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银鱼早期发育阶段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免疫和代谢的关联
1
作者 周依帆 张希昭 +5 位作者 周彦锋 徐东坡 王晨赫 郭世越 蒋书伦 尤洋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6,共14页
为了解大银鱼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变化规律与特征,采集大银鱼胚胎期(心跳期,XT)、内源性营养期(采样时间为孵化后第1天,记为H1)、混合性营养期(孵化后第4天,H4)、开口摄食期(孵化后第7天,H7)和外源性营养期(孵化后第10天,H10)5... 为了解大银鱼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变化规律与特征,采集大银鱼胚胎期(心跳期,XT)、内源性营养期(采样时间为孵化后第1天,记为H1)、混合性营养期(孵化后第4天,H4)、开口摄食期(孵化后第7天,H7)和外源性营养期(孵化后第10天,H10)5个发育时期的样本。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观察大银鱼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演替,尤其是摄食前后的微生物群落特征和关键菌属;并结合同批次样品的转录组数据,基于关联网络方法重点分析了与免疫和代谢相关的菌属。结果显示:大银鱼早期发育阶段各时期的β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01),其中,XT的优势菌群为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和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胚后H1时期的优势菌群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H4时期的主要菌群为黄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H7和H10时期的主要菌群为弯曲杆菌属(Flectobacillus)和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在各时期中稳定存在。与多种免疫和代谢基因表达显著相关的是弯曲杆菌属等节点菌属。本研究首次获得了大银鱼早期发育阶段的微生物演替信息,同时,筛选到的优势菌属与节点菌属将为大银鱼苗种的规模化培育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银鱼 早期发育 微生物 16S rRNA 转录组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Coupling Systems in Bohai Bay Area Based on a Vector Autoregression(VAR)Model 被引量:1
2
作者 CAO Huimin WANG Ping +2 位作者 ZHANG Surong xu dongpo TIAN Weiju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CAS CSCD 2024年第2期557-566,共10页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impact of land-based contaminants and tertiary industrial structure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selected Bohai Bay area,China.Based on panel data spanning 2011-2020,a vector autoregressive(V...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impact of land-based contaminants and tertiary industrial structure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selected Bohai Bay area,China.Based on panel data spanning 2011-2020,a vector autoregressive(VAR)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and forecast the short-run and long-run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ree industrial structures,pollutant discharge,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nvironmental index had a long-term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with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economic index.Per capital chemical oxygen demand(PCOD)and per capita ammonia nitrogen(PNH_(3)N)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delta per capita GDP(dPGDP),while per capita solid waste(PSW),the secondary industry rate(SIR)and delta tertiary industry(dTIR)had a negative impact on dPGDP.The VAR model under this coupling system had stability and credibility.The impulse respons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hort-term effect of the coupling system on dPGDP wa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Granger causality test results.In addition,variance decomposition was used in this study to predict the long-term impact of the coupling system in the next ten periods(i.e.,ten years).It was found that dTIR had a great impact on dPGDP,with a contribution rate as high as 74.35%in the tenth period,followed by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PCOD up to 3.94%,while the long-term contribution rates of PSW,SIR and PNH3N were all less than 1%.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to maintain the vital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event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hai Bay area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cointegration theory VAR model impulse response
下载PDF
基于钴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IF-67)催化性能的牛奶中大肠杆菌O157:H7快速定量检测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淑娟 刘程 +5 位作者 方水琴 田亚晨 董庆利 王翔 许东坡 刘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323-328,共6页
建立一种基于金属有机骨架催化性能的快速定量检测牛奶中大肠杆菌O157:H7的方法。以2-甲基咪唑和CoCl2 6H2O为原料,Bola型两亲性表面活性剂为溶剂合成一种钴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IF-67)。对ZIF-67的催化性能进行研究,发现ZIF-67具有和辣... 建立一种基于金属有机骨架催化性能的快速定量检测牛奶中大肠杆菌O157:H7的方法。以2-甲基咪唑和CoCl2 6H2O为原料,Bola型两亲性表面活性剂为溶剂合成一种钴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IF-67)。对ZIF-67的催化性能进行研究,发现ZIF-67具有和辣根过氧化物酶类似的催化活性,并能在无过氧化氢存在的情况下催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显色。基于此建立一种通过磁性微球进行特异性富集,通过检测与靶标结合的ZIF-67的量间接检测牛奶中大肠杆菌O157:H7的方法,该方法的检测范围为17~1.7×108 CFU/mL,检测限为17 CFU/mL,检测过程在1 h以内。该方法能快速、简单、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定量地检测出牛奶中的大肠杆菌O157:H7,在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筛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金属有机骨架(ZIF-67)材料 过氧化物酶样活性 显色反应 双抗体夹心法 大肠杆菌O157:H7
下载PDF
淮河橄榄蛏蚌营养成分及矿物质元素季节性变化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马学艳 孙光兴 +7 位作者 王林 徐东坡 金武 吕国华 徐跑 丁图强 闻海波 顾若波 《农学学报》 2021年第10期90-94,119,共6页
为评估橄榄蛏蚌的营养价值,以淮河橄榄蛏蚌为材料,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分析及生化方法测定了软体部营养成分及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显示:在3月、6月、9月、12月含肉率在58.03%~62.61%,6月含肉率显著低于12月(P<0.05),与3月、... 为评估橄榄蛏蚌的营养价值,以淮河橄榄蛏蚌为材料,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分析及生化方法测定了软体部营养成分及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显示:在3月、6月、9月、12月含肉率在58.03%~62.61%,6月含肉率显著低于12月(P<0.05),与3月、9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12月与3月、9月含肉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水分、粗脂肪无显著季节性差异(P>0.05),粗蛋白在6月、9月、12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显著低于3月(P<0.05),灰分在6月、9月、12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显著高于3月(P<0.05);淮河橄榄蛏蚌软体部(干物质)含必需氨基酸7种,非必需氨基酸10种,总氨基酸含量在52.12%~54.31%之间,必需氨基酸含量在20.57%~21.94%,呈味氨基酸含量在19.09%~19.43%,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含量在4个季节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检测元素中,Hg因含量低而未检出,检测结果显示Mn、Fe、Zn、Cu、Pb、Cd这6种元素在4个季节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淮河橄榄蛏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较好的食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蛏蚌 营养成分 矿物质元素 季节性变化
下载PDF
秀丽白虾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及长臂虾亚科系统进化初步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敏莹 徐东坡 +3 位作者 周彦锋 方弟安 刘凯 潘泽钰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17期157-164,共8页
旨在了解秀丽白虾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及线粒体16S r RNA基因在虾类物种鉴定及系统分类中的作用,采用PCR特异扩增测序的方法,对秀丽白虾(Exopalaemon modestus)的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长臂虾亚科虾类的系统发育关系... 旨在了解秀丽白虾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及线粒体16S r RNA基因在虾类物种鉴定及系统分类中的作用,采用PCR特异扩增测序的方法,对秀丽白虾(Exopalaemon modestus)的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长臂虾亚科虾类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54尾秀丽白虾16S r RNA基因共发现5种单倍型和8个变异位点。13种长臂虾间的遗传距离在0~0.2614之间,7个属间的遗传距离为0.1344~0.2769。NJ法和ME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除洁白长臂虾外,同属的不同种先聚成一支,其中东方白虾和脊尾白虾亲缘关系最近。长臂虾属和小长臂虾属亲缘关系很近,长臂虾属为多起源;推测洁白长臂虾与宽额拟瘦虾之间的分化时间距今约22.34百万年。本研究结果表明,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不能单独对长臂虾亚科虾类进行物种鉴定,但进行系统分类和亲缘关系分析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丽白虾 16S rRNA基因 长臂虾亚科 分子系统进化
下载PDF
基于金属-生物分子骨架(Bio-MOF-11)材料催化性能的牛奶中大肠杆菌O157:H7快速定量检测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淑娟 葛康洁 +5 位作者 郭亮 李杰 许东坡 王翔 邱璟璇 刘箐 《工业微生物》 CAS 2019年第6期9-17,共9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种基于金属-生物分子骨架催化性能的快速定量检测牛奶中大肠杆菌O157:H7的新方法。以腺嘌呤和醋酸钴为原料,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合成一种钴金属-生物分子骨架(Bio-MOF-11)。对Bio-MOF-11的催化性能进行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种基于金属-生物分子骨架催化性能的快速定量检测牛奶中大肠杆菌O157:H7的新方法。以腺嘌呤和醋酸钴为原料,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合成一种钴金属-生物分子骨架(Bio-MOF-11)。对Bio-MOF-11的催化性能进行研究,发现Bio-MOF-11具有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类似的催化活性,并能在无过氧化氢(H2O2)存在的情况下催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显色。基于此建立一种通过磁性微球进行特异性富集,通过检测与靶标结合的Bio-MOF-11的量间接检测牛奶中大肠杆菌O157:H7的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3×10^3-6 CFU/mL,检测限为8 CFU/mL,检测时间为25 min。该方法能快速,简单,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定量地检测出牛奶中的大肠杆菌O157:H7,在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筛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生物分子骨架(Bio-MOF-11) 过氧化物酶样活性 显色反应 双抗体夹心法 大肠杆菌O157:H7
下载PDF
1956年~2020年黄河源区径流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蓝云龙 黎曙 +3 位作者 李霞 关铜垒 徐东坡 刘佳嘉 《陕西水利》 2022年第6期33-36,39,共5页
利用水文站点1956年~2020年实测径流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性分析法、Pettitt突变分析法和小波分析法对黄河源区黄河沿、玛曲、唐乃亥的3个站点的年径流量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分析黄河源径流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956年~202... 利用水文站点1956年~2020年实测径流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性分析法、Pettitt突变分析法和小波分析法对黄河源区黄河沿、玛曲、唐乃亥的3个站点的年径流量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分析黄河源径流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956年~2020年黄河沿站年径流量呈不显著减少趋势,玛曲站、唐乃亥站呈现不显著增加的趋势。在整个系列年中3个站点无显著突变点。黄河沿站年径流量第一主周期的周期大小为18年,玛曲站及唐乃亥站第一主周期的周期大小为2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分区 年径流量 趋势性 突变性 周期性
下载PDF
1956—2018年中国降水特征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39
8
作者 徐东坡 李金明 +3 位作者 周祖昊 刘佳嘉 严子奇 汪党献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27,共8页
基于中国2424个气象站点1956—2018年逐日降水数据,采用Mann-Kendall趋势性分析法、Pettitt突变分析法和小波分析法对全国及分区域的降水量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了全国及区域上的多种降水演变特征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 基于中国2424个气象站点1956—2018年逐日降水数据,采用Mann-Kendall趋势性分析法、Pettitt突变分析法和小波分析法对全国及分区域的降水量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了全国及区域上的多种降水演变特征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尺度上来看:1956—2018年中国降水量呈现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在整个系列年中无显著突变点,且仅存在以20 a为周期的一级主周期。从区域尺度上来看:(1)全国大部分区域降水量无显著的趋势性变化和突变特征,其中华南地区、华中大部、华东大部、黑龙江省以及四川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均呈现不显著的增加趋势,而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吉林省、辽宁省,以及西南地区的云南省和贵州省等少部分地区降水量呈现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大部分区域第一主周期为20 a左右(±2 a);(2)我国西北西部地区和西藏自治区等部分区域的降水量存在显著的增加趋势,均在80年代和90年代发生显著突变,而西北西部地区的第一主周期基本为6 a左右(±2 a),西藏地区第一主周期基本为10 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降水量 降水特征 时空分布规律
下载PDF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长江江苏段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增殖放流资源贡献率的评估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习文 刘熠 +6 位作者 薛向平 王邢艳 文红 王小豪 徐东坡 周彦锋 方弟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54-1164,共11页
近年来,长江下游进行了大规模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增殖放流活动,而增殖放流对鲢资源的贡献如何,成为亟待探究的科学问题.本研究基于已开发的11对微卫星引物,标记8个主要原良种场(为江苏省各地政府放流工作提供苗种的单位)... 近年来,长江下游进行了大规模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增殖放流活动,而增殖放流对鲢资源的贡献如何,成为亟待探究的科学问题.本研究基于已开发的11对微卫星引物,标记8个主要原良种场(为江苏省各地政府放流工作提供苗种的单位)鲢繁殖亲本群体,利用微卫星亲子鉴定技术,评估2016-2017年长江江苏段鲢增殖放流对鲢在江群体的资源贡献率.研究结果显示,621尾繁殖亲本群体和475尾长江捕捞鲢群体共检测出191种等位基因,每个座位的等位基因种类数、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范围分别为9~36、0.536~0.793、0.597~0.941;对应平均值分别为17.36、0.656、0.794.11个座位均表现出高度的多态性,每个座位的多态信息含量范围为0.560~0.938,平均值为0.771,证明选用的11对微卫星引物可作为亲子鉴定的有效工具.亲子鉴定结果表明,在亲本性别未知的情况下,非亲排除率(NEP)范围为2.4%~42.4%,累积非亲权排除率(CEP)在99.99%以上;475尾长江鲢群体中,鉴定出39尾鲢个体来自于原良种场鲢亲本群体所繁殖的后代,即回捕率为8.21%.综合分析可见,2016-2017年,长江江苏段增殖放流对鲢资源量有较好的补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放流 微卫星标记 亲子鉴定 资源贡献率 长江江苏段
下载PDF
基于微卫星标记对长江下游鲢遗传多样性现状的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罗宇婷 方弟安 +6 位作者 周彦锋 徐东坡 彭云鑫 彭飞 张桂宁 刘凯 尤洋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8-57,共10页
为了解长江下游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布,该研究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通过对2017—2019年长江湖口、安庆、芜湖、当涂、镇江、靖江、张家港和常熟8个江段鲢野生群体共327份DNA进行基... 为了解长江下游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布,该研究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通过对2017—2019年长江湖口、安庆、芜湖、当涂、镇江、靖江、张家港和常熟8个江段鲢野生群体共327份DNA进行基因分型与遗传多样性相关分析,比对了其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和遗传结构情况。结果显示,长江下游8个群体总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但群体内缺乏足够的杂合子,8个群体等位基因数(N_(a))介于6.0~12.3,有效等位基因数(N_(e))介于3.94~6.10,观测杂合度(H_(o))和期望杂合度(H_(e))分别介于0.617~0.719和0.658~0.774,无偏期望杂合度(uH_(e))介于0.671~0.782,Shannon's信息指数(I)介于1.38~1.86,群体内近交系数(F)介于0.001~0.174;遗传分化分析显示F_(st)(F-statitics values)介于0.006~0.068,基因流(N_(m))介于3.41~41.9,遗传距离(D)介于0.001~0.106,湖口群体与其他群体表现出中等程度的遗传差异,其他群体间遗传差异很小,分子方差分析显示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97.6%);遗传结构分析显示湖口群体有不同于其他群体的基因库。结果表明江湖连通性可能对于鲢在湖口江段展现独特遗传分化特征具有积极意义,而形成这种种群分化究竟是由于地理距离的空间隔离还是生境差异的生理屏障有待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标记 长江下游
下载PDF
温度对不同规格橄榄蛏蚌能量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吕国华 梁建超 +7 位作者 徐东坡 马学艳 顾若波 王林 丁图强 徐跑 华丹 闻海波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77-1186,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温度对不同规格橄榄蛏蚌能量代谢的影响,进一步完善橄榄蛏蚌的生理能量学资料,并指导我国橄榄蛏蚌的规模化人工养殖。[方法]利用室内静水法研究了5个温度(15、20、25、30和35℃)对橄榄蛏蚌稚蚌、幼蚌及成蚌耗氧率...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温度对不同规格橄榄蛏蚌能量代谢的影响,进一步完善橄榄蛏蚌的生理能量学资料,并指导我国橄榄蛏蚌的规模化人工养殖。[方法]利用室内静水法研究了5个温度(15、20、25、30和35℃)对橄榄蛏蚌稚蚌、幼蚌及成蚌耗氧率、排氨率、摄食率和同化率等的影响,并建立不同温度下的能量收支方程。[结果]温度对橄榄蛏蚌耗氧率、摄食率、排氨率和同化率影响显著。稚蚌、幼蚌和成蚌的耗氧率、排氨率、摄食率和同化率均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耗氧率和摄食率在30℃达到最大值,而排氨率和同化率在25℃时达到最大值;规格对橄榄蛏蚌耗氧率、摄食率、排氨率和同化率影响显著。橄榄蛏蚌稚蚌摄食率、耗氧率、排氨率均显著高于幼蚌和成蚌。橄榄蛏蚌能量分配策略中呼吸能占比最大(22.01%~94.90%),其次是排粪能(9.47%~59.69%)和生长能(-25.39%~56.33%),排泄能最小(0.37%~20.08%)。橄榄蛏蚌生长能占摄食能比例随温度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在20℃或25℃时达到峰值,在15℃时最低,稚蚌、幼蚌和成蚌生长能占比分别在25~35℃,20~30℃和15~30℃时较高,其适温范围随生长增大而增大。[结论]温度和规格对橄榄蛏蚌代谢生理和摄食生理均存在显著影响。20~25℃时橄榄蛏蚌生长能占摄食能比例较高,更适宜其生长,橄榄蛏蚌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也随规格增大而逐渐增大,稚蚌和幼蚌对低温的耐受能力低,成蚌对高温的耐受能力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蛏蚌 温度 规格 耗氧率 能量收支
下载PDF
纳米颗粒在侧流免疫层析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田亚晨 王淑娟 +10 位作者 马兰 谢曼曼 许东坡 刘程 丁承超 郭亮 方水琴 王翔 邱景璇 董庆利 刘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348-356,共9页
侧流免疫层析技术(lateral flow immunoassay,LFIA)有效地结合了色谱分析卓越的分离能力和免疫分析的高度特异性,加之其便携性,使其为需要灵敏、定量的现场检测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LFIA中,标记物是影响其灵敏度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 侧流免疫层析技术(lateral flow immunoassay,LFIA)有效地结合了色谱分析卓越的分离能力和免疫分析的高度特异性,加之其便携性,使其为需要灵敏、定量的现场检测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LFIA中,标记物是影响其灵敏度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LFIA的检测性能主要通过使用纳米颗粒标记物来改善。纳米颗粒标记物按材料可分为有色纳米颗粒、发光纳米颗粒以及磁性纳米颗粒等。本文旨在归纳总结纳米颗粒作为标记物在LFIA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详尽解析了各类纳米颗粒对试纸条分析性能的改善情况,以期为研究者在设计试纸条时对适宜纳米颗粒的选择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标记物 侧流免疫层析技术
下载PDF
基于COⅠ基因研究钱塘江三角鲂亲本、放流和自然捕捞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邢艳 徐东坡 +4 位作者 张婉平 童奇烈 方弟安 周彦锋 张敏莹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3-611,共9页
为研究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亲本、放流和自然捕捞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现状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运用PCR产物纯化测序的方法,测定了三角鲂2个亲本群体、3个放流群体和1个自然捕捞群体共计6个群体224尾样品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 为研究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亲本、放流和自然捕捞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现状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运用PCR产物纯化测序的方法,测定了三角鲂2个亲本群体、3个放流群体和1个自然捕捞群体共计6个群体224尾样品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COⅠ)基因序列。结果表明:在661 bp序列中共检测到192个变异位点(占核苷酸总数的29.05%),A、T、C、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6.5%、28.0%、29.0%和16.5%,A+T含量(54.5%)高于G+C含量(45.5%);共检测到31个单倍型,其中,6个为至少2个群体共享的单倍型,hap9和hap2为第一、二优势单倍型,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8.66%和22.32%,25个为仅1个群体享有的特有单倍型(占总样本数的13.4%),这与基于单倍型的网络结构图得出的hap9为最原始单倍型的结果一致;6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 d)为0.710~0.848(平均值0.705),核苷酸多样性(P i)为0.00307~0.00840(平均值0.00578),其中,景山亲本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余杭放流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 st)为-0.00934~0.19355(平均值0.09909),基因流(N m)>1;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群体内遗传变异为90.09%,群体间遗传变异为9.91%,6个群体间的Nei s遗传距离为0.003~0.009。研究表明,钱塘江三角鲂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群体间基因交流较多,部分群体间存在中等遗传分化,自然捕捞与养殖群体间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鲂 钱塘江 COⅠ基因 群体 遗传分化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长江下游刀鲚(Coilia nasus)仔稚鱼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熠 任鹏 +3 位作者 杨习文 李新丰 徐东坡 方弟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06-517,共12页
刀鲚(Coilia nasus)是长江下游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具有溯河洄游型和淡水定居型两种生态类型.本研究于2016年58月在刀鲚繁殖高峰期内同时对长江下游湖口、安庆和靖江江段进行刀鲚早期资源调查,研究分析对比了长江下游江段刀鲚仔稚鱼的... 刀鲚(Coilia nasus)是长江下游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具有溯河洄游型和淡水定居型两种生态类型.本研究于2016年58月在刀鲚繁殖高峰期内同时对长江下游湖口、安庆和靖江江段进行刀鲚早期资源调查,研究分析对比了长江下游江段刀鲚仔稚鱼的丰度情况、时空格局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调查期间,靖江江段刀鲚仔稚鱼平均密度最高;刀鲚仔稚鱼在调查各江段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之间均出现一段较短时间的高峰期,这与刀鲚的产卵类型有关;湖口刀鲚仔稚鱼的爆发时间早于安庆和靖江江段,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湖口江段存在的定居型刀鲚产卵造成的;推测长江江水倒灌的特殊环境现象刺激了刀鲚性腺的发育,使得湖口江段8月产卵群体较多;各江段断面空间上的刀鲚仔稚鱼密度差异可能是沿岸地形和水体动力学差异所产生的现象;各江段刀鲚仔稚鱼密度最高峰时的水流量均处于较低水平,水温分别为25.87、25.27和21.67℃,均达到了刀鲚产卵所需条件.研究结果初步反映了长江下游刀鲚仔稚鱼的时空特征,为长江下游刀鲚资源的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 刀鲚 仔稚鱼 时空分布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三龄群体的生物学可塑性初探 被引量:2
15
作者 彭飞 方弟安 +5 位作者 周彦锋 唐永凯 徐东坡 刘凯 苏胜彦 尤洋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6-95,共10页
中华绒螯蟹的自然繁殖洄游群体中有零星的未成熟个体存在,高纬度和高海拔的低温环境可使未成熟个体比例显著增加并易于收集,本研究对其后续三龄阶段是否能够正常生长和繁殖开展了实验验证。于2018年春季采集青海省可鲁克湖的二龄未成熟... 中华绒螯蟹的自然繁殖洄游群体中有零星的未成熟个体存在,高纬度和高海拔的低温环境可使未成熟个体比例显著增加并易于收集,本研究对其后续三龄阶段是否能够正常生长和繁殖开展了实验验证。于2018年春季采集青海省可鲁克湖的二龄未成熟个体作为蟹种,移回长江流域的池塘中试养,首次获得了人工培育的中华绒螯蟹三龄群体(暂定名"三龄蟹")。实验结果表明:1)经过渡驯化后,中华绒螯蟹群体在池塘中能够顺利完成蜕壳生长;生长性能与常规养殖蟹相当,养成规格大于可鲁克湖区成蟹。2)获得的三龄雌雄个体均可性成熟,繁殖力指标与常规蟹相似;通过土池育苗方式可以获得其子代。3)池塘养殖的三龄蟹营养组分完整,个别指标与常规蟹差异显著,这可能与其高原湖泊生活史有关。研究结果还显示,二龄未成熟蟹规格小于同龄的常规蟹,经三龄阶段的池塘养殖蟹规格又明显大于同期的可鲁克湖区蟹,说明中华绒螯蟹的生活史中存在着低温滞育和补偿生长的现象。综上所述,三龄蟹群体生活史较为复杂,其营养沉积特征、矿质元素含量、阶段性生长和积温差异等可为探究无脊椎动物低温滞育、生活史周期延长和补偿生长机制等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三龄群体 补偿生长 繁殖力
下载PDF
基于形状及纹理特征的淡水鱼种类自动识别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梁钊董 熊兴国 +4 位作者 徐东坡 陆明洲 沈明霞 张婉平 童奇烈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76-585,共10页
[目的]本文利用自行搭建的淡水鱼图像采集装置在淡水鱼捕捞现场采集鱼体图像,在图像数据集上提出一种实用的淡水鱼自动识别分类方法。[方法]对14类淡水鱼图像进行预处理、自模板匹配操作,分割出完整的鱼体前景图像;提取鱼体全身、去尾... [目的]本文利用自行搭建的淡水鱼图像采集装置在淡水鱼捕捞现场采集鱼体图像,在图像数据集上提出一种实用的淡水鱼自动识别分类方法。[方法]对14类淡水鱼图像进行预处理、自模板匹配操作,分割出完整的鱼体前景图像;提取鱼体全身、去尾鱼体及鱼尾的16维形状特征,利用灰度-梯度共生矩阵(GLGCM)、局部二值模式(LBP)及Gabor变换提取鱼体纹理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分别筛选GLGCM纹理+形状、LBP纹理+形状和Gabor纹理+形状特征累积贡献率超过85%的特征组合。将降维前后特征集的70%和30%分别作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利用朴素贝叶斯、K近邻(KNN)、线性回归、决策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SVM)、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7种机器学习方法训练淡水鱼品种分类器,并利用验证集数据分析对比各分类器的性能。[结果]鱼体前景图像分割算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自模板匹配方法可在不建立大规模模板库的前提下,以99.79%的正确率分割鱼体图像。分类器性能验证及对比结果表明,基于GLGCM纹理+形状特征的随机森林分类器的淡水鱼识别精度最高,降维获得的5维GLGCM纹理+形状特征向量识别14种淡水鱼的正确率达到99.52%。[结论]提出的自模板匹配方法可以在不构建庞大模板库的前提下实现鱼体前景区域的分割,基于筛选得到的GLGCM纹理+形状特征的随机森林分类器可用于自动识别淡水鱼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淡水鱼分类 纹理 特征降维 随机森林
下载PDF
盐度对橄榄蛏蚌幼蚌存活、呼吸与摄食代谢及能量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吕国华 张婷 +9 位作者 姚静婷 丁图强 徐东坡 占明飞 顾若波 徐跑 马学艳 金武 东新旭 闻海波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02-808,共7页
为了探究在滨海NaCl型盐碱地或滩涂养殖橄榄蛏蚌Solenaia oleivira幼蚌的可能性,采用等对数间距法进行了幼蚌(湿体质量为2.63 g±0.47 g)在淡水(0.20)和高盐度(2.00、3.31、3.70、4.24、4.92、5.82、7.00)急性胁迫下的存活试验,选择... 为了探究在滨海NaCl型盐碱地或滩涂养殖橄榄蛏蚌Solenaia oleivira幼蚌的可能性,采用等对数间距法进行了幼蚌(湿体质量为2.63 g±0.47 g)在淡水(0.20)和高盐度(2.00、3.31、3.70、4.24、4.92、5.82、7.00)急性胁迫下的存活试验,选择96 h半致死盐度(LC_(50))的50%作为可驯化盐度,采用室内静水法测定了该盐度下幼蚌的耗氧率、排氨率、摄食率和排粪率等,并建立能量收支方程。结果表明:盐度为2.00时,幼蚌在72 h时开始出现死亡,盐度为7.00时,幼蚌在48 h内全部死亡,96 h LC_(50)为4.47;选择可驯化盐度为2.23,与淡水组相比,在高盐度(2.23)应激下,幼蚌的耗氧率、排氨率、摄食率、滤水率和排粪率显著升高(P<0.05),而吸收效率略有降低(P>0.05);在高盐度(2.23)应激下,幼蚌用于呼吸代谢和摄食代谢的能量明显增加,呼吸能(R)、排泄能(U)和排粪能(F)占摄食能(C)比例增大,而生长能(P)占摄食能比例明显下降,淡水状态和高盐度(2.23)应激下的能量收支方程分别为100 C=57.22R+9.49U+9.05F+24.23P和100C=62.55R+13.99U+12.05F+11.41P。研究表明,橄榄蛏蚌幼蚌对钠盐耐受性较差,高盐度对橄榄蛏蚌呼吸代谢和摄食代谢均有显著影响,养殖幼蚌的滨海NaCl型盐碱地或滩涂水域盐度应小于2.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蛏蚌 盐度 耗氧率 摄食率 能量收支
下载PDF
6个不同群体鳜基于SSR的遗传多样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梦晨 徐东坡 +3 位作者 方弟安 周彦锋 刘凯 张敏莹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26期147-152,共6页
旨在了解不同群体鳜遗传多样性及种质资源现状,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采自6个不同群体鳜96尾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经筛选的10对引物在6个鳜群体中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2.2000~2.5000,期望杂合度(He)为0.6489~0.7... 旨在了解不同群体鳜遗传多样性及种质资源现状,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采自6个不同群体鳜96尾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经筛选的10对引物在6个鳜群体中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2.2000~2.5000,期望杂合度(He)为0.6489~0.7289,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614~0.6409(PIC>0.5);群体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606(0.05<Fst<0.15),平均基因流(Nm)为4.0151;检验表明,除高邮和靖江群体外,其他4个群体均不同程度地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主要表现为杂合子缺失。构建的UPGMA聚类图显示,铜陵、安庆、太湖、高邮和靖江群体聚为一类,当涂群体聚为另一类。本研究表明6个鳜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群体间遗传分化水平中等,群体间存在着一定的基因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群体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淮河入海通道及其附近水系鱼类群落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田振 徐东坡 +5 位作者 周彦锋 景丽 葛优 张晏江 赵立祥 刘鹏飞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14-921,共8页
为研究苏北鱼类群落组成及影响鱼类群落结构的重要环境因子,于2018年对淮河入海通道及附近水域进行了全面调查,共设采样点30个(S1~S30),采用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和冗余分析(RDA)方法对渔获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共采... 为研究苏北鱼类群落组成及影响鱼类群落结构的重要环境因子,于2018年对淮河入海通道及附近水域进行了全面调查,共设采样点30个(S1~S30),采用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和冗余分析(RDA)方法对渔获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共采集鱼类53种9322尾,隶属于7目14科,以鲤形目Cypriniformes种类最多,其中,鲤科Cyprinidae占明显优势,其次是鲿科Bagridae、鰕虎鱼科Gobiidae;对鱼类群落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调查区域鱼类被划分为3个类群,其中,废黄河水域s23与灌河s25、s293个站位为一个类群,苏北灌溉总渠附近水域的s3、s4、s7、s10等9个站位为一个类群,射阳河及其支流水域的s13、s14、s16等18个站位为一个类群;调查站位中靠近废黄河和苏北灌溉总渠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Margalef丰富度指数(R)数值较大,而Simpson优势度指数(λ)在调查区域分布相对均匀;采用冗余分析方法分析鱼类群落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发现深度、浊度、pH、温度为影响调查区域鱼类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淮河入海通道及其附近水系鱼类均以鲤形目鲤科鱼类为主要组成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 鱼类群落 多样性分析 空间分布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昆承湖鱼类群落结构及经济鱼类年龄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亚东 周雪明 +3 位作者 任泷 凡迎春 徐东坡 徐跑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3-1021,共9页
为掌握昆承湖鱼类群落组成现状及主要经济鱼类年龄特征,基于2020年8月—2021年7月一周年的鱼类监测数据,对该水域鱼类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同时鉴定了主要经济鱼类的年龄特征。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采集鱼类37种,隶属于5目8科30属,以鲤科鱼... 为掌握昆承湖鱼类群落组成现状及主要经济鱼类年龄特征,基于2020年8月—2021年7月一周年的鱼类监测数据,对该水域鱼类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同时鉴定了主要经济鱼类的年龄特征。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采集鱼类37种,隶属于5目8科30属,以鲤科鱼类(28种)为主,占总物种数的75.68%,鱼类组成以中上层、定居型和杂食性鱼类为主;刀鲚Coilia nasus、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似鱼乔Toxabramis swinhonis、似鳊Pseudobrama simoni、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花■Hemibarbus maculatus、似刺鳊鮈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大鳍鱊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和鲫Carassius auratus为优势种;生物多样性分析显示,鱼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为夏季最高,且季节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特征分析显示,鲢、鳙优势年龄均为5~6龄,各年龄组的鲢平均体质量为1 567.99 g,鳙平均体质量为1 549.59 g,与其他湖泊同龄鲢、鳙相比,昆承湖鲢、鳙体质量均明显偏低;等级聚类(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NMDS)分析显示,鱼类群落变化主要受季节影响,且空间差异较小。研究表明,昆承湖复杂多样的生境特征为其较高的鱼类多样性提供了有利条件,鲢、鳙规格较小主要是放养密度过高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承湖 种类组成 生态类型 多样性格局 年龄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