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变分模态逐步抽取的结构弱模态识别
1
作者 姚小俊 吕玉春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113,共8页
针对结构的弱模态易淹没在噪声中导致模态识别遗漏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模态逐步抽取高能量模态的结构弱模态识别方法。该方法采用自回归模型功率谱准确选取高能量模态的初始中心频率;利用变分模态抽取法进行高能量模态分量的... 针对结构的弱模态易淹没在噪声中导致模态识别遗漏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模态逐步抽取高能量模态的结构弱模态识别方法。该方法采用自回归模型功率谱准确选取高能量模态的初始中心频率;利用变分模态抽取法进行高能量模态分量的分解,接着将去除高能量模态成分的信号代替原始结构响应,重复进行下一阶高能量模态的初始中心频率选取和模态成分分解;对各模态分量进行主成分分析法实现振型识别。进一步,通过地震激励下的十自由度数值算例验证该方法在非平稳激励下弱模态识别的有效性;利用IASC-ASCE健康监测工作组开发的4层框架基准模型试验进行数据分析,验证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用于地震激励下含噪情况的结构弱模态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识别 变分模态抽取 自回归模型功率谱 主成分分析 弱模态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优化高斯过程回归法的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预测 被引量:11
2
作者 姚小俊 吴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68-2975,共8页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建立了一个比以往研究大的数据库,具有730组数据,为建立可靠的预测模型奠定了基础。提出了贝叶斯优化的高斯过程回归方法,选取再生粗骨料体积分数、水灰比、混合粗骨料吸水率、细...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建立了一个比以往研究大的数据库,具有730组数据,为建立可靠的预测模型奠定了基础。提出了贝叶斯优化的高斯过程回归方法,选取再生粗骨料体积分数、水灰比、混合粗骨料吸水率、细骨料与总骨料比、粗骨料与水泥比、混合粗骨料饱和表面干密度等6个参数作为影响因素,同时建立了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预测模型。通过比较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的预测值与实验值,发现二者较为接近,说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将贝叶斯优化的高斯过程回归与高斯过程回归、支持向量机回归、随机森林回归、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比较,并选取4个统计指标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贝叶斯优化的高斯过程回归预测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精度较高,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91和0.93。这说明贝叶斯优化的高斯过程回归方法对预测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同时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混凝土 弹性模量 抗压强度 贝叶斯优化 高斯过程回归
下载PDF
超声多参数与腕管综合征患者神经电生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姚晓君 黄海 印飞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多参数与腕管综合征(CTS)患者神经电生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6例CTS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35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所有入组者均予以超声及神经电生理检测,对比正中神经的指1-腕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 目的:探讨超声多参数与腕管综合征(CTS)患者神经电生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6例CTS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35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所有入组者均予以超声及神经电生理检测,对比正中神经的指1-腕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指3-腕SCV、尺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DML)和尺神经指5-腕SCV、DML及环指感觉神经潜伏期(LAT)、腕管入口(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横截面积(CSA)为CSA1、腕管入口与前臂正中神经CSA差值(△CSA)、腕管入口与前臂正中神经CSA比值(WFR)、压缩形变系数(CDC)、运动形变系数(MDC);分析超声参数与神经传导的相关性;评估CSA1、CSA、WFR、MDC、CDC及超声综合参数诊断CT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值、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观察组正中神经的指1-腕SCV、指3-腕SCV低于健康对照组,而正中神经DML和LAT高于健康对照组(t=10.446,t=13.147,t=8.826,t=24.409;P<0.05)。观察组CSA1、△CSA、WFR及CDC高于健康对照组,而MDC低于健康对照组(t=8.162,t=5.455,t=5.758,t=6.590,t=7.562;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正中神经指1-腕SCV与MDC呈正相关,与CDC呈负相关;正中神经指3-腕SCV与CSA1以及CDC呈负相关,与MDC呈正相关;正中神经DML与CSA1、CSA、WFR及CDC呈正相关;尺神经指5-腕SCV与CSA1、CSA、WFR、CDC呈负相关,与MDC呈正相关;尺神经DML与CSA1、CSA、WFR及CDC呈正相关,与MDC呈负相关;LAT与CSA1、CSA、WFR以及CDC呈正相关,与MDC呈负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CSA1、CSA、WFR、MDC、CDC和超声综合参数诊断CTS的AUC值分别为0.900、0.769、0.774、0.800、0.921和0.978。结论:超声多参数与CTS患者神经电生理具有一定相关性,可通过行超声检查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腕管综合征(CTS) 神经电生理
下载PDF
冰川冰储量计算方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8
4
作者 高永鹏 姚晓军 +5 位作者 刘时银 祁苗苗 宫鹏 安丽娜 李晓锋 段红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04-1213,共10页
冰川冰储量不仅是冰川的重要属性,而且是核算冰川水资源及预测冰川变化的基础数据,因此准确计算冰川冰储量及其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目前冰川储量估算的主要方法有经验公式法、冰厚模型估算法、探地雷达法;冰川储量相对变化... 冰川冰储量不仅是冰川的重要属性,而且是核算冰川水资源及预测冰川变化的基础数据,因此准确计算冰川冰储量及其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目前冰川储量估算的主要方法有经验公式法、冰厚模型估算法、探地雷达法;冰川储量相对变化计算方法有实地测量法和遥感监测法。通过系统分析和讨论各计算方法的原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冰川储量估算提供方法参考。研究表明:对于冰川冰储量计算而言,经验公式法适用于区域性或全球性的冰川储量估算;模型估算法适用于个体或小范围冰川储量估算;探地雷达法适用于人类易到达区域冰川储量的估算。对于冰川冰储量相对变化计算,实地测量法适用于对精度要求高且满足实地测量条件的单条或中小型冰川,遥感监测法适用于全球性冰储量变化估算,但需改进算法和提高数据空间分辨率。目前,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逐步应用,以及冰川流速等理论模型的提出,为冰川冰储量估算方法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 冰川储量 冰川厚度 物质平衡 计算方法
下载PDF
海外铁路项目RAMS要求及应对策略
5
作者 李艳 孙鹏 +4 位作者 杨阳 王梓丞 易立富 姚小军 虞凯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1年第1期185-187,共3页
结合国际通用RAMS标准、国际惯例以及海外项目的 RAMS要求,论述分析了海外项目的可靠性(R)、可用性(A)、可维护性(M)及安全性(S)相关的要求特点和内容,并从项目组织、RAMS实施等方面论述了海外铁路项目RAMS要求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海外铁路项目 RAMS 应对策略
下载PDF
2001-2020年天水市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靳惠安 唐志红 +3 位作者 姚晓军 张大弘 黄登冕 张亚雄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5-223,共9页
植被覆盖是衡量地表植被状况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基于GEE平台获取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构建2001-2020年天水市NDVI序列数据,探讨天水市近20 a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1-2020年天水市平均植被覆盖为0.55... 植被覆盖是衡量地表植被状况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基于GEE平台获取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构建2001-2020年天水市NDVI序列数据,探讨天水市近20 a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1-2020年天水市平均植被覆盖为0.55,空间分布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特征。低度、较低覆盖共占全市总面积的4.1%、中度覆盖占42.9%,较高、高度覆盖共占53%。2)近20 a天水市植被覆盖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增速为0.97%/a(P<0.05),植被覆盖总体为改善趋势,改善区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65.43%,局部区域植被退化,面积仅占1.98%。3)近20 a天水市植被覆盖变化受降水和人类活动交互作用影响,降水的增加、天然林保护及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的实施,对该市植被覆盖的提升效果显著。基于Hurst指数分析,在未来植被覆盖变化以正向持续性为主,部分区域表现为反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GEE 时空变化 HURST指数 地理探测器 天水市
下载PDF
1-(4-甲氧基苯基)-3-(2-噻吩基)-2-丙烯酮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会镇 赵雨 +1 位作者 姚小军 刘家琴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69-1574,共6页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法研究了1-(4-甲氧基苯基)-3-(2-噻吩基)-2-丙烯酮(MOTPO)与BSA的结合机理,结果表明BSA与MOTPO之间为静态荧光淬灭过程,得到了BSA与MOTPO之间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和热力学数据,结合常数(K_(a)...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法研究了1-(4-甲氧基苯基)-3-(2-噻吩基)-2-丙烯酮(MOTPO)与BSA的结合机理,结果表明BSA与MOTPO之间为静态荧光淬灭过程,得到了BSA与MOTPO之间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和热力学数据,结合常数(K_(a))的数量级为10^4,疏水及静电相互作用在BSA与MOTPO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共振能量转移的F9rster理论计算得MOTPO和BSA之间的结合距离(r)<7 nm。进一步研究了在280 nm和295 nm激发波长下的荧光淬灭过程:MOTPO的主要结合位点位于BSA的亚结构域ⅡA(位点Ⅰ)中;MOTPO与BSA的结合可以诱导BSA中的构象变化。进一步讨论了常见金属离子对BSA-MOTPO复合物结合常数的影响,表明金属离子的存在可能会影响MOTPO的作用结果。MOTPO可以与BSA的亚结构域ⅡA结合,疏水和极性起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甲氧基苯基)-3-(2-噻吩基)-2-丙烯酮 牛血清白蛋白 结合机理 荧光 金属离子 分子对接
下载PDF
Glacier change in the Tanggula Mountains, Tibetan Plateau,in 1969-2015 被引量:10
8
作者 DUAN Hong-yu yao xiao-jun +5 位作者 LIU Shi-yin GAO Yong-peng QI Miao-miao LIU Juan ZHANG Da-hong LI Xiao-fe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11期2663-2678,共16页
To improve our knowledge of glacier change in the Tanggula Mountain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of the Tibetan Plateau,we delineated outlines of the glaciers in 1991 and 2015 using Landsat TM/OLI images and compared the... To improve our knowledge of glacier change in the Tanggula Mountain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of the Tibetan Plateau,we delineated outlines of the glaciers in 1991 and 2015 using Landsat TM/OLI images and compared them with the reported glacier data in the First Chinese Glacier Inventory in 1969 and the Second Chinese Glacier Inventory in 2007.These comparisons showed that the glacier area and ice volume decreased by 524.8 km2 and 37 km3,respectively.The majority of the glacier area loss was concentrated in the area class of 1-5 km2,between 5300 m and 5500 m in elevation,on north and east facing slopes and in the Dam Qu River basin.These glacier changes exhibited spatial and temporal differences.The glacier retreat rate gradually increased from 1969 to 2015,and the rate in the east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west.From 1969 to 2015,the warming rate in the Tanggula Mountains was 0.38°C/10a,while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only increased by 0.4%.The slight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made a limited contribution to glacier change,while the change in temperature led to noticeable shrinkage of the glaciers.Contrary to the retreat or stagnation of most glaciers in the study area,there were 10 glaciers that experienced clear advance in 1986-2015 with noticeable increases in both area and length.Whether or not these 10 glaciers are surge glaciers requires further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ACIER CHANGE GLACIER INVENTORY Advancing glaciers Climate CHANGE Tanggula MOUNTAINS TIBETAN Plateau
下载PDF
Glacier change in the western Nyainqentanglha Range,Tibetan Plateau using historical maps and Landsat imagery:1970-2014 被引量:5
9
作者 WU Kun-peng LIU Shi-yin +4 位作者 GUO Wan-qin WEI Jun-feng XU Jun-li BAO Wei-jia yao xiao-ju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8期1358-1374,共17页
Glaciers in the western Nyainqentanglha Range ar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water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anges in their area were derived from two Chinese glacier inventories; one from the 197o 1:5o,ooo ... Glaciers in the western Nyainqentanglha Range ar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water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anges in their area were derived from two Chinese glacier inventories; one from the 197o 1:5o,ooo scale Chinese Topographic Maps series and the other from Landsat TM/ETM+ images acquired in 2009. Analyses also included boundaries from 2000 and 2014 Landsat TM/ETM+ images. A continuing and accelerating shrinkage of glaciers occurred here from 1970 to 2014, with glacier area decreasing by 244.38±29.48 km^2 (27.4%±3.3%) or 0.62%±0.08% a^-1. While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a changing climate, local topographic parameters, such as altitude, slope, aspect and debris cover, are also important influences. Recession is manifested by a rise in the elevation of the glacier terminus. The shrinkage of glaciers with NE, N and NW orientations exceeded that of other aspects, and glaciers with SE and S orientations experienced less shrinkage. Changes in the average positive difference of glaciation (PDG) show that the western Nyainqentanglha Range has un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glacier maintenance which is being exacerbated by a warming climate since 19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acier change Glacier inventory Western Nyainqentanglha Range Remote sensing
下载PDF
左旋甲状腺素片个体化治疗在预防多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后复发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峰 姚晓军 元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4期91-93,共3页
目的研究左旋甲状腺素片个体化治疗在预防多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后复发中的作用。方法 180例多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90例。对照组不服用药物,实验组给予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片个体化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 目的研究左旋甲状腺素片个体化治疗在预防多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后复发中的作用。方法 180例多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90例。对照组不服用药物,实验组给予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片个体化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出现甲状腺结节复发21例,复发率为23.33%,实验组出现甲状腺结节复发4例,复发率为4.44%,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片个体化治疗时间<1年复发率为16.67%,服药时间1~2年复发率为12.00%,服药时间2~3年复发率为4.26%。结论多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患者进行左旋甲状腺素片个体化治疗,能够降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复发,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甲状腺素片 多结节性甲状腺肿 个体化治疗 术后复发
下载PDF
Lake inventory and potentially dangerous glacial lakes in the Nyang Qu Basin of China between 1970 and 2016 被引量:1
11
作者 QI Miao-miao LIU Shi-yin +4 位作者 yao xiao-jun Richard Grünwald GAO Yong-peng DUAN Hong-yu LIU Jua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0年第4期851-870,共20页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glaciers and lakes developed in the Nyang Qu Basin of China. Recent climate change has significant impacted on the high-mountain glacial environment. Rapid melting of glaciers contributes t...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glaciers and lakes developed in the Nyang Qu Basin of China. Recent climate change has significant impacted on the high-mountain glacial environment. Rapid melting of glaciers contributes to the formation and expansion of moraine-dammed lakes which increase the probability of glacial lake outburst floods(GLOFs). We calculated a multi-temporal lake inventory based on(1) topographic maps in the 1970 s,(2) satellite imageries from 1990 to 2016,(3) First Chinese Glacier Inventory(FCGI),(4) Glacier Inventory of Southeastern Tibet(GIST) and(5) meteorological data. A total of 880 lakes(>0.01 km^2) have been mapped in 2016, with 318 being glacial lakes(GLs) and 462 non-glacier lakes(NGLs). Most of the lakes were mainly located at 4500 m a.s.l. and the lakes dominated by small lakes(<0.1 km^2) where the change of their actual sizes are more significant compared to the larger ones. Meanwhile, we found that there were 178 newly formed GLs and 51 of them had disappeared between 1970 and 2016. During the same period, there can be identified 157 newly formed GLs and 226 had disappeared. We additionally performed a hazard and risk assessment for GL in 2016 and exposed 14 potentially dangerous morainedammed lakes(PDMDLs), covering a total area of 5.88 km2 in the Nyang Qu Basin. There can be found 4 GLs with very high risk, 3 GLs with high risk, 4 GLs with medium risk and 4 GLs with low risk of GLOFs susceptibility.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an be used for the future policy of risk management and also be adapted for promoting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E INVENTORY Potentially DANGEROUS moraine-dammed lakes(PDMDLs) Hazard assessment Tibetan Plateau Nyang QU BASIN
下载PDF
2000—2020年青海省冰川和湖泊演化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聪 姚晓军 +3 位作者 肖建设 张鸿芳 王玉 薛娇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22-838,共17页
冰川和湖泊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研究其动态变化对揭示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Landsat TM/ETM+/OLI和Sentinel 2A/2B MSI遥感影像提取青海省冰川和湖泊信息,并对其近20年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青海... 冰川和湖泊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研究其动态变化对揭示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Landsat TM/ETM+/OLI和Sentinel 2A/2B MSI遥感影像提取青海省冰川和湖泊信息,并对其近20年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青海省冰川数量、面积和冰储量分别为3713条、3643.40 km^(2)和259.63 km^(3),面积≥1 km^(2)的湖泊数量和面积分别为231个和14374.56 km^(2);2000—2020年青海省冰川数量、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减少128条、464.63 km^(2)(-0.60%/a)和29.58 km^(3)(-0.54%/a),面积≥1 km^(2)的湖泊数量和面积分别增加27个和2220.09 km^(2)(0.84%/a);青海省境内冰川自西向东呈加快减少趋势,气温上升是主要影响因素;除柴达木盆地中部和北部、唐古拉山北侧等区域外,青海省大部分区域的湖泊水域面积呈增加趋势,气候暖湿化和冰川融水增多是主要影响因素,但个别湖泊演化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部分湖泊扩张已对湖周草场和道路等基础设施构成直接威胁,未来应加强对变化迅速的湖泊监测,并及时制订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 湖泊 气候变化 青海省
原文传递
2000—2010年祁连山冰川冰储量变化 被引量:14
13
作者 高永鹏 姚晓军 +3 位作者 安丽娜 李晓锋 宫鹏 祁苗苗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5-333,共9页
监测区域尺度冰川变化,特别是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对系统认识冰川及水资源变化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校正后的SRTM数据与ASTER立体像对数据,利用大地测量法,对2000—2010年祁连山地区冰川冰储量变化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多源遥感DEM... 监测区域尺度冰川变化,特别是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对系统认识冰川及水资源变化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校正后的SRTM数据与ASTER立体像对数据,利用大地测量法,对2000—2010年祁连山地区冰川冰储量变化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多源遥感DEM数据经过空间匹配误差和空间分辨率相关误差校正,整体误差较小,适合对大空间尺度的冰川体积变化和物质平衡进行估算研究。(2)2000—2010年祁连山冰川厚度平均减薄(5.68±2.76)m,平均冰川物质平衡为(-0.48±0.23)m w.e.·a-1,冰川储量变化(-1.59±0.72)Gt。(3)疏勒河流域(5Y44)是祁连山地区冰川平均物质平衡和冰储量变化最为明显的区域,平均物质平衡为(-0.80±0.27)m w.e.·a-1,冰川厚度平均减薄(9.42±3.21)m,冰川储量亏损(-4.08±1.39)Gt。而冰川物质平衡变化最小的地区为黑河流域(5Y42),冰川平均物质平衡为(-0.05±0.21)m w.e.·a-1,冰川储量亏损最少地区为大通河流域(5J42),冰川储量变化为(-0.12±0.08)Gt。(4)祁连山地区冰川储量变化呈现自西向东增加的趋势,而物质平衡呈现自西向东减少的趋势。气温升高依然是冰川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 物质平衡 冰储量 祁连山
原文传递
近50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冰川变化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龙 姚晓军 +3 位作者 刘时银 卜亚平 宫鹏 李晓锋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06-1520,共15页
冰川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重要的水资源,对该区农业建设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基于修订后的中国第一次冰川编目数据和最新发布的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冰川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 冰川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重要的水资源,对该区农业建设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基于修订后的中国第一次冰川编目数据和最新发布的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冰川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现有冰川22523条,面积25516.80 km^2,冰储量约2592.85 km^3,分别占我国冰川相应总量的46.37%、49.22%和57.39%,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冰川储量最为丰富,共计2366.25 km^3。(2)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冰川以面积<0.5 km^2的冰川数量最多,共计15519条,占冰川总数量的68.90%;面积则以介于1~5 km^2冰川为主,共计6833.71 km^2,占冰川总面积的26.78%;各山系的冰川退缩海拔高度不同,面积减少速度在各个高度带均有差异。(3)近50年间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冰川面积共减少4527.43 km^2,变化百分比为-20.88%,有3114条冰川消失,冰川冰储量损失约419.35 km^3。(4)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冰川变化整体呈现自西向东加快趋势,减少速率整体上有自西南向东北加快趋势;冰川朝北消失数量大于朝南消失数量,东北方向面积减少最多,东南方向面积减少最快。(5)近50年间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有暖湿化趋势,冬季气温升高速率大于夏季且降水增加幅度小于夏季的气候组合模式,不利于冰川的积累从而导致冰川退缩;冰川发育规模对冰川退缩也有一定影响,但各山系冰川变化驱动力具有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变化 冰川编目 气候变化 丝绸之路经济带
原文传递
1973-2018年布喀达坂峰地区前进冰川遥感监测 被引量:8
15
作者 高永鹏 姚晓军 +4 位作者 刘时银 祁苗苗 段红玉 刘娟 张大弘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66-1681,共16页
冰川跃动是冰川动力不稳定性的表现,影响着全球约1%的冰川。基于1973-2018年208景Landsat MSS/TM/ETM+/OLI遥感影像,对布喀达坂峰地区不同时期前进冰川进行遥感识别。结果表明:(1)1973-2018年布喀达坂峰地区共有7条冰川发生过前进,其中... 冰川跃动是冰川动力不稳定性的表现,影响着全球约1%的冰川。基于1973-2018年208景Landsat MSS/TM/ETM+/OLI遥感影像,对布喀达坂峰地区不同时期前进冰川进行遥感识别。结果表明:(1)1973-2018年布喀达坂峰地区共有7条冰川发生过前进,其中冰川末端快速退缩型冰川有3条,冰川末端波动前进型和冰川末端稳定型冰川各有2条。莫诺马哈冰川和5Y542H0020冰川可能为跃动冰川,且前者正处于跃动阶。(2)近45年间布喀达坂峰地区7条冰川共出现过25次前进现象,各条冰川发生前进次数均多于(含)2次;前进冰川发生时间主要集中于2000s(7次)和1970s(6次)。该地区冰川在各月份均发生过前进现象,推断该地区前进冰川属斯瓦尔巴型。布喀达坂峰地区冰川前进无明显规律,大多数冰川两次前进时间间隔为10年左右。(3)布喀达坂峰地区冰川前进可能受热控和水控机理共同作用,单一的气候变化尚难以解释其变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进冰川 冰川跃动 遥感监测 布喀达坂峰
原文传递
格尔木地区居民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姚小军 王晨 +4 位作者 程传斌 张鹏 陈亮亮 衣云强 施怡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8期1386-1388,共3页
目的探讨格尔木地区居民中患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情况。方法自2014年6月—2015年5月,采取多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使用中文版反流性疾病问卷(RDQ),采用面访式方式进行调查,在格尔木地区内随机选取城区、城乡结合区、农牧区作为调查... 目的探讨格尔木地区居民中患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情况。方法自2014年6月—2015年5月,采取多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使用中文版反流性疾病问卷(RDQ),采用面访式方式进行调查,在格尔木地区内随机选取城区、城乡结合区、农牧区作为调查区域。对抽样区域中年龄在18岁以上,且在格尔木地区连续生活3年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所有资料均录入excel软件并建立数据库,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收回有效问卷3 015份,应答率为91.36%,按RDQ值(≥12分)定义,格尔木地区的标准化患病率为9.41%(284/3 015),男性高于女性分别为9.51%和9.03%,男女患病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44岁年轻人群、45~59岁中年人群、60~74岁年轻老年人群及75岁以上老年人群GERD的患病率分别为8.04%、11.59%、10.34%及8.14%,各年龄段患病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的患病率分别为9.51%、9.09%、11.07%、6.52%,各少数民族与汉族间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RD的患病率与BMI指数呈正相关,当BMI≥35 kg/m2时,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病率明显升高;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进食过饱、高脂肪饮食、辛辣食物、大量饮高度白酒、进食后2 h内就寝、精神紧张及便秘均为罹患GERD的高危因素(P<0.05),高盐饮食、甜食、浓茶、咖啡与GERD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格尔木地区居民中GERD患病率明显高于北京、上海两地;进食过饱、高脂肪饮食、甜食、辛辣食物、大量饮高度白酒、进食后2 h内就寝、精神紧张、便秘及肥胖可能与高原地区GERD发病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流行病学调查 格尔木地区 高原
原文传递
PK11195对hCAR亚型发挥拮抗作用的分子机制探讨
17
作者 沈阗阗 石阿茜 +4 位作者 夏文彬 蒋珍秀 魏玉辉 姚小军 席莉莉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83-1087,共5页
目的以PK11195作为工具分子,探究其分别对hCAR不同亚型(hCAR1/2/3)拮抗的作用机制。方法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了不同浓度的PK11195干预后,对hCAR1、hCAR2和hCAR3的拮抗活性,随后用分子对接方法从原子水平上探讨了PK11195与hCAR1/... 目的以PK11195作为工具分子,探究其分别对hCAR不同亚型(hCAR1/2/3)拮抗的作用机制。方法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了不同浓度的PK11195干预后,对hCAR1、hCAR2和hCAR3的拮抗活性,随后用分子对接方法从原子水平上探讨了PK11195与hCAR1/2/3的相互作用模式,测量hCAR1-PK11195、hCAR2-PK11195和hCAR3-PK11195复合物结构配体结合域中每个对应残基的主链原子间的距离。结果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5μmol·L^(-1) PK11195可以使hCAR1的基础活性显著降低(1.01±0.06 vs 0.48±0.06,P<0.001),但对hCAR2和hCAR3的基础活性降低并无显著性差异。分子对接结果显示,PK11195与hCAR1/2/3对接打分值分别为-9.73,-7.47和-7.74,将hCAR1-PK11195复合物分别与hCAR2-PK11195、hCAR3-PK11195复合物的三维结构叠合,原子间距离的均方根偏差值分别为3.87和0.22?,发现在helix 11、helix X和helix 12结构区域均具有明显的结构差异。结论PK11195对hCAR亚型活性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其诱导的拮抗作用是通过共抑制因子结合而失活(helix 4-helix 11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成型雄甾烷受体 亚型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