢性肾脏病比例、药物使用史比例及死亡比例均较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KI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为手术史、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糖尿病、慢性肾脏病、使用利尿剂、使用硝酸甘油、使用抗利尿激素、体温、血肌酐、C反应蛋白、红细胞、白细胞、D-二聚体、肌红蛋白、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脑钠肽、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三酰甘油、乳酸脱氢酶、总胆红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尿酸和钾离子(均P<0.05)。正向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确定纳入列线图的预测因素,包括慢性肾脏病、高血压、肌红蛋白、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均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26(95%CI 0.918~0.933,P<0.001),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校准效果良好(P>0.05),决策曲线显示当列线图模型风险阈值>0.04时,该模型构建在临床上有用。此外,列线图模型在外部验证集预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76(95%CI 0.865~0.886),提示列线图模型在外部验证集上有较高的区分度。结论预测AKI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成功建立,该模型的建立有助于临床医师及早发现高危AKI患者,及时干预,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列线图 危险因素 临床数据库 风险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除皱手术在国内的历史演进及现况
3
作者 吴乐昊 王太玲 王佳琦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1-226,共6页
面颈部除皱手术是面部年轻化各种治疗手段中的一种。然而,就其涉及的面部解剖结构之多,临床操作过程之复杂多样,以及术后不可预知的风险之大而言,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外科手术。西方发达国家的面部除皱手术始于20世纪初,手术旨在通过外... 面颈部除皱手术是面部年轻化各种治疗手段中的一种。然而,就其涉及的面部解剖结构之多,临床操作过程之复杂多样,以及术后不可预知的风险之大而言,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外科手术。西方发达国家的面部除皱手术始于20世纪初,手术旨在通过外科手段改善面颈部皮肤、筋膜、脂肪等组织所形成的衰老外观。我国面颈部除皱手术起步较晚,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宋业光教授等医学前辈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率先拓荒。之后,一大批创业者承前启后,对我国面部除皱手术的系统化、规范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对面部老化机制、面颈部解剖和组织结构变化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我国的面部除皱手术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日渐完善的发展过程。再后来,经过对除皱手术长期效果的观察和手术方案的不断完善,又经历了一个由繁到减、日臻成熟的过程。该文通过回顾历年的文献,对我国面颈部除皱手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阶段性的概括和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年轻化 除皱手术 复合除皱 悬吊 浅表肌腱膜系统 进展
原文传递
枣核形组织切除法在鼻翼缩窄术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吴乐昊 徐奕昊 +7 位作者 王欢 郑若冰 张旭龙 田乐 郭俊生 朱珊 范飞 尤建军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3,共6页
目的探讨枣核形组织切除法在内切型鼻翼缩窄整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行鼻翼缩窄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于鼻翼小叶基底部外缘设计梭形切口线, 宽度为4~5 mm, 长度为8~1... 目的探讨枣核形组织切除法在内切型鼻翼缩窄整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行鼻翼缩窄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于鼻翼小叶基底部外缘设计梭形切口线, 宽度为4~5 mm, 长度为8~12 mm。切口线距离鼻翼面颊沟1~2 mm, 设计线内侧延长至鼻前庭内部;沿切口设计线切开表面皮肤后, 先用尖头弯剪扩大剥离切口下鼻翼软组织, 再切除相应的鼻翼内组织, 扩大切除的组织形态类似于枣核;充分减张后, 切口两端的皮肤行垂直褥式外翻缝合。术后对手术效果和并发症进行随访, 并由1位第三方整形外科主治医师采用观察者总体美容改善评分法(GAIS)和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法(VSS), 通过对比患者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的照片对手术效果和术后鼻部瘢痕情况进行评价。其中GAIS包括1、2、3、4、5分, 评分越低改善效果越好, 改善的标准为评分≤3分;VSS包括颜色(0~3分)、厚度(0~4分)、血管分布(0~3分)、柔软度(0~5分)4个指标, 评分越高瘢痕越严重。结果共纳入20例患者, 其中男6例, 女14例, 年龄20~33岁, 平均24.9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鼻翼外扩、鼻翼肥厚的表现。术后13例患者术区出现轻度肿胀、皮下淤斑和黄染, 3 d后逐渐消退;术后无感染、切口裂开、延迟不愈等近期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16个月, 有2例患者因联合了肋软骨植入隆鼻术, 术后6~9个月逐渐出现软骨变形而影响鼻孔外观, 再次通过手术调整后获得满意效果, 鼻孔对称度显著提高;其余患者鼻翼形态均一次性得到较大改善, 患者对术后效果表示满意;术后远期无鼻孔变形、鼻小柱偏斜、通气障碍等表现, 鼻翼切口瘢痕不明显, 位置隐蔽。术后第三方医师对20例患者的GAIS评分为(1.20±0.41)分, 其中16例评为1分, 4例评为2分, 均达到改善标准;VSS总评分为(1.45±0.60)分, 其中颜色平均分为0.60分、厚度为0.05分、血管分布为0.55分、柔软度为0.30分。结论将枣核形组织切除法应用于内切型鼻翼缩窄术中, 可以在切口宽度相同的情况下增加组织去除量, 不仅能够充分缩窄鼻翼, 而且对鼻翼组织肥厚也有一定的矫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成形术 鼻翼肥大 鼻翼缩窄 枣核形组织切除法
原文传递
双平面A型肉毒毒素注射改善颈阔肌条索的临床应用
5
作者 吴乐昊 孙诗黠 +5 位作者 张畅 唐勇 朱珊 王佳琦 王太玲 尤建军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2-418,共7页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双平面注射方法改善颈阔肌紧张、肌肉条索显著、颈部外观宽大,实现颈部年轻化和美学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月至2023年5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面颈整形科、成都八大处医疗美容医院整形外科采用...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双平面注射方法改善颈阔肌紧张、肌肉条索显著、颈部外观宽大,实现颈部年轻化和美学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月至2023年5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面颈整形科、成都八大处医疗美容医院整形外科采用A型肉毒毒素微滴注射法治疗的颈阔肌条索显著影响美观患者的临床资料。注射前嘱患者用力咧嘴以标记颈阔肌条索。用13 mm长的30 G注射针头将浓度为20 U/ml肉毒毒素,以锁骨端为起点向头侧沿条索走行注射至肌肉层,间隔1.5 cm单点注射1 U。更换3 mm长的30 G注射针头,将浓度为10 U/ml肉毒毒素沿条索走行注射至皮内深层,单点注射0.5 U。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患者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十分不满意4个等级;由第三方医师采用观察者总体美容改善量表(GAIS)对治疗前后的患者照片进行评分(1~5分),分值越低表示较术前改善越显著;采用Geister颈阔肌条索评分法对治疗前后的颈阔肌条索突出度进行评估(0~4分),分值越高表示条索突出越严重。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结果共纳入19例患者,其中男3例,女16例,平均年龄36.1岁(33~42岁)。术后随访1~5个月,平均1.3个月,患者主观满意率为100%(19/19);第三方医师的GAIS评分为(1.12±0.33)分,17例达显著改善,2例为中等改善;Geister颈阔肌条索评分从术前的(3.65±0.33)分降至术后的(0.76±0.44)分。治疗后早期,5例患者出现颈部注射区局部淤血,1周后恢复;2例患者主诉注射过程和注射后局部疼痛,3 h后明显缓解;2例患者出现颈部轻度乏力症状,但颈部活动均正常;1例患者出现轻度咀嚼无力。以上不良症状均在4周内自行完全缓解。所有患者无口角偏斜、发声困难、面瘫、过敏等其他并发症。结论颈阔肌肌内注射结合皮内深层注射A型肉毒毒素的方法可有效改善颈阔肌条索,实现颈部动态外观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毒素类 微量注射 颈部年轻化 非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A型肉毒毒素微滴注射改善下睑皮肤细纹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吴乐昊 范林明 +6 位作者 潘建康 曾静 罗惠敏 唐勇 赵鸣宇 王佳琦 王太玲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12期1337-1343,共7页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微滴注射方法改善下睑皮肤细纹,实现眼周年轻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3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面颈整形中心、广元市中心医院医疗美容科、青神县人民医院皮肤科、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整形...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微滴注射方法改善下睑皮肤细纹,实现眼周年轻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3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面颈整形中心、广元市中心医院医疗美容科、青神县人民医院皮肤科、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女性健康管理中心和成都八大处医疗美容医院收治的下睑皮肤轻度松弛伴细纹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微滴注射方法进行治疗,将稀释浓度为8 U/ml的A型肉毒毒素以0.6 cm为间隔,广泛、微量地注射于下睑眼轮匝肌解剖区域的真皮层或真皮与肌肉浅层之间,单点注射0.2 U。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患者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十分不满意,计算主观满意度(十分满意与满意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同时,由第三方医师采用全球美学改善评分量表(GAIS),对治疗前和随访时的患者照片进行评分,5分为较前更差,4分为无改善,3分为轻微改善,2分为中等改善,1分为显著改善。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3例患者,其中男1例,女22例,年龄(36.4±2.5)岁。随访1~6个月,平均1.4个月,患者主观满意度为100%(23/23)。GAIS评分为(1.26±0.54)分,100%(23/23)的患者达到显著改善或中度改善标准。并发症方面,2例患者出现注射后局部淤血,最迟在1周后恢复;1例主诉注射后疼痛,12 h后明显缓解;无眼睑外翻、睑球分离、闭合不全、面瘫、眼干涩或其他并发症。结论应用A型肉毒毒素微滴注射可改善眶周皱纹,同时提升皮肤质地,获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毒素 微滴注射 皮肤老化 眶周年轻化
原文传递
鼻中隔延伸移植物钻孔方法在自体肋软骨鼻整形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徐奕昊 尤建军 +6 位作者 王欢 郑若冰 吴乐昊 张旭龙 田乐 郭俊生 范飞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10期1100-1105,共6页
目的:探讨一种软骨移植物固定方法在自体肋软骨鼻整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鼻整形与再造中心收治的行肋软骨鼻整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在放置鼻中隔延伸移植物之前,... 目的:探讨一种软骨移植物固定方法在自体肋软骨鼻整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鼻整形与再造中心收治的行肋软骨鼻整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在放置鼻中隔延伸移植物之前,预先利用20 ml注射器针头对软骨片移植物进行钻孔处理,使得软骨移植物表面散布若干直径约1 mm的微孔,制备出"带有微孔的鼻中隔延伸移植物"。术中其他移植物的制备依常规方法进行。术后对鼻整形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随访。结果:共纳入30例女性患者,年龄21~45岁,平均36岁,均为初次或修复的自体肋软骨隆鼻患者,鼻中隔软骨未遭到严重的破坏(至少保留大于10 mm的L形支架)。手术均进展顺利,软骨支架稳定持久,术后无感染、鼻中隔血肿、软骨外露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均随访6~24个月,2例患者因术后外观不满意(1例因为鼻尖长度及鼻尖旋转度不满意;1例由于术后3个月鼻背软骨显形),进行了二次修复调整手术,术中打开分离鼻中隔黏软骨膜,探查可见钻孔处明确的类似黏膜组织的长入,进一步验证了钻孔操作的作用。其余患者均对术后效果满意。结论:基于钻孔技术的鼻中隔延伸移植物,有利于维持肋软骨鼻综合整形手术后软骨支架的长期稳定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成形术 肋软骨 钻孔
原文传递
长段血管移植在游离组织瓣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童德迪 吴乐昊 +4 位作者 朱珊 黄跟东 荣艳波 刘元波 陈山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68-873,共6页
目的探讨长段血管移植在游离组织瓣修复小腿严重复合伤中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7月至2019年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27例小腿严重复合伤造成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其中,男20例,女7例,年龄16~54岁,平均30.6岁.因局部皮瓣... 目的探讨长段血管移植在游离组织瓣修复小腿严重复合伤中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7月至2019年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27例小腿严重复合伤造成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其中,男20例,女7例,年龄16~54岁,平均30.6岁.因局部皮瓣无法满足创面修复要求且小腿严重损伤无法提供受区血管,故使用健侧下肢大隐静脉游离移植,延长游离组织瓣(背阔肌肌皮瓣或股前外侧皮瓣)的血管蒂长度.延长动脉时,游离大隐静脉远心端与受区股浅动脉行端侧吻合,近心端与组织瓣的动脉行端端吻合;延长静脉时,游离的大隐静脉远、近心端分别与组织瓣的静脉及受区大隐静脉行端端吻合.结果 27例患者应用股前外侧皮瓣19例,背阔肌肌皮瓣8例,其中大隐静脉移植单纯修复动脉缺损21例,同时修复动脉和静脉缺损6例.修复动脉缺损的大隐静脉长度为14~43 cm,平均为24.8 cm;修复静脉缺损的大隐静脉长度为5~12 cm,平均8.6 cm.26例组织瓣完全成活,1例出现静脉危象,最终组织瓣坏死,患者自行选择截肢.皮瓣成活术后随访3~14个月,平均9个月,受区组织瓣外形良好,质地柔软,患肢血运良好.供瓣区伤口完全愈合,大隐静脉供区小腿无明显水肿.结论对小腿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伴受区血管损伤的患者,以股浅动脉为受区血管,应用长段静脉移植联合组织瓣游离移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移植 下肢外伤 软组织缺损 游离皮瓣
原文传递
A型肉毒毒素微滴注射在下颌脂肪堆积者下面部及颈部年轻化应用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畅 吴乐昊 +6 位作者 王佳琦 王湘月 朱正 岳萌 刘敬文 岳海丽 赵春玲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1年第4期359-364,共6页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微滴注射方法改善下颌脂肪堆积外观,修饰下颌轮廓,实现下面部及颈部年轻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面颈整形美容中心收治的下颌脂肪堆积、下颌缘及颈部皮肤轻度...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微滴注射方法改善下颌脂肪堆积外观,修饰下颌轮廓,实现下面部及颈部年轻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面颈整形美容中心收治的下颌脂肪堆积、下颌缘及颈部皮肤轻度松垂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微滴注射方法,将稀释浓度为20 U/ml的A型肉毒毒素以1 cm为间隔,广泛、微量地注射于下面部和颈部的真皮层或真皮与肌肉浅层之间,单点注射0.6 U。注射范围以耳垂口角连线为上界,以两侧降口角肌为前界,两侧胸锁乳突肌前缘为后界,颈静脉切迹为下界。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患者满意度,同时由第三方医师采用观察者总体美容改善评分法,对治疗前和随访时的患者照片进行评分。结果共纳入25例患者,其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39.4±3.7)岁。随访1~2个月,平均1.3个月,患者主观满意度为96%(24/25)。第三方医师评估结果为:观察者总体美容改善分值为(3.08±0.64)分,96%(24/25)的患者达到改善标准。其中,1例患者出现注射后局部淤血,1周后恢复;4例主诉注射后疼痛、肿胀,24 h后可明显缓解。无口角偏斜、咀嚼无力、发声困难、面瘫、过敏或其他并发症。结论应用A型肉毒毒素微滴注射可提升下颌脂肪堆积者下颌轮廓,改善臃肿松垂外观,修饰颈颏角,同时提升皮肤质地和改善颈部皱纹,治疗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毒素类 微量注射 沉积 脂肪 皮肤松垂 面部 衰老 微滴注射
原文传递
内镜在鼻整形切取鼻中隔软骨和筛骨垂直板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周栩 吴乐昊 +2 位作者 李孔盈 李秉航 王佳琦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64-769,共6页
目的探讨运用内镜辅助切取鼻中隔软骨和筛骨垂直板完成鼻尖整形的相关经验和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三科采用鼻中隔延伸物移植术治疗20例女性短鼻患者,年龄20~38岁,平均28... 目的探讨运用内镜辅助切取鼻中隔软骨和筛骨垂直板完成鼻尖整形的相关经验和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三科采用鼻中隔延伸物移植术治疗20例女性短鼻患者,年龄20~38岁,平均28岁。术中以内镜辅助切取鼻中隔软骨和筛骨垂直板,获取鼻中隔软骨平均面积为22 mm×15 mm,筛骨垂直板骨片平均面积为26 mm×16 mm,鼻中隔保留10 mm宽度的L形支架。切取的鼻中隔软骨和筛骨垂直板分别作为鼻小柱支撑物和撑开鼻中隔延伸移植物重塑鼻尖形态,鼻背置入膨体聚四氟乙烯以增加高度。手术前、后分别测量患者鼻根点与鼻尖点的距离,通过配对t检验分析差值变化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本组20例术后均获3~12个月随访,平均9个月。20例患者鼻背平直、鼻拱对称、鼻小柱无歪斜,鼻尖柔软无僵硬感。手术前后鼻根点与鼻尖点距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诉嗅觉减退,观察4个月后自行恢复;1例术后自觉鼻尖高度改善不满意。术后患者均未出现假体外露、鼻中隔穿孔等不良并发症,未出现鼻通气不畅及其他功能障碍。结论内镜可以辅助术者在直视下完成对鼻中隔软骨和筛骨垂直板安全且准确的切取。鼻中隔软骨联合筛骨垂直板制备的鼻中隔延伸物可以有效延长鼻的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中隔软骨 筛骨垂直板 隆鼻术 膨体
原文传递
眼轮匝肌外侧降肌的形态学及其在眶周年轻化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畅 吴乐昊 王佳琦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77-980,共4页
眼轮匝肌外侧降肌的概念,来自于对眉下垂矫正手术的临床探索和解剖学研究。这一独特的解剖结构竖直走行于眼轮匝肌外侧部,在收缩时向下牵拉外侧眉,形成眉下垂。同时,此肌肉还参与鱼尾纹的形成,导致眶周老化改变。在眶周年轻化手术,尤其... 眼轮匝肌外侧降肌的概念,来自于对眉下垂矫正手术的临床探索和解剖学研究。这一独特的解剖结构竖直走行于眼轮匝肌外侧部,在收缩时向下牵拉外侧眉,形成眉下垂。同时,此肌肉还参与鱼尾纹的形成,导致眶周老化改变。在眶周年轻化手术,尤其是眉上提术和鱼尾纹除皱术中,对这一结构进行术前辨识,术中解剖探查,并适当地剥离、切断、固定,将有利于降低术后眉下垂的复发几率。该文对眼轮匝肌外侧降肌的解剖基础和功能、在眉下垂和鱼尾纹发生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其在眶周年轻化手术中的临床意义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轮匝肌 眉下垂 鱼尾纹 提眉术 除皱术
原文传递
高位SMAS筋膜联合"拉网式"脱垂颊脂垫悬吊中下面部除皱术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乐昊 张畅 +2 位作者 赵思纯 王湘月 王佳琦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03-1307,共5页
目的探讨行中下面部除皱手术时,对于脱垂的颊脂垫进行"拉网式"多重悬吊提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2月至2019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面颈整形美容中心,对42例面部松垂伴颊脂垫膨出松垂的患者,在行经典高位面部表... 目的探讨行中下面部除皱手术时,对于脱垂的颊脂垫进行"拉网式"多重悬吊提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2月至2019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面颈整形美容中心,对42例面部松垂伴颊脂垫膨出松垂的患者,在行经典高位面部表浅肌肉筋膜系统(SMAS筋膜)悬吊手术的同时行"拉网式"颊脂垫多重悬吊。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6~65岁。术中采用经典的颞部至耳周切口,进行皮肤瓣、SMAS瓣的分离和常规悬吊后,再用起自口轮匝肌外侧缘止于颧突点水平的5针"网兜式"排布悬吊线,改善颊脂垫下垂膨出的状态,达到中下面部年轻化的目的。术后总结各种短期、长期并发症,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进展顺利,术后1例血肿形成,经局部抽吸后再次加压包扎自愈。其余41例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9~12个月,患者面部老化特征,特别是口周垂肉、口角下垂等改善显著,面中部容量恢复,面部轮廓、外形自然。满意度调查显示,十分满意28例,满意12例,不满意2例,主观满意率达95.2%(40/42)。2例不满意患者自觉术后面部局部凹陷形成,其中1例诉面部不对称,1例患者轻度面颊部触感异常。结论"拉网式"脱垂颊脂垫悬吊技术可较好地改善中下面部老化状态,获得年轻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浅肌肉腱膜系统 面部 解剖学 悬吊
原文传递
双重固定法改良三点微创重睑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太玲 王佳琦 +2 位作者 吴乐昊 邹翀 王千文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探讨双重固定法改良三点微创重睑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对82例患者行改良三点微创重睑术。于上睑设计内、中、外3个3mm小切口,去除部分眼轮匝肌和睑板前脂肪,分深、浅2层分别将切口深面的睑板前筋膜与眼轮匝... 目的探讨双重固定法改良三点微创重睑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对82例患者行改良三点微创重睑术。于上睑设计内、中、外3个3mm小切口,去除部分眼轮匝肌和睑板前脂肪,分深、浅2层分别将切口深面的睑板前筋膜与眼轮匝肌和皮肤进行缝合固定,形成重睑。结果随访3-18个月,患者均在7-12d内完全消肿,重睑线形成持久、形态自然、线条流畅、瘢痕不明显,满意度高。结论双重固定法改良三点微创重睑术效果确切、形态逼真,损伤小、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睑成形术 微创美容技术 双重固定
原文传递
SMAS瓣"不动区"的有限性剥离在除皱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乐昊 张畅 +2 位作者 李无言 王太玲 王佳琦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1年第2期198-204,共7页
目的探讨在有限范围内处理浅表肌肉腱膜系统(SMAS)瓣的不动区,进行面部多层次剥离悬吊除皱手术的术后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面颈整形美容中心采用有限范围内剥离SMAS瓣不动区的方法开展面部除皱... 目的探讨在有限范围内处理浅表肌肉腱膜系统(SMAS)瓣的不动区,进行面部多层次剥离悬吊除皱手术的术后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面颈整形美容中心采用有限范围内剥离SMAS瓣不动区的方法开展面部除皱术110例,其中男1例,女109例,年龄46~72岁。术中皮瓣剥离范围与经典的除皱范围相似,SMAS层的处理范围集中在颧颊部的不动区。以轻拉SMAS瓣能看到鼻唇沟的深度和走行角度改变、口角提升、口周垂肉上移为剥离到位的标准。每剥离1 cm的SMAS瓣,进行1次动态评估。如果能观察到鼻唇沟的深度和走行角度随着牵拉而发生改变则停止向内剥离,对于不动区的处理停止;否则继续向内剥离。最后,按经典的多层次悬吊原则,达到面部年轻化的目的。术后对患者主观满意度、局部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进行调查。结果本组110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6~30个月,平均12个月。患者主观满意率为94.5%(104/110),其中十分满意61例,满意43例,可接受2例,不满意4例。所有患者均表示眉下垂、鼻唇沟、口角位置、口周垂肉、皮肤质地情况有改善。术后早期并发症为局部血肿4例(3.6%)。远期并发症为耳前、耳后瘢痕过宽或增生3例(2.7%)、耳垂移位2例(1.8%)、颞部切口无毛发区过宽1例(0.9%)。结论SMAS瓣不动区的有限剥离对除皱手术的术后效果无明显影响,可以实现并维持较好的面部年轻化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手术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浅肌肉腱膜系统 面部 解剖 悬吊
原文传递
面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鼻部缺损的临床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乐昊 尤建军 +2 位作者 王欢 朱珊 刘元波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51-1155,共5页
面动脉穿支皮瓣具有供区损伤小、受区外形和功能好的特点,在修复各种面部中、小面积缺损的临床应用中日益广泛。而鼻部作为面部美学重要的构成部分,对其缺损后三维结构的精准修复与重建就显得更加迫切。作者通过汇总文献,对面动脉穿支... 面动脉穿支皮瓣具有供区损伤小、受区外形和功能好的特点,在修复各种面部中、小面积缺损的临床应用中日益广泛。而鼻部作为面部美学重要的构成部分,对其缺损后三维结构的精准修复与重建就显得更加迫切。作者通过汇总文献,对面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鼻部缺损的解剖学基础、临床开展状况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口弓I喙菁绿SPY血管成像系统在面动脉穿支定位中的临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面动脉 鼻部 缺损 修复
原文传递
自体肋软骨与硅胶假体联合隆鼻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16
作者 吴乐昊 尤建军 +2 位作者 徐奕昊 范飞 王欢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0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自体肋软骨与硅胶假体联合应用的鼻成形方法。方法2014年6月至2018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外科就诊要求隆鼻的22例女性,年龄21~37岁,平均27.5岁。其中9例为自体肋软骨隆鼻术后鼻背移植物变形,拒绝再次用肋软... 目的介绍一种自体肋软骨与硅胶假体联合应用的鼻成形方法。方法2014年6月至2018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外科就诊要求隆鼻的22例女性,年龄21~37岁,平均27.5岁。其中9例为自体肋软骨隆鼻术后鼻背移植物变形,拒绝再次用肋软骨;11例为人工材料隆鼻术后对鼻部外形不满意;2例为首次手术。在术中发现鼻背移植物厚度不足时,取一个L形硅胶鼻假体雕刻成合适的形状,衬于肋软骨移植物下,牢固缝合形成鼻背填充物复合体以垫高鼻背。结果术后随访2~12个月,平均6.2个月。1例在术后第2天发现鼻小柱切口处血运不理想,切口处皮肤较苍白,考虑与切口张力较大有关,对局部皮瓣用胶条进行适当加压,第5天出院时皮肤颜色恢复。21例患者均恢复良好,形态满意,无假体外露、感染等并发症,鼻背部无透光现象。结论将硅胶假体与自体肋软骨联合移植可弥补软骨组织量不足,获得良好的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外科手术 肋软骨隆鼻 复合硅胶假体 鼻背移植物
原文传递
简易鼻棘钻孔技术在自体肋软骨鼻整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尤建军 吴乐昊 +6 位作者 王欢 徐奕昊 郑若冰 张旭龙 田乐 郭俊生 范飞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1年第6期672-676,共5页
目的探讨一种简易的鼻棘钻孔技术在自体肋软骨鼻整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行肋软骨鼻整形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将布巾钳两侧尖头的朝向用弯钳进行调整,使其两侧尖... 目的探讨一种简易的鼻棘钻孔技术在自体肋软骨鼻整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行肋软骨鼻整形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将布巾钳两侧尖头的朝向用弯钳进行调整,使其两侧尖端水平相对,术中用布巾钳滑入鼻棘两侧间隙,调整位置,在鼻棘正中点,使两侧尖头垂直于骨面,缓慢但稳定地收紧巾钳,使两侧尖端对合,打孔成功。之后,基于此孔隙坚强固定鼻小柱支撑移植物,并构建软骨支架。术后进行随访,调查患者满意度,并由1名第三方主治以上整形外科医师,采用观察者总体美容改善评分法(IGAIS)对患者术前和随访时照片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35例女性患者,年龄(27.7±2.3)岁(22~37岁),鼻部表现为鼻尖低平、鼻背低、鼻翼宽大。所有手术术中操作过程顺利,鼻软骨支架稳定,术后无感染、黏膜穿孔、移植物外露等严重短期并发症。术后随访6~24个月,其中2例因软骨变形而影响鼻孔外观,再次手术修复后效果满意,其余患者外鼻形态均一次性得到较大改善,对手术效果感到满意,满意度为97.1%(34/35)。第三方医师评价结果:35例中33例达到显著改善,2例中等改善,100%(35/35)的患者达到改善标准,改善分值为(1.08±0.28)分。结论基于布巾钳的鼻棘钻孔技术简便易行,有助于鼻小柱支撑移植物的稳定固定,在自体肋软骨鼻整形手术的临床应用中获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成形术 肋软骨 鼻棘
原文传递
鼻唇沟皮下蒂皮瓣修复鼻唇部肿物切除后皮肤缺损的效果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思纯 王珏 +3 位作者 吴乐昊 王千文 毛睿 周栩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1年第5期411-414,共4页
目的探讨鼻唇沟皮下蒂皮瓣修复鼻唇部肿物切除后皮肤缺损的方法和经验。方法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面颈整形美容中心收治鼻唇部色素痣患者43例、脂溢性角化病12例、角化棘皮瘤3例,共58例,其中男24例,女34例... 目的探讨鼻唇沟皮下蒂皮瓣修复鼻唇部肿物切除后皮肤缺损的方法和经验。方法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面颈整形美容中心收治鼻唇部色素痣患者43例、脂溢性角化病12例、角化棘皮瘤3例,共58例,其中男24例,女34例,年龄17~55岁,平均33岁。面部肿物面积0.8 cm×0.8 cm~2.2 cm×2.0 cm。鼻唇沟区设计携带皮下组织蒂的局部皮瓣,通过皮下隧道或者游离周围组织推进方式,将皮下蒂皮瓣转移至缺损区域,切除肿物同时一期闭合皮肤缺损。术后总结并发症,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58例皮瓣转移切口均一期愈合,皮瓣均成活、皮瓣血运良好、术区瘢痕平整。随访6~48个月,1例口唇周围肿物切除术后,鼻唇沟供区瘢痕较明显。满意57例,占98.3%。结论鼻唇沟皮下蒂皮瓣修复鼻唇部肿物切除后皮肤缺损有一期防止器官牵拉变形,远位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等优点,且皮瓣厚度、颜色与缺损处相近,供区瘢痕不明显,术后外观和功能均获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外科手术 外科皮瓣 皮下蒂皮瓣 鼻唇沟皮瓣 肿物切除
原文传递
三维数字化技术评价肋软骨鼻整形术后鼻基底邻近结构形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乐 尤建军 +7 位作者 吴乐昊 王欢 李秉航 徐奕昊 郑若冰 张旭龙 郭俊生 范飞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2年第7期737-743,共7页
目的探讨肋软骨鼻整形术对鼻基底邻近结构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鼻整形中心收治的肋软骨鼻整形患者资料。收集患者术前头面部CT数据及术前、术后6个月以上的三维扫描数据,采用三维... 目的探讨肋软骨鼻整形术对鼻基底邻近结构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鼻整形中心收治的肋软骨鼻整形患者资料。收集患者术前头面部CT数据及术前、术后6个月以上的三维扫描数据,采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进行拟合配准,建立头面部三维坐标系,计算术前和术后随访时鼻小柱下点(sn)和鼻面沟最外侧点(al)与冠状面的垂直距离、内眦点(en)与al连线投影至正中矢状平面后与冠状面夹角(en-al)、鼻唇角,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计算鼻基底区域体积改善值,采用单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共纳入18例女性患者,年龄(27.30±4.41)岁。术后随访时间(10.61±3.53)个月,1例(5.6%)患者术后1个月出现鼻小柱偏斜,双侧鼻孔不对称。sn距冠状面距离由(74.30±1.97)mm变化为(77.67±2.37)mm,前移(3.36±0.96)mm;al距冠状面距离由(65.51±2.45)mm变化为(68.05±2.52)mm,前移(2.53±1.50)mm;鼻唇角由88.79°±11.21°变化为101.37°±5.53°,增大12.57°±7.57°;en-al由9.01°±3.24°变化为12.73°±3.27°,前旋3.72°±2.22°,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鼻基底区域体积改善值为(282.59±103.22)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肋软骨鼻整形术可使鼻基底邻近组织结构向前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成形术 肋软骨 三维成像 临床研究 鼻基底
原文传递
Consecutive flap transfer for repairing massive soft tissue defects in the opisthenar with improved donor site closure 被引量:1
20
作者 wu lehao Tong Dedi +3 位作者 Zhu Shan Zang Mengqing Tian Guanglei Chen Shanlin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CSCD 2014年第5期256-260,共5页
Objective:To explore a surgical model of utilizing consecutive free scapular flap and adjacent pedicled flap transfer for repairing massive soft tissue defects on the dorsum of the hand while minimizing the donor sit... Objective:To explore a surgical model of utilizing consecutive free scapular flap and adjacent pedicled flap transfer for repairing massive soft tissue defects on the dorsum of the hand while minimizing the donor site morbidity.Methods:Six patients with massive soft tissue injuries on the opisthenar and forearm were treated with free scapular flaps.Afterwards,a pedicled flap adjacent to the donor site was transferred to cover the donor site defect by direct closure.Results:All six free scapular flaps survived without signs of infection.Three adjacent pedicled flaps presented minor signs of insufficient blood flow on the distal apex,which resolved after six weeks with only conservative therapy.All the incisions healed without other complications.At six-month follow-up,the patients regained full shoulder function.Conclusion:With the assistance of an adjacent pedicled flap,the scapular flap is a highly applicable approach in repairing massive soft tissue defects in the opisthenar.It can achieve positive outcomes in both reconstructive and aesthetic asp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t tissue defect Free scapular flap Perforator fla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