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煤炭资源开发战略研判与生态修复策略思考 被引量:51
1
作者 卞正富 于昊辰 +4 位作者 雷少刚 尹登玉 朱国庆 牟守国 杨德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78-1391,共14页
黄河流域煤炭资源富集与生态环境脆弱并存,亟待破解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按流域水系划分并结合《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有57个国家规划煤矿区应隶属黄河流域。为此,构建了黄河... 黄河流域煤炭资源富集与生态环境脆弱并存,亟待破解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按流域水系划分并结合《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有57个国家规划煤矿区应隶属黄河流域。为此,构建了黄河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揭示了黄河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的时空规律;重新审视了煤炭资源开发强度测算方法,量化了黄河流域34个煤矿区的煤炭资源开发强度;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了矿区尺度煤炭资源开发强度与区域尺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匹配程度。结果发现,下游以高级协调为主,显著高于中上游且较稳定。但2010—2018年中上游变化趋势有差异:中游从初级协调(0.62)降至勉强协调(0.51);上游以初级协调为主,耦合协调度从0.60提升至0.62。随着能源战略重心西移,晋陕蒙宁四省区的煤炭开发强度不断增大,特别是榆横、榆神、吴堡、离柳等矿区煤炭资源开发强度已然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匹配;青海木里矿区从勉强协调(0.53)降至中度失调(0.25),降幅超50%;甘肃整体改善幅度较大,各矿区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基于此,研判黄河流域煤炭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战略:①要从“水资源-煤炭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的全局性视角探析黄河流域“煤水双保”;②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相匹配的煤炭开发方式亟需改进或退出;③煤炭资源开发应与更大尺度的国土空间规划相协同;④加强闭矿后矿业废弃地与废弃矿井的资源化利用。鉴于黄河流域地域跨度大、矿区分布广,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潜在生态风险较高,点上问题亟待解决、线上问题不容忽视、面上问题更需重视。建议将黄河流域煤矿区划分为青甘保育区、蒙宁陕风沙区、晋陕黄土区、豫鲁平原区4类区域,未来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修复应实施分区管控、分类治理、分级修复、分步推进,坚持生态保护与修复并举、自我恢复与人工修复并重,以期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煤炭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开发战略 生态修复 煤炭开发强度 资源环境承载力
下载PDF
采矿与气候变化对戈壁矿区土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准东煤炭基地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于昊辰 陈浮 +4 位作者 尹登玉 韩晓彤 牟守国 雷少刚 卞正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650-2663,共14页
新疆煤炭富集、植被稀疏、生态脆弱与气候干旱并存,亟待破解煤炭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矛盾。为此,选取准东煤炭基地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20年18期Landsat多光谱遥感影像提取干旱遥感生态指数(I_(ARSE)),并运用逐像元趋势分析法揭示准东I_... 新疆煤炭富集、植被稀疏、生态脆弱与气候干旱并存,亟待破解煤炭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矛盾。为此,选取准东煤炭基地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20年18期Landsat多光谱遥感影像提取干旱遥感生态指数(I_(ARSE)),并运用逐像元趋势分析法揭示准东I_(ARSE)时空演变,借助多元回归模型与残差分析解析采矿与气候变化对戈壁矿区土地生态系统质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近20 a研究区平均I_(ARSE)为0.4038,以中等(44.22%)与较差等(41.27%)为主,优等仅占1.57%。退化占比(41.19%)远高于改善(7.05%),且矿山尺度退化占比超85%。②气候条件模拟的I′ARSE呈西南向东北递减的格局。2006年之后气候变化改善了I′_(ARSE),主要集中在大井东部、将军庙东北部、西黑山北部,退化则主要分布于五彩湾矿区。③采矿对土地生态系统质量具有负效应,平均残差为-0.128,采矿诱发的退化集中于新增矿区与新建道路两侧,呈“点—线—网—面”退化格局。④戈壁矿区土地生态系统质量主要受气候变化影响,采矿影响较小,但2者对I_(ARSE)改善区与退化区作用不同,气候变化与采矿对改善区贡献率分别为88.53%与11.47%,对退化区则分别为58.68%与41.32%。综上认为,戈壁矿区煤炭开发应规避自然保护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路网建设,重视道路两侧生态防护与修复,避免生态沿路向外进一步退化。此外,可依托近年气候利好趋势,辅以必要的人工诱导,推动戈壁矿区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与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系统 戈壁矿区 气候变化 采矿 干旱遥感生态指数 残差分析
下载PDF
山东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27
3
作者 尹登玉 张全景 翟腾腾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4-143,共10页
[目的]对山东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为区域环境保护和粮食安全提供保障。[方法]运用GIS技术获取山东省1995,2005,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结合相关评价模型,对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动态演变及其... [目的]对山东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为区域环境保护和粮食安全提供保障。[方法]运用GIS技术获取山东省1995,2005,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结合相关评价模型,对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动态演变及其特征进行剖析。[结果](1)山东省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耕地为主,1995—2015年,耕地、林地、草地以及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持续增加,建设用地的扩张主要由耕地转变而来;(2)1995—2015年,研究区内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共减少6.62×109元,变化率为-2.07%。20a间,水文调节的生态服务价值增加迅速,其他单项生态服务价值均呈现为减少的态势;从空间上来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差异较大,表现为鲁东、鲁南地区高,鲁中和鲁西北地区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生态增值区范围较小,生态减值区广泛分布且面积增大。(3)山东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缺乏弹性,所采用的生态价值系数是可靠的。[结论]今后应着力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通过规划等措施综合调控土地利用变化,从而促进山东省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服务价值 时空演变 山东省
下载PDF
2000—2020年黄河流域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及生态响应 被引量:13
4
作者 尹登玉 于昊辰 +1 位作者 卢彦琦 李效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7-228,共12页
黄河流域国土空间格局变化将深刻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和功能,科学揭示其响应规律是构建高质量国土空间体系的应有之义。为此,从“三生空间”视角切入构建了两级衔接的国土空间分类体系,借助转移矩阵和修... 黄河流域国土空间格局变化将深刻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和功能,科学揭示其响应规律是构建高质量国土空间体系的应有之义。为此,从“三生空间”视角切入构建了两级衔接的国土空间分类体系,借助转移矩阵和修正的ESV评估模型,刻画了黄河流域2000–2020年间多级自然边界的国土空间格局及ESV演变特征,并采用图谱法揭示了ESV的时空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间,一级空间中的生产空间持续减少,生活空间逐渐增加,生态空间较为稳定;二级空间中,除了农业生产空间和其他生态空间面积减少外,其他均呈上升态势。转化类型以草地生态空间与农业生产空间、其他生态空间以及林地生态空间的相互转换为主,集中分布在流域中上游地区。2)近20a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看涨,由2000年的10976.59×10^(8)元上升至2020年的11210.96×10^(8)元,草地生态空间、林地生态空间贡献最大。空间格局呈现“中部及西南部最高,东北部和东南部较高,西北部最低”的特征,显著增加的区域逐渐增多。3)生态增值区范围分布广泛且分散,以其他生态空间转换成草地生态空间,农业生产空间转换成生态空间、草地生态空间转换成水域生态空间和林地生态空间为主;生态减值区范围逐步扩大,以生态空间转换为农业生产空间、草地生态空间转换为其他生态空间为主。研究结果能为黄河流域国土空间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国土空间 时空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响应规律 黄河流域
下载PDF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ramework of Water-Energy-Food System Coupling Coordina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China 被引量:4
5
作者 yin dengyu YU Haochen +3 位作者 LU Yanqi ZHANG Jian LI Gensheng LI Xiaoshu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2期333-350,共18页
For mankind’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water,energy,and food(WEF)are essential material guarantees.In China,however,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WEF is seriously unbalanced and mismatched.Here,a collaborative governan... For mankind’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water,energy,and food(WEF)are essential material guarantees.In China,however,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WEF is seriously unbalanced and mismatched.Here,a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mechanism that aims at nexus security needs to be urgently established.In this paper,the Yellow River Basin in China with a representative WEF system,was selected as a case.Firstly,a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for WEF coupling coordination was constructed,and the relationship and mechanism between them were analyzed theoretically.Then,we investigated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mechanisms of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CCD)with a composite evaluation method,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spatial statistical analysis,and multiscale geographic weighted regression.Finally,policy implications were discussed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WEF system.The results showed that:1)WEF subsystems showed a significant imbalance of spatial pattern and diversity in temporal changes;2)the CCD for the WEF system varied little and remained at moderate coordination.Areas with moderate coordination have increased,while areas with superior coordination and mild disorder have decreased.In addition,the spatial clustering phenomenon of the CCD was significant and showed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polarization;and 3)the action of each factor is self-differentiated and regionally variable.For different factors,GDP per capita was of particular importance,which contributed most to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s coupling coordination.For different regions,GDP per capita,average yearly precipitation,population density,and urbanization rate exhibited differences in geographical gradients in an east-west direction.The conclusion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regional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y enhancing WEF system utilization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energy-food(WEF)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coupling coordination relationship driving mechanism Yellow River Basin China
下载PDF
基于势场导引的空地跨域协同探测方法
6
作者 于汶江 谢旭东 +3 位作者 王子凡 尹登宇 颜鹏 郭继峰 《无人系统技术》 2023年第6期12-20,共9页
对未知区域的探测一直是无人系统的典型任务场景,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但探测过程中各种信息通常十分冗杂,仅一次覆盖探测往往无法获取任务所需的全部信息。针对此,受人工势场法启发,提出了一种通过势场来为空地异构无人平台提供导引的探... 对未知区域的探测一直是无人系统的典型任务场景,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但探测过程中各种信息通常十分冗杂,仅一次覆盖探测往往无法获取任务所需的全部信息。针对此,受人工势场法启发,提出了一种通过势场来为空地异构无人平台提供导引的探测策略。首先,将未知区域进行栅格化处理;其次,针对无人机与无人车在探测过程中的特点与优势分别为其设计不同的势场函数,使得无人机与无人车组成的异构无人系统优势互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安全无碰撞地实现协同探测;最后,搭建仿真环境对提出的探测策略进行验证,并与其他传统算法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协同探测策略能导引无人系统以较短时间在任务区域内多次覆盖探测,以达到任务规定探测程度且探测完成时间相比于覆盖路径规划的传统方法降低了约41%,具备一定的时间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域协同 异构无人系统 区域探测 探测程度 人工势场 路径规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