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长期定位试验的土壤健康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明岗 段英华 +2 位作者 白珊珊 张文菊 孙楠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3-1261,共9页
土壤健康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重大需求。长期定位试验时空覆盖面广、数据丰富、施肥管理措施多样,对于土壤健康的研究和健康土壤的培育是难得的宝贵平台。本文在总结土壤健康的内涵及指... 土壤健康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重大需求。长期定位试验时空覆盖面广、数据丰富、施肥管理措施多样,对于土壤健康的研究和健康土壤的培育是难得的宝贵平台。本文在总结土壤健康的内涵及指标体系与我国长期定位试验布局情况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基于长期定位试验的作物产量演变及高产稳产性、土壤有机质演变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土壤pH演变及生物多样性演变等耕地质量和土壤健康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基于长期定位试验的土壤健康研究展望,包括建立因地制宜的土壤健康指标及评价体系,深入解析土壤健康演变的规律和驱动机制与发展健康土壤培育技术,以期高质量推进土壤健康研究,从而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健康 长期定位试验 作物产量 土壤有机质 土壤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工科类大学生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实践
2
作者 刘东 徐明刚 魏领会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41期159-163,共5页
高等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环节落实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劳动教育理念是工科特色明显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重要使命和任务。本项目将劳动教育与... 高等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环节落实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劳动教育理念是工科特色明显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重要使命和任务。本项目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的过程中,探索将大学生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融合发展,在融合发展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以劳动教育为其他“四育”提供助力。通过劳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了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劳动教育 专业教育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对煤矿复垦土壤磷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孙晓东 高文俊 +3 位作者 郝鲜俊 徐明岗 张杰 孟会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7-689,共13页
【目的】石灰性复垦土壤磷素含量极低且易被其他离子吸附固定,严重影响作物的吸收与利用。研究不同有机肥对石灰性复垦土壤磷吸附解吸特征的影响,为加速培肥煤矿复垦土壤提供技术和理论依据。【方法】在山西省孝义市采煤塌陷区进行了4... 【目的】石灰性复垦土壤磷素含量极低且易被其他离子吸附固定,严重影响作物的吸收与利用。研究不同有机肥对石灰性复垦土壤磷吸附解吸特征的影响,为加速培肥煤矿复垦土壤提供技术和理论依据。【方法】在山西省孝义市采煤塌陷区进行了4年的定位培肥试验,共设置了6个处理:不施肥、施鸡粪、施猪粪、施牛粪和氮钾肥、施氮磷钾肥。采集各处理土壤样品进行吸附动力学试验,测定复垦土壤磷最大吸附量、最大缓冲容量、吸附饱和度、解吸率,并分析影响磷吸附解吸的关键因素。【结果】采用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可以极好地拟合复垦土壤对磷的吸附(R^(2)=0.924~0.992)。复垦年限和施肥处理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对复垦土壤磷吸附解吸产生显著影响。随复垦年限的增加,土壤磷最大吸附量显著降低,而土壤磷吸附饱和度和解吸率显著增加。与复垦第1年相比,复垦第4年各施肥处理的土壤磷最大吸附量降低了12%~26%,土壤磷吸附饱和度增加了218%~885%,土壤磷解吸率增加了86%~118%。与两个化肥处理相比,3种有机肥处理下土壤磷最大吸附量显著降低了30%,最大缓冲容量降低了31%,土壤磷吸附饱和度增加了34%,磷解吸率增加了16%~24%。而且不同有机肥处理间也存在显著差异,有机肥对磷吸附的影响表现为猪粪>鸡粪>牛粪,对磷解吸的影响表现为鸡粪>猪粪>牛粪。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全磷和有机质是影响磷吸附–解吸的主要因素,贡献率分别为74%和13%(P<0.01)。【结论】施肥可以降低采煤塌陷复垦土壤对磷的吸附,增加磷的解吸能力,同一磷水平下有机肥的影响效果显著好于化肥。土壤对磷的吸附–解吸主要受土壤全磷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在增加土壤磷有效性方面,鸡粪的效果优于猪粪和牛粪。随着施肥年限的增加磷吸附饱和度逐渐增加,建议持续监测土壤磷吸附–解吸特性,以警惕有机肥长期施用引起的环境磷流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矿区复垦土壤 磷素最大吸附量 磷吸附饱和度 磷解吸率
下载PDF
云南大理烟区土壤有效磷时空变化及分区施磷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程晓梅 王斐 +4 位作者 孙楠 蒯雁 范志勇 徐明岗 李建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03-1111,共9页
【目的】研究云南大理烟区土壤有效磷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分区,为优质烟草生产中磷素管理和面源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在云南大理开展,该区年均烤烟种植面积3.23万hm^(2)左右,分别于1999、2012、2018和2022年选取5个典型植烟... 【目的】研究云南大理烟区土壤有效磷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分区,为优质烟草生产中磷素管理和面源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在云南大理开展,该区年均烤烟种植面积3.23万hm^(2)左右,分别于1999、2012、2018和2022年选取5个典型植烟片区的代表性烟田256、633、1244和2332块,测定土壤有效磷含量,利用地统计学及GIS技术分析近40年5个时间段(1982、1999、2012、2018和2022年)大理5个植烟县域土壤有效磷时空变异特征,依据土壤有效磷含量现状进行合理施磷分区。【结果】烟区土壤有效磷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1982—2022年有效磷含量由8.09 mg/kg升高到43.92 mg/kg,升高了4.42倍。1982年有效磷含量均处“低”等级(<20 mg/kg),1999—2022年以“中等”为主(20~40 mg/kg),面积占比50%以上。近40年土壤有效磷块金效应由<25%上升至41.45%,表明地形等自然因素影响减弱,施肥等人为因素影响增强。根据当前有效磷含量,高磷区和极高磷区面积占比34.21%,主要分布于弥渡北部、祥云西部及宾川西南和东北。【结论】近40年大理烟区土壤有效磷提升明显,人为因素作用增强,总体有效磷含量较高,大部分烟田可减施或不施磷肥,应分区施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 烟田 土壤有效磷 时空变化 合理施肥
下载PDF
有机肥对煤矿复垦土壤团聚体碳氮磷含量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晓东 栗海鹏 +3 位作者 高文俊 张杰 徐明岗 郝鲜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93-2207,共15页
【目的】施用有机肥可以有效改善煤矿复垦土壤肥力低、团聚体数量少和土壤微生物活性低的问题。研究施用不同有机肥对复垦土壤团聚体中碳氮磷养分及细菌群落变化特征的影响,为复垦土壤合理培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托山西省孝义市... 【目的】施用有机肥可以有效改善煤矿复垦土壤肥力低、团聚体数量少和土壤微生物活性低的问题。研究施用不同有机肥对复垦土壤团聚体中碳氮磷养分及细菌群落变化特征的影响,为复垦土壤合理培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托山西省孝义市采煤塌陷区进行5年的定位培肥试验,供试作物为玉米。田间试验设施用鸡粪、猪粪、牛粪、化肥4个处理,另设一个不施肥对照。施肥处理每年养分总投入量为N 200 kg/hm^(2)、P_(2)O_(5)100 kg/hm^(2)、K2O 100 kg/hm^(2),有机肥用量以P_(2)O_(5)100 kg/hm^(2)为标准折算,氮、钾不足部分以化肥补充。在第5年玉米收获后,采集0—20 cm土壤样品,以干筛法将土壤样品分为>2 mm、0.25~2 mm和<0.25 mm 3个粒径组,通过常规化学方法测定各粒径土壤团聚体中碳、氮、磷养分含量,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法测定细菌群落及相对丰度。【结果】1)与CK相比,化肥处理显著降低了>2 mm团聚体比例,有机肥处理则提高了>2 mm团聚体比例,其中鸡粪处理的增幅达到显著水平。鸡粪、猪粪和牛粪处理较化肥处理>2 mm团聚体比例分别提高了35.56%、22.32%和20.25%。施肥显著增加了各粒径团聚体中碳、氮、磷养分含量。在>2 mm团聚体中,有机肥处理的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较化肥处理平均提升了42%,猪粪处理DOC含量较鸡粪和牛粪处理分别显著提升了28%和40%;在0.25~2 mm团聚体中,有机肥处理的全氮(TN)、全磷(TP)、微生物量氮(SMBN)和微生物量磷(SMBP)增幅平均分别为41%、73%、42%和260%(P<0.05),上述各指标的提升幅度均表现为鸡粪>猪粪≥牛粪;在<0.25 mm团聚体中,有机肥处理对有机碳(SOC)、速效磷(AP)和微生物量碳(SMBC)的增幅平均分别为75%、373%和124%,对SOC和SMBC的提升均表现为猪粪>鸡粪≥牛粪,猪粪处理的SOC含量较鸡粪和牛粪分别高24%和23%,SMBC含量分别高23%和21%,而鸡粪对SMBP的提升幅度最大,牛粪最小,鸡粪SMBP含量较牛粪显著增加了41%。2)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和拟杆菌门为本研究土壤中的优势菌门。连续5年施肥显著增加了0.25~2 mm团聚体中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与CK相比,施肥处理酸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了17.8%~110.0%,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提升了8.98%~43.5%,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提升了19.9%~56.0%,且有机肥处理的提升幅度达到显著水平。PICRUSt功能预测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增加了碳氮磷代谢相关功能基因丰度,以鸡粪的增幅最大。【结论】施用有机肥可以改善复垦土壤结构,并增加各粒径团聚体中碳氮磷养分含量。不同有机肥对土壤团聚体中养分及细菌群落的影响不同,其中猪粪对碳含量的提升幅度最大,鸡粪对磷含量及细菌多样性和丰度的提升幅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复垦土壤 团聚体 PICRUSt功能预测 细菌群落
下载PDF
不同改良材料对红壤酸度的改良作用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锐 金玉霞 +5 位作者 王好圆 杨昌富 余发美 文石林 徐明岗 蔡泽江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9-205,共7页
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4种改良材料(生物炭、炭基肥、猪粪、石灰)及其用量对红壤pH、交换性酸、土壤养分以及玉米生长的影响。共设置10个处理:不添加改良材料的对照(CK),添加1%和3%生物炭(B1、B3),1%和3%炭基肥(BF1、BF3),猪粪替代化学氮肥... 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4种改良材料(生物炭、炭基肥、猪粪、石灰)及其用量对红壤pH、交换性酸、土壤养分以及玉米生长的影响。共设置10个处理:不添加改良材料的对照(CK),添加1%和3%生物炭(B1、B3),1%和3%炭基肥(BF1、BF3),猪粪替代化学氮肥20%和40%(M20、M40),0.02%和0.04%石灰(L0.02、L0.04),M20+L0.02(M20L0.02)。结果表明,与CK相比,BF3、生物炭、有机肥和石灰处理均能维持红壤pH,而BF1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pH,降幅为0.19个单位;B3、BF1、M40和L0.04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酸含量。BF1和BF3处理较CK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增加了83和305 mg/kg;M40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4.1 mg/kg,而M20处理无显著差异;B1、B3和BF3处理较CK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46、138和171mg/kg。与CK相比,BF3%处理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降低37%;各改良措施间以B3处理最高,显著高于BF3、M20、L0.02、L0.04和M20L0.02处理。与CK相比,BF3处理显著增加玉米吸氮量,增幅为32%,而其它处理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4种改良材料均可以改善红壤酸度;综合作物生长和养分平衡,以生物炭作为红壤酸度改良材料,可适当减少钾肥投入,炭基肥则可减少化学氮、钾肥投入,以猪粪为材料则可减少化学磷肥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度改良 红壤 PH 交换性酸 养分含量
下载PDF
我国南方不同母质土壤pH剖面特征及酸化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7
作者 赵凯丽 王伯仁 +3 位作者 徐明岗 蔡泽江 石伟琦 马海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08-1315,共8页
【目的】母质是影响土壤理化性质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不同母质土壤pH的剖面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为防治土壤酸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湖南祁阳白茅草植被下七种母质(第四纪红土、红砂岩、板页岩、花岗岩、石灰岩、紫色页岩、河流冲积物... 【目的】母质是影响土壤理化性质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不同母质土壤pH的剖面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为防治土壤酸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湖南祁阳白茅草植被下七种母质(第四纪红土、红砂岩、板页岩、花岗岩、石灰岩、紫色页岩、河流冲积物)发育的土壤,测定不同层次(0-20、20-40、40-60、60-80和80-100 cm)土壤pH,通过比较表层(0-20 cm)与底层(60-100 cm) pH的差异来表征表层土壤是否酸化及酸化程度;测定0-20 cm土层的酸碱缓冲容量、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比表面积及颗粒组成,分析影响表层酸化的主要因素。【结果】石灰岩剖面土壤的pH (8.46~8.72)最高,呈强碱性,其次为河流冲积物(7.37~7.87)、紫色页岩土壤(7.41~8.00),呈碱性;花岗岩、第四纪红土、红砂岩、板页岩四种母质发育的红壤呈酸性或强酸性,以花岗岩红壤pH (5.31~5.70)较高,其次为第四纪红土(4.62~4.97)、红砂岩红壤(4.31~4.67),板页岩红壤pH (4.25~4.49)最低。比较表层(0-20 cm)与底层(60-100 cm)土壤的pH,发现七种母质剖面土壤的表层均出现了pH降低,说明表层已出现酸化现象,酸化程度大小依次为:紫色页岩土壤>河流冲积物土壤、花岗岩红壤>第四纪红土、红砂岩红壤>石灰岩土壤、板页岩红壤。对表层土壤的比表面积、颗粒组成(黏粒、粉粒、砂粒含量)和pH、酸碱缓冲容量、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含量共八种理化因素进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由于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七种母质土壤并未发现影响表层酸化的主要因素,但在四种母质(第四纪红土、红砂岩、板页岩、花岗岩)发育的酸性红壤中阳离子交换量是影响表层酸化的主要因素。【结论】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表层红壤酸化差值呈显著负相关,是影响第四纪红土、红砂岩、板页岩和花岗岩四种酸性红壤表层酸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质 酸化 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剖面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量氮对小麦各生育期氮素形态的调控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俊杰 邹洪琴 +4 位作者 许发辉 张水清 岳克 徐明岗 段英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21-1329,共9页
【目的】土壤中氮素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作物对氮的吸收。明确各形态氮素对作物吸氮量的贡献,研究调控土壤氮素形态的因素,为培育氮素高效和作物高产的土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基于河南新乡的“国家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 【目的】土壤中氮素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作物对氮的吸收。明确各形态氮素对作物吸氮量的贡献,研究调控土壤氮素形态的因素,为培育氮素高效和作物高产的土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基于河南新乡的“国家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长期定位试验,以不施肥(CK)、施NPK化肥(NPK)和1.5倍NPK化肥并配施有机肥(1.5MNPK)3个处理的土壤作为低肥力(F1)、中肥力(F2)和高肥力(F3)土壤进行小麦盆栽试验。3个肥力土壤处理施肥方法相同,盆钵埋于土壤内,盆钵顶部露出地面5 cm。分别在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和成熟期采集土壤和植株样品,测定小麦产量、各生育期吸氮量,分析土壤有机氮、矿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固持氮库(微生物量氮和固定态铵)含量差异,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建立各形态氮素与小麦吸氮量的相关关系。【结果】3个肥力水平土壤矿质氮含量在小麦生长期内总体呈下降趋势,收获期土壤矿质氮含量在F1、F2、F3中分别比播种前显著下降了2.9、1.8和6.8 mg/kg。从拔节期到收获期,土壤微生物量氮在F1先增加后降低,在F3中持续增加,在F2中先降低后增加。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在拔节期前和孕穗期后均无显著变化,但从拔节期到孕穗期,3个肥力土壤中固定态铵含量均显著提高。而固持氮库在不同肥力土壤间差异明显,其从播种前到拔节期在F1中增加了10.6 mg/kg,而在F2和F3中分别降低了14.3和32.2 mg/kg;从拔节期到孕穗期都显著增加;从孕穗期到收获期在F1中降低了2.4 mg/kg,而在F2和F3中分别增加8.2和8.7 mg/kg。小麦的产量和吸氮量均在F3中最高,F1中最低;氮素表观平衡在F1中最高,F3中最低。SEM分析结果表明,固持氮库可直接正向调控小麦吸氮量,有机氮库通过固持氮库和矿质氮库之间的变化而间接调控小麦吸氮量。【结论】包含微生物量氮和固定态铵的固持氮库可直接正向调控小麦吸氮量,有机氮库通过影响固持氮库和矿质氮库间接调控小麦吸氮量。由于固定态铵在拔节前和孕穗期后含量较为稳定,在高肥力土壤上微生物量氮随着小麦生育期的推进显著增加,可促进小麦的生长和氮素吸收,减少肥料氮的残留量,较高的微生物量氮又可作为氮库来固存易损失的矿质氮和肥料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氮吸收 矿质氮 固定态铵 微生物量氮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南方典型农田磷肥回收率变化 被引量:7
9
作者 黄晶 张淑香 +4 位作者 石孝均 黄庆海 聂军 徐明岗 张会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30-1639,共10页
【目的】通过比较南方典型农田不同土壤类型、不同施肥模式下的土壤供磷能力、磷肥回收率,揭示长期施肥下磷肥回收率时空变化特征,为区域内磷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重庆北碚紫色土(始于1991)、湖南望城(始于1981)和江... 【目的】通过比较南方典型农田不同土壤类型、不同施肥模式下的土壤供磷能力、磷肥回收率,揭示长期施肥下磷肥回收率时空变化特征,为区域内磷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重庆北碚紫色土(始于1991)、湖南望城(始于1981)和江西进贤(始于1981)红壤性水稻土长期施肥定位试验。选取不施肥(CK)、单施稻草、厩肥(M)、施化学氮钾肥(NK)、施化学氮钾肥+猪粪(NKM)、施化学氮磷肥(NP)、施化学氮磷钾肥(NPK)、施氮磷钾肥+厩肥、猪粪(NPKM)或稻草(NPKS)等不同施肥处理,分析长期不同施肥下作物吸磷量、磷肥回收率和磷肥累积回收率的动态变化,探讨不同施肥下作物磷肥回收率的变化特征。【结果】长期不施磷肥,土壤自然供磷量显著下降,北碚紫色土(21年)、望城(23年)和进贤(27年)红壤性水稻土的年下降速率分别为0.60、0.48和0.63 kg/hm^2。各试验点不同处理作物历年平均吸磷量的大小顺序为NPK、NPKS和NPKM> NP、NKM> CK或NK (P <0.05)。NPK配施猪粪,与配施厩肥或秸秆配施相比较,其作物吸磷量更高。3个试验点磷肥回收率随着施肥年限增加而提高。NPK处理磷肥回收率每年增加0.15%~1.94%,NPKM和NPKS处理磷肥回收率每年增加0.07%~1.60%。NPK处理磷肥累积回收率在37.8%~61.5%之间,NPKM和NPKS处理,其磷肥累积回收率较NPK处理降低了3.0%~34.3%。【结论】土壤的磷素自然供给量随作物种植年限增加而显著下降。磷肥的施用能够显著提高作物的吸磷量,NPK平衡施用的吸磷量显著高于化肥偏施;氮肥投入量每增加100 kg/hm^2,作物吸磷量增加5 kg/hm^2。各试验点磷肥回收率随施肥年限的增加而提高。NPK配施有机肥相比较NPK,降低了磷肥的累积回收率。磷肥施用量每增加P 10 kg/hm^2,磷肥回收率下降约0.9%。NPK与猪粪配合施用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通过适当提高化学氮肥用量、减少化学磷肥投入的措施,从而提高磷肥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紫色土 红壤性水稻土 磷肥回收率 磷肥累积回收率
下载PDF
叶面追施硝态氮肥抑制菠萝营养生长效应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菁 徐明岗 +3 位作者 孙光明 石伟琦 冼皑敏 马海洋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2-86,共5页
采用叶面淋施的盆栽试验方法,以我国菠萝主栽品种-巴厘为试材,研究不同形态氮素对盆栽菠萝营养生长和菠萝叶片黄化的影响,为菠萝氮肥合理施用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叶面淋施硝态氮处理的菠萝根、茎叶生物量显著低于叶面淋施铵态氮、... 采用叶面淋施的盆栽试验方法,以我国菠萝主栽品种-巴厘为试材,研究不同形态氮素对盆栽菠萝营养生长和菠萝叶片黄化的影响,为菠萝氮肥合理施用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叶面淋施硝态氮处理的菠萝根、茎叶生物量显著低于叶面淋施铵态氮、酰胺态氮,黄叶数显著高于叶面淋施铵态氮、酰胺态氮。与铵态氮相比,硝态氮处理的菠萝总叶数、根数目、根重、茎叶重分别减少18.7%、26.5%、49.7%、43.5%,黄叶数增加192.7%。叶面淋施硝态氮抑制菠萝营养生长主要机理是硝态氮提高了土壤p H值,减少了铁吸收,降低菠萝叶片中全铁、活性铁、叶绿素含量(与铵态氮相比,分别减少25.9%、66.9%、2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淋施 菠萝 硝态氮 铵态氮 营养生长
下载PDF
壮秧影响不同节氮水平下早稻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金 涂田华 +9 位作者 谢江 曾广初 李瑶 邱才飞 关贤交 邓国强 陈先茂 邵彩虹 徐明岗 彭春瑞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6-106,共11页
【目的】培育壮秧和施用分蘖肥是促进水稻早发的重要措施,但增施分蘖肥易导致水稻无效分蘖增加和氮素流失。研究双季稻区早稻壮秧和分蘖肥节氮条件下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特性,以期为早稻节氮控污和丰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 【目的】培育壮秧和施用分蘖肥是促进水稻早发的重要措施,但增施分蘖肥易导致水稻无效分蘖增加和氮素流失。研究双季稻区早稻壮秧和分蘖肥节氮条件下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特性,以期为早稻节氮控污和丰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超级杂交早稻‘淦鑫203’为材料,采用壮苗育秧(状秧)和普通育秧(普秧)两种方式培育秧苗。于2014-2015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壮秧常规施氮(VS+100%N)、节氮10%(VS–10%N)、节氮20%(VS–20%N)、节氮30%(VS–30%N) 4个处理,以普秧常规施氮(NS+100%N)处理和不施氮空白(NS+0N)处理分别作对照,共6个处理。减施的氮肥均在分蘖肥中扣除,除不施氮对照外,各处理基肥氮(72 kg/hm^2)和穗肥氮(54 kg/hm^2)均保持不变。分析早稻拔节期、齐穗期和成熟期SPAD值、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各器官氮素含量,并测定成熟期水稻产量及其构成,明确了植株总氮积累量、氮素转运量、氮表观转运率、氮素利用效率等。【结果】与NS+100%N处理相比,壮秧条件下分蘖肥节氮10%~30%对叶片SPAD值和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但壮秧能促进分蘖发生和成穗,在生育中后期可逐渐弥补分蘖肥节氮对分蘖期干物质积累的不利影响,成熟期VS–10%N和VS–20%N处理干物质积累量较对照NS+100%N增加,产量分别增加了8.5%和1.5%;VS–30%N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则呈下降趋势。同时,壮秧有利于提高早稻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各器官氮含量和氮积累量,与NS+100%N处理相比,VS+100%N处理成熟期氮素积累量显著增加了6.9%,VS–10%N和VS–20%N处理无显著变化,VS–30%N处理显著下降了9.7%。壮秧处理氮素回收率和氮素农学效率较NS+100%N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12.1%~22.4%和9.9%~24.7%(P <0.05)。【结论】双季稻区早稻壮秧可以促进分蘖早发,提高叶片的干物质生产能力和氮代谢性能,弥补分蘖肥减氮后对水稻前期生长的不利影响,提高后期的干物质生产量和氮运转量。通过培育壮秧,分蘖肥减施总施氮量的20%以内,早稻产量不会下降,可实现水稻的节氮、丰产和节本栽培,有利于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和减少氮素流失对环境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壮秧 产量 节氮水平 氮素效率
下载PDF
施用有机肥提升不同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差异性 被引量:28
12
作者 陆太伟 蔡岸冬 +3 位作者 徐明岗 高强 孙楠 张文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83-2193,共11页
基于收集已发表文献数据,建立具备相同有机碳分组方法(湿筛法)、相对独立的43篇文献的319组成对数据,利用Meta整合分析法研究不同耕地类型、种植制度及土壤质地条件下施肥对各粒径团聚体(>2、2~0.25、0.25~0.053、<0.053 mm)有机... 基于收集已发表文献数据,建立具备相同有机碳分组方法(湿筛法)、相对独立的43篇文献的319组成对数据,利用Meta整合分析法研究不同耕地类型、种植制度及土壤质地条件下施肥对各粒径团聚体(>2、2~0.25、0.25~0.053、<0.053 mm)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均显著提升了土壤总有机碳(TSOC)及>2、2~0.25、0.25~0.053 mm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有机肥对总有机碳的提升幅度(38.0%)是化肥(8.8%)的4.3倍,而对各级团聚体有机碳的提升幅度(39.7%~72.3%)是化肥(4.3%~15.8%)的4.6~9.2倍(P<0.05)。对于<0.053 mm团聚体有机碳而言,施用化肥无影响,但有机肥能显著提升其有机碳含量。在同一条件不同粒径下,与不施肥相比,一年两熟、旱地、砂土及黏土下施用有机肥对2~0.25 mm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提升幅度显著高于其他粒径。在同一粒径不同条件下,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有机肥对不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提升幅度(P<0.05)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2~0.25 mm:砂土>壤土、黏土;旱地>水田、水旱轮作;0.25~0.053 mm和<0.053 mm:一年一熟>一年两熟;旱地>水田、水旱轮作。施用化肥与施用有机肥结果类似,但差异不显著。施用化肥显著降低了水田中<0.053 mm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降低幅度为16.4%。>0.25和<0.25 mm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与TSOC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TSOC每增加1.00g·kg^(-1)时,>0.25 mm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幅度(0.61 g·kg^(-1))要高于<0.25 mm粒径(0.23 g·kg^(-1))。可见,施用有机肥有利于农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累积,尤其是大团聚体(>0.25 mm),而不同条件下,尤其在旱地及质地较轻的砂土中,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累积更应该考虑有机肥的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团聚体有机碳 耕地类型 土壤质地 整合分析法
下载PDF
施磷量与小麦产量的关系及其对土壤、气候因素的响应 被引量:34
13
作者 冯媛媛 申艳 +3 位作者 徐明岗 田应兵 任凤铃 段英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83-691,共9页
【目的】分析在有效磷含量不同的土壤中磷肥施用量对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探明在保证小麦高产的前提下,不同有效磷含量土壤中施磷量与小麦籽粒产量之间的关系,为小麦生产中合理施用磷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根... 【目的】分析在有效磷含量不同的土壤中磷肥施用量对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探明在保证小麦高产的前提下,不同有效磷含量土壤中施磷量与小麦籽粒产量之间的关系,为小麦生产中合理施用磷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根据1990—2017年间已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国磷肥田间试验的文献,建立土壤有效磷、施磷量和小麦籽粒产量的数据库。采用数据整合分析方法 (Meta-analysis),研究在3个土壤有效磷梯度(<10、10~20、> 20 mg/kg)下,不同施磷(P_2O_5)量(<60、60~90、90~120、120~150、> 150 kg/hm2)对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分析施磷量与小麦籽粒产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环境因素的响应。【结果】1)除在有效磷>20 mg/kg的土壤上施用P_2O_5> 90 kg/hm2的高量磷肥外,在其它有效磷含量土壤上施用磷肥对小麦籽粒产量的提高均具有正影响。具体表现为:在有效磷<10 mg/kg的土壤上,小麦籽粒产量随施磷量的升高而呈直线上升趋势,其中施P_2O_5> 150 kg/hm2的磷肥对小麦的增产作用最强(36.6%);在有效磷含量为10~20 mg/kg的土壤上,90~120 kg/hm2的P_2O_5施用量对小麦的增产作用最强(25.8%);在有效磷含量> 20 mg/kg的土壤上,小麦籽粒产量与施磷量的关系符合米歇里西方程,即小麦籽粒产量随施磷量先增加后达到平衡,且磷肥施用对小麦的有效增产作用相对较弱(<8%)。2)在不同的环境因素下磷肥施用对小麦籽粒产量的提高均为正影响。具体表现为:在不同的气候类型条件下,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施用磷肥对小麦籽粒产量的提高幅度为19.4%,高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10.7%);在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黑垆土中磷肥施用对小麦籽粒产量的提高幅度为34.4%,显著高于黄棕壤(10.3%)、棕壤(9.2%)和褐土(15.6%);在不同小麦种植区中,春小麦区中磷肥施用对小麦籽粒产量的提升幅度为32.9%,显著高于北方冬小麦区(13.9%)和南冬小麦区(10.8%)。【结论】在试验前初始有效磷含量不同的土壤中,磷肥施用量对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其中在亚热带季风气候、黑垆土、春小麦区条件下施磷的增产作用较强。因此,在小麦生产过程中施用磷肥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土壤有效磷含量,适量施肥,减少磷素浪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效磷 土壤类型 磷肥施用量 小麦籽粒产量 数据整合分析
下载PDF
西部地区紫色土近30年来土壤肥力与生产力演变趋势分析 被引量:27
14
作者 王齐齐 徐虎 +4 位作者 马常宝 薛彦东 王传杰 徐明岗 张文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92-1499,共8页
【目的】紫色土在我国分布范围广泛,面积约1889×104 hm2,近年来紫色土面临着土壤肥力和质量下降等问题。本研究以我国西部地区的8个紫色土长期定位试验监测点为对象,对近30年来紫色土的养分和生产力数据进行分析,以期探明农民长期... 【目的】紫色土在我国分布范围广泛,面积约1889×104 hm2,近年来紫色土面临着土壤肥力和质量下降等问题。本研究以我国西部地区的8个紫色土长期定位试验监测点为对象,对近30年来紫色土的养分和生产力数据进行分析,以期探明农民长期常规施肥管理模式下紫色土肥力的演变特征,为土壤养分的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性的指导。【方法】利用时间趋势分析和中值分析的方法,分别总结了紫色土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有效磷(AP)、速效钾(AK)、pH、碳氮比以及小麦、玉米、甘薯产量在不同监测阶段的演变特征和总体变化趋势,分析了紫色土常规施肥管理模式下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变化趋势;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方法,分别对上述6个肥力因子和三种作物产量进行分析,探究了紫色土土壤肥力的主要贡献因子和紫色土作物产量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与初始监测阶段相比,29年常规施肥下紫色土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无显著变化,但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以不同程度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在2011—2016监测阶段的平均值为15.34 mg/kg,比初始监测阶段(6.10 mg/kg)显著提高了151.4%;土壤速效钾含量在2011—2016年的平均值比初始监测阶段(1988—1992年)增加了17.23 mg/kg (提高了23.1%)。29年常规施肥管理模式下紫色土pH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比初始监测阶段降低了0.24个单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紫色土土壤肥力的两个决定因子是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主要障碍因素是较低的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紫色土整体作物产量的主要环境因子分别为土壤pH、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的肥力因子为土壤pH,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的肥力因子为土壤有效磷,对甘薯产量影响最大的肥力因子为土壤速效钾。【结论】近29年来,在常规施肥管理模式下土壤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显著上升,一方面提高了玉米、甘薯生产力,但却导致了养分的不平衡,紫色土全氮含量和pH出现了下降,导致小麦产量出现下降风险。紫色土肥力的障碍因子是较低的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所以农民常规施肥不利于紫色土的培肥,应该注重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在提高土壤磷和钾有效性的同时,保持土壤全氮和有机质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土壤养分 土壤肥力 常规施肥 产量 演变特征
下载PDF
秸秆与氮肥不同配比对红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26
15
作者 马想 黄晶 +3 位作者 赵惠丽 徐明岗 姜慧敏 段英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74-1580,共7页
【目的】秸秆碳氮比是影响其养分释放和还田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秸秆还田条件下,如何合理施用氮肥是秸秆利用的关键问题。研究玉米秸秆还田配施不同量氮肥后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变化,对于指导秸秆还田和培肥土壤有重要意义。【方法】在中... 【目的】秸秆碳氮比是影响其养分释放和还田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秸秆还田条件下,如何合理施用氮肥是秸秆利用的关键问题。研究玉米秸秆还田配施不同量氮肥后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变化,对于指导秸秆还田和培肥土壤有重要意义。【方法】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实验站旱地试验田进行尼龙袋大田填埋试验,供试土壤为红壤。尼龙袋装土200 g (以风干土计),共设置6个处理:CK、低量尿素0.157 g (N1)、高量尿素0.939 g(N2)、玉米秸秆9 g (S)、玉米秸秆+低量尿素(SN1)、玉米秸秆+高量尿素(SN2)。S、SN1和SN2处理中混合物的碳氮比分别为53∶1、37∶1、15∶1。填埋后分别于7、14、21、28、49和150 d取样,分析不同碳氮比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碳(SOC)、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SMBC和SMBN)、微生物熵(SMBC/SOC)及微生物量碳氮比(SMBC/SMBN)等随时间的变化及处理间差异。【结果】SMBC和SMBN均随时间先增加后降低,分别在21 d和14 d达到最大值。还田150 d时与CK相比,秸秆还田各处理SMBC增加了4~5倍,SMBN增加了6~8倍。S、SN1和SN2处理的SMBC 6次取样的平均值分别为1425、1379和1462 mg/kg,约为其他处理的10倍;SMBN分别为172、181和193 mg/kg,约为其他处理的8倍;微生物熵分别为3.57、3.41和3.57,约为其他处理的2.8倍,S、SN1和SN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N1、N2的SMBC/SMBN显著低于S处理。在28 d前,S、SN1和SN2处理间SMBC/SMBN值差异不显著,28 d后S处理显著高于SN1和SN2;150 d时S处理SMBC/SMBN值约为10,SN1和SN2处理约为6。【结论】玉米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SMBC、SMBN和微生物熵。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均会降低SMBC/SMBN值,且氮肥用量越大比值越低。当秸秆还田时,将碳氮比调整到37∶1不能满足微生物对氮的需求,因此在南方红壤秸秆还田时要补充氮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肥水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熵
下载PDF
近30年我国典型水稻土肥力演变特征 被引量:36
16
作者 武红亮 王士超 +5 位作者 闫志浩 槐圣昌 马常宝 薛彦东 徐明岗 卢昌艾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16-1424,共9页
【目的】水稻土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耕地土壤类型,水稻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二分之一,明确水稻土养分演变规律对其质量建设和生产力输出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拟以136个国家级水稻土长期定位监测点为平台,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近3... 【目的】水稻土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耕地土壤类型,水稻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二分之一,明确水稻土养分演变规律对其质量建设和生产力输出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拟以136个国家级水稻土长期定位监测点为平台,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近30年的水稻土肥力和生产力水平进行分析,以期探明我国水稻土肥力和生产力的演变特征,为水稻土合理培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利用时间趋势分析结合平均值及中值分析的方法对水稻土常规施肥下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分别总结了水稻土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pH以及作物产量在不同监测时期的演变特征和总体变化趋势;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分别对上述5个肥力因子和作物产量进行分析,得出水稻土肥力演变的主要贡献因子和影响水稻土作物产量的主控肥力因子。【结果】近30年常规施肥下水稻土肥力监测结果显示,与监测初期相比,水稻土有机质(31.3~32.2 g/kg)和全氮(1.88~1.92 g/kg)含量基本稳定,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明显升高。2012—2016年间水稻土有效磷平均含量(20.1 mg/kg),比监测初期平均值(15.2 mg/kg)显著提高了32.2%;2012—2016年间水稻土速效钾平均含量(92.1 mg/kg)比监测初期(77.8 mg/kg)提高了18.4%。经过近30年施肥,水稻土pH值下降了0.35个单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土肥力提高的两个决定因子是土壤速效钾和有效磷。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肥力因子是土壤速效钾、有效磷和有机质。【结论】近30年农民习惯施肥管理模式下,水稻土整体肥力略有提高,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但土壤pH值降低,有酸化趋势;水稻土肥力演变的主要障碍因子是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所以水稻土培肥应该在平衡施用氮磷钾肥的基础上合理配施有机肥或秸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土壤肥力 土壤养分 产量 演变特征
下载PDF
我国不同区域粮食作物产量对有机肥施用的响应差异 被引量:21
17
作者 任科宇 徐明岗 +2 位作者 张露 段英华 王伯仁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3-150,共8页
探明全国不同气候、土壤和作物类型条件下,化肥配施有机肥对产量的影响及其增产效果的主控因素,可为粮食增产和有机肥的合理施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收集109篇已公开发表的文献,建立了包含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和化肥... 探明全国不同气候、土壤和作物类型条件下,化肥配施有机肥对产量的影响及其增产效果的主控因素,可为粮食增产和有机肥的合理施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收集109篇已公开发表的文献,建立了包含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和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处理的402组作物产量的数据库。采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方法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玉米和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下有机肥的增产差异;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方法量化土壤和气候因素对有机肥增产效果影响的重要度。全国来看,与NPK相比,NPKM处理下作物的产量平均增幅4.7%,其中小麦、玉米和水稻的增产率分别为5.6%、7.6%和4.5%;作物的平均增产率在西北地区最高,东北和华北地区次之,南方和华东地区较低。配施有机肥对产量的提升作用在我国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性气候区显著高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其中年降雨量是影响小麦和水稻产量对有机肥响应的主要因素,年均温和无霜期是影响玉米产量对有机肥响应的主要因素。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是土壤性状中影响有机肥增产效果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越低,配施有机肥后产量的增幅越高。总的来说,化肥配施有机肥可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尤其在低温少雨、土壤养分含量较低的地区,可通过化肥配施有机肥来进行增产促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作物 产量 有机肥 化肥 土壤养分
下载PDF
黑土有机氮肥替代率演变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的响应 被引量:8
18
作者 龚海青 付海美 +3 位作者 徐明岗 郜红建 朱平 高洪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20-1527,共8页
【目的】探索长期有机培肥下黑土有机肥替代率与土壤肥力的量化关系,为农田土壤培肥和有机替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依托公主岭黑土肥力长期试验的32年定位观测数据,选取其中的4个处理即不施肥(C K)、单施化学氮磷钾肥(N P K)... 【目的】探索长期有机培肥下黑土有机肥替代率与土壤肥力的量化关系,为农田土壤培肥和有机替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依托公主岭黑土肥力长期试验的32年定位观测数据,选取其中的4个处理即不施肥(C K)、单施化学氮磷钾肥(N P K)、单施常量有机肥[3 0t/(h m^2·a), M 1]和单施高量有机肥[60 t/(hm^2·a),M2],试验用化肥为尿素、过磷酸钙和硫酸钾,年施用N 150 kg/hm^2、P_2O_5 75 kg/hm^2、K_2O 75 kg/hm^2。分别测定作物产量、植株含氮量以及土壤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有机碳含量。基于作物氮素养分吸收量,探讨长期高产条件下施用不同量有机肥其替代率的变化特征,在分析高产条件下有机肥替代率与土壤肥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两者之间的数量化关系。【结果】基于作物氮素养分吸收量,长期高产条件下高量有机肥处理(M2)的有机肥替代率高于常量有机肥处理(M1),且高产条件下有机肥替代率与施肥年限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 <0.01);通径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对高产条件下有机肥替代率有显著正效应,是决定高产条件下有机肥替代率差异的主要土壤肥力要素,决定了高产条件下有机肥替代率70%的变异。长期施用常量和高量有机肥处理(M1和M2),黑土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P <0.01);土壤有机碳含量与高产条件下有机肥替代率非线性相关,并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 <0.01)。【结论】化肥氮的有机氮替代率70%取决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高低。长期施用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在提升土壤肥力的同时,提升了有机氮对玉米吸收的贡献,减少了对化肥氮的依赖。黑土土壤有机碳含量达到24.89g/kg时,有机肥对化肥的替代率趋近95%,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土壤有机碳 黑土 有机肥替代率 土壤肥力
下载PDF
不同施肥制度对南方旱地红壤微生物组结构和功能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9
作者 荀卫兵 王伯仁 +3 位作者 冉炜 沈其荣 徐明岗 张瑞福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37-544,共8页
土壤微生物组在促进土壤养分循环、提高土壤固碳能力和维持土壤肥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红壤是我国南方重要的耕地资源,但其有机质含量低、水土流失严重,且面临着土壤酸化导致的活性铁铝增加、作物生长受限和微生物活性下降等严峻问... 土壤微生物组在促进土壤养分循环、提高土壤固碳能力和维持土壤肥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红壤是我国南方重要的耕地资源,但其有机质含量低、水土流失严重,且面临着土壤酸化导致的活性铁铝增加、作物生长受限和微生物活性下降等严峻问题。我国近年来基于红壤旱地长期定位试验和短期培育试验开展了很多工作,在通过调控红壤微生物组以缓解土壤酸化、增加有机质含量和提高氮磷养分有效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综述了红壤区农田土壤微生物组结构的主要驱动因素,回顾和比较了长期施用化肥、有机肥和有机无机配施等不同施肥制度对我国南方旱地红壤微生物组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研究工作,阐述了有机培肥制度对红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积极效应;总结了配施有机肥在提高红壤有机碳周转功能类群和氮磷代谢功能类群丰度,促进红壤有机碳分解、维持有机质稳定和提高土壤氮磷养分有效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探讨了高多样性微生物群落中关键特殊性代谢功能对驱动微生物群落装配和维持土壤生态功能稳定的作用。最后,对我国旱地红壤微生物组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强调了可以通过改进微生物培养策略、明确微生物组不同类群的功能特征和驱动因素、充分挖掘农业微生物组资源、开发调控红壤微生物组的微生物肥料产品和高效农业管理措施来提高红壤养分循环效率、促进有机质稳定和降低铁铝活性,充分发挥微生物组在红壤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农业绿色发展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微生物组 驱动机制 有机碳周转 氮磷代谢 微生物群落调控
下载PDF
海南省芒果主产区果园施肥状况与评价 被引量:8
20
作者 何翠翠 冯焕德 +6 位作者 魏志远 侯宪文 陈业渊 刘立生 尹昌斌 徐明岗 卢昌艾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2-129,共8页
海南省是我国芒果适栽和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为了探明芒果园养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施肥状况调研的方式进行研究,进而为指导果农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设计问卷、实地访谈,在主产区内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8~9月调查7... 海南省是我国芒果适栽和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为了探明芒果园养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施肥状况调研的方式进行研究,进而为指导果农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设计问卷、实地访谈,在主产区内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8~9月调查70余个果园的养分管理状况,并结合文献资料中的肥料推荐施用量,制定了芒果低产区、高产区施肥量等级标准,昌江县和东方市,适用于5000~10000kg/hm2芒果低产区施肥量等级划分标准,合理施肥量水平为有机肥、总氮、总磷、总钾投入量分别为15000~20000、130~260、50~100、150~300kg/hm^2。乐东县、三亚市和陵水县,适用于10000~15000kg/hm^2芒果高产施肥量等级划分标准,合理施肥量水平为有机肥、总氮、总磷、总钾投入量分别为20000~25000、260~390、100~150、300~450kg/hm^2,氮磷钾比例约为1∶0.4∶1.15。果园养分投入评价结果,有机肥投入量严重不足,有机肥氮素投入约为总氮投入的十分之一,昌江县和乐东县100%农户有机肥施肥量低于合理水平;芒果园存在氮肥过量情况,昌江县和乐东县约有23.08%农户高于合理水平,乐东县、三亚市、陵水县约54.72%农户低于合理水平,约37.73%农户高于合理水平;芒果园磷肥过量严重,昌江县、东方市仅有7.69%农户处于合理水平,90%以上农户高于合理水平;芒果园钾肥不足,昌江县、东方市50%以上农户低于合理水平,乐东县、三亚市、陵水县约84.02%低于合理水平。综上所述,海南岛芒果园氮磷钾肥料投入不科学,氮、磷投入过量,钾投入不足,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建议降低氮磷肥的投入,提高钾肥投入,同时提高有机肥施用量及农户施用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芒果主产区 果园 施肥状况 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