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玄武岩织物的超细涂料染色
1
作者 高冰 杜金梅 +3 位作者 许长海 苗大刚 张建伟 刘嘉麒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32,共4页
针对玄武岩纤维难以着色的问题,开展了超细涂料对玄武岩织物的轧染染色研究。通过改变染浴中涂料、黏合剂与防泳移剂用量、焙烘温度与时间,探讨其对玄武岩织物染色性能及手感的影响,并确定最佳染色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超细涂料印漂牢... 针对玄武岩纤维难以着色的问题,开展了超细涂料对玄武岩织物的轧染染色研究。通过改变染浴中涂料、黏合剂与防泳移剂用量、焙烘温度与时间,探讨其对玄武岩织物染色性能及手感的影响,并确定最佳染色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超细涂料印漂牢红K-BC、仿活性黏合剂ACRAMIN®PSFC、海藻酸钠(防泳移剂)对玄武岩织物染色时,得色量高,织物耐皂洗色牢度达到5级,耐摩擦色牢度达到3~4级以上,同时手感变化较小。最优染色工艺为涂料30 g/L,黏合剂30 g/L,防泳移剂2 g/L,二浸二轧,105℃预烘3 min,150℃焙烘3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织物 超细涂料 轧染 色牢度
下载PDF
迭代涤纶的中药基天然染料染色
2
作者 贺紫涵 付忠正 +2 位作者 蒋阳 许长海 苗大刚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7-50,共4页
为拓展天然染料在合成纤维染色方面的应用,以三种中药为原料对迭代涤纶进行染色,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染色温度、时间、染料用量及pH对织物K/S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青黛采用还原染色,碱剂氢氧化钠2 g/L、还原剂葡萄糖40 g/L,染色温度100℃... 为拓展天然染料在合成纤维染色方面的应用,以三种中药为原料对迭代涤纶进行染色,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染色温度、时间、染料用量及pH对织物K/S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青黛采用还原染色,碱剂氢氧化钠2 g/L、还原剂葡萄糖40 g/L,染色温度100℃,染色时间40 min,染料质量分数为3%(omf),染液pH为6;五味子及黄连采用直接染色,五味子染料质量分数50%,染液pH为4,黄连染料质量分数为40%,染液pH为7,染色温度100℃,染色时间40 min。染色织物的耐皂洗色牢度均达到3级以上,耐摩擦色牢度均达到4级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染料 迭代涤纶 五味子 黄连 青黛
下载PDF
川东地区台洼边缘二叠系生物礁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9
3
作者 蒋裕强 刁志龙 +3 位作者 徐昌海 冯亮 谷一凡 易娟子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3,共7页
针对川东地区台洼边缘二叠系长兴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认识不清的问题,运用薄片鉴定、岩心观察、常规物性分析等方法,讨论了生物礁滩储层特征及生物礁滩沉积、成岩改造对长兴组储层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生物礁滩储层储集岩类型... 针对川东地区台洼边缘二叠系长兴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认识不清的问题,运用薄片鉴定、岩心观察、常规物性分析等方法,讨论了生物礁滩储层特征及生物礁滩沉积、成岩改造对长兴组储层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生物礁滩储层储集岩类型为生屑云岩及生物礁云岩,生屑云岩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晶间孔、晶间溶孔和非组构选择性溶孔(洞),生物礁云岩则为生物格架孔、非组构选择性溶孔(洞)。储层物性特征整体表现为低孔—中孔、低渗特征,储层控制因素则由沉积阶段物质基础和同生成岩阶段白云石化改造共同构成。沉积阶段沿台洼边缘高能带沉积形成了带状不连续生物礁滩,为后期白云石化改造提供了物质基础。同生成岩阶段形成的中等盐度海水,沿着未被第1期、第2期方解石完全胶结的礁滩原生孔洞空间渗流,对礁滩进行白云石化改造,是礁滩白云岩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研究成果可为川东地区长兴组生物礁滩气藏的勘探拓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洼边缘 礁滩储层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长兴组 川东地区
下载PDF
缓坡型小生物礁体的精细雕刻与“一井双礁”高产气井的突破——以川东地区长兴组小生物礁群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冉崎 陶夏妍 +5 位作者 徐昌海 张连进 黄天俊 刘蜀敏 丁孔芸 蒲柏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18,共9页
缓坡型生物礁具有侧向迁移、礁体规模小、离散状分布的地质特征,生物礁体精细雕刻难度大、生物礁气藏难以实现效益开发。为了破解上述难题,在深入认识缓坡型生物礁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井震结合识别生物礁体的新方法并成功指导了四... 缓坡型生物礁具有侧向迁移、礁体规模小、离散状分布的地质特征,生物礁体精细雕刻难度大、生物礁气藏难以实现效益开发。为了破解上述难题,在深入认识缓坡型生物礁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井震结合识别生物礁体的新方法并成功指导了四川盆地川东地区大猫坪Y012-X16井“一井双礁”的钻探,测试获得113.65×10^(4)m^(3)/d的高产工业气流,取得了生物礁气藏勘探的重大新进展。研究结果表明:①缓坡型生物礁台缘斜坡坡度仅2°~4°,礁体迁移演化规律主要受古地貌及海平面变化的控制,形成多排、多期的小礁体且缓坡型生物礁气藏气水界面不统一,具有“一礁一藏”的特征,礁体顶部含气性好,上二叠统长兴组二段早期礁体整体含气性较差,长兴组三段晚期礁体整体含气性较好;②创新形成以地震“双高”一体化处理技术、数据驱动的“盒状体”透视技术、残厚法沉积古地貌恢复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为核心的生物礁识别新方法,实现了缓坡型小礁体三维空间精细雕刻;③应用生物礁识别新方法落实了大猫坪区块生物礁展布细节,建立了长水平段“一井双礁”开发模式,Y012-X16井刷新了中石油生物礁储层钻遇长度的纪录,为小生物礁群的效益开发开辟了新途径;④大猫坪区块预计可新增多个礁体开发区,可为气藏开发提供近100×104 m3/d的补充产能,具有较大天然气勘探开发潜力。结论认为,缓坡型小生物礁体的精细雕刻技术有助于对四川盆地缓坡型小生物礁群的识别和生物礁气藏的有效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东地区 开江—梁平海槽 上二叠统长兴组 缓坡型生物礁 精细雕刻 一井双礁 高产气井
下载PDF
棉织物的阳离子改性及栀子蓝染色工艺 被引量:8
5
作者 李航 山传雷 +2 位作者 张红霞 许长海 蒋阳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12,20,共4页
为提高天然色素栀子蓝在棉织物上的染色深度和染料利用率,利用含季铵基团的阳离子改性剂对棉织物进行改性。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的改性工艺,并对改性后棉织物的表面Zeta电位及形貌进行表征。利用天然染料栀子蓝对改性棉织物进行染色,探讨... 为提高天然色素栀子蓝在棉织物上的染色深度和染料利用率,利用含季铵基团的阳离子改性剂对棉织物进行改性。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的改性工艺,并对改性后棉织物的表面Zeta电位及形貌进行表征。利用天然染料栀子蓝对改性棉织物进行染色,探讨最佳染色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棉织物的最佳改性工艺为阳离子改性剂质量浓度5 g/L,NaOH质量浓度3 g/L;最佳染色工艺为染色温度80℃,保温时间60 min。改性棉织物的栀子蓝染色K/S值可达4.8,染料的上染率为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染料 染色 阳离子改性 棉织物
下载PDF
婆罗洲晚中生代岩浆弧及陆缘俯冲汇聚体制 被引量:1
6
作者 许长海 朱伟林 廖宗廷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1-719,共9页
婆罗洲地处2大构造域结合部,Schwaner岩浆弧和Meratus、Lupar俯冲杂岩是其显著的地质特征,它们与晚中生代特提斯域或/和古太平洋域的板块俯冲密切相关。婆罗洲中生代地质现有研究程度不高,缺乏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多学科综合研究,... 婆罗洲地处2大构造域结合部,Schwaner岩浆弧和Meratus、Lupar俯冲杂岩是其显著的地质特征,它们与晚中生代特提斯域或/和古太平洋域的板块俯冲密切相关。婆罗洲中生代地质现有研究程度不高,缺乏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多学科综合研究,缺乏与周边区域地质对比研究,制约了对婆罗洲岩浆弧演变及板块俯冲体制的整体认识。关于婆罗洲晚中生代岩浆弧,或强调与特提斯洋向北西俯冲婆罗洲有关,或认为古南海向南俯冲婆罗洲有关,或作为两者联合俯冲控制的产物。前白垩纪SW婆罗洲的基底属性,或认为亲缘于华夏地块,或归属巽他大陆的东延部分,或认为是冈瓦那大陆裂解而来的外来块体。今后研究应加强海陆结合、多学科大区域综合对比,重点围绕岩浆弧、蛇绿岩和俯冲杂岩、区域大断裂和盆地沉积等内容,形成婆罗洲及邻区晚中生代陆缘汇聚体制和2大构造域关系的综合认识,也是深化认识南海中生界弧盆结构、盆地原型及其油气勘探潜力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弧 晚中生代 俯冲体制 婆罗洲
下载PDF
一种边水气藏水侵方向定量识别方法——以川东地区黄龙场长兴组生物礁气藏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徐昌海 陶佳丽 +3 位作者 王俊杰 何溥为 张强 邹高洪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9年第4期90-96,共7页
对于有水气藏,提前预判水侵方向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有效识别边水气藏水侵方向,首先定义影响边水气藏水侵的4大关键地质参数,然后借助优序图法确定这些地质参数的权重,建立水侵风险系数的数学表达式并绘制水侵风险系数平面分布图,即可由... 对于有水气藏,提前预判水侵方向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有效识别边水气藏水侵方向,首先定义影响边水气藏水侵的4大关键地质参数,然后借助优序图法确定这些地质参数的权重,建立水侵风险系数的数学表达式并绘制水侵风险系数平面分布图,即可由图判断水侵优势方向。以四川盆地东部地区黄龙场构造上二叠统长兴组气藏为例,应用结果表明:①气藏北翼地层水水侵方向由北北东方向侵入H4-X3井区,气藏南翼地层水由北北西方向侵入H1-X1井区;②气藏北翼的H5井区和H1-X2井区可能为气藏后续开发的优势水侵方向;③气藏实际出水情况显示出水井水侵风险系数大小与气藏实际出水顺序一致。结论认为:①将多种静态地质参数对边水气藏水侵的影响转化为单一指标--水侵风险系数,克服了以往边水气藏水侵方向无法定量表征的局限性。②利用水侵风险系数平面等值线图可以快速、定量地识别边水气藏开发中后期优势水侵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水气藏 水侵方向 地层水 定量识别 晚二叠世 四川盆地
下载PDF
罗家寨气田飞仙关组储层特征及分类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强 贾长青 +3 位作者 曾文 余杨康 徐昌海 陶佳丽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3年第1期16-20,25,共6页
四川盆地罗家寨气田飞仙关组是川东北地区发现的大型高含硫整装气田,但飞仙关组储层相对较高、储集性能差异大、储层分类不明确,制约了气藏的开发。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岩心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罗家寨气田飞仙关组气藏储层岩石学特... 四川盆地罗家寨气田飞仙关组是川东北地区发现的大型高含硫整装气田,但飞仙关组储层相对较高、储集性能差异大、储层分类不明确,制约了气藏的开发。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岩心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罗家寨气田飞仙关组气藏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进行分析,最终对储层进行分类评价。结果表明:①罗家寨气田飞仙关组储集性能较好,具有储集性的岩类包括鲕粒溶孔云岩、砂屑溶孔云岩、细粉晶云岩以及部分鲕粒灰岩;②储集空间以各类溶蚀孔洞为主,裂缝发育较差;③储层平均孔隙度8.8%,平均渗透率59.85×10^(-3)μm^(2),平均排驱压力0.130 MPa,平均中值压力0.442 MPa,平均束缚水饱和度8.91%,属于高孔隙度、中高渗透率、低排驱压力、低束缚水储层;④罗家寨气田飞仙关组储层以Ⅱ+Ⅲ类为主,占比达82.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家寨气田 飞仙关组 储集性能 物性特征 分类评价
下载PDF
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东侧三叠系飞仙关组鲕滩沉积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李阳 王兴志 +5 位作者 蒲柏宇 徐昌海 杨西燕 朱逸青 黄梓桑 康家豪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6-130,共15页
为了厘清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东侧三叠系飞仙关组层序地层格架下鲕滩的时空分布特征,明确海平面变化对鲕滩迁移的控制机理,开展了岩性特征分析、沉积构造标志识别、层序界面层序地层格架划分等。结果表明:①开江—梁平海槽东侧飞仙... 为了厘清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东侧三叠系飞仙关组层序地层格架下鲕滩的时空分布特征,明确海平面变化对鲕滩迁移的控制机理,开展了岩性特征分析、沉积构造标志识别、层序界面层序地层格架划分等。结果表明:①开江—梁平海槽东侧飞仙关组在持续海退背景下发育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可进一步细分出5个四级层序(Ⅰ—Ⅴ)。②研究区飞仙关组鲕滩主要分布于Ⅰ—Ⅳ层序,Ⅱ层序内的鲕滩最为发育,单体厚度大、连续性好,而Ⅲ,Ⅰ和Ⅳ层序内的滩体发育程度依次减弱,最差呈不连续的零星状分布。③鲕滩在垂向加积的同时也具有明显的侧向迁移特征,整体由台地内部向斜坡方向迁移,其中Ⅰ层序至Ⅱ层序鲕滩侧向迁移特征最明显。④局部地貌高地发生的高频旋回与碳酸盐岩生产速率协同变化,导致研究区飞仙关组鲕滩呈现垂向加积和多期次叠置现象,而海平面下降到基准面以下时,适合滩体生长的水动力条件由局部高地向局部洼地变迁,使得鲕滩由垂向生长演化为侧向进积。⑤平面上,研究区飞仙关组鲕滩主要沿北西—南东(即台地边缘一带)方向展布,以铁山坡、普光地区最为发育,其次为渡口河、七里北以及罗家寨等地。该研究成果可为开江—梁平海槽地区飞仙关组优质滩相储层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鲕滩 层序 海平面升降 飞仙关组 三叠系 开江—梁平海槽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东海晚中生代岩浆弧与陆缘汇聚作用:碎屑锆石U-Pb年代约束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晓龙 许长海 +3 位作者 高顺莉 黄湘通 赵洪 张成晨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80-490,共11页
晚中生代是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东亚大陆的重要时期,也是华南大陆构造-岩浆活动的重要时期。本文通过东海陆架盆地紧邻海礁隆起ECSs611钻井的渐新统花港组(1626~1638m)砂岩和白垩系(1638~1689m)砂岩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等研究,获... 晚中生代是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东亚大陆的重要时期,也是华南大陆构造-岩浆活动的重要时期。本文通过东海陆架盆地紧邻海礁隆起ECSs611钻井的渐新统花港组(1626~1638m)砂岩和白垩系(1638~1689m)砂岩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等研究,获得了~163Ma和~120Ma两期岩浆-变质事件的锆石U-Pb年龄记录。两期岩浆锆石均具有结晶温度低(556~732℃)、流体活动元素U富集(含量82×10-6~3412×10-6)及高场强元素Nb亏损(含量0.6×10-6~13.8×10-6)等特点,它们形成于岩浆弧构造环境。与洋壳锆石相比,两期岩浆锆石元素Y含量(371×10-6~2700×10-6)和U/Yb比值(0.2~6.7)偏低,指示其属于大陆锆石类型。其它碎屑锆石年龄(如2.5~2.4Ga,1.7~1.6Ga,320 Ma和256~207 Ma)与华南大陆主要构造事件一致,初步认为东海海礁隆起应属于华南大陆(华夏地块)东延的部分。如果将海礁-虎皮礁隆起作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岩浆弧一部分,与东海福州凹陷弧前盆地和西南日本至台湾俯冲增生杂岩等单元联结起来,区域上可构成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控制的晚中生代东亚大陆边缘构造轮廓,即岩浆弧→弧前盆地→俯冲增生杂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弧 晚中生代 碎屑锆石 U-Pb年代 东海
下载PDF
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周缘晚二叠世长兴期台缘礁滩沉积结构及其差异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旭 胡明毅 +1 位作者 徐昌海 王大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33-844,共12页
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周缘长兴组生物礁滩型气藏是川东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对象,目前对海槽周缘台缘生物礁滩沉积结构及其差异性研究较少。综合岩心、薄片、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在海槽周缘地震地层格架对比基础上,分析海槽周缘台地... 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周缘长兴组生物礁滩型气藏是川东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对象,目前对海槽周缘台缘生物礁滩沉积结构及其差异性研究较少。综合岩心、薄片、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在海槽周缘地震地层格架对比基础上,分析海槽周缘台地前缘坡度角变化、生物礁滩岩性组成、成礁旋回、外部轮廓、垂向叠加样式、横向迁移、空间展布特征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①开江-梁平海槽形成于晚二叠世断陷期,受近北西走向的基底正断层活动控制,在海槽周缘发育近U形展布的台缘带,台缘古构造格局具有“西北陡峭水深、东南宽缓水浅”的特征。②海槽周缘台缘沉积结构包含4种类型,分别为断控陡坡-加积镶边结构、沉积陡坡-加积镶边结构、缓坡坡折-退积条带状结构以及极缓坡-迁移离散状结构。不同类型台缘结构间互式分布在海槽周缘,西侧和北侧台缘沉积结构以断控或沉积陡坡-垂向叠置型为主,东侧和南侧变为缓坡-退积迁移型。③成因机制上,构造古地貌和海平面变化联合控制了研究区的台缘沉积结构及其差异性。构造古地貌控制台缘带的构成样式及生物礁的发育空间,而海平面的旋回变化控制台缘生物礁滩沉积结构和迁移叠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滩 台地边缘 沉积结构 长兴组 晚二叠世 开江-梁平海槽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废旧有色棉及涤棉混纺织物的臭氧脱色 被引量:7
12
作者 任腊梅 许长海 范雪荣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11,共5页
基于臭氧对染料降解的显著作用,将其引入废旧有色棉及涤棉混纺织物的脱色。从处理时间、织物带液率、pH三个角度出发,以脱色率、强力保留率为指标,探究了臭氧对两种织物脱色效果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臭氧处理后的纤维表面形态... 基于臭氧对染料降解的显著作用,将其引入废旧有色棉及涤棉混纺织物的脱色。从处理时间、织物带液率、pH三个角度出发,以脱色率、强力保留率为指标,探究了臭氧对两种织物脱色效果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臭氧处理后的纤维表面形态进行观察,并应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处理后纤维的聚集态结构。结果表明,臭氧对两种有色织物均具有明显的脱色作用,但也伴随着强力损失。臭氧处理后,纤维表面有刻蚀现象,结晶度降低,证实臭氧处理对纤维有损伤,表明臭氧脱色是通过刻蚀纤维进入纤维内部,与纤维上的染料接触将其降解,从而达到脱色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色 臭氧 涤棉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丽水凹陷构造演化特征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欢 许长海 +2 位作者 申雯龙 王丹萍 邓玉玲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49-957,985,共10页
为了精细刻画东海陆架盆地丽水凹陷构造演化历史,从北至南选取了丽水凹陷8条骨干地震测线剖面,运用平衡剖面技术,对其进行了构造演化剖面的恢复,测定了伸缩量、伸缩率、伸缩速率等参数,对丽水凹陷10个地质时期的伸缩特征进行了定量化、... 为了精细刻画东海陆架盆地丽水凹陷构造演化历史,从北至南选取了丽水凹陷8条骨干地震测线剖面,运用平衡剖面技术,对其进行了构造演化剖面的恢复,测定了伸缩量、伸缩率、伸缩速率等参数,对丽水凹陷10个地质时期的伸缩特征进行了定量化、精细化研究,探讨了其阶段性、空间性伸缩特征。丽水凹陷构造演化阶划可分为断陷初期、断陷早期、断陷晚期、拗陷期、反转期和稳定沉降期6个阶段,古新统灵峰组下段沉积期(T_(9)^(0)—T_(8)^(8))是断陷作用最强烈、断层活动性最强阶段,而不同演化阶段的伸缩特征在空间上存在差异。丽水凹陷的构造演化反映了东海陆架盆地晚中生代以来从早到晚、自西向东发生构造与沉积迁移的规律,其受控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后撤式俯冲的动力学背景,并与东海陆架盆地周围各大汇聚板块的相互作用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剖面 伸缩参数 断层活动速率 构造演化 丽水凹陷 东海陆架盆地
下载PDF
表面阳离子化纳米SiO_(2)的制备及其在拒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攀飞 姚安康 +3 位作者 王少飞 李瀚宇 许长海 杜金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0-165,共6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SiO_(2)纳米颗粒,经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表面修饰双键,以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为阳离子单体,自由基聚合接枝聚合物刷,获得表面阳离子化的纳米SiO_(2)。颗粒表面性质通过红外光谱、接触角、Z... 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SiO_(2)纳米颗粒,经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表面修饰双键,以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为阳离子单体,自由基聚合接枝聚合物刷,获得表面阳离子化的纳米SiO_(2)。颗粒表面性质通过红外光谱、接触角、Zeta电位及粒径分析、热重等表征。结果表明:叔胺聚合物接枝纳米SiO_(2)颗粒表面带正电,具有良好的水分散性,可以和阳离子拒水剂CWR-8GT复配,能在不影响原有拒水剂稳定性及不改变操作条件的情况下在织物表面构筑粗糙结构,提高整理后织物的疏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纳米颗粒 拒水 阳离子改性 粗糙结构
下载PDF
纺织品拒水剂的研究发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安康 周攀飞 +1 位作者 许长海 杜金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5-228,232,共5页
介绍了拒水剂的拒水原理、分类、主要制备方式和性能,以及国内外纺织品用拒水剂的研究进展。概述了五大类常见拒水剂:金属皂类和石蜡类、长链脂肪烃类、有机硅类、含氟类和有机/无机纳米类拒水剂的性能及研究进展,并对拒水剂的发展进行... 介绍了拒水剂的拒水原理、分类、主要制备方式和性能,以及国内外纺织品用拒水剂的研究进展。概述了五大类常见拒水剂:金属皂类和石蜡类、长链脂肪烃类、有机硅类、含氟类和有机/无机纳米类拒水剂的性能及研究进展,并对拒水剂的发展进行展望,可为新型拒水剂的合成及改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拒水剂 有机硅 有机/无机 长链脂肪烃
下载PDF
东海丽水凹陷构造转移带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欢 许长海 +1 位作者 申雯龙 邓玉玲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22,共11页
在伸展断陷盆地中,不同断层之间通过构造转移带进行位移的传递,以此实现区域伸展应力的守恒。东海陆架盆地丽水凹陷构造转移带十分发育,对丽水凹陷的结构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构造转移带研究现状系统调研结果,结合丽水凹陷区域构造... 在伸展断陷盆地中,不同断层之间通过构造转移带进行位移的传递,以此实现区域伸展应力的守恒。东海陆架盆地丽水凹陷构造转移带十分发育,对丽水凹陷的结构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构造转移带研究现状系统调研结果,结合丽水凹陷区域构造解释成果,采用构造分析、断裂解析、断层生长过程恢复、断层位移-走向曲线等方法,对丽水凹陷构造转移带的发育位置、类型及特征进行了详细剖析,识别出中转斜坡、转移断层、调节带3种主要的构造转移带类型,认为构造转移带是造成丽水凹陷灵峰主断裂走向急剧变化以及盆地沉积中心发生跃迁的主要原因,并将丽水凹陷的西次凹划分为南、北2个构造带。进而探讨构造转移带对沉积物输入盆地的影响及其对储层的控制作用,认为丽水凹陷主要边界断层之间发育的中转斜坡是有利的油气成藏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转移带 中转斜坡 转移断层 调节带 丽水凹陷
下载PDF
提高天然染料染色棉织物的耐日晒色牢度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心茹 山传雷 +3 位作者 刘殷 曲延梅 许长海 蒋阳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3-36,40,共5页
天然染料染色织物存在耐日晒色牢度差的缺陷,试验采用媒染、棉织物阳离子改性、加入日晒牢度提升剂和有色纤维拼混的方式,探究提升天然染料染色棉织物耐日晒色牢度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与金属媒染的棉织物相比,通过阳离子改性再染色的... 天然染料染色织物存在耐日晒色牢度差的缺陷,试验采用媒染、棉织物阳离子改性、加入日晒牢度提升剂和有色纤维拼混的方式,探究提升天然染料染色棉织物耐日晒色牢度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与金属媒染的棉织物相比,通过阳离子改性再染色的棉织物具有较好的耐日晒色牢度。经过日晒牢度提升剂JYE811处理之后,天然红色染料染色的棉织物经过12h日晒后色差小于1.5;天然染料染色棉纤维占比30%时,黄、蓝两种颜色的混合棉纤维经12h日晒后色差均在1.0左右,可满足服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染料 染色 耐日晒色牢度 棉织物
下载PDF
Zircon U-Pb Dating on Granitoids from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and its Geotectonic Relevance 被引量:15
18
作者 SHI Hesheng xu changhai +1 位作者 ZHOU Zuyi MA Changqi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359-1372,共14页
Zircon U-Pb ages of 163.8-100.4 Ma and 146.6-134.5 Ma are obtained for the granitoids from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and from southern Guangdong Province, respectively. These new dating data accord well with the cr... Zircon U-Pb ages of 163.8-100.4 Ma and 146.6-134.5 Ma are obtained for the granitoids from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and from southern Guangdong Province, respectively. These new dating data accord well with the crystallization ages of Yanshanian granitoids broadly in the Nanling. The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of South China, as revealed by a combination of zircon U-Pb data, underwent a key granitoid-dominated magmatism in 165-100 Ma. Its evolution varied temporally, and spatially, registering under control of the paleo-Pacific slab subduction. The granitoids that occurred in 165-150 Ma broadly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to the Nanling are preferably related to two settings from volcanic-arc to back-arc extension, respectively. The activities of Cretaceous granitoids migrated from the southeastern Guangdong (148-130 Ma) to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127-112 Ma), corresponding to the model of a retreating subduction. The subduction-related granitoid magmatism in South China continued until 108-97 Ma. A tectonic transformation from slab-subduction to extension should occur at -10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NITOID zircon U-Pb dating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South China
下载PDF
棉用阴离子型含SiO_(2)无氟拒水剂的制备及应用
19
作者 赵治涛 张璐璐 +2 位作者 杜金梅 许长海 蒋阳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4-78,共5页
为了有效提高无氟丙烯酸酯类拒水剂的拒水效果,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聚氧乙烯硬脂酸酯(Brij72)为乳化剂,先将正硅酸四乙酯(TEOS)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进行乳化,再水解缩聚获得表面含碳碳双键的改性硅球,然后通过乳液聚合的... 为了有效提高无氟丙烯酸酯类拒水剂的拒水效果,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聚氧乙烯硬脂酸酯(Brij72)为乳化剂,先将正硅酸四乙酯(TEOS)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进行乳化,再水解缩聚获得表面含碳碳双键的改性硅球,然后通过乳液聚合的方式制备通过化学键与丙烯酸酯类单体聚合物相连的阴离子型含SiO_(2)无氟拒水剂,并利用其对棉织物进行拒水整理。探讨了硅球引入方式、TEOS和VTMS配比、改性硅球氨水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拒水剂粒径的影响,并对棉织物整理工艺进行优化。整理后棉织物静态水接触角为146º,经50次水洗后,整理棉织物仍具有较好的拒水性,白度几乎没有改变,断裂强度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型 二氧化硅 无氟 拒水剂 棉织物
下载PDF
The Southward Extension of Cathaysia Block: Evidence from Zircon UPb Dates of Borehole Volcanic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5
20
作者 xu changhai QUE Xiaoming +2 位作者 SHI Hesheng ZHOU Zuyi MA Changqi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5期1370-1386,共17页
Five Paleogene volcanics sampled from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were analyzed via LA-ICP-MS zircon U-Pb dating, including basalt and andesite from Borehole SCSVI and volcanic agglomerate from Borehole SCSV2, respec... Five Paleogene volcanics sampled from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were analyzed via LA-ICP-MS zircon U-Pb dating, including basalt and andesite from Borehole SCSVI and volcanic agglomerate from Borehole SCSV2, respectively. A total of 162 zircon U-Pb dates for them cover an age range from Neoarchean to Eocene, in which the pre-Paleocene data dominate. The Paleogene dates of 62.5±2.2 Ma and 42.1±2.9 Ma are associated with two igneous episodes prior to opening of South China Sea basin. Those pre-Paleocene zircons are inherited zircons mostly with magmatogenic oscillatory zones, and have REE features of crustal zircon. Zircon U-Pb dates of 2518-2481 Ma, 1933- 1724 Ma, and 1094-1040 Ma from the SCSV1 volcanics, and 2810-2718 Ma, 2458-2421 Ma, and 1850-993.4 Ma from the SCSV2 volcanics reveal part of Precambrian evolution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well comparable with age records dated from the Cathaysia block. The data of 927.0±6.9 Ma and 781±38 Ma dated from the SCSV2 coincide with amalgamation between Yangtze and Cathaysia blocks and breakup of the Rodinia, respectively. The age records of Caledonian orogeny from the Cathaysia block are widely found from our volcanic samples with concordant mean ages of 432.0±5.8 Ma from the SCSV1 and of 437±15 Ma from the SCSV2. The part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resembling the Cathaysia underwent Indosinian and Yanshannian tectonothermal events. Their age signatures from the SCSV1 cover 266.5±3.5 Ma, 241.1±6.0 Ma, 184.0±4.2 Ma, 160.9±4.2 Ma and 102.8±2.6 Ma, and from the SCSV2 are 244±15 Ma, 158.1±3.5 Ma, 141±13 Ma and 96.3±2.1 Ma. Our pre-Paleogene U-Pb age spectra of zircons from the borehole volcanics indicate that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underwent an evolution from formation of Precambrian basement, Caledonian orogeny, and Indosinian orogeny to Yanshannian magmatism. This process can be well comparable with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South China, largely supporting the areas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as part of southward extension of the Cathay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ehole volcanics zircon U-Pb dates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Cathaysi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