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崖线型绿道夏季热环境及影响要素研究——以佛图关公园为例
1
作者 杨真静 杨党燊 何媛 《建筑技艺(中英文)》 2024年第1期84-88,共5页
崖线型绿道是依托重庆特有的山崖线型空间修建的绿道,通过改善夏季热环境,对健康出行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佛图关公园内的绿道进行测试,探究其热环境现状与影响机理。发现不同空间形式的绿道热环境差异显著,日照时长和地表均温与UTCI1呈... 崖线型绿道是依托重庆特有的山崖线型空间修建的绿道,通过改善夏季热环境,对健康出行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佛图关公园内的绿道进行测试,探究其热环境现状与影响机理。发现不同空间形式的绿道热环境差异显著,日照时长和地表均温与UTCI1呈强正相关,在提高绿道热环境方面,绿化山体优于树木,绿地优于石材铺装的下垫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崖线型绿道 室外热环境 UTCI
下载PDF
河南省桐柏-泌阳地区表层土壤钒和钴的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赖书雅 董秋瑶 +2 位作者 宋超 杨振京 严明疆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2-236,共15页
【研究目的】为了查明桐柏—泌阳地区表层土壤(0~20 cm)中2种重金属钒和钴的污染状况,采集表层土壤样品5521件,分析测定重金属V和Co的含量。【研究方法】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地累计指数法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土壤中V和Co的分布特... 【研究目的】为了查明桐柏—泌阳地区表层土壤(0~20 cm)中2种重金属钒和钴的污染状况,采集表层土壤样品5521件,分析测定重金属V和Co的含量。【研究方法】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地累计指数法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土壤中V和Co的分布特征、生态风险、健康风险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研究区内土壤V和Co空间分布呈片状分布,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地累积指数评价中,Co元素总体污染样点比V元素多,且均存在复合污染的样点。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成人的风险要大于儿童。成人中V非致癌风险指数均超过1;99.06%样品中V的儿童非致癌风险高于1;非致癌风险传播途径主要以呼吸吸入为主。存在32.95%样品Co对成人的非致癌风险为不可接受,存在19.74%样品Co对儿童的非致癌风险为不可接受。成人与儿童的致癌风险指数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成人与儿童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指数高值区均分在研究区南部。【结论】土壤V和Co含量的高低不仅受土壤黏粒、pH值和铁、锰氧化物的影响,还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区矿产资源开采可能是该地区土壤V和Co污染和健康风险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钒钴 分布特征 污染评价 健康风险评价 影响因素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桐柏 泌阳 河南省
下载PDF
新疆哈巴河桦木属湿地3600年以来的植被变化和人类活动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彦宏 张芸 +2 位作者 孔昭宸 杨振京 延琪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56-1164,共9页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自然综合体,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尤其是干旱半干旱区分布的湿地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更为显著。基于新疆哈巴河地区桦木林湿地人工开挖130 cm深的地层剖面,结合较高时间分辨率的14C测年数据和孢粉组...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自然综合体,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尤其是干旱半干旱区分布的湿地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更为显著。基于新疆哈巴河地区桦木林湿地人工开挖130 cm深的地层剖面,结合较高时间分辨率的14C测年数据和孢粉组合,揭示出该区3600年来曾经历5个时段的植被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3540—3430 cal a BP期间,该区以蒿属(Artemisia)等旱生植物为主,湿地尚未形成;3430—2640 cal a BP期间,局地小环境较湿润,湿生草本和以沼泽蕨(Thelypteris palustris)为代表的蕨类植物大量生长,落叶阔叶的桦木属(Betula)植物开始出现;至2640—660 cal a BP期间,浅水湿地开始形成,桦木属植物迅速扩张,但在大区域仍分布着由藜科(Chenopodiaceae)和蒿属等为主要组成的荒漠植被;尤其在660—210 cal a BP期间,桦木属成为森林的优势种;值得关注的是,近200年以来,该区以藜科为代表的草本植物增多,而桦木林出现萎缩。通过对选取的典型局域湿地不同历史时期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研究,揭示了该区3600年以来的植被和环境变化,从而加深对当地历史时期植被变化过程的理解,同时也可为当地湿地生态建设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植被变化 人类活动 哈巴河 新疆 湿地
下载PDF
中国西北沙漠毗邻区表土花粉与植被和气候的关系——古气候定量重建的尝试 被引量:2
4
作者 许可可 杨振京 +3 位作者 宁凯 毕志伟 杨庆华 赵楠楠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67-1079,共13页
为探讨中国西北沙漠毗邻区现代花粉、植被和气候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利用222个表土花粉样品、植被样方调查以及气象数据,进行指示种分析、花粉代表性分析、排序分析以及古气候定量重建尝试。结果表明,沙漠毗邻区的表土花粉可分为荒漠... 为探讨中国西北沙漠毗邻区现代花粉、植被和气候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利用222个表土花粉样品、植被样方调查以及气象数据,进行指示种分析、花粉代表性分析、排序分析以及古气候定量重建尝试。结果表明,沙漠毗邻区的表土花粉可分为荒漠带(三个亚带)、灌丛带、草甸带、高山草甸带和林草过渡带5个带;各植被带中主要科属花粉的代表性均较低,且同种花粉不同区域代表性有较大差异;荒漠带2和灌丛带的花粉组合与植被调查一致性较差,其余植被带的花粉组合和植被调查结果均有较好的一致性;指示种分析以及排序分析表明除草甸带和高山草甸带样点区分度较差外,其余植被带样点之间均有较好的区分;年平均降水量、7月平均温度和1月平均温度是研究区3个重要的气候变量,其中年平均降水量是气候重建最理想的因素;利用加权偏最小二乘法(WA-PLS)和现代类比法(MAT)建立花粉—气候校准集,留一法交叉验证结果显示,WA-PLS预测性能优于M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毗邻区 表土花粉 花粉—植被关系 花粉—气候校准集
下载PDF
基于孢粉证据的银川盆地MIS6—MIS5气候环境演变重建 被引量:1
5
作者 许可可 毕志伟 +5 位作者 杨会峰 杨振京 宁凯 戴慧敏 刘凯 刘国栋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2-542,共21页
MIS6—MIS5是冰期向间冰期转变的典型时期,MIS5阶段的气候要素可以和现代暖期类比,对其演变过程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暖期气候变化过程和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利用现代孢粉和气象数据以及季风边缘区银川盆地的地层孢粉和粒度指标,通过... MIS6—MIS5是冰期向间冰期转变的典型时期,MIS5阶段的气候要素可以和现代暖期类比,对其演变过程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暖期气候变化过程和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利用现代孢粉和气象数据以及季风边缘区银川盆地的地层孢粉和粒度指标,通过训练集选择、主控气候参数筛选、5种重建模型的交叉验证、区域对比、显著性检验和生态学解释后认为局部加权加权平均偏最小二乘法(LWWA-PLS)重建结果最为稳健。MIS6—MIS5阶段气候演变可分为6个阶段:157~131 ka时期,年平均降水量(Pann)为424.99 mm,7月平均温度(T_(July))为22.58℃,气候较湿冷,喜湿冷乔木类植被发育;131~119 ka时期,Pann为410.95 mm,T_(July)为23.62℃,喜暖乔木、草本发育,气候转湿暖;119~111 ka时期,Pann为369.50 mm,T_(July)为22.53℃,喜冷草本、乔木发育,气候干冷;111~98 ka时期,Pann为378.39 mm,T_(July)为22.86℃,早期喜暖乔木含量高,后期喜冷乔木含量上升,气候整体干暖,温度先上升后下降;98~85 ka时期,Pann为278.24 mm,T_(July)为22.01℃,喜冷乔木较发育,该阶段气候整体最为干冷;85~78 ka时期,Pann为364.21 mm,T_(July)为23.45℃,乔木、草本均较发育,气候转湿暖。对重建的气候参数进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结果较好地响应于23 ka岁差周期,与北半球中、高纬地质记录对比后认为,受太阳辐射影响的北大西洋气候变动主要通过西风环流以及大洋传输带驱动东亚季风的变化,进而影响银川盆地的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川盆地 孢粉 定量重建模型 气候环境演化 周期 驱动机制
下载PDF
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典型湖泊萎缩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乐凡 杨振京 +4 位作者 马荣 宁凯 陈鹏 吴俊 李洋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07-916,共10页
以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内骏马湖水下地形测绘数据为基础,构建湖泊结构特征曲线;基于遥感数据提取1991—2021年骏马湖面积,反演出30年来其水位与容积的演化特征;建立其水量平衡方程,定量分析降水、蒸发和地下水补给量等水量平衡要素... 以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内骏马湖水下地形测绘数据为基础,构建湖泊结构特征曲线;基于遥感数据提取1991—2021年骏马湖面积,反演出30年来其水位与容积的演化特征;建立其水量平衡方程,定量分析降水、蒸发和地下水补给量等水量平衡要素的变化趋势及相互作用模式,识别出不同阶段湖泊萎缩的主控因素。计算结果显示:骏马湖容量由1991年的1450万m^(3)波动下降至2021年的380万m^(3),年均变化率为−34万m^(3)/a,降水量、蒸发量和地下水补给量均呈现减少趋势,年均变化率分别为−10万、−7万和−5万m^(3)/a。2006年前,湖泊呈微弱的负均衡状态;2006年后,地下水补给量显著减少,导致湖泊水量负均衡加剧、萎缩速率加快。结果表明:2006年前,气候暖干化是导致湖泊萎缩的主要因素;2006年至今,流域地下水资源大量开采导致湖泊水量失衡,人类活动成为湖泊萎缩的主控因子。降低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可有效减缓浑善达克沙地湖泊群的萎缩退化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平衡 水量 蒸发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下载PDF
冀中坳陷HS1钻孔沉积物粒度及其沉积环境 被引量:1
7
作者 东王刚 杨振京 +3 位作者 毕志伟 徐婉君 宁凯 赵元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7-331,共15页
对冀中坳陷HS1钻孔沉积物进行粒度分析,综合岩性、年代、生物标志等,探讨了3.5 Ma BP以来以冀中坳陷为代表的华北平原坳陷区的岩相古地理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在新构造运动长期震荡式下降和气候不断变化的条件下,经流水作用改造依次经历... 对冀中坳陷HS1钻孔沉积物进行粒度分析,综合岩性、年代、生物标志等,探讨了3.5 Ma BP以来以冀中坳陷为代表的华北平原坳陷区的岩相古地理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在新构造运动长期震荡式下降和气候不断变化的条件下,经流水作用改造依次经历了河流相与不稳定浅湖洼地相交替(上新世晚期)、河流相(早更新世)、河流相-片流相-短时洪泛相(中更新世)、河流相和泛滥平原相交替(晚更新世)、泛滥平原相(全新世)5个沉积演化阶段,且沉积物所处环境的水动力条件不断减弱,细颗粒组分不断增加。沉积物粒度颗粒组分含量与碳、氧同位素和孢粉所记录的气候变化具有同趋性,在寒冷干旱气候条件下细颗粒组分含量增加,而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粗颗粒组分含量增加;介于二者之间的气候条件下,沉积物的粒径变化较平缓,粒径区间范围较宽。粒度曲线反映的沉积环境的旋回性变化与孢粉、碳、氧同位素记录所划分的气候冷暖演化阶段耦合性较好,也与华北地区其他钻孔同时期相关记录较一致,这对重建区域古地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沉积环境 冀中坳陷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川西阿坝盆地南缘阿柯河Ⅲ级阶地晚更新世中期的孢粉记录
8
作者 祝婷 何政伟 +3 位作者 杨振京 康桂川 管森森 朱昱汀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70-880,共11页
植被的生长变化指示气候的演化,本文利用孢粉记录反演古植被,重建古气候。选取青藏高原东部的川西阿坝盆地南缘阿柯河Ⅲ级阶地PM01剖面为研究对象,进行样品的孢粉分析和光释光(OSL)测年,以分析阿坝盆地的气候演化。测年结果显示剖面PM0... 植被的生长变化指示气候的演化,本文利用孢粉记录反演古植被,重建古气候。选取青藏高原东部的川西阿坝盆地南缘阿柯河Ⅲ级阶地PM01剖面为研究对象,进行样品的孢粉分析和光释光(OSL)测年,以分析阿坝盆地的气候演化。测年结果显示剖面PM01的年龄为晚更新世中期(78.4±7.1)~(71.6±6.2)ka B.P.。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和数学分析方法,将剖面PM01划分为3个孢粉组合带,结果表明阿坝盆地在晚更新世中期(78.4±7.1)~(71.6±6.2)ka B.P.的植被为疏林草原。古气候演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气候表现为寒冷干旱;第二阶段较第一阶段温暖,但依然表现为寒冷偏干;第三阶段趋向更温暖,表现为温凉偏干。该结果与末次冰期的气候变化趋势一致。本研究为川西地区第四纪植被与气候演化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对青藏高原东部第四纪古气候的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川西地区 Ⅲ级阶地 古气候
下载PDF
La掺杂对Y_(2)O_(3)/Diamond薄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操淑琴 黄亚博 +9 位作者 陈良贤 刘金龙 魏俊俊 廉伟艳 赵志宏 杨振京 陈晓依 彭志勇 邢忠福 李成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64-273,共10页
稀土掺杂可以有效地改变基体材料的结构并提高使用性能。利用磁控溅射法在单晶硅和多晶CVD金刚石上分别制备了未掺杂及La掺杂的Y_(2)O_(3)薄膜,研究了La掺杂氧化钇(Y_(2)O_(3))增透薄膜的组成、结构及性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掠入... 稀土掺杂可以有效地改变基体材料的结构并提高使用性能。利用磁控溅射法在单晶硅和多晶CVD金刚石上分别制备了未掺杂及La掺杂的Y_(2)O_(3)薄膜,研究了La掺杂氧化钇(Y_(2)O_(3))增透薄膜的组成、结构及性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掠入射X射线(GIXRD)研究表明,金属La与O相互作用,以La-O化合物形式存在于Y_(2)O_(3)薄膜中,未掺杂的Y_(2)O_(3)薄膜呈现立方(222)面柱状晶体取向,随着La掺杂功率的增加,开始出现新的单斜Y_(2)O_(3)相(111)晶面。从扫描电镜(SEM)观察到不同La掺杂功率下Y_(2)O_(3)薄膜呈现柱状晶结构,结晶质量较好。由原子力显微镜(AFM)证实,与未掺杂的Y_(2)O_(3)薄膜相比,La掺杂的Y_(2)O_(3)薄膜具有较低的粗糙度(RMS)值。在La掺杂的Y_(2)O_(3)薄膜中,随着La浓度的增加,柱状晶的晶粒尺寸显著减小。在8~12μm的长波红外范围内,La掺杂后的Y_(2)O_(3)/金刚石薄膜最大透过率为80.3%,与CVD金刚石相比,透过率提高19.8%。颗粒细小的La掺杂Y_(2)O_(3)薄膜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弹性模量,硬度由未掺杂(12.02±0.37)GPa增加到(14.14±0.39)GPa,弹性模量由(187±14)GPa增加到(198±7.5)GPa。结果表明,与未掺杂Y_(2)O_(3)薄膜相比,La掺杂的Y_(2)O_(3)薄膜在保持较高红外透过率条件下,通过细晶强化获得了更高的硬度,有利于提升砂蚀、雨蚀等冲刷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D金刚石 Y_(2)O_(3)增透膜 LA掺杂 透过率
下载PDF
靖边黄土剖面记录的末次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攀 张培新 +3 位作者 杨振京 石迎春 宋超 郭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2-170,共9页
靖边黄土剖面位于黄土-沙漠的过渡区,能更加敏感地记录第四纪东亚季风气候变化。对位于靖边县南15km的三道沟黄土剖面(0~7.2m)进行年代学、磁化率、粒度、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粒度数据显示靖边黄土剖面沉积物以粉砂为主,占比高达80%以上;... 靖边黄土剖面位于黄土-沙漠的过渡区,能更加敏感地记录第四纪东亚季风气候变化。对位于靖边县南15km的三道沟黄土剖面(0~7.2m)进行年代学、磁化率、粒度、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粒度数据显示靖边黄土剖面沉积物以粉砂为主,占比高达80%以上;年龄曲线显示靖边黄土剖面存在千年尺度的沉积间断;元素地球化学数据表明,古土壤向黄土层中的元素迁移顺序为Ca>Na>Mg>Si>Al>K>Fe,剖面黄土处于初级风化阶段;多指标综合分析表明,靖边黄土剖面末次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经历了MIS3气候相对温暖湿润且震荡激烈、末次冰盛期气候极度冷干、冰消期气候好转和全新世气候温暖湿润4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率 粒度 元素 气候变化 靖边黄土
下载PDF
河南南阳盆地东南耕区表层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1
作者 董秋瑶 温皓天 +2 位作者 宋超 杨振京 严明疆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49-461,共13页
为了全面加强河南南阳西南耕区土地资源的利用、开发和管理工作,充分了解当地土壤的养分状况,通过实地调研、样品采集、实验分析等手段对研究区内各乡镇耕地土壤的pH值及养分(TN、TP和K)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讨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p... 为了全面加强河南南阳西南耕区土地资源的利用、开发和管理工作,充分了解当地土壤的养分状况,通过实地调研、样品采集、实验分析等手段对研究区内各乡镇耕地土壤的pH值及养分(TN、TP和K)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讨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pH值及养分数据之间的差异及其各自的影响因素。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TP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TN、pH值、K含量以及有机质为球状模型。研究区pH、养分均表现出较弱的空间相关性,反映其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较为强烈。研究区土壤pH平均值为5.44,偏酸性,总体上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养分等级评价显示:TN、TP、K含量较为丰富,而有机质较为缺乏,分别为分级标准中的Ⅲ级、Ⅲ级、Ⅱ级和Ⅳ级。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综合等级评价显示,全区养分等级总体上以中等为主,占总点位的69.1%,全区广泛分布。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研究区内土壤pH与有机质、TN弱负相关,与K显著正相关;有机质与TN表现为显著正相关,与K为负相关。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各因子差异显著,旱地土壤pH值、TN、有机质以及K含量的平均值均小于灌木林地,而TP则相反。此外,区内作物调查显示玉米种植区平均pH值低于花生种植区。施肥方式、用量及种类、作物类型、土地管理、种植结构和土壤背景是造成全区养分及pH值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土地利用方式 空间变异 影响因素 南阳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大浪滩梁ZK02孔早—中更新世石盐纯液相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及其对钾盐成矿的约束
12
作者 樊馥 侯献华 +3 位作者 郑绵平 孟凡巍 杨振京 苗青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5-114,共10页
运用低温冷冻成核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大浪滩地区梁ZK02孔早—中更新世石盐样品的纯液相流体包裹体进行均一温度测试,获得158个均一温度数据。所测石盐样品的镜下形貌显示有石盐“人”字晶特征,其内部流体包裹体呈负立方体晶形,且测试均... 运用低温冷冻成核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大浪滩地区梁ZK02孔早—中更新世石盐样品的纯液相流体包裹体进行均一温度测试,获得158个均一温度数据。所测石盐样品的镜下形貌显示有石盐“人”字晶特征,其内部流体包裹体呈负立方体晶形,且测试均一温度数据与包裹体粒度相关性不明显,指示了测试石盐及包裹体原生性良好,其最大均一温度可代表古代夏季气温。最大均一温度测试结果表明:(1)早更新世最大均一温度主要分布于25~30℃温度区间,高泥质、粉砂岩性特征指示早期气候较为温和,淡水补充相对丰富;晚期盐类矿物含量升高,反映干旱程度升高;个别时间段夏季温度高于40℃,呈高温干旱特征。(2)中更新世温度位于30~35℃温度区间,出现了更新世以来最高温度50.6℃,包裹体最大均一温度与高含量盐类矿物共同指示了高温干旱环境特征。与早更新世相比,中更新世环境温度总体呈升高趋势,蒸发盐含量升高,干旱程度增加,温度波动加剧,显示出中更新世更加不稳定的气候特点,与世界范围内中更新世总体气候特征一致,且盐类分布显示这种气候不稳定性在大浪滩地区自早更新世晚期就开始显现了。结合石盐包裹体古温度研究成果,对阿尔金山前砂砾岩孔隙含钾卤水矿成矿模式进行补充:早更新世较为温和湿润的环境下,风化盐分和N_(2)^(2)古盐发生溶滤,汇聚形成含盐卤水,赋存于阿尔金山前冲洪积扇砂砾岩孔隙中,历经中更新世的高温蒸发,最终形成KCl砂砾岩孔隙储层卤水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大浪滩地区 早—中更新世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下载PDF
白族传统合院民居立体缓冲空间对室内热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真静 李宇锋 +2 位作者 熊珂 程灿华 田雨 《建筑技艺》 2022年第2期84-87,共4页
白族典型汉式合院民居的三坊一照壁既有庭院和檐廊组成的水平向缓冲空间,也有二层祭祀房间作为竖向缓冲空间。以此为研究对象,结合夏季室内热环境实测数据,对民居缓冲空间影响下室内热环境营造机制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竖向缓冲空间的缓冲... 白族典型汉式合院民居的三坊一照壁既有庭院和檐廊组成的水平向缓冲空间,也有二层祭祀房间作为竖向缓冲空间。以此为研究对象,结合夏季室内热环境实测数据,对民居缓冲空间影响下室内热环境营造机制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竖向缓冲空间的缓冲效果稍好于水平缓冲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族传统民居 三坊一照壁 缓冲空间 气候适应性 热环境
下载PDF
黔中布依族传统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实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真静 胡楼君 《住区》 2021年第4期145-154,共10页
布依族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中富有特色的一种,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贵州省,为了解贵州黔中地区布依族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特点,本文以镇宁县布依寨高荡村一个典型民居为研究对象,结合实测数据对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进行详细分析与评价。结... 布依族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中富有特色的一种,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贵州省,为了解贵州黔中地区布依族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特点,本文以镇宁县布依寨高荡村一个典型民居为研究对象,结合实测数据对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进行详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布依族民居石材外墙热惰性大,民居热稳定性较好,冬季晴天白天石材外墙能够较快吸热升温,夜间以及寒冷阴天南墙和西墙分时段放热,共同发挥保温作用,延缓了室内的降温。阁楼空间在室外降温时具有较好的保温作用,可阻碍室内散热,减少热量损失,而负一层气温稳定维持在13℃左右,不利于晴天白天室内的升温。火塘是布依族民居冬季主动采暖的有效方式,布依族人在冬日的活动区域、主动采暖时间选择,体现了民居对气候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中地区 布依族 传统民居 热环境 火塘
下载PDF
粒度端元记录的靖边地区MIS 3以来的气候变化 被引量:9
15
作者 巩雪娇 王攀 +4 位作者 杨振京 董秋瑶 宋超 郭娇 陈洪云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4-191,共8页
黄土作为典型的多物源沉积物,粒度分布常呈现多峰分布。端元分析可以从复杂的沉积物粒度中分离出代表不同沉积物源和沉积动力的端元组分,在黄土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Paterson参数化端元模型对处于毛乌素沙漠东南缘的靖边三道沟剖... 黄土作为典型的多物源沉积物,粒度分布常呈现多峰分布。端元分析可以从复杂的沉积物粒度中分离出代表不同沉积物源和沉积动力的端元组分,在黄土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Paterson参数化端元模型对处于毛乌素沙漠东南缘的靖边三道沟剖面粒度进行端元分离与解释,并讨论其代表的环境意义。靖边三道沟黄土可分为4个端元:EM1(众数粒径8.93μm)为背景粉尘;EM2(众数粒径25.18μm)为与季风环流有关的组分;EM3(众数粒径39.91μm)和EM4(众数粒径56.37μm)都是与冬季风有关的组分,其中EM3为黄土高原黄土主要组分,EM4与现代沙尘暴的粒级大致相同。通过对各端元组分随年龄变化的曲线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该剖面记录了靖边地区自MIS 3以来经历了MIS 3(32.8~29.8 ka BP)、LGM(29.8~22.8 ka BP)、冰消期(22.8~11.3 ka BP)和全新世(8.7~1.7 ka BP)共4个气候时期。端元组分还记录了冰消期H 1事件(16.2~13.8 ka BP)、B/A事件(13.8~12.8 ka BP)、YD事件(12.8~11.3 ka BP)共3次气候快速变化事件和D-O旋回。该剖面还记录了毛乌素沙漠末次冰期经历的3次主要的扩张-收缩旋回以及全新世8.7~8.2,6.0~5.0,3.5~2.5 ka共3次干旱沙进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粒度 端元组分 气候变化 沙进沙退 靖边地区
下载PDF
新疆石河子蘑菇湖湿地4800年以来的环境演变 被引量:5
16
作者 段晓红 张芸 +5 位作者 杨振京 阎平 黄刚 孔昭宸 王力 李媛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03-211,共9页
依据新疆石河子蘑菇湖湿地120cm的地层剖面取得的具有序列14 C测年予以支持的较高时间分辨率的孢粉分析资料,揭示出在4800~1300cal.aBP期间,该区局地生长着沼泽蕨,为淡水湿地景观。气候总体上经历了相对干旱→偏湿→偏干的变化模式。在4... 依据新疆石河子蘑菇湖湿地120cm的地层剖面取得的具有序列14 C测年予以支持的较高时间分辨率的孢粉分析资料,揭示出在4800~1300cal.aBP期间,该区局地生长着沼泽蕨,为淡水湿地景观。气候总体上经历了相对干旱→偏湿→偏干的变化模式。在4770~3700cal.aBP期间,气候较为干旱,随之进入了长达1000多年的湿润阶段,大约从2340cal.aBP开始,气候再次转为干旱。总体上看,石河子地区自5000年以来分布着隐域性植被,一直处于由水生植物芦苇、黑三棱和沼泽蕨等相伴生组成的湿地景观,然而通过2010—2016年对当地植被连续调查的结果表明,在新疆荒漠地带分布的特有湿地类型——小叶桦(Betula microphylla)当今正在遭受着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干扰,湿地在退化,小叶桦正濒临灭绝,沼泽蕨的分布正趋减少,因此亟待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和濒危物种的保育,大力推进新疆地区的生态建设和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环境演变 云杉 晚全新世 蘑菇湖湿地 新疆
下载PDF
温州沿海平原晚更新世以来的海相地层特征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同 杨振京 +4 位作者 王一鸣 王攀 彭培好 张培新 仓飞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8-162,共15页
沿海地区的海相地层记录了极其丰富的环境信息,研究海相层的地层特征和沉积环境,对理解古环境演变的过程、探讨沉积记录对海陆变迁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QTZ1孔位于温州瓯江口北侧平原,根据岩石地层和磁性地层资料,钻孔34m处为Qh/Qp^... 沿海地区的海相地层记录了极其丰富的环境信息,研究海相层的地层特征和沉积环境,对理解古环境演变的过程、探讨沉积记录对海陆变迁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QTZ1孔位于温州瓯江口北侧平原,根据岩石地层和磁性地层资料,钻孔34m处为Qh/Qp^3界线,91.5m处为Qp^3/Qp^2界线。综合考虑刺甲藻、环纹藻的环境意义,钻孔沉积物粒度及微体化石组合的分析结果表明,温州沿海平原晚更新世以来共识别出3套海相地层单元,第二海相层和第三海相层之间发育有完整的陆相沉积层。沉积动力条件经历了低能(Qp^3)→中低能(Qp^3)→中高能(Qp^3)→低能(Qp^3)→高能(Qp^3)→中低能(Qp^3)→中低能(Qp^3)→低能(Qp^3)→低能(Qh)的演化过程。受海平面变化影响,研究区晚更新世沉积相变化频繁,以海陆过渡相、陆相和局部的浅海相为主,全新世沉积相以浅海相为主,全新世末期逐渐转为滨海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分析 微体化石组合 海相地层 沉积环境 温州
下载PDF
基于CMB模型的巴丹吉林沙漠沙源区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宁凯 王乃昂 +5 位作者 李卓仑 杨振京 毕志伟 王奕心 王攀 孙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9-399,共11页
沙漠因其高反照率、低比热容的下垫面以及粉尘高输出率的特征对全球和区域环境有重要的作用。作为具有高大沙山的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其物质来源一直是地球科学研究热点。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及周边地区表层沉积物进行矿物分析,在此基础上... 沙漠因其高反照率、低比热容的下垫面以及粉尘高输出率的特征对全球和区域环境有重要的作用。作为具有高大沙山的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其物质来源一直是地球科学研究热点。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及周边地区表层沉积物进行矿物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巴丹吉林沙漠的可能物源区进行分析,进一步利用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探讨了各物源区对巴丹吉林沙漠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巴丹吉林沙漠的表层沉积物中主要矿物包括相对比较稳定钠长石、钙长石、歪长石、黑云母、斜顽辉石、透辉石、铁辉石、微斜长石、白云母、正长石、石英和榍石以及不具区域代表性的斜绿泥石、石膏、角闪石、方解石、岩盐;主要物源区包括沙漠湖积平原沙、洪积平原沙、现代湖泊沉积物、外源沙和岩石风化壳;其中岩石风化壳和现代湖泊沉积物属于就地起沙,基本只影响其周边区域,来自沙漠北部的冲洪积沙和来自沙漠西北的外源沙是沙漠的主要物源。这与中国东部沙漠以湖泊沉积就地起沙有明显不同,可能和沙漠的发育过程、地质历史时期湖泊退缩规模和气候环境状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 风成沙 CMB模型 物源分析 巴丹吉林沙漠
下载PDF
贵州山地对移民合院夏季室内热环境影响研究
19
作者 杨真静 田雨 《建筑技艺》 2022年第10期78-82,共5页
合院民居起初多择平地而建,随着大量移民来到贵州镇远,逐步形成了山地合院。通过对夏季典型民居的室内热环境进行测试,模拟6种工况的室内热环境,发现前后院有高差更易形成堂屋穿堂风,靠山房间平均温度和后院高差为强负相关。
关键词 山地 合院民居 室内热环境 移民
下载PDF
基于端元法的银川盆地MIS6—MIS5气候变化探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可可 杨振京 +3 位作者 宁凯 韩强强 毕志伟 赵楠楠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11-1322,共12页
银川盆地位于东亚季风与西风带的交界带,地层沉积物记录着气候环境的演变信息。通过对银川盆地LS01钻孔沉积物进行光释光定年、粒度分析以及端元分析重建了该地区MIS6—MIS5时期的气候演变序列。结果表明,端元分析得到4个有具体环境指... 银川盆地位于东亚季风与西风带的交界带,地层沉积物记录着气候环境的演变信息。通过对银川盆地LS01钻孔沉积物进行光释光定年、粒度分析以及端元分析重建了该地区MIS6—MIS5时期的气候演变序列。结果表明,端元分析得到4个有具体环境指示意义的端元Em1—Em4:Em1代表了水动力较弱的弱流水或湖沼相沉积;Em2代表了水动力较强的河流沉积;Em3和Em4可指代区域构造抬升事件。气候演变分为6个阶段:150~137 ka(MIS6),银川盆地气候冷干,出现两次构造抬升事件;137~110 ka(MIS5),气候整体较为暖湿,期间有3次暖事件a1(137~129 ka)、a2(124~120 ka)和a3(118~111 ka);110~107 ka(MIS5),气候转向冷干;107~102 ka(MIS5),气候由冷转暖,出现冷事件b1(106~104 ka),整体偏暖湿;102~87 ka(MIS5),气候较冷干;87~75 ka(MIS5),出现冷事件b2(87~84 ka),但整体偏暖湿。该区域MIS6—MIS5阶段气候变化主要受夏季太阳辐射和岁差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端元分析 粒级-标准偏差 银川盆地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