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口盆地开平南大型深水深层油田发现与认识创新 被引量:5
1
作者 徐长贵 高阳东 +4 位作者 刘军 彭光荣 陈兆明 姜大朋 蔡俊杰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开平凹陷是珠江口盆地地质条件最复杂的凹陷之一,也是重要的深水油气勘探区,由于洼陷结构、烃源分布及成藏规律认识不清,长期制约勘探进程。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开展成盆机制、烃源发育、源汇体系及成藏主控因素等研究,近期在开... 开平凹陷是珠江口盆地地质条件最复杂的凹陷之一,也是重要的深水油气勘探区,由于洼陷结构、烃源分布及成藏规律认识不清,长期制约勘探进程。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开展成盆机制、烃源发育、源汇体系及成藏主控因素等研究,近期在开平南获得了大型轻质油田勘探发现。为进一步指导勘探,分析了开平凹陷油气成藏条件,总结了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1)开平凹陷是南海北部强伸展陆缘背景下发育的“拆离-核杂岩”型凹陷,裂陷期经历“断陷—拆离—断拗”3幕演化过程;(2)开平凹陷发育文昌组优质湖相烃源岩,分布范围广、生烃潜力大,总体处于成熟至高成熟阶段;(3)开平凹陷油气运移受“源-断-脊”耦合控制,开平凹陷南部3大鼻状构造带是油气有利汇聚区,总体具有“近源强势充注-断脊差异运聚-晚期快速成藏”的模式。开平南古近系大型轻质油田的发现实现了开平凹陷勘探重大突破,开辟了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的新区、新领域,同时为“拆离-核杂岩”型含油气盆地的勘探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开平凹陷 深水 深层 古近系 开平南 开平11-4 开平18-1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二叠纪-三叠纪长英质岩浆作用:对南海北部陆缘构造属性与演化过程的启示
2
作者 徐长贵 侯明才 +4 位作者 吴克强 熊富浩 尤丽 李成祥 王文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50-2468,共19页
琼东南盆地发育二叠纪-三叠纪岩浆岩类,为研究南海北部陆缘古构造属性与大地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岩石探针。本文以基底长英质岩浆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探讨琼东南盆地二叠纪-三... 琼东南盆地发育二叠纪-三叠纪岩浆岩类,为研究南海北部陆缘古构造属性与大地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岩石探针。本文以基底长英质岩浆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探讨琼东南盆地二叠纪-三叠纪岩浆岩的时空分布、岩石成因及动力学背景。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表明,琼东南盆地发育二叠纪-早三叠世、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三期长英质岩浆作用(271~217Ma),且岩浆活动具有自南向北迁移的趋势。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二叠纪-早三叠世长英质岩具有较低的FeO/MgO和10000×Ga/Al比值,且强烈亏损Zr、Hf、Nb、Ta等元素,属于典型的陆缘弧I型花岗岩类;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岩浆岩均具有较高的SiO_(2)、Mg^(#)、10000×Ga/Al和FeO/MgO比值,大多属于A型花岗岩类。同时,二叠纪-早三叠世长英质岩具有较低的Hf同位素组成(ε_(Hf)(t)=-7.61~-0.65),而中-晚三叠世长英质岩则大多具有较高的Hf同位素组成。岩石成因分析揭示,二叠纪-早三叠世I型花岗岩类起源于古老陆壳的部分熔融,而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A型花岗岩类则部分起源于古老长英质地壳熔融,部分则起源于新生地壳熔融,并伴随有壳幔相互作用。综合分析表明,二叠纪-三叠纪期间南海北部陆缘主要受控于古特提斯造山作用控制,且先后经历了二叠纪至早三叠世的古特提斯洋壳俯冲、中三叠世印支板块与华南板块碰撞以及晚三叠世碰撞后伸展等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二叠纪-三叠纪 长英质岩 岩石成因 构造演化 古特提斯
下载PDF
南海东部富砂砾型大中型油气田发现与启示——以珠江口盆地惠州26洼古近系恩平组为例
3
作者 徐长贵 高阳东 +4 位作者 刘军 彭光荣 刘培 熊万林 宋朋霖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7,共14页
基于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油气勘探实践,通过烃源岩地球化学指标测定、储集体发育形貌恢复及镜下岩矿表征、圈闭封盖指标实测比对、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提取、凝析气成因判别及成藏条件解剖,系统分析惠州26洼古近系恩平组油气资源潜力、大... 基于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油气勘探实践,通过烃源岩地球化学指标测定、储集体发育形貌恢复及镜下岩矿表征、圈闭封盖指标实测比对、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提取、凝析气成因判别及成藏条件解剖,系统分析惠州26洼古近系恩平组油气资源潜力、大型砂砾岩优质储集层发育特性、断裂圈闭有效性及油气运聚成藏模式,总结南海东部古近系富砂砾型大中型油气田的形成条件及勘探方向。研究表明:(1)洼内古近系文昌组发育“面积广、厚度大”的半深湖—深湖亚相优质烃源岩,具有“早期大量生油、晚期大量排气”的典型倾油型烃源岩排烃特征,为恩平组油气成藏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2)洼内断裂陡坡带与转换带联合控制下近源规模性砂砾岩体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具有“有利相带-颗粒组分-微裂缝”三元分级控储特性,等粒、低泥质(含量小于5%)、高含量长石组分及近断裂组合的(水下)分流河道有利于甜点储集层发育;(3)稳定湖泛泥岩封盖下的走滑增压型圈闭是油气保存的必备条件,斜交主应力的北东及近东西向断裂控圈效果最优;(4)优质烃源岩-断裂输导/封堵-砂砾岩储集层时空配置共同控制油气富集程度,自上而下划分为低充满带、过渡带和高充满带3个油气聚集单元,且近增压型通源断裂带河道主体区利于规模性油气富集。研究成果为珠江口盆地恩平组规模性富砂砾型油气藏勘探指明了新方向,并实现了油气勘探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惠州凹陷 惠州26洼 古近系 恩平组 砂砾岩 大中型油气田
下载PDF
中国海油陆上天然气勘探进展及增储发展战略 被引量:1
4
作者 徐长贵 朱光辉 +2 位作者 季洪泉 祝彦贺 孙强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6,共15页
中国海油为快速发展天然气产业,提升天然气产量,逐步加大鄂尔多斯盆地和沁水盆地矿权区块勘探投入,区块内有利于形成致密气、煤层气和常规气等多种天然气类型,天然气资源量可达30000×10^(8)m^(3),在高丰度区和构造简单区已经探明... 中国海油为快速发展天然气产业,提升天然气产量,逐步加大鄂尔多斯盆地和沁水盆地矿权区块勘探投入,区块内有利于形成致密气、煤层气和常规气等多种天然气类型,天然气资源量可达30000×10^(8)m^(3),在高丰度区和构造简单区已经探明地质储量7500×10^(8)m^(3)。基于资源潜力及品质、成藏条件、勘探技术的全面分析,适时提出了陆上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增储的发展战略,并明确了致密气—煤层气并举、多气种立体勘探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加快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层煤层气和致密气勘探、快速推动沁水盆地中浅层煤层气勘探的部署思路。通过加强勘探领域成藏富集规律和勘探技术攻关方向的综合分析,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勘探方向。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区块具有煤系地层全油气系统有序共存特征,需开展煤系地层天然气全成藏系统勘探,夯实增储上产基础,聚焦致密气、深层煤层气,攻关薄层煤层气、奥陶系常规天然气和铝土岩气,通过勘探开发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推进多气种交互接替勘探,实现天然气全成藏系统勘探开发。在沁水盆地南部、北部,重点推进中浅层煤层气水平井体积压裂达产技术试验和推广应用,并与薄层煤层气形成互补式经济有效开发,推动沁水盆地煤层气的整体增储上产。上述重点领域的勘探部署将保障中国海油陆上万亿立方米大气区的增储实现和健康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油 鄂尔多斯盆地 沁水盆地 煤层气 致密气 勘探战略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海域白垩系大中型火山岩油气藏形成条件
5
作者 徐长贵 张功成 +2 位作者 黄胜兵 单玄龙 李嘉慧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7-477,共11页
基于渤海湾盆地海域中生界油气勘探取得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以2019年以来发现的火山岩高产工业油气井为依据,系统总结渤海海域白垩系大中型火山岩油气藏的形成条件。研究表明,渤海海域中生界大型中酸性熔岩火山机构和中酸性熔岩复合... 基于渤海湾盆地海域中生界油气勘探取得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以2019年以来发现的火山岩高产工业油气井为依据,系统总结渤海海域白垩系大中型火山岩油气藏的形成条件。研究表明,渤海海域中生界大型中酸性熔岩火山机构和中酸性熔岩复合火山机构是规模性火山岩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火山口-近源相带中发育的溢流相上部亚相和火山通道相隐爆角砾岩亚相是规模性储层的有利发育部位。高孔-中低渗型和中孔-中低渗型两种类型有效储层是大中型火山岩油气藏形成的关键条件,高孔-中低渗型储层由中酸性气孔熔岩或隐爆角砾岩叠加强烈溶蚀作用形成,中孔-中低渗型储层由强烈构造作用叠加流体溶蚀形成。风化作用和构造改造是该区大中型火山岩油气藏的主要成储机制。源内低位“源-储披覆对接型”是该区大中型火山岩油气藏形成的最佳源-储配置关系。渤中凹陷周缘具备有利火山岩相、有效储层和“源-储披覆对接”等有利因素,靠近走滑断裂及其分支断裂的大型中酸性熔岩和复合火山机构是未来勘探的主要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白垩系 大中型火山岩油气藏 有效储层 源-储配置 勘探方向
下载PDF
Discovery and inspiration of large-and medium-sized glutenite-rich oil and gas fields in the eastern South China Sea:An example from Paleogene Enping Formation in Huizhou 26 subsag,Pearl River Mouth Basin 被引量:1
6
作者 xu changgui GAO Yangdong +4 位作者 LIU Jun PENG Guangrong LIU Pei XIONG Wanlin SONG Pengli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4年第1期15-30,共16页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the Huizhou Sag of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the geochemical indexes of source rocks were measured,the reservoir development morphology was restored,the rocks and ...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the Huizhou Sag of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the geochemical indexes of source rocks were measured,the reservoir development morphology was restored,the rocks and minerals were characterized microscopically,the measured trap sealing indexes were compared,the biomarker compounds of crude oil were extracted,the genesis of condensate gas was identified,and the reservoir-forming conditions were examined.On this basis,the Paleogene Enping Formation in the Huizhou 26 subsag was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for the potential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scale high-quality conglomerate reservoirs,the trapping effectiveness of faults,the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model,and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exploration targets of large-and medium-sized glutenite-rich oil and gas fields.The research results were obtained in four aspects.First,the Paleogene Wenchang Formation in the Huizhou 26 subsag develops extensive and thick high-quality source rocks of semi-deep to deep lacustrine subfacies,which have typical hydrocarbon expulsion characteristics of"great oil generation in the early stage and huge gas expulsion in the late stage",providing a sufficient material basis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Enping Formation.Second,under the joint control of the steep slope zone and transition zone of the fault within the sag,the large-scale near-source glutenite reservoirs are highly heterogeneous,with the development scale dominated hierarchically by three factors(favorable facies zone,particle component,and microfracture).The(subaqueous)distributary channels near the fault system,with equal grains,a low mud content(<5%),and a high content of feldspar composition,are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weet spot reservoirs.Third,the strike-slip pressurization trap covered by stable lake flooding mudstone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oil and gas preservation,and the NE and nearly EW faults obliquely to the principal stress have the best control on traps.Fourth,the spatiotemporal configuration of high-quality source rocks,fault transport/sealing,and glutenite reservoirs controls the degree of hydrocarbon enrichment.From top to bottom,thre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units,i.e.low-fill zone,transition zone,and high-fill zone,are recognized.The main area of the channel in the nearly pressurized source-connecting fault zone is favorable for large-scale hydrocarbon enrichment.The research results suggest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exploration of large-scale glutenite-rich reservoirs in the Enping Formation of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and present a major breakthrough in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Huizhou Sag Huizhou 26 subsag PALEOGENE Enping Formation GLUTENITE large-and medium-sized oil and gas field
下载PDF
Formation of large-and medium-sized Cretaceous volcanic reservoirs in the offshore Bohai Bay Basin,East China
7
作者 xu changgui ZHANG Gongcheng +3 位作者 HUANG Shengbing SHAN xuanlong LIU Tingyu LI Jiahui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4年第3期535-547,共13页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data of Mesozoic oil-gas exploration in the sea area of Bohai Bay Basin and the discovered high-yield volcanic oil and gas wells since 2019,this paper methodically summarizes th...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data of Mesozoic oil-gas exploration in the sea area of Bohai Bay Basin and the discovered high-yield volcanic oil and gas wells since 2019,this paper methodically summarizes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of large-and medium-sized Cretaceous volcanic oil and gas reservoirs in the Bohai Sea.Research shows that the Mesozoic large intermediate-felsic lava and intermediate-felsic composite volcanic edifices in the Bohai Sea are the material basis for the formation of large-scale volcanic reservoirs.The upper subfacies of effusive facies and cryptoexplosive breccia subfacies of volcanic conduit facies of volcanic vent-proximal facies belts are favorable for large-scale volcanic reservoir formation.Two types of efficient reservoirs,characterized by high porosity and medium to low permeability,as well as medium porosity and medium to low permeability,are the core of the formation of large-and medium-sized volcanic reservoirs.The reservoir with high porosity and medium to low permeability is formed by intermediate-felsic vesicular lava or the cryptoexplosive breccia superimposed by intensive dissolution.The reservoir with medium porosity and medium to low permeability is formed by intense tectonism superimposed by fluid dissolution.Weathering and tectonic transformation are main formation mechanisms for large and medium-sized volcanic reservoirs in the study area.The low-source“source-reservoir draping type”is the optimum source-reservoir configuration relationship for large-and medium-sized volcanic reservoirs.There exists favorable volcanic facies,efficient reservoirs and source-reservoir draping configuration relationship on the periphery of Bozhong Sag,and the large intermediate-felsic lava and intermediate-felsic composite volcanic edifices close to strike-slip faults and their branch faults are the main directions of future expl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hai Sea CRETACEOUS large-and medium-sized volcanic reservoirs effective reservoir source-reservoir configuration exploration direction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神府区块深部煤层气富集规律与勘探对策
8
作者 徐长贵 季洪泉 +1 位作者 王存武 朱学申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共11页
【目的】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以大宁−吉县区块为代表的高煤阶深部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已取得一定认识,但位于东缘北段的临兴−神府区块中煤阶深部煤层气勘探才刚起步,富集成藏规律认识还不够准确清晰,需要总结其富集成藏规律有效指导深部煤... 【目的】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以大宁−吉县区块为代表的高煤阶深部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已取得一定认识,但位于东缘北段的临兴−神府区块中煤阶深部煤层气勘探才刚起步,富集成藏规律认识还不够准确清晰,需要总结其富集成藏规律有效指导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方法】以临兴−神府区块太原组8+9号煤为研究对象,依据煤的烃源岩−储集层双重属性,开展了源储、生烃、富集和保存控制因素及其耦合关系研究。【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1)研究区具有东西分带性,分为东部断阶带和西部平缓带,主体埋深超过1500 m。太原组8+9号煤层厚度大,微孔和宏孔发育,热演化程度中等、含气量整体较高,深部煤层气成藏条件优越,具备较大的资源勘探潜力。(2)研究区泥坪与分流间湾沉积微相煤层厚度大、镜质组含量高、煤层结构简单,随着热演化程度的增高,煤层含气量变大、气体中甲烷含量的占比显著增加,8+9号煤层温−压条件耦合控制的临界吸附带在1750 m左右,泥岩良好的封盖性、稳定的构造环境和封闭的水动力条件是煤层气富集的重要保障。(3)针对研究区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平缓带的煤层气富集区应加快勘探节奏,围绕探明储量区扩大勘探,同时加强该区深部煤层可压性研究,推动规模建产;断阶带的煤层气富集区应开展试采评价,加强离石走滑断裂带的压扭、张扭过渡区研究,以期获得储量发现。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临兴−神府区块中煤阶深部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指导了富集区的优选,对推动该区效益勘探与规模开发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富集规律 勘探对策 临兴−神府区块
下载PDF
断陷湖盆低勘探区源-汇系统与烃源岩预测——以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北部洼陷区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刘豪 徐长贵 +7 位作者 高阳东 林鹤鸣 邱欣卫 剧永涛 汪旭东 李磊 孟俊 阙晓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5-583,共19页
烃源岩是沉积盆地含油气系统中决定油气聚集与成藏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盆地或洼陷中勘探程度相对较低、钻井较少且烃源岩指标不丰富等烃源岩预测的难点,以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北部低勘探区为例,从“找湖(深湖-半深湖)”、“寻泥(深湖-... 烃源岩是沉积盆地含油气系统中决定油气聚集与成藏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盆地或洼陷中勘探程度相对较低、钻井较少且烃源岩指标不丰富等烃源岩预测的难点,以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北部低勘探区为例,从“找湖(深湖-半深湖)”、“寻泥(深湖-半深湖泥岩)”、“定烃(烃源岩预测与评价)”的角度,开展源-汇系统与烃源岩预测系统性分析。首先,以“找湖”为目的,通过多期构造古地貌恢复,阐明原始盆地面貌与古湖盆发育位置,结合“地震前积确定湖盆边界、坡折体系确定深湖-半深湖分布范围、生化指标确定湖盆古环境特征、构造强度确定湖盆规模”等分析,对低勘探区的深湖-半深湖区进行确认并对潜在发育烃源岩的洼陷进行初步遴选,研究认为文昌期HF33等洼陷和下恩平期HZ5等洼陷具备发育深湖-半深湖泥岩的潜力。其次,通过古物源、古环境和沉积体系的分析,结合构造古地貌发育特征,开展源-汇系统重建及深湖-半深湖相泥岩发育的地质背景分析,通过源-汇系统各配置要素的数值模拟,指出中等物源供给强度、细物源粒度、高湖平面、大可容空间及欠补偿-均衡补偿型盆地有利于富泥型湖泊相沉积。最后,以成熟勘探区已钻遇优质烃源岩的钻井为基础,分析与烃源岩层对应的4类深湖-半深湖地震相及其地质背景,构建成熟区“烃源岩相(烃源岩地震相)”,结合对珠一坳陷主要富烃洼陷富烃要素的系统总结,开展低勘探区优质烃源岩多因素、多维度评价与最终排序。通过研究,指出LF22,HF33,HZ24(上、下文昌组),LF7和HZ10(下文昌组)等洼陷为Ⅰ级潜在富生烃洼陷;HZ5和HZ11洼陷(下恩平组)为Ⅱ级潜在生烃洼陷。部分洼陷烃源岩的预测和评价结果在实际勘探中已得到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地震相 烃源岩预测 低勘探区 源-汇系统 古近系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陆相盆地古源-汇系统定量重建、级次划分及耦合模式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红涛 徐长贵 +3 位作者 杜晓峰 刘强虎 孙中恒 曾智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9-552,共14页
陆相盆地古源-汇系统定量重建、级次划分及耦合模式是还原深时盆地剥蚀和沉积过程的重要研究内容。陆相盆地古源-汇系统物源区定量重建难点主要包含古地貌重建和古水系重建。古地貌重建新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基于剥蚀区、超剥区(剥蚀和超... 陆相盆地古源-汇系统定量重建、级次划分及耦合模式是还原深时盆地剥蚀和沉积过程的重要研究内容。陆相盆地古源-汇系统物源区定量重建难点主要包含古地貌重建和古水系重建。古地貌重建新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基于剥蚀区、超剥区(剥蚀和超覆作用共同作用区)和超覆区为框架,残余地貌重建、差异沉降校正、超剥区恢复、剥蚀区恢复和沉积古地貌恢复流程的“三区五步”恢复方法。古水系重建方面提出了基于ArcGIS系统的古水系定量恢复和拾取方法。陆相盆地古源-汇系统级次划分的代表方法是“三线三级”法,关键是拾取分水岭、分水线和脊线,进而划分一级、二级、三级古源-汇系统。基于重建的古源-汇系统物源区流域单元与沉积区沉积体的面积、形态组合、配置关系,建立了“哑铃型”“球拍型”“奖杯型”和“标枪型”4种古源-汇系统耦合模式。研究成果对古源-汇系统定量化研究和勘探目标评价、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次划分 耦合模式 古源-汇系统 定量重建 古地貌恢复 古水系重建 陆相盆地
下载PDF
渤中凹陷断拗转换期湖扩—湖退型层序及其对规模湖底扇发育展布的控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龚承林 徐长贵 +2 位作者 官大勇 王启明 李东伟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92-1010,共19页
湖、海层序充填存在巨大差异,因此亟待建立具有湖底扇预测功能的层序模式,以便解决渤中凹陷深层东营组规模湖底扇成因类型与时空展布的勘探难题。文中利用地震和钻/测井资料在渤中凹陷深层东营组共识别出5个不整合面和4个最大洪泛面,并... 湖、海层序充填存在巨大差异,因此亟待建立具有湖底扇预测功能的层序模式,以便解决渤中凹陷深层东营组规模湖底扇成因类型与时空展布的勘探难题。文中利用地震和钻/测井资料在渤中凹陷深层东营组共识别出5个不整合面和4个最大洪泛面,并据此将其划分为4个沉积层序,每个沉积层序均发育早期湖扩(退积—加积式准层序组)和晚期湖退(进积式准层序组)2个体系域,构成湖扩—湖退型层序模式。规模水道型湖底扇主要形成于湖扩体系域,紧邻层序界面发育,出现在盆外远源大型水系和坡折前方缓坡背景下,是湖平面上升条件下充沛物源供给、活跃重力流和坡折地貌的综合响应,发育补给水道和末端朵叶2个亚相,其中末端朵叶发育朵叶核部、朵叶核缘和朵叶边缘3个微相。若规模水道型湖底扇与其他成藏条件相匹配,则能够形成大型岩性圈闭群,这是渤中凹陷深层最有利的大型岩性勘探目标。规模滑塌型湖底扇主要形成于湖退体系域,出现在盆外远源大型水系和坡折前方陡坡背景下或边界大断层下降盘,是湖平面下降条件下物源供给贫乏、重力流罕见和坡折地貌的综合响应,发育相对富泥的块体流沉积和相对富砂的砂质碎屑流沉积2个亚相。若是在汇聚背景和有利输导条件下发育的规模滑塌型湖底扇,也可形成大型湖底扇岩性圈闭群,这是渤中凹陷深层较有利的大型岩性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凹陷 断拗转换期 层序模式 规模湖底扇 大型岩性圈闭
下载PDF
陆相盆地限制性沉积体系
12
作者 朱红涛 徐长贵 +1 位作者 李森 杜晓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03-1916,共14页
[目的]限制性沉积体系指的是沉积过程中在沉积搬运方向侧缘、前缘或周缘部位由于正向地形的阻挡作用导致沉积体搬运方向、几何形态、沉积结构等发生一系列变化及调整的一类沉积体系。从油气勘探角度来说,不同限制程度沉积体系具有差异... [目的]限制性沉积体系指的是沉积过程中在沉积搬运方向侧缘、前缘或周缘部位由于正向地形的阻挡作用导致沉积体搬运方向、几何形态、沉积结构等发生一系列变化及调整的一类沉积体系。从油气勘探角度来说,不同限制程度沉积体系具有差异性结构样式,控制发育不同的储层类型及分布、渗透率结构和连通性,因此对沉积体系受限制性开展评价也是预测盆地内部储层结构复杂性的关键。[方法]通过梳理近年来限制性沉积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文献以及团队在渤海湾、珠江口等陆相盆地所做实例工作,系统总结了限制性沉积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扩展了限制性沉积体系在陆相湖盆的研究范例。[结果]当前,限制性沉积研究集中在海相盆地浊流体系,重点从限制发育期次、主控因素、控制部位和控制程度等方面进行定性描述。限制性沉积的发展方向将立足于细化限制“程度”概念、从定性描述向半定量和定量预测转变、从海相浊流体系扩展至陆相多类型沉积体系并加强油气储层预测应用。[结论]围绕限制性沉积体系这一新兴研究领域,梳理了限制性沉积体系概念的提出及演变历程,总结了限制性沉积体系类型及沉积特征,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盆地 限制性沉积 海相浊流体系 渤海湾盆地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从层序地层走向源-汇系统的储层预测之路 被引量:11
13
作者 徐长贵 龚承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1-538,共18页
具有沉积充填和有利储层预测功能的预测地层学被广泛应用于盆地分析和油气勘探,经历了从层序地层走向源-汇系统的储层预测发展之路。为了应对“预测有利成藏要素(储层和盖层等)”的勘探挑战,Exxon地质学家创立了层序地层方法理论;为了... 具有沉积充填和有利储层预测功能的预测地层学被广泛应用于盆地分析和油气勘探,经历了从层序地层走向源-汇系统的储层预测发展之路。为了应对“预测有利成藏要素(储层和盖层等)”的勘探挑战,Exxon地质学家创立了层序地层方法理论;为了解决“层序不一定控砂、低位不一定有扇”的勘探难题,地质学家将源-汇系统的概念和方法运用到有利储层预测研究中来,形成了源-汇控砂方法原理。文章讨论了层序地层的研究现状,梳理了海相和陆相层序地层研究近年来的重要进展,介绍了陆-洋和陆-湖源-汇控砂研究近年来的进展,提出了“基于源-渠-汇-岩耦合的优质储层预测技术”,以期解决“层序源-汇控砂但不一定控储”的勘探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渠-汇-岩耦合 预测地层学 层序地层 源-汇系统 储层预测 油气勘探
下载PDF
中国海油油气勘探新进展与未来勘探思考 被引量:30
14
作者 徐长贵 赖维成 +1 位作者 张新涛 张锦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共12页
地质认识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为中国海油油气勘探发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保障。2022年,通过解放思想、创新认识,加大风险勘探和甩开勘探力度,在渤海海域隐蔽型潜山、环渤中凹陷岩性、琼东南盆地深水深层岩性、顺德凹陷新区、涠西南页... 地质认识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为中国海油油气勘探发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保障。2022年,通过解放思想、创新认识,加大风险勘探和甩开勘探力度,在渤海海域隐蔽型潜山、环渤中凹陷岩性、琼东南盆地深水深层岩性、顺德凹陷新区、涠西南页岩油、陆上深煤层及海外勘探等十个领域获得重大勘探突破,为中国海油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储量基础。同时,针对东方底辟区、超深层潜山及岩性勘探等复杂地震资料,开展以宽方位、高密度、富低频为基础的地球物理技术攻关,形成了具有海油特色的地震采集、处理技术体系。持续加大深水深层低渗储层、陆上深煤层及海上页岩油等压裂技术攻关,形成了针对不同地层的钻井及工程作业技术体系,有利支撑了勘探新领域的突破。并提出了双碳背景下,未来中国海油油气勘探策略及攻关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油 隐蔽型潜山 页岩油 渤中26-6 宝岛21-1 渤中19-2 顺德凹陷 勘探方向
下载PDF
混积岩分类命名体系探讨及对混积岩储层评价的启示——以渤海海域混积岩研究为例 被引量:29
15
作者 叶茂松 解习农 +3 位作者 徐长贵 杜晓峰 宋章强 杜学斌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18-1131,共14页
混积岩是一种普遍而重要的岩石组合类型。然而长期以来,对混积岩的岩石学分类与命名一直存在诸多争议,且尚未有统一的分类体系与命名规则。本文结合渤海海域混积岩岩石薄片组分鉴定、岩石储层物性分析等最新研究成果,并与相关文献结合,... 混积岩是一种普遍而重要的岩石组合类型。然而长期以来,对混积岩的岩石学分类与命名一直存在诸多争议,且尚未有统一的分类体系与命名规则。本文结合渤海海域混积岩岩石薄片组分鉴定、岩石储层物性分析等最新研究成果,并与相关文献结合,最终确立以陆源碎屑物、生物成因碳酸盐颗粒、化学沉淀碳酸盐为三组分端元的一套新的混积岩岩性分类体系,并将混积岩分为4大类、16亚类。通过讨论混积岩混积层系及混积岩组构界定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了混积岩定义。利用新的岩石学分类方案,可为储层评价研究提供指导。以渤海海域为例,建立起研究区不同岩性相与储层物性的对应关系,并在岩性分类体系中划分出差储层、中等储层及优质储层三个储层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积岩 分类命名 混积层系 陆源碎屑下限值 岩性相 储层物性
下载PDF
平衡剖面方法在伸展、走滑作用叠加、配比关系分析中的应用——以渤海海域辽东湾坳陷为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伟 郭甜甜 +5 位作者 吴智平 徐长贵 吴奎 陈兴鹏 幽鹏飞 郭睿鹏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01-1514,共14页
新生代辽东湾坳陷处于伸展和走滑作用的共同控制之下,二者强弱关系的变化导致了复杂的叠加、配比关系,本文利用平衡剖面方法,选取了不同地区垂直和平行于主干断裂的两个方向地质剖面进行了平衡剖面的恢复和伸展率的计算,进而探讨了辽东... 新生代辽东湾坳陷处于伸展和走滑作用的共同控制之下,二者强弱关系的变化导致了复杂的叠加、配比关系,本文利用平衡剖面方法,选取了不同地区垂直和平行于主干断裂的两个方向地质剖面进行了平衡剖面的恢复和伸展率的计算,进而探讨了辽东湾坳陷新生代各演化阶段伸展、走滑作用的叠加配比关系,结果表明:始新统孔店组—渐新统沙河街组四段、三段沉积期,辽东湾坳陷以伸展作用为主,走滑作用相对较弱;沙河街组二段—沙河街组一段沉积期表现为弱伸展、弱走滑;渐新统东营组沉积期转变为强走滑、弱伸展,辽中—辽东地区走滑作用强于辽西地区,而伸展作用辽西强于辽中—辽东地区;新近纪—第四纪,辽东湾坳陷伸展和走滑作用均相对较弱,整体拗陷.不同时期伸展和走滑作用的叠加、配比关系控制了辽东湾坳陷构造格局、构造样式的时空差异.本文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适用于中国东部多数伸展和走滑作用共同控制的盆地类型,尤其针对主走滑断裂附近发育相当数量走滑派生次级断裂的情况结果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走滑作用 叠加、配比关系 平衡剖面 辽东湾坳陷 新生代
下载PDF
层序地层学与源-汇系统理论内在关联性与差异性 被引量:21
17
作者 朱红涛 朱筱敏 +2 位作者 刘强虎 徐长贵 杜晓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63-776,共14页
层序地层学与源-汇系统理论方法体系不仅先进而且得到广泛应用,深入探讨二者内在关联与差异性对地学相关学科、领域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层序地层学核心在于建立沉积区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揭示格架内沉积充填过程、时空分布序列及成因机制... 层序地层学与源-汇系统理论方法体系不仅先进而且得到广泛应用,深入探讨二者内在关联与差异性对地学相关学科、领域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层序地层学核心在于建立沉积区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揭示格架内沉积充填过程、时空分布序列及成因机制;而源-汇系统分析,进一步将研究范畴向搬运区、物源区拓展,从多维度示踪沉积物剥蚀、搬运和堆积的动态响应过程,进而综合厘定沉积物从源到汇全过程的动力驱动机制、原型格局。层序地层学与源-汇系统间内在关联性和继承性集中于盆地等时地层格架内剥蚀-沉积响应过程表征解析及沉积体定量化预测;差异性主要体现为刻画表征关键要素与层序内幕单元结构两方面。未来层序地层学和源-汇系统方法体系有望在应用标准化、古今结合及多学科和多参数定量化分析预测等方面得到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性与差异性 体系域结构 地貌格局 沉积体预测 层序地层学 源-汇系统
下载PDF
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
18
作者 徐长贵 赵凤 王靖华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33期97-99,共3页
目的研究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择期剖宫产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2名择期剖宫产术产妇,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6名。两组均接受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产妇使用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对照组产妇使用布比卡因。比较两组... 目的研究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择期剖宫产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2名择期剖宫产术产妇,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6名。两组均接受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产妇使用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对照组产妇使用布比卡因。比较两组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围术期不良反应情况及麻醉效果。结果两组产妇在不同时间点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22.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麻醉在降低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提高麻醉优良率方面表现优于单独使用布比卡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比卡因 舒芬太尼 剖宫产 麻醉效果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松南-宝岛凹陷北坡转换带特征及其对大中型气田的控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徐长贵 尤丽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61-1072,共12页
基于新采集三维地震与钻井资料分析,系统解剖宝岛凹陷地质结构及其断裂体系,开展转换断阶带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宝岛凹陷发育北部断阶带、中部凹陷带与南部斜坡带,其中,北部断阶带自西向东发育宝岛B、A、... 基于新采集三维地震与钻井资料分析,系统解剖宝岛凹陷地质结构及其断裂体系,开展转换断阶带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宝岛凹陷发育北部断阶带、中部凹陷带与南部斜坡带,其中,北部断阶带自西向东发育宝岛B、A、C等多个转换断阶带,控制宝岛凹陷烃源岩、圈闭、储集层、油气运移及烃类气富集。转换带主干断裂在渐新世早期崖城组沉积期的活动性控制生烃灶与生烃潜力,自西向东活动性增强且距离物源区更近,烃源岩厚度、三角洲规模呈增大趋势,发育多个生烃洼陷;主干断裂在张扭背景下发生局部挤压,形成大型鼻状构造背景下的复合型圈闭,且向东宝岛A、宝岛C圈闭规模大于宝岛B圈闭;多级断阶控制隆起区物源碎屑注入形成大型三角洲砂体,宝岛A转换带F12断裂中西段同向转换带和东段缓坡段控制两大物源碎屑注入,形成西支、东支等多个三角洲朵叶体;主干断裂控制形成的大型构造脊紧邻生烃中心,具有高效运聚特征;主干断裂组合方式、活动时间与天然气充注期次的良好匹配,控制烃类气富集。宝岛A转换带紧邻生烃洼陷宝岛27、25、21洼,发育神狐隆起物源供给的大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具有大型构造脊高效汇聚及主干断裂平行组合且停止活动时间早的特征,是烃类气优势汇聚区,实钻发现厚层优质气层,获得宝岛凹陷首个大型气田宝岛21-1的发现,证实松南—宝岛北部转换带成藏条件好,向东转换断阶带拓展勘探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松南—宝岛凹陷 断裂转换带 古近系 宝岛21-1 大中型气田 大型构造脊 复合圈闭 烃类气
下载PDF
渤海海域前古近系深层潜山类型及其成因 被引量:29
20
作者 徐长贵 侯明才 +5 位作者 王粤川 陈安清 黄志发 罗小平 韩建辉 徐云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32,共12页
锦州南潜山油田和渤中19-6潜山大气田的发现揭示出渤海海域深层潜山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但是,该区复杂多样的潜山结构导致潜山分类方案繁多,制约了对渤海海域潜山类型及油气成藏规律的认识。为此,基于该区已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 锦州南潜山油田和渤中19-6潜山大气田的发现揭示出渤海海域深层潜山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但是,该区复杂多样的潜山结构导致潜山分类方案繁多,制约了对渤海海域潜山类型及油气成藏规律的认识。为此,基于该区已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渤海海域潜山地层结构和断裂分布特征,明确潜山构造特征和潜山演化动力力学机制,讨论潜山分类方案,进而评价潜山带的油气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中生代以来的历次构造运动奠定了渤海海域潜山构造的发育基础,侏罗纪—白垩纪的燕山运动主导了潜山内幕构造样式和外部形态的形成,新生代以来的晚期断陷走滑活动对潜山具有加强及定型作用;(2)渤海海域前古近系构造层自下而上可划分为太古界—元古界构造层、古生界构造层和中生界构造层;(3)潜山构造样式可划分为挤压褶皱、伸展断裂、走滑、反转、底辟等5种类型;(4)渤海海域潜山具有多成因、多结构、多岩性、多形态的复杂特征,依据潜山的"成因—结构"分类原则将其划分为2大类7小类,其中侵蚀残丘型潜山和拉张断垒型潜山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结论认为,渤中低凸起PL7-1中生界潜山与辽西凸起SZ36-1潜山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辽西凸起南端、渤海海域西部的沙垒田凸起西侧—歧口凹陷和渤中凹陷西南缓坡带是有利的潜山油气成藏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渤海海域 深层潜山 构造解析 构造层 断裂分布 成因分类 油气勘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