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RAFAC和FRI解析ISI中DOM分布 被引量:19
1
作者 吕晶晶 龚为进 +6 位作者 窦艳艳 段学军 刘海芳 张列宇 席北斗 于水利 侯立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039-2047,共9页
利用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和荧光区域积分(FRI)的方法解析三维荧光光谱(3D-EEMs),结合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了曝气预处理改良土壤渗滤系统(ISI)处理生活污水时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垂直分布特征.根... 利用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和荧光区域积分(FRI)的方法解析三维荧光光谱(3D-EEMs),结合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了曝气预处理改良土壤渗滤系统(ISI)处理生活污水时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垂直分布特征.根据FRI分析,ISI中DOM可以分为5个荧光区域,包括3个类蛋白物质区域(Ⅰ、Ⅱ、Ⅳ)和2个类腐殖质物质区域(Ⅲ、Ⅴ).沿着垂直方向向下,ISI中DOM有溶出的现象,导致总荧光区域积分体积(TOT)与TN、TP、NH_4^+-N、COD、TOC等都呈现显著负相关的关系,而与EC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荧光区域Ⅴ与NO_3^--N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氮素去除与DOM组成之间关系密切.通过进一步做PARAFAC分析表明,可以从DOM中识别出四种荧光组分,分别为C1类富里酸类物质和C2、C3、C4类蛋白类物质.荧光组分浓度得分值F_(max)表明,ISI对物质降解由易到难依次为C2>C4>C1、C3,即类酪氨酸最易降解,其次为类色氨酸类物质和类富里酸类物质.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以用F_(max)间接表征TN、TP和COD等水质指标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物 改良土壤渗滤 三维荧光光谱 荧光区域积分 平行因子分析
下载PDF
紫外-可见光谱研究堆肥水溶性有机物不同组分演化特征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丹 何小松 +5 位作者 高如泰 席北斗 檀文炳 张慧 黄彩红 许鹏达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12-3421,共10页
按亲疏水-极性不同将鸡粪不同堆肥阶段样品提取出的水溶性有机物(DOM)分成疏水酸性(HOA)、疏水碱性(HOB)、亲水性(HIM)及酸不溶性(AIM)4个组分,通过紫外-可见光谱,选取了14个特征参数,研究了不同组分的组成与演化特征.结果显示:4个组分... 按亲疏水-极性不同将鸡粪不同堆肥阶段样品提取出的水溶性有机物(DOM)分成疏水酸性(HOA)、疏水碱性(HOB)、亲水性(HIM)及酸不溶性(AIM)4个组分,通过紫外-可见光谱,选取了14个特征参数,研究了不同组分的组成与演化特征.结果显示:4个组分中AIM腐殖化水平最高,HOA次之,HOB第三,HIM最低;随着堆肥的进行,4个组分中HOB和HIM分子内团聚化程度提高显著,HOA、HOB及AIM的分子量显著增大,AIM及HOA的芳香类物质含量显著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波段面积积分相关性可达极显著水平,S_(275-295)与多个特征参数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因此,特征S_(275-295)、A_(226-400)、A_m/A_s、A_l/A_s及A_l/A_m比其他紫外-可见参数表征有机质腐殖化水平更为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水溶性有机物 亲疏水组分 紫外-可见光谱
下载PDF
不同物料堆肥富里酸的结构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强 席北斗 +3 位作者 杨津津 李绍康 李翔 赵昕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63-770,共8页
通过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和二维相关光谱(2DCOS)分析了富含木质纤维素类物料(果蔬废物和杂草废物)和富含木质素类物料(秸秆废物和园林修剪废物)堆肥形成的富里酸的结构和组成.结果显示,两类堆肥物料形成的富里酸结构差异... 通过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和二维相关光谱(2DCOS)分析了富含木质纤维素类物料(果蔬废物和杂草废物)和富含木质素类物料(秸秆废物和园林修剪废物)堆肥形成的富里酸的结构和组成.结果显示,两类堆肥物料形成的富里酸结构差异显著.虽然两类物料的荧光组分含量及变化基本相似,但是特征官能团与其荧光组分的变化顺序却不同.富含木质纤维素类物料堆肥形成的富里酸中类酪氨酸和类色氨酸先于芳环形成,而富含木质素类物料堆肥形成的富里酸中芳环先于类酪氨酸和类色氨酸.并且,研究发现在堆肥高温期和腐熟期,富里酸的芳环含量在木质纤维类和木质类物料中分别增加了约10%和5%,脂肪族的含量分别下降了约10%和6%,说明堆肥过程中富里酸结构中脂肪族逐渐降解并伴随其芳香性逐渐增加;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类富里酸、脂肪族基团和羧基是富里酸中芳环形成的关键组分.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明确堆肥过程中富里酸的形成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里酸 堆肥 平行因子分析 二维相关光谱 结构组成
下载PDF
堆肥过程不同分子量水溶性有机物电子转移能力的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8
4
作者 杨超 何小松 +5 位作者 高如泰 席北斗 黄彩红 张慧 檀文炳 李丹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9-586,共8页
利用超滤技术、电化学方法和光谱技术,以堆肥水溶性有机物的不同分子量(MW)组分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堆肥过程中不同分子量水溶性有机物(DOM)的组成特征、结构演变和电子转移能力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类蛋白物质主要存在于堆肥前期的D... 利用超滤技术、电化学方法和光谱技术,以堆肥水溶性有机物的不同分子量(MW)组分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堆肥过程中不同分子量水溶性有机物(DOM)的组成特征、结构演变和电子转移能力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类蛋白物质主要存在于堆肥前期的DOM(MW<1 kDa)中,随着堆肥的进行,类蛋白物质不断降解,类富里酸物质持续合成,堆肥后期类蛋白物质被完全降解,类富里酸物质成为DOM(MW<1 kDa)主要的荧光组分。类腐殖物质是DOM(MW=1~3 kDa)、DOM(MW=3~5 kDa)和DOM(MW>5 kDa)的主要荧光组分,堆肥过程中类腐殖质物质在3种不同分子量组分的变化各不相同,但是堆肥后期类腐殖质物质在3个不同分子量组分的含量均高于堆肥初期。堆肥过程中DOM(MW<1 kDa)的电子供给能力(EDC)呈降低趋势,而电子接受能力(EAC)呈升高趋势;DOM(MW>5 kDa)的EDC在堆肥过程中呈上升趋势,而EAC则无明显的变化规律。DOM(MW=1~3 kDa)和DOM(MW=3~5 kDa)的EDC和EAC在整个堆肥过程无明显变化规律。不同分子量组分堆肥DOM的EAC受控于堆肥过程木质素降解产物的含量,而其EDC变化与荧光参数和紫外参数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水溶性有机物 分子量 电子转移能力 平行因子分析
下载PDF
填埋初期水溶性有机物结构受电子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杨超 何小松 +5 位作者 席北斗 张慧 黄彩红 高如泰 檀文炳 崔东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9-237,共9页
采集填埋初期的生活垃圾并提取DOM,以希瓦氏菌MR-1和柠檬酸铁(FeCit)分别作为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EM)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对电子转移前后DOM结构变化进行解析,以期揭示DOM电子转移对其结构的影响.PARAFAC模型揭... 采集填埋初期的生活垃圾并提取DOM,以希瓦氏菌MR-1和柠檬酸铁(FeCit)分别作为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EM)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对电子转移前后DOM结构变化进行解析,以期揭示DOM电子转移对其结构的影响.PARAFAC模型揭示DOM由4个荧光组分组成,组分1(类色氨酸)和组分3(类酪氨酸)为类蛋白物质且其是DOM荧光的主要贡献成分,组分2(类富里酸)和组分4(类胡敏酸)为类腐殖质物质.类蛋白物质的荧光增强效应源于结构上含氮的杂环结构被破坏,疏水性增强.类腐殖质物质得到电子后其结构上的部分羰基变为醇基,荧光强度增加,且其荧光增加幅度在填埋过程中呈降低的趋势.类蛋白物质具有供电子能力,但其失去电子后结构改变荧光完全被猝灭.类腐殖质物质同样是DOM具有供电子能力的功能性组分且其荧光猝灭幅度受控于其结构上羧基和酚基等供电子基团的含量.类蛋白物质失去电子后不能重新被微生物还原返回原态,类腐殖质物质部分基团具有循环氧化还原能力,DOM的电子穿梭能力源于类腐殖质物质且随填埋的进行不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M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电子转移
下载PDF
不同来源堆肥腐殖质还原菌异化铁还原能力评估与调控 被引量:6
6
作者 赵昕宇 范钰莹 +4 位作者 席北斗 檀文炳 何小松 张慧 李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815-3822,共8页
通过富集不同来源堆肥过程中的腐殖质还原菌,并分析比较其异化铁还原能力差异,发现其电子转移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蛋白类>纤维素类>木质素类.相关性分析表明,Leucobacter、Clostridiumsensustricto和Sporosarcina是极显著影响异... 通过富集不同来源堆肥过程中的腐殖质还原菌,并分析比较其异化铁还原能力差异,发现其电子转移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蛋白类>纤维素类>木质素类.相关性分析表明,Leucobacter、Clostridiumsensustricto和Sporosarcina是极显著影响异化铁还原的腐殖质还原菌属.利用冗余分析探究关键腐殖质还原菌与堆肥过程微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发现可溶性有机氮是影响这些关键腐殖质还原菌变化的主要微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基于堆肥微环境因子与关键腐殖质还原菌菌群结构之间的响应关系,提出一种促进异化铁还原相关的腐殖质还原菌生长的调控方法.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堆肥中影响腐殖质还原菌群落的关键因素,而且对于环境中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也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质还原菌 16SrDNA 异化铁还原 冗余分析 堆肥
下载PDF
西北生态脆弱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适用性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月 王劢博 +4 位作者 杨悦 吴昌永 席北斗 王颖 李东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933-5942,共10页
针对西北生态脆弱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选择、处理厂选址和工程设计中存在的主观性较强、科学性和客观性不足的问题,将生命周期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相耦合,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处置技术、地理气候与实际工程4个方面因素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针对西北生态脆弱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选择、处理厂选址和工程设计中存在的主观性较强、科学性和客观性不足的问题,将生命周期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相耦合,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处置技术、地理气候与实际工程4个方面因素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并以兰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为例,分别对9个生活垃圾处理厂进行技术适用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兰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适用性综合得分前3名分别为餐厨垃圾资源化堆肥厂(73.91分)、韩家咀村生活垃圾填埋场(72.93分)、中铺子垃圾焚烧厂(72.44分);②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评价体系中,各影响因素权重排序为环境影响因素(0.347)>实际工程因素(0.309)>处置技术因素(0.228)>地理气候因素(0.116);③3种处理技术的环境影响潜值比较结果为:垃圾卫生填埋(0.3872)>垃圾焚烧(0.0330)>垃圾堆肥(0.02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生态脆弱区 生活垃圾处理技术 生命周期评价法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3D-EEMs和PARAFAC解析土壤渗滤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吕晶晶 窦艳艳 +5 位作者 龚为进 段学军 张列宇 席北斗 于水利 侯立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07-1213,共7页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s)和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的方法研究了土壤渗滤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氮、磷及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垂直分布特征。试验在一个中试规模的土壤渗滤系统中进行,反应器自上而下每隔30 cm设置一个采样口,采集的样品...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s)和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的方法研究了土壤渗滤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氮、磷及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垂直分布特征。试验在一个中试规模的土壤渗滤系统中进行,反应器自上而下每隔30 cm设置一个采样口,采集的样品通过PARAFAC识别出系统不同点位的DOM具有4个荧光组分,包括2个类腐殖质物质(C1, C2)、 2个类蛋白物质(C3, C4)。对荧光组分浓度得分F_(max)分析得出, C4代表的类色氨酸比其他3类物质更易于降解,即类色氨酸最易降解,其次为类富里酸、类胡敏酸类物质、类蛋白物质。四种组分的F_(max)变化幅度都以在0~30 cm处最大,表明此处生化反应最为剧烈, DOM的迁移转化速率最大。运用PARAFAC、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等手段,可以揭示土壤渗滤系统中DOM的来源和不同深度的变化规律。土壤渗滤系统在4 L·d^(-1)的低负荷条件下处理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对TN和NO_3-N的去除是不利的,后续可以耦合反硝化滤池等工艺强化反硝化脱氮,进一步提高氮素的去除率。土壤对磷的吸附尚未达到饱和的状态,保持了较高的TP去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物 土壤渗滤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
下载PDF
基于3D-EEMs和PARAFAC的土壤渗滤系统DOM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吕晶晶 于水利 +3 位作者 张列宇 席北斗 窦艳艳 侯立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549-2555,共7页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s)和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的方法研究了土壤渗滤系统处理模拟高氨氮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垂直分布特征。试验在一个中试规模的土壤渗滤系统中进行,反应器自上而下每隔30cm设置一个采样口,采集的样品通过PA...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s)和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的方法研究了土壤渗滤系统处理模拟高氨氮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垂直分布特征。试验在一个中试规模的土壤渗滤系统中进行,反应器自上而下每隔30cm设置一个采样口,采集的样品通过PARAFAC识别出系统不同点位的DOM具有四个荧光组分,包括两个类腐殖质物质(C1,C2)、2个类蛋白物质(C3,C4)。相关性分析显示,四种荧光组分与多数理化指标呈现极显著性正相关关系,可以用荧光组分浓度间接表征系统对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去除效果。对荧光组分浓度得分Fmax分析得出,土壤渗滤系统中类酪氨酸最易降解,其次为类富里酸、类胡敏酸类物质,最难以降解的为类蛋白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物 土壤渗滤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下载PDF
土壤渗滤处理老龄养猪废水堵塞的光谱学和微生物学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晶晶 龚为进 +6 位作者 窦艳艳 段学军 刘海芳 张列宇 席北斗 于水利 侯立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41-1546,共6页
土壤渗滤系统容易发生堵塞,堵塞问题是土壤渗滤研究的热点问题。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s)、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高通量测序的方法研究了土壤渗滤处理老龄养猪废水发生堵塞过程中的光谱学特征和微生物多样性。试... 土壤渗滤系统容易发生堵塞,堵塞问题是土壤渗滤研究的热点问题。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s)、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高通量测序的方法研究了土壤渗滤处理老龄养猪废水发生堵塞过程中的光谱学特征和微生物多样性。试验在一个小试规模的土壤渗滤系统中进行,反应器为高50 cm、内径4 cm的有机玻璃管,底部设置采样口,其中填充北京市顺义区试验基地内表层土,废水自上而下流经系统。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系统完全堵塞之前,经过处理之后,溶解性有机物(DOM)转变为类富里酸,而当系统发生了堵塞,DOM的组成基本不变,只有进水中原本存在的类蛋白峰发生了微弱的红移,有发生转化的趋势,荧光峰的相对强度减弱,表明DOM的浓度减小。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进出水DOM主要成分为糖类、酚类、脂类、有机酸及芳香类有机物。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堵塞前、堵塞时及堵塞后系统对DOM的去除率分别为17.26%,37.24%和48.08%,堵塞的发生对去除有色DOM浓度是有利的,并且出水中大分子苯环结构减少。反应器发生堵塞时,下层土壤样品微生物多样性大于上层,细菌的群落多样性大于真菌的群落多样性。土壤样品中纲一级的主要优势细菌为Actinobacteria放线菌纲和Alphaproteobacteriaα-变形菌纲的菌群,主要优势真菌为Sordariomycetes粪壳菌纲和Eurotiomycetes散囊菌纲的菌群。研究结果可以为解决土壤渗滤堵塞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土壤渗滤推广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物 土壤渗滤 三维荧光光谱 堵塞 微生物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中国典型湖泊富营养化现状与区域性差异分析 被引量:60
11
作者 李娜 黎佳茜 +6 位作者 李国文 李晔 席北斗 吴易雯 李曹乐 李伟 张列宇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54-864,共11页
为全面科学地综合评估全国富营养化现状,以全国五大湖区22个典型湖泊为研究对象,科学评估了其富营养化状态,分析了全国湖泊富营养化状态的区域性差异,并探讨了富营养化状态与总磷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2010—2011年,59.1%的调研湖泊处... 为全面科学地综合评估全国富营养化现状,以全国五大湖区22个典型湖泊为研究对象,科学评估了其富营养化状态,分析了全国湖泊富营养化状态的区域性差异,并探讨了富营养化状态与总磷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2010—2011年,59.1%的调研湖泊处于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状态,其中云贵湖区的富营养化程度最为严重,蒙新湖区的富营养化呈两极分化状态,东北山地-平原湖区与东部湖区的湖泊基本均处于中营养-轻度富营养之间,青藏高原湖区的富营养化程度最低。通过分析日照数、无霜期、气温、水深、海拔、降雨与湖泊营养状态的关系,揭示了湖泊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影响湖泊富营养化的基本因素,具有区域性的分布规律。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湖泊中叶绿素a与总磷浓度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东部平原湖区、东北平原-山地湖区、青藏高原湖区和云贵高原湖区的叶绿素a与总磷浓度符合三次曲线方程,蒙新湖区的叶绿素a与总磷浓度符合S型曲线方程;东部平原湖区、东北平原-山地湖区、青藏高原湖区叶绿素浓度随着总磷浓度的增加,首先出现1个极小值点,然后出现1个极大值点,其中3个湖区极小值点对应的总磷浓度分别为:0.054、0.089和0.072 mg/L,可为我国对应湖区的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指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富营养化 区域性差异 地理位置 总磷 拟合曲线
下载PDF
猪粪堆肥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物结构演变特征 被引量:24
12
作者 唐朱睿 席北斗 +4 位作者 何小松 檀文炳 张慧 李丹 黄彩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26-1532,共7页
水溶性有机物(DOM)所在的固-液交界面是化学反应和微生物活动最活跃的部分。DOM中存在具有氧化还原作用的含氧芳香性官能团,使得DOM能影响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物迁移与转化。堆肥物料猪粪含有丰富且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的氮元素,其DOM... 水溶性有机物(DOM)所在的固-液交界面是化学反应和微生物活动最活跃的部分。DOM中存在具有氧化还原作用的含氧芳香性官能团,使得DOM能影响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物迁移与转化。堆肥物料猪粪含有丰富且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的氮元素,其DOM结构变化可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本研究选取8个不同阶段的猪粪堆肥样品,提取其中的DOM,利用紫外-可见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等现代光谱学方法,并结合基础理化指标解析猪粪堆肥DOM的结构和组分演变特征。在堆肥过程中可溶性有机碳和总有机碳分别降低了58.88%和16.30%,说明可溶性有机碳的降解速率要高于不可溶性有机碳。紫外-可见光光谱特征值SUVA_(254),SUVA_(280)和E_(253)/E_(203)均随着堆肥过程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表明堆肥过程DOM芳香性升高,大分子有机质含量增大,芳环取代基中含氧基团增多。基于三维荧光光谱体积积分中类酪氨酸、类色氨酸和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百分比分别从15.96%,18.14%和25.45%降低至5.53%,11.27%和17.96%,而类胡敏酸和类富里酸的百分比则分别从17.67%和22.77%增加至20.62%和44.62%,这一方面是由于DOM中各有机质组分中类蛋白物质降解速率比类腐殖质物质快,另一方面是由于随着堆肥进行一部分类蛋白物质会转化为类腐殖质物质。研究结果可为调控生产稳定化、无害化的堆肥产品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堆肥 水溶性有机物 荧光光谱 紫外-可见光光谱
下载PDF
基于水化学和氮氧双同位素的地下水硝酸盐源解析 被引量:40
13
作者 傅雪梅 孙源媛 +3 位作者 苏婧 郑明霞 席北斗 钱光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951-3958,共8页
为定性及定量识别地下水中氮的污染来源,比例及迁移转化特征,对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洋河北岸主要供水区的地下水进行取样分析.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综合利用水化学分析方法耦合δ^15N-NO3^-,δ^18O-NO3^-双同位素示踪技术对研究区地下水... 为定性及定量识别地下水中氮的污染来源,比例及迁移转化特征,对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洋河北岸主要供水区的地下水进行取样分析.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综合利用水化学分析方法耦合δ^15N-NO3^-,δ^18O-NO3^-双同位素示踪技术对研究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来源,贡献率及迁移转化规律进行判断.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氮污染以NO3.为主,12处采样点4次采样过程中约77%超出世界卫生组织标准(10mg/L)的限值,其污染在2018年8月(夏季)较为严重,空间浓度插值结果显示硝酸盐呈现出沿河及远岸点位浓度相对较低,中间较为稳定区域浓度较高的空间特征,并表现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污染程度的差异性:旱地浓度最高,城镇次之.稳定同位素模型(SIAR)显示地下水硝氮污染来源中粪肥及生活污水占45.37%,土壤氮来源为41.39%,降水和化肥中NH4+来源占13.24%,与研究区以城镇和耕地为主的土地利用现状较为一致.此外,同位素特征值结果显示氮的迁移转化过程以硝化作用为主.文可为地下水氮的污染来源解析提供更加精准,全面的分析方法进而为污染的防治提供优先治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氮氧同位素 水化学 硝酸盐污染 SIAR
下载PDF
不同辅料与生物沥浸深度脱水污泥混合堆肥中溶解性有机质的光谱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卢泽 席北斗 +4 位作者 台德志 陆良全 孙晓杰 张军 张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120-2129,共10页
生物沥浸深度脱水污泥为主料,四种农林有机废物为辅料,设4个处理组(T1:污泥+甘蔗渣、T2:污泥+秸秆、T3:污泥+米糠、T4:污泥+木屑)进行混合堆肥,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研究不同辅... 生物沥浸深度脱水污泥为主料,四种农林有机废物为辅料,设4个处理组(T1:污泥+甘蔗渣、T2:污泥+秸秆、T3:污泥+米糠、T4:污泥+木屑)进行混合堆肥,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研究不同辅料堆肥过程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结构特征和组分含量的演化规律。UV-Vis结果显示,四个处理组在堆肥过程中DOM的芳香度和不饱和度皆有所增加,其中T3处理组的增加幅度最大。四个处理组的紫外参数SUVA_(254)和SUVA_(280)均呈现递增趋势,其中T3处理组的变化幅度高于其他三个处理组,表明芳构化程度加深,DOM分子量逐渐加大;E_(253)/E_(203)和E_(253)/E_(220)在堆肥结束时显著增加,表明DOM中苯环上的脂肪链发生氧化分解,转化为羧基羰基等官能团,A_(226~400)随堆肥进行增加而E_(250)/E_(365)减小,表明共轭程度增加。FTIR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多糖类、脂肪族类物质含量在减少,包括带有苯环的芳香族等不饱和有机物在增加,其中T4处理组的转化程度优于其他三个处理组。发射荧光光谱显示荧光峰位置由334 nm红移至422 nm附近,说明共轭程度低的物质不断降解,芳香基团不断缩合,生成结构复杂的类腐殖质物质。同步荧光光谱中代表类蛋白物质的荧光峰随堆肥时间由强变弱,代表腐殖质的荧光峰由弱变强,A_(250~308)值降低,A_(308~360)和A_(363~500)值上升,说明了类蛋白质物质在不断降解而类胡敏酸物质和类富里酸物质含量在上升。结合平行因子(PARAFAC)模型分析四个处理组的三维荧光光谱,将DOM解析为三类荧光组分,根据每个组分所在的激发、发射波长位置分析判断,三类组分分别是类富里酸物质,类胡敏酸物质和类色氨酸物质,且C1(类富里酸物质)和C2(类胡敏酸物质)组分所占百分比呈现增加趋势,C3(类色氨酸物质)组分所占百分比呈现减少趋势,表明类蛋白物质减少而类腐殖质物质增加,其中T3和T4处理组的腐殖化程度较好。综合分析,米糠和木屑作为辅料时堆肥腐熟度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DOM) 辅料 生物沥浸深度脱水污泥 堆肥 光谱特征
下载PDF
畜禽粪便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生物转化与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5
作者 夏湘勤 黄彩红 +2 位作者 席北斗 檀文炳 唐朱睿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7-267,共11页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Qs)是广泛应用于畜牧养殖业的兽药之一,可随畜禽粪便进入环境,危害人类健康与环境安全。堆肥和外源添加高效降解菌剂是高效、绿色的抗生素处理方法,可有效降低FQs在环境中的生态风险。目前,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FQ...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Qs)是广泛应用于畜牧养殖业的兽药之一,可随畜禽粪便进入环境,危害人类健康与环境安全。堆肥和外源添加高效降解菌剂是高效、绿色的抗生素处理方法,可有效降低FQs在环境中的生态风险。目前,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FQs生物去除效率方面,而对其生物转化机理与影响因素研究较少。本文概述了国内外FQs的降解条件、降解途径、降解产物及残留抗菌活性等生物转化研究,重点阐述了FQs的生物转化机制,并对FQs生物转化研究进行了展望,为FQs的高效生物降解与转化、畜禽粪便资源化安全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 畜禽粪便 生物转化 机制
下载PDF
赤泥基Na型分子筛的制备及其去除氨氮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晓光 赵颖 +7 位作者 卓锦德 席北斗 龚斌 杨天学 李伟 张颖 曾宇平 牛永超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700-3706,共7页
赤泥是制铝工业提取氧化铝时排出的污染性废渣。以赤泥为原料合成沸石分子筛,考察合成分子筛去除氨氮的效果,实现"以废治废"的目的。系统分析了Si/Al比、Na/Si比、陈化时间、晶化温度和晶化时间等参数对合成沸石分子筛及其对... 赤泥是制铝工业提取氧化铝时排出的污染性废渣。以赤泥为原料合成沸石分子筛,考察合成分子筛去除氨氮的效果,实现"以废治废"的目的。系统分析了Si/Al比、Na/Si比、陈化时间、晶化温度和晶化时间等参数对合成沸石分子筛及其对相应水溶液中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制备分子筛的最佳条件为Si/Al比、Na/Si比、陈化时间、晶化温度和晶化时间的最佳合成条件分别为4. 5、1. 3、10 h、120℃和16 h。与原赤泥相比,合成的沸石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氨氮去除率由6. 31%提高到42. 86%。合成分子筛是废水中氨氮去除的有效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Na型分子筛 氨氮去除
下载PDF
电场对污泥堆肥富里酸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谭知涵 孙晓杰 +4 位作者 席北斗 卢雪霜 李秋虹 莫晶晶 张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4-254,共11页
为了研究电场对污泥堆肥富里酸结构特征及电子转移能力(ETC)的影响,以市政污泥和米糠为原料,设置施加5V的直流电场(T1)和不施加电场(CK)的两个堆肥进行对比实验.通过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紫外可见光谱(UV-vis)、傅里叶... 为了研究电场对污泥堆肥富里酸结构特征及电子转移能力(ETC)的影响,以市政污泥和米糠为原料,设置施加5V的直流电场(T1)和不施加电场(CK)的两个堆肥进行对比实验.通过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紫外可见光谱(UV-vi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结合二维相关光谱(2DCOS)分析堆肥过程中富里酸结构和组成变化.通过电化学方法测定了堆肥富里酸的电子接受能力(EAC)和电子供给能力(EDC).结果表明,类色氨酸、类富里酸和类胡敏酸是堆肥FA的主要组分,随着堆肥的进行,FA中类色氨酸物质减少,类富里酸和类胡敏酸含量增加,电场能够促进FA在堆肥过程中类色氨酸的降解和类胡敏酸的形成,提高了FA的芳香性、分子量和腐殖化程度.电化学分析结果表明,FA的ETC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相比CK处理,施加电场降低了FA的EDC,但同时增强了其EAC,使得堆肥后期的FA具有更强的ETC.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污泥堆肥过程中FA的形成过程及其氧化还原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堆肥 电场 富里酸 二维相关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结构组成 电子转移
下载PDF
土壤汞污染下水稻植株的傅里叶红外光谱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华玲 李猛 +5 位作者 何小松 席北斗 张慧 李丹 黄彩红 檀文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081-2085,共5页
土壤汞污染对水稻的生长、发育以及稻米的品质均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应用红外光谱研究汞对水稻植株中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影响尚不深入。采取大田低、中、高三种汞污染水平下的水稻植株样品,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测定水稻根、茎... 土壤汞污染对水稻的生长、发育以及稻米的品质均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应用红外光谱研究汞对水稻植株中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影响尚不深入。采取大田低、中、高三种汞污染水平下的水稻植株样品,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测定水稻根、茎叶、籽粒三个器官的特征吸收峰,研究不同程度土壤汞污染对植株傅里叶红外光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汞污染导致了汞在水稻植株中的累积,其含量分布为:根>茎叶>籽粒。水稻根、茎叶在3 428,2 922,2 851,2 364,2 344,1 750~1 500和1 150~935cm^(-1)等波数均受汞污染的影响,而汞污染下的水稻籽粒仅在3 426,2 361,2 335和1 750~1 300cm^(-1)波数发生了变化。综合分析水稻植株各器官的FTIR光谱特征,可能说明:汞胁迫降低了水稻根、茎叶和籽粒中碳水化合物,刺激了根中羧酸、半乳糖、饱和脂类和茎叶中多种多糖的生成。水稻根和茎叶是阻抑汞迁移与侵害的主要器官。根部似乎是在茎叶加强多糖类物质的生成并向根部转运营养物质的基础上通过分泌有机酸和增强细胞壁、膜的形成,使其与Hg螯合和吸附,阻止汞向根内的迁移来实现抗汞胁迫的。可以通过加强根与茎叶的抗汞过程来降低汞对水稻尤其是稻米的侵害。在种植管理中不仅要重视汞在稻米中的积累,还应当重视汞对水稻生长发育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污染 水稻根 稻米品质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汞抗性
下载PDF
废旧纺织品热解处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叶美瀛 陈王觅 +5 位作者 侯佳奇 戴昕 李鸣晓 孟繁华 席北斗 童英伟 《新能源进展》 2022年第5期477-484,共8页
我国废旧纺织品年产量和存量持续增加,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对节约资源、减污降碳具有重要意义。废旧纺织品富含碳,可成为有前景的可再生能源来源。热解技术被认为是高效回收有机废物能量和化学组分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该技术可将废... 我国废旧纺织品年产量和存量持续增加,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对节约资源、减污降碳具有重要意义。废旧纺织品富含碳,可成为有前景的可再生能源来源。热解技术被认为是高效回收有机废物能量和化学组分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该技术可将废旧纺织品转化为热解油、生物炭和可燃气等高附加值产品,发展前景广阔。通过简述废旧纺织品种类及基本性质,重点阐述了废旧纺织品热解特性、热解产物分布及应用等研究现状,以期为解决废旧纺织品环境污染、实现资源高效清洁利用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纺织品 热解特性 热解产物 回收利用
下载PDF
Enhancing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swine wastewater by effluent recirculation in vertical-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被引量:8
20
作者 HE Lian-sheng LIU Hong-liang +1 位作者 xi bei-dou ZHU Ying-bo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21-226,共6页
Livestock wastewater has been a major contributor to Chinese cultural eutrophication of surface waters. Constructed wetlands are under study as a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 to treat wastewater from dairy and swine opera... Livestock wastewater has been a major contributor to Chinese cultural eutrophication of surface waters. Constructed wetlands are under study as a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 to treat wastewater from dairy and swine operations, but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pollutants is relatively low. Enhancing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livestock wastewater by effluent recircula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a pilot-scale vertical-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The wetland system was composed of downflow and upflow stages, on which narrow-leaf Phragmites communis and common reed Phragraites Typhia are planted, respectively; each stage has a dimension of 4 m^2 (2 m × 2 m). Wastewater from facultative pond was fed into the system intermittently at a flow rate of 0.4 m^3/d. Recirculation rates of 0, 25%, 50%, 100% and 150% were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recirculation rate on pollutants removal. It shows that with effluent recirculation the averag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NH4-N, biological oxygen demand (BOD5) and suspended solids(SS) obviously increase to 61.7%, 81.3%, and 77.1%, respectively, in comparison with the values of 35.6%, 50.2%, and 49.3% without effluent recirculation. But the improvement of TP removal is slight, only from 42.3% to 48.9%. The variations of NH4-N, dissolved oxygen(DO) and 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ORP) of inflow and outflow reveal that the adoption of effluent recirculation is benefi- cial to the formation of oxide environment in wetland. The exponential relationships with excell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R2 〉0.93) are found between the removal rates of NH4-N and BOD5 and the recirculation rates. With recirculation the pH value of the outflow decreases as the alkalinity is consumed by gradually enhanced nitrification process. When recirculation rate is kept constant 100%,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appears to affect NH4-N removal, but does not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BOD5 remov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TICAL-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swine wastewater effluent recirculation recirculation rate NITRIFIC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